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香港1949-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记国际在海外的投资,包括英国、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均表现欠佳,尤其是在印尼的业务,遇上全球石油危机,产生约1亿港元的坏账,和记国际已陷人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有关公司倒闭的传言满天飞,股价暴跌。

    1973年的香港股灾,股票下跌幅度是非常惊人的。不但包括很多小型公司股价跌成仙股不足1元,蓝筹股和行业龙头公司也都跌到只剩渣。

    看到大量有升值潜力的股票,李华龙蠢蠢欲动,想卖掉米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转而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仔细想过之后,经过一番筛选,他觉得收购几家公司,更多的是投资买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长期投资。

    和记国际的股价持续下跌,特别是记国际要倒闭的消息传出后,李华龙下定决心收购这家企业。在他眼里,和记国际旗下有很多有升值潜力的资产,他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和记国际,重组之后,该公司股价肯定会上升。

    ……

    11月初,香港多家媒体报道了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的消息,一些媒体分析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的时候,都提到了李华龙这位控股股东对恒生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大助力。

    恒生银行刚上市的时候,总市值24亿港元,1973年3月份。该银行市值一度达到90亿港元,而当时汇丰银行的市值高达148亿港元。

    牛市去了,熊市来了,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股价双双走低,但恒生银行一直没有跌破发行价每股4港元,到了1974年11月初,汇丰银行市值跌至26亿港元,而此时恒生银行市值30亿余港元。

    虽然恒生银行市值超过汇丰银行,但这家公司并未成为香港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一家。李华龙控股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金地集团才是市值最高的,十一月初,金地集团股价未低于33港元/股,这家公司市值也为跌破33亿港元。

    李华龙预测汇丰银行1974年的年利润不会低于2。7亿。就算市盈率按照10倍计算,该银行的市值就可以达到27亿港元。

    见到汇丰银行股价被大大低估,李华龙开始大量购入汇丰银行的股票,另外。他还建议父亲李逸松、大哥李华文和四弟李华武都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

    此时的汇丰银行只是一家主要业务在香港的区域性银行,还不是一家全球性银行。

    因为李华龙的出现,过去二十几年。香港的华资企业发展速度很快,隐隐有超过英资企业的迹象。

    在李华龙的支持下,恒生银行有惊无险度过了一九六五年的挤提风波,之后,恒生银行如何凤凰盘磐一般,快速发展壮大。

    随着李华龙旗下的企业,以及恒大集团和久安集团等等华资企业的发展壮大,和这些华资企业建立良好关系的恒生银行实力也越来越强大了。

    恒生银行的股票市值超过汇丰银行,这证明在很多香港投资者的眼里,恒生银行的实力超过了汇丰银行。

    李华龙知道港英政府大力支持汇丰和渣打这两家发钞银行的发展,恒生银行不加大发展海外业务,想要将这两位主要竞争对手远远甩到身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投资购买汇丰银行的股票,李华龙有两个目的,一是,觉得现在以低价买入,不管将来等股价高升后抛售套现,还是长期持有,每年拿分红,都很划算;二是,他心中有一个长远计划,他记得华英谈判期间,香港股市楼市低迷,香港置业等多家英资企业险些破产,他打算等到那个时候,发动雷霆一击,收购几家英资企业。

    香港的英资企业很少向华资银行借钱,如果李华龙和他的家人能够进入汇丰银行董事局当董事,等到香港股市楼市低迷的时候,香港置地等英资企业日子不好过了,不能及时向汇丰银行还款,那李华龙作为汇丰银行董事局成员,可以要求英资企业及时还款,逼迫英资企业在市场低迷时候抛售物业套现,这样他和华资企业商人就可以抄底获利。

    “三哥,如果我们大量购入汇丰银行股票,肯定会推高股价,你觉得汇丰股票不超过什么价,值得购买呢?”李华虎问道。

    “均价不超过15港元,有多少,买多少。”李华龙答道。

    “现在股价多少?”李华虎又问道,“还有,总股本多少?”

    “2亿股。”李华龙答道,并补充了一句,“股价最低跌至每股12港元!”

    “我不懂怎么买股票,你帮我买吧。”李华虎说道,“一个月之内,我能够拿出一亿。”

    “我最多可以投资两亿。”李华文说道。

    “我投资三千万吧。”李逸松说道。

    “阿爸,你刚把时代置业公司的股票卖掉,手里有大量现金,就多买一些吧。”李华龙建议道。

    “行,听你的!”

