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雾迷漫,燕京地十月已微觉寒冷。这里地秋,却来得特别的清,特别地静,特别的悲凉。雾气为原本四处是乌黑破屋的燕京妆上了一层朦胧的白色,衣物不足的百姓,想必全都躲在屋中瑟瑟发抖。寒风一过,只带起层层雾水扫过水师军士坚毅的脸庞,刮过勇士们的冰冷的盔甲,再为它们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水珠。东方微红,雾气渐散,一幢幢奇形怪状的木楼,便出现在了守城的蒙军眼前。

这些木楼是数万水师军士连夜打制的,距城墙三百步远,却有数十幢之多。与城墙差不多高,只在东、西、南三面将燕京围了起来。观其简陋程度,简直就不能说是楼,不过,其功用也确实不是让人居住的,如果守城的蒙军有些眼力好的话,便会惊奇地发现,那木楼自下而上,每层都安置了几张床弩。

“放……”

这回却是李宝下了命令,对于指挥龙卫水师他可说是得心应手,而且他既已把整个龙卫水师甚至是身家性命放在了这里,我又何尝不能让他放手一搏。

是生是死,就在这一日了,我暗叹一声,希望明天的现在,龙卫水师便能在宫城之中用着早饭。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章 燕京之战4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章 燕京之战4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章 燕京之战4

牙发响处,只见千万支巨箭破空而出,便如一群蝗虫般朝城墙飞去。接着又是铿锵声响成一片,巨箭一列列地狠狠地钉在了城墙之上。当然,这其中也有许多巨箭由于射中过于坚硬的石头而掉落到城脚下。不过这也没关系,片刻之后,又是新的一轮巨箭飞奔而来。不多时,在守城蒙军惊诧的眼神中,宫城城墙自上而下,便多出了数十道由巨箭组成的长梯。

“杀……”龙卫水师一声发喊,带上所有的云梯便往宫城攻去,声势却还要高过昨日的一战。不待一刻钟,水师军士便顶着漫天的箭雨攻至了城脚下,却见军士们一手持盾一手攀爬,顺着那箭梯就往城上攻去。原本作为主攻器械的云梯,此时只架在两道箭梯之间,成为了一种辅攻。

“此为踏撅箭。”李宝望着不远处城头的那番攻城景像,沉声说道:“此箭一床弩可同发三箭,后无箭羽,有刻纹,以其射诸城墙之上,人便可踏而登城。”

“原来床弩却还有这等妙处。”闻言我不由喜形于色,怪不得李宝一早便对攻城有着强大的信心,却原来还留着这法宝。

再往城墙处望去,却又发现了踏撅箭新的妙处。原来踏撅箭是贴着城墙的,是以相对于登云梯来说,登踏撅箭的军士却更为安全。自城头上投下的擂石、滚木可以说是云梯攻城的头号杀手,擂石、滚木有可能在云梯上滚动。甚至将云梯砸为两载而大量杀伤其上地军士。但踏撅箭梯却不然,擂石与滚木往往都会在很高的地方,便被巨箭挡着而偏离其原有的方向,就算有些砸中了军士,却也很快由于受到的阻力或是撞着城墙而弹开。一时诸如擂石、滚木的守城器械,其杀伤力便大大降低了,水师军士顷刻间便攻上了好几丈。虽说他们还是在蒙军的弓箭和擂石下不住地往下掉。但比起昨日一战来说,却也不知好了多少倍。

“但是……”随后我又很快发现了这种攻城方法的弱点。想到这个弱点有可能为龙卫水师造成地伤亡,我不由骇然往李宝望去。

李宝苦笑地点了点头:“置使大人想得不错,此法亦有其弱点。其上的军士即便是攻上了城头,亦是以侧面对着敌人,战力必是大打折扣。而且,其最致命地却还属火攻,这也正是属下不到万不得已时不用此法的原由。如今只能寄希望于那些鞑子不会太早想到这个弱点了。”

正说间。水师军士已攻上了城头,正如李宝所说的那样,此时以踏撅箭攻城的弱点便显了出来。踏撅箭上的军士个个都是以侧身面对着蒙军的守军,而且,还必须是一手攀住箭枝,另一手举起兵器对敌,许多军士甚至连腰刀还未来得及取出便被打了下来。且箭梯上的空间又过于窄小,一组箭梯却只能容一名军士通过。如此他们即便是登上了城头,其对城墙地冲击力还是不尽人意。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今日的战势无疑要比昨日好上许多。由于踏撅箭让不少军士攻上城头与蒙军近身作战,是以担任掩护的弩手,却可以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只见那城下神臂弓手,此时早已忙得热火朝天。踏弩、上箭、举弓、发射。几乎是一气呵成,可想而知李宝定是对这些人的训练下了一番苦功。

