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诸将前来,项羽深深看了一眼,高声,道:“怀王乃我项氏所立,没有功劳勋阀,岂能专断主持天下公约!”
“天下纷乱之初,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为王以诛伐暴秦。然而,亲身披坚执锐野战,风餐露宿三年。”
“终于恢复六国故土,靠的是诸位将军和我项籍的力量,今日于陕县,项籍欲封诸将为王,共治天下,诸位以为何?”
……
“我等谨遵上将军命令!”这一刻,没有人反对。诸位将领跟随项羽征战,与项羽同利,不约而同表示听从项羽安排。
因为他们清楚,若是返回。只能看人脸色,屈居人下。
“好!”
拍案而起,项羽虎目凌厉,道:“既然如此,项羽之言便为诏,谁反对,其余诸将共击之!”
“诺。”
项羽清楚,每一个人都有野心。提着脑袋造反,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封侯拜王么。
故而,只要他开口,各国功勋之将,必然没有人反对。他就是要凝聚功勋之将,逆天下人心。
看了一眼众将,项羽断然下令:“三天之后,沐浴更衣,焚香祷告,以告苍天,行封王大礼。”
“诺。”
……
三天后。
陕县之中,早已搭建好了封王高台。巨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先行到达的各国大军,整肃成五个方阵。
中间是一条红毡铺地的大道,直达封王台。见到两辆轺车驶来,广场上顿时爆发了惊天动地的欢呼。
“上将军万岁!上将军万岁!……”
项羽拉着范增,走到中央高台上,向着司礼大臣微微点头。
“今日封王大典——开始!”
顿时,整个广场上各国大军齐齐拔剑,拍打盾牌,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冲天而起。
“上将军书告天地臣民——”
项羽展开一卷竹简,激昂慷慨的声音在广场上响起:“昊昊上天,冥冥大地,大秦帝国暴政,秦二世昏聩,赵高擅权,以致天下民不聊生。”
“后陈王揭竿而起,天下英雄景从。时年,天下群雄大起,巨鹿一战,秦军主力损失殆尽,大秦帝国退守故土。”
“兹此昭告,天地人神共鉴!”
一时间,全场山呼:“上将军万岁!六国万岁!”
“上将军亲封——!”
项羽伸出双手一压,高声宣布:“人心昭昭,天地悠悠。诛伐暴秦,诸将功勋永载史册,今当封诸将为王,与项籍一起共治天下!”
话音落点,全场军将一下子沸腾:“封王诸将,共治天下!”
……
本章完
第104章 封王大典!()
“尊怀王为义帝,国都置长沙郡彬县!与此同时,分割关东六国,以分封天下诸将!”
项羽的声音徐徐荡开,清晰的落在众人的耳中。这一刻,除了魏王豹之外,没有人不满。
不论是英布,还是其余诸将,目光炙热,死死的盯着封王台上的项羽,眼中充斥着极度的渴望。
“分割楚国为西楚,九江,衡山,临江四国。本将自立西楚霸王,以彭城为都,领东郡,砀郡,泗水郡,薛郡,东海郡,会稽郡,南阳郡,陈郡。”
“封楚国将军英布为九江王,以六县为都,领楚国南部九江郡。封楚国将军吴芮为横山王,以邾县为都,领衡山郡。封楚国将领共敖为临江王,以江陵为都,领南郡!”
英布,吴芮,共敖三人深深一躬:“臣等,谢过霸王大恩!”
封王一事,他们有所耳闻。除了英布之外,吴芮与共敖从来没有想到,封王一事还会有他们。
一时间,三人对项羽充满了感激!
