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孟子集注(朱熹)-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战问井地。孟子曰 :“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 
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 
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音扶。毕战,滕臣。文公因孟子之言,而使毕战主为井地 
之事,故又使之来问其详也。井地,即井田也。经界,谓治地 
分田,经画其沟涂封植之界也。此法不修,则田无定分,而豪 
强得以兼幷,故井地有不钓;赋无定法,而贪暴得以多取,故 
谷禄有不平。此欲行仁政者之所以必从此始,而暴君污吏则必 
欲慢而废之也。有以正之,则分田制禄,可不劳而定矣。夫滕 
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 
人莫养君子。夫,音扶。养,去声。言滕地虽小,然其闲亦必 
有为君子而仕者,亦必有为野人而耕者,是以分田制禄之法, 
不可偏废也。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此分田制禄之 
常法,所以治野人使养君子也。野,郊外都鄙之地也。九一而 
助,为公田而行助法也。国中,郊门之内,乡遂之地也。田不 
井授,但为沟洫,使什而自赋其一,盖用贡法也。周所谓彻法 
者盖如此,以此推之,当时非惟助法不行,其贡亦不止什一矣。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此世禄常制之外,又有圭田, 
所以厚君子也。圭,洁也,所以奉祭祀也。不言世禄者,滕已 
行之,但此未备耳。余夫二十五亩。程子曰 :“一夫上父母, 
下妻子,以五口八口为率,受田百亩。如有弟,是余夫也。年 
十六,别受田二十五亩,俟其壮而有室,然后更受百亩之田。” 
愚按:此百亩常制之外 ,又有余夫之田,以厚野人也。死徙 
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 
姓亲睦。死,谓葬也。徙,谓徙其居也。同井者,八家也。友, 

… 页面 63…

孟子集注                                                                ·61· 

犹伴也。守望,防寇盗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 
人也。养,去声。别,彼列反。此详言井田形体之制,乃周之 
助法也。公田以为君子之禄,而私田野人之所受。先公后私, 
所以别君子野人之分也。不言君子,据野人而言,省文耳。上 
言野及国中二法,此独详于治野者,国中贡法,当时已行,但 
取之过于什一尔。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夫,音扶。井地之法 ,诸侯皆去其籍,此特其大略而已。润 
泽,谓因时制宜,使合于人情,宜于土俗,而不失乎先王之意 
也。吕氏曰 :“子张子慨然有意三代之治。论治人先务,未始 
不以经界为急。讲求法制,粲然备具。要之可以行于今,如有 
用我者,举而措之耳。尝曰 :‘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 
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世之病难行者,未始不以亟 
夺富人之田为辞。然兹法之行,悦之者众。苟处之有术,期以 
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所病者,特上之未行耳 。’乃言曰: 
  ‘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方与学者议古之法,买 
田一方,画为数井。上不失公家之赋役。退以其私,正经界, 
分宅里,立敛法,广储蓄,兴学校,成礼俗,救菑恤患,厚本 
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遗法,明当今之可行。有志未就而卒 。” 
愚按:丧礼经界两章,见孟子之学,识其大者。是以虽当礼法 
废坏之后,制度节文不可复考,而能因略以致详,推旧而为新; 
不屑屑于既往之迹,而能合乎先王之意,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 
矣。〔一〕“壅”原作“拥”,据清仿宋大字本改。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 
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衣,去声。捆,音阃。神 
农,炎帝神农氏。始为耒耜,教民稼穑者也。为其言者,史迁 

… 页面 64…

孟子集注                                                                ·62· 

所谓农家者流也。许,姓,行,名也。踵门,足至门也。仁政, 
上章所言井地之法也。廛,民所居也。氓,野人之称。褐,毛 
布,贱者之服也。捆,扣?之欲其坚也。以为食,卖以供食也。 
程子曰 :“许行所谓神农之言,乃后世称述上古之事,失其义 
理者耳,犹阴阳、医、方称黄帝之说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 
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 :“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 
也,愿为圣人氓 。”陈良,楚之儒者。耜,所以起土。耒,其 
柄也。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 
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 
养也,恶得贤?”饔,音雍。飧,音孙。恶,平声。饔飧,熟 
食也。朝曰饔,夕曰飧。言当自炊爨以为食,而兼治民事也。 
厉,病也。许行此言,盖欲阴坏孟子分别君子野人之法。孟子 
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 
后衣乎?”曰 :“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 
 “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 ,以铁耕乎 ?”曰:“然。”“自为之 
与?”曰 :“否。以粟易之。”衣,去声。与,平声。釜,所 
以煮。甑,所以炊。爨,然火也。铁,耜属也。此语八反,皆 
孟子问而陈相对也。“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 
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 
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舍,去声。此孟子言 
而陈相对也。械器,釜甑之属也。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舍,止也,或读属上句。舍,谓作陶冶之处也 。“然则治天下 
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 

