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适写了一篇反对梁漱溟的文章,梁看过后说,请胡屈尊费些心思把自己的文章看过以后,再下结论,不要“像看北京的《晨报》一样,匆匆五分钟便看完”。

⊙抗战中,梁漱溟给儿子写信:“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辜鸿铭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讲过:“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

⊙清末,上海张园成为爱国人士日常聚会的地方,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去得最勤,经常登台演讲。吴稚晖演讲时,就跟演戏一样,声情并茂外加各种动作;章太炎上台时,不从后面的台阶上去,非要从台前爬上去,到了台上,说不了几句话,只不断重复“必须革命,不可不革命,不可不革命”,然后下去。

⊙辜鸿铭曾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亮,辜鸿铭笑说:“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张作霖主政北京期间,辜鸿铭经人引荐想在张作霖处谋份差事。张见到辜后问道:“你能做些什么呀?”这一问,让辜鸿铭很难堪,因为辜除了口才和学识让西洋人佩服外,确实无甚建树。从此以后,辜遂断绝了再度从政的念头,安心做起学术来。

⊙五四运动后,北大教授开会讨论挽留蔡元培校长的事情,辜鸿铭上台发表意见,也赞成挽留蔡元培,不过他的理由是:“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1903年,章太炎、章士钊、张继、邹容四人,在上海结拜为异姓兄弟。这一年,章太炎34岁,章士钊22岁,张继21岁,邹容最小,才18岁。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苏报案”后,章太炎在上海租界的洋人监狱中关了三年,出狱时,朋友们来接他,一看,坐牢三年反而把章太炎坐得白了、胖了。据说是因为章太炎平素不喜梳洗、清洁,但洋人的监狱每天逼着他洗澡,生活也规律了,所以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章太炎的裤腰带是用两根绑腿绳接起来的,裤带经常绑不紧,所以总是一只手提着裤腰,生怕裤子掉下去。

⊙民国初年,章太炎曾在北京开办一国学会,每天为信徒们上课,上课必骂康有为、陈焕章组织的孔教会,门上并贴着“凡入孔教会者不准入会”的字样。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龙泉寺,忧愤之下,决定绝食,并留下遗言:“我死之后,华夏文化亡矣!”弟子吴承仕、钱玄同等忙来探望,屡屡劝章进食,章都不为所动。最后,吴承仕问他:“先生,您比祢衡如何?”章答:“祢衡岂能比我?”吴接着说:“刘表要杀祢衡,自己不愿戴杀士之名,故假黄祖之手。如今袁世凯比刘表高明,他不必劳驾什么黄祖,而让先生自己杀自己!”章太炎一听,大吃一惊,马上停止绝食。

⊙章太炎在软禁中,每天以写字来打发时间,某天,写了“速死”两个篆书大字,足有五六尺高,挂在屏风上。章太炎又怕饭菜中有毒,每次吃饭时要求用银碗银筷子银刀子,因为据说银可以验毒。冬天又不敢生煤火取暖,怕袁世凯用煤气熏死他。

⊙南京政府成立后,章太炎与国民党不合作,闲居上海,日子过得相当清苦。他家吃饭,菜肴只是腐乳、花生酱、咸鱼、咸蛋、豆腐之类。衣服不过三四套,常年不曾置办什么新衣服。据说章生平最怕洗脸、洗澡,手指甲留得很长,指甲里全是黑泥。

⊙杜月笙想请章太炎写一篇“杜氏祠堂记”,先后托了几个人,带着银票去,都不成功。后来找到医生陈存仁,陈跑到章家,说司马迁写过“游侠列传”,章先生也应该给杜家祠堂写一篇文章。章听了,很爽快就写好了。

⊙章太炎不记得自己的住处在哪儿,有一回去书店,准备回家时,叫了辆人力车,可说不清楚要去哪儿。章说:“我是章太炎,人称章疯子,上海人个个都知道我的住处,你难道不知道吗?”车夫摇摇头,没办法,又把章拉回到书店。

⊙章太炎在杭州“楼外楼”吃饭,恰好蒋介石和宋美龄也来吃饭,双方各吃各的,都不打招呼。要走的时候,蒋过来说:“太炎先生你好吗?”章回答:“很好很好。”蒋又问其近况如何,章回答:“靠一支笔骗饭吃。”

