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启-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文诏连接刺死七个蒙古兵,他的枪法简捷而实用,只要刺到了敌人的要害,并不会多用一分力就转向别的敌人,所以杀敌速度快而且看起来还留有余力。

    速不也是也赤部最厉害的勇士,他的死让蒙古人的士气大降,而曹文诏的勇猛使得他们竟然开始害怕,于是双方气势一变,形势也为之一变,有些蒙古人开始计划如何逃跑,曹文诏大喜,叫道:“儿郎们,随我杀。”然后一个人杀向蒙古人群中。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带头冲锋是最能鼓励士气的,所以明军一时气势如虹,将蒙古兵杀得狼狈不堪。

    而这时也赤收到消息,匆忙中搜罗了一百多个士兵赶过来支援,倒是让蒙古人的阵形稍微稳定了一些,而等到曹文诏一箭将他也射死后,蒙古人终于崩溃,开始四散奔逃。

    步兵当然是赶不上骑兵的,所以曹文诏组织了大约四百名长枪兵,两百名刀盾兵,骑上前面缴获的战马,开始追击乱逃的蒙古人。

    蒙古人知道抢劫失败,现在只想快点回家,溃散后开始向永兴堡方向逃去,曹文诏带人紧追不舍,在永兴堡前终于和孙传庭一前一后将蒙古人围在了一个狭窄的小平地里。

第83章 秦军() 
蒙古人大约有三千人,而明军大约有一千六百人,但孙传庭一千人据堡而守,蒙古人本来就不擅长攻城,而曹文诏在外,蒙古骑兵更不可能从容破关,所以蒙古人想先把曹文诏消灭,却不料曹文诏根本不与蒙古人正面交锋,只是和他们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他们没法去攻击永兴堡。

    双方僵持了一天后,后续的明军赶了过来,而杨涟所带的保安兵也已经赶到,这时明军已有七千多人,蒙古人前有坚堡,后有强兵,首领已死,于是现在的首领,也是也赤的另一个弟弟速不答派人来请求明军放一条路出关,表示愿意献出大量牛羊感谢明军,反正都是空口说白话,难道明军还真的敢去部落里取牛羊吗?

    孙传庭将蒙古人的意思让人传给杨涟等人,杨涟只想早点安定,于是建议放北虏出关,陆轩则认为北虏狡猾,应该先交来牛羊才能放人,曹文诏则说道:“先让北虏把牛羊交来再说吧,只要缴了他们的武器,还不是任我们摆布。”

    杨涟道:“对北虏也应该讲信义,如他们交来牛羊,总也应该履约让他们出关吧。”

    曹文诏回道:“蛮夷不懂何为信义,何必与他们讲信义。”杨涟虽不以为然,却也没有继续反对。

    得到回报后,孙传庭大笑:“曹将军此言正合我意,先缴械再说吧。”于是告诉蒙古人,要出关可以,先缴械后驻扎在堡外,等牛羊交来后才可出关。

    速不答想不到这次明军竟然不按套路出牌,无奈之下再和孙传庭交涉,表示自己现在威望不够,只怕没有办法命令部落里送牛羊来,只有先放自己回去,才能送来牛羊,请求孙传庭先放自己带一半人去拿牛羊,留另一半人在这里做抵押。

    双方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决定由速不答带四百人回去拿牛羊,但孙传庭要求所有蒙古人必须先下马缴械,然后再让速不答回去拿牛羊。

    于是明军从两面开始收缴蒙古人的武器马匹,然后让速不答自己挑选四百人。等速不答挑选完后,再让他们带着马进入永兴堡,速不答刚进入堡内,对面涌出一群刀枪闪亮的明军。

    孙传庭笑道:“本官仔细思量后,觉得还是不用这么多人去拿牛羊,这么多人留在这里,你们的部落无论如何都会送牛羊来的,派一骑兵回去送信即可,头领你觉得如何?”

    形势比人强,速不答想不到明军现在也变得和蒙古人一样言而无信了,自己的打算全然落空,于是只好乖乖交出马匹,只派了一个人送信回去要部落送牛羊来换人。

    孙传庭让曹文诏和陆轩带着两千人守在永兴堡,然后带着缴获的大量的马匹,将蒙古人也用绳索捆着手排成一排,一起押回神木城。

    关于如何处理这批蒙古人,孙传庭和杨涟发生了分歧,杨涟认为应该让蒙古人先呆在神木,等蒙古人依约送来牛羊后再送他们回去。而孙传庭则认为这些蒙古人进犯边城,烧杀掳掠,不杀已经是大明格外开恩,但让神木用大明的米粮来供给蒙古人是不可能的。

    杨涟急道:“那难道让蒙古人饿死在神木吗?上天有好生之德,伯雅万万不可如此呀。”

    孙传庭笑道:“文孺放心,传庭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怎么会让他们饿死呢?”

