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惊雷-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鹏沉默了,半晌轻轻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这些兵差不多都脸熟了,很多都能叫出名字。战损一个,我都心疼。”停顿了一下,他又自豪地挺直了腰板,“凭着这精锐之士,还有训练和装备,咱们在羊肠坂一定能取胜,让鬼子知道咱们山地旅的厉害。”

    “杨老大只是随口一说,你就把名字给改了。”高荣立笑道:“不过,这山地旅比独立旅倒是好听多了。”

    “就叫山地旅。”陆鹏固执地说道:“再有别的山地部队,咱们也是山地第一旅。”

    羊肠坂是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故名。羊肠坂南起河南焦作沁阳市常平村,北抵山西晋城市泽州县碗城村,全长约四公里。这里是太行陉的最险要路段,辖古京洛要道之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九三九年,豫西战役之中,八路军一部与国民党第四十军通力合作,据险坚守二十多天,给日军以重创,有力地策应了豫西战役的最终胜利。

    渗透进焦作周边,围绕着羊肠坂展开战斗,不仅能阻遏豫北日军与侵晋日军的联结,还能吸引新乡之敌,使其陷入持续的消耗,为最后发动豫北战役奠定良好基础。

    豫北战役是以新乡的三十五师团为主要对手,但首先却是在焦作展开,有些声东击西的意味,可也抓住了日军的弱点。第三十五师团防守的区域不小,兵力呈分散配置,这也就造成了消耗或个个击破的战机。

    未击敌,先弱敌。一个师团看似强大,但想方设法进行消耗、削弱,也就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焦作有煤矿,也算是日军重点防卫的地区,咱们要站稳脚跟,是避实击虚,以求长远;还是先来个开门红,打开局面?”陆鹏本来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只是被高荣立说到减少伤亡的事情,又有些犹豫不决。

    “先打开局面为好。”高荣立沉吟着说道:“老大虽给了咱们相对灵活的发挥战术的空间,但从他的话里话外分析,他还是希望咱们能尽快立稳脚跟的。周遵时所部的一个团比咱们训练得晚,再有一个月也该结束了。第三集团军不也抽调部队在进行山地战训练吗,都能作为咱们的后援。”

    “咱们虽然是先头部队,但其实是援助孙桐萱,他要打通与太行山根据地的联络,肯定卖力。”陆鹏思索着说道:“向他借一个师,咱们就有机会重创焦作之敌,从而跃进羊肠坂。”

    “借兵还是由老大向孙桐萱提出为好。”高荣立比较细心,说道:“咱们先到豫西,侦察清楚敌情,再通过老大调动友军配合作战。”

    “还是你想得周到。”陆鹏连连点头,说道:“老大也提醒过,我倒给忘了。”

    高荣立笑了笑,说道:“走吧,咱们到前边看一看,要过县城了。”

    陆鹏应了一声,一夹马肚子,加快了速度。

    把会战分成若干战役来打,把战役分成多次战斗来进行,把战斗转变成小规模或零星的消耗。

    杨天风在军事会议上定下了新七军作战的基调,并且重新调整了布署,在力保根据地的目标下,对日伪军进行持续不断的打击,使敌人不断地流血、衰弱。

    同时,为了弥补因为豫北战役而将不断抽调兵力的空缺,杨天风请示军委会并战区司令部,命令高树勋的新八军由濮阳柳下屯南下,归入鲁豫皖游击指挥部辖制指挥。

    作为国府派遣的敌后抗战队伍,高树勋所部应受石友三的节制,但石友三遭到八路军重创,且与高树勋的矛盾很深。杨天风请调高树勋所部,冀察战区司令庞炳勋不反对,军委会也为其开了绿灯,其中自然更有蒋委员长的原因。

    只要高树勋所部不过黄河,转隶战区不过是小事。这当然是军委会和蒋委员长的想法,对杨天风来说,则增强了实力,更有资本采取针锋相对的战法,以破坏日军的以围代攻、蚕食推进。

    而随着根据地的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国府、战区拔付物资的增多,杨天风开始采取新的战法来扩大光复区。

    其实,这种战法说新也不新,在开封和宿城都用过。只不过当时是出于保护百姓,不使其遭到鬼子的报复屠杀。

    但其后的结果,却让杨天风意识到了迁移百姓对于削弱日军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也对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所谓的“以战养战”,就是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以前,杨天风并没有把其中的人力当成重要因素,他理解的能为日军利用的人力不外乎是伪军和强迫的劳工。

    而从其后光复开封,以及宿城之敌一直处于较弱的程度,让杨天风认识到,沦陷区的百姓,也是日本鬼子“以战养战”的一个源泉。没有了百姓可以压榨、奴役,鬼子谈何统治,建立的据点又如何稳固?

