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秦霸世-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安君白起,他的父亲王翦以及三十万北地军的统帅蒙恬,都曾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敌统帅。

    今后他王贲也将会是!

    ……

    秋日苦短,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在帷遮掩的幽暗书房中,胡亥与王贲不知疲倦的谈了许久。

    关于大秦,关于平叛,关于函谷关,关于天下……

    ……

    血红的晚霞中,胡亥猛的一个激灵儿。

    “子恒,传令大军,函谷关中多备河水,如今秋高气爽,草木枯黄,谨防楚贼火攻!”

    “是!”

    点头称是,嬴恒转身离去。胡亥望着血红晚霞,眉头紧皱。

    在不久的函谷关,恐怕会被鲜血染成同样的颜色,城中十万九原大军,不知道还能留下几人。

    胡亥记得清楚,当初项羽入关,就打算使用火攻,方才逼得刘季大军开关放人,改写了战局。

    “陛下,你在想什么?”

    通武侯王贲站在胡亥身后,他明显感觉到皇帝情绪的变化,迟疑了片刻,忍不住开口。

    “通武侯,朕颁布告大秦子民书,宣布举国血战,是不是太过了?”

    王贲浑厚的声音在函谷关城墙上回荡开来,:“陛下,若是大秦亡了,老秦人亡国灭种,下场恐怕比任何时候都惨!”

    “更何况身为老秦人,就应该有为大秦死战,为嬴氏死战的信念,这是老秦人的精神,也是他们的信念。”

    “当年大秦偏安一隅,正是靠着这种不畏艰难,敢于厮杀,敢于死的老秦人精神,大秦才能崛起于诸国之上。”

    ……

    王贲组织了下言辞,沉默了一会儿:“陛下听过:《秦风·无衣》吧?”

    ……

    “《秦风·无衣》是秦军的军歌,老秦人的战歌,朕虽然顽劣,才疏学浅,却也知道!”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一字一顿,道:“《秦风·无衣》是武公所作,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是老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

    本章完

第41章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

    胡亥一阵愣怔,恍然醒悟,通武王贲这是在开导他。老秦人为大秦而战,为嬴氏赴死,乃天数。

    念头闪烁,胡亥深深的看了一眼王贲,道:“项羽大军三十万,直逼函谷关而来,通武侯以为如何才能保的关中不失,为老秦人留下一片净土,为大秦留下一线生机。”

    胡亥的声音虽轻,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很显然,他也没有好办法。

    ……

    王贲目光突然锐利的逼视着胡亥,冷冷,道:“若非陛下赐死大秦功勋,逼死蒙恬,大秦帝国何至于此!”

    胡亥大是惊讶,他没有想到王贲突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沉声,道:“通武侯慎言慎行,皇兄之死,蒙将军之死乃赵高伪造父皇诏书。”

    “当时朕不过弱冠之年,在朝中尚无根基,远不如皇兄有蒙氏兄弟鼎力支持,大秦功勋为之后盾。”

    “就算朕想要皇位,诛杀皇兄,先不说做不做到,朕就算再傻,也不会诛杀蒙氏兄弟。”

    “蒙氏世代忠于嬴氏,忠于大秦,并非忠诚于皇兄!”

    说到这里,胡亥冷笑:“只要朕登上皇位,成为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朕不愁蒙氏兄弟不忠。”

    ……

    王贲沉默良久,不禁大是宽慰,他之所以突兀发问,为的正是出其不意地试探试探胡亥的真心。

    寻常人,都会在这种非常时候暴露内心深处的真实。王贲清楚,这一次跟随他南下的大军,清一色的北地军。

    甚至于可以说是蒙家军,他们对于二世皇帝,心存芥蒂。

    ……

    “通武侯,不思如何退敌,无端试探朕,究竟何意?”

    王贲肃然一躬,略带歉意地苦笑,道:“陛下,臣非是试探,实在是别无他法。”

    “十万九原大军都是蒙恬将军的门生故吏,在当时三十万北地军,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蒙家军。”

    “蒙恬在三十万北地军中,影响极深……”

    ……

    “哎……”

    胡亥叹息了一声,久久不语。他清楚这是一个死结,三十万蒙家军,对自己心存芥蒂,怪不得王贲如此。

    胡亥默然片刻:“通武侯不必说了,朕清楚是怎么回事,方才朕的语气重了,通武侯不要在意。”

    王贲肃然一躬:“当此之时,辅佐陛下化解与十万北地军的芥蒂,些许言语,孰能计较!”

