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秦霸世-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暴秦之名传于天下,妇孺皆知。而且天下诸国,对于大秦势必会进行人才封锁,想要求贤,想要强秦,何其难也。

    胡亥沉吟着不说话,只是看着尉缭,等他继续说下去。

    ……

    尉缭收敛了笑容:“以臣思虑,当今天下之才,尽在山东。陛下,想要强秦,只有颁布求贤令!”

    胡亥清楚尉缭只是没有说透,关中之地,乃大秦帝国故土。关中之才,都被自己杀尽,亦或者选择归隐。

    一念至此,胡亥离案,肃然拱手:“国尉拨云见日,以解胡亥心头之惑,朕当不负国尉忠诚谋国。”

    尉缭深深一躬:“臣请陛下,颁布求贤令,整顿吏治,固我大秦根基。”

    胡亥回案,不禁一笑:“国尉所言,正是朕所想。大秦帝国分崩离析,首罪在朕,大秦不兴,朕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

    默然良久,胡亥收敛了笑容,扫视了一圈朝野文武:“只是国尉,这求贤令如何书写,才能体现我大秦之诚?”

    求贤令颁布,只是一道命令,一个念头的事情。但是求贤令带来的结果,才是当下胡亥最需要的。

    尉缭默然有顷,叹息一声,道:“自古求贤有虚实,奋发图强者求贤,沽名钓誉者亦求贤。”

    “陛下,臣以为重新启用孝公求贤令便可。自古求贤之诚,莫过于孝公者!”

    “更何况有商君与孝公前车之鉴,更能激起士子仕秦之心!”

    ……

    “好!”

    拍案而起,胡亥肃然,道:“就以国尉之言,立即派黑冰台向天下散播求贤令的消息。”

    “是!”

    ……

    最后,胡亥看了一眼各地郡守,笑道:“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各地郡守皆入丞相府,吏治,民情陈于国府。”

    “是!”

    胡亥原本想一并解决八郡琐事,只是此刻他精神疲惫,身体有些不支。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

    以各郡要事备于国府,从而解决。

    ……

    走出咸阳宫正殿,胡亥有一丝疲惫。当下大才,皆入山东阵营。真正能够一如商君者,一人强秦者,只有寥寥数人。

    但是不管是谋圣张良,还是亚父范增,皆与秦有仇。萧何佐刘季,不离不弃。唯一有机会的便是陈平与韩信。

    只是胡亥清楚,不管是陈平还是韩信,此际都是项羽麾下。也许不出月余,两个人都会出现在辽东。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答应尉缭的提议,向天下颁布求贤令。

    ……

    “陛下,对求贤令不抱希望?”韩谈不自觉走近。

    胡亥面如寒霜,铁一样的沉默。良久方才轻声,道。

    “当下大秦有三大弱点,第一,秦法根基受创,秦法威严不如往昔。第二,失去关东各地,民心军心皆背离。”

    “其三,大秦可战之兵不足,朝廷之中,文臣武将皆白发苍苍,青黄不接。”

    “更何况,山东诸国锁秦,天下格局一如战国。列国刚建,非战国之时可比。这个时候,天下士子大有选择的余地,并非大秦不可!”

    胡亥不假思索,道:“这一次颁布求贤令,若是无一士子前来,到时候大秦帝国将会成为中原大地上的笑柄。”

    ……

    “陛下,如今之计,该当如何?”韩谈眉头大皱,他从胡亥的话中听到了艰难。

    “等!”胡亥目光如炬,望着函谷关的方向,道:“求贤令颁布,没有数月之余,恐怕没有动静!”

    ……

    “陛下,该歇息了!”默然良久,韩谈忍不住开口。

    “朕知道了!”

    ……

    连续两天没有休息,此刻胡亥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胡乱吃下一鼎汤饼,挥退韩谈等人和衣睡下。

    他之所以不睡,那是对后宫的抵触。对于原身的留下的嫔妃,胡亥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不愿沾染。

    唯一让胡亥心下舒展的便是,原身没留下子嗣。

    ……

    心头念头闪烁,胡亥望着窗外月光,一时间,想到了很多。

    本章完

第110章 礼贤下士的背后更是一种悲哀!() 
正当午后,胡亥才从床榻上起来。昨夜想了太久,以至于有些乏困,一直睡到日上三竿。

    若不是韩谈前来,胡亥也许会一直昏睡下去。连续两天的劳累,让他第一次睡的这么沉。

    ……

    “韩谈,准备一壶老酒,一鼎汤饼!”胡亥洗漱结束,遥遥高喊。

    “是!”