这一幕的发生,更让底下的将领坐不住了,毕竟没有人不愿意王天下。整个封王大典上,只有跟随项羽的心腹大将从容淡定。
因为他们都清楚,这一次的封王,根本没有他们的事。
……
此刻,整个封王大典安静的落叶可闻,只有项羽的声音激荡开来:“分割魏国为西魏,殷两国。”
“由于东郡,砀郡并入西楚。作为补偿,故赵国太原郡,上党郡,以及原魏国河东郡为西魏,封于魏王豹,以平阳为都,王号国号皆不变。”
“封赵国将军司马卬为殷王,以朝歌为都,领何内郡。”
“分割韩国为韩与河南两国,韩王成,王号国号不变,以阳翟为都,领颍川郡。封赵国将军申阳为河南王,以洛阳为都,领三川郡。”
“分割赵国为赵与常山两国,由赵王歇以代县为都,领代郡,雁门郡,云中郡,国号王号不变。”
“封赵国丞相张耳为常山王,以信都为都,领邯郸,巨鹿,恒山三郡。”
“分裂燕国为燕与辽东两国,封楚国将领沛公刘季为辽东王,以无终为都,领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
“封燕国将军臧荼为燕王,以蓟县为都,领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分割齐国为胶东,齐,济北三国。封原齐王田市为胶东王,以即墨为都,领胶东郡。”
“封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以临淄为都,领临淄郡,琅琊郡。封齐国将军田安为济北王,以博阳为都,领济北郡。”
“封故赵国大将陈余,南皮三县。封梅涓十万户候……”
……
封王书读完,人山人海的陕县广场中,安静的像幽深的山谷,只有连绵不绝的粗重喘息,在瞬间便化作铺天盖地的欢呼。
封王台下的各国大军,纷纷挥舞着长剑,振臂高呼。
“霸王万岁,霸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
项羽分封诸王建立列国,其基本原则是论军功行赏。自己军功最高,分得天下最大的一部分。
其余分得好土好地的新封诸王,都是跟随项羽在反秦战争中立下特殊战功的将领们。
这一次的分封,首先是对于秦始皇以暴力消灭六国建立统一大秦帝国之否认。与此同时,也是对怀王被拥立以来,六国复活,王政复兴的政治秩序的修正。
项羽对六国旧王皆做了不同程度的迁徒贬抑,他将怀王迁徙到南楚彬县,使他空有义帝之名,远离政治。
将赵王歇迁徙到赵国北部,将齐王田市迁徙到齐国东部,贬抑为胶东王。将魏王豹迁徙河东郡,替楚守关。
燕王韩广更是提都未提,直接抹除了存在,韩王成亦是迁徙颍川郡,直接肢解了韩国。
……
范增清楚,在这个时候,否认大秦帝国,这是大势,反秦起义的目标,军心民心所向,没有人能够拂逆。
只不过只有少数人清楚,这个封王大典,才是真正乱世的开始!
……
大典完毕,项羽与范增便赶回了楚军幕府之中。这一刻,项羽不仅有封王的喜悦,更有一丝忧患。
“项王,立即整肃三军,防止有人作乱,督促各国诸王立即归国。”
这一刻,范增的脸上有着从未有过的凝重。哪怕是宴会之上,计策被项伯阻止也没有这一刻的难看。
“亚父,你这是?”项羽不解其意,忍不住问了一句。
默然良久,范增一字一顿,道:“项王,这一次分封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分封不均乃是必然。”
“此刻的陕县,即是庆功盛宴之后的离别场,更是权益竟逐的名利场。各国大将,分封者几人,未分封者几何?”
“人人都在期望得到帝国领土得王侯之封,到时候必然是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最后条条道道,都将会指向项王。”
……
范增清楚,这一次做的太过了,这一盘大棋才刚刚开始,绝不能有错。
在这个时候一旦有人带头,必然会从者云集,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发现苗头,就以绝对的力量镇压!
“嗯。”
微微颔首,项羽转头大喝一声:“龙且,整肃三军,严防各国大军作乱,一旦发现就地击灭。”
“诺。”
……
范增与项羽谋划的这一场分封,只有三个作用。第一便是制衡刘邦,封于辽东,消磨刘季的野心与雄心。
第二便是控制义帝,虽然尊怀王为义帝,但项羽把除西楚之外的楚国旧地一划为三。
分别分给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以及九江王英布。以三将制衡楚怀王熊心,不给怀王一丁点的机会。
其三便是分化六国贵族。范增与项羽都清楚,巍峨大秦,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亡。
这一次的分封,是范增按照自己对天下局势的了解,下的一盘大棋。
目的就是挑起内乱,然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逐步征服。这便是为何天下分封中,没有项羽心腹大将的根本原因。
这一次的封王建国之后,天下诸国并立,再也形不成所为的王政复兴。只要时机成熟,西楚便可以绝对的武力扫平天下。
本章完
第105章 天下相王(终!)()
范增的这一步棋,针对当下中原大势,以及天下军心民心做出的最适合时宜的战略部署。
在大势不可逆的情况下,项羽失去了称帝的机会。如今只能称霸王,以威临天下。
这便是范增惊才艳艳之处,大势不可求,那便顺势而为。在小势下埋下祸乱的伏笔,进而逆转大势。
这才是真正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智者,敢以小势逆大势,看似顺势而为,却步步逆天。
……
楚军主力迅速行动,在项羽一声令下,立即全面戒严。陕县城中弥漫着一股风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
天下诸王中,辽东王刘季更感心惊肉跳。他有一种感觉,这一次西楚霸王项羽这样做,最大的目的就是防范自己。
刘季大营之中,三军将士整肃,肃杀之气直冲云霄。面对楚军主力突然的戒严,刘季随及下达了随时准备战斗的命令。
他虽然势弱,若是项羽想留下他,刘季不介意打疼项羽。在临死前狠狠咬下一口,让项羽疼在心里。
……
“萧何先生,子房先生,霸王突然调兵遣将,莫不是想要对刘季下手?”
