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小郎中-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馨姑娘见杨仙茅很懂自己的心意,带自己到这偏僻处说话,不由得赞许点头,仰望夏日里那是蝉鸣的小山岗,说道:“我的身份你已经知道了,是吗?”

    杨仙茅点了点头,抱拳说道:“姑娘原来是公主殿下,在下失礼之处,还请公主见谅。”

    文馨黯然神伤,微微摇头,说道:“吴越国已经不复存在,我已经不是什么公主了……”

    说到这伤感的话题,两人都没有说话,静静地站着,只有小山岗上此起彼伏的蝉鸣在宣告酷夏的炽热。

    过了片刻,文馨才幽幽地叹了口气说:“我父皇前往大宋归降的时候,我大哥,也就是太子,带着他的人离开了皇宫了,我也辞别了父皇和母后独自离开。父皇和母后也知道,他们这一去,只怕就会被大宋皇帝软禁,因此我哥和我离开,他们并没有阻止。但是,他不知道我哥私下所做的事,但我知道。我哥曾经让我跟他走,但我拒绝了,我宁可流落江湖独自飘零,就像一叶浮萍,落在哪就在哪生根吧,直到见到了你,我这才找到了归属。”

    说到这,文馨转头望向杨仙茅:“你可知道我为什么要留在你家?”

    杨仙茅摇了摇头。

    文馨又瞧了他一眼,这才把目光移开,望向小山岗,说:“只因为我听说你是吴越国太医院学成归来的学徒,不知怎么的,我心里,忽然觉得好像有了家的感觉,就像回到了我从小长大的皇宫。或许是这些日子在江湖上的飘零,让我渴望有一个家的感觉吧。而你原来吴越太医院学徒的身份给了我这种感觉,所以我愿意在你家住下。只是没想到,我哥却还是发现了我,给你增添了麻烦,我很是抱歉。如果你不愿意我继续留在你家,我可以离开的。”说罢,目光收了回来,望着脚下的青草,默然不语。

    杨仙茅忙说道:“怎么会呢!只要公主不嫌弃,一辈子留在这儿也没问题的。”

    文馨感激的扭头瞧着他,说:“那我就多谢你了,不过,我已经不是公主了,以后,这个称呼休要再提。”

    “好啊,文馨姑娘。”

    文馨迟疑片刻,又说:“我原来不愿意作画出售,就是担心哥哥他们找到我,现在他既然已经知道,我也就不用担心这一点。以后如果你药铺需要用钱,就告诉我,我画了画你拿去换钱,也算是我在你们家住必要的生活费吧。”

    杨仙茅从她眉宇间看出了,她其实对作画出售这件事是很不愿意的,以她公主的身份,如果要靠作画拿去换钱来生活的话,的确是心理上无法接受的,所以忙笑道:“不用了,我现在出门给人行医,赚的钱足够开支生活,而且还有很多富裕。另外,公主上次那幅画换了那么一大笔钱,已经足够公主用上十年八年的了,若是公主在我家住上十年,到了十年头里,若是公主还觉得过意不去,闲暇的时候再画上一幅画拿去卖也就是了!”

    文馨莞尔一笑,说:“多谢你。”

第158章 大靠山

    知府魏文德终于盼来了好消息。——皇帝下旨,宣州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连日的暴雨,洪水暴涨,宣州府问题不大,因为宣州地处高处,城外流过的清水河虽然也河水暴涨,却还不至于威胁到宣州城的安全。可是宣州城所辖的县基本上都遭到了洪涝灾害。其中严重的是平湖县,大量农田被淹,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最让他头痛的。

    而现在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的存粮已经差不多吃光了,而今年的收成却没能收上来,便被洪水给冲毁了,这样一来,这未来的一个年头里就没了收成,百姓也就没有可以养家糊口的粮食,这一年无法度过,就只能逃荒要饭去。如何赈济灾民是他这位知府必须考虑的。

    而且,最让他头痛的是,宣州府的良田在这场洪水中冲毁大半,洪水将良田肥沃的泥土冲刷掉了,留下了大量贫瘠的泥沙,这种对良田的毁坏才是最头痛的,没有几年的功夫难以恢复。而这几年里,失去良田的百姓如何生存,是他这知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尽管吴越地处鱼米之乡,民众相对富裕,但是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在大灾大难面前,这些相比其他地方要富裕一些的吴越百姓,经过这场大灾之后,同样会陷入了贫困。

