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娘子天生丽质,小生想吟诗一首,以表思慕之情。小娘子听好了。”小丫环冲上去,小手连摆:“不听不听,你个浪荡子,离我家小姐远点。”那书生一把将丫环推开,丫环踉跄后退,差点摔倒在地。
朱由校不由心里狂叫:“特么的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样刷声望的机会实在是太适合了。”于是上前两步,一脚向书生的腿踢去,口中义正辞严地大叫:“你这个淫贼,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还有王法吗!”
他不是李进忠,踢倒是踢到了书生的腿,但却把自己的脚震得生痛,那个书生只是晃了两下,没倒,回过神来,一脚回踢过来。朱由校大叫不妙,装13不成反被虐,闪躲不及,眼看就要出丑。书生的脚却碰上了另一只脚,那是李进忠的脚。
书生嚎叫一声,倒在地上。抱住腿哭道:“啊啊啊啊,我的腿断了。”李进忠心急护主之下,出手极重,但也不致于到踢到脚震断腿的地步,所以也不担心,只是护在朱由校身前。旁边两个家丁见主子受辱,一起冲了上来,小李和小邓接住他们,打在一起。宝珠行到朱由校前,盈盈一礼:“多谢兄长相助,宝珠在此有礼了。”朱由校化身谦谦君子,回礼道:“我最见不得这等轻浮儿,正好遇到,出手相助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丫环乜了他一眼,心想说得好象你不是轻浮儿似的。不过确实是朱由校帮了她们,所以她也施礼致谢。
李进忠见两个小太监收拾不了家丁,上前一人一脚,将两个家丁踢成了滚地葫芦,再退到朱由校身边。书生可能脚没那么痛了,骂道:“你敢踢我,你知道我爷爷是谁吗?”朱由校闻言不由冷笑,在这个世界上比爷爷,他倒是不相信谁能比得过自己。
这时,长衫青年正好赶到,看到朱由校和妹妹在一起,大怒:“又是你这小子,今天可不放过你了。”冲上来就是一拳,李进忠一搭手,架住拳头,然后用力往前一送,长衫连退三步,才稳住身形。
宝珠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服,小声解释了一番,长衫才明白这次朱由校倒是冤枉的了。于是向李进忠施礼道:“在下张诚,方才莽撞了,还请阁下大人不计小人过。张诚在此谢过对小妹的照顾。”李进忠连忙还礼,朱由校终于扳回一城,得意洋洋地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因为妹妹说是这小子先动手帮忙的,所以张诚虽然心里腻歪他,还是对他拱手致谢。宝珠听他说得怪怪的,不觉展颜一笑。朱由校看着那明媚有如春光的笑容,眼睛都直了,心里大叫:“她笑了,她笑了,这小娘子实在是太美了。”
这时只听到了一声明显听得出来是装出来的咳嗽,接着是朱徽媞促狭的声音:“哥哥,小心眼珠子掉出来哟。”朱由校也咳嗽一声,瞪了小丫头一眼。这时,书生恰到好处地讲话化解了尴尬:“我爷爷是定国公,你们敢打我,等着倒霉吧。”朱由校正义凛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是定国公孙子怎么了。”书生鄙视地看着朱由校:“小子,你嘴巴厉害有什么用,你等着,很快就知道厉害了。”李进忠微微一笑:“下次倒要问问徐希是怎么管教后辈的,竟然当街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来。”书生呆住了,敢当街叫他爷爷的名字的人,他当然知道自己惹不起。再看小李小邓的样子,于是腿也不敢再痛了,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连狠话也不敢再放。
朱由校对张诚施礼道:“小子朱啸启,顺天府人氏,一向在家中闭门读书,近来和家仆出门历练世事,开开眼界。”暗中又为上次的失态解释了一次。小丫头看了哥哥一眼,眼睛闪了闪,没有做声。张诚没奈何,别人一再道歉,并两次帮助妹妹,虽然这少年有些不稳重。但年纪尚小,也就只好做罢。再次致谢以后带妹妹离开。
等他们一走,小丫头不干了:“哥哥你骗人。你又不叫朱啸启。”
“不是骗人,哥哥的名字有些人知道呀,说出来不大好。所以就重新取了个名字,这样在外面方便点。”
“那我也要个新名字,在外面方便点呀”。小丫头立刻打蛇随棍上。
朱由校想了一下,笑道:“那好,你就叫朱骤琴吧。”把前世妹妹的名字安在现世妹妹身上,好象不大靠谱,但他就是喜欢,喜欢这个妹妹就象喜欢那个妹妹一样。
“好呀好呀,我以后就叫朱骤琴了。哥哥有箫我有琴,人家一听就知道我们是一家人了。”得了新名字的小丫头兴奋不已,迫不及待要回去显摆,于是大家再逛了一会儿后就打道回府了。
第6章 体育锻炼()
在书房里,朱由校翻开了纪效新书,里面夹着一张纸,上面写着“47,48,7,17”几个阿拉伯数字。这是上次平行时空管理局一号告诉他的,自己会在万历四十八年当皇帝,然后七年后挂掉,自己这个身体现在是十五岁(虚岁),那应该是二十二岁死掉?为什么会死掉呢,显然只可能是病死的,自己可不想这么快挂掉,那么就只能让自己身体变好了。
上次对书生的武力攻击没有达到目的,反而差点出丑,使朱由校认识到自己身手不高的事实。其实,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根本无所谓身手。准确地说,是身体素质不行。于是他合好书,出了书房,对客氏说道:“我不在时,不准人进书房,刘师傅也不行。”然后去找李进忠。
“李伴伴,我看你身手很不错呀。”
“不敢当太孙殿下夸奖。奴婢进宫之前,学了一点粗浅的技击之术,弓马称得上略通。”
“李伴伴还会骑马射箭呀,厉害。就说白打吧,你一人能打几人呀?”
