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秦霸世-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目光闪烁,望着咸阳宫正殿出神。一幕一幕,往昔岁月浮现,让胡亥一时间情绪大乱。

    连饮了几大碗米酒,胡亥仿佛看到了始皇帝,出现在大殿上。目光慈爱,带着责备。

    对于始皇帝,胡亥的敬畏是无以言说的。

    记忆中的零散前段,一幕幕徐徐展开。胡亥记得当时始皇政务繁忙,诺大的一个帝国初创,根本由不得半点分心,对于诸皇子的亲情极为淡漠。

    一年四季,只有少数时间,才能见到威震天下的始皇帝。

    虽然父子间情分不深,但是始皇帝的辉煌功业,却是如雷贯耳连绵不绝的填满了胡亥少年的岁月。

    每逢大捷大典,咸阳宫必大为庆贺,皇子公主们也必全体出动踏歌起舞。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在年少的胡亥心中,上天源源不断地人世功业塞给始皇帝,长此以往,他将始皇帝视若神明。

    这份敬畏深入神魂,依旧潜意识里影响着胡亥。

    ……

    脑海中的记忆落下,胡亥油然生出一番感慨。大秦帝国上有公子扶苏贤名著于世间,下有子婴栋梁之才。

    诺大的帝国,却落在了二世这个无能之辈的手中。

    其实仔细一想,胡亥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有自知之明,清楚的知道自己之才不足以登上帝位。

    ……

    “废兄立弟,不义。不奉父诏而畏死,不孝。因人之功,无能。三者逆德,只怕天下不服,身败名裂,社稷不血食……”

    ……

    蓦然之间,胡亥想起了在甘泉宫中,赵高欲立他为帝,原主慷慨激昂的话。若不是帝位权柄着实诱人,他也不会被赵高煽动。

    对于皇位,没有人不在意。执掌天下权柄,手握生杀予夺大权,只要是男儿都渴望。

    更不要说是胡亥这样生在皇室,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犹如天渊之别,没有机遇便一生不可能跨过的皇子了。

    心头杂乱五章,整个人瘫坐在榻上散架了一般,这一刻,胡亥心乱了。

    毕竟霸道盖世如始皇,手握精兵强将,依旧无法肃清六国遗族。

    大秦帝国百万虎狼之师,始皇帝手掌天下沉浮。胡亥感受过始皇的犀利,连这样的千古独一无二的皇者,都无法泯灭天下反秦之心。

    如今天下重回战国,局势更是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这一刻,胡亥心头没有一丁点把握!

    ……

    片刻默然,胡亥长叹一声:“左相开府理政,当在短期内拿出一个长策,以定国策。”

    “是!”

    对于皇位与生命,胡亥还是很在意的。如今大秦帝国风雨飘摇,他的生命与大秦牢牢捆绑在一起。

    一荣则荣,一损则损。

    一想到这里,胡亥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负面情绪,振作精神,道。

    “廷尉协助左相,肃清关中贼寇,修改纠正法令。使之恢复商君之时,不合理,不适当的法令,可以除掉。”

    “使大秦法令,适合于当下!”

    “是!”

    ……

    最后,胡亥霍然起身,深深一躬:“国尉,朕意通武候镇守函谷关,喜镇守武关。”

    “国尉持镇秦剑,统筹大秦帝国一切军事,并编练一支十万人左右的精锐新军,至于各地关隘守军,则不必精炼。”

    “是。”

    ……

    “诸位爱卿回府休憩吧,朕有些乏了!”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胡亥失去了谈论下去的兴致。

    “是!”

    ……

    月上正中,已是三更天。

    咸阳宫中,巨大的铜灯中灯火摇曳,将大殿照的一片明亮。胡亥躺在卧榻上,望着天花板出神。

    “陛下,三更天了,该回寝室歇息了!”韩谈很尽职的守在殿中,声音有些低沉。

    “韩谈,朕有些累了!”

    韩谈顿时不言了,他清楚胡亥口中的累,不是指身体累,而是心累。虽为皇帝近侍,但韩谈同样明白一个道理。

    伴君如伴虎!

    更何况,赵高的例子依稀就在昨日。始皇帝在时,赵高便是中车府令。

    ……

    没有指望韩谈回答,胡亥轻轻的闭上了双眼。他清楚他是大秦帝国唯一的支柱,就算是再累,也不能示于人前。

    片刻后,胡亥从卧榻上起来。向着咸阳宫外走去:“韩谈,陪朕出去走走!”

    “是!”