    攻克沛县造成的伤亡令杨天风心痛不已,决定尽量避免攻坚。这样的考虑,杨天风和参谋部共同商议,又与政务部门沟通,开始对敌人实行围困挤压战术。

    这种围困挤压战术曾被八路军使用过,最出名的便是沁源围困战。在这场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沁源抗日军民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隐匿到深山老林与敌周旋,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敌人占领沁源县城后,见不到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一切供应全靠外运。一部分正规部队和游击队又密切配合,到处截击、袭击敌人的运输队,而民兵等地方武装则在城关和各个道口埋设地雷一万五千多颗,使敌人抢粮扑人的行动每每无功而返。最后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敌人无可奈何地退出了空城沁源。

    尽管有成功的例子,杨天风却没有照搬照抄,而是基于新七军及所属游击队的装备和战力,进行了相当多的改进。

    中、小据点自然是用不着围困挤压,游击队不光有攻坚武器,更有主力军的大力配合。拔据点或围点打援,都已经是成熟的战法,敌人也是屡遭打击。

    杨天风要围困的可是县城,首批目标便是荷泽地区靠近根据地的曹县和成武县。先由第二十五师、二十七师从金乡、单县、商丘构成一个半环形进攻态势,拔除据点,慢慢推进,进行威压;再逐步将县城周边村屯的百姓迁出,同时派出多支游击队封锁县城通向外面的公路,甚至派出主力纵深穿插,对出动的大股敌人进行打击。

    荷泽地区的日伪军已经增加到一万五千余人,但要防守的地方也很大,包括菏泽、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这就使其兵力摊薄,地盘虽大,却并不稳固。而对上新七军这样的对手,敌人对于分兵是相当担心,且不敢以规模太小的兵力轻易出动。

    据点连续被拔除,敌人只能进行收缩,以确保县城为目标。但县城周边的村屯成了无人区,公路运输又频繁遭到袭击、伏击,一个中队的兵力都不敢轻易出城作战,陷入两难的境地就不可避免了。

    要知道,新七军所属的游击队在装备上并不弱于主力部队,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加强。比如频繁使用的电引爆地雷,控制距离远,炸得准,炸得狠;配备的连射武器在近距离伏击和袭击中,杀伤力惊人;狙击手一枪毙命,防不胜防

    荷泽日军的指挥官永山大佐对此颇为烦恼,曹县、成武的情况愈来愈差,不到一个月时间,战损已经超过千人,交通却还是时断时续。两县身后的定陶县,抗日武装的活动也日趋频繁,作为两县的后盾,以及联结荷泽的中间站,定陶县的位置可谓是非常重要。

    所以,永山经过权衡,决定趁对手刚刚渗透进定陶,实力不强、立足未稳之时,先行发动扫荡、进攻。能捕捉到对手更好,捕捉不到便将定陶县其他抗日武装予以消灭,稳固定陶后再向曹县和成武增援。(。)

第三百零九章 渗透游击,不屈的寨子() 
感谢明月醉春风,叶怜秋,jouj,第11号狙击手,蓝天白云+沙滩,151219195153563,徐小明1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

    因此,永山一边命令曹县、成武的守军继续坚守县城,一边抽调出两支各千余人的日伪军混合部队,分路展开对定陶县内抗日武装的扫荡。

    当时的定陶县内有数支抗日武装,其中有定陶保安旅王志杰部约两千人,第十六专区副专员兼保安副司令张子刚部约一千五百人,以及韩集镇八大村的自发武装等等。

    两支扫荡的敌人分别从荷泽和定陶出动,本着先打大、后击小的原则,直扑各抗日武装盘踞的地区。

    庄庙镇大邬家村,定陶保安旅王志杰所部的驻地。

    定陶游击大队大队长沈德会站在高房上,四下瞭望着周围的地势地形。作为最早被调拔到当时还是三纵的一批老兵,被杨天风设套狠杀了一下傲气威风,变得沉稳起来的他们,也随着三纵的成长而不断得到晋升。

    只要不犯错,他们当中最小的也是连长,最大的则已经是团长了。但也有韩小守、魏军等袍泽兄弟,以身殉国。

    沈德会此番率领三个大连组成的游击大队,渗透进定陶,首先便是与王志杰取得联系。因为从各方的情报来看,王志杰还是真心抗日的,由于出身本地,对老百姓也还算不错。

    事实没有意外,游击大队的到来受到了王志杰的热烈欢迎。对于杨天风以鲁豫皖边区游击副总指挥之名下达的命令,王志杰也痛快地遵照执行,并表示以后就归于边区,听从杨天风的调遣。

    找靠山、获给养是一个方面,新七军毫不客气地解决了曹县的卞九,也对各支抗日武装造成了震慑。既然抗衡不了新七军,除了投敌当汉奸,就只剩下了归顺服从杨天风。而稍有点良心的,不是被逼到绝路,谁愿背上遗臭万年的名声?

