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三八年五月,夏邑县沦陷。太平集的地主李元甫,平日欺压百姓,他以抗日为由招兵买马,组织起几百人的武装,后被驻夏邑县城的日军顾问小竹阳太郎委任为太平区伪区长,队长则由其族弟李光福担任。

    而就在一支队赶往太平集的时候,李元甫带着二百多伪军前往县城,一下子就分走了太平集敌军的一半兵力。不到三百的伪军,两个日本顾问,虽然太平集是李元甫苦心经营,但也不是什么钢筋水泥修筑的。所谓的“号称坚固”也只是对一般的抗日武装而言。

    “悠着点打?”蒋骥才首先就有些挠头,“没打过,掌握不好。”

    “老大的胃口可不只是这个太平集,而是要重创夏邑县城的敌人。”宋青圃想了想,望向梁末青,笑道:“参谋长,除了围点打援,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咱别弄这个难度高的行不?”

    梁末青一直在思索,他也觉得这样打仗有些儿戏,但要贯彻杨天风的作战意图,也确实有难度。如果换一种方式呢,是不是可以借鉴四铺镇的战例?

    “这样,我们做好攻打太平集的准备,干脆利落地一举攻下。”梁末青思虑已定,开口说道:“然后加修工事,等待敌人来攻。或是在路上伏击,或是在太平集先消耗一下敌人,再围而歼之。”

    “这么打好,一点不麻烦。”蒋骥才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宋青圃伸出大拇指,说道:“参谋长高明,咱们也来他一次四铺镇那样的歼敌大战。”

    “那就马上准备,我给杨长官发电报,请示一下。”梁末青比较沉稳,做的是两手准备。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安庆之役?军工规划() 
十万发子弹,五万颗手榴弹,金条、银元、法币若干

    虽然这不是白给的,而是用来换武器及其弹药的,并帮助训练技术兵的报酬,但杨天风依然非常高兴。只不过,对于廖磊迫切地需要,他还猜不透是什么原因。

    所以,他一面在酒席上热情招待廖磊派来的人员,一面还在脑中搜索着相关的历史记录。

    “同为抗日友军,廖司令实在是太客气了。”杨天风觉得廖磊派来的联络官很象一个后世的著名演员,兴趣大增,极愿与其畅谈,“前番相助,杨某还未真诚致谢,这次又送来如此多的物资,实在令杨某愧不敢受啊!”

    “杨将军不必过谦。”联络官牛安庆客气地说道:“先有宿城大捷,毙敌首脑;后有开封光复,杨将军也是功不可没。外人对这些可能不太清楚,廖司令却是知之甚详,极为赞赏的。目前皖北、皖东,乃至皖中,行将连成一片,日后携手抗战,精诚团结,定能共创佳绩。”

    “携手抗战,共创佳绩,亦是杨某所愿。”杨天风沉吟了一下,说道:“廖司令所要的武器及其弹药,我会尽快备齐;技术兵呢,明天便可入班学习。”

    “能否在半个月内全部完备?”牛安庆有些急迫地望着杨天风,“兄弟名安庆,可要是差使办砸了,可就安庆不了啦!”

    半个月?杨天风思索着,牛安庆的名字突然给了他一个提醒。他想起来了,怪不得廖磊如此大方,如此着急,原来是要干一场大仗啊!

    抗战的第二个年头,安庆已成为江南侵华日军大本营的后方基地。借助长江水路和江南平原优势,屯兵储物,非常重要。

    而在历史上,安庆沦陷一周年前夕,廖磊派桂系旅及第九游击纵队在反正伪军郝文波所部接应下,向安庆城内驻守日军发起了最大规模的夜袭。战斗前后持续了数个小时,共毙伤日军四百余,焚毁弹药库一座,飞机两架。

    五月上旬袭攻安庆,离现在已经不足一月,廖磊如此着急原来是为此啊!杨天风想通了,也就释然了。估计是宿城、开封连续两次攻坚大胜,也使廖磊的胃口和希望大了起来,想在袭攻安庆之役中取得最大的战果。

    “具体的武器及弹药在数量上或有欠缺,但我会用另外的武器进行补偿。”杨天风决定成人之美,助廖磊一臂之力,再来个开封战役那样的大捷,“威力呢,牛兄不必怀疑,明日见过便会知道——”停顿了一下,杨天风咽了口唾沫,还是没有把“袭击安庆机场时,能不能弄两架飞机回来玩玩儿”说出口。