⊙1922年,伍廷芳去世,遗嘱要求火葬。章太炎听说后,写了一副挽联寄去:“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前一句把伍比作“伍子胥”,后一句把伍比作“武大郎”(“伍”“武”同音),说武大郎死后用火葬,西门庆因此省了一笔安葬费。

⊙蒋廷黻和袁同礼一起去见一个旧书收藏卖家,蒋发现了两本难得一见的好书,看袁似乎并没注意到,便不动声色,一起离开了。等蒋和袁分手后,蒋便偷偷转回去,准备买这两本书,卖家告诉他:袁先生刚刚来把书买走了。

⊙蒋廷黻任职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后不久,一次去参加会议,在门口被挡住不让进。蒋不解,门卫告诉他:“今天是新生活运动周年纪念,你违反了规定。”蒋还是不明白,门卫伸手从蒋的衣领上取下一件东西,原来是洗衣店的号码签!蒋觉得好笑:“这的确是个神圣的地方!我一定要特别注意。”

⊙抗战爆发后,王统照举家迁到上海,日本人以没收他在青岛的房子、财产为要挟,让他回青岛,王统照拍案而起:“我决不做周作人第二!”

⊙章太炎一生颇多自诩,至死依然。他的临终遗言是:“朴学从此中绝矣!”

⊙北平沦陷后,有人向马幼渔求字,他说:“如今国土沦陷,我忍辱偷生,绝不能写。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写多少我写多少!”

⊙“五四”运动后不久,北京高校的教员们在学生们的簇拥下,前往总统府请求补发欠薪,遭到军警暴打。马叙伦额头被打肿了一大块,鼻孔流血,他大喊:“你们就会打自己中国人,你们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

⊙邹容出版《革命军》,署名“革命军马前卒邹容”,风行一时。后来因“苏报案”被捕下狱,朋友刘成禺去看邹,邹开玩笑说:“革命军马后卒来看我了!”

⊙吴稚晖早年很“不革命”,去日本留学时,有人劝他剪掉辫子,吴大怒:“留学就是要保存这条辫子,岂可割掉!”又有人劝他去见见孙中山,吴大骂,“革命就是造反,造反的就是强盗,他们在外洋造反的,就是汪洋大盗!”

⊙吴稚晖十二三岁时,生了肺病,医生说他是童子痨,活不长。吴一气之下,拒绝吃药、看医生,每天一早就去爬山,爬到山顶脱得一丝不挂地晒太阳。如此坚持两年,病竟然好了。从此吴就坚持一生一世不吃药。

⊙吴稚晖有一次拉肚子,正好一位医生来拜访他,吴信奉不吃药主义,医生说:“你吃水果吗?”就让人去买了些山楂炭、石榴皮,熬成汤让吴喝,吴喝了就好了。

⊙上海名医陈存仁回忆,40年代后期,去见吴稚晖要“对口令”。每当有人来找,门房回答:“吴稚老到南京去了。”客答:“我知道稚老昨天已回来了。”门房:“稚老生病,不见客。”来客就递上名片,吴愿意见的话就放他进去。

⊙吴稚晖一生不吃药,身体倍儿棒,到老依然。吴八十余岁时,仍喜欢到街头瞎逛,有时一逛就是十多里路。吴走得快,两个保镖身强体壮,却常常还跟不上。

⊙吴稚晖一生不做官,不拿官俸,生活用度全靠卖字的收入。晚年时,吴一天经常要写三四个钟头,约一百来件字幅,由于交稿迅速,价格不贵,所以生意一直很好。

⊙吴稚晖是江苏武进人,在无锡长大。吴成为党国要人后,无锡街头泥人店推出一款手执扇子会摇头的滑稽老公公,面相很像吴,无锡人就叫它“吴稚老”,销路很好。吴自己每次去无锡,也总要买上几个,边看边哈哈大笑。

⊙吴稚晖生日时从不宴请朋友亲戚,只一个人找个素面馆吃碗素面。有时候别人给吴送来一些水果、鸡蛋之类,吴就骂:“什么生日,放屁!”

