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中“衮衮诸公”们认为,眼下靠得住的,自然还是蓟辽总督洪承畴洪大人带来的蓟辽兵呀,特别是山海关吴总兵的五万大军,一看架势就知道比团山军靠谱。
那团山军在卢沟桥附近成天挖壕沟。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指望壕沟据马?人家建奴这次是攻城,又岂会用骑兵攻城?
张力却不以为然,他要做的,自然是修好工事,等待时机。
张力心中很清楚,后来的明清大决战……松山之战,明军和清军几十万人在广宁卫的松山整整对峙了一年……
难道这次北京之战,也是要旷日持久的对峙吗?
然则形势很快产生了变化,因为另外两路女真八旗军队来到了通州,与黄台吉汇合。
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特别险要,建奴攻打北京城,也不是必须要占领卢沟桥。而且大明勤王的军队来了不少,各立山头,每支队伍都在哭穷,等着皇帝发内帑犒军。
这种形势,让黄台吉有些棘手……是把援军全数消灭掉呢,还是直接就从东边和北边攻城?
由于事关重大,所以今日黄台吉召集了范文程和孔有德议事。
通州城中,多尔衮看着范文程和孔有德进入了大汗黄台吉的汗帐,心里升起了一股无名之火!
等到两人消失在他视线中的时候,多尔衮的眼中竟然升起了一股子杀机。
大汗说什么“满汉一家亲”,摆明就是偏袒汉狗!这些军国大事,在老汗王奴儿哈赤时代,都是咱们女真人关起门来商议的……可是现在,大汗竟然不跟女真人商议,而是找那两只汉狗!
呸!
多尔衮吐了口唾沫,转身离去……
汗帐之中,黄台吉来回踱步,范文程和孔有德则是垂手而立,腰杆自然是呈九十度直角。
良久过后,黄台吉终究还是没有想到什么办法,于是走到汗位前坐了下来,看了两人一眼,开口问道:“范先生,孔卿家。眼下我大金国与明国沿无定河对峙,计将安出?”
孔有德正想要说话,然则范文程却先开口了:“汗王,奴才最近听到了一些风声……”
“风声?”黄台吉眉头紧皱,细细咀嚼着范文程的话语。
范文程上前两步,小声地道:“大汗,有些女真贵族和蒙古王公,不愿意在北京城下与明军对峙,他们抢够了财帛女子,想着回老家呢!”
“唉……”黄台吉重重地叹了口气,显然这种“风声”,他早就听说了。
从内心深处来说,黄台吉比满蒙贵族看得都要远,他想要的不是财帛女子,而是天下。这一次南下入寇明国,若从战果上来说,已经是抢得盆满钵满了,可是……
黄台吉最想要的,正是北京紫禁城中的那一张皇帝宝座。只有占领了北京城,才能说君临天下!
沈阳城虽说也有宫殿,但是能与紫禁城比吗?(未完待续。)
第378章 哥债弟偿()
范文程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于是朗声说道:“臣启汗王,明**队也分三六九等,凡战者,应避实击虚,先弱后强……”
黄台吉眼睛一亮,细细地品味着范文程的话。?≠≧∈。╬。
现在明国勤王大军也来了将近二十万,从兵力上来说,已经过金国大军了。只是战斗力么,那就只能呵呵了。
不过现在沿着无定河与明军对峙,夏季乃是丰水期,要想渡河也不容易。
黄台吉沉吟片刻,开口问道:“范先生的意思是,从无定河明国战力最弱的军队下手,强行渡河?”
范文程微微一笑,神秘兮兮地道:“汗王,咱们做出要渡河攻击的姿态,也可以试探着打几仗,同时,北京城也要试探着攻一攻,恫吓一番!将明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则咱们的杀手锏么……”
后面的话,范文程声音压低了好几分……直听得金国大汗黄台吉眼中精光一闪,继而又连连点头!
……
紫禁城乾清宫中,大病初愈的崇祯皇帝有些头昏眼花,然则建奴已经兵临城下,他想躲也躲不掉。≠≈≮??。┯╳。┼c╃o╊m
由于皇帝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早朝就免了,只是召集重臣入宫议事……所谓重臣么,那自然就是辅温体仁温大人了。
不过一同随温大人进宫觐见的,还有一人,蓟辽总督洪承畴。
此刻崇祯皇帝一脸病怏怏的神色,时不时擦着额头的虚汗,有气无力地道:“温……温爱卿,现在建奴兵临城下,爱卿可有良策退敌?”
