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老十不仅眼珠子瞪得越来越大,嘴巴也越抿越紧,九阿哥笑道:“但我保证,如果皇阿玛铁了心的要给你指人,我尽量帮你选两家势弱的,任由十弟妹敲打,不过,叫弘暄多给皇阿玛讨讨近乎,他的话,没准皇阿玛还能听得进去,别心疼信鸽,累死了一只,皇阿玛自然会再给补上一只…”
老十也知道九阿哥说的是实情。微微点了点头,“九哥,弘暄那兔崽子虽然翅膀还没硬就开始和我对着干,但我却不能不为他打算,你回去后,见了皇阿玛,多帮着回旋一二,如果皇阿玛火气很大,你就说临行前弘暄特意给你说过,如果皇阿玛不准他多逗留,他立马收拾包裹回京,绝不再耽搁。”
老十却是白白担心了一场,九阿哥回京后,刚一提弘暄,康熙就道:“朕知道了,弘暄是个有主意的,他的作业不是交给你了吗?给朕呈上来。”
九阿哥哀怨的想,怎么就没人将那信鸽给打下来煮了吃了啊?害得自己都瞧不见康熙的第一反应。
九阿哥看了看自己手里拿着的吕宋岛外商大会的总结报告,硬着头皮道:“皇阿玛,弘暄的作业儿子放在府里了,这次没带来,要不您先瞧瞧儿子的折子?”
九阿哥也是好心,毕竟不管弘暄话语说得多么冠冕堂皇,但拂了康熙的意是板上钉钉的,因此,九阿哥便想着先来探探康熙的口风,若康熙没那么生气,再将弘暄的功课呈上去,不想康熙不仅没生气。而且国家大事也先放在一边,先过问孙子的学业了,让九阿哥不由有些怄。
不过,康熙也没废话,点点头,表示同意先认真工作。
看过九阿哥的折子后,康熙又详细问询了一些细节问题,九阿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一进行了分析解答,“至于洋人是怎么将南洋占了的,有多少人,如今还没打听出所以然来,十弟已经派人去查了,一有消息,应该会第一时间报上来。”
康熙点点头,没总结陈词,也没对九阿哥的工作进行褒奖,只是吩咐九阿哥在京里继续盯紧洋人,“十阿哥思虑难免不周,有你帮衬着,朕也就放心了。”
但九阿哥听了这话,已经想哭了,搞了半天。自己又成副手了?
想了想,九阿哥心有不甘的关心起了蒙古药材生意,于是,便听到康熙道:“嗯,蒙古药材生意一直是由你打理的,你对相关事务都比较熟悉…”
九阿哥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差点想吐血了,“你也好好帮衬着你五哥,别让蒙古王爷找朕闹腾…”
出得乾清宫,身兼两个副职的九阿哥一副四处找碴的模样,别说太监宫女了。就是侍卫也都一脸的小心,生怕当了冤大头。
但九阿哥还没走出宫门,乾清宫太监又跑来了,说康熙再次召唤。
九阿哥这次不抱希望了,只残留着那么一丝丝的希翼。
原来康熙将九阿哥打发走了后,才猛然想起还有事没交代完,什么事呢?对九阿哥来说,自然不会是好事。
康熙先是亲切的问了问弘政怎么留在了吕宋,听九阿哥说完了原委后,康熙很是满意的点点头,对弘政象榜样学习的精神进行了赞扬,然后便道:“弘政既然有这个心,你这个当阿玛的也得多多支持,挣那么多银子留在手里干嘛?还不是给儿女花的,你多给弘政拨点银子,酸奶作坊用不了那么多,他和弘暄还可以去做其他嘛,200两银子,你也好意思拿得出手。”
九阿哥心里那个恨啊,当然,不敢恨康熙,只能恨自己身体太好,被康熙如此气,居然胸中的鲜血还没吐出来…
见九阿哥没做声,康熙便又唠叨了两句,叫九阿哥别学其木格那种无知妇孺,男子汉大丈夫,就得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既然弘政想跟着弘暄长见识,九阿哥就先拨个一、两万的活动经费过去好了,苦什么也别苦了孩子。
九阿哥什么话都不想说了,说了也白说,没准一、两万两银子还会涨到三、五万去。
于是,九阿哥咬牙回到家后,瞅着自己帮弘暄给康熙预备的一堆礼物,越想越生气,直接将礼物全撤了。叫人只送弘暄的作业本进宫,可快递人员还没出得府门,九阿哥又将人叫了回来,气闷的摆摆手,还是将这堆东西一并送去吧,看在老十的面子上,不能因为康熙这个当爹的不像样,就影响到弘暄的形象。
不想,第二天,九阿哥就受到了康熙的批判,说他心思不正、一天到晚的只知道打小算盘、动歪脑筋,九阿哥已经要崩溃了,他才回京,只和八阿哥吃了顿饭,怎么又惹着康熙了?
