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战让士兵们士气大振,让他们觉得建奴的野战亦不过如此,如果下次遇到后金兵,相信应该不会再有畏惧心理了。

    而这时候在后金营中,皇太极和阿济格及杜度几人正跪倒在地上,努尔哈赤气呼呼地叫道:“给你们快一百个牛录的兵,你们竟然损失了七千多人,我等与明军交战,从未有过如此败绩,你们说,要怎么惩罚你们才会让大家心服。”

    皇太极连连叩头道:“儿臣损兵折将,有负父汗厚望,请父汗责罚。”

    阿济格和杜度也连连叩头请罪,多铎虽然是名义上的正黄旗主,却知道父汗百年之后,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里说没有怨意那是不可能的。他出列正准备说话,却看到八哥眼中射向自己的冰冷的光,心中一懔,顿时说不出话来。

    努尔哈赤想起本来皇太极就对进攻觉华岛不大放心,而且因为时间紧,后金兵没有充足的休息,知道这次失败其实责任并不在皇太极身上。但他不愿意自承错误,于是说道:“你们三个暂时领旗主之职,再有错处,新账老账一起算,夺了你们的贝勒。”

    三人一起叩头道:“谢谢父(爷)汗宽厚,儿(孙)一定兢兢业业,为大汗效命。”

    努尔哈赤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叫道:“重整人马,我要亲自去攻打觉华岛。”

    多铎雀跃道:“父汗,孩儿愿意为前锋。”

    皇太极刚刚站起,立即跪倒道:“父汗,辽南辽东危急,请父汗不要计较一个小小的觉华岛。辽东根本之地,不得不救,觉华岛孩儿日后定当为父汗取来。”

    杜度和阿济格此战已经有些胆寒,也立即跪倒,都认为此时不宜再攻打觉华岛,应该以赫图阿拉为重,先击溃辽东明军,再图觉华岛。

    其他将领见三个贝勒都跪下反对,也都一起跪地请求大汗回去救援赫图阿拉,只有多铎一人站着不动。

    努尔哈赤其实只是故作姿态,他也明白新败之军,想再攻觉华岛已经没有可能,现在众将都认为不应该再进攻觉华岛,自然也就顺坡下驴,答应了下来。

    当下大家一起商议,由阿济格带镶黄旗在前,努尔哈赤自带正黄旗在中间,皇太极与杜度带两白旗在后,发兵海州。

    觉华岛的第二师斥候将消息报来,总参谋部觉得如果追击的话,应该可以截获部分后金部队,只是第二师没有骑兵营,只有大约六百多匹马,而用步兵追击又要防止后金兵杀个回马枪,所以最后决定,由熊廷弼率领六百骑兵为前锋,赵率教带领第一步兵旅为后军,衔尾追击后金军后队。

第231章 追击与反追击() 
熊廷弼带着骑兵慢慢地从冰上走过,赵率教的步兵也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步伐。到了陆地上后,骑兵就可以开始加速了。熊廷弼对赵率教说道:“我追赶三十里,然后休息,我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三十里内,这样可以随时支援。”

    赵率教道:“参谋长,三十里地太远,我们都要走一个多时辰,还是保持二十里地为好。”

    熊廷弼想了一下道:“也好,六百兵力确实太少,不过即使与建奴接战,我也会随时保持后撤的能力,不会冲进建奴阵中的。”

    熊廷弼带着骑兵先行,追到宁远卫时,已经可以看到远处后金兵的后队了。熊廷弼先让人进宁远城搜索,确认没有后金兵埋伏在内后,便跟在后金军一百步左右开始慢慢地放火铳。

    后金兵前进就跟着前进,后金兵停住不动,骑兵也不动,后金兵出动一队骑兵反冲过来,熊廷弼一箭射倒前面的一个后金兵,转身就逃。

    近卫军放了一次火铳后就跟着转身逃走,根本不向后面看一眼。后金兵追了一会,见没有办法,只好怏怏而退。

    而这时熊廷弼又带着近卫军缓缓地逼了过来。对于这甩不掉的牛皮糖,皇太极也很恼火。他亲自率领一队骑兵向前方左翼而去,而其余的后金兵则继续前进。

    熊廷弼得意于自己的方法,希望能死死咬住后金军,好让后面的近卫军步兵旅赶上来,将后金兵留下一部分。于是一直采取游走的方法,追赶到了白塔峪堡。

    后金兵在这里停了下来,杜度带着镶白旗的甲兵对着熊廷弼的骑兵冲去。熊廷弼还是用老办法,且战且退,和后金兵保持距离。这时从前方右侧奔出一路兵马,正好拦住了近卫军回去的路。

    皇太极上前哈哈大笑道:“熊蛮子,这下子你插翅也难逃了吧。”

    熊廷弼也哈哈大笑道:“四贝勒,才在觉华岛分开不久,想不到又见在这里见面了,看来我们是真的有缘呀。”

    皇太极道:“既然有缘,不如请熊经略到我们沈阳去做做客呀,我们一定会尽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你的。”

    熊廷弼道:“沈阳我倒是会去的,只是不是今天。今年晚些时候我会到沈阳来的,希望到时候能与四贝勒一起会猎。”

    皇太极笑道:“相请不如偶遇,这次一定要请经略到沈阳一游,我看您就不用再推托了吧。”

    熊廷弼心急如焚,却只能故作镇定地与他拖时间:“四贝勒,如果我愿意跟你去沈阳,你可愿意放我的随从离开吗?”

