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徐格一摸嘴角的三羊胡斯斯然地说道:“此前大人不欲称王原因有二:一是担心称王之后大宋挥军来攻;二是担心蒙古大军借此机会趁火打劫。现如今居庸关一役,宋廷精锐尽去不说,便是那蒙古小儿也元气大伤无力来犯。大人,此时不成霸业,更待何时?”

“是啊!大人!”王坚也在一旁添油加醋道:“大人可以为天下苍生着想而不称王不与朝廷作对,但是宋廷奸臣当道、小人得势,他们并不会因为大人不称王便能容得下我等,居庸塞宋廷与蒙古结盟出兵便是明证!还请大人视此为前车之鉴。与其缚手缚脚的被那些小人欺凌,不若放手大干一场!”

“好弓好弓!”我装作没听见他们的话,扬了扬手中的弓箭说道:“容我去试试箭法,久疏射艺,不知还能开得此弓否……”

说着拔腿就往宫外走去。

“大人!”王坚还要上来劝阻,却被徐格一把拦住。

“王将军!”徐格低声说道:“容置使大人独自想想,我等不可逼得太急……”

走出宫门见他们没有追出来,我情不自禁地松了一口气,心里好像去了一块大石般地一阵轻松,其实我也知道这时是称王的最好时机,是时居庸关一役正是宋廷勾结蒙古的时候,有蒙古鞑子的尸体弯刀为证,又有燕京千千万万百姓目睹,一时朝廷威信尽失,天下士子旦闻此事者无不痛心疾首。又闻我外拒蒙古、内败宋军,更是让我的威望如日中天,前来投奔于我的文人、侠士络绎不绝。可以说只要我振臂一挥,便有江山易主之势了。

只是我所担心的,却并非是能不能夺取江山的问题,而是这兵端一开,不知又会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祸,而且我也不愿意被人硬架着去做了一个皇帝,往后要我过那成天躲在皇宫里的生活。那还比死了还难受。

信步朝宫门渡去,守卫在宫门外的军士一见到我纷纷抱拳行礼,这时门外玩耍的一群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一名孩童年岁虽是不大,但玩起行军打仗的游戏却是有模有样,十几名“孩子兵”在他手中排兵布阵竟也有一番样子。

我心下不由暗自称奇,走上前去问道:“小朋友……”呃,这时代的叫唤小孩子似乎不是这样叫的,那该叫什么呢?平时还真没在意。

“大人是要问小民的名字吧!”这小孩倒也机灵,显出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老道对我作了个揖道:“小民叫朱重九,我爹是朱五四,正在宫内面见郑言郑大人!”

“朱重九?”我怎么感觉这名字有点耳熟。

“是啊!”那小孩子天真的一侧头。说道:“我爹没文化,第一个儿子叫朱重一,第二个儿子叫朱重二……一直到我最小,正好是朱重九,若是再多生两个,取名朱重十一就不好听了!”

闻言我不由哑然失笑,不禁怜爱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暗道朱五四好福气,有一个这么机灵的儿子,此子往后定然是个人物!

“朱重九,朱重九……”回来的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念着这个名字,感觉就是在哪听过,可是就是想不起来。会不会是个在现代的时候听过这个名字?我认识的人里面都没有取这么怪的名的啊!那也许是在书里看到过的,说不定这小子还是个历史人物……

这时我猛然浑身一振,突然想起来他是谁了,朱元璋又名朱重九,他是朱元璋,他就是朱元璋,想到这里我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五四是朱元璋的老爸,朱元璋的老爸在我手下供职……

历史啊历史,我挡住了蒙古人的进攻,让国人免于蛮子的屠杀,同时也让中国没有了元朝,但是最终历史的车轮还是要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吗?只不过绕过元朝,从而书就了一本无元世纪……

这难道就是天命?

想到这里我不由心情大好,所有的负担都放了开来,快步走回宫内对徐格等人说道:“不必称王,准备数月后随我挥师南下,一举灭了那朝廷便了!”

“是!”众人齐声相应,个个面露喜色,心道若是挥师灭了朝廷,那可就不是称王而是称皇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二章 灭宋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五十二章 灭宋

第五十二章 灭宋

本章六千多字,不求订阅不求票。只求各位书友能支持下士兵的新书——《决战朝鲜》书号:1501306

※※※※※※※※※※※※※※※※※※※※※※※※※※※※※※※※

四月之后正值雨季,大雨接连下了三天三夜也不见稍停,漕河之水跟着大涨三尺有余,正是顺流而下的好时机。

旦随我的一声令下,三声号炮响起,数千艘各式战船便扬帆而动,在大雨中随激流顺水而下。

自从打定主意要南下灭宋之后,这三个月来我就为南下一仗做足了准备。召集大量的木客工匠制造各式大小战船自是不必多说,诸如火炮、火药、霹雳火球、弓箭等作战物资也是大量筹备。

