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不过是想起茅元仪的妾侍是名妓,而且是很有才名的,所以想到女子学堂的教师问题:“朕欲在京城内开一所女子学堂,不知茅卿可愿意让他们来学堂任教。”

    茅元仪心里有些踌躇,担心杨宛她们会受到歧视,但皇帝专门询问此事,如果不答应的话显然不好。

    朱由校看他不大情愿的样子,开口道:“要不茅卿回去后与她们商量一下,如果确实不愿意,朕也不强求。”

    这时女子虽然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出去做女教师的倒确实非常少,不然朱由校也不会把算盘打到杨宛她们身上。

    他这么一说,茅元仪只好回道:“臣愿意让她们来学堂教书。”

    朱由校摇了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这事必须你情我愿才行,你要问她们自己,如果她们愿意,再在师范学堂的女子班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成为正式的女教师了。她们不愿意的话,你千万不能强迫她们。”

    茅元仪一时不大明白皇帝的意思,不过也只能称诺而退。

    这时有人来报,孙传庭已经到达通州,正在外面请求朝见皇上。朱由校大喜道:“快点让他来。”

    孙传庭一进来,就跪倒在地道:“臣多年未曾见天颜,每日思念圣上教诲,今日终于可以重归京城,可以每日面见天颜,聆听圣上玉音,实乃人生之大幸也。”

    这赤裸裸的马屁让旁边的黄克缵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心想孙阁臣听说是个铮铮铁骨的好汉子,心狠手辣,杀伐决断,想不到竟然是这样一个毫无节操,奉承皇上的人。

    他却是有些冤枉孙传庭了。孙传庭二十多岁就被皇帝委以重任,年方三十二岁(虚岁)就已经成了内阁阁员,他对皇帝的感激之情,确实是真真切切的。

第286章 茅元仪的妾室() 
而孙传庭在陕西时,遇到什么自己不好处理的事,常常会写信向皇帝讨教,而皇帝给出的意见和建议一般都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他对皇帝敬佩不已。刚才所说的话是内心的真实反映。

    朱由校通过大明劫知道孙传庭善于练兵,镇压民变不遗余力。而在陕西的这段时间才发现,孙传庭不但知兵,民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陕西竟然能够不用开中法就解决了粮食问题,甚至还有大量的红薯粉丝之类的物品可以输出到各地,使得陕西的经济情况大为改善,而陕西作为大明末年火药桶的危险已经不复存在。他是明白明末农民起义的厉害的,所以在他看来,孙传庭的功劳就是比起辽东的近卫军,南边的孙承宗等人都毫不逊色。

    朱由校上前扶起他道:“孙卿请起,陕西安定,实在是不世之功,朕心甚慰。”

    黄克缵心想,皇帝也太过了吧。一省之地安定,竟然称为不世之功。看这君臣相得的样子。这孙阁老只怕不到四十就会成为首辅。

    其他的官员也看得不大舒服了,这君臣二人好象自成一个圈子,把其他人都排斥在外了。

    孙传庭也觉察到了这一点,起来后对着方从哲施礼道:“传庭于陕西三年,得首辅大人和各位大臣帮助良多,在此一并致谢了。”

    方从哲满面笑容道:“主要是陛下指导有方,孙巡抚行事谨慎,方法得当。内阁不过是奉陛下旨意协助而已,当不得谢字。”

    孙传庭做了一个罗圈揖道:“传庭一人,浑身是铁能打得几两钉。上承皇恩,下托百姓,还有各们同僚帮衬,方才有点小小成绩。得皇上如此褒扬,实在让传庭汗颜。惭愧惭愧!”

    朱由校大笑道:“好了好了,谦虚也谦虚了,赞扬也赞扬了。此间事已经差不多了,要不我们一起坐火车回京城吧。”

    因为来时已经由徐光启和魏忠贤坐过了一次,群臣见火车安全性倒还不错,也有些心痒,于是茅元仪拖来三个车厢,大家一起坐火车回京城。

    这次回来时因为皇帝在车上,所以速度就慢了一些,相应的震动也就没有那么厉害。

    下车后,朱由校直接对孙传庭说道:“你以兵部尚书衔入阁,但兵部的事也由你来管,黄本兵要去福建,孙阁老回来后会去山海关。你先把卫所替换的事搞出一个方案来,九边之中,辽东已经打乱,卫所不存,但其它如宣府﹑大同﹑蓟州、山西四镇,应该全部替换为近卫军。至于宁夏﹑甘肃﹑榆林﹑固原四镇则作为第二批替换的地方。你和黄本兵交接一下,明天就正式上任了。”