“嗖……”的一声,当一名蒙军正要举枪往下戳时,一枝弩箭及时地射中了他的咽喉。一股血箭喷出,那名蒙军痛苦地捂着自己地喉部,面孔扭曲成一团,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挣扎了几下,最后才无力地往城脚落了下去。此时,一名水师军士就趁着这个空档猛地往向上窜。但蒙军的反应速度却也惊人,还不等这名军士登上几步。另一柄长枪便无情地穿胸而过。剧痛传来。这名军士不甘地往上望了望,而后一咬牙。便死死地抱住了那柄将要夺去他生命的长枪,往下面的虚空跃去。在闭上眼睛之前,他笑了,他看到那长枪的主人已被他成功地拖出了城墙,他看到了那名蒙军眼里的惊慌,看到了他地难以置信,还有对死亡的恐惧……

“咔嚓……”一名水师军士举着腰刀的右手已被齐根剁了下来,原本在此时,他已可以退出战场了,因为他已没有空闲的手,也没有任何兵器可以对付城头上的蒙军。但是,这攻城战却不比野战,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要自己退一步或是止步不前,那就意味着身后所有的战友都无法继续攻城。于是,他便毅然用他那仅存的一只手,再往上攀出了一步,用他那无畏的身躯,往敌人的枪尖上撞去。

箭梯上的军士对城头地冲击虽小,却无疑能在攻城战中起到很大地作用。因为有了这种近身的冲击,城墙下地神臂弓手才得以有条不紊地往城头上放箭;因为有了这些军士的英勇,云梯才不至于在顷刻之间便被蒙军大量损毁。于是,在箭梯、云梯,还有神臂弓手的紧密配合之下,战争的天平便逐渐往龙卫水师这方倾斜。有些地方的军士甚至已攻上了城墙与蒙军缠斗在一起。虽然城脚下已堆满了高高的尸体,但是,这种牺牲无疑是值得的。李宝、徐格、王坚……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胜利,好像就在眼前了。

但就在这个时侯,突然一条火龙自城墙上急泻而下,众人的脸色也不由随之大变。

惨叫声四起,只见火龙过处,一个接着一个的水师军士满身是火的自城墙上跌落下来。城脚下还未登城的军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接着又是另一条火龙,又是一条……

李宝最为当心的火攻,此时终于发生了。

————————————

闲话几句:宋军以踏撅箭攻城确实是真事,而且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秘密武器。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一章 燕京之战5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一章 燕京之战5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一章 燕京之战5

人潮涌动,正当前方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却带上了王坚的骑军来到了百姓的居民区,并以王坚数千骑军的力量,集中起了上万的百姓。不过此时我才发现,要集中上万的百姓,或是将全燕京的百姓都集中起来,或许也不要数千骑军之多。这里的百姓给我最直接的一个感觉,那就是太听话了。只要有一个军士前去敲门,令其在何处集中,那些百姓便有如被惊起的鸭子一般,携老带幼地往集中处奔去。途中还一路慌张地紧赶,只生怕落后了半分。

见此我不由苦笑了一声,在此之前,蒙军定又是对他们做了什么兽行,否则他们是不会如此害怕的。对于此时的他们,恐怕只要谁手中有刀,谁占领了这块地,就是他们的主人,就能决定他们的生死了。奴隶社会,这就是奴隶社会吗?人可以用于买卖,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更谈不上什么人权什么尊严。这些话、这样的社会,对于现代人或许也是耳熟能详,但是,却没有人会知道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下,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感觉。而现在我的身份,却好像还是他们的主人。

不过几刻钟,便有过万人集中在了我的跟前。他们望着我的眼神,那分明就是不解与恐惧。他们身着单薄的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他们对此却是毫不在意,或许是因为习惯了,又或许,还是因为害怕。

“乡亲们。”我的喊声一出。人群立时便安静了下来,甚至连小孩地哭声也没有,这场景不由让我觉得十分的怪异。

“乡亲们。”我微微一愣之后,便接着说道:“郑言实话说与各位乡亲,此次……我等极有可能攻不下此城。”

我攥紧了拳头,观察着百姓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反应却只有——麻木。要对百姓们说出这番话,实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们本来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在他们地面前。可是如今,带给他们的,或许是更大地灾难。

“我军若败。”见百姓们毫无反应,我便开诚布公地说道:“则蒙军或会迁怒与你等,至时……”

此时却不待我说完,人群中便不由一片哗然,因为此时他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当年蒙军屠城一月的惨景,或许又要在这里重现了。一想到当时那恐怖的场面,百姓们个个都给吓得面无血色,哭泣声、埋怨声,霎时便在人群中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甚至有些人已是晕倒在地不醒人事了。

“大人,带上我等一同离开吧!”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声音颤颤地说道:“我等已受尽了蒙人之虐。大人带上我等,我等便是做牛做马,也毫无怨言哪!”