    吴越国新归顺大宋,如果说不采取切实的措施安抚百姓的话,特别容易激起民变,这可是建国之初大宋最为忌惮的,特别是在主要兵力对付北汉和契丹的时刻,但不能后院起火。

    基于这种种考虑,大宋皇帝到底还是在紧张的军粮中拨出一部分用来赈济灾民。

    这些日子里,大量的灾民已经听到了朝廷要来赈灾的消息,蜂拥而至,挤满了宣州城的大街小巷,等着领粮食。

    帮朝廷押运粮食的马车在军队的护卫下源源不断来到了宣州城,百姓冒雨夹道欢迎,激动得热泪盈眶。

    魏文德带领府县衙门的衙门官员出城迎接将传旨太监以及押解赈灾粮的官军。这位太监姓黄,五六十岁的样子,脸色白净,略有富态,笑容可掬。

    魏文德知府将黄公公和押运粮食的官兵统帅迎请到了城里知府衙门。

    黄公公宣读了大宋皇帝的赈灾圣旨,知府魏文德接了圣旨,安排赈灾事宜。这之前魏文德已经得到消息,所以早就做出了安排,当下由手下负责钱谷的户房司房办理灾民登记造册,发放粮食等具体的事由。

    而知府魏文德则要负责款待不远千里迢迢赶来的大宋皇帝宠信的这位黄公公。在宣州酒楼摆下酒宴款待。

    因为到底来赈灾的,不适合太过奢华张扬,所以这种酒宴菜肴十分精美,却场面并不大,参加的人也不多。

    酒宴之上,喝得微醉时,黄公公笑呵呵对魏文德说:“听闻宣州城有一个药铺名叫回春堂,有位少年郎中能给人开膛破肚治病,可有此事?”

    魏文德捻着胡须,正在想着该如何回答,坐在下手的医药院的张博士着急着拍马屁,也是喝高了,没注意看黄公公的说这话的神色,大声地摆手说道:“公公有所不知,这位小郎中只不过是会些江湖把戏障眼法,装神弄鬼骗人的,根本不会什么开膛破肚,他父子的医术都稀松平常得紧。”

    黄公公眉毛皱了皱,眼睛瞟向张博士,淡淡的说道:“哦?是吗?”

    知府魏文德毕竟久经官场,终于听出来了黄公公这一声似乎另有内涵,赶紧试探道:“是有这么一种说法,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黄公公打了个酒嗝,凑到魏文德耳边压低了声音道:“户部郎中吕端吕大人得知我要来宣州传旨,开仓放粮赈灾之后,特意登门,让我带些东西来给贵府的回春堂的小郎中杨仙茅。嘿嘿嘿”

    他的话说得很轻,只有魏知府听到了,不由心头一凛。黄公公这话明摆着告诉他,这小郎中背后有一座大靠山,那就是京城户部郎中吕端。

    尽管他作为泉州知府,从五品,而吕端的户部郎中只是正六品,魏文德要高上一级,但是魏文德久在官场,却知道这位吕端深得皇帝的宠信,前些日子曾经奉旨微服私访,巡查吴越国的民情和官员履职情况,回去直接向皇帝禀报,但凡被派为钦差大臣的,那肯定都是皇帝的心腹。因此虽然现在看吕端官职在他之下,但保不住有朝一日会超越他而在其之上。

    更何况,魏文德自己之所以要抨击打压回春堂杨氏父子,只不过是当时一时之气,拿这件事来做下马威,树立自己的威风,同时了解一下当地官员对自己命令的执行情况,做一个初步了解。并非与对方有什么不解的冤仇。而且这件事已经过去一个月,当初的恼怒早就已经烟消云散,现在回头想来,也有些太小孩子气,而现在他知道这杨仙茅居然结识了户部郎中吕端之后,他立刻心中重新权衡了这件事。

    他当然不可能为这件事得罪身居要职又是皇帝宠幸的户部郎中吕端的,必须要在吕端还不知道自己打压小郎中杨仙茅的事情之前,赶紧把局面挽救回来。

    黄公公见到魏文德脸色微变,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跷,他当然知道吕端深得皇帝的重视,这件事自己一定要办得漂漂亮亮的,在吕端那里才好交代,但又不能说的太直接,否则魏文德面子上过不去。

    当下,黄公公咳嗽一声,尖着嗓子道:“宣州这次遭受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百姓损失惨重,知府大人连番上书禀报皇帝,其实说实话,全国各地今年遭受类似洪涝灾害的地方可不止宣州一处,有的地方比这还要厉害,但是皇帝还是下旨为宣州开仓放粮赈灾,这主要是得益于魏知府你的功劳啊。”

    黄公公轻轻捧了他几句,魏知府脸色顿时恢复正常,颇有几分得意地拍了拍圆鼓鼓的肚子,笑呵呵说:“惭愧惭愧,下官初到宣州,便遇到这场大灾难,眼看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心中着实焦急,还是皇恩浩荡,福泽百姓,下官这才心安。下官是半点功劳都没有的,全是皇帝的恩泽啊。”

