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暄忙证明道:“不就是画上留下脏手印了嘛,要么直接将画藏起来,要么在画上泼些墨汁,将手印盖住就好了。”
老十张大嘴巴,指着弘暄,半响才骂出声,“你这臭小子,谁教你的?”
弘暄觉得可能自己表错情了,忙道:“我只是这么想,没给他们说。”
老十咆哮道:“罚写五十篇大字,十天不准骑马。”
不一会儿,郁闷的弘暄就撅着嘴,开始看着铺在书桌上的白纸大声的叹气。安安在一旁同情的帮他磨墨,“早知道你还不如直接给弘春他们说法子好了,这样也就不会被逮个正着了,十天不能骑马,阿玛罚得真够重的。”
弘暄不赞同的摇摇头,“我要说了,那才真脱不了身,若十四叔宝贝那画,肯定会查个底朝天,我铁定会被供出来。”
安安自作聪明的追问道:“万一十四叔压根就不看重那副画呢?”
弘暄翻了个白眼,道:“那就更没必要了。说不定等十四叔想起那副画的时候,弘春都当阿玛了。”
安安想了想,觉得是这个理,笑道:“弟弟,你真聪明,可你干嘛要跟他们去书房查看啊?”
弘暄道:“我就想看看那是什么画,如果不怎么重要,就叫他们别瞎紧张了,没想到竟然十天都不能骑马,阿玛要只罚我写字该多好啊,就是写两百篇也行啊,唉。”
安安同情的点点头,安慰道:“算了,十天很快就过了,你别生气了。”说着又想起道:“那依你说,那画重要吗?”
弘暄很是后怕的说道:“就一个蒙古装束的女人,画工不怎么样,我以为十四叔应该不会想看第二眼,可瞧着十四叔的脸色,好像那画还挺重要的。”
安安奇怪道:“那画里的人很漂亮?”
弘暄摇摇头,“没看出来…”
弘暄虽然回房乖乖认罚,老十却在书房里闷坐了半天,然后找来蒋先生,“先生,一副画有了一点瑕疵,画画人可能舍不得毁掉它,可若这画给涂的一塌糊涂,那再不舍也得舍了…”
蒋先生稍加思忖便明白了老十的意思,摇头道:“军队若乱得一塌糊涂,朝堂之上定然会乱作一团,与社稷无益。”
老十的眼中闪过一团亮光,“若让人觉得一团糟呢?”
蒋先生想了片刻,依旧摇头道:“难,皇上对八旗一向上心,没法糊弄。”
老十还是不放弃道:“那就让皇阿玛认为,过不了多久就会一团糟。”
蒋先生想了半天,还是找不到一丝灵感。缓缓的摇摇头。
老十坚持道:“先生,你先好好想想吧,如果不这样,不管咱们想了多好的法子,皇阿玛也不见得会采纳…”
老十忙着自己的事业,九阿哥也没闲着,派往蒙古考察药材的探子终于收集了情报资料回来复命,虽然有些地方依然不够详尽,但也为九阿哥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九阿哥看着地图,认真琢磨着该选哪些部落进行试点,耗时一整天,终于制定出了一份名单,第二日便高高兴兴的跑去上朝。
康熙见朝堂上又多了个九阿哥,也不废话,散朝后便命九阿哥第一个晋见。
听了九阿哥的汇报,康熙频频点头,很是高兴的勉励了九阿哥几句,让九阿哥不由有些激动,虽然有老十垫底,但九阿哥不务正业也没少挨康熙冷眼,如今破天荒因办差得了赞赏,九阿哥的心情自然难以平复。
可第二日,当九阿哥拿到康熙批复的折子后,不由又犯了难,老十的老丈人乌尔锦喇普郡王的大名被删掉了…
老十听到九阿哥报信后,闭着嘴巴生了会儿闷气,“九哥,皇阿玛再恼我也不能迁怒我岳丈啊,你说,这叫我以后怎么有脸去见我老丈人?”
九阿哥无奈道:“算了,你就多贴补些吧,多买些羊**好了,反正皇阿玛准你在京城敞开了送。”
老十瞪了瞪眼,道:“我得找皇阿玛去。”
九阿哥忙拉住老十,训道:“十弟,你糊涂了!”
老十道:“我要贴补岳丈也得有银子啊,我得找皇阿玛去。”
九阿哥松了手,道:“皇阿玛金口玉言,你的俸禄全给罚光了,这事还用得着我提醒啊?”
