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秦霸世-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也,冠带如云,庶民贵胄集于一堂,还不是要得到郡守大人的亲口肯定!”喧哗声大起,人群逐渐不安了起来。

    “是也是也,郡守大人为何还不出来?”议论纷纷中,有老人大声嘟囔不满。

    北地各郡遭受天灾,无数家庭等待着朝廷的救援。如今郡守隐而不见,自然是引起了众人的不满。

    ……

    “大人接见诸位!”就在乱纷纷之际,家老走出正厅高高喊了一嗓子。

    一时间,喧哗声戛然而止。就像是被突然掐住了脖子,发不出声来。

    等候的不耐烦的众人们突然来了精神,一齐站了起来,目光殷切的望着正厅通向寝室的那一道石门。

    一声疲惫的咳嗽,卫余走出了隔门。当他穿过厅堂,走到廊下,目光缓缓扫过正厅,扫过庭院时。

    急不可耐众人,不分贵胄与庶民却都羞愧地低下了头,避开了他那疲惫而杀机滔天的目光。

    他们都清楚,天灾突降。作为北地郡守卫余心头的压力,以及需要处理的正事。这一次众人前来打扰,本就是大大的不该。

    本章完

第154章 骆甲() 
“郡守大人,我等都想听听,关于这一次天灾横行,朝廷的意见。”义渠县令期期艾艾地开了口。

    “哼!”卫余冷冷笑了一声,“朝廷诏书行遍天下,陛下之意昭然若揭,尔等久为老秦人,不知邦国大事要在朝堂商议么!”

    “当下之时局,北地三郡遭受天灾,朝廷正准备组织救援。尔等当维持地方不乱,而不是在郡守府探听消息!”

    ……

    说到这里,卫余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尔等身为老秦人,自当对朝廷信任朝廷,信任陛下。既然诏书行遍三郡,陛下就不会坐视不理。”

    ……

    说罢,卫余径自转身,谁也不搭理地回去了。一时间,满厅众人大是尴尬,你看我我看你,一脸大惑不解。

    乌氏县令赵末极是聪敏,略一思忖顿觉得恍然透亮,随及高声,道:“诸位国人请回,我等应当支持陛下,坚信朝廷!”

    赵末说完,径自回身走了。这一刹那,他心头有一丝的悸动。刚才的话中,他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安。

    秦二世胡亥,作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不管是为了大秦帝国的威信,还是为了皇帝的威严,都绝对不会失信于国人。

    他们所有人都陷入了牛角,若非卫余一句话点醒,恐怕此刻的赵末,依然懵懂无知。

    “都回去、都回去。”义渠县令陈文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忍不住长叹一声,感慨万千:“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我等应当相信陛下!”

    各地县令纷纷离开,其余国人们这才活泛过来,纷纷抬头望天:“走吧走吧,冰雹方歇,朝廷应该不会失信于民才是。”

    郡守府中,白发三老,年轻后生们,不咸不淡地相互议论着,各自匆匆去了。就算是偶尔一两个同路,也闭口不谈今日之事。

    这一幕的沧桑巨变,与郡守府中神色幽深,目光中多有期盼大相径庭。片刻之间,郡守府府门可罗雀,又恢复了清冷的光景。

    家老望着最后一个人离开,方才转身走进书房,对卫余深深一躬:“大人,各地县令,国人纷纷退去。”

    听完家老禀报,卫余疲惫的脸上忍不住抽搐了几下:“家老,将本官的寝室收拾出来,另外在书房安置一塌。”

    “记住郡守府府从今日起,不见任何人,不会客,不接见国人。同时让郡尉过来书房见我!”

    “晓得了。”家老恭敬点头,随及匆匆去了。

    家老离去,卫余心头滚动。不比其他人,对于二世皇帝亲至前线的消息,他在第一时间接到了。

    但是对于他而言,这并不是好事,甚至于这是一件坏事。局势变化莫测,北地三郡天灾横行。

    此时此刻,他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胡亥北上。近乎百万百姓的生死,早已是卫余心头的第一大事。

    心头念头闪烁,时光飞逝。片刻之后,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进了卫余的书房,他是北地郡的郡尉骆甲。

    骆甲一身戎装,面容普通平常,身形也不高大,唯独那炯炯发亮的目光,那赳赳生风的步态,自然透露出一种精明强悍。

    骆甲经历过王翦率军灭楚,可以说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功勋。没有人清楚,其实骆甲亲身经历了第一次李信伐楚。

    这也是其余诸将,一路扶摇而上,步步青云。唯独这最有资格升官的骆甲,却一直是爵上造,任职北地郡尉,而且极少与发达之人来往。

    除了过从甚密的军中袍泽,大秦帝国中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骆甲这一号人。甚至于若不是大秦帝国将才凋零,骆甲未必能够担任北地郡尉。