    ……

    “陛下,夜里风寒,身子要紧!”韩谈的恭敬细心一如往昔。

    “最近错综复杂的事,让朕头都大了。寒风凛冽,也好让朕清醒清醒!”胡亥脸色平静,眼底有一丝疲惫。

    “山东反秦势力止步函谷关,这是好事。只要陛下振作,大秦帝国朝野同心协力,必能如孝公一般强秦!”

    “韩谈你不懂!不懂的!”摇了摇头,胡亥喟然一叹,道:“山东反秦势力中,人才辈出。”

    “而大秦帝国,将不过通武候,谋不过尉缭,文不过王叔与张苍。兵将凋零,文武奇缺,纵朕有天大能耐,也无济于事!”

    胡亥与韩谈一路走来,曲曲折折。咸阳宫占地面积虽大,却是空旷简朴。大秦帝国以法治国,只追求实效,不慕华贵。

    走着走着,胡亥眼生得不认路了。他自幼生于后宫,除了大贺大典,才能踏足咸阳宫。

    称帝以来,只顾着吃喝玩乐。对于咸阳宫的一切,熟悉中带着陌生。

    感受到胡亥情绪不高,韩谈惶恐的站住,深深一躬:“陛下,当年孝公继位,也是受命于临危之际。”

    “当年孝公卧薪尝胆,才有了秦国崛起,由当年诸侯卑秦,变成了诸侯畏秦。天下士子不仕秦,变成了天下士子向秦。”

    ……

    “孝公么?”

    胡亥深重的叹息一声:“孝公本就是盖世明主,更有商君佐之。时天下大乱,魏惠王昏聩,才有了二十年时间,让商君彻底变法,涤荡秦国。”

    “可惜,今时不同往日。山东反秦势力,不会给朕二十年,战争马上就会降临。”

    “大秦不灭,山东反秦势力,必然不会甘心。”

    ……

    本章完

第93章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 
胡亥始终站在茫茫夜色中,铁铸一般,寸步未移。

    对于强秦之法,他心里是懵的。完全没有转变过来,更加没有做好执政一国的准备。

    以前他只是抢地盘,泡妹子。何曾想到过会君临一国,执掌数百万百姓的死活与吃喝拉撒睡。

    一想到这里,胡亥不由得头都大了。

    ……

    春秋战国之时,齐威王许民诽谤,打破广开言路的旷古创举。不到五年,齐国已经生机勃勃,百业兴旺,文明昌盛。

    隐约间,成为与当时魏国一般无二的诸侯霸主。

    孝公重用商鞅,全心变法。用一条老秦人血泪挣扎,为秦国强大,打下了根基。甚至于,大秦帝国之所以称霸天下,就是孝公与商鞅打下的根基。

    ……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郁色,他清楚许多强民之策,更懂不少法制建设,只是未必就会适合此刻的大秦帝国。

    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还是后世各种国策。他都只是闻其名,而不知其意。

    此刻的大秦帝国,再也经不起一次任何的折腾。最忌讳的就是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治国。

    这便是他放手子婴开府理政的原因!

    ……

    无尽的夜色,有着不为人知的苍凉。站在咸阳宫外,胡亥有一丝惶恐不安,在放肆生长。

    “韩谈,你觉得左相如何?”望着浩瀚星空,胡亥淡淡的问道。

    乍闻之下,韩谈心头大惊。忐忑不安,道:“禀陛下,左相忠于职守,且才华不俗。”

    “短短时日,便已经平复民心,救治雪灾一事,亦是雷厉风行。颇有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之风。”

    ……

    “嗯。”

    微微颔首,胡亥又不说话了。望着漆黑夜空,一时间不知道再想什么。

    人都是有劣根性的,胡亥也是一样。整个天下都在虎视眈眈,目光从未有片刻离开过秦帝这个位子。

    而这其中,最有可能的得到帝位,并且让关中老秦人信服的人,只有一个,那便是左相子婴。

    ……

    “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

    胡亥沉吟着不说话,在心里仔细咀嚼着这句商鞅名言。一时间,竟感悟良多,颇有一种恍然大悟。

    ……

    在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做事的,一种是做人的,而大多数人其实兼具这两种人的特征。

    但有些人物,尤其是一些身居要职、手握重权之人,常常走向了极端。

    胡亥清楚第一种人,一旦事情交给他,他会殚精竭虑、竭尽所能、不顾一切,必定要把此事做成、做好,方才罢休。

    而第二种人,事情做不做得好,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得罪人,甚至借做事买好送人情,以广结善缘,而他洒下人脉的牺牲品,便是本来该做的事情。

    在两千多年,中原数个朝代,最难消除的便是官场之弊。政令不通,法令不行,在古代,简直是家常便饭。

    无论历代朝廷怎样努力,这积弊总是难以根除,原因正在于官场之上,做人之人何其多也,做事之人何其少也。

    毫无疑问,商鞅就是第一种人的极致。他做事做到了极致,他的死也惨烈到了极致。

    一想到这些,胡亥一时烦躁,不由得感慨一句:“就算朕做孝公,王叔你是商君么,有商君之才助朕气吞八荒,横扫六合么!”

