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伟大的朱元璋的福,大明境内的官道十分发达。义久义弘当初没有个正经身份,又不认得路,进入大明之后便晕头转向。这时有认识路的人带着,又以徐家仆役之名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官道,要去福建便只是脚程上的事情了。

岂料好事多磨,途中又出了差错,这次的问题却出在徐家那个家人徐来旺身上。

徐来旺去过两次福建,道路上的事情甚有经验,可坏就坏在他这经验上!本来从松江府去福建,一路都有官道可走,可是官道是陆路,他们是下人,没轿子坐没马骑,途中不免辛苦。徐来旺前两次去福建,第一次走的是陆路。可把他折腾坏了;第二次途中改走水路,先在嘉兴下海,坐船到双屿,然后再换船到浯屿——这条路线是李家地人安排地,当时风向又对,所以一路平安。进了月港,李家地人敬他是徐阶府上出来的。马上给他安排了轿子,直接抬去见李彦直!

吃过一次甜头之后。徐来旺就不想受罪了,这时既奉了命令,想也不想,就带着义久义弘等去嘉兴坐船。

这次虽然不是李家地安排,但嘉兴府的那个走私渡口徐来旺认得,渡口的老船工也记得徐来旺地来历,不好推托。便用两艘小船载了他们越过杭州湾,往双屿而来,路上就遇到了七八拨海盗,老船工叫道:“这是李孝廉的人!”便有三拨停止了袭击,但仍有三四拨根本就不知道李孝廉是谁,照旧来抢,幸好这些都是小海盗,因此都被新纳忠元等击退了。

老船工叹道:“这世道。变了,变了!去年这时候你们要来,管保畅通无阻!可现在不行了。别说李孝廉远在福建了,就是近在双屿地许龙头、五峰船主他们,单靠名头也吓不住这些刚出海的青头后生。”

义久问道:“为什么吓不住?”

“因为他们没听过,所以吓不住啊!”老船工说:“现在到处是没饭吃的人。地里眼看是没收成了,听说海上有饭吃,有钱赚,就都跑来了。前两年在海上发财的人确实也不少,可天底下的钱就这么多,粮也就这么多,忽然多出十几倍的人来,哪里够分?所以就打起来了,乱起来了。现在啊,五峰船主也好。许龙头也好。大家都是自己顾自己咯!”

义久问道:“那大明的官府就不管么?”

老船工哈哈一笑,指着义久道:“到底是大老爷家出来地。才会说这样的话。哈哈,官府,哈哈……”笑过之后,脸色又转黯然,望向大陆那边,喃喃自语:“如今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都不知我这碗饭还能吃多久,实在没生意时,也学那些青头后生一般抢去?可我这副老骨头,又哪里抢得过人家……”

到了双屿,义久义弘再一次来到了同利分号门前,这时来投靠李家的人就更多了,双屿分号几乎是门庭若市!但唯有徐来旺能够进去。

义久义弘本来还担心被对方认出了自己,拆穿了骗局,但同利的伙计几乎每天要应付几百号人,哪里会记得他们?留守双屿的张岳听说是徐家的人,不敢怠慢,忙安排了一艘海沧舟送他们南下。

此时大风向不顺,幸好是近海航行,船行八面风,加之以桨橹助力,以之字南下,速度虽然不快,但也终于在六月之前赶到了澎湖。

张岳派来的人对他们说:“这里是澎湖,有三公子的入室弟子陈里长主事。有什么事情,都自有陈里长安排。”

义久等入港时,澎湖上下一片忙碌。

原来福建也遭了旱灾,灾情到了什么地步呢?《明史·五行志》只轻轻巧巧地说了一句“湖广、江西旱。二十四年,南、北畿、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河南俱旱。”这可怕地“俱旱”二字,是由多少尸体铺成的呢?

举与澎湖一水之隔的泉州府惠安县为例,据《惠安县志》,这一年的惠安竟到了“百姓饿死甚多,尸体弃道”的地步!大批的饥民胡冲乱撞,到处找饭吃,情急生变,变中生乱,治安问题导致了原来许多处于破产边缘地穷苦人家提前破产,恶恶循环之下,情况便越变越糟!这些垂死挣扎的饥民,大部分就近地变成了盗匪,也有小部分能支持着背井离乡地逃荒。

那么逃亡哪里呢?澎湖!大员!

“听说那里有吃的!”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批的饥民携家带口向这里涌来!虽然隔着一道海峡,但这阻挡不了他们!没大船坐就坐小船,没小船坐抱着一块木头就跳了下去!甚至还有人直接就游泳游过来!