    两人来到关押蒙古人的地方,孙传庭说道:“尔等不知天兵之威,进犯我边境,杀死我军民,民众皆欲杀死尔等,今日本官慈悲为怀,在尔等赎金送来之前,让尔等去神木煤矿帮忙,挣得每日生活所需,尔等可愿意?”

    蒙古人大声鼓噪,要孙传庭快拿东西来吃,快要饿死人了,至于要去煤矿帮忙的事,根本无人理睬。

    孙传庭道:“既然不愿意,那尔等就在这里等到赎金送来吧,我相信饿个十来天,对蒙古猛士来说应该是小事一件。”说罢转身就走。

    蒙古人看他竟然是如此强硬,慌了手脚,速不答连忙出来喊道:“知府大人,我等愿意去煤矿帮忙,可否先给我等吃些食物再去?”

    孙传庭转身说道:“要想吃饭,先去煤矿,别的免谈。”

    蒙古人无法,只好去煤矿帮忙。煤矿就在附近,进了煤矿,工头说道:“从里面拖一筐煤出来就有一个馒头吃,想吃饭就快去拖煤吧。”

    蒙古人开始了拖煤换馒头的幸福日子,速不答也不例外,每天一个人一般可以拖七到八筐煤,换的馒头将将够他们支撑拖煤的体力。

    如此十二天以后,蒙古人终于赶来了牛羊,按照先说好的情况,一头牛换一个人,十只羊换一个人,延安府一共换来了两千多头牛,一万多只羊。

    速不答在交换完后和孙传庭说道:“孙知府,我们部落这次损失了这么多牛羊,近段日子将会没有足够的食物,请知府借给我们一些粮食好吗?明年我们一定用牛羊来还给你们。”

    孙传庭笑着拿出一个烤好的马铃薯,让速不答尝味道,等他吃完后问道:“头领觉得如何呀?”

    速不答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味道如此之好。”

    孙传庭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我们称之为马铃薯,很抵饿的,如果你们愿意给我们提供劳力,我可以给他们食物,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劳动提供给你们部落马铃薯,如何?”

    速不答的部落这次不但没有抢到东西,反而损失了大量的马匹牛羊,这个春季如果不抢劫别人根本就没办法度过去,而明军现在如此不好抢,他当然想要找一条出路。而孙传庭看着大量的空地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力来开垦,也是心急如焚,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虽然蒙古人根本不会干农活,但开垦荒地要的只是力气,孙传庭和速不答达成协议,由速不答提供三千蒙古人来延安府开垦荒地三个月,孙传庭额外提供给他三千石煮熟了的马铃薯,这样速不答少了三千个人吃饭,又得到了这些食物,这个春天应该可以熬过去了。

    孙传庭将情况报告给皇帝,朱由校很是高兴,认为孙传庭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和蒙古人和平相处。于是命令杨涟和曹文诏回京,将延安府军正式改名为秦军,从近卫军中抽调了两百多近卫军基层军官加入秦军,并下旨给孙传庭加了一个兵部侍郎头衔,命他暂时统领秦军,以防北虏。

第84章 征途是大海() 
银行开到南北直隶以后就暂时停止了扩张的脚步,因为没有足够的人了。李之藻求得圣旨,开了一个会计学校,专门培养银行伙计,朱由校发现阿拉伯数字已经传到了中国,只是用得不广,于是他宣布银行全部使用阿拉伯数字,代替原来的码子,并将简单的加减乘除符号都拿了出来,规定记账必须要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方式都有,而且总账和分账必须清楚,每半月清一次账,以防备日后银行业务增加后有人做弊贪污。

    造币厂用了水力机械,所以产量很高,但朱由校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白银应付挤兑才能在各处推行,虽然现在挤兑的情况没有在南北直隶发生,但在别的地方会不会发生可不一定,所以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从十二月份开始,辽东军饷全用银币支付,银行在山海关设一支行,而辽东其它地方的分行还没有成立。所以只能在山海关来兑换,不过据山海关支行的统计,一个月里,来兑换白银的极少,倒是有些人来将白银兑换成银币。

    天启二年正月,皇帝下旨:南北直隶的铜钱和宝钞,按成色在银行可以兑换新币,到天启三年,将停止在南北直隶使用旧铜钱和宝钞。到天启四年,全国停止使用旧铜钱和宝钞。至于银子,倒没有规定不能使用,不过他相信银两和银币两者的便利性差别太大,应该渐渐会使银币将银两逐出市场。

