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秦霸世-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一时间拦下。

    众人坐定,恰好家老捧来茶器,俯身一一倒好。最后向韩谈微微躬身,从容退去。见状韩谈会意地笑了笑。

    田荣在主位,举起茶盅,道:“先生请——!”

    韩谈恭敬地举起茶盅,向田荣微微示意:“雨前越茶名贵,多谢国相慷慨。”微呷一口,一时间唇舌之上回味无穷。

    “先生识得此乃雨前越茶,也算经多见广也。”田荣没有忘记对方来自于辽东,举手投足间很是矜持。

    “在下幼年走南闯北,有缘曾饮过,却让国相见笑了。”搁下茶盅,韩谈笑容一如既往地平淡无奇。

    “噢?”田荣微笑,道,“听三弟言,先生为商道奇人,多有才具。今老夫又闻先生走南闯北,见识非凡。”

    “今老夫有一玉,堪称天下一绝,蒙尘十七载无人识得,先生若有兴趣,老夫便让家老拿过来。”

    田荣情知郦食其乃辽东王刘季的心腹,正因为如此,他才借这一机会,表露心头的野心壮志。

    齐王国玺,代表着齐国的国运!

    ……

    闻言,韩谈连忙摆摆手,道:“不用,赏玉在盒,方显其神韵本色也。”

    说话间,韩谈起身离座:“请国相移步,你我一同赏玉如何?”

    “好!”拍案而起,田荣:“先生,这边请——!”田荣也想见识一下郦食其的本事,便开口应承。

    韩谈走到盒子前端详,沉吟有顷,笑道:“国相这方古玉,当真天下名器,价值不菲。”

    但凡品评玉器,通常总是把玩玉石。再观察玉身。但是这位韩谈却只是站在盒子前端详,就做出了决断。

    一时间,田荣心中颇为不悦,认为韩谈有些托大。

    存世鉴玉之法有四,其一为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其二便是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其三为视察法,只需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最后一种便是舌舐法,以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

    苍茫大世,纵横八荒六合。田荣从来未曾见过有人隔着盒子鉴赏古玉,心头不忿,走过来淡淡笑,道。

    “先生好眼力,相玉之能堪比薛烛相剑了。”

    ……

    薛烛是春秋时期越国闻名的相剑大师。越王勾践灭吴称霸后,寻觅搜求天下名剑十二口,请来薛烛评定真伪等次。

    十二名剑并列于大厅剑架,薛烛一路走过,便指出其中五口是后来铸剑师仿制。经越国铸剑师开剑公议,证实薛烛所言无差。

    一时间,薛烛相剑名闻天下,称为剑器神相。

    此际,将韩谈比作薛烛。田荣话中嘲讽之意十分明显。很显然,他对韩谈只看一眼就断定天下名玉的说法,嗤之以鼻。

    第一更

    本章完

第166章 关中口音() 
面对田荣的嘲讽,韩谈却似浑然不觉,仿佛对大厅中的气氛没有感觉。

    韩谈浑浊的眸子中,在此刻有一丝光亮。他再度端详,还是没有动一动剑身,沉思有顷,道。

    “此玉当有千年,青铜盒身之曲纹有如铁画银钩,浩然之气纵横。盒身呈四方四正,青铜纹路皆阴刻,必出自大家之手。”

    “先生大才!”田荣大是惊讶,刹那之间:“先生可知其玉出于何处?”

    闻言,韩谈伸出手,指尖在青铜盒子的纹路上划过:“青铜盒纹路精美,雕刻细腻。且纹路绘成羊,由此可见,此玉必出于齐国王室!”

    “噢?先生如何得知?”这一刻,田荣心头大是震惊。

    韩谈观察细腻,见识宽博。一时之间,田荣心头的轻视彻底消失不见。

    ……

    “国相,在下祖上乃燕国工坊玉匠,可以说是有家学渊源之故。”韩谈谦恭一笑,给了田荣一个毫无破绽的解释。

    从此刻开始,田荣对韩谈刮目相看了。三弟田横的眼光果然非凡,一念至此,拱手作礼,道:“以先生眼光,盒中古玉价值几何?”

    “青铜盒虽然精美,却非不可多得。纵然年代久远,但存世不少。寻常人看来,自当是价值连城了。”

    说到这里,韩谈淡淡一笑:“以如此青铜盒为装饰,足见古玉之珍奇。想要得知古玉价值,就必须一窥真容了!”

    “一窥真容?”田荣心头感到了无可名状的惊讶,摇头大笑,道,“先生可自观之,不必忌讳!”