“若是平常人,三四个倒也不是难事。如是再多的话,奴婢就只能认输了。”
“我如果想和你一样,要练多长时间才可以。”
“太孙殿下身份尊贵,不可习此下贱之术。殿下想打谁,不是有奴婢吗!奴婢会打得他娘也认不出他来。若是贼人多,直接叫锦衣卫拿人,抄家灭族,只在殿下一念之间而已。”
“我练技击之术,又不是想和别人对打,只是想强身健体罢了。再说你看昨日,我如果能象你一样一脚就踢翻那个徐什么的,那场面也就不会那么难堪是不是?也不用你来救我了是不是?如果你援救不及,我也能自保是不是?”
这几个是不是让李进忠心领神会,明白殿下其实是想在宝珠姑娘面前表现一下。既然只是这样,那当然可以学一些基本的手段了。只是自己也是乱学的,教殿下那是万万不敢的。于是回禀了李选侍,李选侍命他在京营里选一个武艺精熟的军官来教朱由校,并选两个年龄不大的京营军官陪他训练。这时候的京营基本上都是太监统领的,李选侍开了口,这点小事很快就办好了。
万历四十七年五月初二,吃过早饭,朱由校就和李进忠来到了西苑。京营军官不能长期呆在宫中,所以就选了西苑的一个校场做为太孙的演练场。一进校场,三个军官已经跪在地上了,朱由校连忙上前,扶向中间那个军官,一边说道:“三位军中豪杰请起。”中间的军官还是叩了一个头道:“左营游击鲁钦带把总周遇吉,张千方叩见太孙殿下。”又叩了两个头才起来。
三个军官都是身材魁梧,鲁钦三十来岁,脸上有一道刀疤,从左眼角一直拉到右脸上部,给他平添了几分狰狞。张千方二十来岁,也是面带煞气,和鲁钦一样很容易看出是军营里的人。周遇吉只看得到十八九岁,却是一副平和的样子,楞楞的,象个农村里来的傻小子。
“鲁游击是孤的武学师傅,可以称为先生的。两位把总是孤的陪练,如在军中就是手足。以后切不可行此大礼。”三位连称不敢,坚持尊卑有别,礼不可废。
“孤一直以为,军中之人当有骨气,当有血气,当有杀气。有此三气,则自有拼命之勇,有报国之忠。而今即便以一总兵,亦是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使得弁帅如走卒。这样骨气何在,血气何来,杀气何生!如此之军,战时无端能生出忠勇来吗?”换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孤常常思量,本朝以文制武,本为防藩镇之祸,二百余年来看,确实有效。但事皆有度,如今已是太过。文即视武为奴婢,则武视文为寇仇,如此下去,则兵不能战,民不得安,国不得宁,孤深忧之。只是孤无法变军中成法,但在这校场之中,不想再看到三位行这跪拜之礼。”
三位军官听到太孙殿下为武人鸣不平,并提高到这样的高度,都是深受感动。三人平日在京营里还好,但他们都是从外军调入的,见惯了文官视武弁为走狗的样子。太孙殿下的话,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三人一起拜倒在地,鲁钦呜咽着说:“谢太孙殿下厚爱,卑职一定谨记殿下之言。为国尽忠,为殿下效死!”。另外两个也是两眼通红,感激之色溢于脸上。
“你看你看,刚说了不要跪拜,下不为例呀!”上前扶起三人,“至于训练,还要请鲁游击三位费心了。”
鲁钦首先请朱由校跑了一段路,然后举了石锁。满意地说:“殿下身体很好,既然只是要强身健体,那下官就斗胆请殿下每日辰时跑两刻钟,分两次,一次一刻钟。然后殿下有空的时候,下官会教授殿下一些常用防身之术。周张二位就陪在殿下身边,既可以做联络之用,也可供殿下驱使。”