    胡亥思付,道:“通武侯,如今蒙恬将军死不能复生,朕又恶名昭彰,你可有办法?”

    王贲一阵默然,焦躁地走来走去,终于站在胡亥的面前一字一顿,道:“臣以为陛下手持天问,给于蒙恬将军一个公道,足矣!”

    “好!”

    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转头,道:“事不宜迟,通武侯随朕前去大营,朕要训话。”

    “是。”

    ……

    通武侯王贲在前,胡亥在后,一行人向着秦军大营走去。秦军大营坐落在函谷关东南,经过一条寻常不过的街巷,就可以到达。

    函谷关大营,并不繁华,与各地秦军大营一样,通体的黑色,就连街巷也是长长的青石条,铺的整整齐齐。

    走进这座外表极其寻常的大营,胡亥被一种奇特的风貌深深的震撼了。

    一色的青石条铺路,什么都没有,空旷无比,只有北面六级台阶上八开间的正厅,高高耸立。

    门额正中镶嵌着四个杀气逼人的大字——秦军幕府。

    ……

    “子车,擂鼓聚军!”

    “是。”

    ……

    “咚,咚,咚……”

    三通战鼓声响起,十万秦军除了坚守岗位之外,其余大军皆到大营。

    战鼓声越发凛冽,声贯九天,整个函谷关都可闻。

    胡亥佩戴天问,一步一步踏上了将台,与此同时,八十面战鼓同时敲响,鼓声汇集,达到了顶点。

    此刻胡亥刚刚踏上将台站定,浑身气势暴涨,他望着底下八万九原大军,拔出了腰间天问。

    秦军令行禁止,天问出鞘,战鼓声骤然而止,八万秦军瞬间鸦雀无声,只有浅浅的呼吸声传来。

    “将士们,朕便是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胡亥,蒙家军统帅蒙恬,监军扶苏,因朕而死!”

    胡亥振臂高呼,道:“告诉朕,尔等可曾怨恨,可曾不满?”

    ……

    “敢问陛下,蒙将军何罪,长公子何罪?”

    ……

    八万大军齐吼,声音贯穿长空,激射天心。这一幕的发生,让王贲脸色狂变。

    胡亥摆了摆手,制止了王贲,他清楚今日想要摄服八万大军,绝不能靠王贲,只能靠自己。

    手执天问,胡亥高声,道:“扶苏无罪,蒙恬无罪,罪在赵高,罪在李斯,罪在朕,罪在父皇!”

    这一刻,整个军营鸦雀无声,众士卒瞠目结舌。在大秦帝国,始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神。

    今日胡亥居然张口闭口始皇有罪,这份冲击,着实震撼人心。

    哪怕是王贲,也是心惊胆战,望着胡亥的身影,心中念头纷乱。

    ……

    “父皇在位,以一己之力盖压天下,未明立太子,以至于天下纷乱,阴谋迭出。赵高,李斯假传父皇旨意,逼杀扶苏,蒙恬。”

    “朕当年在朝中毫无根基,朝中丞相李斯一家独大,甚至越过朕处理天下政务,皇城内外,皆是赵高党羽。”

    “朕的命令,出不了寝宫。”

    ……

    胡亥举剑,怒吼:“在尔等南下之前,赵高指鹿为马,朝中文武皆言鹿为马,朕有心杀贼,却步步惊心。”

    “今日朕告诉尔等这些,不是为了推卸罪责,只是为了让尔等明白,赐死扶苏,逼杀蒙恬,非朕本意。”

    “朕作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以至于大秦分崩离析,叛乱四起,这本就是万死难赎其咎的罪行,不差这一条。”

    “今日朕不在咸阳宫,而亲至函谷关,只是为了大秦帝国,只是为了老秦人不至于亡国灭种。”

    ……

    “刺啦!”