老十道:“羊**这么好,驻京的八旗各营也该尝尝,这可得让皇阿玛从内务府掏银子…”
九阿哥懒散的笑道:“去吧,去吧,你就等着这辈子也别想领到一个子的俸禄…”
对不住,又更晚了,请大家海涵
第二百二十七章 喜忧
第二百二十七章喜忧
在这些日子里,过得最有意义的是九阿哥。蒙古药材的收购计划已经启动,虽然忙得天昏地暗,人也瘦了十来斤,但却精气神十足,看来就算是皇子阿哥,能将工作与爱好合二而为一也是可遇不可求;过得最紧张的是庄亲王,连说梦话都在问胎儿是否无恙,一睁眼就是检查孕妇的安保措施;过得最憋屈的是老十,被迫闭关修炼,至于是否能打通任督二脉,似乎得全靠运气,而从康熙目前的态度来看,幸运女神是否不大喜欢老十这个大老粗;而过得最充实的则是其木格,三胞胎已经快8个月大了,正是好玩的时候,其木格母爱洋溢之余,也没忘打拼事业,奶糖的样品已经成功出炉,其木格尝了尝,味道不错,有点后世大白兔奶糖的感觉。不仅获得了安安和弘暄的好评,连老十没事也喜欢往嘴里扔一颗。
眼看着大好的商机就在眼前,可却迟迟没法正式投入生产,无他,找不到合适的包装。
其木格本想先用上好的宣纸暂时代替一下,可听老十嘲笑她有辱斯文,便生生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木格倒不怕别人耻笑自己,反正今生今世早熄了当才女的念头,可其木格担心那些老学究引导舆论,万一热血的青年学子号召大伙抵制糟蹋学问的奶糖,那自己可就亏大了。
因此,其木格便叫小英子找些造纸工匠,群策群力,晚赚钱总比被人砸场子好。
奶糖事业是喜忧参半,可羊奶事业却是连一丁点儿的喜气也没见着,作坊不分昼夜的加班试验,可除膻味的效果都不怎么理想,而且成本也高的没法大规模生产。
虽然老十半夜也会偶尔叫嚣要叫康熙自掏腰包让蒙古羊奶香遍八旗军营,但为了更崇高的理想,为了获得康熙的支持,老十也只能嚷嚷而已。
虽然创新事业有些不大顺,甚至是受到了不小的挫折,但玻璃作坊却捷报频传,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玻璃作坊终于克服了技术瓶颈,首次生产出了大玻璃,玻璃作坊的管事终于扬眉吐气了一把。
得了这个消息。镜子作坊的股东都乐开了花,若有了大镜子,那收益不翻番才怪。
可接下来,他们却得知玻璃作坊生产的第一批大玻璃并没送到镜子作坊,也没送进宫去踩内务府的场子,而是被运进了老十府第。
起初大伙以为蒙古福晋想看个新鲜,也没在意,不想第二日,弘暄就在上书房炫耀,自家的窗户纸给换成了玻璃,屋里可亮堂了。
于是当天晚上,老十的兄弟们全知道蒙古福晋玩了把奢侈。
康熙心里很不是滋味,按说内务府才是造玻璃的始祖,自己这个大老板都没法玩这大手笔,蒙古福晋竟然敢玩这出,一看就是暴发富,愚不可及。
九阿哥当晚就赶到老十府里,想要一探究竟,可不想这玻璃只安在了其木格的院子里,“十哥,这大玻璃不好做。产量有限,没几块玻璃,连正房的窗户都不够装。”
九阿哥再心急也不好意思去参观弟媳妇的卧室,气急败坏道:“你怎么不在外面书房装啊?弘暄不是说装了玻璃,光线好吗?你这些日子天天在书房待着,十弟妹怎么这样!”
老十忙解释道:“九哥,我不是说了吗,这玻璃不够,第二批还得等一个月才能生产出来,到时候怕也没多少,我这院子里人来人往的,装一半玻璃,贴一半窗纸,这不让人笑话嘛,来我府上的女眷,除了八嫂和九嫂,几乎没其他人了,所以才没那么讲究,就有多少安多少了。”
九阿哥憋着一肚子气,道:“十弟,玻璃虽然是你自家作坊产的,可毕竟是值钱的玩意,别这么糟蹋东西。”
老十申辩道:“九哥,这哪是糟蹋东西,我觉得挺好的,屋里确实亮堂多了。”
九阿哥气呼呼道:“难道你想听旁人说你福晋穷尽奢侈?”
