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人物-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李隆基的一脸愁容相比,李旦此时却是红光满面。

    “三郎,你来了!快看看,阿爹写的字如何?”李旦向李隆基招手道。

    李隆基上前一看,李旦的字写的还真不错,他轻声念道:“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

    李隆基笑道:“父皇这首《戏题画》是十年前作的,现在再写来,还别有一番韵味。”

    “坐吧!”李旦意味深长道:“三郎,看你的样子,肯定是遇上不顺心的事情了?”

    李隆基苦笑道:“父皇好眼力呀,一下就看穿三郎了!”

    李旦摇头道:“不是我眼力好,我不用看,也可以猜得到。”

    李隆基愕然。

    李旦笑道:“当初不管是太平,还是你,都觉得我这皇帝当的窝囊,你现在该明白了吧,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李隆基点头道:“父皇说的是。”

    “说吧,遇到什么麻烦了?”李旦问道。

    李隆基大倒苦水,将自己的烦恼一古脑说了出来。李旦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言一发。

    李隆基好不容易才说完了,李旦问道:“完了?”

    “完了!”李隆基点点头:“父皇,你说我该怎么办?”

    李旦摇摇头:“我不知道。”

    “啊?”李隆基愣住了,他满以为李旦会帮他出个主意。

    李旦见李隆基这副表情,笑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有人知道呀?”

    “父皇,谁知道?”李隆基问道。

    李旦盯着李隆基看了好一会,反问道:“三郞,你是真的不清楚,还是跟我装糊涂呢?”

    李隆基默不作声。

    “你是我的儿子,我还了解你吗?”李旦洞若观火:“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你为何不去找他?”

    “我上想去找他,可是……”

    “可是你担心,是吗?”李旦接过话来:“就说这一次你的上位,整个长安的军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若没有他,你能做的了皇帝吗?”

    “他的兵权还不是父皇给他的,若不是父皇,他怎能掌控兵权?”李隆基反问道。

    “你错了,他的兵权不是从我这里要来的,而是我求着给他的!”

    “求着给他的?”李隆基越听越糊涂了。

    “你想想,除了他,不论是你的人,还是太平的人,谁能完全掌握羽林万骑?一旦羽林万骑分化,你与太平公主各自都掌握了一部份军队,那你们的争斗会成什么样子?不论你们最终谁赢了,对我大唐来说,都是一场浩劫。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他最终帮你扫除了一切障碍,让你做了真正的皇帝,而且还将损失降到了最低。你居然不信任他,还猜忌他!三郎,你太不明智了。”

    李旦的话一点也没错,让李隆基无法反驳。

    李旦见李隆基不语,他又问道:“三郎,你说实话,几年前在潞州的时候,你能想到今天会当上皇帝吗?”

    李隆基摇摇头。

    “别说你,就是我也不会想到。可是他却想到了,而且替你一步一步谋划,才有了你的今天。先说你在潞州的时候,若不是他帮你除去那些掣肘你的那些人,你如何能在潞州站得住脚?”

    “他为了让你们兄弟几个能回到长安,甚至可以向韦氏妥协,难道不是为了让你在长安立足吗?”

    “中宗驾崩,他明明可以一己之力除去韦后一党,却偏偏让你去做,难道不是在给你积攒功劳和人脉吗?”

第七百四十七章 风花社() 
“太平提出让大郎做太子,若不是他去力劝大郎,你又如何能做太子?”

    “太平与你争权,他表面上是两不相帮,可若真没有他暗地里的帮助,你如何能斗得过太平?”

    “你虽然上位了,可他太了解太平的性格了,知道只要太平还活着,肯定会影响你一展宏图,所以,他主动替你除去了太平。他为你做的这一件件、一桩桩事情,你是不知道,还是装糊涂?”

    听了李旦一连串的质问,李隆基低下了头。他羞愧不已,但同时也豁然开朗,他点头道:“父皇,我错了。”

    “三郎,你知道他是怎么评价你的吗?”

    “他是如何说的?”

    “他说你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做事果断,知人善用!”说到这里,李旦盯着李隆基道:“你说说,你现在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哪一点与这十六个字能沾上边?莫不是他看走眼了不成?”

    李隆基低头沉思起来。

    李旦淡淡道:“三郎,你若不破去心中魔障,即便是做了皇帝,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呀!”