    孙传庭自和黄克缵去交接不提。而茅元仪送走了皇帝和大臣后,又和孙元化及毕懋康商量了一下给火车装弹簧的问题,再一起去看毕懋康的开花弹实验,一直忙到向晚时分,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

    他的妻子在老家照顾父母,现在京城里就只有杨宛和王微两位侍妾。杨宛已经准备好酒饭正等着他,王微帮他卸下披风,将官服换成常服,三人便开始用餐。

    吃饭时是照例不能说话的,吃完后,茅元仪将二人带到厅堂里道:“今日皇上问到了两位娘子,想请娘子去师范学堂里学习,然后去女子学堂里当先生,不知道娘子觉得如何啊?”

    杨宛面皮微红道:“为何竟然连皇上也知道妾身嫁与郞君了?凭什么让我们去当女先生?”

    茅元仪也困惑道:“今上的性子我倒是知道的,宫里连皇后一共只有三人。按说皇上是不会知道这种事的,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杨宛这才面色稍霁道:“此事全凭夫君安排,夫君所说,妾身等无有不听。”

    王微也说道:“夫君是妾身的天,我一切唯夫君和姐姐为主。”

    茅元仪摇摇头道:“本来我迫于无奈,已经答应让你们俩人去教书了,皇上却说要我回来与两位娘子商量,全凭娘子自愿,这倒是让我搞不懂皇上的意思了。”

    杨宛眼睛一亮:“夫君,皇上说要我们自愿,夫君帮我们答应了都不行吗?”

    茅元仪点了点头道:“是呀,这点是我最奇怪的,夫为妻纲,为什么我答应了都不行,偏偏要问你们自己的意见呢?”

    杨宛道:“那夫君心里觉得,妾身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茅元仪笑道:“本来吧,我是不愿意你们去的。但听皇上说了后,我倒是觉得,应该去。”

    王微笑问道:“夫君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茅元仪道:“皇上先问我是不是纳了两个小妾,都是绝色。我这心里就想歪了。然后皇上说要你们去当女先生,我就想为什么要我的侍妾去抛头露面呢,心里就有些抵触。但皇上说一定要你们自己同意时,我就觉得皇上和一般人只怕有些不同,他要你们去当女先生,应该是知道你们的才名,而不是其它原因。”

    “而两位宝贝自从跟着我以后,我不知道怎么竟然得皇上青眼,进了兵器局,可以一展所长,而和同事相处也甚是相得。这样一来,就和我的宝贝聚少离多。而你们在家里寂寥,如果能够做一些你们喜欢的事,我相信应该会好一些。你们书画双绝,应该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教出更多的学生,才不辜负了这满腹的才华。”

    杨宛笑道:“妾身算得什么才华,夫君的那才算是才华呢。我们每天等着夫君回家,心里都是甜的,又如何会寂寥呢。不过皇上专门向夫君提出,要让妾身等去当女先生,如果拒绝,只怕会让皇上不满。既然夫君也想让我们去,那我们就去吧。”

    王微道:“姐姐去我也去。只是师范学堂只有男先生,难道让他们教我们?再说,我们还要先在师范学堂里学什么?难道凭我们自己,当个女先生都不行吗?”

第287章 开花弹() 
茅元仪笑道:“小宝你想得太简单了,现在皇上在各地兴建新式学堂,和以前的私塾可是大大不同了。你们在师范学堂里要学习拼音和算术,而且专门有宫女教你们。这些宫女可都是皇上亲自教出来的,你们可不能失了礼数。”

    王微握着小拳头道:“妾身倒是不信,那个什么拼音算术的能难到什么地步,竟然让姐姐和我这样的才女都需要学习。”

    第二天,茅元仪求见皇帝,说两女愿意进入师范学堂学习,准备当大明的第一批女教师。朱由校大喜道:“茅卿此举,实乃我大明之典范。着赐茅卿两位妾室一人十匹绸缎,十枚彩币,以资鼓励。”

    茅元仪谢恩后道:“陛下,今日前来,是毕师傅认为开花弹已经可以投入实用了,请陛下前去验收指导。”

    朱由校喜道:“那太好了,厂臣,叫上内阁,一起去看看。”

    他带着内阁五大臣一起来到兵器局的武器试验场。这里跟兵器局有两里多路,中间有水泥路相连。兵器局三位大佬都等在这里。

    朱由校道:“快来试下看看。”

    孙元化请皇帝和大臣们来了观测场地,茅元仪帮着毕懋康进行最后的检查。大炮离观测场地是五百步,而预设的弹着点距观测场地也是五百步,现在正有二十几个着甲草人和十多头牛羊呆在那里。