    皇太极开心地笑道:“熊经略说的哪里话,我们诸申不会伺候人,还是由您的随从来伺候您的好,不然有伺候不周的地方,可就是我的罪过了。”

    熊廷弼道:“四贝勒一定要看到建州与大明交恶才好吗?”

    皇太极撇了撇嘴角,心想难道我们现在还不算交恶吗?他笑道:“建州本大明藩属,如果大明能将辽东交于我等治理,又何必闹到交恶呢?我请熊经略到沈阳,便是为两国交好呀。”

    熊廷弼肃容道:“既然四贝勒也知道建州是大明藩属,又何来两国之理。”

    皇太极道:“大明对建州极其不公,所以我父汗才会反出大明,自己称汗。但我后金一直心向大明,希望皇帝能惩治奸臣,许我建州重归大明。日后大家就都是一家人了。”

    熊廷弼冷哼一声,不再作声。皇太极又道:“熊经略,请吧。”

    熊廷弼道:“既然四贝勒不想和平相处,那我们就马背上见个真章吧。”说完将弓举起,对准了皇太极,后面的骑兵都端起火铳,铳口对着后金兵。

    皇太极急速后退,后金兵也端着弓箭,对着近卫军骑兵就射。火铳声响起,后金军的马匹受惊,跳了起来,后金军顿时一片混乱。

    熊廷弼催马向前,一箭射死前面挡路的后金兵,收弓拿起一把长刀大叫道:“尽忠死节,就在今日,跟我冲。”

    在马上冲锋时,弓箭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而近卫军的火铳刺刀则可以很容易当成长枪使,且刺刀锋利,又可以横斩,而枪托也可以抡起来当钝器,所以与后金兵的战斗近卫军并没有明显的劣势。

    当然,人数比较少是明军最大的问题,皇太极也看明白了这一点,在后面叫道:“不要逼得太急,慢慢来,把我们在觉华岛受到的待遇让他们也尝尝。”

    双方打得热闹,但却没有多少人落马,主要是马上的攻击双方都不是很擅长。后金军最常用的作战方式是骑马前进,然后下马步战。而近卫军本来就是步兵,更不用说。

    倒是近卫军骑术确实比后金军要差一些,有些近卫军厮杀时自己从马上掉了下来,侥幸没有受伤的步兵落地后拿着火铳,竟觉得比在马上更加容易战斗了。

    而这时的赵率教已经离两军交战地不过两地里了,斥候报告熊廷弼被围的消息后,把赵率教惊出了一身冷汗,命令队伍迅速跑步前进,去解救骑兵。

    当熊廷弼的六百骑兵还有近四百人在马上坚持作战时,赵率教终于赶到了。皇太极道了声“晦气”,立刻组织后金军撤退。

    熊廷弼这时却不愿意了,大叫道:“拖住他们,不要让皇太极跑了。”他一直觉得皇太极不过是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罢了,但皇帝交代过近卫军,如果能杀掉或者俘虏皇太极,功劳可以与杀掉努尔哈赤相比,努尔哈赤显然不是那么好杀的,所以近卫军最想杀的就是皇太极了。

    赵率教的步兵加入战场后,后金兵再也抵挡不住了,都跟在皇太极马后迅速逃去。步兵追击骑兵那就是个笑话,所以熊廷弼也只能在后金骑兵身后骚扰拖慢他们逃跑的速度,力求让近卫军步兵能有更多斩获。

    皇太极不想再和近卫军大部队作战,所以逃得飞快,而熊廷弼受了一次伏击后,骑兵人数少而且累,也不敢离近卫军步兵太远,只能看着后金兵远远逃去。

第232章 皇太极的担忧() 
即使如此,近卫军还是杀死了三百多后金兵,抢到两百多匹马,而自己也损失了一百多人。

    没有抓住皇太极,熊廷弼心情不大好。赵率教劝道:“参谋长,这次我们已经是大胜,而且我闪留下了这么多的建奴,第一师和第三师在辽南东江就更好打了。”