    黄公公点头说道:“宣州开仓放粮赈灾,除了魏大人几次上书之外,吕端吕大人在其中做了不少斡旋。虽然吕大人来的时候还没有发生洪涝灾害,但是他得知,宣州出现了洪涝灾害之后,几次找皇帝请求赈灾,为咱们宣州百姓说了不少好话。知府大人,你是知道的,吕大人可是皇帝最为信赖的重臣之一,这一次微服私访整个吴越,便是由吕大人亲自担当的,所以他对吴越相关情况的诉说,自然得到了皇帝的高度重视。说起来,这次赈灾也得益于咱们吕大人从中美言呀。”

    黄公公的话那自然是非同寻常的,在座的众官员都频频点头,不住地赞叹。

    而魏文德听到这番话,却又品味出其中更深层次的意思来。他当然知道黄公公在皇宫日久,那都是人精,十分的精明,显然早已经洞察自己跟杨仙茅之间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借着赈灾这件事不露痕迹地点拨自己,要高度重视户部郎中吕端的感受,吕端能千里迢迢委托传旨太监给小郎中杨仙茅送礼物来,可见他对杨仙茅的重视非同一般。

    魏文德立即笑着说道:“吕大人对我宣州一地百姓当真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正如刚才公公所说,我宣州一地人杰地灵,出了不少人物,其中还有少年才俊,年纪虽小却敢为人先,别人不敢做的,他都敢尝试着做,别人不敢用的治病方法他敢用,这对一个医者来说是最为难能可贵。下官一向认为,作为医者,要敢于尝试。我很讨厌一些墨守成规之人,不敢创新,固步自封。当今皇帝对医道如此看重,就是需要敢于创新的人,特别是有这种精神的少年啊!”

    众人听他这番话,频频点头,有的人已经敏感地察觉知府话有所指。可是刚才黄公公低声跟魏文德说的话,他们都没听见,所以并没有联想到杨仙茅身上去。

    黄公公自然听出了魏文德的这番话的用意,不由露出了欣慰的微笑。说道:“是呀,治病手段从无到有,都是有一个开端的,比如我听说上古之人给人治病,无非就是把石头在火上烤热了,给人在穴道上敷贴,还没有采摘草药熬汤喝的。后来神农尝百草之后才有了汤药,又接着,张仲景、华佗、扁鹊这些神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妙的药方,才把我们的医术推进到了现在这个样子。因此,每一个东西在创立之初,对其他人来说都是新鲜甚至让人不能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些治病的法子的确有适合的地方,自然会流传下来,我们又何必去刻意阻止呢。就好比贵府的小郎中杨仙茅,他的开膛破肚医术,的确让人匪夷所思,不过……”

    场中突然有人大声嚷嚷道:“杨仙茅装神弄鬼欺世盗名!知府大人洞察秋毫,早已识破他的阴谋,他不可能得逞的……!”

    众人惊骇地扭头望去,却是已经喝得醉醺醺的张博士。

第159章 磕头赔罪

    张博士先前因为知府抨击回春堂杨仙茅父子的事情,力挺知府,得到了知府大人的嘉奖之后,一直春风得意,觉得自己大器晚成,即将青云直上。而这一次传旨的黄公公来到宣州,刚才他为了表忠心频频举杯敬酒,这时已经有了七八分醉意,所以刚才情况局势的微妙变化,他并没有敏锐地捕捉到,一直都是醉醺醺耷拉着脑袋的,忽然听得说起杨仙茅,脑袋里不知哪根筋起了作用,一下清醒过来,便嚷嚷着说出来那番话。

    魏文德一听,勃然大怒,重重地在桌上砰的一拍,大叫一声:“胡说!”

    这一下,把桌上的碗筷都震得跳了起来,摔在地上跌得粉碎,众人都吃惊地望着盛怒的知府大人。

    魏文德怒喝道:“不懂规矩的混账东西!亏你还是教书育人的先生,老内相正在说话,岂容得你在旁插嘴顶撞?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来人,把这老混蛋给本府拖出去!”

    几个侍卫一声答应,上前一边一个抓着张博士的两个胳膊,将他跟拖死狗一般倒拖出了酒楼,从三楼一直拖到一楼,在楼梯上铛铛铛的碰撞着,发出让人牙齿酸的声音。

    张博士已经被魏文德那声怒喝吓得魂飞魄散,又被他说成老混蛋,吓得呆若木鸡,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惹得知府大人如此暴怒。

    他被拖到一楼扔到大街外青石板街道上,鞋也掉了,帽子也没了,袍子也破了,脑袋在石板上撞了一下,昏头昏脑好半晌,这才回过神来,爬起来,嘶声呼喊道:“知府大老爷!老朽该死呀,求你恕罪,容老朽请罪啊……”

    说罢,他爬起来要往酒楼里走,却被侍卫劈头盖脸几个耳光,再加上几脚,踢翻在地。

    侍卫指着他骂道:“你这老混蛋,你再敢进来,老子把你抓到衙门关起来,让你好好醒醒黄汤,还不滚回家去!”