    牛安庆将信将疑,但见杨天风说得笃定,也不好继续追问,只能等到明天观摩后再说了。

    一个参谋急急走来,在杨天风耳旁低语了几句。

    “诸位慢用,杨某有军务要处理,先失陪了。”杨天风起身告假,跟着参谋走了出去。

    请示电报发出去了,梁末青等人都在焦急的等候。

    蒋骥才已经安排好攻击事宜,就等着命令一下,摧枯拉朽了。呲牙咧嘴,抓耳挠腮,数他最是心急。

    反观宋青圃,已经变得沉稳多了。不仅仅是脸上的胡子茬显得老成持重,大大小小的战斗也使他的心理变得成熟。

    “长官回电了。”报务员手里拿着电报,表情有些怪异。

    “念。”梁末青简短地回答。

    报务员似乎咧了下嘴,朗声念道:“敌情有变,将领可随机处置。你们,随便!”

    三个人还没完全明白,都等着电报下文,蒋骥才最着急,抬头催促道:“继续念呀!”

    “完了,念完了。”报务员很无辜的样子。

    宋青圃噗卟笑了,拍打着屁股站了起来,说道:“随便打喽,这下可简单了。”

    梁末青翻了翻眼睛,掏出怀表看了看,说道:“现在对表,半个小时后发起总攻。”

    对完表,各人便要分赴自己的位置,蒋骥才还不忘叮嘱宋青圃,“西边松一点,不放出几个报信儿的,县城的敌人怎么能来?”

    “你有毛病啊!”宋青圃白了他一眼,“电话线都没砍断,还用人来报信儿?”

    蒋骥才冲宋青圃翻着白眼,好半晌猛地一挥手,“切”的一声,转身走了。

    杨天风发完电报并没有休息,坐在办公室里翻阅着文件资料。

    三十万发子弹,十万颗手榴弹,奖金若干。第三集团军的孙桐萱比廖磊更大方,因为他得到的也更多。

    以战绩令人另眼相看,孙桐萱的目的是达到了。光复开封、全歼守敌,这在抗战以来首创光复名城、毙敌师团长之先例,从蒋委员长到卫总司令,皆大加褒赏。更不要说经此一战,第三集团军在中国媒体上算是扬名立万了。

    卫立煌到郑州视察完毕,见到了堆积如山的缴获,特别是师团长前田冶的指挥刀、肩章等物,极为高兴。大笔一挥,一百万发子弹,二十五万颗手榴弹,奖金十万,粮饷优先发放,第三集团军算是摆脱了饷弹两缺的局面。再加上开封迁移的百姓,一下子充实了郑州人口,使此战损失的兵员有望在短期内补充完毕,第三集团军的实力很快就会恢复。

    日本人报复心极重,卫立煌为防郑州遭敌猛攻,河防有失,又调来骑十四旅,暂骑一师,以及一个陆兵师,归孙桐萱节制,加强河防。

    孙桐萱管的兵多了,腰杆直了,倒也不独,拔出子弹、手榴弹及部分奖金,既是感谢杨天风出兵相助,又能交换更多的新式武器。而且,他在卫立煌面前还为杨天风美言,并展示了新武器的威力。特别是轰天炮,形如重炮的杀伤效果,连卫立煌都点头赞叹。

    生产能力还要扩大啊,自己还真的快成军火商了。杨天风苦笑着把各处需求武器的清单看了一遍,觉得就以兵工厂目前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肯定是难以保障供应。

    沉思良久,杨天风提笔写着兵工厂提高生产能力的各项措施。既然他从没有敝帚自珍的心理,那他就不会把持着武器制造的技术不放。除了少量技术属于机密外,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兵工厂能制造出杀倭利器。

    所以,他的第一个举措便是从兵工厂调出几个技术骨干,向卫立煌报到。建议由卫立煌以战区总司令和河南省主席的身份,命令南阳别廷芳的后寨兵工厂开始生产制造诸如钢拳、飞雷筒、榴弹发射器、霰*弹枪等武器。而后寨兵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力量不能制造的零部件和弹药,再由芒山兵工厂供应。

    两家生产总比一家强,杨天风希望其他的抗日武装也能逐渐走上自产的道路,这样芒山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才能解放出来,生产更新、更厉害的武器。

    另一个扩大生产的举措便是动员百姓,在家中建起小作坊,兵工厂提供一些简单的设备、工具和材料,把部分简单的制造、加工、组装包给小作坊。这其实是仿效八路军游击队发动群众,广泛加工黑火药制造地雷的办法。