⊙吴稚晖喜欢走路,有一次走了几十里去看朋友,回家时又走回去。不料天气太热,路上晕倒了,被人认出来送到医院。吴醒来后,趁医生护士都不在,自己拔掉吊针、氧气管之类,偷偷跑了。

⊙有时候吴稚晖混入老百姓的人群中,和人闲聊,别人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吴稚晖。如果有人认出他来,他就说:“无锡老头子面孔都是一样的,你不要看错了。”就此搪塞过去。

⊙日军入侵南京,吴稚晖撤退前在墙上题诗一首:“国破山河在,人存国必兴。倭奴虽猖獗,异日上东京。”后来远征军新一军军歌中有一句:“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表达的意思相似。

⊙有人送吴稚晖一辆人力车,吴说:“一个人有两条腿,自己可以走路,何必要别人拉。”便把车子的两根拉杠锯掉,抬进书房里,改装成了沙发椅。

⊙吴稚晖27岁考中举人,研究古学问,又写过一部《上下古今谈》,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科普小说,后来又积极倡导统一读音,编写了第一部《国音字典》,蒋梦麟称他是“我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以学术人士看他。

⊙吴稚晖以写小篆著称,曾跟人论及篆书:什么叫篆,就是一种“缠缠体”,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都表示一个姿势,男缠女,女缠男,东缠西缠,瞎缠三千。

⊙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社会上以为张很有钱。1927年,几名绑匪劫持了张元济,索赎金30万。几经周折,弄清楚张的经济状况后减为4万,最后以1万赎出。

⊙某次开会,台上王某大肆抨击吴稚晖,最后结论是:“吴稚晖是一个王八蛋。”吴在台下听了也不生气,站起来嘻嘻哈哈地说:“王先生今天的话,都是神昏谵语,他该知道我是姓吴,王八蛋应该是姓王的祖宗。”

⊙杨笃生参加革命甚早,1904年和黄克强、刘揆一、宋教仁等谋划在长沙起义,陈独秀、蔡元培等造炸弹都是跟他学的,所谓“党人能自制炸弹,自守仁(杨笃生)始”。1906年加入同盟会,在于右任创办的革命报纸中,杨担任主笔,并主持暗杀工作。辛亥革命前夕,1911年8月5日,杨笃生因为对革命前途感到绝望,在英国利物浦跳海自杀。

⊙《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宣称:“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报纸“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有一次蒋介石找史量才谈话,蒋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史冷冷地回答:“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被特务暗杀,终年54岁。

⊙抗战中,洪业被日军逮捕,日本人让他鞠躬,洪照做了,然后说:“我是对武力鞠躬。”审讯中,洪的气节打动了日本军官,第二次审讯时,日本军官站起来,对着洪鞠了一躬,说:“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人鞠躬。”

上海滩三教父: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圈子

上海三大亨,分别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人各有特点: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杜月笙有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小档案】

〔黄金荣〕

绰号:麻皮金荣

出生地:江苏苏州

生卒年:1867年~1953年5月10日

出身:学徒、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巡捕

主要身份:黑社会大亨,青帮老大

次要身份:国民政府少将参议、行政院参议、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

得意之作一:上海的大事小事没有黄金荣搞不定的,某次法国天主教神甫被绑架,找到黄出面,迅速破案,为此,法国东正全权大臣授予他一枚头等金质宝星,法租界提升他为唯一的一个华人警探督察长,另派八名安南巡捕给他当保镖

得意之作二:青年蒋介石(蒋志清)欠下大批债务,走投无路,来寻求保护,拜为老头子,后来蒋发达了,黄赶紧送还门生帖子

〔杜月笙〕

曾用名:原名月生,经章太炎指教,改名镛,号月笙

出生地:江苏川沙(今上海)

生卒年:1888年8月22日~1951年8月16日

出身:水果行学徒、店员、黄金荣的佣仆

身份:黑社会大亨,据称,当时全世界的每八包海洛因中,有七包出自杜月笙之手

得意之作一:拥有两处招牌地段,上海无人不晓,一是杜公馆,二是杜家祠堂。杜家祠堂落成时,蒋介石亲送匾额“孝思不匮”,章太炎亲撰祠文,推许为古之游侠,连开三日酒席,每日千桌

得意之作二:曾亲自主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

名言: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过了就塞到床底下

〔张啸林〕

出生地:浙江宁波

生卒年:1877年6月14日~1940年8月14日

出身:织绸学徒、地痞,浙江武备学堂学员

身份一:黑社会大亨,青帮头目,与黄金荣、杜月笙结为把兄弟

身份二:蒋介石政府的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委会少将参议、行政部参议

身份三:日占时期,拟出任伪浙江省主席,后来被暗杀

王亚樵(1887~1936):安徽合肥人,辛亥革命时曾参与安徽独立战争,民国第一暗杀高手,与戴笠、胡宗南是结拜兄弟。

戴笠(1896~1946):浙江江山人,军统特务头子,人称“蒋介石的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最神秘人物”。

