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给我坐好。,李忱眉毛竖直,别人都还在吃呢。刚刚为了顾他,几个人烫好得肉片、蔬菜什么,都先喂他了,结果他三口两口吃饱,就开始不安分了,气的李忱把他按在座位上,如果今天不是除夕,都要打屁股了。
好啦好啦,祖母带你去烧庭燎可好。,郑氏起身,把孙子带走了,她年纪大了,吃得也少,刚刚虽然把很多东西喂了给孙子,可是其他几个媳妇和儿子都纷纷给她吃食,她也吃的差不多了。
母亲,千万别让他靠火太近。知道啦,我可是把你从小拉拔到大。郑氏回了句,拉着李凗走了。剩下得就是李忱和几名嫔妃了,气氛顿时松快了些,互相说说笑笑,李忱胃口大开,扔了一堆肉片进火锅,然后又灌了几口冰凉得水果酒。
然后抹抹嘴,招呼其他人继续用餐,他得出去打声招呼。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皇宫的驱傩()
吃慢点,又没人和你抢。,小红嗔道谁说没有。,苏小小伸手,一筷子,把李忱放在一各叠子里面凉的,刚烫好得火锅料给夹走了。
你们慢慢吃,我得去跟外面那些角抵手打招呼。,笑看她们互相嘻笑,李忱吃好,抹抹嘴,起身要去殿外,像那些角抵手打招呼。他真的昼夜都不离那些角抵手,连除夜都不例外。颇有敬宗当年风范。
可是除夕不是应该一家团圆吗?不放人家回去,太过不尽人情了吧。还是只让那些有家有眷得回去?不用,都不用,团圆也没规定非在家里,李忱让他们把家人都接进宫里来,除夕就让他们在宫中团圆了。
人招来了,自然得来问候下阿。所以为了拉拢人心,李忱带着一干吃了半饱得嫔妃,来到殿前广场,准备说话。这里摆开了几十桌火锅,上百人于此围炉,周围设下帐幕,挡风。而自太监宣布圣人驾到后,就自发的全都静了下来。
诸位。,厄该说什么勒?臣僚?他们还不是大臣。百姓?好像太过于敷衍。本来只是走各过场,打算讲几句话就走,李忱没太过于认真应对。结果现在卡壳了。
不是他敷衍,虽然要表现亲民,可是时代不同,不能统而论之。唐代虽然不拘礼仪,可是上下尊卑总是要遵守得。他如果像后世那些地方首长,没事下乡还跟百姓话家常,问问他们生活,甚至还握手的话,哪反而不太妥当。
无他,身份有别而已。不会有人觉得这是亲民,反而会觉得你有**份。作贱自己。
不光是那些有身份的人,那些百姓也一样。不会感到荣幸,只会觉得非常惶恐,说不定会觉得你是假冒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要表现出爱民得作风,需要不同的行为。什么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恐怕百年内,想都不要想。
像李忱这样,出来说两句话,再发点赏赐,才是符合身份得作法。你说其他什么赐宴,与他们同席不是同桌,同一场酒席,不是不可以,但除非是长者,为了展现尊老爱幼,或有特殊身份,比方说军士,否则最好也是不要。
诸位力士。,李忱卡壳中,还好得到小红提醒,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力士及其亲眷。,说了几句套话,勉励大家吃好喝好玩好,又颁了点赏赐,李忱让嫔妃们回到殿里,他去找母亲和儿子了。
在庭院另外一各角落,点着了一个火堆,烧着庭燎。一般百姓家里是拿些旧物来烧,皇宫得庭燎,当然得不一样,怎么能拿旧物,多不敬。所以用的都是切好得整齐木材。那些要处理得旧物、损物,都给宫女、太监拿去烧了。
火光照耀,变换出种种形象,天魔与仙人并存,帝王与百姓同欢,世间百态似乎都尽在这火光里面,端看你如何去想。
李忱恍惚了一阵,自嘲自己居然还有点文青气质,他以为他早过了那个年代了。目光游移看到母亲带着孙子和一堆宫女、太监,正在烧着爆竹,李凗拿起一各竹筒,靠近火堆,远远丢进去,就跑回祖母身边,等待竹筒烧爆。
李忱看着哑然失笑,这样玩还有什么乐趣。因为竹筒烧爆要等一下子,为了安全起见,郑氏让他一次丢几个,等烧爆了才可以再丢。这样感觉上,很像看电视,正精彩的时候频频进广告那样,有一种不连贯、不舒畅得感觉。
母亲。,李忱凑了过去,郑氏看到他,笑咪咪得招呼,怡儿,一起来玩阿。,李怡,才是他这个身体的本名。李忱是他原身体得名字。他推说为了避难改名,登基以后也是用这个名字,如今会这么叫的,就剩下他母亲了。