慈悲的陈羽霆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可能不理会?所以他派人接待了他们。反正澎湖本来就蓄积了不少粮食,这些粮食本来是打算拿来做商业用途的,这时候正好拿来接济灾民。陈羽霆算过一笔账,同利在澎湖、大员、月港三处的仓库,足以应付这场剧变,支持这批灾民到来年!

不可否认,陈羽霆确实是个办实事的人,年纪虽小,组织能力却强,在政务处理上很有一手,流入澎湖的饥民在他的安排下变得井井有条,他给饥民饭吃,所以大家都听他地指令——这是非常简单地生存逻辑!先到的人遵守了秩序后,便将规矩告诉了后来者,加之还有数百机兵维持秩序,所以登岸地人数虽然越来越多,但澎湖却半点不乱。

只不过小小的澎湖忽然间多了几千人,作为政务首脑的陈羽霆忙碌可知!绕是如此,听说徐家派了人来以后,他还是马上抽出时间来接待,见面以后,他问徐来旺:“徐公子派你来,要说的可是十万火急之事?”

徐来旺道:“信我没看过,不过应该不是急事。”

陈羽霆道:“若是这样,那你就不用去尤溪了,三公子不在那里。现在或许在福州,或许在泉州,或许就在月港。但他给我来信,说他近日会赶到澎湖来,你不如就在这里等他吧。现在到处都很乱,你要是去尤溪,只怕中途反而与三公子错过了。”又指着他身后的义久义弘等道:“这些是什么人?”

徐来旺讶异道:“这几个,不是李家在日本失散的童子、护卫吗?”

陈羽霆一呆,看义久、义弘时,义久在来路上已打听到这个陈里长在李家位高权重,是个在李彦直面前说得上话的人,便哭泣着跪下,道:“陈里长,我们其实是借着徐家公子的途径来求见李孝廉的。”

徐来旺大吃一惊,指着他们道:“你们……你们是骗子……”

陈羽霆亦听出事情有异,先调来了护卫,看住他们之后,才指着他们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竟敢借徐家之名偷入澎湖!”

义久道:“我们其实是岛津家的人……”

陈羽霆一听心头剧震:“岛津家?!”

第四卷 南海移民 之三 回乡前后

从日本回来后,李彦直将印符还给了镇海卫指挥使田大可,把田大可感激得差点将李彦直当祖宗来拜,李彦直又戒他往后要奉公守法,不得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田大可唯唯诺诺,不敢二话。

从此同利将部分货物的出海地点南移,从镇海卫辖境出口,和田大可商议了一个走私分赃比例,后来田大可有了本钱,干脆自己也入伙,买货物托同利的海外分号运营,贪官奸商一起赚钱,皆大欢喜。王直在浙江,操作手法亦类似。

李彦直在大员呆了一个多月,论功行赏,与部下同乐,又处理了一些陈羽霆处理不来的麻烦事。这时大员已有千户之编,澎湖机兵亦已逾千人。他命吴平驻澎湖,王牧民驻双屿,南北呼应,以闽海为立足地,浙海那边主要是与许栋、王直分利,维持通往日本的贸易路线而已,暂时不谋求在浙海与日本航道上的霸主地位。而浙派私商见李彦直识做,便就承认了他在闽海、广海上的领袖地位。

实际上,李彦直此刻称霸的不过是闽海的一部分,广东海面完全不是他的势力范围,不过,澎湖却已经成为闽海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港口,佛郎机与回回来来往往,商业逐渐发展了起来。大员海峡控制的是大半个中国以及日本、朝鲜通往南海的生命线,不过对李家来说。南海地贸易航道还有待深入开发。

陈羽霆又从佛郎机人那里引入了许多美洲的作物——这是李彦直在去日本之前就叮嘱的事,这些作物有一部分福建人已经开始种植,中国的农民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植者,手里一有种子,只要老天不作梗,便不怕不丰收。

在农业、商业、行政、司法、治安、水师等方面都安排妥当之后,李彦直才洗脚上岸。换了举人服饰,又带了澎湖、大员的地理图谱。偕同乃兄李介来到都指挥使司,向孙泰和磕头谢恩,孙泰和好生抚慰,又笑道:“你们二人,哥哥为了弟弟奔波在外,弟弟为了哥哥蹈海冒险,真个是兄友弟恭。想必是感动了天地!我不过是行个顺水人情,何恩之有?”但对李彦直兄弟带来的厚礼却是“却之不恭”。

李彦直又道:“晚生此番出海,到澎湖、大员,见到我太祖皇帝所设澎湖千户所旧址遗迹。打听家兄行踪之时,顺便宣谕圣贤之要义,澎湖、大员之民闻之皆心悦诚服。途中又遇海盗,晚生以大义责之,彼皆顿首下涕。觉悟前非,弃贼途而从正道。如今澎湖已重立申明亭,推出三老、里长为治,一一遵太祖皇帝训令。”取出澎湖、大员地图谱以及父老请愿书献上,道:“澎湖、大员父老民众,皆求内附。晚生以为。澎湖、大员,地处要冲,虽其地尚不足以设州县,亦宜设巡检司以泯盗安民,为国家立海防之藩篱,请大人奏请朝廷……”

他话还没说完,孙泰和已经挥手让包括李介在内的所有人都出去,这才哼了一声,对李彦直道:“李孝廉,你下海救兄也就罢了。化盗安民也就罢了。其它地事情,还是别多管了罢!我在福建的任期也不长了。你别给我惹事!”