    张博士这才知道自己惹下了大祸,拍马屁拍到了马腿,这一下着实骇得不轻,坐在地上,呆若木鸡不知动弹了。

    ………………

    黄公公来的第二天上午,杨仙茅照例跑到小山岗上练功,黎明时分回到药铺。

    杨仙茅练功并不带红裳儿,而红裳儿在他起来后也跟着起来,在厨房把热水烧了,准备杨明德夫妇起床后洗漱用。因为天还没有亮,所以也不方便打扫卫生,动静太大会打扰杨仙茅夫杨明德夫妇的睡眠,于是便坐在厨房里守着炉火等杨仙茅回来。

    杨仙茅回来时,天色渐渐亮了,红裳儿服侍杨仙茅洗漱,然后打扫药铺的卫生,在杨明德夫妇起床之后又服侍两位洗漱,跟着张氏在厨房忙活着早餐。

    杨仙茅这时便负责将药铺大门的门板一块块卸下来,开了药铺的门。

    杨仙茅刚把门板卸下一块,便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门外自家药铺的青石板石阶上,齐刷刷地跪着十来个人,苦着脸诚惶诚恐地望着他。领头的是个胡须花白的老者,跪在他们家药铺的石阶上,满是皱纹的老脸堆满了媚笑。

    街上已经有来往行人,好些个驻足街边往这边瞧,看个究竟。

    杨仙茅定睛一瞧,这些跪在石阶上的人还都认识,却是这一个月来在他们家门口守着阻止病人到他们家来看病买药的那些医药院的学徒。而当先的那头发胡须花白的老者杨仙茅却不认识。冷声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想用这种方式不让我们出门?”

    跪在地上的那花白胡须老者哆哆嗦嗦道:“杨公子,老朽乃是医药局的姚助教,先前我们听信别有用心之人的胡说八道,让着十几个学生到你们家门口堵住来求医问药的病患。我们现在才知道,你的医术神奇精妙之极,根本不是那些人胡说八道的装神弄鬼,是真有本事,我们是一时猪油蒙了心,求你老人家宽恕。”

    姚助教说罢磕头,其他十几个学生也跟着咚咚磕头有声,都带着哭腔哀求杨仙茅,求他老人家宽恕。

    杨仙茅忍俊不禁:“你们求我老人家宽恕,那也得让我老人家明白是怎么回事吧?”

    这时,听到外面嚷嚷声,杨明德夫妇还有丫鬟红裳儿都来到门口,惊讶地瞧着这一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们很快明白与这一个月来堵大门不让病患来求医问药的事情有关,他们弄不明白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现在这种突然颠覆性的变化,从以前趾高气扬横行霸道强行阻拦病患到杨家医馆买药看病,到现在跪在门外求饶认错。

    杨仙茅问:“是谁让你来的?”

    “是我们自己来的,我们知道错了,所以特来请杨公子你老人家原谅,以后我们再也不敢了,我们一定满城挨个人家去宣扬公子的医术是真的,不是装神弄鬼,是我们胡说八道,一定为公子洗脱冤屈,还请你老人家原谅啊。”

    杨明德见到街对面不少人朝这边指指点点的惊讶地瞧着,这姚助教到底是一把年纪的人,尽管生气他们对自己家以前做的坏事,但见他们如此可怜,到底心软了,上前搀扶姚助教道:“起来!我们可担当不起啊,可能是有些误会在其中,说开了也就是了,不必如此吧,各位都请起来!”

    张氏也在旁帮腔,让大家起来,可是姚助教眼睛却可怜巴巴地望着杨仙茅,显然没有杨仙茅的话,他们是不敢起来的,因为这件事最关键的就是他。

    杨仙茅却没有父亲这么好的脾气,毕竟对方逼得他们药铺差点想搬迁到别的府县去,把自己的声誉搞臭,说成了江湖骗子,他心中怒气那这么容易消散,他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当下冷声道:“你们为什么前倨后恭,先前把我们家往死里逼,现在又来跪地磕头道歉,这是什么原因?若是不说出来,那你们就在这跪一天吧。”

    说话,背着手望着天,不再理睬跪在地上的花白胡须姚助教等人。

    姚助教眼见四周的人越来越多,指指点点,不由得更是难堪,一咬牙,终于低声说道:“户部郎中吕端吕大人委托前来赈灾的黄公公,给杨公子你送一份礼物来,或许今天中午就会来的。”

    只是这一句话就够了,这句话只不过说了一个事实,在不清楚的人听来只是告诉了杨仙茅这么一件事,而杨仙茅却马上听出来问题的原委,原来是这位自己无意中救了性命的户部郎中吕端吕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