    听到寝室传来的声音,韩谈心头松了一口气。胡亥一直沉睡不醒,他不免忐忑不安。

    差一点都要召唤御医前来诊断,以防胡亥身体出现问题。

    ……

    新的一天要开始了,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如今大秦帝国治国长策已经清晰,由左相子婴一力负责。

    防守函谷关有通武候王贲,训练新军更有尉缭。整个大秦朝野上下,胡亥反而成了最闲的一个。

    ……

    “陛下,用餐了!”韩谈深深一躬,退到了一侧。

    片刻时间,胡亥吃下一鼎汤饼,连饮三大碗猛烈秦酒:“韩谈,去请左相,廷尉,国尉三人前来书房一叙。”

    “是!”点头称是,韩谈默默退去。

    ……

    一刻钟后,尉缭三人到来,立即朝胡亥深深一躬,道:“臣等拜见陛下!”

    胡亥大笑:“三位爱卿不必拘礼,入座!”随及一摆手:“韩谈,添一壶老酒,一盘苦藿菜!”

    “是!”

    ……

    “陛下,这是……?”尉缭微微一笑,道。

    胡亥搁下酒碗,诡秘一笑:“朕昨夜思谋良久,想与三位爱卿刨心一谈!”

    饮下一大秦酒,尉缭喟然一叹:“陛下有何想法,可直言无妨!”

    有道是人看成精儿,说的就是尉缭这种,可以说拔下一根眉毛都是空心的。胡亥刚一开口,就洞悉了他的意图。

    “哈哈……”

    大笑一声,胡亥抬起大碗,环顾三人:“今日启耕大典结束,治国长策出炉,大秦帝国立足关中,共干一碗!”

    “干!”全场轰然,大碗叮当,这一刻没有君臣,只有宾客。

    胡亥撂下酒碗:“国尉,左相,朕打算西巡陇西,走一走大秦故土,观一观老秦人,顺便镇压宵小之辈,三位爱卿以为如何?”

    尉缭沉默有顷,道:“陛下,治国长策虽出,但臣有一事不明,请陛下解惑?”

    一摆手,胡亥,道:“国尉有话直说,今日不必在意君臣之别,就大秦而言,你我可以畅谈!”

    尉缭肃然拱手:“陛下既然知道,想要重铸大秦,当用帝道之术。为何自陛下会盟立约以来,一直重修商君法?”

    胡亥眉头一挑,悠悠,道:“大秦以法立国,朕自幼拜师赵高学习【商君法】与【韩非子】。”

    “是以,朕对于法家相知甚深,其弊端在于求治太速,速者易苛,易入富国穷民之途也!”

    “这也是商君卫鞅二十年强秦,一战破河西,令天下诸侯不可无视强秦的根由。如今天下乱世,大秦帝国想要短时间复兴,唯有走法制一途。”

    说到这里,胡亥深深看了一眼尉缭:“朕自然清楚世道沧桑,当从容求治,但朕与大秦别无选择!”

    “有道是乱世用重典,当此之际,大秦帝国绝不能改弦易帜。唯有重用秦法,以图强国富民,用霸道统一中原。”

    ……

    尉缭默默沉思,他对于胡亥对于秦法以及当下局势有如此清晰的理解感到惊讶。

    默然良久,站起身来肃然一躬,道:“陛下的意思是,以霸道治乱世,以帝道理治世?”

    “啪啪啪——”胡亥连拍三掌,哈哈大笑:“国尉不愧是当世名士,眼界见识堪称天下第一。”

    ……

    再一次饮下一大碗秦酒,子婴:“陛下为何突然想要西巡陇西?”

    胡亥眉头微皱,一如泰山般坐着。他没有想到对于西巡陇西,子婴尉缭尽皆反对。相比于尉缭岔开话题,子婴直接反驳。

    胡亥默然,他清楚一个死扣无解,必然会让西巡暂缓。如今大秦帝国栋梁尽失,君臣之间绝不能有误会发生。

    沉默有顷,胡亥从坐塌上站起,道:“老秦人之根在于陇西,如今天下大乱,大秦帝国偏安一隅。”

    “朕必须要保证陇西安定,才能以陇西为根基,辐射整个关中巴蜀,立足于中原乱世!”

    声音坚定悠扬,有安静的书房中如钟声一般荡开。让在场的三人,神色微微一变。他们都不是鲁莽之辈,自然清楚秦法根基在野不在朝。

    胡亥西巡陇西,并无不可!

    “更何况,当下治国长策已出,由左相开府理政。新军由国尉训练,统摄大秦军事部署,函谷关有通武候王贲坐镇,武关有喜亲守。”

    “短时间内,山东诸王贪恋权位美人,不会大动干戈。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大秦帝国之中,只有朕有时间,也有必要西巡陇西!”