温体仁一脸恭敬之色,他心头敞亮,这种时候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只是自己是辅,那是绝壁躲不过去的。∥网⊥⊥。┭。所以,温大人拖了个垫背的来……
温大人“善意”地看了洪承畴洪总督一眼,洪承畴立刻就开口了:“臣请陛下,温大人算无遗策。已经召集天下兵马前来勤王了!为国退敌乃是我辈武臣之事,臣有一良策敬献陛下!”
崇祯皇帝的注意力立刻如温体仁所期待的那样,被仪表堂堂的洪总督吸引过来:“唔,洪爱卿有何良策?”
温体仁此刻自然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而洪承畴却也不怯场。他久在军中,不似一般朝廷大臣那样,听见建奴来了就尿裤子的……
洪承畴顿一拜之后,朗声道:“臣有两条策略,若是陛下悉数采纳,必可让建奴退兵!”
崇祯皇帝一听洪承畴这话,立马眼放精光,一扫病态,急促地追问道:“爱卿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洪承畴偷偷地瞥了一旁的温体仁一眼,很快便将目光收了回来。≮∥∥∧⊥≮。┯慷慨激昂地道:“陛下,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眼下勤王大军云集京师,却无人统领!唔,臣忝为蓟辽总督,只能指挥蓟镇和辽东的兵将呀!那些宣府、山西、大同镇兵,臣指挥不动哟……”
崇祯正在琢磨洪承畴的话,洪承畴又接着道:“臣请陛下设一勤王兵马大都督,以号令诸军!”
洪承畴这话说得大义凛然。而且确实很有道理。目前来勤王的大明军队五花八门,什么地方的都有……主要先前温大人照搬崇祯二年的应对之策,下的命令是“诏四方勤王之军”,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哪里的,只要你能来勤王,朝廷都“翘以待”。
这个道理崇祯皇帝又岂会不知,他看了洪承畴一眼,心里盘算起来。∧。╳╬。设置一个“勤王兵马大都督”,统一兵权也是迫在眉睫之事。只是人选么……
崇祯将本朝“知兵事”的人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很快目光停留在了一脸肃容的洪承畴身上!
是了,非洪爱卿莫属!
洪爱卿吊打流贼,脚踹孔贼……唔,听说孔有德那数典忘祖之徒也受了鞑子重用,领着好几万军队呢……啧啧,建奴真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先前孔贼三万大军,被洪爱卿一万人打得满地找牙,差点就跳海了……若是洪爱卿统领所有勤王大军,定然可以将建奴打回关外去!
与此同时,洪承畴心中也踌躇满志,从各方面条件来看,这“勤王兵马大都督”非自己莫属呀!
我的乖乖,几十万勤王大军,那不得几百万军饷?
一想到军饷,洪承畴哈喇子流了一地,呃,不,流了一嘴,最后生生地咽了下去。
“洪爱卿听旨!”
“臣听旨!”
“洪爱卿文韬武略,足当大任!朕命洪爱卿为勤王兵马大都督,统领所有勤王大军!赐尚方宝剑,上斩昏君……啊,不,总兵官以下,先斩后奏!”
“臣……洪承畴……领旨谢恩!”
崇祯皇帝心情又激动了起来,唤来太监,将尚方宝剑亲自交到了洪承畴的手上。而后拉着洪承畴的手,连连道:“朕以天下托付爱卿了,爱卿勉之,勉之呀!”
洪承畴将尚方宝剑高举过头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顿道:“臣万死不能报陛下今日大恩!”
崇祯皇帝龙颜大悦,激动地连说了三声:“好……好……好!”
不过,很快乾清宫中气氛又冷了下来,因为崇祯皇帝惊奇地现……洪爱卿不说话了。
洪爱卿不说话,那自然轮到温爱卿说话了。
温体仁面露愁容,叹道:“臣启陛下,现在勤王大军有二十万之数……呃,将士们缺衣少食,唉……”
崇祯皇帝立刻傻眼了,这……
洪承畴先前不说话,这会儿冷不丁附和了一句:“陛下,臣麾下蓟镇和辽东的兵士已经半年没拿军饷,军心颇有些不稳,臣担心恐生肘腋之变呀!”