    这一刻,田荣心头有淡淡的兴奋。他让韩谈品|玉,就是让韩谈见到齐王的凭证齐王国玺。

    如果韩谈以盒观玉,将会让他的思谋失去成功的可能。此刻望着韩谈动作,不免有些激动。

    韩谈并未局促,他倒了一碗酒,浸湿双手,不慌不忙的打开机括。

    “齐王国玺,当属天下一等好玉,当今存世,与之比肩不出七块!”韩谈不卑不亢,道:“但是,却非天下第一玉!”

    “一等好玉?非天下第一玉?”田荣又一次感到了无可名状的惊讶,他忍不住摇头大笑,道,“先生夸大,请问,天下何玉可得第一?”

    默然良久,韩谈喟然长叹一声:“秦帝国玺,和氏璧,当为天下第一玉!”

    听到秦帝国玺这四个字,田荣无奈地点点头。先不说和氏璧的曲折传奇,在当时大秦以十五城易之。

    后来正是始皇帝的玉玺,自然而然强于齐王国玺。

    毕竟和氏璧可是当世公认的神玉,品格自然比齐王国玺高了一等。

    一想到此,田荣不禁问,道:“先生身具关中口音、恐怕并非来自辽东吧?”

    田荣能够从一介落难王族,在乱世之中趁风云而起。从国相到齐王,甚至于敢于向项羽挑衅。

    自然不是一无是处,短短片刻的交谈,田荣就撕毁了韩谈的伪装。

    韩谈身为大秦帝国的内侍,长年生活在皇宫之中,难免有秦中口音。

    “大秦帝国曾横扫八荒六合,辽东王麾下更有南阳降军,国相何必因口音而生疑!”

    “南阳降军?”田荣轻轻冷笑着,“南阳降军虽众,恐怕没有一个有先生这般口才,也无先生这般年岁!”

    “哈哈……”

    大笑一声,韩谈肃然,道:“大秦帝国中车府令,韩谈拜见国相。”面目揭开,韩谈没有半点不适,且庄重地回答。

    “你……大秦帝国中车府令?”这一刻,强烈的冲击,让田荣心神被破。

    “大秦帝国,只有一个中车府令。”骤然之间,韩谈身上涌现一丝高傲。

    顿了一下,田荣不禁哈哈大笑:“大秦帝国中车府令,如此害人的官职,有一个赵高还不够么?”

    “中车府令不过是执掌乘舆之官。纵有赵高崛起,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刹那之间,田荣对韩谈的敬意全消。整个人言辞之上,表现出了一个敌国对于大秦帝国的怒火,也表现出了王族子孙蔑视一切的傲气。

    面对田荣的咄咄逼人,韩谈却平静得一如止水。默然良久,等田荣发泄完,韩谈淡淡一笑,道。

    “在下对国相久有景仰之心,特来拜访,却不料国相如此短见。”韩谈冷笑一声:“秦帝带话国相:乱世之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此话怎讲?”

    田荣一下子收敛笑容,露出冷冰冰神色。他觉得这一幕有些荒诞得可笑,他素来自视为纵横捭阖的政治大家。

    他最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公然卖弄玄虚,秦帝胡亥是什么样的货色,天下人皆知。

    纵然是最近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不至于有指点他的能力。

    更何况,秦齐乃敌国。田荣目光一扫门口,忍不住就要下逐客令。

    田荣清楚齐国的未来,在于辽东,而非大秦帝国。正因为如此,田荣对韩谈的语气一点也不客气。

    因为如今的大秦帝国,举世皆敌。田荣心如明镜,自然清楚一旦与大秦帝国扯上关系,将会陷入众矢之的。

    如今齐国一分为三,而他田荣只是故齐国相。他纵然有心统一齐国,却也没有胆气举世皆敌。

    ……

    “国相,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皆与国相不和。而胶东王田市,更是害怕西楚霸王项羽,逃避于你,就国胶东!”

    韩谈依旧淡淡地微笑着,他望着田荣,声音很轻,却像刀子一样锋利。

    田荣一怔,终于没有开口。他清楚韩谈说的没有错,他在齐地的处境很尴尬,齐地三王皆不容于他。

    心头滚动,田荣深深看了一眼韩谈。他倒要看看这个大秦帝国的中车府令,究竟要如何。

    纵是田荣见多识广,在齐地树大根深,但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敢轻易开口。大秦帝国的处境,远比田荣此刻尴尬。

    心中念头闪烁,一时间田荣与韩谈对视着。两个人的目光中,都有锋利。

    ……

    沉默一阵,田荣有些坐不住了,不由自主,道:“先生可说明来意,不必掖着藏着!”