我在成都所做的改革也是初见成效,炼铁权力下放到了成都互相独立的四大富豪身上让他们互相竞争,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炼铁量大增,而且质量也有所增长。这不但为我军提供了大量的军器,还保证了用于长城、燕京防守的火炮的需求。

再加上林白木在成的都的制船厂不分昼夜的分批赶制战船,海鳅船、车船的数量也是大增,几乎每十余日便有数十艘满载着火炮、军器、粮草的战船自成都运往燕京。

虽说这些战船、火炮、军器都要向那些成都富豪真金白银的购买,但我只不过是把燕京仓库里成堆成堆的金银财宝扫出一个角落而已。

想到这里我不由苦笑一声,蒙古人自大宋掠夺来的财物,想不到如今却被我用来攻打大宋。

至于粮草,成都运上来的不说,是时正值夏稻收割之期,百姓所上缴的税粮足够充作数十万大军的军粮。

只是在兵员上又是捉襟见肘。朱五四所领的新兵把守长城脱不得身。龙卫水师自新兵中挑选强者扩军为五万,虎威水师扩军至两万。忠顺军与骁骑军只因是骑军训练困难,是以人数未增,扣去战斗折损合计三万余人。

全军也不过十万余人,虽说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但要前去灭宋仍不免显得有些寒碜。好在北面已有长城将蒙古骑兵挡在塞外,襄阳再派重兵把守便失去意义,于是抽调了原本驻扎在襄阳的十五万云翼军,便凑足了二十五万大军威风凛凛地挥师南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蒙元灭宋时兵逼临安城下的正是这十五万云翼军打头阵。

“置使大人!”王坚一上船后便大吐特吐,此时更是面色苍白地在我面前叫苦道:“属下有一事不明,旦凡出征都是选在风调雨顺之时,为何大人却……”

“这便是置使大人高明之处了。”徐格代为回答道:“所谓兵贵神速,雨季水急,可以加快行船速度,再加上一路顺流,只怕不出四、五日便可兵至临安城下了。”

“正是。”我点头说道:“不过我此举还并非只此一着!”

“哦,属下愿闻其详!”徐格脸上不由有些疑惑。

“徐大人可还记得,我等挥师北伐时蒙军封江时的情景吗?”

“记得。”徐格点了点头,随后又疑惑地说道:“莫非大人是担忧宋廷封江阻止我等南下?但这与雨季又有何干系。”

“自是有干系。”我轻轻一笑道:“此时正是夏稻成熟之时,各地上收的粮税都要顺漕河运往临安,是以朝廷不能封江,否则临安数百万人口便要面临断粮的危险。但朝廷也有些我等不敢小瞧之人,比如赵癸!”

“正是。”徐格点头说道:“若我是赵癸,我必会沿途布置骑哨、烽火台小心防备,一旦发现有敌来犯便快马飞报,如若动作快。在我等前方设下千百条封江链也不是难事。”

“只是这快马,会快得过我等的舟船否?”闻言不我禁嘿嘿一笑道;“正如徐大人所言,雨季水急,且又是顺风顺水,漕河长直且无险滩,我等船队便有如脱弦之箭般射往临安,即便有快马快得过我等,只怕宋军也来不急布下几条封江链吧!且在这倾盆大雨之下,烽火台又如何能烽火传讯?”

“原来如此!大人英明!”徐格不住点头称是,眼中尽是钦佩之色。

古时通讯设备极其简陋,烽火算快的,但在大雨之下却无法使用,其次便是快马,但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快过那些快马,便能忽视一切!

果然也正如我所料的那样,数千艘战船一路畅通无阻地开到了临安城下,当我再次在朦朦雨色之中看到久违的临安时,不禁百感交集。

这是一座美丽而繁华的城市,但是这层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腐朽。它就像一棵表面看起来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其实树干早已被虫蚁蛀空。终有一日会轰然崩塌。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将其锯倒,而后种上一棵新树!

同时我也再次为南宋军队的素质感到震惊,我等数千艘战船开至临安城的天宋水门,竟然还没有人发现,想来那些把守水门的军士定是跑到哪里避雨去了。甚至在我们身旁还有几艘游船雨中游钱塘江,载歌载舞的一路自我们战船旁经过,只看得身披战甲手握钢刀的军士们啧啧称奇,他们在奇怪这哪有一点像战场了。

也不理宋军有没有发现,我只管按部就班,先是用运兵船在岸边迅速放下忠顺军与骁骑军两支精锐骑军排好阵势,派出骑哨,骑军只有在城外才能发挥作用,当然要先把它们在城外放下。

而后再一批一批地放下五万云翼军作为骑军的掩护,而另十万云翼军却依旧在运兵船上待命,我准备直接将他们运入城去。

我们只忙活了近半个时辰,这时城头上的守军才发觉不妥,在城墙上隔远了大叫:“来者何人!”