    茅元仪挥动一面红色小旗三下,孙元化也让人挥动黄色小旗三下,然后对朱由校说道:“陛下,这就开始了。”

    朱由校点了点头,孙元化又让人挥动黄色小旗,那边茅元仪回了旗号,只见炮口喷出一阵浓烟,一颗炮弹飞向弹着点。刚要落在地上时,炮弹炸开了,又是一片浓烟,以及烟雾中传来的牛羊的惨叫声。

    待烟雾散去后,只见草人和牛羊都倒在了地上。孙传庭道:“陛下,臣想近前去看看。”

    朱由校其实也想去看看,不过知道大臣们不会允许,只好点了点头道:“看仔细一点。”

    孙传庭谢过皇帝后,来到弹着点。他掀开草人身上的盔甲,发现有些是一层,有些是两层甚至三层。对着炮弹爆炸的方向,即使是三层甲也已经完全被穿透。而牛羊更惨,牛身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弹孔,而有几头羊已经根本看不出来是羊了。

    他回到观测场地道:“陛下,炮弹落地周围三十步内,所有的一层甲都被洞穿,十步之内三层甲也被洞穿。四十步以外的牛都被杀死,羊已经面目全非。此种炮弹,比实心弹和链弹的杀伤力都要强得多。”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时毕懋康上前道:“陛下,臣等用的是延时引信,外面的弹壳较薄,里面装有火药和小的弹丸。炮弹落地时或者将要落地时,引信点燃炮弹中的火药,将弹丸激射出去,大量杀伤敌人。这种炮弹对付骑兵和密集的敌军效果较好,但攻城时效果并不怎么样。”

    朱由校说道:“拿一个炮弹来看看。”

    茅元仪拿着一个炮弹和引信过来,摆在了观测地点的桌子上。朱由校看到圆圆的炮弹后面有一个木质圆盘,问道:“这个是什么?”

    毕懋康回道:“因为弹壳比较薄,前面实验时出现过一出炮口就破裂的情况,所以大家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在炮弹后面装一个软木圆盘,这样就可以缓冲一下,不至于使炮弹破裂。”

    朱由校道:“哦,明白了,这个圆盘不但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应该也可以使炮弹射得更远吧。”

    毕懋康激动地说道:“陛下果然是天生圣明,臣等是实验以后才知道的,而陛下只看一眼就能明白,果然是有生而知之者。”

    朱由校笑道:“这个圆盘增加了气密性,当然会使炮弹射程增加。前面这个管子就是引信吗?拿来看看。”

    茅元仪将引信取出,递与皇帝。毕懋康道:“这是一个木质引信,里面的火药测试过燃烧速度,所以根据火炮能达到的射程,专门制造了相应的长度,保证在将要落地时点燃炮弹内的火药。”

    朱由校仔细看了看引信,想了一会说道:“现在只有这一种开花弹,用的是这一种大炮,这是十二斤炮吧,那如果我们要造更大的炮弹,用其它的口径的大炮,那引信的长短就要改变了是吧。”

    毕懋康回道:“确实如此,如果用十五斤炮或者甚至用二十四斤炮,那就要相应的改变引信的长短。”

    朱由校又道:“如果用的依然是十二斤炮,但炮弹的目的可能不同,有的是要杀伤步兵或者骑兵,有的是要炸毁前方的障碍物,那里面装药的多少及炮口的角度也会有不同,那落地时间也不同,引信还是要改变是吧。”

    毕懋康望着皇帝道:“是呀,炮弹不同,倒是可以用不同长短的引信,那倒没有问题。只是炮口角度不同,那是随时可以改变的,那引信没有办法跟着变呀。”

    朱由校笑笑道:“所以朕的意思是我们把引信也变成可以随时改变的。现在这个引信是一端点火,另一端点燃炮弹里面的火药。如果我们把这个木管引信上面标上刻度,不同的炮弹和不同的角度,需要的距离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我们把这个标准发给士兵,士兵在发射炮弹之前,算出距离,在木管上将这个位置打一个孔,这样就改变了引信引燃火药的时间呀。”

    毕懋康呆呆地望着皇帝,眼球一动不动,却好象全无焦距。茅元仪见状,悄悄地扯了一下他的衣袖。他这才反应过来,立即跪倒在地道:“陛下,国事有各位阁臣操劳,陛下只需要掌控大局即可。臣斗胆,请陛下常驻兵器局,指导臣等的研究。陛下一番话,胜过臣等半年的功夫呀。”

