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十福晋-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吧唧了一下嘴巴,道:“十哥,你真不动心啊?”

    自打大军出征以来,十四就没再叫过老十十哥了,此时这么一喊,倒透着点闺蜜的味道,诱使老十说点真心话。

    老十翻了个白眼,没理十四。

    十四试探道:“不会不动心吧?”

    老十干脆扭过头去了。

    十四笑道:“马上就到四川了,弟弟我到时给你挑两个,反正离京这么远,十嫂也不会知道。”

    老十没好气道:“世上有不透风的墙?还是纸真能包住火?”

    十四一拍大腿,“不会吧,八嫂那么厉害,八哥庄子里的美女也没少过,要比耍泼,十嫂不见得能赢得了八嫂,怕什么啊…”

    老十道:“要真耍泼就好了。”

    十四忙好奇道:“那十嫂会干嘛?使劲的哭?或者自己去寻死?”

    老十道:“你想点正事好不好,马上就要见年羹尧了,咱们的粮草可都捏在他手上,你想好章程没?”

    十四没理这碴,继续追问道:“十哥,这仗可不是一年半年就能完的,你真忍得住?”

    老十郁闷道:“咱们没人暖床,京里的女眷不也独守空闺。”

    十四无语,“这男的和女的能一样吗?”

    老十心想,在其木格心里那就是一样的啊,不过这话可没敢说出来,万一传了出去,那没准又会是一场风波…

    老十清了清嗓子,“九哥那边一时还帮不上咱们,所以和年羹尧的关系可得打好了,到时你和他好好套套近乎,毕竟你是四哥亲弟弟嘛。”

    十四见老十正儿八经的谈起了正事,也不好再多做纠缠,忙正经的和老十分析起局势来…

    直到出了老十的营帐,十四才想起,忘了给老十说,将阿茹娜的两儿子交给他来带…

    而四川成都的年羹尧也在看着给老十准备的礼单,他的幕僚在一旁道:“大人,50匹马倒没什么,但一千两银子是不是划了去?据传回来的消息,太子一路只收马匹和骆驼。”

    年羹尧道:“他收不收是他的事,咱们不能失了礼数。”

    幕僚想了想,道:“四爷那…”

    年羹尧没说话,虽然四阿哥在极力的拉拢他,而且对他的妹妹也是宠爱有嘉,但是年羹尧毕竟求的是前程和一家的几代富贵,自然不会为了亲情,将宝全压在四阿哥身上,但投靠老十,年羹尧也下不了决心,八阿哥的势力并没减啊…

    拿不定主意的年羹尧缓缓道:“咱们按规矩办事,谁也挑不出礼来…”

    到底该怎么做,还是等和老十打了照面再说吧…

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十家的婚事

    第四百七十七章老十家的婚事

    自打弘参被石子打落水后。大伙就没见过康熙笑过。

    是啊,人家孩子在吕宋那蛮夷之地都长得好好的,一进宫却来了这么个意外,让康熙的脸朝哪儿放?

    因此,觉得没脸的康熙有些不管不顾了,不再向以前那样藏着捏着,而是闹了个底朝天,一副要将紫禁城的所有脓疮全挤出来的架势,至于什么政治影响,完全被抛在了脑后,大伙此时才明白,老十那冲动劲敢情和人家钮钻禄氏家还真没什么关系。

    在康熙的雷霆手段之下,内务府的官员几乎给换了一半,宫里的侍卫差不多也给清退了十分之一,虽然没再打死太监宫女,但许多服役期未满的人也都给提前放了出去,幸亏是在封建主义的大清,否则康熙在支付赔偿金时怕还得再怄一场。

    虽然紫禁城里的裁员活动搞得浩浩荡荡,但其木格却没感到一丝痛快,第一,罪魁祸首没给揪出来。第二,毓庆宫如今得罪人得罪大了,别的不说,被革退的侍卫就能拧成一股不小的势力。

    因此,从来都以小人之心度康熙之腹的其木格认为康熙压根就是故意的,故意给老十树一大堆敌人。

    再一问,康熙对弘暄告四阿哥的明状好像也没什么反应,因此,对康熙更是瞧不顺眼了。

    对康熙有了怨言,自然对他的小老婆就没那么多的耐性,当然了,更主要的是安安提醒了其木格,“额娘,弟弟今年肯定是要指婚的,宫里的娘娘都打算给他塞些什么人啊?弟弟会乖乖听她们的安排吗?娜仁吉娜真的和弟弟没这缘分吗?”

    其木格一听,是啊,弘暄的大老婆人选是康熙说了算,但小老婆人挑谁宫里的主位却是有发言权的,怎么就没人提呢?老十光芒再四射也不至于完全遮住了弘暄的光彩吧?