母亲,这个不好玩,来玩点有趣得。,对于母亲得招换,李忱哑然失笑,我都多大了,还玩这个,而且这个玩起来也没劲。他把一个红纸包裹得东西,摊给郑氏看。
爷,这怎么玩?,听到有好玩得,李凗凑了过来。只是他看不懂,眼前这红纸包裹得小圆筒是什么东西,这要怎么玩,拿来丢都不会反弹得样子。
这么玩。,李忱掏出一根线香,让宫女藉着庭燎的火点着了。然后拿线香点在红衣圆筒上面得一个长线状物品上,只见那长线物品立时点着,发出呲呲得声音。
李忱把东西丢远,不一会碰得一声,红衣小圆筒炸了开来,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这好像爆竹阿,可是没扔到火堆里面怎么会响。只有李凗,初生之犊不畏虎,拍着手叫好,好棒,好棒,爷,这是什么,我要玩。
你就叫它爆竹吧。,李忱如今是皇帝了,不需要靠装神弄鬼来蒙人,所以决定把爆竹推广开来。他招集得那群道士,一本总纲经文,通俗浅显得总纲经文还没完成,倒是平道人和当初那个无量道士,以及几个长于炼丹得道人,一起弄得火药,已经完成了。
李忱是早就完成了火药,他们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量产做准备。李忱决定先开个爆竹厂,为将来军队迈向热兵器打前哨。
这是引信,点燃以后就赶紧扔出去。,李忱再示范一个,李凗拍手,嚷着要试试看,李忱便给了他一个,会不会很危险阿。郑氏担忧的走过来看。放心啦,被炸到就是手痛一下而已。,这东西得火药量很低,直接爆再手里,都只是痛一下而已。
注意火烛,宫里烧庭燎,记得别把房子给烧了。,李忱吩咐两句,就打算离开,突然,远处传来吹锣打鼓各种乐器声,还离紫辰殿越来越近了。
怎么回事?,驱傩的来了,一个年轻得小太监兴奋的探头探脑,想要过去看看,现在伺候李忱已经变成了苦差事,老资格的全部推给了菜鸟,让新进的太监来伺候。
驱傩怎么跳进宫里了。,李忱疑惑,不过这时候已经没人在乎这些了,李凗爆竹一扔,就要跑过去看,却被李忱一把逮住,不准随便乱扔东西。
反正有人会收嘛。,李凗不甘心得乱扭,挣扎的想要过去,却被李忱按着肩膀,让他先把东西收好,才准过去。
这小子心不甘情不愿得低头收拾东西,郑氏赶忙一边帮忙,被李忱劝开,这种坏习惯,必须得改。
总算把东西收拾好,李凗赶紧着往敲锣打鼓,唢哪响彻的地方跑去。一众宫女太监急忙跟随,跟随李凗的还好,年纪大些的都有,大概是因为李凗还没像李忱这样染上“坏习惯”,还好伺候。
李忱和郑氏也往驱傩队伍哪边走去,一边走一边郑氏还说,以前要看驱傩还要人挤人,现在倒好,自己都上门来了。,走到的时候,周围已经好几个了,一帮子宫女、太监,还有那些角抵手及其亲眷,早就在观看了。
比较醒目得地方,是一众嫔妃,李凗赖在他娘附近看着,今年的队伍和往年不同阿。就是阿,前面那是什么?猴子?没见识,你没听过西游记吗?那个脚踏两个轮子的应该是哪吒吧。对封神榜里面和西游记都出现过。
李忱依照扬州故计,不过却是壮大许多,扬州时候还只有三国演义得部份人物,如今,封神榜、西游记、三国,这些大着都被他搬上了台面,一方面凑热闹,一方面长安的戏园也快开张了,正好打打广告。
就这样,闹了一阵子,驱傩的队伍得到了赏钱,欢欢喜喜离开了皇宫,李忱也洗漱一下,明天他还要早朝,太晚睡怕是起不来。
上朝好无聊阿。,想到要上朝,李忱就有点烦,真心不想上。这段期间,万事不管,让他心玩得也有点野了。如果哪天,除掉了贽,真正手握权柄得时候,上朝没关系,他又不是万事不管,真的只懂得玩的皇帝。可是这,大朝会,正事没半点,权都是些仪式了,想想就无聊。
想到就很烦。元旦的大朝会还好,一年就一次,常朝还好,那是有正事要讨论,真正无聊得还是朔望朝,每个月就要开两次。好在,这种朝会不用穿真正得朝服,不然他以后绝逼不想开。
实际上,一年中最麻烦的两次朝会,相距不远。一个是马上要开得元旦大朝会。一个是刚刚被他躲过得“冬至受朝贺。冬至这一天,皇帝要穿上另外一套麻烦之处不逊于元旦冕服得通天冠服。
一年就这么一次,快点睡吧,乖喔。,杨二哄小孩一样的把李忱哄睡了。
李忱也不是真的不清楚状况,只是夫妻间的情趣罢了,说笑了两句,便懵懵睡去。很快,他几乎感觉没睡多久,就被门外伺候得小太监喊醒,圣人,该上早朝了。,小太监喊得很大声,没办法,理论上应该近前没错,可是,太危险了。