好在康熙骂到最后,还是给了九阿哥一个答案,“弘暄在信里给朕说得明明白白,到吕宋后,他还没仔细体察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没寻着什么好礼物,这次便没托你这个当九伯的带礼物给朕!”
九阿哥想死的心都有了,当初怎么就没叫弘暄将他写的信从头到尾的给背一遍啊。
而康熙还在继续骂着:“你瞧瞧你挑的东西,和那帮洋人送的有什么差别,大同小异,一看就是洋人送给你,你从中挑出来糊弄朕的!”
当初洋人和广东、福建商人大庭广众之下送的礼,老十和九阿哥早就叫人给康熙运了回来,因此康熙便有了比较。
康熙还不解气,“耍小心思也不知道多动动脑筋,你怎么不问问十阿哥?他都没帮弘暄备礼物,你起什么哄?”
九阿哥心想,老十两口子全被弘暄震懵了,哪有心思想到这些啊,见康熙还要再骂,于是,九阿哥忙道:“皇阿玛,这礼物是弘政挑出来的,他觉得这些东西看着还不错,便叫我转送给皇阿玛,不想下边的人给听错了,说成弘暄了,那作业本才是弘暄的,其余的礼物全是弘政挑的。”
康熙听了,喝了口茶,态度和蔼了些,“弘政这孩子的确不错,比你有心多了。”
九阿哥真想拉着康熙去库房点点,让康熙明白明白,自己这次贡献的东西可比老十都多!
不过,这种事连老十都干不出来,何况九阿哥,因此,九阿哥便没做声,弘政是自己的儿子,夸弘政,自己这个老子脸色也有光,九阿哥彻底阿Q了。
而康熙还在继续着:“弘政这么有孝心,我这个当皇玛法的也得有所表示表示,胤禟啊…”
见康熙亲切的叫起了自己的名讳,九阿哥心头一暖,正想代表弘政推辞一番康熙的表示,谁知,康熙却道:“你就给弘政拨五万两银子过去吧…”
九阿哥酝酿了半天,一口鲜血还是没吐出来,只得作罢,看来身体太好了,也不是个事,只得咬牙道:“儿臣遵旨。”
康熙见九阿哥不怎么上道,又补充道:“给弘政说说,他毕竟年纪小,这银子该怎么花,叫他多和弘暄商量商量。”
九阿哥彻底火了,有些话别说那么明白行不?于是,九阿哥决定装晕,提醒提醒康熙,别做得太过火,可身子刚朝后踉跄了一下,就听太监报道:“启禀皇上,理藩院尚书求见。”
九阿哥忙稳住了身形,决定呆会儿再晕,有个见证人多好!
于是,九阿哥也不告退,就在乾清宫里立着,脑袋里想着晕倒之前的台词,既不能太过分,但也得让理藩院尚书明白,自己是被康熙逼晕的,难度好像有点大…
康熙也没发话叫九阿哥撤退,毕竟理藩院关系着蒙古,如果是蒙古药材出了问题,正好可以直接问九阿哥。
不想理藩院尚书进来后,带来的消息却是阿巴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病逝…
对不起,昨天回来得太晚了,没更成,低头道歉
第三百七十六章 遗言
第三百七十六章遗言
阿巴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病逝对康熙而言并不是什么大事。虽然阿巴亥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连接着漠北和漠南,但归顺朝廷已久,生不起什么大浪,而且阿巴亥的奶粉子貌似前景光明,整个部落从上到下对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没人会想搞破坏。
因此,康熙只是简单的命理藩院拟定讣告,表彰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一生的功绩,夸奖其对朝廷的忠诚,然后再感叹两句天妒英才,不胜惋惜,最后则任命其木格的大哥巴特玛衮楚克为新一代郡王,教导其木格的大哥要继承其父遗愿,为大清贡献毕生的精力…整个事情办理得有条不紊,严格遵守了以往的惯例。
而老十在京的府邸也是静悄悄的,没什么动静,其实徐公公还是做了相应的部署的,不仅取消了府里下人在此期间的婚嫁迎娶,而且还委婉的告诫大家注意着装,然后还亲自跑到库房。将一大堆可能用得上的仪程全理了出来,自然也不忘叮嘱喂马人加紧给马匹做身体检查,然后便静等吕宋岛的来信。
从康熙的处置中,大伙瞧不出什么端倪,而徐公公在老十的宅子里也谨遵一个“稳”字,没给人落下什么话柄,因此,一帮皇子便没再跟进此事,继续开拓各自的新势力范围去了。
九阿哥给老十写完信后,便如没事人一样,就算是他的老丈人死了,九阿哥也得用辣椒水来刺激泪腺,何况还是老十的老丈人?