    虽然其木格不乐意弘暄娶一堆老婆,但如今已经搬进紫禁城了,她哪有说不的权利?

    说来弘暄也算是大清皇孙中的一块奇葩了,都要满16的人了,不仅没小妾,连屋里人都没有,谁若第一个爬上弘暄的床,那还不在弘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啊?

    再说了,老十若顺利继位。弘暄顺理成章就会是新一任太子,前程远大啊…倒不是其木格偏心,但总不能让大臣们天天都疑心皇帝是由三胞胎轮流做庄的吧?

    别看其木格大咧咧的,但人脑袋也不笨,细细一想,明白了,人家不仅没认为弘暄前程似锦,还很齐心的要努力将弘暄拉下马。

    其木格意识到了这点后,对康熙小妾的态度便与先前不同了,不再一味的应答了,该顶的时候也会委婉的刺那么一下,当然了,委婉是其木格自己的感觉。

    如此一来,康熙的小老婆心情就不爽了,还没交权呢,就这样了,等真成太妃了,还怎么活?纷纷变着法的在康熙面前上眼药。

    不过,康熙却是史上耳朵最硬的皇帝,被吹了那么多的耳旁风,耳根子也没软一下。

    不仅没敲打其木格。而且竟然还没给老十指人。

    宫里主位尽心给老十挑的人选竟然在一天之内全指给了旁人,这倒不是康熙想威慑他的小老婆,而是为了内宫的团结所以才将事情在一天之内给解决了,免得小老婆们在等待的日子里互相掐架。

    康熙的小老婆虽然都很震惊,但人家好歹在宫里呆了大半辈子,很快就整理了情绪,让外人看不出一点门道。

    反而是其木格这个受益者怔了一整天,没想到康熙会给她发这个红利,对康熙的评价一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娜仁吉娜的消息又更让其木格对康熙多了一分好感,太后的灵柩安葬后,娜仁吉娜便回了科尔沁,没掺和这次选秀,但其木格一直担心康熙会将娜仁吉娜嫁到漠北蒙古去,离京城远远的,但最新消息却是娜仁吉娜要在科尔沁给太后守三年的孝,而康熙竟然没采取什么措施,默许了…

    如此看来,康熙是将娜仁吉娜的婚嫁权还给了科尔沁,想来应该是太后争取的,但康熙能容忍科尔沁在一旁打小算盘,——毕竟三年后,会是个什么情形,谁都不知道,——看来也不是个无情的人,能对死去的太后信守承诺,至少对太后还是有几分真感情的。

    不过,其木格对康熙小老婆的态度却没什么改善,——主要是她认为自己态度挺好的,只是不再那么唯唯诺诺了而已。落在宫里主位的眼里,其木格这是在耀武扬威呢,让她们好不郁闷…

    不过,康熙的小老婆很快就进行了反省,看来是大家太心急了,惹恼康熙…

    老十没当成新郎也让其他皇子一头雾水,这完全不像康熙的风格啊!不知道康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难道是老十太子之位不稳?这说不过去,被圈的大阿哥和二阿哥哪回选秀给落下过?

    大伙想了半天,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老十不在,康熙怕蒙古太子妃找他耍泼…

    当三胞胎歪着脑袋问:“说什么呢?”大伙更是恍然大悟,蒙古太子妃压根不用出手,光这三个闹腾的小子就够康熙喝一壶的了…

    于是,一时间,各个王府的大老婆都郁闷了,自己生的怎么就没这本事呢?

    老十的事了了,其木格便开始打探弘暄的婚事了,虽然这是个婆婆厉害的年代,但其木格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和自己合得来的儿媳妇,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和弘暄合拍。

    不想,弘暄的婚事还没听到消息,安安又处于了漩涡中心。

    安安的年纪也不小了。虽然皇家格格都出嫁得晚,但今年却不同往年,因对蒙古用兵,所以康熙一口气将三个皇孙女指给了蒙古,其中,三阿哥和九阿哥家的格格比安安大一岁,而十四家的格格则比安安小两岁,其他几个和安安差不多大的皇孙女没被指婚的原因是身体不大好,由宗室女代劳了。

    但安安却生龙活虎的,不仅一边帮着其木格处理着毓庆宫的日常事务,一边还在尽这地主之谊。隔三岔五的带着九阿哥家的洋客人到处参观。

    于是,大伙便不满了。

    按说此时正该安抚蒙古,一帮皇孙女集中在此时嫁人多少也能说明朝廷的用意,但老十家的安安怎么就能成了漏网之鱼了呢?按说太子的女儿更应该肩负起朝廷重任的。

    当然了,有人酸溜溜的说,老十家只有一个格格,金贵啊,不过,立马就有人反驳了,谁说的?太子正当壮年,日后没准不知道有多少格格呢!再说了,就他家格格稀罕?谁家的闺女不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又有人说,老十早就说了,他要招婿嘛,马上就有人跳出来驳斥,老十如今是太子了,怎么还能这么不着调呢?人人都招婿,京里王府住得下嘛?再说了,蒙古那边谁去拉拢啊?