    何况,新七军对伪军的狠辣,也是令人胆寒。归顺服从不过是失去些权力,不能当土皇帝了,倒还没有性命之忧。当了汉奸,那就不仅是自己的小命,连带着整个家庭都陷入危险。

    得到了王志杰的配合,游击大队立即展开,在曹县西北、定陶西南之间的乡村立稳脚跟,并伺机向周边发展。

    “老蔫儿,你看那些孩子,无忧无虑的真好。”沈德会发出了感慨。

    在远处田野里跑着几个孩子,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每年春季,粮食很缺,为了渡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光,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

    但孩子们却并不大感到愁苦,他们欢乐地跑着,嘻闹着。

    王老蔫儿抬头看了看,依旧是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淡淡地说道:“疯子、傻子也无忧无虑,你想啊?”

    沈德会被噎得直翻白眼,也不想跟这个家伙计较,用力摆了下手,“切,再不和你说话了。”

    王老蔫儿倒是笑了两声,反倒凑过来找着说话,“嗨,看那小子,把上衣都脱了,跑得欢实哈。”

    沈德会故意不答理他,转过头,却看见王志杰带着个勤务兵爬上房来。

    “鬼子要扫荡八大村?”沈德会听到消息,看了一眼王老蔫儿,脑子里在急速想着,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决定。

    “那帮刁民,不是有能耐吗,不是谁也不在乎吗?好,看他们逞英雄去吧!”王志杰却有些幸灾乐祸。

    桃源集镇周边的八大村(郭寨、韩寨、马寨、东葛寨、王屯村、南亭寺村等)有两千四百多户人家,一万五六千人口。由于长期遭受日、伪、匪的摧残掠夺,激起了这八个村人民群众的无限愤怒,迫使他们联合起来,挖沟筑寨,置枪设炮(土炮),展开武装自卫。

    这八大村联合武装的头领一个叫林凡才、一个叫何有义,他们是师兄弟,早年间四处卖艺为生,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可谓是见多识广,很有勇略。而且此二人年轻时便秉性淳朴刚直,乐于助人,在村民们很有威望。

    正逢战乱,他俩便被百姓推为头领。这二人也确实很能张罗、组织,在他们的领导下,村民把过去用来打土匪的“生铁牛”、“五子炮”、大刀、长矛集中起来,重新修缮加固了土围子,砍树烧炭自制火药,组织青壮,日夜守护。在此期间,曾击退了土匪的几次进攻,底气也是越来越足。

    王志杰的保安旅立稳脚跟,便开始向外拓展地盘,招兵收税。先礼后兵,自然是以兵不雪刃为最好的结果。偏偏八大村的两位头领很不客气地加以拒绝,也难怪他会发出那般言论。

    “敌人有多少?”王老蔫儿开口问道。

    “千八百人,鬼子有三四百。”王志杰说道:“还拉着几门炮,看来是要大打了。”

    “老沈,你怎么看?”王老蔫儿转向沈德会。

    沈德会抬起头,沉吟着说道:“虽然八大村不服咱们管辖,但总算是抗日的队伍。敌人扫平八大村,可能继续行动,矛头可就会指向咱们了。”

    “嗯,倒是要有这个准备。”王老蔫儿点头赞同,说道:“不如这样,把队伍拉出去,打与不打,怎么打,看情况而定。”

    “王旅长,你看怎么样?”沈德会客气地询问王志杰。

    王志杰想了想,有些勉强地说道:“好吧,就依沈兄的意思。敢跟鬼子叫板的,也算是有骨头的汉子,如果能打,咱们也不能见死不救不是。不过,沈兄,王兄,你们也看到保安旅的人马了,装备和训练可万万比不上你们这精锐之师。所以——”

    “放心,咱们哪能硬打硬拼,更不会让保安旅有大的伤亡。”沈德会知道王志杰的心思,赶忙安慰。

    “王旅长多虑了。”王老蔫儿也在旁帮腔,“不是有那么句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咱们就是那渔翁,看准了再打,肯定不做亏本的买卖。”

    “高见,王兄高见哪!”王志杰脸上有了笑容,说道:“王兄,有空多聊聊,没准咱们这本家的还能攀上亲戚呢!”