九阿哥拎得清,但却有人犯起了糊涂。
十四得了消息后,又找了个借口跑回来见康熙了,在乾清宫速战速决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老十府,听说仪程怎么个送法还得等老十的指示,便又立即调转马头直奔九阿哥的钱庄。
不想,钱庄里,五阿哥也在。
九阿哥辛辛苦苦的从漠北奔波到吕宋,结果却换来了两个副职,是可忍孰不可忍,虽然不敢和康熙直接叫板,但九阿哥却没去理藩院打过一次照面,继续在钱庄里憋着气打理自己的私家业务,虽说自己当老板就是心情爽。但九阿哥却没个好心情,给康熙打的两份工可都倾注了九阿哥不少的精力,结果却没一个能有始有终,九阿哥能笑得出来才怪。
九阿哥的心理其实很矛盾,说不管吧,又放心不下,说管吧,又咽不下那口气,很是纠结。
好在五阿哥很能体谅人,每日都会跑到九阿哥的办公室来,这给九阿哥搬了个台阶,总不能将五阿哥赶出去吧?而且五阿哥亲自来问,难道九阿哥能不知无不言?九阿哥敢撂挑子,宜妃头一个就饶不了他。
这哥俩,一个想交出任务,一个想接受任务,奈何中间横了个不知所谓的爹,都是苦命人啊…
因此当十四赶到时,两苦命人正在认真严肃的讨论着某一细节…
见了十四,这哥俩便暂停了公务,与十四唠起了嗑。问了问十四的身体,又关心了一下大炮改良的进展,还问了问西山的风景…十四有些发急,待会儿还得返回西山火器营呢,没时间耽搁,于是便皱着眉,将欲言又止的表情夸张了又夸张,终于让五阿哥回过味来。
等五阿哥走后,十四便激动的抓住九阿哥,道:“九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没了。”
九阿哥无语,白了十四一眼,心想,关你什么事啊?
十四见九阿哥没理他,急着又重复了一道:“九哥,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没了。”
九阿哥吧唧道:“又不是完颜侍郎没了。”九阿哥的话很明白,提醒十四,完颜侍郎才是他的泰山大人。
十四不耐烦道:“九哥,你猜,阿茹娜会不会回阿巴亥吊唁?”
九阿哥摇头道:“不清楚。”
十四叹了口气,“阿茹娜真是命苦,才没了丈夫,阿玛又紧跟着没了,孤儿寡母的…”
九阿哥没做声,慢慢品着茶,颇有耐心的等十四扮演完祥林嫂后,才道:“你巴巴的找我来就是为说这个?告诉我阿茹娜可怜?”
十四见九阿哥丝毫不体谅自己的心情,郁闷道:“九哥,你说十嫂会不会回蒙古奔丧?”
九阿哥还是摇头。“不知道。”
十四急得跺了一下脚,“九哥,你别阴阳怪气的。”
九阿哥摊开双手,很是无辜的说:“我只是说实话而已,真不知道,不过,按常理应该不会吧。”
十四忍住气,道:“九哥,借我个人,帮我去送封信。”
十四还没开府,手里的人都是明面上的,派到哪儿都有记载,上次可以借口帮弘暄将亲兵派了出去,但这次弘暄也跑了,十四实在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借口往阿巴亥派人,只好求助九阿哥。
九阿哥叹气道:“你这么折腾怕也没什么结果…”
十四小声道:“我没求结果…”
九阿哥摇摇头,“痴人…”
十四则一脸的落寞,叹息道:“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怎么就去了呢,留下阿茹娜多可怜…”
十四这个外人都因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逝世而情绪不佳,可想而知老十这个根正苗红的半子了,当然,老十可不像十四,只想着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留下的女儿可怜。老十对自己的岳父还是有些感情的,再加上其木格稀里哗啦的一阵痛哭,老十的眼眶也不由红了起来。
弘暄虽然见外公的次数不多,但两人还是抓紧时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弘暄也是哭得有点泣不成声。
安安则压根就没见过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但是,每年都会收到来自蒙古的礼物,加上受悲凉气氛的感染,安安哭的阵势也不小。
三胞胎不明所以,一个个也跟着嚎了起来。被老十拎到院子里去了。
而弘政也是一脸的悲伤,虽然没挤出眼泪,但却楞是弄了个万分悲痛的表情,九阿哥若见了,没准都会表扬两句。
好容易,老十才等到大伙儿的哭声渐息,便赶紧叫大家回房躲着悲伤去。