… 页面 65…

孟子集注                                                               ·63· 

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与,平声。食,音嗣。此以下 
皆孟子言也。路,谓奔走道路,无时休息也。治于人者,见治 
于人也。食人者,出赋税以给公上也。食于人者,见食于人也。 
此四句皆古语,而孟子引之也。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 
则乱。以此相易,正犹农夫陶冶以粟与械器相易,乃所以相济 
而非所以相病也。治天下者,岂必耕且为哉?当尧之时,天下 
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 
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 
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 
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 
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 
欲耕,得乎?瀹,音药。济,子礼反。漯,他合反。天下犹未 
平者,洪荒之世,生民之害多矣;圣人迭兴,渐次除治,至此 
尚未尽平也。洪,大也。横流,不由其道而散溢妄行也。泛滥, 
横流之貌。畅茂,长盛也。繁殖,众多也。五谷,稻、黍、稷、 
麦、菽也。登,成熟也。道,路也。兽蹄鸟迹交于中国,言禽 
兽多也。敷,布也。益,舜臣名。烈,炽也。禽兽逃匿,然后 
禹得施治水之功。疏,通也,分也。九河:曰徒骇,曰太史, 
曰马颊,曰覆釜,曰胡苏,曰简,曰洁,曰钩盘,曰鬲津。瀹, 
亦疏通之意。济漯,二水名。决、排,皆去其壅塞也。汝、汉、 
淮、泗,亦皆水名也。据禹贡及今水路,惟汉水入江耳。汝泗 
则入淮,而淮自入海。此谓四水皆入于江,记者之误也。后稷 
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 
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 页面 66…

孟子集注                                                               ·64· 

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契,音薛。别, 
彼列反。长、放,皆上声。劳、来,皆去声。言水土平,然后 
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后稷,官名,弃为之。 
然言教民,则亦非并耕矣。树,亦种也。艺,殖也。契,亦舜 
臣名也。司徒,官名也。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彝之性也。然 
无教则亦放逸怠惰而失之,故圣人设官而教以人伦,亦因其固 
有者而道之耳。书曰 :“天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此之 
谓也。放勋,本史臣赞尧之辞,孟子因以为尧号也。德,犹惠 
也。尧言,劳者劳之,来者来之,邪者正之,枉者直之,辅以 
立之,翼以行之,使自得其性矣,又从而提撕警觉以加惠焉, 
不使其放逸怠惰而或失之。盖命契之辞也。尧以不得舜为己忧, 
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夫,音扶。易,去声。易,治也。尧舜之忧民,非事事而忧之 
也,急先务而已。所以忧民者其大如此,则不惟不暇耕,而亦 
不必耕矣。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 
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为、易,并去声。 
分人以财,小惠而已。教人以善,虽有爱民之实,然其所及亦 
有限而难久。惟若尧之得舜,舜之得禹皋陶,及所谓为天下得 
人者,而其恩惠广大,教化无穷矣,此其所以为仁也。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 
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与,去声。则,法也。荡荡,广大 
之貌。君哉,言尽君道也。巍巍,高大之貌。不与,犹言不相 
关,言其不以位为乐也。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 
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 

… 页面 67…

孟子集注                                                               ·65· 

死而遂倍之。此以下责陈相倍师而学许行也。夏,诸夏礼义之 
教也。变夷,变化蛮夷之人也。变于夷,反见变化于蛮夷之人 
也。产,生也。陈良生于楚,在中国之南,故北游而学于中国 
也。先,过也。豪杰,才德出众之称,言其能自拔于流俗也。 
倍,与背同。言陈良用夏变夷,陈相变于夷也。昔者孔子没, 
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 
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 
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 
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任,平声。强,上声。暴,蒲木反。皜,音杲。三年,古者为 
师心丧三年,若丧父而无服也。任,担也。场,冢上之坛场也。 
有若似圣人,盖其言行气象有似之者,如檀弓所记子游谓有若 
之言似夫子之类是也。所事孔子,所以事夫子之礼也。江汉水 
多,言濯之洁也。秋日燥烈,言暴之干也。皜皜,洁白貌。尚, 
加也。言夫子道德明着,光辉洁白,非有若所能彷佛也。或曰: 
 “此三语者,孟子赞美曾子之辞也。”今也南蛮嘀耍恰
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嘧鼯V, 
古役反。├鸵玻裆瘛D下浦感硇幸病!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小雅伐 
木之诗云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鲁颂曰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 
亦为不善变矣 。”鲁颂閟宫之篇也。膺,击也。荆,楚本号也。 
舒,国名,近楚者也。惩,艾也。按今此诗为僖公之颂,而孟 
子以周公言之,亦断章取义也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 
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 
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 
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贾音价,下同。陈相又言许子之道如 