萧何转了过来:“王上多虑,霸王刚结束封王大典。他绝不允许天下诸王在陕县发生混乱。”
“不管是为了安抚天下民心,还是做做样子,霸王都不会轻易动王上。”
刘季走过来深深一躬:“还请先生解惑,以平刘季心头忐忑!”
萧何拱手作礼,道:“王上,有句话叫做: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项羽是楚国贵族,怀土恋乡乃人之常情。”
“如今功成名就之后,自然一门心思希望早早归还故乡,荣归故里,告祭先祖。”
……
刘季心头松了口气,沉吟片刻:“若如此,先生以为刘季当何时返回辽东,最为恰当?”
萧何肃然一躬,道:“王上,臣以为我军当立即拔营。这样做,除了消除项王的忌惮外,也能够有惊无险的接手辽东三郡!”
眼睛一眯,刘季在大帐中徘徊了许久之后,转头盯着张良,道:“子房先生你以为呢?”
张良微笑,道:“辽东王,如今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皆在燕王韩广手中。由于当初韩广弃盟,这一次项王直接抹除了韩广的王号。”
“不管是辽东王,还是燕王臧荼前去,必然不会轻易就得到地盘。”
“在下以为辽东王不妨与燕王臧荼结伴而行,这样一来,辽东王面临的压力将会减小。”
……
张良的话,让刘季心头的疑惑一下子解开。与张良相处的这段时间,让刘季看到了什么是算无遗策。
突然刘季深深一躬,道:“先生有大才,刘季志在马踏中原,恳请先生入辽东,助刘季一臂之力!”
刘季不好读书,却因为年轻游侠的经历,对于一些故事传奇治之甚详。
战国之时,魏国因吴起而霸,秦国因商鞅而强。在这茫茫中原,距离士战天下的春秋战国尚不遥远。
刘季自然清楚,张良有以一己之力兴盛一国的能力。而他远去辽东,更需要这样的大才辅佐,才有千分之一的可能马踏中原。
深深看了一眼刘季,张良肃然一躬,道:“辽东王,张良乃韩国司徒,不便离国。等韩国事了,必赴辽东王之约!”
“好!”
拍案而起,刘季大笑一声:“刘季在辽东静候先生大驾!”
……
咸阳宫。
气势恢宏的咸阳宫正殿,只有寥寥数人。原本今日是难得一次的大朝议,却因为胡亥一声令下而取消。
帝座之上,胡亥头戴冠冕。十二道旒珠摇摆,模糊了胡亥的面容,让人看起来更加威严。
胡亥镇静坦然,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刚刚函谷关传来消息。项羽以霸王之名,封十五王,分裂山东之地。”
“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天下大势重回战国,对于项羽如此做法,诸位有何看法?”
……
“陛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确立其在诸侯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号令天下;其二,架空楚怀王熊心,制造天下内乱,借机扫平天下!”
尉缭目光如炬,老练的眼光一下子看到了范增布局的根本:“看来这项羽背后,必然有一个盖世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易地相处,此人与国尉相比,又如何?”胡亥目光炯炯,直视着尉缭。
尉缭略略拱手:“禀陛下,此人之才不再尉缭之下。”
……
“哈哈……”
突然,帝座上爆发出一阵长声大笑:“武王姬发拜姜尚为相父,有大周八百年江山。父皇拜吕不韦为仲父,有大秦帝国耸立于世。”
“项羽拜范增为亚父,有此丰功业绩,以霸王之名镇压天下!”