    李隆基起身道:“父皇,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这就找他去。”

    李旦郑重其事道:“三郎,记住我今天的话,善待他,永远别猜忌他。有他在,是你的福气。若有一天他真的离开你了,那么你的福气也就到头了!”

    李隆基同样郑重其事地对李旦道:“三郎永远谨记父皇的教诲!”

    ……

    “陛下!奴才都打听清楚了!”高力士向李隆基禀报道。

    “说来听听!”李隆基赶忙问道。

    “定国公大婚之后,头一个只是带着几位夫人四处游玩。从第二个月开始,定国公便开始四处过府拜访。”高力士小心翼翼道。

    李隆基心中一动,忍不住问道:“哦?他都拜访的是哪些人?”

    “有宁王殿下、申王殿下、岐王殿下、赵王殿下,还有幽王殿下、驸马王守一、燕国公薛崇简……”高力士一口气说了三十多个人的官职和爵位。

    李隆基听罢,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奇怪,他拜访的这三十多人可都是皇亲国戚,朕不相信,他就没有拜访过一个朝廷大臣?”

    高力士摇头道:“没有,一个都没有。听说宰相刘幽求与钟绍京,还有姜皎、陈玄礼、葛福顺等人去拜访定国公,都吃了闭门羹。”

    “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李隆基继续问道:“后来呢?”

    “从第三个月开始,定国公便与这些皇亲国戚成立了‘风花社’,定国公本人担任了社长。”

    “哦?‘风花社’?什么是‘风花社’?”李隆基越来越好奇。

    “奴才也不知道,不过听说加入‘风花社’还必须要遵守社里的规矩。”

    “什么规矩?”

    “奴才给陛下抄了一份,请陛下过目!”高力士将所抄规矩递上。

    李隆基接过,仔细看去:第一,不议论朝政;第二,不欺压百姓;第三,不结交朝臣;第四……

    李隆基看罢,心中大概已经明了,他笑道:“宝儿这鬼花样还不少。”

    蓦地李隆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他问道:“这些人一个不服一个,个个都是难缠的主,他是如何将他们聚拢在一起的?”

    “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不过,这‘风花社’每过个三五天,就要聚一次,场面可是不小。据说,这些人一个不落都会参加聚会,除非是得了大病,向定国公请假后才可以缺席,否则定国公便会将他们从‘风花社’中除名。”

    李隆基听罢,心中不由盘算开来:看来朕得亲眼瞧瞧去。

    ……

    太平公主死后,满门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薛崇简因当初劝谏太平公主有功,被李隆基留在了长安,还被封为了燕国公。

    刚开始,张宝儿组建风花社的时候,薛崇简也不以为意,只不过为了给张宝儿面子,才勉强参加。

    可仅仅数月,薛崇简便欲罢不能了,不仅是他,那些参加的人,都有与他相同的感受。无它,就因为太好玩了,加入风花社以后,薛崇简才明白,自己以前算是白活了。

    就在薛崇简乐此不疲的时候,李隆基却突然召见了他,这让他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听到李隆基提出要跟着自己去参加风花社的活动,薛崇简顿时傻眼了。薛崇简以为李隆基对皇亲们的私下聚集不满,赶忙要为张宝儿解释。

    谁知李隆基却哈哈大笑道:“崇简,你多虑了,朕与宝儿相识多年,怎会不了解他?你也不用解释,朕只是想知道,宝儿都整出了哪些好玩的名堂。”

    听了李隆基这话,薛崇简这才放下心来。

    可是李隆基若去了,风花社的人还能像以前那样泰然自若吗?

    这让薛崇简很是犯愁。

    最后,还是高力士出了主意,让李隆基易容扮作薛崇简的随从,去瞧一瞧风花社的新鲜玩意。

    “崇简,今日这斗茶是在宁王府吧!”李隆基问道。

    “陛下……”

    薛崇简的话刚出口出口,便被李隆基打断了:“我说了多少次,不要叫陛下,叫我十三郎,要是露了馅,我可要唯你是问!”