李忱非常吃力得,把自己从床上拖起来,起身,在一群努力靠过来得宫女、太监服侍下,开始日常皇帝工作,上朝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中元年()
会昌年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除夕,隔日就是元旦了。年号是大中,这年号是李忱取的,取的是大中至正之意。
至于为什么要取这个年号,很简单,因为他很想取一个有意义,有韵味听起来高大上的年号。然后呢,想来想去,想了半天,只想到大中至正。
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他实在想不到什么好年号了。而会想到大中至正,是因为这个句话,在台湾曾经有过争议。
首先是,蒋光头,中正先生。因为作者不知道连打那三个字,会不会被禁,干脆拆开了。大中至正,中正。
然后台湾中正纪念堂广场前方,有一个五进得大牌楼,上面写得就是大中至正。不过现在你想去看,已经看不到了。当年阿贬执政,中正纪念堂就改成了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也被改成了自由广场。
李忱想来想去,想不到什么有意义,又足够深远得年号。只想到了这个,他记得这句话好像是出自王阳明,既然是明代,又是名人说得,应该有意义,可以拿来当自己的东西用。
所以,当贽问取什么年号的时候,李忱随口就说大中至正。简单明了。至于会不会曝露他一点也不傻。本来他就不是傻子,是有点呆,表现得很懦弱,被欺负也不会反抗那种类型,所以没影响。
这个除夕,会昌年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除夕对其他人来说,没什么,就是众多除夕之一,了不起明年又要改年号了。李忱位了明天早朝,睡得正香的时候,某各地方,两个老妇人也在谈话。
这样太过于行险了,万一失败得话,你就失败的话,就是个死而已。,客座上一个满头银发得老太太很是忧虑得样子,而坐在主座的老太太是李忱曾经拜见过得那位积庆太后。
时已至此,失败又如何,了不起一条老命。,积庆太后有些激动,如今我重病缠身,早晚就是个死,早死晚死罢了。,听到这决绝的话语,客座上的老妇人,沉默下来。一时之间只有两人,其他人都被隔绝远离的房间中,充满一种死寂得气氛。这积庆殿中得阴沉,与外界过除夕的热闹,形成强烈反差。
太后,我都考虑清楚了,你不要劝我了。昂儿死了以后,我就了无生趣了,过一天是一天。,积庆太后从刚刚的激动回覆到了平静,昂儿怎么死的,太后你知道。从昂儿过世得那天起,报仇的心思,我就没有放下过,白发人送黑发人阿。
现在,该是时候了,谁也不会堤防我这么一个风烛残年得老太婆,只要我藉口病重,依当今圣人得表现,我就有机会了。
如果有外人在,光听到太后这称呼,就会明白那位老妇人是谁。如今有两位太后,一个是太皇太后,历经七朝七帝的郭太皇太后。一个长命又健康,活的比她孙子还老得老怪物。
固然也要怪他孙子不争气,不过她命长,福寿绵延也是不争的事实。她一生顺遂,父亲可是赫赫有名得复唐功臣,郭子仪第六子。初及笄之年就成为后来的宪宗元配。
她是在德宗,宪宗的祖父主持下成婚,与当时尚为太子长子得宪宗成婚。虽然未为皇后,但是也是后宫之主。之后他的一子两孙,先后为帝,穆宗、敬宗、文宗,及至武宗即位,她得地位也还是颇受尊崇。
不过即使一生顺遂也磨不掉她的性子,将门虎女极有决断,当下便下定决心那就做吧,老身也会帮你的。不,太后。积庆太后一愣,急忙劝阻。
不光你有这决心,有这痛苦,老身没有吗?看着自己的儿子、两个孙子,都死的不明不白,老身岂会甘心。,郭太后神色平静,但是语气那股愤恨,让人不寒而栗。
活的比孙子还长寿,岂是她得意愿。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天下惨事之一,他送了儿子,还送了两个孙子,怎能不心痛。儿子死的不明不白,什么打马球时突然中风,他是跟谁打马球?宦官。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就是宦官害死得,但是绝对跟他们脱离不了干系。儿子死时才多大阿?28岁。28岁的人中风?古往今来可有人听说过?