“范增此人之才,堪称惊艳。确实如国尉所言,不再你之下!”
……
“陛下,既然范增之才不下于国尉,为何不东边称帝,反而要封王建国?”子婴施政是一把能手,但对于天下大势分析略有不足。
胡亥喟然一叹:“首先,从西周末年开始,连绵数百年的战乱,已经让天下的老百姓都厌倦了战争。”
“而大秦统一天下,是一种历史潮流的趋势,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虽然由于朕与赵高的暴政,引起了天下的普遍反抗。”
“但天下反抗的只是朕与赵高的暴政,而不是父皇制定的统一政策。但是项羽如今分封天下,是重步周朝分封诸侯的后尘,势必再次引起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
……
看着倾听认真的子婴,胡亥一字一顿,道:“范增之才不下于国尉,他自然看的清楚这一点。”
“之所以以霸王之名封王建国,那是因为天下民心军心,以及关东六国反秦势力的政治口号,便是否定大一统的帝国。”
“再加上,如今天下诸王每一个手里都有军队。六国王政复兴如火如荼,不分封不足以慰天下万民。”
“这是历史大势,纵然范增才华盖世,也只能弥补,而不能改变。”
本章完
第106章 关于项羽之制!()
子婴离座站起,环视四周:“陛下所言甚是,项羽以霸王之名封王建国,不仅是大势所趋,更因为流传数百年的神秘箴言。”
“如今项羽以霸王之名,封王建国,正应了箴言。一旦箴言流传出去,将会对大秦帝国造成难以想象的冲击!”
……
这一刻,咸阳宫正殿之上,安静的诡异。在这个时代,能人异士层出不穷,箴言之多不可计数。
原本这并不是事,但诡异的是关于大秦帝国的箴言,无一例外全部实现了。
无论是祖龙死而地分还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亦或者亡秦者,胡也……
众臣都清楚若不是胡亥幡然醒悟,诛杀赵高,力挽狂澜,恐怕这些箴言都会一一实现。
……
要知道老子的这一道箴言,等同于给了大秦一个精神火把。有了如此辉煌的前程,老秦人自然倍加奋发,这远比任何激励之言都要有威力。
几千年来,上天的暗示对于庶民国人是无比神圣的。他们承认服从受命于天的国君,心甘情愿为他们流血卖命,成就天命大业。
在场的秦国文武都是一等一的大才,自然清楚光是舜帝的箴言,就长期支撑了嬴秦的浴血奋战。
一旦这道箴言流传出去,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动荡。到时候项羽天下正统之名,将会披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到时候,必然会冲淡项羽对义帝熊心的贬斥,因为天下人心军心都会认为项羽是天命之子。
在这个时代,虽然有陈涉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猛烈抨击之言,但贵族统治依旧深入人心。
大义之名,一旦在关键时刻。有时候远比一支大军更为强势,更何况这种赋予上天意志的箴言。
一旦箴言传遍天下,后果不堪设想!
……
胡亥沉吟片刻,忍不住看了一眼尉缭,迟疑,道:“国尉,朕对阴阳天命之学素来陌生,此箴言如何解?”
尉缭一拱手,道:“若是神明占卜,大秦帝国将会再一次席卷天下,陛下,当如何待之?”
……
闻言,胡亥没有犹豫:“大秦帝国想要重铸,秦军想要再一次出函谷关,席卷天下,不在于天命所归,而是再于三军奋勇,文武百官奋争。”
“若是天命所归,大周天下也不会被大秦取而代之。关东六国争鼎,也不会被大秦据之!”
“嗯。”
点了点头,尉缭:“陛下,一个君主沉迷于箴言,天象,占卜,非但荒唐,而且丧志!”
“想当初,三皇五帝可谓是天命所归了。然则,舜帝却囚禁了尧帝而当权,大禹囚禁了舜帝而当权。”
“那怕是武王姬发,也设计伯邑考一去不归,才有了武王伐纣,才有了大周八百年基业!”
……
尉缭语气沉沉,一字一顿,道:“陛下,须牢牢记住,天命星象从来不会垂怜弱者,它永远都是强者的光环!”
“国尉之言,朕永世不忘!”胡亥慷慨激昂,道:“大秦帝国未来,必然是重塑商君法制,坚定统一长策,而不是所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