    “是,陛……十三郎。”薛崇简觉得无比别扭。

    不仅是薛崇简别扭,李隆基也很是别扭,他摸了摸自己的脸,对身旁的高力士道:“这些太医弄的易容药水,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同样易了容的高力士劝道:“十三郎呀,要想一睹为快,只能先委曲委曲了。”

    李隆基点点头,对薛崇简道:“走吧……”

    ……

    宁王宫中,则金碧辉煌,烛光璀璨,所有的殿堂帷帐前,都罗列着用名贵木材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矮小女婢,并用彩绘装饰。喜好雅致生活的宁王尤为喜欢声乐,其风流作派,其他诸王望尘莫及。

    春天到来时,宁王会命人在后花园中,以红丝线为绳,上面密密麻麻缝缀上金色的铃铛,然后系于花梢之上。每次鸟鹊云集,飞到后花园上空时,宁王就会下令王府花匠扯绳响铃以惊扰之,让这些鸟儿们不能凭空飞抵花丛中,以免糟践了自己心爱的名贵花草,这个惜花的功夫可谓下得精巧,其他的皇家贵族们也纷纷效仿。

第七百四十八章 社规() 
当薛崇简到达宁王府时,已经是人声鼎沸了。三十多个皇亲国戚,加上家眷奴婢侍从,足有数百人之多。

    各人都有提前安排好的案几,薛崇简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李隆基坐定,高力士则立在身后。

    “崇简,你来了!”正在此时,一个人走到了近前。

    李隆基一见,顿时乐了,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最小的弟弟赵王李隆业。

    “赵王殿下!”薛崇简一见李隆业,便要起身施礼。

    李隆业却按住了薛崇简的肩膀:“都是自己人,莫要客气了。”

    “不知这位是……”李隆业瞅了一眼坐在薛崇简身旁的李隆基问道。

    显然李隆业并未认出李隆基,薛崇简见状这才放下心来,笑着道:“这是我最近才收的的一个门客,今儿带他来见见世面。”

    “那就好,只要不是朝中大臣就好!”李隆业随即道:“我的事你也听说了,待会在宝儿那里,你可得为我美言几句,有情后补!”

    薛崇简道:“赵王陛下,你放心,我会替你说话的。不过,不能有下次了,不然定国公那里可不好说话了。”

    李隆业点点头:“我晓得了,拜托了!”

    说罢,李隆业便离去了。

    望着李隆业离去的身影,李隆基奇怪地问道:“赵王要你给宝儿美言什么?”

    “上次,风花社组织活动,赵王睡过了头,没来参加。”薛崇简小声对李隆基解释道。

    “这点小事也须给宝儿美言?”李隆基差点惊掉了下巴。

    “那当然了,赵王昨日亲自去定国公府求情,定国公硬是没理他,只是告诉他,在此次斗茶大会上,让大家商量着该怎么办。赵王急了,自然要四处递话说情了。您看,他又去找申王说项去了。”

    李隆基放眼看去,果然,李隆业正在向申王李成义说着什么,还不时地作着揖。

    李隆基心中很是明白,自己的这个弟弟并非是好相与的,李隆业在他们兄弟几人中年龄最小,自幼便被李旦宠惯了,莫说是别人,就算自己现在是皇帝,有些话他也不一定听得进支。李隆基实在想不明白,张宝儿是用什么法子,竟然把李隆业收拾的服服帖帖。

    李隆基自言自语道:“真是奇怪了,五弟怎会如此怕宝儿。”

    “定国公当初被大家推举为社长时,他就说了,国有国法,社有社规,参加风花社就得遵守风花社的规矩,否则他便不做社长,这可都是大家同意了的!有一次,宁王殿下违反了规矩,被定国公毫不犹豫开除出去。这下宁王可急了,他急忙找定国公求情,可定国公却始终不允。无奈之下,宁王只好求太上皇出面说情,定国公这才让宁王重新加入了风花社。不过,定国公还是罚了宁王殿下十万两银子,上交给风花社。”

    听了薛崇简的话,李隆基更加不解:“大不了就不参加这风花社了,为何要如此低声下气呢?”

    薛崇简笑道:“您当然不清楚原因,可若您多参加几次活动,您就明白了。”

    李隆基还要问,却听薛崇简小声道:“开始了!”

    李隆基向场中看去,只见张宝儿从自己的案几上站起来道:“诸位,今日斗茶大会之前,我有两件事情要说说。”

    薛崇简吐了吐舌头:“瞧,定国公要发飙了!”