“来者郑言!特来取尔等性命!不知尔等欢迎否?”我高声朝城墙上喊着,引起了军士们的一阵哄笑。

城墙上这才一片骚乱,雨幕之下出现了一堆凌乱的枪头和旗帜,只看得我与徐格等人摇头苦笑不已。长驻京师之兵就这样子,也难怪当年蒙军刚刚兵至城下,宋军就派出使者求和了。

“放!”随着我一声令下,三声号炮轰响,预示着攻打临安的战争正式开始。

“轰轰……”的一阵乱响,首先出动的是海鳅船,这几个月来海鳅船的数目已猛增至两百余艘,每艘海鳅船上备了十门火炮,也就是说只火炮便有两千门。这时只第一个照面就劈头盖脑地对着城墙一阵猛轰,那成千上万的空心铁子带着可怕的啸声飞向城头,而后爆烈开来带起一片片腥风血雨。

守在城头的宋军哪有见过这样的打法,他们初时见着海鳅船还不屑一顾,只道那么小的战船又能有多少弓箭多少投石头,不想那比他们见过的车船要少得多的海鳅船,进攻的武器却不是弓箭、投石车,而是火炮。

只一轮的打击之下,城墙上的宋军就被铁子爆裂开来的弹片打倒了一大片,幸存的宋军怪叫一声掉头就跑,再也没有半点勇气登上城头再战。

这回我倒不觉得这些逃跑的宋军可笑,因为这些经我改良后的火炮的杀伤力,不敢说已接近现代的火炮,但却也比得上解放前手榴弹的威力,这时成千上万的轰将过去,又哪里是人力所能阻挡得了的。

“火药船!”

随着我一声令下,十余名水军就操着两艘满载着黑火药的小船朝天宋水门靠去,天宋水门上装的巨大铁栅栏早已被守军放下,但这等铁栅栏在黑火药前又算得了什么!那两艘小船一靠上那铁栅栏,船上的水军便点燃了引线,然后一个翻身就跃入水中。接着只听两声巨响,一阵烟雾之后那有几个船身宽的铁栅栏便再也不见了踪影。

不过一柱香的时间,大宋的京师临安外城便告破。

“杀!”战鼓声响起。老天爷也像为我们助阵一般响起了一阵阵雷声,霎时电闪雷鸣,战鼓隆隆,运兵船就在数十艘海鳅船的开道下自天宋水门开了进去。

海鳅船一驶入城中,便用两侧的火炮对着两岸的守军一阵乱轰,只打得宋军惨叫连天溃不成军。紧随其后的运兵船,也陆续将其上的十万云翼军在岸上放下,只是入城后河道并不宽敞,虽说运兵船放下兵员急为快速,但十万人毕竟不是少数。再加上还有许多攻城器具,是以待那十万云翼军在岸边排好阵势后。已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接着只听一声令下,那十万云翼军便在海鳅船的掩护下黑压压地朝皇城杀去!

正当我等一路高唱凯歌杀向皇城之时,一声响箭由岸上的骑哨射上了船头,那是岸上骑哨与战船互通消息的方式,我知道必定是战局有变了。

果然,不一会儿徐格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前来说道:“置使大人,置使大人,骑哨来报,赵昀在水师的护送下驾着战船数十艘自保安水门逃往海上,骑军及城外的云翼军无从阻止……”

“什么?”闻言我不禁大惊,这千算万算,怎么会把赵昀这条直接从皇宫挖往钱塘江的运河给忘了,这条运河是赵昀早就设计好的逃跑之路,本来是算好蒙古只有骑兵而大宋却有天下无双的水师,只待蒙古兵临城下时便由这条运河带着水师逃跑,这时却正好让他用上了。

“徐大人!”我当际下令道:“此处便交由你来指挥,务必功下皇城,郑言带一百艘海鳅船,去追那赵昀小儿!”

徐格也知此事关系重大,略一沉呤便点了点头,只对我比了一个切菜的手势咬牙说道:“大人不可心软,务必斩草除根!”

我匆匆忙忙跳上一艘小船就走,来到城外跳上刘整的战船,让林白木点上一百艘海鳅船带上十余艘补给船随后跟着,补给船带着粮草、淡水、弓箭,以及海锹船作仗所需的火药、铁子等,由于担心一旦开战海鳅船铁子不足所以随船带着。

百余艘战船在钱塘江上驶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宋军船队的踪迹,只好顺着钱塘江一路狂追,但在这暴雨中能见度极差,始终也看不到宋军水师的影子,但我仍抱着一丝希望往前直追。直至追到了大海……

在大海中要找一支船队,又能比捞一根针容易多少?我不由苦笑一声,难道是大宋气数未尽吗?难道这个腐朽的朝廷还要这样继续下去?这样下去还要死多少百姓?