其实朱由校也想学习进攻的路数,但他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个身体虽然算不错,但也只是因为吃得好,而且是和这世代的人来比。要想学功夫,必须先把身体素质提高,跑步显然是最好的办法,既然鲁钦也委婉地要他练跑步,说明他也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以后才适合练功夫,那就先练呗。
随后的日子里,朱由校进入了痛苦的锻炼模式。当然痛苦是他自找的,鲁钦是不敢也不可能让皇太孙练得痛苦的。朱由校在他要求的基础上把训练量逐渐增加,最后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跑三次,每次两刻钟。后世认为,天启大帝之所以健康长寿,每天的跑步绝对是功不可没,因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跑步运动,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跑步一段时间后,鲁钦教授了他一套武当内家拳,也就是太极拳。这拳偏于养生,如果功夫高深了当然也可以用于技击,朱由校不可能很快就学到高深的境界,所以又跟着周遇吉学了一套太祖长拳,跟着张千方学了一套少林拳。传授皇太孙拳术,三位当然是尽心尽力,不会有丝毫隐瞒,朱由校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关系着自己的小命,所以练得格外认真,因而进步神速。
鲁钦连连称赞皇太孙殿下天资聪颖,果然是能人无所不能呀!朱由校知道他的话里会有水份,不过至少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身体健壮了很多,跑步也越来越轻松了,想来这一世不会在二十多岁上就挂掉了吧,想到这里,嘴角绽出淡淡的笑容,心里也有淡淡的自豪感,虽然我没办法改变自己被穿越的事实,但至少我可以改变一个皇帝的身体进而改变皇帝的命运,乃至一个朝代的命运,自己也是传说中推动历史车轮的人了。
第7章 科学实验()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三
早上跑步的时候,李朝钦来向太孙殿下报喜,燧发火铳的点火装置已经做出来了。朱由校心中大喜,不过还是等李进忠说“时间到”以后才停了下来,慢慢地踱了过来。
“太孙殿下英明,分组之法实乃无上妙法。昨日第三组造出了点火装置,点火成功有十之三四。”
“这都是李都监督促有法,众工匠用力效命,才能如此之快就能造成。赏第三组五十两,李伴伴取银子给他,要全数发给第三组组长,你不能在其中抽头。至于他们如何分,你不用管。”做事就要有奖惩,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三十多天时间,十个人得到五十两,已经算是巨赏了,他问过李进忠,大多数工匠在这里做事是不给工钱的,算是服役,所以这一次的赏格,应该能让工匠明白自己是说话算数的,商君的示木标金,意正在些。
“以后说事情的时候,不能用十之三四这一类的说法。三就是三,四就是四。你一共测了多少次呀?”
“回禀太孙殿下,一共测了五十次,其中打着了十六次。”
“嗯,这样说是十之三四倒不是太离谱。你应该测一百次,打着多少次,便是百分之多少。多试一些次数会准确一些,少了也可以换算的,你现在的打火次数,如果换算就是百分之三十二。你命他们改进,能把打火率提高百分之一,就奖励一两银子。三个组都是一样。以后测试,至少要到百次,明白吗?”