    最后一个办法则是增加机器,增加工人。这是一直以来所采取的,工人是好招募的,但机器设备却不容易添置。杨天风是不吝惜钱财的,但采购也是比较困难的。等到中越、中缅通路断绝,恐怕是有钱也买不到了。

    东拼西凑,再加以设备改造,兵工厂的生产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但摊子铺大了,不仅扩充的三纵需要,周边的抗日武装需要,连第三集团军和第二十一集团军都在伸手,产量依然难以满足要求。

    好在孙桐萱和廖磊都拿出了大量的子弹和手榴弹,再加上三纵历次作战的缴获,这两项的生产可以压缩到最低限度,全力生产榴弹发射器和钢拳,以及改造型重迫击炮等武器弹药。

    瓶颈,现在又面临着一个瓶颈问题。扩充的军队,对外的军火输出,与兵工厂产量的矛盾。

    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早晚也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一条路,自制机器设备,一条坎坷又充满艰辛的道路。

    杨天风轻轻叹了口气,早知道会走到这一步,但依现在的技术水平,没有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恐怕是难以实现啊!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很快,参谋进来汇报时,已经过去了三个多小时。

    看到梁末青等人发来的电报,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蒋支队便拔除了太平集据点,全歼伪军近三百,击毙两名日本顾问。现在,太平集里留守一个大队,加固工事;其余人马则在周边隐蔽埋伏,准备打击县城开来的敌人。

    杨天风对此并不意外,草草拟了回电。参谋走后,屋里又剩他一个人,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他却没有了困意。想到廖磊要袭攻安庆,他又提起笔,把宿城和开封作战的经过详细写下来,准备一并送给廖磊,作为袭攻安庆的作战参考。

第一百三十章 夜深人未眠() 
夜深人未眠。

    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昆明,西南联大的一间简陋宿舍内,依然亮着灯。

    油灯昏暗,但时任西南联大化学工程系主任并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员的张大煜先生依然在埋头苦读。

    这是从永城送来的一封信,随信而来的是十几页低温干馏煤炭提炼汽油的介绍资料。张大煜先生便是为这些资料所沉迷,仿佛眼前突然打开了亮窗,光明一下子出现了。

    张大煜先生于清华大学毕业,同年考取了公费留学德国和美国,他把留学美国的名额让给了同学,自己赴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学习胶体与表面化学,1933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回国以后在清华大学任教,历任讲师、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张大煜先生从北平到长沙,又从长沙辗转到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并兼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员。并从基础研究转向石油、煤炭方面的技术科学研究,以期为抗日胜利贡献力量,当时他正研究从植物油中制造重要国防物资,并开始研究将煤炼制成汽油的方法。

    低温干馏焦油加工液体燃料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刚开创的新技术,一九三三年才投入实际生产,以德国技术最为发达。张大煜先生只是在德国留学时注意到这项新技术,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而这十几页资料却相当详尽地说明了低温干馏煤焦油的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的描述。从专业的角度解读分析,张大煜先生基本可以确定这不是胡写瞎编,而确实是符合化学原理的。

    有这些资料作指导,也就解决了无经验借鉴、无方法可依的尴尬,节省了大量的研究摸索的时间和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只不过,有些细节还模糊,或许是故意为之,也或许是写资料的人也不确定。

    信中的用语很恭谨、尊敬,最后表达的意思是想请张大煜先生拔冗前往永城抗日根据地一行,共同研究制造低温干馏的相关问题,并绝对保证其安全,还随信送来了一笔路费。如果张大煜先生能带些联大的老师或学生共同前往的话,路费也全部报销。落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赵雨柔。

    永城?张大煜起身翻了翻书架,拿出一本地图册,找了半天,终于在豫皖交界处找到了永城。沦陷区?张大煜吃了一惊,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安心研究吗?