老十不服气道:“这怎么叫奢侈了,我们又没朝外掏银子,我自个做的,还不许我用啊。谁嘴巴那么碎啊,看我怎么收拾他。”
九阿哥瞪了老十一眼,脸色不佳的走了。
老十回房对其木格说道:“那话八成是九哥说的,嘿嘿。”
其木格坏坏道:“九哥肯定想说穷尽奢侈的应该是他,怎么能让我占了去。”
老十嘿嘿笑道,“呵呵,九哥听了你这话还不给气死。”
九阿哥没听到这话,自然没被气死,于是,第二日一早,笑眯眯的九福晋就与八福晋一起过府参观,两人就着玻璃窗户瞧了半响,都是一脸的艳羡,其木格只是在一旁陪笑,只字不提送玻璃之事。
这实在不是其木格小器,而是没货啊,等将自己这个院子的窗户全换上,没准得一年的功夫,总不能对她们说,我送你们玻璃提货券,一年后提货。
可八福晋和九福晋走后不久,老十就跑来找其木格,“其木格。下批玻璃给九哥府上送去,九哥刚过来了,说九嫂对玻璃窗户赞不绝口,我就做主了。”
其木格张大嘴巴,心想,难道他们有手机,随时保持联络,要不九阿哥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九福晋的观感,但嘴里却说道:“爷,这玻璃产量不大,就是送给九哥。怕也只能安几扇窗户,九哥不嫌弃?”
老十摇摇脑袋,道:“九哥若嫌弃,他再换下来就是。”
其木格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说道:“知道了。”
老十又吩咐道:“再下一批给八哥送去吧。”
送给九阿哥,即使知道九阿哥以后可能会拖累老十,其木格也是心甘情愿,可给八阿哥,其木格却有些抵触,“爷,如此一来,咱们要送的人就多了。”
老十稍微楞了片刻,道:“八哥和九哥与咱们亲厚些,其他的就不管了。”
其木格的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连老十自己都认为与八阿哥亲厚,雍正肯定也不会例外,看来得加紧往外跑啊,算了,改善居住条件的事情还是交给后来者吧,这些玻璃还是换成金子比较好。
其木格这厢想改主意,而弘暄却正在给康熙灌输道:“皇玛法,玻璃这东西可好了,以后得让家家户户都装上玻璃。”
康熙心想,朕连让紫禁城全换上玻璃都没法应承下来,还让家家户户都装玻璃,真是笑话,“弘暄,造玻璃不容易,家家户户都装上玻璃太不切实际了。”
弘暄笑道:“额娘说,如今已经知道怎么造了,接下来就好生改进工艺就是,等产量大了,就卖不起价了,那寻常人家也就能买起了。”
康熙觉得其木格简直是妇人之见:“改进工艺说着简单,可想取得成效,却非一日之功。”
弘暄笑道:“额娘说,那些工匠聪明着呢。假以时日,应能想出法子,皇玛法,您别不信,这是真的,那些工匠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用牛奶做出奶糖了,奶糖可好吃了。”
康熙皱了皱眉,“奶糖?怎么没听人说过啊?”
弘暄依旧笑道:“糖是做出来了,却没法子卖,嘿嘿,没东西装它。”
于是,老十便荣幸的获得了康熙的主动召见,当然附带条件是带上奶糖。
康熙见了老十呈上来的奶糖,详细问了问制造生产情况,老十光听这些问题就觉得头大,哪会知道答案,忙道:“皇阿玛,儿子不大清楚具体事宜,作坊的管事在宫外候着呢。”
康熙白了老十一眼,只得屈尊降贵的接见了管事。
了解了大致情况后,康熙没发表评论,就将老十打发了出来。
老十出宫后,又去找九阿哥消磨了段时间,等回府后,弘暄已经放学了。
老十将弘暄好好教训了一把,“男子汉就得有男子汉的样子,怎么嘴那么碎?”
弘暄低着头,闷不做声。
安安见状,忙插话道:“阿玛,你昨儿晚上给二弟画的画像给弄花了,你现在给二弟重新画一幅吧。”
老十接过画一看,只见画像上有好大的一块墨迹,当下就怒吼道:“弘暄,你活得不耐烦了是不是?!”
弘暄忙跳着跑到了院子里,安安完全给楞住了,其木格也觉得老十莫名其妙,拉住要追出门的老十,“爷,你干什么?”
老十指着画像,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这画,弘暄这家伙竟然真这么干了!他以为他能瞒得过?”
其木格不解道:“爷,我今早看画的时候,突发奇想,想将聿儿的小脚丫给印上去,却不小心碰倒了砚台,将画弄脏了,关弘暄什么事?”
老十楞了楞,讪讪的住了口,弘暄则在院子里嚷嚷道:“阿玛,我有那么蠢吗?”