李彦直其实早知道此事难行,却还是想试一试,道:“大人,大员、澎湖的地理……”

“行了行了!”孙泰和道:“这事就不要再说了!其实你这次出海,一去就是一年,闽南颇有流言风语,但我与布政司、按察司都相信你的为人,因此没有采信,御史那边,似乎也有人帮你说了好话,打通了关节,但也望你今后少惹些事情!要不然不但对你的功名只怕会有妨碍!连我们这些保过你的人也要受牵连!现在你兄长既然已经救了出来,你就快回家读书去吧!两年后金銮殿上,大家可是都盼着你高中呢!”

李彦直便不敢再说设澎湖巡检司的事,过了一会道:“可是将来要是澎湖、大员人口蕃息,形成一定规模,那里离福建又那么近……”

“那也是几十年后地事情了,”孙泰和冷笑道:“到时候你我都不知道在哪里了!李举人,人生不满百,何必作太多千年之忧!”说着便命加茶。

李彦直知他在逐客了,叹了一口气,道:“大人教训,晚生牢记在心。”行了一礼告辞,出来后风启蒋逸凡问他如何,李彦直冷冷道:“不出所料!这批官僚个个鼠目寸光!”便将孙泰和的答复说了,如果不是在都指挥使司衙门门外,蒋逸凡差点就破口大骂了,问李彦直:“那现在该怎么办?”

“听他的话,回家读书!”

蒋逸凡愕然,但李彦直真的就此回尤溪读书去了。蒋逸凡问日本、大员的事怎么办,李彦直道:“日本那边我另有安排,至于大员,我留羽霆在那里就是有叫他独立处置的意思,若是事事都要我去干涉,将来我如何能放心去考进士?如何专心于仕途?”

回到尤溪家中,却见这座小山城比自己离开之前又有所不同。李家掌苍峡巡检司十年,本地的治安也就好了十年,临近州县的商人百姓,都以此处为乐土,约定俗成地将之叫做“双溪镇”,李彦直回到尤溪,满乡地人都跑出来欢迎!铜锣皮鼓敲得极响,纷纷叫道:“咱们孝廉老爷,不但能上山击贼,而且还能下海灭寇!”又给他簪花,扶他上轿!

李彦直在外头一直保持谨慎,回到了双溪镇便整个人放开了,十分欣然地接受乡人的拥戴!这是他李家的地头!每次从外间回来李彦直都会一扫疲倦,重新焕发出力量来!甚至就是在他很低潮的时候也有一种感觉:就算他在外面闯了弥天大祸,这里也会容他避难;就算他在外面有滔天恶名,乡亲们也不会爱护他!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稍后的江西人严嵩奸名满天下,数百年后地大员人陈某某贪鄙惊全球,可一回到故乡,他们的乡人却大多回护依旧。

李彦直回到家乡后先去拜见了爹娘,又去走访了父老朋友,忙了整整一天,晚上又到余家老宅来,苏眉早准备好了热水宵夜在那里等着,似乎知道他一定会来。

屋里熏了香,李家是福建最大的香料供应商,自家用的自然更是上品中的上品,苏眉又带着一个丫鬟进来帮李彦直洗浴。

屏风之后,水声频响,烛影晃动。

洗浴毕,李彦直一身宽松的纱罗便衣出来,就在院子里的靠背椅上歪着,苏眉让丫鬟收拾好了浴房的手尾,又去换了身白绫对衿袄儿,就在李彦直的身边坐了,捧了一碗亲煮的粥让他吃,李彦直懒懒地道:“累,待会吧。”

“待会你就睡了!”苏眉用调羹试了试粥地温度,说:“我闻出你喝酒了,不喝碗粥垫垫肚子就睡觉,对肠胃不好。怎么,要我喂你不成?”

李彦直这才勉力坐起来,接过粥喝着,苏眉看着他喝粥,看看喝了有半碗,才问:“这回出去,可曾遇到好人家?”

李彦直拿着调羹地手停住了,摇了摇头,苏眉道:“你的婚姻不是小事,可也不能老拖,若有合适地……”

李彦直不悦道:“现在不是挺好?多找个人回来跟你吵架,你就高兴了?”