… 页面 68…

孟子集注                                                                ·66· 

此。盖神农始为市井,故许行又托于神农,而有是说也。五尺 
之童,言幼小无知也。许行欲使市中所粥之物,皆不论精粗美 
恶,但以长短轻重多寡大小为价也。曰 :“夫物之不齐,物之 
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 
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 
者也,恶能治国家?”夫,音扶。蓰,音师,又山绮反。比, 
必二反。恶,平声。倍,一倍也。蓰,五倍也。什伯千万,皆 
倍数也。比,次也。孟子言物之不齐,乃其自然之理,其有精 
粗,犹其有大小也。若大屦小屦同价,则人岂肯为其大者哉? 
今不论精粗,使之同价,是使天下之人皆不肯为其精者,而竞 
为滥恶之物以相欺耳。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 :“吾固愿见,今 
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辟,音壁,又音辟。 
墨者,治墨翟之道者。夷,姓;之,名。徐辟,孟子弟子。孟 
子称疾,疑亦托辞以观其意之诚否。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 
 “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 。吾闻夷子 
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 
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不 
见之见,音现。又求见,则其意已诚矣,故因徐辟以质之如此。 
直,尽言以相正也。庄子曰 :“墨子生不歌,死无服,桐棺三 
寸而无椁 。”是墨之治丧,以薄为道也。易天下,谓移易天下 
之风俗也。夷子学于墨氏而不从其教,其心必有所不安者,故 
孟子因以诘之。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 :“儒者之道,古之人 
  ‘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 
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 
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夫,音 

… 页面 69…

孟子集注                                                               ·67· 

扶,下同。匍,音蒲。匐,蒲北反。“若保赤子 ”,周书康诰 
篇文,此儒者之言也。夷子引之,盖欲援儒而入于墨,以拒孟 
子之非己。又曰 :“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则推墨而附于儒, 
以释己所以厚葬其亲之意,皆所谓遁辞也。孟子言人之爱其兄 
子与邻之子,本有差等。书之取譬,本为小民无知而犯法,如 
赤子无知而入井耳。且人物之生,必各本于父母而无二,乃自 
然之理,若天使之然也。故其爱由此立,而推以及人,自有差 
等。今如夷子之言,则是视其父母本无异于路人,但其施之之 
序,姑自此始耳。非二本而何哉?然其于先后之间,犹知所择, 
则又其本心之明有终不得而息者,此其所以卒能受命而自觉其 
非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 
 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 
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 
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蚋,音汭。嘬,楚 
怪反,泚,七礼反。睨,音诣。为,去声。虆,力追反。梩, 
力知反。因夷子厚葬其亲而言此,以深明一本之意。上世,谓 
太古也。委,弃也。壑,山水所趋也。蚋,蚊属。姑,语助声, 
或曰蝼蛄也。嘬,攒共食之也。颡,额也。泚,泚然汗出之貌。 
睨,邪视也。视,正视也。不能不视,而又不忍正视,哀痛迫 
切,不能为心之甚也。非为人泚,言非为他人见之而然也。所 
谓一本者,于此见之,尤为亲切。盖惟至亲故如此,在他人, 
则虽有不忍之心,而其哀痛迫切,不至若此之甚矣。反,覆也。 
虆,土笼也。梩,土轝也。于是归而掩覆其亲之尸,此葬埋之 
礼所由起也。此掩其亲者,若所当然,则孝子仁人所以掩其亲 
者,必有其道,而不以薄为贵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 
闲曰 :“命之矣。”怃,音武。闲,如字。怃然,茫然自失之 
貌。为闲者,有顷之闲也。命,犹教也。言孟子已教我矣。盖 

… 页面 70…

孟子集注                                                                ·68· 

因其本心之明,以攻其所学之蔽,是以吾之言易入,而彼之惑 
易解也。 

… 页面 71…

孟子集注                                                               ·69· 

               孟子集注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凡十章。 
      陈代曰 :“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 
小则以霸。且志曰 :‘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