    果然,张宝儿接着说道:“赵王殿下上次无故不参加活动,根据风花社的规矩,我不得不宣布将赵王殿下开除出去。”

    尽管众人都早已知道这件事情了,可乍一听张宝儿的决定,还是引起了一片喧哗。

    赵王赶忙起身道:“宝儿,我知错了,还请手下留情。”

    张宝儿听了摇头道:“赵王殿下,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吗?不是我手下不留情,我若手下留情了,那其他人以后怎么办?”

    “我明白,宝儿,就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赵王说罢,又对环坐众人抱拳道:“求求诸位,帮我说说情吧!”

    赵王说罢,果然有几人为他求情,薛崇简因答应过赵王,也起身帮他说了几句,谁知张宝儿却根本不理会,急得赵王抓耳挠腮。

    “宝儿,就给老五一次机会吧!”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

    李隆基看去,竟然是自己的大哥宁王李成器站了起来。

    张宝儿皱起了眉头:“宁王殿下,您也为他说情。”

    李成器尴尬道:“宝儿,我知道我不该说这情,可老五也认错了,再说了,他这也不算是大错。我保证,今后他不会再犯了。”

    张宝儿并不退让:“宁王殿下,你若保了赵王殿下,那以后他再犯,您让我如何处置?”

    李成器咬咬牙道:“若老五再有下一次,你连我一起开除了。”

    张宝儿思忖了好一会,他对众人道:“赵王殿下是走是留,大家拿个意见吧!”

    最终,大多数人都同意赵王留下。

    张宝儿对赵王道:“赵王殿下,今天的情形你也见了,若再有下一次,咱们可就不好说了。”

    “我知道了,不会再有下一次了。”赵王忙不迭道。

    “那好,赵王殿下,虽然不开除你,但不能不进行惩处。这样吧,罚你上交风花社十万两银子,你服是不服?”

    “服,服,我马上安排人去办!”赵王像得了什么便宜一般:“宝儿,谢了!”

    李隆基看了,不由摇头苦笑,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接下来便是斗茶大会开始,只见幽王李守礼与固国公王顺开俩人上场了。幽王李守礼是前太子李贤的长子,固国公王顺开是睿宗王贤妃的弟弟,他们二人一个是皇亲一个是国戚。

    场上早已摆好了两张案几,与各样的物什,林林总总不下十几样。

    “固国公,上次我输与你了,回府后我可是好好研究了好些日子了,今日咱们又可以一较高下了。”幽王李守礼对固国公王顺开道。

    王顺开呵呵一笑道:“幽王殿下,你没听定国公说过吗?品茶一道重在修心养性,斗茶只是为给大家逗个乐子,若幽王太在意输赢,那可就落了下乘了。”

第七百四十九章 斗茶() 
幽王愣了愣,点头道:“固国公说的是,是我着相了。请!”

    二人先是净手,然后各自坐定。

    这时,监茶人走到二人面前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好了!”

    “白鹤沐浴!”

    随着监茶人的喊声,李守礼与王顺开开始用沸水水汤洗盖杯。

    “白鹤沐浴!”李隆基笑着道:“洗个杯子,也起个这么雅的名称,这也是宝儿的杰作吧!”

    薛崇简点点头。

    “乌龙入宫!”监茶人又喊道。

    只见李守礼与王顺开将各自的茶叶分别倒入杯中。

    “陛……十三郎,您可知如何评判茶的好坏?”薛崇简小声问道。

    李隆基摇摇头,他还真不知道。

    “斗茶胜负的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

    “何谓汤色?”李隆基很是好奇。

    薛崇简如数家珍道:“汤色是指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茶采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过了火候。”

    李隆基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名堂,他顿时来了兴趣:“这汤花如何说?”

    “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效果最佳,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

    李隆基不住地点头。

    “悬壶高冲!”

    随着监茶人一声高喊,李守礼与王顺开将滚水顺杯沿慢慢冲入杯内。

    “春风拂面!”

    二人用杯盖轻轻刮去浮沫。

    李隆基不禁目瞪口呆:“宝儿可真有两下子,整出这么多名堂。”

    薛崇简又问道:“十三郎,您可知道,斗茶除了茶本身、水质和火候外,还必须掌握冲泡技巧,只有掌握好水沸的老嫩,才能冲泡出色味俱佳的茶汤来。”

    “这沸水也有讲究?”李隆基觉得自己有些孤陋寡闻了。

    “正是!用水的沸滚程度,是斗茶成败优劣的关键。煮茶讲究三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