    天问染血,鲜血顺着剑身流向剑柄,胡亥伸出染血的左手:“今日朕以大秦帝国二世皇帝之名明誓: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王贲立即慨然一躬:“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本章完

第42章 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八万北地军振臂,高亢的声音响彻云霄,贯穿整个秦军大营。

    胡亥站在将台之上,背依秦军幕府,手中天问染血,气势汹涌澎湃而上。

    ……

    这一刻,秦军将士气势如虹,心中的芥蒂早已消散。与大秦虎狼之师的荣耀相比,任何委屈都可以不计。

    更何况胡亥身为大秦二世皇帝,地位之尊,天下无人与之比肩。

    对于他们的问题,胡亥做出了解释,此刻蒙恬死不能复生,身为大秦军人,理当保家卫国,为大秦帝国而战死沙场。

    八万大军,齐齐吼出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一幕的画面十分震撼。

    ……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看到这一幕,胡亥心中深为感动。他清楚不是他说的有多好,有多悲惨。这些上过战场,经历过厮杀的老兵,绝不会三言两语被蛊惑。

    强大的铁血杀伐,冰冷如刀的律法,让他们性格极为坚韧,轻易不会被外物所动。

    ……

    八万九原大军如此,只因为他们忠诚于大秦,忠诚于大秦皇室嬴氏。

    唯有如此,八万九原大军,才会放下心中的芥蒂。但是要认可胡亥,绝非一时之功。

    看到这一幕,王贲心中大喜,胡亥能够化解蒙家军心中的芥蒂最好,这样一来,守住函谷关的可能,将会无限增加。

    胡亥举剑,再一次厉声大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八万九原大军,八万名震天下的蒙家军,在这一刹那唱起了大秦军歌《秦风·无衣》。

    苍凉,豪迈,悲壮的歌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老秦人从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开始,一步一步,昂扬向上,在戎狄中杀出的王霸之路。

    这一首军歌,仿佛在这一刻重演了秦人的历史,秦国的历史。

    秦军大营,每一个秦军士卒双眸通红,身上充斥着悲愤。

    “将士们,先祖养马有功,封于周天子附庸,庄公败西戎,用老秦人的尸体换来了西捶大夫。”

    胡亥没有等悲愤继续,他无比清楚当悲愤达到极点,除了蒙恬亦或者始皇复活,没有人能控制这支九原大军。

    他不行,通武侯王贲也不行!

    “幽王烽火戏诸侯,襄公护送平王有功,封以岐山之地,逐有秦国!”

    “其后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大秦取河西之地,报百年国恨!”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胡亥声音极大,近于嘶吼,浑厚的声音,清晰的落在八万九原大军的耳边,让他们清楚的感受到大秦,由弱到强,步步走来的艰巨。

    让他们感受到老秦人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激昂,让他们感受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誓言再一次响起。

    大秦帝国在召唤他们,等着他们再一次踏上先辈们的征程,为大秦的荣耀而奋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

    号子声乍起,如九天雷霆炸裂,在半空中瞬间爆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老秦人的血誓,再一次响彻秦军大营。

    天问拄地,胡亥的声音再一次传出,整个大营安静的落叶可闻,每一个士卒脸上,都有一种肃穆。

    “当年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花费了近六百年的时间;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朕相信,关中旧地尚在,忠臣猛将,精锐甲士皆在,大秦帝国必将会劫后重生,再一次耸立中原。”

    ……

    “大秦万世!”

    “大秦万世!”

    “大秦万世!”

    ……

    振臂高呼,号子声雷动。这一刻,八万九原大军士卒心中滋味复杂,他们对统领蒙恬的遭遇不忿。

    对于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感到痛心,对于二世皇帝更是愤怒与激动两种情绪并存。

    ……

    “请陛下给蒙恬将军,蒙家一个公道,给天下人,给三十万蒙家军一个说法!”

    就在王贲与胡亥以为结束的时候,变故又起。大军中一个千夫长开口,八万九原大军随之附和。

    王贲脸色巨变,八万大军此举,等同于逼宫。他也想让胡亥恢复蒙恬的名誉,给蒙家一个公道。

    但是逼宫一事,王贲从未想过。以势迫君,这是大不敬之罪,在律法森严的秦国,这些人都要死。

    目光如鹰隼,胡亥冷冷看着八万九原大军,沉默了许久:“战争过后,朕会下令廷尉彻查此事,必给蒙恬,给蒙家一个交代。”

    “末将谢陛下!”

    ……

    一摆手,胡亥:“不必拜谢,此乃朕应该做的事情,就算尔等不提,朕也会下令廷尉彻查,恢复蒙恬的荣誉。”

    “今日朕前来大营,除了想要见见名震天下的蒙家军,也想告诉你们一件事,坑杀二十万降军的楚贼项羽,正率领三十万大军剑指函谷关。”

    “告诉朕,守住函谷关不失,诸位可有信心?”