    本章完

第167章 大秦帝国的中车府令都很牛逼!() 
沉默一阵,韩谈心中念头翻滚,不由得齐王国玺捧起,道:“国相欲王乎?我大秦可助国相!”

    田荣被说中心思,脸色徒然一变,道:“齐国有王,秦国还是顾好自己,我齐地之主,自有田氏一族!”

    不得不说,田荣相当的霸气。对于田氏一族在齐地的势力极为自信,同样也极为高傲。

    韩谈幽幽一笑:“当今乱世,有兵者王,想必国相不会不知!”

    听到这里,田荣默然良久,霍然站起身,道:“当今乱世有兵者王,项羽已经证明,不需要先生多言!”

    瞥了一眼田荣,韩谈恍然笑,道:“既然国相心知肚明,就不该有这样的荒唐想法?”

    “大秦帝国九原大军天下精锐,陇君章邯更是当世名将,王离更是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三十万大军,如此强大,依旧被项羽击败。试问国相有兵几何,能够与项羽抗衡?”

    田荣傲然大笑一声:“当时天下伐秦,大秦帝国以一敌天下,就算没有项羽也会一败涂地!”

    说罢,将韩谈手中的齐王国玺接过,双手捧着装进了青铜盒子。

    “国相何必自欺欺人。”韩谈冷冷一笑,嘲讽,道:“国相与项氏一族素有旧怨,与楚成仇久矣。”

    田荣神色缓缓变得难看,但他没有办法反驳,一股冰冷肃杀的气息在灯下弥漫开来。

    他将青铜盒子置于长案之上:“齐楚有怨久矣,与秦更有灭国之仇。先生在此高谈齐楚旧怨,却忘了秦齐新仇!”

    田荣对着韩谈,神色冰冷。强自镇静,道:“苍茫乱世之中,齐虽有楚大仇,然大秦帝国却举世皆敌。”

    在他的分析之中,对大秦帝国以及齐国的处境,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今巍巍大秦,早已物是人非。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帝之时的凛然霸气,秦国的处境,甚至于不如他。

    韩谈笑着点点头,道:“国相何必念念不忘,我大秦灭齐一次,而这一次齐亦差一点灭了秦。”

    韩谈抚摸着青铜盒子,指尖在盒子上滑动,感受着青铜盒子上的纹路,竟有一种凝重。

    只觉指尖有淡淡冰冷,片刻之后,韩谈幽幽一笑,道:“这一次,大秦与国相都有共同的敌人,不是么?”

    韩谈的这一番话,让田荣大惊失色。终于,他深深一躬道:“齐秦却有同样大敌,先生有何策教之?”

    田荣清楚,大秦帝国虽然举世皆敌。一旦与秦有联系,将会让他在山东皆国中处于孤立。

    但一个敢挑衅楚霸王项羽的枭雄,田荣又岂会在意山东诸王的孤立。他想要的只有利益,让齐国获取最大的利益。

    韩谈将手指收回,捧着青铜盒子,肃然庄容,道:“方今刀兵岁月,只有强者称雄于世,国相贵为王族之后,当为齐王!”

    田荣心下惊喜至极,接过沉甸甸的青铜盒子,再度躬身一礼:“若我称王,秦帝会出关?”

    韩谈默然良久,一字一顿,道:“若国相为齐王,秦齐东西并立,互为盟国!”

    “好!”拍案而起,田荣高声,道:“齐秦东西并立,共抗项楚!”随及转身高声吩咐,道:“家老,上酒。我要与先生痛饮一番!”

    家老一直侍立在厅中,听到田荣的话,高声,道:“唯!”随后急急而去。

    片刻之后,一切准备妥当。宾主小宴开始,田荣对韩谈频频劝酒,自己也饮得面色涨红。

    半年以来,堆积在心头的压力一泻千里。田荣一再询问韩谈可有何事让他效力以报,韩谈则屡屡大笑说没有。

    人总是如此,在巨大的压力下,还能一直负重前行。可若是一旦压力尽去,必将会一下子抽空。

    久经沉浮的韩谈,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对于田荣的失态,并没有小觑,也没有符合。

    韩谈更清楚,秦二世野心勃勃。秦军出关,与山东列国一战,是迟早的事情。这一次使齐,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

    就在韩谈念头闪烁的时候,田荣沉吟思忖,突然问道:“先生来齐如何,老夫给你封侯!”

    闻言,韩谈幽幽一笑,摇摇头,道:“国相说笑了,无功不受禄,若有机会,在下必入齐。”

    听到韩谈婉拒,田荣沉吟半晌,道:“大秦帝国举世皆敌,先生当早日谋划才是!”