    汇丰银行的股东很分散,之后数月时间,李逸松、李华文、李华龙和李华虎四人持续购入汇丰银行股票,均价为每股15港元,总共购入3800万股,持有股权比例高达19,李华龙投资2。4亿港元买入1600万股,李华文投资1。8亿港元买入1200万股,李华虎投资9000万港元买入600万股,李逸松投资6000万港元买入400万股。

    李逸松父子不断购入汇丰银行的股票,推高了股价,当汇丰银行市值超过50亿港元时,他们就不再购入这家银行的股票了。

    凭借19的股份,李华龙和他家人完全可以要求在汇丰银行董事局占有席位,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也没有对外公布,他们都是以自己旗下投资公司的名义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

    买入汇丰银行的同时,李华龙也开始购入长江实业股票。

    由李嘉诚创建的长江实业总股本4200万股,当这家公司的股价跌至3港元时,李华龙开始大量购入,花费1680万港元,以每股4港元的均价,买入420万股,获得10的股份。

    李华龙很看好李嘉诚的能力,他觉得就算自己将来收购了和记国际,李嘉诚失去了“吞下”和记黄埔李嘉诚并购和记黄埔之前,和记国际更名为和记黄埔的机会,他也相信在李嘉诚的领导下,长江实业也会成为香港排名靠前的地产公司。

    除了买入长江实业的股票外,李华龙还收购了另外一家地产公司新鸿基地产10的股份,他知道这家公司旗下拥有的地皮有很大的升值潜力,还有,他很看好新鸿基地产掌舵人郭得胜的能力,他相信现在买入这家公司的股份,将来肯定能够获得丰厚利润。

    虽然李华龙早早收购了牛奶公司,拥有“中环地王”之称的香港置地公司失去了收购牛奶公司的而几乎,但1972年和1973年年初,这家公司的股价暴涨,股价最高达到57港元/股,当时总股本为2。1亿股。

    随着香港股市暴跌,香港置地公司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

    李华龙溢价收购时代置地公司,香港置地公司的股价一度上升,涨幅超过百分之十,可是进入11月份,置地公司的股价再次下跌。

    11月下旬,香港置地公司的股价跌破3。5港元/股。

    过去一年多时间,香港置地公司股价进行了分拆,并增发了新股,总股本达到6。4亿股,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计算,该公司市值为22。4亿港元。

    李华龙对香港置地公司拥有的物业和地皮很眼馋,如果现在他能够以每股5港元价格收购香港置业公司所有股票,他会毫不犹豫地签下收购合约,但他知道置地公司的大股东不会接受这个收购价,而他又不想出更高的价,所有他选择先收购置地公司的股票做长线投资。

    李华龙觉得华英会谈期间,才是他收购置地公司的最佳时间。

    之前,李华龙和家人说过,成功的投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更容易抓住机会,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李华龙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花费4。56亿港元买入置地公司1。2亿股票,均价为3。8港元/股,获得18。75的股份,这些股份并不是他一个人持有,而是由他和他家人分散持有。(。。)

第243章 股市捞底() 
12月初的一个晚上,李华文、李华龙和李华虎三兄弟相约来到文华东方酒店雅间吃晚饭。

    没有外人在场,兄弟三人觉得很惬意,边吃边聊,聊了不少隐秘的话题。

    若是有人偷听到他们的谈话,肯定会偷着乐,因为他们能够听到一些能够让他们赚钱的商机。

    三人闲聊了几句,李华虎先说起了投资股票的话题,他问道:“三哥,你最近买什么股票了?”