等等……这时我突然想起这赵昀流亡海上又跟南宋的灭亡是何其相像,历史上的南宋也正是被蒙古人赶到了海上,然后在崖山一仗彻底亡国。

崖山!对,就是崖山!

想到这里我不由一拍手掌。问身旁的刘整道:“刘将军可去过崖山?”

“不曾去过!”刘整不解地摇了摇头。

“那么我若是要进军崖山,不知刘大人……”

“这又有何难!”闻言刘整随手取出一张海图,找到崖山的位置笑道:“不出五日,便让大人看到崖山!只是不知……”

“到了便知!”我知道刘整要问什么,他是想知道进军崖山的目的,在他的情报里,崖山不过是一座无兵把守的荒岛,又何来进军之说,但说实话我也没有把握今趟赵昀会逃到那。

※※※※※※※※※※※※※※※※

五日后时值正午,雨过天晴。当我们的船队开到崖山时,正见数十艘战船零乱地停泊在岸,岛上正有不少人筏木建房,不用想也知是赵昀等人。

见此刘整不由大惊,骇然说道:“置使大人真乃神人,竟知宋廷会逃至崖山!”

而我只是惨笑一声,任我十个脑袋也想不到,这蒙元灭宋的崖山一仗,如今竟要我来打!

这时岸上的宋军也发现了我们的船队,他们也不曾见与海鳅船交战过不知海鳅船的威力。初时看到有敌来攻还吓一跳,后来看清不过是百余条小船便也不当一回事。不多时便有三十余艘战船张帆踏车、排着阵势朝我们迎了上来。

“这是你们自找的,可别怪我!”我冷冷一笑,只一挥手便有五十艘海鳅船迎了上去。双方船队相对而行,又同是速度极快的车轮战船,不一会儿便到了百步开外的距离。

只见宋军的车船一声令下,便万箭齐发,投石车也抛出了一颗颗巨石朝海鳅船砸来。但海鳅船都蒙着生牛皮,而且船员皆藏身于船舱之内,弓箭丝毫不能伤着船内的军士。且其船体小速度快,投石车投出的巨石本就没有准头,想砸中海鳅船便更是难上加难了。

几轮箭雨与巨石下来,除了一艘海鳅船被碰巧砸中外,无非便是掀起一朵朵巨*。

此时双方战船交错而过,宋军的噩梦跟着来临了。

“轰轰……”,海鳅船两侧的火炮发出了震天的巨响,铁子在打得车船木屑横飞的同时,本身也爆烈开来大量杀伤立在其上的弓箭手,一时惨叫连天、鲜血四射,竟染红了车船所处的那一整段海面。

接着海鳅船灵活地转了个身,再次与车船交错而过,再次发出一阵阵轰响……

只两、三个回合,冠绝天下的大宋水师便再也没有半点反抗能力。而这时他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在我一挥手之下,其余的海鳅船也跟着加入了轰炸的行列,接着很快就将目标转向了那些泊在岸边的战船,再转向了在岸上建房的宋军……

“郑言郑大人可在!”这对面的一艘宋船上传来了一声大喝,我听着这声音似乎有些熟悉,于是便下令停止射击。

令战船驶近了些,便对着硝烟中的宋船喊道:“我便是郑言,你是何人?”

“郑兄真是贵人多忘事!做了数月的西川置制使,便把当初的部下也忘了!”岸上传来一阵惨笑,倒也颇有几分豪气。

“原来是你!吴欲刚!”我终于想起喊话的人是谁了,但却也绝没有想到会是他,只因他现在的样子跟以前我所熟悉的吴欲刚完全不一样了。

硝烟中只听吴欲刚惨笑几声,说道:“难得置使大人还能记得下官,幸甚!幸甚!郑置使,下官有一事不明,不知置使大人可否看在你我当日的情谊为下官解惑?”

“旦说无妨!”听着吴欲刚的话里尽是挖苦的味道,我不由皱了皱眉头。

“当初下官在置使大人帐下任职时,只知大人一心驱逐鞑子恇扶社稷!小官只对大人的一片忠心佩服得五体投地。”吴欲刚放高了音量,似乎有意让所有的军士都听到:“但着实让下官想不到的是,如今前来攻宋者竟是大人你!大人保我大宋,莫不是意在肥水不流外人田吧!大人驱逐鞑子,莫不是意在一人独霸中原吧!”

“贼子敢尔……”刘整一听吴欲刚这带刺的话就怒不可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