“是啊,大人……”

“带上我们吧……”

有人带头,其它百姓便也跟着对我喊着。

“不是我不想带上你们。”我摇了摇头,而后咬了咬牙。一挺胸膛道:“只是,我们却并没有想要回去。”

我挥手指了指护在我身旁、身后的骁骑军将士道:“因为我与我的随身将士,都将在这里洒下最后一滴血,除非我们死了,否则我们绝不后退一步。”

“喝……”骁骑军军士闻言,便个个热血贲张地大吼了一声。

“乡亲们。”望了望那些被军士的吼声镇住的百姓们,我又接着说道:“此番对你等说上这些,实则是想救出尔等地妻儿。”

“救出我等的妻儿。”面前一位胆大的汉子,不由疑惑地问道。

“正是。”我点了点头:“我等所驶来的车船,各位乡亲想必也看见了。数百艘大小船只。要将全燕京的小儿与其母一同运至西川,想必不是难事。蒙军有我等在此拖着。郑言再另使数千军士护送,车船便可顺流而下逃出险境。这也算是我郑言,为乡亲们做的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我的话音刚落,百姓之中便像炸了开锅一样闹了开来。他们有地喜形于色,有的大失所望,更多的,却是在为将要与妻儿分离而抱头痛哭,他们都知道,这一分别,只怕便是生离死别了。

“事不宜迟。”我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色,此时应该是巳时:“两个时辰后,船队将准时起航,只收小儿与其生母,请各位乡亲互相转告,过时便不侯了。”

带着骁骑军撤走,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从未怀疑过这次北伐地正确性,但是在这一刻,我的信心开始动摇了。当初只想到了这次北伐成功以后的辉煌,只想到要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可却从未想过若是此战失败了,那么蒙军又将对这些无辜平民展开一番怎样的屠杀,我又将会给这些百姓带来一番怎样的苦难。如果此次北伐不但没有将河北之地解放出来,反而牺牲了大批的将士,又将千千万万的百姓置身于水生火热之中,那么历史,将会怎样来评价发动这次北伐的我呢?

不知不觉中,我等一行人又回到了战场,显而易见,攻城战已再次陷入了僵局,由于箭梯紧贴着城墙,是以蒙古人所要做的,好像只是将火油沿城墙倒下,然后再将其点燃。有些地方就算火势已灭,但那城墙、那箭梯,却还是灸不可攀。这使得李宝不得不让床子弩在另一个地方重建一组箭梯。周而复始,箭梯在不断地增多,攻城军也在不断地增多,但是,却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死伤人数也在惊人地往上窜,此时,永远地躺在城墙脚下的已有上万人了。

燕京,望着不远处那个被巨箭插得像只刺猬一样,又满身是火地宫城,我不由苦笑一声。我在想像着亲自爬上那高墙地情景,就算是拥有现代人的智慧,拥有现代人地科学知识,但是,在那一刻,想必不会跟一个小兵有什么差别吧!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二章 燕京之战6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二章 燕京之战6

第六卷 还我河山 第三十二章 燕京之战6

两个时辰后,船队终于在百姓们一阵高过一阵的哭喊声中起航了。数百艘战船,载满了一个个瘦骨嶙峋的小孩和他们的生母,带着燕京百姓们无限的眷恋,缓缓地顺流而下。那沿河奔跑着的人潮,还有那响于天际之间而久久不绝的呼喊,便是让那正在攻城的数万龙卫水师的喊杀声也要相形失色。

不少水师军士回过头来望向那渐渐远去的船队,因为船队的离开,也就意味着撤军已成为不可能。蒙军也同样目送着船队的离开,因为他们知道,那将意味着宋军将对他们展开空前激烈的攻城战,当年西楚霸王的破釜沉舟也不外乎如此。