    在屋内背着手来回走了几圈,张大煜又捧起资料看着,实在是忍不住对报国的渴望,对专业的追求,他决定明天找送信人好好问一下,再最后确定行止。

    夜深人未眠。

    赵雨柔轻轻打了个呵欠,将写好的纸张递给郝佳琪,说道:“你看看,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样子。”

    郝佳琪接过来,看完并没有马上回答,想了一会儿,推了推眼镜,说道:“立甑式和发生炉式并不好评说优劣,但我看杨长官是倾向于煤气发生炉的,给予工厂的建设任务也是如此。再有一个多星期,第一座发生炉便可能建成。至于立甑式,似乎偏向于产量小的研究方面,并不象是要大规模建设。”

    “我也这样想。”赵雨柔点了点头,说道:“虽然在规划中没有明说,但也能看出煤化工将分成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军工、民用,一个象是医药。嗯,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从煤焦油到染料再到药物,德国人证明这条化学合成药之路是可行的’。所以——”她把探询的目光投向郝佳琪,挑了挑眉毛。

    “磺胺!”两个人几乎一起说出来,然后是相对而笑。

    磺胺是非常有效的抗感染药,是在一九三九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德国生化学家于1一九三五年公布的发现基础上研发的,一九三六年开始投入临床使用。

    提到二战时的抗生素药物,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首推青霉素,但磺胺也大量减少了二战伤兵的死亡率。

    二战中,每个美军士兵都配发了挂在腰带上的急救包,急救包中就装有磺胺粉、磺胺片和一卷绷带。迅速在伤口撒上磺胺粉以防感染,是每个美军士兵都被教导的基础战场急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磺胺粉和磺胺药片也是战场救护兵所携带的重要急救药物。

    能生产青霉素当然最为理想,但没有生物医药学的专门设备和人才,甄选高产菌株、提纯青霉素、深罐发酵等高级技术,在目前,乃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杨天风把方向定在了磺胺上,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容易生产制造,虽然副作用比较大,但也不失为救命神药。

    赵雨柔和郝佳琪的猜想是对的,煤化工的发展确实是军工、民用和医药两个方向。苯类等物质可以作为炸药原料,腐殖酸类可以作为肥料;医药呢,目前便主要是磺胺,以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药品。

    “若是能把磺胺研制出来,在抗日战场上能挽救多少战士的生命啊!”赵雨柔憧憬着,露出很神往的表情。

    “呵呵,我又要说让你去找杨天风了。”郝佳琪笑道:“让他把磺胺的制取流程拿出来,有刚运来的实验器材,咱们就主攻这个方向好了。”

    赵雨柔撇了撇嘴,说道:“一天到晚也不知忙什么,四下乱跑。对了,我一直很纳闷,他是怎么知道这么多,会这么多东西的。”

    “你不是说他和德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吗?”郝佳琪倒不想费脑筋猜想,眼珠转了转,调侃道:“没准是哪个德国姑娘钟情于他,帮着他从德国偷资料呢?”

    哼,赵雨柔翻了翻眼睛,忿忿地说道:“德国人也就算了,他还和日本人有书信来往呢,也不怕被当成汉奸?”

    “他以前不也被咱们骂成汉奸?”郝佳琪苦笑了一下,说道:“可你看他打鬼子打得这么卖力,别人再说他是汉奸,恐怕连你我也不相信啦!”

    赵雨柔想了想,无奈地点了点头,又摇着头说道:“搞不懂他呀,真是——”

    “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吧?”郝佳琪调皮地挤了下眼睛,“见面了就想板着面孔,见不着又想,你呀,怎么说才好呢!”

    “胡说八道。”赵雨柔恼怒的神情在郝佳琪眼中并不如何真实,她也知机地闭上了嘴,人家顶着杨天风三夫人的名头去找马玉名,可是把她家人转移的事情给办妥了。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无题() 
感谢jouj,书友。。。,徐小明1,摩人,我想远飞2012,l&#。。。,四海蓝天,书友。。。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万事顺意,幸福快乐。

    *******************************************************************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怎么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特殊能力,使抗战走上不一样的历史才是根本!

    杨天风是这样认为的,也是一步一步这样去做的。在三纵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便开始了扶植和帮助其他抗日武装走向强大。

    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不管是国还是共!别人不知道历史进程,他作为穿越者可是知道。在国难当头之际,只要是抗日的队伍都是自己的战友!

    面对要屠杀,要毁灭、要奴役华夏民族的最大强敌,面对已经占领了华夏大半领土,面对烧杀奸淫抢掠的凶恶强盗,面对亡国灭种的局面,还要锲而不舍、喋喋不休的纠结于党派、组织,好象这个比怎么更好的杀敌还要重要,这难道不是中国人内斗的劣根性吗?

    做眼前最正确的事情,这就是杨天风的宗旨。而他自认为什么最有意义呢,那就是对历史的熟知。尽管随着他这只蝴蝶扇动翅膀,随后的一些历史事件会有所改变,但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甚至提前加以预防的。

    给德国朋友写信,胡扯些东西,是为了在技术上能胡混,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