安安捂着嘴笑了笑,然后拉住老十的手说:“阿玛,别生气了,弟弟不仅聪明,其实还挺听话的。”
老十笑着摸了摸安安的头,又看了眼走到门边的弘暄,道:“还是闺女好。”
显然,不赞同老十观点的大有人在。
四阿哥得知钮祜禄氏为他生了个小阿哥后,一向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多谢多谢
第二百二十八章 施恩
第二百二十八章施恩
王府里添丁本是稀松平常。但四阿哥一直子嗣不旺,如今贵为亲王,却只有弘时一个小阿哥,因此宫里的德妃很是高兴,命人送了许多赏赐。
但太后和康熙只是按例送了礼物,并没额外多添银子。
其木格认,毕竟小阿哥的生母只是个格格,因此太后和康熙可能碍于礼制,不好大肆加恩,但他们心中的欢喜应只比德妃少一分而已。
其木格虽然不知道这个小阿哥是不是就是以后好大喜功的乾隆,但却依稀记得乾隆的生母是个满人,而四阿哥府另一个大肚孕妇姓耿,因此,虽然离康熙赐名还有一两年,但其木格还是断定,弘历降生了。
不过,其木格倒没突兀的送重礼,一来过于显眼,即使不考虑舆论因素,就是老十那一关也不好过;二来,眼下至少有一半的机会能溜出大清地界。没必要过分去贴四阿哥的冷屁股;三来就算现在送座金山给雍正,冷面王也不会赏一个好脸,而弘历也不会领自己的情,于是便吩咐徐公公按例加了两成。
就这样,老十知晓后还不解道:“四哥与咱们一向没什么来往,怎么还添加礼单啊?”
其木格解释道:“生聿儿他们几个时,四哥府上一次送了三份,这几年他府上也没添丁,总不能让他吃哑巴亏吧?”
老十无语,“其木格,没这个讲究吧?他不想吃亏,就努力生啊,又没人拦着他。”
其木格尴尬的笑道:“不是时间隔得近嘛。”
老十还不放过其木格,打量了一下其木格的肚子,“你该不是怕自家吃亏,才两胎生了五个吧?”
说着还很不给面子的笑道:“给爷说说,下回准备一胎生几个?爷好算算,看看咱家是赚还是赔?”
其木格红着脸,任由老十取笑,觉得自己很是忍辱负重。
按其木格的想法,毕竟弘暄比弘历大了太多,两人肯定不会有什么交集,可三胞胎却只比弘历大10多个月,大有机会成为弘历的发小,没准能以九阿哥和老十为榜样,建立深厚的兄弟情谊,如此一来。若最后没跑成,孩子们也不至于过得太憋屈。
其木格觉得自己真是个伟大的母亲,但很遗憾,前面还得加个形容词“默默”。
可一个多月后,其木格就知道,自己命中注定就伟大不了,看来只能甘于平凡。
弘历的满月酒四阿哥办得简单而隆重,尽管低调是四阿哥一贯的作风,但一帮皇子、宗室还是高调的前去捧场,其木格自然也没缺席。
要知道,除了过年时节,这几乎是其木格产后参加的第一个大型社交活动,可却没引起大伙的关注,主人也没觉得倍有面子,也许不大喜欢其木格这个奢侈无度的亲戚,也许主人太忙,招呼不过来,总之,四福晋总共没与其木格说上十句话。
而八福晋和九福晋都被人簇拥着,不厌其烦的给大家说明玻璃窗户的好处,九阿哥的书房上月装了几扇玻璃。八福晋的卧室昨天也变得亮堂许多,于是,九福晋和八福晋就成了屋里的绝对女主角,好似她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庄亲王福晋则在另一间屋子里与辈分高的女眷热火朝天的唠嗑,弘历的生母跟在四福晋身后见客,其木格也没机会与未来的太后说上话。
其他妯娌也是三三两两的聊着知心话,只剩下其木格与十三福晋客气的对笑。
看来这次宴会其木格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十三福晋加强了联络,乐天的其木格虽略有遗憾,但还是比较满足。当然,还仰慕了一下乾隆的容颜,可不论其木格怎么看,也没瞧出他哪儿长的象真龙天子,略带偏心的说,乾隆的五官比弘暄四兄弟差远了,和安安一个档次。
当然,其木格嘴里还是说了一大堆的吉祥话。
男眷处则是觥筹交错,不管大家是否立场不同,面上依旧一团和气。
三阿哥还关心的问老十,给康熙交的功课能否过关。
三阿哥这么一问,这一桌人便悄悄慢了动作,竖起耳朵等老十的答案。
老十嚼着牛肉,含糊不清道:“不知道。”
十四也很关注,毕竟与自己的贴身利益攸关,“十哥,你折子上到底写的什么主意,漏*点口风吧。”
三天前,老十就将自己埋头制定的军队改革方案提交给了康熙,可康熙却一直没有任何回馈。这让老十的心里压力陡增,好不好,总得有个说法不是?
若方案获得通过,自然最好,老十怎么也能捞份功劳,没准还能成为改革的执行者;
如果方案不行,被驳回也可以,老十就是个打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