    叶向高连忙上前喝斥道:“毕懋康,你是痰气上来了吗?说的什么疯话?孙元化,还不叫人把他架走。”

第288章 第二十四 说礼() 
朱棣之后的大明文官,最大的愿望就是君王垂拱而治。什么是垂拱而治呢,简单地说,君王最好就是泥塑的菩萨,首先他存在的目的,就是告诉别人这是大明的天下,然后就是不会出声,让文官来管理天下。

    不仅仅是东林人,其实楚党浙党齐党都是这个意思。不过是一直以来东林势大,其它几党要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付东林,所以还来不及参加到限制皇帝权力的行动中去。

    大家一直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有些事真的是可以做,但不可以说。现在毕懋康这一番话说出来,如果让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一仔细揣摸,那可能就是一场泼天的大祸。

    所以叶向高气得鼻子都歪了,平日一直用君子温润如玉来要求自己的他直接喊出了毕懋康和孙元化的名字,只想快点将毕懋康弄走,不要让皇帝联想更多。

    而这时毕懋康也已经在叶向高的训斥后想明白了自己言语中的无礼。他期期艾艾地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陛下天纵之才,如果用于指导兵器局的研究,我大明之技术进步,将会让人瞠目结舌。”

    朱由校制止了孙元化将毕懋康扶出去的举动,笑着说道:“叶师不用发火,毕卿的意思朕明白,其实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朕可以常驻兵器局。”

    叶向高上前道:“陛下,毕懋康的荒唐之言,不用放在心上。朝廷各项事务,都需要由陛下圣裁,臣等不敢自专。”

    叶向高这话说得其实并没有毛病,现在的朝廷各项大事,都是由皇帝自己做决定的,当然先会询问内阁及六部的意见。因为有询问这一步骤,所以大臣们其实还是很喜欢现在的这种方式。至少皇帝的决定都是综合了他们的看法再做出的,并没有自己独断专行。

    朱由校笑道:“朕明白。这样吧,以后各地的小事都由内阁和六部自行做出决定,事后报备到司礼监给朕看一下就行了。军国大事,还是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七曜日中的太阳日就是我们商议的时间,急事另议。”

    星期的概念随着传教士进入了中国,不过中国人给它们另取了名字,象太阳日就是星期日。

    本来平时朝廷大事就是这样决定的,只不过朱由校明确了小事不管的态度,等于是给内阁和六部放了部分权力。但事后要报备到司礼监归档,则又是皇帝保留了监督权和重议的权力。

    方从哲上前道:“陛下,毕懋康胡言乱语,有失人臣体统,请陛下降罪。”

    朱由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算了,小事而已,不用大惊小怪的。那就罚俸三个月吧。”

    毕懋康连忙上前谢恩。这时他才有些后怕,退下后悄悄地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朱由校道:“传旨,毕懋康,孙元化,茅元仪研制炮弹有功,各赏绸缎五十匹,银币一千块,其下研制人员,将功劳报上,各各有赏。”

    孙元化带着兵器局各人一起跪下谢过皇帝赏赐。众人都喜气洋洋,特别是下面的普通工匠,辛苦劳作,能得到皇帝的赏赐,自然是满心感激。

    朱由校又说道:“兵器局将新式炮弹,制造好后运到辽东,交由近卫军使用测试,以备不断改进。从明天起,朕每月除大朝会外,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兵器局与众卿一起研究,朕来之时,不必大礼参拜,只行常礼即可。”

    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人听到皇帝答应放权,本来心中欣喜,但听到众人在兵器局见皇帝,竟然不用行跪礼,立即不干了。

    方从哲道:“陛下,礼者国之基也,如果擅自改动,只怕会国将不国。”

    朱由校笑笑道:“朕并没有说要不讲礼,只是改动一下礼而已。就象以前朝会时,大家都是站着上朝的,后来我们改成坐着上朝,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依旧是礼仪之国。军中以前都是行跪拜之礼,后来朕命令即使见朕,也不用跪拜,军中将领对朕的忠心并没有减少半分。朕于兵器局里指导,如果每人见到朕,都要叩头行礼,那他们不用干其它事了。事有权变,具体情况就要具体分析,拘泥不化乃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问题。”

    徐光启上前道:“陛下此语,说到了礼的核心,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众人只好一起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好,此间事已了,明天阁臣六部九卿在云台进行廷推,内阁要进新人了。”

    第二天,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共聚云台,进行新入阁的阁员推举。这是通常所说的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则称为小九卿,一般进行廷推就只有大九卿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