    听到这里,张苍霍然起身,肃然一躬,道:“陛下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不可轻离帝都!”

    胡亥眉头一挑,目光锐利地看着张苍,道:“这一次朕必须离开帝都,西巡陇西。黑冰台打探出了典客顿弱,太扑马兴的隐居之地。”

    “朕打算亲自登门,请典客与太扑归朝,缓解大秦朝廷无人可用的危机!”

    ……

    胡亥此话一出口,顿时整个书房为之失声。尉缭三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悲哀。

    一国之君,以西巡陇西之名,只是为了寻访国之重臣。听起来大义凛然,有礼贤下士之风。

    但是反过来一想,胡亥是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天下至尊,却要为了两个归隐的臣子,如此大动干戈。

    “陛下——”尉缭三人同时站起身,朝着胡亥深深一躬,一切话都在这一躬之中。

    “诸卿!”胡亥淡淡一笑:“大秦帝国走到这一步,朕是罪魁祸首。”

    “朕继承大秦帝国二世皇位,却没有承继始皇帝而再度开拓大秦新政。毁灭皇皇大秦的黑洞,是朕一手开启。”

    “这是朕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的责任和义务,诸卿不必悲愤。只要关中故土尚存,老秦人必将会再一次席卷八荒六合。”

    ……

    本章完

第111章 滚滚热血始终流淌在秦中大地!() 
离开咸阳时,胡亥在渭水南岸与秦国文武一一辞别。由于西巡陇西,为了目标明显,胡亥放弃了骑马。

    一万精锐骑兵护卫,韩谈驾车,一行人就像是崤函峡谷中放出了一道洪流。黑色的骑兵浩浩荡荡,箭一般冲出咸阳城,向西而去。

    胡亥笑问:“韩谈,连你也觉得朕寻访典客与太扑又失身份,对么?”

    韩谈肃然,道:“陛下乃皇帝至尊,以西巡陇西浩大之势寻访典客与太扑,臣以为太过。”

    “韩谈啊!朕也想坐镇咸阳,美女相伴,歌舞不休,但是此刻的大秦帝国,容不得朕如此。”胡亥叹息一声。

    “陛下,求贤令已经颁布,到时候必有士子来秦,此际寻访两位大人……”

    胡亥悠然,道:“求贤令只是一个态度,有人来更好,没有人来大秦朝野还需要运转。苦等求贤令,终非良策。”

    他清楚韩谈与尉缭等人对于顿弱马兴两人不满,毕竟身为大秦臣子,不思为帝国殉葬,反而遇事归隐。

    没有扛起身为大秦帝国九卿的重任!

    “典客与太扑已经隐遁,难道陛下还有更高明的办法让他们出山?”韩谈认真地问。

    默然良久,胡亥,道:“在这个时代,纯粹的治学从来都不是士人阶层的|主|***|神。自从士这个人群阶层出现以来,主|***|神始终是经世致用。”

    “其实质就是以学问入世奋争,以才能建功立业!”

    “孔夫子曾言:学而优,则仕——优秀的士人应当做官!”

    “这是当下士人阶层毫不隐瞒的公开宣示和终生追求,而当了官后的目标也决不含糊,在儒家叫做治国平天下,就是要为国家为天下做一番事。”

    “正是这种坦诚直率而又奋发有为的入世|精|神,士人们将直接做官看得比终生治学重要一万倍。”

    “他们往往在入仕无望的情势下,才被迫治学著作和传授学问。天下治学大家,孔子,孟子,墨子无不如此。”

    “所以,典客与太扑隐的只是这个乱世,只是朕这个昏聩帝王!”胡亥想正色说话,却又是禁不住幽幽一叹。

    说到底,眼下这个迈不过的坎儿,是自己作出来的。纵然典客与太扑归隐,也怪不得他们。

    世道太乱,求存之心,人皆有之!

    韩谈微微一笑,岔开了话题:“陛下天纵神武,必能重铸大秦!”

    胡亥一怔,恍然笑,道:“大争之世,凡血气皆有争心。朕与大秦也会在这最后的辉煌之际,奋勇一争!”

    ……

    胡亥清楚华夏历史上最璀璨夺目的年代,便是春秋战国以及大秦帝国时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大显于世,何其璀璨。

    既然他来到了这里,不与诸子百家交手,不与谋圣,兵仙争锋,不与霸王斗勇,岂不是白来了一遭。

    ……

    官驿之中,吃下一鼎嫩羊肉,一大碗米酒,胡亥突然有了决定:“韩谈,帝车继续西巡,由你率领十名铁鹰锐士,随朕走走!”