    三个人下了房,在屋内的地图前商议了一番,才下达命令,带着各自部队出发。

    灰暗的云块,在空中缓缓地移行,阳光暗淡,天气阴冷,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感觉。更让人压抑沉重的却是敌人大举压境,以及惨酷的后果。

    “轰,轰,轰”几发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飞了过来,在土围子上爆炸,经过加固的土围子经受住了炮轰,并没有坍塌,只是掉下了不少土屑。

    远远的,一个日军军官拔出指挥刀一声狼嚎,大批士兵立刻呐喊着弯起腰冲锋。几挺机关枪象毒蛇信子般疯狂扫射着,枪声如爆豆般密集。

    五米多高的土围子内侧,搭起了可供瞭望和踩脚射击的木架子。从各村逃难而来的百姓在头领的指挥下进行了分工,战斗打响,男青壮年守围墙,妇女运送弹药和石头,老人和儿童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土围子有六个门,每个门后都布置有土炮。这种土炮还比较特殊,能够连发五炮,叫做五子炮,炮膛内装黑色火药,用碎铁块或碎石块作炮弹,能打到将近两百米,所过之处横扫一片,被村民们称之为“铁扫帚”。

    轰,轰,轰,三门五子炮率先发出了怒吼,无数碎铁块象雨点般横扫向鬼子和伪军,伴着刺耳的惨叫声,受伤的敌人捂着脸部,捂着身体,倒地哀嚎。但这并未阻挡敌人的冲锋,敌人以为土炮不能连发,且装药时间长,此时正是乘势往上猛冲的好时候。伴着更加急促的喇叭声,便又嚎叫着涌了上来。

    轰,轰,轰,五子炮稍加停顿,再度吼叫起来,猝不及防的敌人吃了大亏,但他们付出了伤亡后,也接近了土围子。

    突然,几支抬杆吐出炽热的火焰,将成百上千的铁砂碎石喷向冲上来的敌人,接着,又是几支抬杆发出了轰响,轮番交替的猛烈轰击,宛如几条翻江倒海的蛟龙,向敌人喷吐着成片成片的死亡铁雨。

    上午十点,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村外,日军的膏药旗飘飘摇摇,刺刀在闪着寒光。寨子里,浓烟滚滚,被炮弹击中的房屋变成了一堆堆瓦砾。轻重机枪子弹象雨点一样射向土围子,炮弹不断地爆炸,土炮抬杆也在轰响怒吼,硝烟在寨子周围一团团升起。

    寨子里多门“五子炮”的炮膛都发热发红了,只能一门一门地轮换着浇上煤油降温。弹药快用完了,妇女们便把家里的铁锅砸成一块块的碎块,送到阵地上来;把铁耙子齿一根根掰下来,直接放到炮膛里打。

    死伤不小的敌人开始冷静下来,集中炮火攻打土围子的薄弱处——东北角,这里的围墙是新修的,相对要矮一些、薄一些。厮杀残酷而血腥,爬上土围子的敌人终于被压了下去,墙里墙外布满了敌人与百姓们的尸体。

    在承平之时,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百姓,只知寻求一己的个人利益,家人的安全冷暖。但是当侵略者触及到他们的底线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变成只要一粒火种就能点燃的干柴。

    铁锹、菜刀、木棍、石头甚至拳头牙齿,都变成了拼杀的武器,没有男女、老少之分,这里是他们的家,让敌人冲进来,便是鸡犬不留的结果,被逼上绝路所激发出的斗志和勇气是令人震撼的。

    云块变得稀疏,太阳升起在半空,敌人暂时停止了进攻,开始吃饭休息。这是暴风雨的前奏,接下来便是雷鸣电闪,更残酷血腥的厮杀。

    八大村的寨子已经被攻破了三个,这里是最大最坚固的,被攻破寨子的、赶来支援的百姓足有好几千。

    伤者在地上呻吟着,惨叫着,林凡才倚着围墙的木柱,一脸的疲惫,四下望了一圈,黯然地说道:“师弟呀,庄子还未被包围的时候,真应该让你带着寨中的老弱妇孺先撤出庄去。现在,唉——”

    “师兄,现在不是说这话的时候。”何有义瞪大了眼睛,晃着手中的铡刀,大声说道:“咱们还能打,还能顶住,鬼子他冲不进来。”

    “跑是跑不掉了,退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