苏眉便不说话了,李彦直三两口把粥喝光了,用茶漱了口,不想气氛这样尴尬下去,便说道:“我刚回来,你别总跟我说这些烦心的事,挑件开心的说说。”

苏眉想了想,家里的事情,要么鸡毛蒜皮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弟弟不争气,可这也是烦心的事,实在无话,便道:“你送来的那些樱树,我都种了,就在门口,明年花季时,应该就有得看了。”

李彦直进门前也早注意到门口多了两排樱树,一直没问,这时听苏眉说起,微微一笑,将身子歪过来,对着她问:“喜欢吗?”

“喜欢是喜欢。”苏眉道:“不过以后别做这些费力费钱的事了。”

李彦直听她这么说,轻轻叹了口气,道:“你这么说,看来就不是很喜欢了。这些年我谋划商政大事,罕有出错,可是却总是摸不透的你的心思!姐姐,你告诉我,你到底喜欢什么?”

“我喜欢什么?你知道的啊。”苏眉说道:“我希望你能平平安安过日子,希望你多在家呆着,那我就很高兴了。”

李彦直哦了一声,好像对苏眉的这个答案有些无力,道:“我也不想这么操劳,这么费神,可是,我有不得不去完成的事业!你喜欢的这件事,换做寻常人很容易,换了我,却反而难了。”

第四卷 南海移民 之四 救灾行动

李彦直在家闭门读书,读了没两个月,那场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的旱灾就发生了。李彦直虽然是个穿越者,可他毕竟不是学历史的,就算他是学历史的,又有几个能清楚地记得历史上曾发生的每一次天灾?

这一次的天灾来得好猛!以至于他甚至不得不为此而修改他的既定计划!

蒋逸凡问他该怎么办。

第一个月,他说:“两耳不闻窗外事。”

第二个月,他说:“一心只在读书中。”

第三个月,随着灾情越来越严重,李彦直坐不住了,蒋逸凡拖住他说:“考试的事情怎么办?”

李彦直道:“回来再读。”

蒋逸凡道:“我怕你一动就没完没了,再难安心读书了。”

李彦直叹道:“那就……到时候想办法作弊吧。”

蒋逸凡哈哈大笑,风启则大感欣慰,道:“钜子的心肠,毕竟还是热的!”六艺堂诸弟子都深以为然。

将出门时,去辞别父母,李大树知道他的意思后都非常支持,李彦直他娘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又去辞别苏眉,有些愧疚地道:“本来这次想在家多呆一段时间的……”

苏眉忙道:“人家大禹治水,还三过家门而不入呢!你这办的是正事,是好事,做成了是积大功德,当行便行!何必以家事为虑?你又不是第一次离家。怎么这次忽然儿女情长起来了?”

“你不知道啊。”李彦直说:“这回出去,怕就不是想回来就回来的了。”

苏眉一听有些着急:“怎么?”

“你放心,不是坏事。”李彦直把表情放得轻松了些,免得苏眉误会:“不过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我就要赴京赶考,万一要是考上了不得做官去了?到时候说不定就‘少小离家老大回’了。”

苏眉奇道:“会试不是后年地事么?这灾不会持续到后年吧?”

李彦直道:“天灾会持续多久不知道,但应该不会持续两年那么长。只是你也知道,我这个人不动则已。若是动了,便不会只为了眼前之事情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回出去,会连带着把一些事情给办了,等把赈灾的事情都处理完,我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怕得和赈灾一起连着做。那就费时间了。”

“只要是正事,尽管去做!”苏眉心里虽然有些不舍,脸上却半点不泄露,道:“家里有大哥和我担待着,你不用担心。”

李彦直这才出发,分派弟子,或游说士林,或组织商家。一边募集银两,一边购买粮食,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动用了民间的力量,不过在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社会,民间力量所能起到的力量委实有限,对整个中国的灾情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救灾的行动安排好了之后。具体事务就交给众弟子以后,李彦直没有直接参与,他是全省各地到处跑,足迹所及,甚至到达了浙江,从浙江回到福建,到漳州时,遇到了几个囤积居奇地大粮商,他劝说对方以平准价开仓,对方不肯。李彦直又许诺以高出平准价二成的价格购买。对方仍不肯,李彦直又许以高出市价一倍地价格购买。不过前提是先付一半,另外一半等明年再付,对方仍然不肯,说李彦直除非是以三倍价格、现银够买,否则就不用谈了!

李彦直大怒,在日本时的威风把他的脾气养得有些大了,便对林道乾说:“这几个家伙,你去给我办了他们!”

林道乾问:“怎么办?”

李彦直道:“随你!”

林道乾便栽赃嫁祸,指使贫民诬这几个大粮食通倭,又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