    天下人皆不知,恰恰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骆甲,不仅经历了两次伐楚,更是让李信与王翦为之重视。

    这才是秦军真正的中流砥柱,才是支撑大秦帝国巍巍而立的栋梁。大秦帝国大出于天下的五百年中,所有的战争能够胜利,都是因为像骆甲这样一大批人前仆后继。

    没有骆甲这样的仁人志士,中流砥柱,大秦帝国当初便不可能兵出函谷关,席卷六国。

    也不可能北上击胡七百里,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更不可能让大秦帝国在风雨飘摇中依旧不倒。

    骆甲这样的中流砥柱是秦军的财富,是重铸大秦帝国的核心。现下大秦帝国内忧外患,不仅有冰雹肆虐,灾难横生,更有山东列国风起云涌。

    正当十字路口,也到了骆甲这样的中流砥柱,仁人志士,再一次为大秦帝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了。

    “大人!”快步而来的骆甲,神色有些凝重。当下北地郡大势,他自然一清二楚。

    “郡尉,我接到咸阳传来的密报,陛下不日将会到达泾阳!”卫余指着长案,幽幽一叹:“这一次,召集你来,就是为了确保陛下出行安全!”

    “陛下不日到来?消息确切么?”骆甲眼底掠过一抹精光,忍不住疑问了一声。

    “咸阳特使快马送来的文书,自是不假!”卫余左手叩击长案,啜吸着浓稠的米酒,神色有一丝凝重。

    “麻烦事还在后头,一旦陛下到来。若是激起民变,恐怕我们的压力将会无限增大。”

    骆甲眼底有一丝惊骇:“陛下乃秦军以及大秦帝国的支柱,无论如何,必须要保证陛下的安危!”

    卫余一边沉默着不说话,一边利落地从长案上端起米酒,大口饮下。然后,大袖沾沾嘴角,长长地喘了口粗气。

    随及便指着长案,缓缓说了起来……

    卫余与骆甲从天黑一直密谈到东方发白。因为他们都清楚,二世皇帝胡亥北上泾阳,此事有利亦有弊。

    若是被山东列国得到消息,刺客杀手,必将会络绎不绝,在第一时间云集泾阳。

    有道是人多眼杂,局面一旦混乱。激起北地三郡民变,到时候场面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胡亥北上泾阳的护卫工作,必将是充满凶险与杀机。想要圆满解决此事,必须要保证胡亥的安全。

    本章完

第155章 帝从咸阳出() 
“大人,对于陛下北上泾阳,你如何部署?”骆甲猛然听得卫余的话,忍不住:“此事事关重大,绝不能轻易走漏风声。”

    话音方落,卫余猛然拍案而起:“由你统帅郡兵,立即着手部署。”

    “是!”点头称是,骆甲匆匆走了。

    骆甲清楚,二世皇帝北上,必然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胡亥就像是黑暗中的光亮,太过于引人注目。

    想要杜绝消息走漏,这近乎不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加派人手,保证胡亥的安全。

    ……

    日上山巅,简朴的送行队伍出了咸阳城门。最前方阵是铁鹰锐士组成的骑兵千人队,之后是胡亥与尉缭一行人。

    胡亥的轺车覆盖着黑色的大布,由四匹黑色的战马拉着缓缓行进。

    之后步行送行的百官队伍,最后的黑色方阵,是嬴恒率领的三千铁骑。他们高举着长矛,恍若一片黑色的枪林。

    胡亥与尉缭,北上赈灾。故而这一次送行,礼节颇重。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齐齐送出数十里。

    送行长龙堪堪行进到北阪塬下,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乌云席卷而来,从四方天空骤然之间汇集。

    “咔嚓,咔嚓,咔嚓——”

    一时间,雷声隆隆,沙沙雨幕顷刻间笼罩了咸阳原野。北阪官道又长又陡,一时间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探道骑士的马蹄一滑数尺,连续跌倒了五六匹战马。一时间,一行人都停了下来面面相觑。

    正在此时,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整个人一下子变得整肃。他嘶声高呼:“天降大雨,上苍哀伤!朕此去,北地三郡必安!”

    子婴等人大为惊讶,纷纷下马,他们顾不上其他,含泪呼应:“大雨开道,怜我秦人,骤然天变,大秦必兴!”