    胡亥虽不清楚子婴的深浅,但无论是制定法令、勾画蓝图,还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抑或纵横捭阖、谈笑退兵。

    子婴与商鞅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上,若论独立的振兴国力之能,也不能与范雎,吕不韦相提并论。

    要不然,历史上子婴清除内患后,却向一介庶民伏地请降,将大秦江山社稷拱手相让。

    同时胡亥更明白,商鞅与孝公这样的珠联璧合的君臣,亘古未有第二对,太过罕见。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同心同德,永为知音。做到这一点,这何其难!

    商鞅为秦彻底变法,涤荡关中。二十年给了孝公一个强大的秦国。亲率新军五万,击溃魏国魏武卒。复土河西,洗刷大秦百年国耻。

    而孝公终其一生,哪怕是波浪滔天,哪怕是黑云蔽日,他对商鞅的支持都从未有过丝毫的改变。

    当时新法一出,举国尽骂的时候,他在支持商鞅;太子犯法,兄弟被处以重刑的时候,他在支持商鞅。

    待到商鞅功高震主,秦民只知商君,不知秦公的时候,他还在支持商鞅。

    变法大成之日,商鞅功成名就。他毅然将十五座城池划给商鞅,实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求贤时尊官分土的诺言。

    ……

    胡亥清楚,像商鞅这等国器,只有秦孝公这等君主才配拥有。他不是孝公,做不到公如青山的誓言。

    人一辈子想要遇到一个一生共事,惺惺相惜,生死相扶的知音太难了。

    ……

    察觉到胡亥情绪的变化,韩谈收敛了笑容,道:“原本这只是国事,非老臣可以插手多言。”

    “但现在大秦帝国偏安一隅,臣妄言一二:陛下理应信任群臣,放手一搏。唯有如此,才有一线希望。”

    “哈哈……”

    闻言,胡亥不禁一笑:“韩谈有长进了,这句话说到了点上!”

    ……

    韩谈最后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胡亥,让他从重重忧患中解脱出来。

    如今大秦帝国的局势,他唯有信任群臣,君臣一心。然后放手一搏,才有重铸大秦帝国的希望。

    仓促忙乱的战争,精神高度紧张。自从来到大秦帝国,胡亥每时每刻不再殚精竭虑,思考如何保住大秦帝国,如何在这个乱世活下去!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函谷关外十里相王,暂时解了燃眉之急。大秦帝国灭亡危险依旧存在,却被暂时压制。

    这种时刻精神紧张,在突然间瓦解。笼罩在头顶上的死神镰刀隐去,这种巨大的落差下,胡亥不由得开始胡思乱想。

    这就好比以前背负千斤重担,你已经习惯,却在突然间卸去。突然轻松了下来,不免有些空虚惆怅。

    ……

    “韩谈,回寝宫!”

    ……

    本章完

第94章 效仿东西二帝,尊怀王为义帝!() 
三百里外的陕县,异常平静,连绵风灯伸向远方,融会在漫天星斗之中。

    旌旗随风撕卷,发出阵阵猎猎声。五颜六色的各军旌旗,在茫茫夜色下渲染成统一的漆黑。

    那怕是魏军最为妖艳的红,也在这漫天漆黑下失了色彩。

    ……

    在大营的中心地带,一杆大纛迎风招展,斗大的项字隐约可见。大纛旗下的楚军幕府中,灯火通明。

    两道身影清晰的印在幕府的帷幕上,犹如皮影戏,有一丝滑稽。

    ……

    “亚父,封王建国一事,我思谋再三,决定暂缓片刻。我等还是先行议定熊心的安置,较为妥当!”这一刻,项羽意气风发,睥睨众生之势在聚集。

    坐塌之上,范增微笑,道:“少将军以为,楚怀王熊心当作何处置?”

    范增心中对此早有考虑,这般问只是为了考教项羽。他想要看一看项羽,是否有大局观念。

    他年近七十,项羽将来的路,别人帮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项羽沉吟:“故秦之土,不可分封。胡亥为帝,立足于西。战国之时,秦昭襄王嬴稷与齐湣王田地分别称西帝东帝。”

    “亚父!”项羽平静地掰着手指,悠悠一笑:“若不如效仿之,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国都由彭城徙于长沙郴县,亚父以为然否?”