    “长江实业和香港置地的股票买了一些。”李华龙没有隐瞒,这并不是天大的秘密,他觉得可以和亲兄弟分享。

    “最近一年多时间,香港置地股价暴跌啊,你算是捡了便宜了。”李华虎笑道。

    李华虎知道长江实业这家公司,也有李嘉诚打过交道,在他眼里,长江实业只是一家小公司,虽然他旗下的信德集团未上市,但他知道信德集团总资产和净资产都是长江实业的数倍,若是信德集团上市,市值肯定是长江实业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而且他是澳门银河娱乐集团的控股股东,他现在少说有二十余亿港元的资产,根本不把长江实业看在眼里。

    “话不能这么说。现在是熊市,敢投入大量资金入市的人可不多。”李华文笑呵呵道,“去年年初,香港置地公司的股价虚高了,最近一多时间,这家公司拆掉旧楼重建,不仅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还影响了业绩,股市行情低迷的情况下,置地公司股价大幅下跌也是正常的。至于这家公司的股价将来会不会大幅上涨,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

    “阿虎,你别只看到我捡到便宜,我也帮你买入不少香港置地公司的股票。”李华龙微笑提醒道,对亲人。他不会挟恩图报,但他还是帮助亲人之后,亲人能够念他的好。

    “我知道,我心里很感谢三哥。”李华虎真挚地笑了笑,“说真的,我对股市不是很了解的人,都知道香港置地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了,可能短期内,这家公司的股价不会大幅上涨,但长期持股。肯定能够获得丰厚投资回报率。”

    李华龙说帮李华虎购买股票,但他并没有直接帮他买,而是将资金的想法告诉李华虎或者方翠萍,建议他们去买什么股票,买多少股票,至于要不要买,要有他们夫妻资金决定,如果要购买,他们会通知华龙证券公司旗下的股票经纪人。

    “阿龙的投资眼光这么好。跟着他一起投资,肯定不会吃亏的。”李华文笑道。

    “大哥说的没错,三哥还未做过亏本生意。”李华虎哈哈笑道。

    “听你们说这些话,我就有点郁闷。”李华龙苦笑道。“我做过很多亏本生意,华谊兄弟影业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可不是每部都赚的。我是人,不是神,你真当我是财神啊?!”

    “在我眼里。你就是财神。”李华虎一本正经的说道,脸上挂着笑容,“不能单算一部电影的投资回报率。应该算整个电影公司的收益。还有,投资地产项目,还有投资购买股票,论单笔投资,没有亏过本吧?”

    “好像没有吧。”李华龙淡淡一笑,举起红酒杯,“碰碰杯子。”

    碰过杯子,李华文喝了一口红酒,说道:“阿龙,我记得没错的话,这个月月底,九龙仓公司就要兑现当初收购你手中的星光行,支付给你的可转股债券了,总共七千多万港元吧?”

    “没错,7840万港元。”李华龙含笑点头道。

    “现在九龙仓股价下跌了不少,你肯定不会将债券转变成股票,九龙仓想要兑现这笔前,肯定会增加负债率,估计股价要继续下跌了。”李华文说道。

    “大哥,你猜错了,我要将债券变成股票,但不是之前约定的数目。”李华龙笑道。

    “噢!”李华文恍然大悟道,“按照市价向你发行新股,现在九龙仓股价被低估,对你而言,可是大好事啊。”

    “没错!”李华龙乐道,“不瞒你们说,我现在持有九龙仓公司2400万股股票,九龙仓发行新股之后,我会成为这家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

    “三哥,你和九龙仓公司的董事会谈妥了。”李华虎好奇问道。

    “今天下午谈妥了,明天就会对外公布消息。”李华龙答道。

    “恭喜你。”李华虎举起酒杯,和李华龙碰了一下酒杯,问道,“九龙仓公司现在总股本多少呢?”

    “5500万股。”李华龙顿了顿,继续说道,“最近几个交易日,九龙仓的股价都低于7港元,溢价发行新股,价值7840万港元的债券可以兑换得到一千万股。”

    “说真的,九龙仓公司旗下的地皮,分拆出售,我估计少数能卖五亿港元,这家公司的净资产值不会低于五亿,而这家公司市值不到四亿,此时股市真的很低迷。”李华文感叹道。

    “大哥,你旗下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没有被低估?”李华虎笑着问道。

    李华文吃了一口菜,微笑点头道:“被低估了,最近,我都在增持我自己控股的上市企业的股票,我还买入不少恒生银行的股票。”

    “三哥建议你买恒生银行的股票?”李华虎好奇问道。

    “没有。他之前和我说过,现在香港很多上市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是捞底的大好时机,我感同身受,比较之后,觉得恒生银行的股票很值得投资。当然,他建议买入的几只股票,我都有购买。”李华文微微一笑,望着李华龙问道,“对了,阿龙,过去一年多时间,你增持恒生银行的股票了吗?”