    于是,大伙议论着议论着,便有人说,那去给康熙提提意见吧。

    你别说,还真有那不长眼的,在朝会上当着百官叫康熙一碗水端平。

    事关安安,弘暄一改平日多听少说的作风,当场反击,说投诉者居心叵则,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明目张胆的破坏满蒙团结,其心可诛。

    投诉者自然不服,立马向康熙告弘暄诽谤,要康熙治弘暄的罪。

    弘暄冷笑着问道:“我阿玛早就说了,我们府的钱财都是大格格的嫁妆,别的不说,光是钟表作坊就能让蒙古人打起来,在这节骨眼上,你竟然唆使着要将大格格嫁到蒙古去。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觉得蒙古各部落没来找朝廷的碴,心里着急了啊?”

    九阿哥如今是天天上早朝,虽然不是第一个打卡的,但也没迟到过,此时出来打圆场了,叫弘暄犯不着和这种不长脑子的人一般见识…

    不过,朝堂上这么一闹,京里除了宗室之外的清贵们全一股脑的给内大臣送礼去了,不是清退了一些侍卫嘛,总得补充人手啊,于是挑选了自家自认为优秀的子侄送去给康熙站岗放哨,不为别的,就希望哪天能入了康熙的法眼,或者对了弘暄的胃口,将安安这个大财女给娶进家来—大伙是想明白了,那一堆让人眼红的嫁妆不论是何时,都会挑起蒙古各部对朝廷的不满,所以,安安得归属只能是在京里了,于是,大家便积极活动起来。

    而经过那些人不长眼的一闹,其木格也开始慎重考虑安安的婚事了。

    老十不在,弘暄也上了心,百忙之中还去侍卫处瞅了瞅新进的小伙子,不过却没淘出合格的候选者,回来还对其木格摇了半天头。

    其木格忙嘱咐弘暄忙他的正事去,安安的夫婿她知道慢慢挑。

    不过,一转身,其木格就叫弘政去搞一套新进侍卫的个人资料,这事得抓紧了啊…

    其木格还打算给老十去信,让老十在军中也好好物色一下。

    不过,这信还没送出去,康熙的旨意就到了,弘暄的媳妇人选终于敲定了,还是最早说的喜塔腊氏家的闺女…

第四百七十八章 郁闷的老十两口子

    第四百七十八章郁闷的老十两口子

    老十接到其木格的家书后倒没什么惊诧的。他早给康熙说过了啊,外戚得试着断了,康熙当时就没怎么激烈反对,现在没指小老婆来,只能说明康熙没反悔罢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不过,见其木格在字里行间都处处透着对康熙的感激之情,老十觉得得告诉其木格真相,能有今天这结果,自己可是出了大力的。

    当然,当初老十没给其木格交底,主要是对康熙不大信任,害怕其木格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老十自然要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功劳给争回来。

    对于弘暄的婚事,老十也没多大异议。当初康熙透露出这意思后,老十就将喜塔腊氏家的情况给摸了个底,如今虽然不怎么风光,但家主的为人还行,关键是子嗣兴旺。生的儿子多,虽然没特别拔尖的,但也没那混账透顶的,一句话,都是可供雕琢的,如果朝政需要,培养个四五年,喜塔腊氏家的势也就起来了,和佟半朝比肩也不会落了下乘。

    倒不是说老十对佟家有多不满,佟家其实还是很低调的,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十不可能还像康熙那样厚待佟家,总得安排些人去分佟家的几杯羹,当然了,老十的舅舅家其实也是可以倚重的,但钮钻禄氏家名望本来就不低,这加恩只能悠着来,抬得太高了,倒是在害钮钻禄氏一族了。

    而且,如果不需要一个强势的外戚,那就更好办了,给足面子就行。

    所以,老十对康熙的这个安排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至于儿媳妇的品行,老十就没管了,反正从康熙挑儿媳妇的眼光来看,老十对康熙还是比较信任的。除了八福晋太彪悍了,其余的皇子福晋都是特适合放在家里的,连其木格这个蒙古人都是理财的一大好手,所以,老十压根不信康熙给他指婚时完全不知道其木格长的是圆是扁,京里嫁来那么多蒙古女子,谁有其木格能干啊…