崇祯皇帝顿时如丧考妣,比他爹泰昌皇帝死的时候还要沮丧,沉默了好半晌,才喃喃地道:“温爱卿,那春饷不是过了么……”
温体仁一脸肃容,“正色”道:“启禀陛下,军饷拖欠已久。这次春饷填的是天启三年的坑,还欠着边关军士十多年军饷呐……”
崇祯顿时有一种想骂娘的冲动,这尼玛,人家都是父债子偿,朕这是哥债弟偿呀,这,这……(未完待续。)
。。。
。。。
第379章 扬威城下(一)()
洪承畴眼瞅着崇祯皇帝不说话,便直接开门见山了:“陛下,臣的第二策便是发内帑以犒军。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行了!”崇祯皇帝一声怒喝,打断了洪承畴的话。
“此事容后再议……”崇祯皇帝“腾”地一声站了起来,一甩袖袍,竟然自个儿赌气走出了乾清宫。
大殿之内,只留下首辅温体仁和蓟辽总督洪承畴面面相觑。
……
北京的百姓,经历了他们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
后金国的十数万八旗劲旅排开阵势,展现了壮盛的军容。八面分成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的大旗树立在军前,鲜亮的颜色在半空中飞扬着,非常显眼。而旗下的金国将领和士卒都是同色的军服,整齐划一,一目了然。
在正黄、镶黄两面大旗前,一匹覆盖着黄色铁甲的战马上高高的坐着身穿黄金甲胄,头戴黄金战盔的“大金国汗”黄台吉。他的身材高大魁梧,面容壮硕威猛,全身的金甲闪闪发光,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宛如一尊自天而降的战神,普通人即使只看一眼,都会畏惧得战栗起来。
与此同时,披一身金甲的黄台吉此刻正汗下如雨,整个人都快要昏厥了过去。奴儿哈赤死后,他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这样一身重甲立于阵前了。
可是这次却不一样,毕竟是敌国的京城嘛……黄台吉死死咬着嘴唇,心里开始咒骂着范文程出的这个鬼主意,为了这什么劳什子“亮相”,自己的腰都快要断了!
当然,范先生计算得很精准。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是二里以内,大汗黄台吉出现的地方距离北京的城墙是三里地……
不过由于北京城城墙很高,加之地势开阔,三里地也不过大约一千五百米,自然那也是一目了然滴。
黄台吉身旁。围绕着二十名侍卫,其中一个手持着一支大木杆,木杆上挂满了人头,全都是明国已阵亡的将官。最上面的几颗赫然是宣府、大同的好几位总兵官!
仅仅是这样的情景,就已经使得站在城头观看的京城守军心惊肉跳,全身无法动弹,连想动一下都迈不动步伐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鼓声如雷鸣般的响起。几乎震破了所有人的耳膜。鼓声一停,黄台吉立即抽出了佩戴的腰刀,“唰”地一声向前一挥,大量盾车密密麻麻地往城墙跟前行进而来。
这些盾车有着巨大的木板作为屏蔽,木板上还蒙着熟牛皮,显然是为了防御明国守军的火炮。
红夷大炮并不能如后世的“喀秋莎”一样,轰轰轰射个不停,即使从西洋进口的大炮,也只能齐射三轮便需要很长时间冷却。而西洋大炮尽数都在辽东,京师的红夷大炮。都是“国产货”,能打出两轮都算不错了,有些大炮甚至一炮也打不响,纯属摆设而已……
这些情况建奴还不曾知晓,他们以为京师的火炮肯定比宁远和锦州还要厉害,故而也生出了许多顾虑。
可是新上任的“勤王兵马大都督”洪承畴却心知肚明,若是建奴知道京师红夷大炮的虚实,那京城也不用守了!
所以,洪承畴决定背靠城池列阵而战,哪怕战事稍有不谐。也决不能让女真人奇怪为什么明军不**。
很快德胜门的城门打开了,宣府、大同的四万人马出城列阵!
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而女真人一方面有些钦佩明军的勇气,竟敢出城作战?另一方面。黄台吉也没有看出端倪,只当是明军在崇祯皇帝面前,自然是要死战一番的。
此刻,张力带着三千火枪队员也在德胜门上协防。
虽说先前洪都督想要撸掉张力,然则他见到张力带来的三万兵卒,立刻改变了主意……尼玛。正愁兵力不够,要撸张力也得等鞑子退兵再说!
不得不承认洪都督还是“知兵”之人,团山军的精锐程度他是相当清楚的,前几日洪承畴竟然亲自送了百余车粮草到卢沟桥犒军。
张力心知肚明,眼下洪某人还需要借重团山军呢!反正不要白不要,洪都督如此“示好”,张力也乐得糊涂。
一时间蓟辽军那是铁板一块,俨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
既然团山军属于蓟辽军,那可就是洪都督的嫡系了……虽然只是洪承畴自己这么认为,所以,眼下出城作战的炮灰是宣大军,蓟辽军一律都在城墙之上防守。
洪承畴的策略稳固住无定河防线,所以蓟辽军还是以防住无定河为主,守城的以宣大军以及京师的三大营为主,这也就是张力为什么只带了三千人来协防的原因。团山军的主力,依然还是在卢沟桥附近驻防。
张力看着城下的战局,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战争,兵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兵力是万万不能。若是现在三万团山军前来独立对抗建奴十余万大军,恐怕也不行……
张力身旁站着木头,高元良坐镇卢沟桥,而木头则是领着三千火枪兵跟着张力前来协防。
张力微微皱眉,对木头道:“鞑子要出手了……”
木头心里一惊,连忙往战场看去!