    “没有,虽然我知道恒生银行将来股价涨幅很大,但我已经绝对控股这家企业了,对继续增持股票没有太大的兴趣,把机会留给像你这样看好恒生银行发展前景的投资者。”

    “谢谢了!”李华文举起酒杯,示意敬李华龙,自饮一口酒。

    李华龙淡淡一笑。转移话题说道:“老四,最近赌场的生意怎么样?”

    “相比去年上半年,最近几个月,赌场的收入差了很多。”

    “这是正常的。现在全球经济低迷,揣着大笔现金进入赌场的豪客肯定会减少的。”李华文插话道,“不管怎么样,当初你投资赌业,算是走对了。”

    “这还得多谢三哥支持,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不说阿爸那一关过不了。我也不会坚定经营赌业的信心。”李华虎笑着举起酒杯,“三哥,我敬你一杯。”

    “客气什么啊。”李华龙也举起酒杯,碰杯之后,喝了一口红酒,继续说,“我也要谢谢你,我投资入股银河娱乐公司,可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自家兄弟就别太客气了。别谢来谢去的了。”李华文笑呵呵道,“别光顾着说话,多吃点菜,这么好的菜。别浪费了。”

    ……

    到了12月底,和记国际股价已从1973年3月股市高峰期的每股24元跌至1。42元,整间公司市值已跌至4。08亿港元。

    李华龙并不知道和记国际的股价会跌至多少,但他觉得这家公司净资产值不低于十亿港元。当该公司股价跌破2港元/股后,他和他家人就开始暗中吸纳了,他觉得自己能够以每股2港元的价格收购和记国际全部股票。他是非常乐意的。

    李华龙很清楚,如果让外界知道他大量购入和记国际,以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投资者肯定会热潮这家公司的股票,肯定会大幅推高这家公司的股价,这将不利于他以较低价格获得大量和记国际的股票。

    截止1975年1月10日股市收盘,李华龙和他的家人已经购入和记国际公司9580万股股票,总共花费1。6286亿港元,平均每股1。7港元,持股比例超过33,成为了和记国际最大的股东。

    和记国际公司现任掌门人祁德尊为了快速壮大这家公司,采用了交激进的发展策略,多次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收购,如今,他持有这家公司股份不足百分之八。

    两天后,1月12日,星期日,李华龙对外公布了他和他的家人持有和记国际公司的股票数量,并要求和记国际董事局重组。

    1月13日,星期一,和记国际公司申请停牌,并公布李华龙要求成为这家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要求。

    李华龙旗下《明报》和《香港经济日报》两家报纸刊登了李华龙要入主和记国际公司的消息,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兴趣,持有合计国际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开始兴奋了,他们认为和记国际公司的股价要上涨了,有些喜欢超短线的投资者定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准备等股票复盘后,马上买入这家公司股票,趁机赚上一笔。

    停牌当日下午,和记国际召开了董事会,李华龙应邀参加该公司的董事会。

    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李华龙并没有主动联系和记国际公司董事局成员,有几位董事主动联系了他,并表示支持他入主李华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主动联系李华龙的董事都觉得李华龙入主和记国际,能够改善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提高盈利能力,拉升公司的股价。

    有几位董事心里是这么想的,就算自己不推举李华龙担任和记国际董事局主席,也会有其他董事投李华龙的票,凭借李华龙和他家人持有超过33的股权,入主和记国际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加上他们都知道李华龙在香港的影响力,他们不会不理智的站出来唱反调。

    祁德尊并不是和记国际的创始人,和记国际是在他的领导下,从一家小型上市公司,发展壮大成为一家大型企业,他对和记国际公司有很深的感情,他很不愿意看到别人“抢走”他的公司,但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李华龙入主和记国际。

    祁德尊放弃反抗了,重新选举董事局主席之前,他主动提出下台,并推选李华龙担任和记国际董事局主席。

    李华龙全票当选了和记国际董事局主席,并主导了和记国际董事局的重组,他在国际九个董事席位中占到了四个席位,前董事局主席祁德尊保留一个董事席位。

    完成和记国际董事局重组后,李华龙提议发行新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

    几天之后,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提出发行新股,以每股2。5港元的价格溢价向李华龙定向发售6267万股,融资得到1。56675亿港元,这些钱不足以解除公司的债务危机,但这可以向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