    因此,对于其木格在信中的抱怨,老十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这里得解释一下,老十这次出京,其木格可是做了万全准备的,早早的就和老十约定了暗语,为了配合老十的身份,还将密码本换成了孙子兵法。

    所以,其木格在信里是什么话都敢讲,连康熙小老婆的长远筹划也没放过,当然,弘参落水的事,其木格也早早的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老十,不为别的,就是怕老十听了外头的传言更着急上火。

    对于宫中主位的小算盘。老十也理解,若他额娘还在世,钮钻禄氏家的闺女可能立马就给塞进来了。

    所以,对于其木格这段时间发来的诸多信函,让老十没有一看过就扔脑后的,除了弘参落水事件,就是安安的选婿问题了。

    对于落水的事,老十很是紧张,朝三胞胎下手,与阴谋阳谋好似没多大关联;更多的更像是单纯让老十过不了舒坦日子。

    因此,老十赶紧给其木格回信,叫她提防着被扫地出门的奴仆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在毓庆宫附近当差的人,还有,密切注意十七阿哥的动向;当然,老十也给九阿哥去了信,叫他将三阿哥等有野心的皇子们的调查情况赶紧给他送一份来,九阿哥肯定早就行动起来了,对于这一点,老十一点也不怀疑;然后老十还专门给弘暄写了封私信,问康熙有没有听进他的谗言去查四阿哥…

    上述信函发完后,老十又匆忙追发了一封,告诉其木格,如果掌控不了局势,就将老宅的徐公公和蒙古人弄进宫去,安全第一,其他的都是浮云。

    发完信后,老十除了担心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而且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老十担心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

    但选婿一事可不是光担心就行了,老十有些恼怒了。

    一路行来,老十见到的蒙古王爷也有人提过安安,但老十都以年纪小推脱了,接到其木格的信,老十楞是不敢相信,安安都要16了?老十觉得自己都还挺年轻的,安安怎么就长大了呢?

    在老十眼里,弘暄早就成*人了,但安安就是一小丫头片子,老十的大脑将两孩子分得很开,自动屏蔽了两人是龙凤胎的事实,所以不知道是左脑还是右脑分裂的老十一下有些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

    恼怒的老十拿着镜子照了半天,自己不老啊,安安怎么能说亲了呢?

    联想到十四家的闺女今年就要嫁人了,老十忙请教十四的心路历程,十四自然也是唏嘘了一番,舍不得啊…

    老十一拍巴掌,是啊,哪是郁闷安安大了,自己老了,而是舍不得啊…

    因此,老十便没给其木格回信。情绪还没理顺呢,怎么回?

    而京里的其木格却在为弘暄的婚事忙乎着。

    不想这么年轻就当婆婆的其木格本来以为老十出征在外,弘暄也就是定个亲,以断了蒙古人未来入主中宫的妄想,没想到没过两天,康熙就急忙忙的将成亲的日子给定了,就选在半年以后。

    其木格有些晕,拉住弘暄,问这么做是不是不合规矩,弘暄摇头,表示都按程序走的。没哪儿出错。

    其木格道:“你阿玛不在家,你能成亲吗?”

    弘暄道:“能啊,有什么问题?”

    其木格想了想,道:“拜父母的时候怎么办?”

    弘暄笑道:“向阿玛领军的方位拜就是了。”

    见其木格欲言又止,弘暄想了想,道:“额娘,阿玛不能亲自给**办婚宴,我和阿玛肯定都觉得有些失望,但阿玛此去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回来的…”

    其木格心想,康熙也就再活个两三年了,弘暄到时也才18、19岁,还没达到后世的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呢,有什么不能等的。

    其木格此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弘暄继续道:“到时儿子若能添丁,也能鼓舞士气…”

    其木格张大了嘴巴,“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弘暄笑道:“说明我大清福运绵长啊。”

    其木格想起来了,当时康熙立太子正是和三藩打得激烈的时候,好像有那么一种说法,康熙杀了吴三桂的儿子,又昭告天下,他新出生的嫡子是大家未来的主子,好像对稳定民心起了点作用,虽然其木格还是不明白是怎么个稳定法…

    因此,其木格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但一想到弘暄要当爹,其木格实在接受不了,老十当爹也没这么赶早啊…

    此时,其木格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号召晚婚晚育了,21世纪许多34岁的人还在送自家孩子上幼儿园呢,自己可好,都得准备当奶奶了,青春一下被人为的缩短了一大半,出门人家一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