    李之藻来请示收上来的铜钱和宝钞如何处理,朱由校要求宝钞全部销毁,铜钱可以重新融化后制铜币。不过魏忠贤倒是出了个主意,可以将铜钱销到其它国家,比如日本。

    日本一直没有自己的货币,其实大明周边很多国家都是用的大明的铜钱作货币的。当然魏公公并不知道,但是张千方开始进行海贸后,一直是用的大明的生丝和瓷器换来日本的铜,而负责与张千方联系的就是魏忠贤的手下。等朱由校登基任命魏忠贤为东厂提督后,张千方的联系人就成了东厂。因为朱由校很看重海事,所以魏忠贤也很关心张千方的情况,前些天张千方的联系人偶尔说了一句话“用铜钱买铜其实更划得来,几乎有五倍的利,可惜没有那么多铜钱。”却让魏公公记在了心里,现在既然有那么多铜钱回收了来,那直接运到日本不是更划算吗?

    朱由校作为一个现代人,当然明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的好处,听说有这样的好事,立即指示,将所有回收的铜钱运到泉州,交给张千方运到日本换铜。并要求东厂在泉州设立一个办事处,专门配合张千方处理铜钱海运事宜。

    万历四十七年十月,张千方带着手下,驾驶一艘半新不旧的船,从天津出发,终于回到了老家泉州。因为是第一次在海上长期航行,大家到了泉州,上岸以后都站立不稳了。

    张千方原来上过海船,所以表现得稍微强一些。他带着手下先去找到泉州的联系人,把他们的住所安排好后,才交代了副手沈从京一声后向自己家走去。

    越接近自己的家,心里越是激动,刚走到门口,家人张良材跳了出来,一把抱住他叫道:”是千方少爷,老天爷,小少爷回来了。“然后仔细打量着他,说道:”小少爷在外面受苦了,瘦多了,老夫人要心痛坏了。“

    张良材是家里的老家人,可以说是看着他们哥俩长大的,张千方也很激动地说道:”阿叔还是老样子,千方在外面,一直想着阿叔和小杰呢,小杰呢,还在跟着王掌柜吗?“

    张良材变了脸色说道:”先不要说他了,快去见老夫人和小姐吧。“说罢拉着张千方就往里面走,一边叫道:”老夫人,小少爷回来了。“

    张千方进到父母房中,母亲杨氏正坐在中间的椅子,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后面一个清秀的女子站在后面。张千方跪倒在地开始叩头,口里叫道:”不孝子千方见过母亲大人,祝母亲大人身体安康。“

    杨氏看着眼前的儿子,眼泪不由地流了出来,将身上的女孩子抱了下来,推着她说:”快,喊你阿爸,可怜的孩子,两年没见过阿爸了。“

    小女孩扭着身子,不敢上前,张千方擦了擦眼泪,伸出手来对着女儿说道:”囡囡,我是阿爸呀,来让阿爸抱一下。“

    小女孩犹豫着,这时后面的清秀女子从旁边轻轻推了她一下,小女孩终于走上前去,让张千方抱在怀里。

    中午吃饭时,小女孩张婷终于和父亲混熟了,于是吃饭时不停地给父亲布菜,说道:”阿爸在外面没有吃饭吧,都这么瘦了。“惹得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下午张千方的父亲和哥哥张千树回来后,三人一起来到书房。张思有说道:”为什么又回来了?“

    张千方回答道:”禀告父亲大人,孩儿本来在京营里,一直没有机会上升,而这时皇太孙想要学武,于是孩儿被选中去陪伴皇太孙习武。皇太孙对海运之事颇有兴趣,所以派孩儿来泉州开拓海路。“

    张思有还没有说话,张千树开口道:”父亲大人,当今皇上身体算得上康健,太子正当盛年,这皇太孙“

    张思有想了一下问道:”皇太孙年龄幼小,竟然会对海运之事感兴趣?“

    张千方道:”孩儿陪伴太孙日久,太孙年龄虽然不大,但见识卓越,且待人以诚,孩儿觉得实为明主,愿追随之。“

    张思有点头道:”既然你已经认定了太孙,那就要一直忠于太孙,无论最后如何,都不可有其它想法,你明白了吗?“

    张千方道:”父亲大人常常教诲孩儿要忠心,孩儿不会辜负父亲大人的教诲的。“

    张思有笑道:”说得好,你既然是为太孙殿下主持海运,那明天去见你大舅时,可以和他说说。“

    晚上张千方才能和妻子刘莉独处,刘莉摸着他瘦削的脸,怜爱地说道:”人都瘦成这个样子了,怪不得囡囡都不认得你了。“

    张千方握住妻子的手说道:”这两年可怜你了,以后就好了,我应该会常驻在泉州,如果真要回京师,一定要把你和囡囡带到京师去,家里有哥嫂照顾,也可以放心了。“

第85章 初遇海盗() 
第二天早上,张千方起来后,直接去找张良材的儿子张利杰,昨天问过妻子,前不久张利杰因为和掌柜发生了冲突,已经自己请辞了,这些天正在家里生闷气呢。