城下双方兵士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刹那间,约摸万余女真弓箭手有条不紊地从盾车后面跳了出来,分两列向前跑出十几步,“啪”地一声巨响,第一排的鞑子单膝下跪,第二排的鞑子则在五步之后立定。他们动作整齐划一,而且非常迅速,看得城墙上的明军目瞪口呆。
紧接着,黄台吉左边的第一名侍卫发出了一声大喝。城下列阵的明军不懂女真语,听起来有些不明所以,要应变也来不及了……
喝声未歇,万余名鞑子射手已经开始了发射!
刹那间,鞑子激射而出的羽箭有如飞沙走石般地向宣大军的阵地射了过来,既多得如黑云般的遮蔽了天空,劲道又奇大,宣大军中立刻发出了悲惨的嚎叫,顿时乱作一团……(未完待续。)
第380章 扬威城下(二)()
箭雨过后,宣大军阵中也稀稀拉拉地响起了火铳声。这与刚才建奴的的万箭齐射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根本就不在火铳的距离,也只能是放鞭炮一般壮壮胆而已。
鞑子阵型拉得很散,并且还有大盾车定在第一线,显然对明军城头的红夷大炮颇有些忌惮。
有大炮就不攻城了?
怎么可能!
黄台吉可是跟随奴儿哈赤打过宁锦之战的,而且这些年鞑子在辽东没少跟红夷大炮打交道,他们知道应对之策。
眼下这种稀疏的阵型,便是最好的防御。红夷大炮不能持久发射,只要将每一炮的伤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足够了。
北京城很大,单单是这德胜门便有是十数里长的城墙,红夷大炮又怎么可能全数覆盖?
张力对局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转过头来,淡淡地对木头道:“鞑子压根也打不进来!”
木头微微点头,小声地道:“大人,可是城上火炮犀利?”
张力摇了摇头,沉声道:“除非再多五倍的红夷大炮,才能制约住鞑子。现在他们打不进来,并不是因为火炮,而是城墙。”
木头恍然大悟,瞥了一眼墙垛,点头道:“京师的城墙太高太厚,鞑子确实没有什么办法。”
正说话间,城下战局又发生了变化。
黄台吉从侍卫手中接过了八面小旗子,并且取出了一面白底镶着红边的旗子,向着德胜门的方向一挥。顷刻间,一万名穿戴白盔甲的骑兵在一面大白旗的前导下冲向了宣大军,其他鞑子则是发出了一阵地动山摇的呐喊,伴随着马蹄所掀起的尘土,形成了一股几欲令人窒息的杀气。
显然,对于明军竟敢出城野战,黄台吉相当自信地派出了他的骑兵部队。
这一仗,必须由女真八旗来打。打出气势!
镶白旗的旗主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哥俩都是奴儿哈赤大福晋阿巴亥的儿子。眼下多尔衮执掌正白旗,多铎便是执掌镶白旗!
终于,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开始发威。一阵轰隆声过后,鞑子骑兵也折损了少许……但是,这不够!
多铎显然也知道明军城墙很长,火力自然不可能如锦州和宁远城那般密集,故而并不担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万骑兵被大炮打中了的,也只寥寥百余骑而已!
女真骑兵见明军火炮也不过如此,登时气势如虹,个个奋勇争先,往宣大军的左翼冲杀而来。
宣大军的左翼是宣府总兵侯世禄,侯世禄从宣府一路败退而来,原本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多人。现在他也知道情势危急,除了拼命以外别无选择的余地。
而左翼还有一支部队,乃是山西镇总兵官王朴,他的部队是主力。约有三万之数。
两位总兵联合迎击,一时间杀得昏天黑地。城头的红夷大炮失去了作用,毕竟是混战,也不可能乱**……
张力死死盯住战局,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感!
团山军,人数还是太少了……
这种大兵团会战,几万人扔进去连泡都不会鼓一个……
若是阵地战还可以打,守北京城这种任务,按团山军现在这种兵员素质,没有个十余万人。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除非有后世那种近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