    ……

    “多谢家老关照,在下告辞了。”说完,韩谈与两名剑士登车而去。

    “先生一路好走!”家老微微躬身。

    辚辚轺车行驶在昏黄幽暗的小街,剑士打马一鞭,骏马展蹄飞起,轺车隆隆驶出小街深处。

    ……

    韩谈离开了临淄,他完成了胡亥交代的任务。此刻,他一门心思只想要返回咸阳,向胡亥禀报。

    一路上,韩谈都没有说话的意思。一路上,车辚辚马萧萧,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席卷向关中大地。

    ……

    咸阳。

    七天之后,韩谈便回到了咸阳。他快步而入咸阳宫正殿,朝着胡亥:“陛下,田荣答应了联盟!”

    “好!”

    慨然一叹,胡亥:“中车府令,此去却让朕刮目相看了。田荣反楚乃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朕不不能确定时间。”

    “只有田荣反楚,才能打破当下中原的平衡。这一次,中车府令当有大功!”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韩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道了一句老秦国誓。

    “好!”默然良久,胡亥:“中车府令有此心,我大秦必兴!”

    随及一摆手:“一路奔波而来,中车府令也是乏了,下去休息。”

    “是!”

    ……

    “哎!”

    ……

    拾起长案上的竹简,被韩谈突打断的心思再一次回到了上面。来到大秦帝国这么久,第一次,胡亥犹豫了。

    三日前,国尉尉缭郑重上书,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完成大秦帝国东出的具体方略——一年内攻取三川,三年内吞灭北方,五年内统一南方,十年内廓平四海。

    就胡亥本心而论,很是赞赏尉缭方略横扫山东列国的大气魄。

    特别是他也清楚,大秦帝国想要复兴,也就在这十年之内。

    本章完

第168章 书房中三公九卿议!() 
一年内攻取三川河东,三年内吞灭中原,五年灭辽东与楚,十年内廓平四海。

    就胡亥的本心而论,他很是赞赏尉缭方略横扫山东列国的大气魄。若是当真如此,他也是完成了重铸大秦帝国的梦想。

    ……

    一想到重铸大秦帝国,成为中原大地上唯一的权柄者,掌众生生死。一想到梦寐以求的辉煌,胡亥就有一股本能的冲动。

    毕竟作为大秦帝国之主,他唯一的追求。便是一统中原大地,成为天下共主,因为他没有退路。

    不退只有一个死路一条,正因为如此,胡亥对于国尉之策,心底有一丝的激动与认可。

    只是一到天黑,夜深人静后仔细揣摩,胡亥心头总觉得有些空虚。

    毕竟,胡亥在后世对当下的大秦帝国境况有过了解。穿越成胡亥以来,更是对大秦帝国的未来有过长期的思索。

    胡亥认为大秦帝国纵然有八郡之地,乃天下第二强。虽然大秦帝国在函谷关外相王之后虽然稳定了颓势,但与始皇帝灭六国之时的实力,还有不小距离。

    正基于这一判断,胡亥确实没有立即奋起与山东列国决战的想法。

    ……

    然则,尉缭作为天下第一的战略大师,绝非轻言冒进之辈,他能提出如此方略,自当有所依据。

    坐在塌上,伴随着风灯恍惚。反复思忖,胡亥不能决断。

    他清楚,如今的大秦帝国贫瘠。特别是北地三郡发生了冰雹灾难,导致咸阳仓粮草北运。

    如此一来,大秦帝国根本无力东出,至于一年内攻取三川河东,三年内吞灭中原,五年灭辽东与楚,十年内廓平四海,不过是个笑话。

    沉默了许久,胡亥从长案上起身,断然下令:“下诏传左相子婴、廷尉张苍,典客顿弱入朝!”

    “是!”黑六点头称是,从书房中离开。

    胡亥明白他必须在今日之内,对尉缭的方略作出评判。

    胡亥之所以不召集朝会议决,是因为将如此经国大策骤然交朝会,会引起大秦朝野上下的不安。

    再加上,朝会之上,大臣易于受人诱导启发,更有许多臣工量势附和,反而不容易将事情利害说透。

    毕竟大秦朝廷之中,大多为白发后生,真正能够有决定能力的只有三公九卿。故而,胡亥只能密谈。

    更深一点,胡亥还有一个心思,就是想留下凭证,测试谁在这迷茫难决的歧路口,有更深透的眼光,谁可作为秦国未来的真正栋梁。

    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胡亥对于当下局势早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书房之中,胡亥忐忑不安。兹事体大,大,关乎他毕生功业能否登峰造极,实在令他不能闲适以对。

    ……

    “臣等拜见陛下!”左相子婴,廷尉张苍等人匆匆走进。

    “嗯。”微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