    张利杰见到张千方,立刻跳了起来叫道:”小少爷回来了。“

    张千方轻轻打了一下他的头道:”怎么,才两年就生分了,以前不是叫小哥的吗?说说,店里的事是怎么回事?“

    张利杰看到张千方还是和以前一样,才不那么拘谨,于是将过程简单地说了一下。原来他在张家的店里做伙计,跟着王掌柜学习计账什么的,他手脚麻利,心眼又活而且人又长得不错,竟然让王掌柜的女儿看上了,而王掌柜知道他和张家关系亲密,最后应该会接自己的班,也很是看好这事,不想张利杰心比较大,看不上王掌柜的女儿,结果和王掌柜处得不愉快,于是只好从店里退了出来。

    张千方拍了拍他肩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样呀,那好,有没有兴趣跟着小哥去跑海呀?“

    张利杰大喜过望,他本来就不想只做一个掌柜,现在能够出海,自然求之不得。张千方让他先和他父亲说一下,自己回来后再细细地和阿叔说。

    他来到舅舅杨天生家,放下礼物后,杨天生带他来到客房里。问了他回家的缘由后,他爽快地说道:”既然你现在只有一艘船,那就先跟着我的船队一起行动吧,大家一起,能有个照看。“

    杨天生是晋江的大海商,长期跑日本长崎,有他的船队带着,张千方自然能更快地熟悉海运。于是谢过舅舅后,就表示愿意加入了杨家的船队,并约好了出海的日子。

    两天后,杨千方带着张利杰来到泉州的驻地,和大家见了面。正好他们船队里没有帐房,所以张利杰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张千方给张利杰一个个介绍自己的手下,然后说道:”小杰,我们不是普通跑海的,我们是军队,所以你也要把自己当成军人,明白吗,你先跟着沈大哥学习火铳的使用,以后你还要管记帐。“

    众人第一次下海跑船,都有些紧张,一共是六艘船,带队的是杨天生手下的杨大力。杨大力首先来向表少爷请安,然后告诉张千方在海上航行要注意的事项,并和沈从京两人交流了海上联系的简单旗号问题,大家就出发了。

    船队走的是一字长蛇形,张千方的船排在第三位,可见杨大力对这个表少爷还是很照顾的。张千方则让手下先熟悉一下远洋航行,大家觉得来时已经跑了这么远了,倒不大以为意,但正式出海后,才发现大不相同,因为来泉州一直是在靠近岸边航行的,时时都可以看到陆地,而现在则是四面都是茫茫大海,人在海中总觉得没有了根脚一样,心里空得很。

    张千方则交代沈从京和张利杰两人研究海上联系的旗号问题,杨大力的联系方法比较简陋,只能表达简单的意思,而朱由校曾经和他说过海上注意事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旗号联系问题,要求他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旗语,能够在海上将意思表达分明。

    船航行了几天后,大家终于适应了海上的日常,苍白的脸色终于有了血色。张千方开始进行海上训练,象在京营里一样,大家在船上跑步,跳跃,瞄准,刺杀,特别是瞄准,每个人每天都要练习一百次,虽然现在没有用火药,但基本的操作必须到位。

    杨大力打来旗号,表示还有两天到达长崎,请各船注意安全问题。沈从京报告给张千方后,张千方惊奇地说:“安全问题是什么意思?”沈从京摇头表示不知。

    但是很快他们就知道了,当视野中出现一艘大船时,杨大力打出旗号,要求其它各船注意警戒,由第一,二,三船攻击来船,张千方他们才知道,原来安全问题是指别人的安全问题,因为现在我们是海盗了。

    他们是第三船,属于直接攻击来船的系列,大家都很兴奋,一个个嗷嗷叫着为自己的船鼓劲,而杨大力的第一船和敌船已经隔得很近了,已经可以听到火铳的声音。那船似乎认了命,慢了下来。

    而这时第二船也已经接近了敌船,张千方船上的人很失望,那还搞个什么,等自己赶到早就完事了。这时却听到一阵爆豆似的火铳声音。

    沈从京叫道:“有问题,把火铳拿好,加强戒备,小心接近敌船。”

    张千方也知道有问题,因为杨大力船上只有几只火铳,这声音应该是敌船在开火。果然,第二船上打出旗号,沈从京道:“敌人火力太猛,请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