等孩子都走了后,老十才递给了其木格一封信,“大哥派人送来的。”
老十在接到朝廷邸报的同时,还接到了其木格大哥送来的私人信函,其实是乌尔锦噶喇普郡王的遗言。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临终前还强打起精神,专门给其木格写了封信,整篇都围绕着不准其木格回蒙古奔丧而展开。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语重心长的告诫其木格,逝者已矣,生者最大,其木格得弄明白,老十才是她一生的依靠,不仅得伺候好老十,也得帮老十排忧解难,而且切记,一定别给老十惹事。
乌尔锦噶喇普郡王说,其木格回蒙古,会给老十添许多麻烦,因为奶粉子的事,人人都想和老十拉上关系,其木格回去了,那前来拜访拉关系的人定然不在少数,落在康熙眼里,那可不是好事。当然了,其木格的爹也不忘告诉老十,说自己的女儿缺点多多,请他多多包涵…
看得其木格泪水是止也止不住,老十也是百感交集。
老十感叹完后,方开始劝慰其木格,不想,其木格不仅没止住悲声,反而哭得更凶了。老十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便道:“要不爷给皇阿玛上折子,爷陪你回蒙古,怎么说也该给岳父大人上柱香的。”
其木格抬起一张泪脸,抽泣道:“可阿布说…”
老十想了想,道:“没事,咱们上柱香就走,不多停留。”
其木格看着老十,感动得不得了,但仔细想过后,还是拒绝了老十的好意,“爷,咱们别拂了阿布的意,免得他老人家在天上都不安心。”
老十也没坚持,立马说道:“那你也别太伤心了,哭坏了身子,岳父也走得不安稳。”
其木格点点头,又带着哭腔说:“阿布临终前还在为我打算,可我,我却从没将阿布放在首位…”
老十搂住其木格,劝道:“阿布不会怪你的,你别想左了。”
其木格哭了一整夜,然后又暗暗垂泪了一整天,第二天晚上,其木格不朝左想了,开始理智分析起了问题,于是老十便成了口是心非的小人。
其木格指责道:“你说陪我回蒙古完全是在糊弄我,我一说不,你立马就改口了,太过分了,什么时候你变得这么虚伪了?”
老十自然不承认这个指控,竭力表示,自己的确想陪其木格回娘家,没坚持的原因则是“等我们赶到了蒙古,好几个月都过去了,大家情绪才好些,咱们又去惹大伙痛哭一场,岳父大人想必也不喜欢的。”
老十这话一说出来,其木格立即说他假打,老十见状,提起笔就要写折子,其木格忙拦住了:“爷,别当真…”
老十放下笔,看着其木格道:“其木格,爷的确不想去蒙古,如今皇阿玛已经对洋人上了心,若我此时又巴巴的请旨去蒙古,还不知会怎么惹皇阿玛忌讳呢。爷当时说那话,的确也就是想宽慰一下你,不过如果你…”
其木格转身抱住老十,道:“我就是觉得心里难受,想找人吵架,你别和我一般见识。”
老十轻轻拍着其木格的背,道:“没事,心里有火都冲爷来吧,岳父走了,你还有我呢…”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三百七十七章 厚脸皮
第三百七十七章厚脸皮
其木格也算是再世为人。因此对于轮回转世之说,倒有了几分相信。
伤心之际,便打算在安居岛新修的寺庙里给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做一场法事,希望自己这世的爹能位列仙班最好,再不济也能投胎转世到一太平盛世,当个富家翁。
老十自然不会有异议,但弘暄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蒙古人是信喇嘛教的,和中原的佛教差别貌似有点大,弘暄认为这似乎是对外公信仰的不尊敬。
其木格虽然重活了一世,但在对待宗教这个问题上,还是没什么进步,依旧是既不虔诚也不亵渎,各路神仙都能拜,但对各门各派的教义依旧是糊里糊涂,经常张冠李戴。
听了弘暄的话,其木格还是觉得无所谓,反正都是佛教,拜的都是佛祖,万宗同源,不过。老十却引起了高度重视,叫其木格稍安勿躁,法事不办则已,要办就得办好。
其木格就这点好,当反对意见稍微增多时,不管她的真实想法究竟如何,她都能做出妥协,而且基本上都还是心甘情愿的。
因此,其木格便柔顺的咨询老十的具体意见。
老十很有魄力,郑重其事的表示,他要去联系蒙古的活佛,请活佛到阿巴亥部为乌尔锦噶喇普郡王念经超度。
在蒙古,活佛的地位是最高的,汗王和亲王见了活佛那都是毕恭毕敬,想请动活佛出马,可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