    范增沉默良久,点头,道:“少将军此策,与老夫相差无及,足能行之!”

    “楚怀王据天下大义名分,那便以义为号,使之远离新的天下秩序。如此一来,天下局势才能由上将军专断。”

    “嗯。”

    微微颔首,项羽站起身来,深深一躬:“亚父,关于分封何人,封于何地,封国多大,就由你先行谋划,再告知项羽。”

    “诺。”

    项羽不愿麻烦,他清楚的知道,分封天下功勋之将,其中的利益纠葛,可谓是错综复杂。

    如此扑朔迷离的背地里交锋,还是范增更为擅长。他项羽骨子里是一个武人,更热衷于兵锋战阵。

    沙场争雄,与天下群雄角逐,他项羽不惧任何人。但是一提起政治扯皮,不由得头皮发麻。

    ……

    望着项羽离开幕府,范增目光之中,有一丝欣慰。能想出东西二帝并立,足可见项羽真正的动了脑子。

    ……

    走出幕府,项羽看着雄壮的英布,脸上有一丝笑意掠过。

    在整个楚军主力之中,英布,蒲将军,龙且三人勇武无双,战阵之上,更是能攻城拔寨,所向无敌。

    “英布,可有人前来?”面对心腹爱将,项羽远没有对天下诸王时的不苟言笑,矜持自傲。

    对于这些并肩作战的将士,项羽的态度出其的温和。

    “禀上将军,一个时辰前,沛公前来拜见上将军!”英布恭敬的应答。

    “刘季么?”项羽思付有顷,点点头,道:“找个人去通知刘季,让他过来见本将!”

    “诺。”

    ……

    项羽心眼不大,对于胡亥当日函谷关外十里相王时的挑拨离间,全部记在了心里,半个字都没有忘。

    这虽是秦二世胡亥的挑拨离间,用意极其明显。但这是一个阳谋,就算他明知道胡亥的用心险恶,也不可能不计较。

    楚怀王公布天下的诏书,先入关中者,王之,刘季确实是最大的受益者。

    若是没有胡亥在峣关击溃刘季大军,恐怕大秦帝国灭亡,楚军主力还在函谷关外推进。

    正因为这一点,项羽完全有理由相信,沛公刘季与楚怀王熊心暗地里有勾结。

    ……

    刘季大军幕府。

    由于韩王成早已离去,他带走了大军,却将最重要的一个人留在了刘季身边。此际张良,樊哙,刘季三人神色都有些凝重。

    “子房先生,胡亥贼子挑拨离间刘季与上将军,恐怕上将军已起疑心。”刘季坐在张良的对面,勉力地笑了笑。

    张良心下思付,拿起旁边的茶盏,轻轻的饮了一口:“沛公,就算是没有秦帝,上将军对你的疑心,也不会减少半分。”

    “先入关中者,王之。这道召令确实名震天下,令无数群雄角逐。”

    “刚开始怀王掌军政,这道诏书便是王命,是正统。自从上将军杀宋义暴起,掌控楚军主力,怀王彻底沦为傀儡。”

    “这道诏书便不再是王命,对于天下诸侯而言,更像是一道催命符。”

    说到这里,张良啜了口凉茶,道:“在这一点上,秦帝就做的极好。他与天下诸王会盟立约,名为天下相王。”

    “但这一次,其实质就是秦帝与上将军一次会晤。一次就天下利益的瓜分,天下诸王以及沛公,不过是看客罢了。”

    “很显然,秦帝清楚乱世之中,有兵者王这个道理。天下诸王的王政复兴,只不过是镜花水月,在强大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这也是当初章邯率领二十万刑徒军,出关作战。一举荡平河北,令山东六国灭国易王的根本原因。”

    “在当下的局势中,上将军手握楚军主力,是反秦势力中战力最强的一部。再加上,上将军用兵天下无双。”

    “这个时候,不管是山东反秦势力,还是大秦帝国都在仰仗项羽鼻息。函谷关外相王,只有项羽点头,才能罢兵止戈。”

    ……

    “哎!”

    刘季叹息了一声,语气多少有些无奈:“子房先生的意思是,刘季的未来,也在上将军手里?”

    “山东六国之地,皆在项羽一人之手。有范增在,项羽必然不会冒然称帝,与胡亥东西并立。”

    张良搁下茶盏,盯着刘季一字一顿,道:“上将军与怀王隔阂极大,两者之间近乎不可调和。”

    “上将军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