于是,当最后一片帆影,最后一声呼喊消失在天地之间时,燕京上空的杀伐之声便越发响高。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攻城之军已全体换成了轻盔,有的甚至是不着盔甲。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敌人的火油面前,重盔与轻盔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轻盔则可以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攀城而上。他们手中的武器也由盾牌和大刀,换成了弩箭和小刀。在大多数人都不能攻上城墙的情况之下,大刀和盾牌显然不是好的选择。虽然弩箭在箭梯之上无法张弦,致使他们不得不在使用过一次后便将其抛弃,但它至少还可以给蒙军造成一些伤亡。

“大人。”这时王坚不无忧虑地策马来到我的跟前,对我拱手道:“我军骑哨已在西面十里处。发现了蒙军阿赤勒斤地踪迹。”

“唔。”闻言我不由皱了皱眉头,窝阔台的速度倒要比我等想像的还要快上几分。想必,他也是当心燕京被攻破,是以不待全军休整完毕,便迫不及待地赶往此处吧。不过就算如此,我想我军也是承受不了这内外夹攻之势。

我抬头看看天色,此时虽才到申时。但秋季天色入黑极早,只怕再过一个时辰。我等便要转入夜战了。这对于攻城军来说,无疑又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着伙头军埋锅造饭。”想到这里,我冷冷地抛下了一句话:“有多少米粮,便造多少饭,让所有的军士和百姓都尽情地饱餐上一顿。”

“是。”王坚只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有多说便打马回走。王坚并不是不知道我这句话后面的意义,也并不是不知道此战或许是最后一战了。但是,对于像他这种久经沙场的勇士来说,想这些也许都是多余地。

“大人……”让我颇觉意外的是,不久之后王坚便大声朝我喊着。我疑惑地回过头去,却发现身后已出现了黑压压一片地百姓,只如乌云般扑天盖地朝我所立之处涌来。那些百姓手里,有的拿着菜刀,有的扛着木棍、扁担。甚至空手的也不在少数。

“这却又是为何?”见此我不由愕然地策马迎了上去,王坚等一众骁骑军唯恐有变,也紧跟了上来紧紧地护在了我的身旁。正在攻城的龙卫水师此时也发现他们,李宝只道是民变,只一声令下,后方的军士便纷纷转身。张弓搭箭做好了战斗准备。

“切莫放箭!”见此,百姓便七嘴八舌地大声喊了起来:“我等是前来助尔攻城地,切莫放箭!”

“此话当真?”闻言我心中不由一喜,便加了几鞭跑到了百姓的跟前。

“千真万确。”人群中闪出一人,此人岁数只怕还不足二十,虽是衣裳褴褛且面有菜色,但两眼却是炯炯有神。

“我等已商议过。”那人对我拱了拱手道:“正如大人所言,宋军若败,蒙军必将迁怒于百姓,那么当年燕京的一月血火。想必便要重现于今日了。横坚是死。为何不助大人攻城?何况现今大人又将我等妻儿送走,无所顾虑之下。我等敢不以死效命?”

“说得对……”

那人话音一落,人群中便纷纷响起了一片赞同之声。

“我全家都死于蒙军之手,只余我一人,正好与鞑子拼个干净!”

“我要为父母讨还血债……”

……

一时群情激涌,人人都高举着手中的“武器”大声叫喊,他们半日前那副软弱恐慌的样子,此时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跟风,或许也是汉人的特色之一。自宋军进驻燕京之后,以蒙军的凶残,燕京百姓便注定与宋军命运同系。百姓之中当然也有不少人很清楚地知道这点,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所有人都在看着别人。直到有一天,有人高呼一声:“直娘贼子,为何我等不与那些鞑子拼了?”于是,趋之若骛,应者云集。

就像现在我所看到的一样,攻城地军士已全由那些“暴民”取代了,他们就像是一群群蚂蚁一样,毫无章法、不顾生死地往城墙攻去。不要怀疑他们的勇气,即便是城头上不断倾泻而下的火油,也没有让他们后退半步。一来他们平时就生活在地狱之中,早就见惯或是经历过了各种惨痛。二来,有句话叫做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们的妻儿已被送走,在没有后顾之忧和几乎必死的情况之下,选择拼死一搏也是常理之事了。

“如此攻城,岂不是枉死?”李宝见到百姓攻城的模样,不由皱了皱眉头。

由于百姓身上完全没有盔甲,是以攀爬箭梯地速度倒也不慢。只不过这些百姓即便是登上了城头,却由于手中装备与技巧的原因,只轻易便被蒙军砍翻下来。但这些百姓却是有数十万之多,便有如排山倒海一般,不断地朝宫城涌去。

“并非枉死。”闻言我不由轻轻一笑,我等待这一刻,也可算是等得久了,倘若那些百姓当真不来助我攻城,或许我也只有学蒙军那样,以武力相逼一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