    “大秦必兴——”送行长龙齐齐大呼,一时间,号子声盖过了沉闷雷声。

    ……

    面对突发变故,胡亥的处置,甚至于让尉缭眼中都有一丝笑意。

    按照古老的习俗,出行大雨,乃上苍落泪,本身倒不是坏事。然则,这一次大秦帝国的灾难,本就是因水而成。

    冰雹降临,北地三郡颗粒无收,近百万国人流离失所。然而在皇帝赈灾之际,晴空万里一下子变成了大雨。

    这便是大大的坏事,一旦传出去,必然会招来无休无止的非议。甚至于会因为这一点,让国人对朝廷失去信心。

    此等情形尉缭岂能不知,不管是这种阴阳五行风水术士,二世皇帝信不信。但是大秦帝国国人以及中原国人深信不疑。

    有一句话——国人信,统治者就必须信。一旦这样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形成大秦帝国气数已尽的消息。

    然而,胡亥的这一番说辞,却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下子将局面反转,将坏事变成了好事。

    胡亥泪眼蒙胧,嘶声下令:“诸卿回咸阳,朕北上!”

    ……

    在北版和子婴等人分手,胡亥一行人北上终于到了泾阳。

    对于泾阳,胡亥生疏,但是尉缭并不生疏,一入城便直奔郡守府。在车马场停下轺车,他尉缭对骆甲吩咐,道。

    “车就停在此处!”随及一摆手:“立即通知卫余以及各地县令,前来泾阳。”

    闻言,骆甲连忙拱手,道:“是,末将立即派遣特使快马前去。请陛下与国尉入府。”

    “嗯。”

    ……

    “臣北地郡守卫余,拜见陛下。”这个时候,卫余匆匆走来对胡亥深深一躬:“陛下,请——”

    “卫余?”胡亥一愣:“是那个大秦帝国大厦将倾,余愿扶之的卫余么?”

    卫余心头一动,肃然长躬:“禀报陛下:正是在下。”

    “好!”拍手叫好,胡亥赞叹:“久闻先生大名,朕早欲寻访之。却不料,先生早已是大秦郡守之一。”

    胡亥吩咐一声:“在后院摆下简朴的小宴,朕要与先生对谈,国尉,郡尉也一起!”

    “是!”点头称是,其余人匆匆有了。

    在胡亥眼里,一个能在大秦帝国危如累卵之际,发出余愿扶之的人物,一定不是等闲之辈。

    大秦帝国危如累卵,巍巍大秦分崩离析。太扑马兴,典客顿弱都不得不归隐。刘季与项羽兵锋正盛之际,卫余敢公然扶秦。

    由此可见其才,其志,其智,其心!

    正是如此,胡亥对于卫余很好奇。半年前,当这个故事传到胡亥耳中时,有人说卫余张狂,但胡亥却不禁哈哈大笑。

    若不是当时局势危急,他正在行军打仗。一时半会之间,根本没有时间去寻访卫余,胡亥必然会一见。

    ……

    片刻之间,胡亥一行人沿着草地小径上走,来到了后院中的垂柳下。

    在途中,胡亥不时的打量卫余。大袖飘飘,身材伟岸,束发高冠,步履轻捷,恍若一个浊世佳公子。

    “不愧是发生惊世之言的人物!”胡亥暗自赞叹,收回了目光:“大秦帝国危急存亡之秋,郡守可有良策?”

    “北地三郡,人心惶惶。”卫余不禁感慨万千。

    “北地三郡遭受冰雹天灾,庄稼颗粒无收,自是人心惶惶!”胡亥幽幽一叹,道:“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此事本就正常。”

    “民以食为天!”卫余忍不住站起来,深深一躬:“卫余受教。”

    “郡守亲临天灾,对于北地三郡的情况必然比朕了解。”胡亥慨然叹息了一声:“不如郡守给朕细说一二?”

    “卫余身居高位,却不能庇护一方百姓,以至于天灾降临,国人人心惶惶!”突然,卫余心中掠过一丝阴影:“臣请陛下剥夺郡守之位,留给他人。”

    “天降灾难,非郡守过错。纵然是父皇,也改变不了天地规律。”胡亥幽幽一笑:“在大秦帝国危如累卵之际,郡守欲扶大秦,由此可见先生之节。”

    “郡守不必多想,目下最重要的不是问责!”胡亥字字板正,道:“赈灾救民,恢复北地三郡才是目下最重要的事情!”