    熊廷弼自嘲地一笑道:“人老了,好胜心却更强了,总是想要活捉小奴酋皇太极,以报皇上厚恩。唉,毕竟岁月不饶人呀。”

    赵率教笑道:“参谋长五十多岁的人,开得硬弓,骑得烈马,可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强得多了,军中现在可以左右开弓的人可真不多见。”

    熊廷弼摇了摇头,说道:“跟下去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我们先回去吧。化冰之后,我们只怕要在宁远筑一座城才好。”

    赵率教道:“确实,宁远城和觉华岛互为掎角,这样建奴根本就不敢进攻觉华岛了。”

    熊廷弼点了点头:“只要建奴进攻觉华岛,宁远就可以出城攻击其后方。敌军攻击宁远时,觉华岛也可以进行支援,此事回去后再议吧。”

    不说熊廷弼等收兵回营,只说努尔哈赤一行人,五天以后终于赶到了海州,而这时第一师已经将海州周围洗劫一空,回到了耀州。

    努尔哈赤愤怒不已,决定立即攻打耀州。岳托劝道:“明军经营耀州日久,且其火炮厉害,不如先去支援两蓝旗。”

    努尔哈赤这才想起赫图阿拉处于危险之中,他命令在海州休整一天,然后赶往连山关。

    而这时,鲁钦已经攻下了草河堡,酒马吉堡和通远堡。近卫军将所有能够带走的东西全部运回到阴山堡甚至是皮岛,不能带走的全部毁坏。

    现在鲁钦正在进攻云阳堡,云阳堡如果被攻下,那就会与宽奠堡连成一线,原来的定远右卫就会全部落入明军的掌握之中。

    他面对的是后金二贝勒阿敏的镶蓝旗。在近卫军板甲面前,后金兵的弓箭完全没有作用,而火炮对于城墙薄弱的小堡,可以说是几炮就能轰塌城墙。

    而近卫军的线膛火铳的杀伤力,即使在两百步时都能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现在近卫军一直压着镶蓝旗在打,如果不是镶蓝旗人数较多,而鲁钦又不想付出太多的伤亡来强攻,所以一直在用火炮攻击,没有出动步兵,因而云阳堡现在还在后金军手中。

    阿敏一向自视甚高,现在却被近卫军狠狠地教训了几次,暴燥欲狂,却也知道从武器方面讲,远远不是近卫军的对手,只能龟缩在城堡中等待救援。

    而正蓝旗的莽古尔泰,面对周遇吉的进攻也只能勉强支撑,这就给了毛文龙极大的自由空间。他率领手下各将领,先是将所占领地方的后金人全部掳走,如果有反抗的直接杀死,然后各地的汉民,一律带到皮岛,然后送回大陆。

    毛文龙是穷怕了,所有可能有用的东西都一起运回东江,他明白靠自己的兵力是没有办法守住占领的地方的,所以索性来了个坚壁清野,让后金没有任何物资,看他们怎么办。

    努尔哈赤赶到连山关时,鲁钦终于攻破了云阳堡。近卫军几乎将炮弹打完,云阳堡的城墙已经没有一段完整的了,阿敏知道再留在这里,只有做俘虏的份,所以立即撤退到孤山堡。

    近卫军将大多数能用的炮弹收集起来备用,不能用的也是铁,是要带回去重新制造的。然后是例行的洗劫,在东江兵刮地三尺的搜罗之下,云阳堡已经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努尔哈赤到连山关后,立即出兵攻击云阳堡,而这时鲁钦已经带兵撤退到了新安堡。新安堡占领较早,城墙已经修好,鲁钦决定在这里与努尔哈赤决战。

    二月十一日,后金军来到了新安堡外,努尔哈赤命令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开始进攻。而这时匆忙赶到的皇太极仔细地查看了新安堡的情况后,对也是刚刚赶来的莽古尔泰说道:“五哥,你去劝劝父汗,让他不要强攻新安堡。即使能够打下新安堡,我军死伤会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莽古尔泰翻着眼睛道:“你干嘛不去和父汗说?你在觉华岛损兵折将,我在这里不也是一样吗?你以为父汗会给我好脸色吗?”

    皇太极叹了口气道:“以小邦临大国,是我们的悲哀,以前因明军腐败,再加上李家与我们有旧,所以才会有萨尔浒之战的胜利。后来再下辽沈,又攻下广宁,使父汗对明军的轻视更甚。”

    “却没有想到,大明的新皇帝竟如此厉害,建造如此多的新式火器,使明军一扫万历年间的颓势。最重要的是,这个皇帝与原来的皇帝都不同,不与我们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直接撤退到了山海关,又从辽南和东江两地牵制我们,这样下去,我大金危矣。”

    莽古尔泰不相信地说道:“明军的新火器确实厉害,但明军撤退到山海关,把辽东全地让与我等,八弟怎么竟然觉得他做得对呢?”