穆宗死的不明不白,敬宗就是宦官下手得,可笑他们几次发动叛乱,都杀不死敬宗,最后只能亲自下手。多荒唐、多可笑。
你相信,会有一个平民百姓,避开重重宫禁,直入浴堂殿吗?之后叛乱规模一次大过一次,都被敬宗平安渡过,直到最后一次,他们终于忍无可忍了,直接动手,才得以成功。
而文宗之时,更是发生了甘露之变,这回宦官学聪明了,杀尽宫外大臣,让那些臣子胆寒,断去皇帝的援助,不敢再反抗宦官。外无宫外大臣帮手,内里又是尽数掌握在宦官手中,才让文宗郁郁而终。
老身与宦官的仇恨,真是倾三江水都难以洗清。今次,便来作个了断。,郭太后咬牙切齿,积庆太后连忙制止,太后,你还有机会,这次便让我来做吧,这事能成就成,不成也留下一点希望,太后千万不要涉入了。
好吧,老身会尽量帮你的。,郭太皇太后沉默了会,答应道。之后两人不再言语,静看、尽看宫外火光滔天。
不是失火了,是要上朝了。大中元年元旦大朝会,就要开始了。在两人静默中,时光不停流逝,从热闹到安静,又到现在灯火辉煌,大中年,不知不觉得来到了。这大唐又会迎来什么样的未来呢。
在前往大明宫的路上,一群人,打着火把点着灯。下人举得火把和灯光前导,后面跟了他们的主人。
这火光是如此耀眼,前后连绵不绝,把长安照的好像不夜城。从高空来看,好像天上银河落入凡尘。不时,还可以看到,不断的有小的点的星光,融入其中。
而越靠近皇宫部份,越是光明,大明宫前面,更是聚集了无数的火光,好像星团一般。火光中可以看到,一群穿着红色外袍,看起来喜气洋洋得官吏。
他们或依品阶,或依出身,或依各自交情,三三两两得聚在一起,有低声说笑得,有的就是打个招呼,拜各年就走。
大唐的朝服,统一都是红色,想要依靠衣着颜色辨别出他们的身份,不可能。正确来说,是现在不可能。等他们穿上常服就可以了,那个时候不同等级的官员,就会穿出不同颜色得衣服。托大唐皇帝,托英明有为得太宗之福,在他带头乱穿下,百官也可以显得轻松,随意点,跟皇帝一样,除非是重大日子,一般上朝,大家也都是穿着便服。
恩,如果你坚持的话,可以从几点看出他们得不同。首先外观上,朝服一律都是,红外袍,黑领、黑袖边,白色裙裳。能够辨别得,就是佩饰了,从六品开始,六、七、八、九,会减少,剑、佩、绶、簪等装饰品。看那个没有簪上白簪得,一定就是八品和九品得小官,不用理他们。
这是第二年了,老夫第二年可以在家陪家人吃年夜饭了。这饭都吃不香阿。好在有孙子承欢膝下。,一个头戴进贤冠,从外观上看不出是几品得官员,这样说道,言语间不胜唏嘘。
员外不愧是两朝元老阿,心在朝廷,连各年夜饭都吃得不安稳。真是吾辈楷模阿。,一个年轻点的官员奉盛得笑道,从他没有佩剑来看,就是一个
六、七品左右得官吏。不要嫌人家官是唐代得官员品级不好提升,五品以上就是大官了,从这看来,六七品官不小了。
年轻的六七品官,话没说玩,老者周边一群人,有老有少,有中年,也都纷纷附合,称赞老者公忠体国得。
好像听起来很是马屁,其实,老者在炫耀,你能不附合吗?炫耀什么呢?炫耀他是高官,炫耀他是皇帝亲信。因为照理来说,除夕夜,皇帝会招集一些高官,和比较亲信得官员,入宫一起吃年夜饭,联络联络感情。
他说他第二年陪家人吃饭,意思是说他前几年都有进宫。前年是因为武宗病重,连大朝会都没上。今年是李忱搞不清楚状况,一来他没想到,二来贽故意不提醒,有意让他与臣工之间,关系疏远,不让他建立亲信的机会。所以第二年才会没有。
然后,这不代表他失宠了,身居高官,却能稳居于此,不是皇帝亲信,那么就一定抱对了大腿了。这一句话说得平平常常,除了身在此间的官吏,其他人是听不懂的。
开始了,开始了,列队。,这个时候有人眼尖看到一个戴着与众不同帽子得官员站了出来,马上提醒,宫门要打开,刚刚没关系,现在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朝仪,要是有错误,马上会被弹劾的。
大中元年,第一场大朝会,缓缓开始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