    ……

    “只要我军在,楚贼绝不会踏过函谷关!”王贲振臂高呼,第一个站出来响应胡亥。

    与此同时,八万九原大军纷纷振臂:“只要我军还有一个士卒,绝不会有楚贼踏入函谷关半步!”

    “嗯。”

    胡亥笔直的站在将台,左手因为流血的缘故,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底下的八万九原大军。

    目光落在了九原大军正中,那一杆蒙字帅旗上,道:“告诉朕,蒙家军的军魂是什么?”

    ……

    这一刻,八万九原大军士卒浑身一颤,面部露出久违的激动,声嘶力竭吼道:“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

    “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

    “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忠肝义胆,勇武传魂!

    本章完

第43章 胡亥巡营!() 
“陛下,项羽大军已经过陕县,直逼函谷关而来!”

    胡亥沉吟了片刻:“立即召集通武侯前来议兵,派出斥候严查各个关口要地。”

    “是。”

    ……

    不一会儿,通武侯王贲匆匆进来,朝着胡亥,道:“臣拜见陛下!”

    “通武侯,项羽大军过了陕县,不日将会剑指函谷关,对于此你有何看法?”

    王贲寡言多思,给胡亥只有一个字:“打!”

    胡亥沉默了良久:“函谷关战事,朕就交给通武侯了,希望战后朕还是大秦帝国的二世皇帝。”

    王贲一阵愣怔,慷然拱手:“臣以为,陛下统军,王奔为战,朝野心安。”

    胡亥摇了摇头,大手一挥:“朕给你坐镇粮草辎重,鼓舞士气,你只放手开打,此刻不是客套的时候。”

    说到这里,胡亥肃然一躬:“将军受命于危难之际,便是大秦长城,请受朕一拜。”

    王贲大感惶恐,连忙站起来还了一躬:“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陛下信得过王贲,王贲便当扑汤蹈刃,死不旋踵。”

    “通武侯,对于此战你有何要求,只要可以,朕都会满足你!”

    “为将者,唯求兵符而已!”王贲简洁非常。

    胡亥慨然拍案,望着王贲一字一顿,道:“大兵压境,大秦存亡,这场大战非同寻常。”

    “朕决定但凡彰显大将威仪者,尽加于通武侯!”

    心中大喜,王贲脸色不变,朝着胡亥拱手,道:“陛下,将之威仪,有才则自立,我大秦将士历来朴实无华,仪仗礼节过剩,上下反多不便。”

    “这是王贲的肺腑之言,请陛下明鉴!”

    ……

    清晨,当太阳爬上东方山麓,全副皇室依仗隆重的出了行宫门,在那条不宽也不窄的青石条长街上缓缓行进,直走了半个时辰。

    函谷关万人空巷,从行宫到秦军大营,一路畅通无阻。

    万千人众默默的望着青铜轺车上的年轻皇帝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嬴恒,没有一丝欢呼。

    依仗走过,两边人众跟随前进,仿佛依依相送,又仿佛忐忑不安,待帝车走到了秦军大营之外。

    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胡亥遥望茫茫人海,一时泪眼朦胧,突然他从轺车伞盖下霍然站起。

    向着四野民众拱手环礼一周!

    “噌!”

    天问出鞘,胡亥剑锋指天,扯着嗓子大喊了一声:“国人父老们,大秦战无不胜!”

    骤然之间,民众山呼海啸般的呐喊起来:“大秦战无不胜——”“大秦万岁——”“陛下万岁!”

    ……

    午后时分,辽阔的秦军大营一片忙碌紧张,没有了操练的号角声鼓声喊杀声,带甲战马已经装备齐整。

    此刻秦军将士整齐的排列在校军场,骑士们则在马下各自检查自己的长剑弓箭,除了面具与粮袋,重甲步兵全部甲胃上身,正忙碌着相互查看。

    粗大的炊烟随风飘散,大锅里炖羊肉的香气弥漫整个军营。

    这个时候,胡亥的车架到了营门,嬴恒笑,道:“通武侯好利落,已经准备发兵了。”

    胡亥从青铜轺车上跳下来,道:“仪仗马队留在营门,朕与子恒骑马进营。”

    “是。”

    ……

    当胡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