    “陛下不可啊!”韩谈大惊,忍不住深深一躬劝谏,道:“天下未稳,陛下身系大秦安危,不可轻身涉险!”

    胡亥抹去嘴角的油渍,摆了摆手:“全部人换装,扮作游学士子,不暴露朕的身份就是了!”

    “更何况商君为强秦,走遍秦地。只有了解了国人需求,朝廷才能制定出争锋相对的策略,以富国强民!”

    “朕这一次出来,寻访典客与太扑只是其一,镇压宵小之辈为其二,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为其三!”

    “是!”胡亥态度坚决,韩谈只好点头称是。

    ……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胡亥帝车刚出渭水南岸。咸阳城中顿时惊涛骇浪大起,信鸽纵飞九天,飞出了咸阳高城。

    秦帝西巡陇西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关中震动。

    ……

    临洮城不大,西门瓮城更小,进入瓮城的马道也只有一车之宽,里面却驻扎了一千伤残大军。

    这些人都是为大秦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如今大秦为难,他们毅然决然聚集在一起,防守临洮县。

    他们不能在前线杀敌,却也能够在后方保家卫国。胸膛中热血未灭,始皇帝时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豪情还在他们心头。

    “听说了么,陛下在峣关击溃刘季大军,通武候也出来了……”一名伤残老兵说着说着,眼眶通红一下子哭了出来。

    “大秦有救了……”

    “始皇帝陛下显灵了……”

    ……

    不一会儿,一千多伤残老兵伏地大哭。对于大秦帝国的感情,可谓是极深。大秦帝国的疆土,是他们用厮杀,用鲜血换来的。

    对于胡亥昏聩,他们没有责骂,没有问难,只是怒其不争。如今胡亥逆天崛起,维持大秦帝国于关中。

    这些老兵心头只有效忠皇帝,保卫大秦一个念头。这便是赤胆忠心,这便是老秦人对大秦帝国的热枕。

    “扑啦!”

    千人伏地大哭,声势浩大。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扑啦声响起,异常刺耳。千夫长猛然起身:“速查——”

    “报千夫长!”一名年老的士卒高声,道:“雍县方向传来的信鸽!”

    千夫长打开浏览一遍:“陛下西巡陇西!”随及脸色大变,断然下令:“黑三,立即通知县令与县尉,陛下西巡,准备接驾!”

    “是!”

    ……

    千夫长断了左臂,算是千人队里最全活的一个。他走出瓮城,并没有回营,却拐进了一条小巷。

    ……

    “咚,咚,咚……”

    ……

    大门打开,家老走出来:“王老二,发生了何事?”

    千夫长微微躬身:“雍县方向传来消息,末将特来请教大人!”

    “大人在书房,千夫长这边请——”家老见有大事,却也不敢阻拦。

    ……

    “大人,千夫长王老二求见!”家老恭敬一声。

    ……

    屋内读书人听见声音,缓缓站起,开门而出。其人背着日光立于廊下台阶,王老二看不清他的面目。

    只听他一阵大笑,道:“老夫远离朝堂,不问世事,今日千夫长所来为何?”

    PK继续,求推荐,求收藏,求评价,求打赏……

    本章完

第112章 大行赖独断,不赖众议。() 
千夫长肃然一躬,道:“雍县方向有消息传来,帝巡陇西,不日便到。”

    廊下老者伸手作礼,道:“千夫长请入内叙谈。”见到老者伸手,王老二连忙拱手,道:“如此多谢。”然后跟随老者进入屋内。

    进入屋内,千夫长目光闪烁一下,从容跟进。屋内不算宽大,却是温暖整洁,老者将王老二让进了木墙隔断的内间。

    “千夫长,入座!”

    环顾一周,可见这是一间不大的书房。三面竹简木架,四壁俱白,没有任何饰物,中间一张本色木案上一本大书刚刚合上。

    看到这里,王老二一拱手:“请——!”

    ……

    主宾落座,顿弱目光一凝:“千夫长所言当真?帝巡陇西,不日便至?”

    千夫长不善言辞,也只几句话:“信鸽不军用,却也民用。雍县传来的消息,当千真万确!”

    这一刻,顿弱大是惊讶:“如此危难之际,陛下不守咸阳,却西巡陇西,这倒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镇压宵小之辈不成?”

    ……

    “典客所言,但其一也!”千夫长悠悠一笑:“大秦帝国虽山东尽失,又有项羽以霸王之名分封诸王,建立列国。”

    “然而大秦帝国虽山东尽失,然有秦有八郡,足可支撑。”

    顿弱目光一闪,心头难免有些震撼。他没有想到一个千夫长,都有如此见识。一想到这里,站起身来深深一躬。

    “顿弱年迈,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