李朝钦连连点头,然后拿着银子,乐不可支地走了。当然他没得到赏银,因为上次说好的是造出能用的燧发火铳,三个月内自己可得赏银一百两。其实一百两他倒不是很在意,但是太孙殿下赏的那可就不同了。比起银子,在太孙面前露脸,那可就重要多了。
心里高兴,朱由校决定去司苑局去看看红薯如何了。于是李进忠带着他去了司苑局。周遇吉和张千方当然是跟着一起,算是太孙的保镖。
司苑局掌印太监王体乾是个很有文化的太监,这在太监中并不多见,象李进忠勉强认得百来个字,已经算不错的了。不过从小入宫的太监倒是强些,因为皇城里有内书堂,专门教小太监读书。李进忠算是半路出家,文化水平低就不能怪别人了。王体乾做事倒是稳当,专门找了老农来负责这个事,严格按照徐光启的书中所写进行选种栽种,现在已经育苗一段时间了。看着郁郁葱葱的红薯苗,朱由校就象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红薯地,满仓满仓的红薯。心想自己大量推广红薯,大家至少都有饭吃,这样就不会有人造反了吧。
玉米在司苑局倒是有,现在已经快成熟了。不过朱由校发现比现代的玉米好象要小一些。掰了几粒尝了一下,味道倒是不错。问了王体乾,才知道如果照管得好,玉米一亩大概能产一石三。和后世当然是不能比,但在当时,小麦产量不过两石而已。而最重要的是,它不择地,到处都可以种,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王都监做得很不错。现在还有些事要麻烦你去做。”
“不敢当太孙殿下如此,奴婢不过是尽本分而已。殿下但有吩咐,奴婢无有不从。”
“好!孤要求王都监找三块相同大小相同肥沃的地,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栽种某种作物,其中一块地垄间种上落花生,一块垄间种上黄豆,一块地什么也不加种。除了这个不同以外,其它的浇灌什么的都要相同。收获之后,将各块作物的产量仔细计数,然后报告给我。当然除了玉米,还可以多选几种作物进行栽种,得到更多的产量,同种作物之间的产量来进行对比,当然更好。”
“殿下交代下来的事,奴婢一定一丝不苟地完成。收获之后,立刻告知殿下。”
“只要做得好,我是不吝赏赐的。我等着王都监的好消息。李伴伴,你负责和王都监联系,如王都监有什么要求,你能做主的就当场决定,万一你觉得困难也要及时告诉我。”
“殿下放心,奴婢一定会积极配合王都监,不会耽误殿下的大事!”
朱由校又问了耕种工具和肥料使用情况,王体乾拿出一种木牛来演示,木牛由两个人字形支架和安有十字木橛的辘轳组成。耕地时田地两头距离二丈,相向安设,辘轳中缠有六丈长的绳索,绳两端固定在两边的辘轳上,中间安有一个小铁环,小铁环上挂有耕犁的曳钩,运作时以人力搬动辘轳上的木橛,使之转动,耕犁就往复移动耕田。每套代耕器,共用三人,两面辘轳各用一人,扶犁一人。转动辘轳的人,一人转动时,对方一人休息,如此往复搬动,王体乾说可以“一手而有两牛之力“,朱由校大感兴趣,希望可以推广到各地。
至于肥料,常常是用“榨油枯饼”,象芝麻饼、棉籽饼等都被用于高产田。农田施肥技术也有提高,对不同土壤,施用不同性质的肥料。用草木灰蘸稻秧,用石灰淹秧根。这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同时也改良土壤。朱由校发现人畜粪便的使用情况和后世比较使用较少,但也算不错了。
问过王体乾,他也没听说过马铃薯或者土豆。看来要找马铃薯就只能去找徐光启。徐光启是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上次他说在通州练兵。所以李进忠在东宫里问询了一下,确定他当前还在通州。于是朱由校想要去通州找他。李进忠觉得现在天色不早,还有马车护卫什么的要准备,出京师更要先禀告李选侍,所以建议明天再去通州。
朱由校无可奈何,于是下午只好和周遇吉和张千方练了一会白打,收获马屁无数。晚上李进忠来回报,已经禀告了李选侍,李选侍吩咐多带护卫后同意了,马车也已经准备好,并派人先通知了徐光启,明天早上就可以出发了。
第8章 朱徐再会()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初四,天空万里无云。
朱由校带着李进忠,周遇吉,张千方并二十个护卫一行二十四人向通州出发。李进忠驾车,护卫都骑着马,十个在前面开路,十个跟在车后,周张二人分别在车的两侧保护。只坐了一会儿,朱由校就吃够了苦头。马车坐着颠得太厉害,他坐的是两轮马车,虽然拉货两轮马车不比四轮马车差,但在舒适性上确实大大不如,于是向周遇吉提出要骑马。
周遇吉马术极好,一行人反正带有多余的马,于是周遇吉选了一匹最温驯的马,再告诉朱由校一些基本的控制方法,朱由校战战兢兢地骑上了马,按照周遇吉教的办法控制马向前走。慢慢地他适应了马,马也慢慢地适应了他,整个马队以龟速慢慢前进,京师到通州短短几十里路,用了一个多时辰,而朱由校在这一个多时辰基本学会了骑马。这让李进忠和张千方又拍了大量的马屁,“殿下英明神武”说得朱由校都差点相信了。不过自知英明神武算不上,但至少接受能力还是要算不错的。
徐光启带着手下在军营门口迎接太孙殿下一行,大家行礼过后,拥着朱由校一起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