※※※

⊙上海三大亨,分别为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这三人各有特点: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杜月笙有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黄金荣、杜月笙都是苦出身,靠打拼才成为有钱有势有名的“成功人士”,因此很受崇拜,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和英雄。在当时的上海,“像杜先生那样”是一句很有名的流行语。

⊙黄金荣根本就没有参加青帮,他却自称是青帮人,而且还宣称自己是“天”字辈的,意思是比“大”字辈还高一头。青帮变成后来的纯粹黑社会,黄金荣功不可没。在他气焰熏天时,青帮人只能忍气吞声。但后来他在杜月笙的排挤下,衰落了,青帮人开始反击,声称要把这个青帮赝品赶出青帮。黄金荣手足无措,无奈之下送了两万大洋给当时寓居上海的“大”字辈老前辈张仁奎,拜张仁奎为老头子,这才算解决了自己尴尬的青帮身份问题。

⊙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1900年到上海法租界巡捕房上班,级别是三等华人巡捕。为了向上攀爬,黄金荣与上海的黑社会古惑仔建立关系,并且广设线人。有时,他会让眼线去号召些人到法租界犯罪。黄金荣事先得到消息,迅速告诉他的主子,法国人提前做好埋伏,往往是一网打尽。黄金荣得到的金钱都会给线人,“荣誉”则归自己。

⊙绿林出身的军阀孙殿英一生最得意的事有两件,一是,挖了慈禧的坟;二是,包运了五省的鸦片。他曾没羞没臊地说:“有了我的旗号,华北五省无关不通,无卡不破,连外国人的码头,也买我的账!”但是,他就是打不进上海这个大码头。因为当时上海的烟、赌、娼都被黄金荣和杜月笙把持。不过,孙殿英用尽浑身解数终于联系上了黄金荣。黄金荣也认为和北方的正规流氓交个朋友也不是坏事。后来,黄金荣给孙殿英十万大洋,要他给十万的鸦片。孙殿英何等精明,先给发货,又把钱退给了黄金荣。于是,在黄金荣的许可下,孙殿英的鸦片进了大上海。

⊙杜月笙手下有两位攻无不克的大律师,一位是当年袁世凯的心腹张一麟,另一位是原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杜月笙想打什么样的官司,只要二人一点头,必是马到功成。

⊙民国初年,袁世凯当政。袁世凯的人联络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租界内逮捕国民党分子。有一次要去捉汪精卫与陈公博,黄金荣就亲自领一批巡捕出发,但在出发之前,早已派人去通知了汪、陈二人。这是黄金荣典型的做事风格,永远给自己留后路,使自己有改换门庭的机会。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日本人要在上海建立维持会,看中了黄金荣。有一天,日本人来请黄金荣。黄金荣就假装瘫痪,由两个家人扶着他出来接谈,声称有病在身,又不识字,不知国家大事,不配当维持会会长。日本人三番五次地来,黄金荣就三番五次地“瘫痪”,日本人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放过了他。

⊙袁世凯死后,他的儿子袁克文到上海游玩。黄金荣得到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聚宝盆,就主动联系袁克文,和他称兄道弟,派人伺候着。然后找来杜月笙和另外一位黑帮大佬和袁克文搓麻将。开始时,袁克文运气极好,黄金荣三人经常输得底朝天。不过,很快这三人“时来运转”,轮到袁克文输得底朝天了。袁克文回北京后才反应过来,这三人给他设了个局,害他损失了几万“袁大头”。

⊙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看上了黄金荣的相好(一个戏子),被黄金荣抽了两个嘴巴。卢的儿子哪里吃过这样的亏,¨。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要老爹为他报仇。卢永祥暴怒,命令淞沪军使何丰林(原卢的部下)将黄金荣置于死地。黄金荣得到消息,连忙走何母路线,又是送礼又是献媚。结果,在何母的撮合下,黄金荣和何丰林成了兄弟。其实,何母也知道,黄金荣是上海一霸,得罪了他,即使手里有枪杆子,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黄金荣是个势利眼。敬客的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