    卫余第一次感受到二世皇帝的真诚推崇,不禁心头一热,慨然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却是卫余着相了。”

    本章完

第156章 深吸了一口凉气() 
虽然是七月流火,山沟河谷却丝毫不显炎热。胡亥一行人在泾阳县中走访,所看到的一幕幕,令人绝望。

    到处都是一片泥泞,漫山遍野的田地,一片荒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够了解这一次灾难的严重性。

    ……

    正午时分,胡亥一行沿着石块夹杂着土块的荆棘小道走下沟来。每一个人身上沾满了泥土,靴上更是黄泥裹满。

    只是这一刻,没有一个人在意。真正让他们为之震撼的,是经过冰雹袭击的各地情况太惨不忍睹。

    冰雹突降,抢收不及。眼看一年的劳作,化为乌有。北地郡中充斥着一股绝望,在弥漫开来。

    看到这里,胡亥,尉缭等人心头不由得更为沉重。绝望一旦弥漫开来,到最后极有可能演变为民乱。

    ……

    这是一个很小的村落,大约有二三十户人家。大秦帝国的村庄,官称叫做里,村长叫做里正。

    此时正是正午时分,太阳最为强劲之时。但是大地之上,依旧是湿的,道路上满是泥浆。

    村中竟然没有一家房屋安然无恙,东倒西歪,好不残忍。

    ……

    胡亥走到一座稍微好一点的小院落前,发现粗大的柴门早已经倒塌,浸泡在黄泥中的门额上,挂着一个破旧的木牌,隐隐可见“里正”两个大字。

    胡亥的目光掠过门额上的里正二字,一摆手,道:“骆甲,叫人——!”

    “是!”骆甲点头称是,连忙高声,道:“里正在家么?”

    话音刚落,一只大黑狗凶猛地扑了出来,汪汪吼叫。

    “黑子,住了!”倒塌了一半屋里传出一声苍老的呵斥,黑狗立即钉在门边伸出长舌呼呼喘息。

    大黑狗,目光狠厉,眼中直冒绿光。原本强健的四肢,早已干瘪。

    唯一艰难耸立石屋中,走出一个身形佝偻的老人,抬眼看了一眼胡亥等人,道:“谁?”

    卫余见状,踏前一步拱手笑,道:“里正老伯,我是北地郡守卫余!”随及一指尉缭:“这位是国尉!”

    “此番前来是想向里正老伯,了解一下里中百姓房屋倒塌,庄稼欠收情况,行么?”

    老人睁开浑浊的眸子,上下打量着卫余与尉缭,道:“你是郡守大人,这位是国尉?”

    这一刻,老人心头有一丝惊讶。从刚才的表现中,他看出这一行人以最中间的年轻人为主。

    卫余微微一笑,道:“老伯,这是我的验,上面有详细记载。”老人点头道:“来,先进来。”

    胡亥走进院子,大黑狗悄悄地卧在了石屋门口,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老人高声道:“婆子,出来见客。!”石屋里应了一声,出来一个身着黑布短衣裤的女人,向胡亥等人猫腰一躬笑,道:“客好。”

    胡亥等人纷纷回礼:“主家好——!”

    虽是天灾横行,村庄中一片狼藉。但是面对胡亥等人,那怕是最粗朴的山野应酬,却也是礼数不缺。

    胡亥看出老里正的淳朴,如此施为并非向卫余示好。老人已经行将朽木,就算是示好,也没有时间去向上爬。

    一想到这里,胡亥拱手一礼笑,道:“多谢里正关照,此番我等突兀前来,确是叨扰!”

    老人给胡亥搬过一个木墩:“坐。”看到胡亥便坐了下来,老人摇了摇头,道:“老秦好客,此乃秉性。”

    “若不是天灾人祸不断,客来,必然是酒肉款待!”

    胡亥点了点头,道:“大秦帝国,终究会好起来的,一定会!”

    仿佛受到胡亥的感染,老人点头:“客说的是,老秦人子孙不绝,大秦帝国必然能再一次席卷八荒六合。”

    胡亥一定心神,默然良久:“里正老伯,能否说说里中情况……”

    “够惨!”老人眼底有一丝泪花:“由于北地各郡麦熟迟十天左右,每一个村庄都来不及收割。”

    “冰雹天降,连续两天两夜,金灿灿的麦浪,全部化为乌有。牛畜死伤无数,粮食颗粒无收……”

    老人的话断断续续,更是哽咽不断。但是话中的意思,让胡亥等人不自觉的沉重了起来。

    情况远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严重,牛畜死伤无数,房屋倒塌一大片。胡亥沉吟片刻,道:“里正老伯,有伤亡么?”

    老人勉强一笑,道:“没有!本村没有,但其他村子有,并不多。”

    卫余,尉缭等人一齐沉默了。胡亥正色道:“天灾将临,非人力可以改变。但我们绝不能失望,如今局势下,我大秦唯有自救!”

    老人恍然大悟,对胡亥深深一躬,道:“多谢教诲,敢问客,我国人当如何自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胡亥一字一顿,道:“朝廷正在调集各仓,准备救民。如此情况下,我老秦人不仅要等朝廷救,也要自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