    皇太极又叹了口气道:“只要明军计较城池和土地的得失,就必然和我们保持军事接触。我军野战比大多数明军都要强,只要和明军打仗,我们就能抢到东西。现在他们撤回山海关,我们又不可能攻下山海关,那还有什么可抢的。明军的撤退,比他们的新火器更加难以对付。”

    莽古尔泰大大咧咧地说道:“那有什么,抢不到明军,我们还可以抢朝鲜,抢蒙古,只要有得抢,我们怕什么?”

    皇太极笑道:“你看现在的形势,我们还没开始抢朝鲜,明军反而把我们占的地方抢了个干干净净。如果我们去抢蒙古,你觉得明军会坐视吗?你看喀喇沁部,本来已经和我们通好,假以时日,当可归附于我,上次辽南一战后,现在根本就不理我们了。五哥,不打败明军,蒙古我们根本就没法去打。”

第233章 新安堡之战() 
莽古尔泰这才有些慌张,他这个八弟,一向喜欢看汉人书籍,但智计百出是大家都认可的,既然他认为现在大金形势不妙,那倒也是大有可能的。不过莽古尔泰转念一想,当初父汗起兵反明时,形势还不如现在呢,不也是过来了。

    于是他笑道:“八弟是不是把明朝皇帝想得太厉害了?也许他是害怕,所以才会龟缩在山海关内的。父汗凭十三幅铠甲起兵,经历如此多的困难,不一样把明军打得落花流水。小小新安堡,以我军现在三万多兵力,难道还攻不下来吗?”

    皇太极明白自己是白说了,他摇了摇头,心里却想着要用什么方法,用最小的损伤打下新安堡。但在觉华岛遇到的明军武器,使他知道,无论如何,都要死伤大量的甲兵才有可能拿下新安堡。

    二月十二日,后金开始进攻新安堡。努尔哈赤派人去劝降,一个使者骑马摇着一个节杖表示没有武器,他走到距城墙一百步处时停了下来,大声喊道:“我大金啊。”掉下马来死掉了。

    薛伯陵看着自己手中的线膛火铳,满意地笑道:“确实不错,又远又准。”说罢用通条将又一颗长形子弹放进了铳管。

    又一个使者骑马前来,这次他学乖了,离了一百五十步就停了下来,大声喊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们不是自称礼仪之邦吗?”

    薛伯陵瞄准又是一枪,将他打下马来。也大叫道:“你们不过是叛军,说什么两国,倒真是给自己长脸呀。”

    鲁钦笑道:“薛旅长真不愧神射手之名,此战第一功是第一旅的了。”

    薛伯陵道:“这是线膛火铳的功劳,这一功应该记在兵器局头上。可惜我们数量太少,如果都是这种线膛火铳,建奴根本就没法靠近城墙。”

    鲁钦点了点头:“确实如此,不过下次我们就会有足够的线膛火铳了,等到近卫军都装备上这样的火铳后,建奴就不足为虑了。”

    薛伯陵笑道:“是呀,近卫军扩军一倍,都装备这样的武器,何止是建奴,天下又哪里有敌手。”

    鲁钦哈哈大笑:“没有敌手?你放心,圣上说过,这天下还有大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征服呢。北到北海,南到巴达维亚,还有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新地方,都将成为我大明的疆域,都将需要我们近卫军去占领。”

    这时后金兵直接开始进攻。前面是做炮灰的汉军,鲁钦狠狠地说:“判我中华者,均可诛之。当成建奴给我往死里打。”

    炮兵的火炮开始怒吼,汉军受到打击后便想要后退,被后面的督战队杀了几个,又只好继续战战兢兢地向前。

    薛伯陵带着五百线膛火铳兵伏在城墙上,不停地进行射击。不但是前面的汉军,就是后面的督战队有时也能打到。

    薛伯陵笑道:“这是最好的提高射击技巧的机会,平日里的靶子是不会动的,哪里有这里的敌人好。儿郎们,加油干,一个个都成神射手,加入近卫军里的神射营。”

    线膛火铳具有射程远,射击精度高,上弹速度快等优点。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能在一分钟内射出四到五发子弹。所以在炮弹和子弹的双重打击下,汉军至少有三分之一多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而汉军后面有督战队,前面有炮弹和子弹,只能消极地慢慢走动,希望前后都不会伤害到自己。还有些前面的汉军大叫道:“汉人不要打汉人,我们愿意投降。”

    薛伯陵冷冷一笑:“说得好象你们没有打过汉人似的,就凭你们,也配称自己为汉人!狠狠地打,打死这些不要祖宗的狗东西。”

    朱由校要打造了一个民族国家,首先在军队中就进行了民族主义教育,灌输给士兵汉人最优秀的理论,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不过汉人文明确实是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