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人物-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夜,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羽林军大将军高嵩与卫尉卿韦璇正在朱雀门门镂上饮酒,还传来四个歌妓作陪。连日辛苦,甲不离身,难得今夜偷闲,解甲畅饮。

    酒至半酣,忽听远处一声炮响,高嵩一惊,忙对门外守望的中郎将葛福顺道:“快去察看是哪里放炮,逮住人后就地正法。”

    只听葛福顺应了一声,领十余名兵士推门而入,还未等高嵩、韦璇回过神来,二人皆作了刀下之鬼。葛福顺命割下两颗人头,挑到城楼上向下喊道:

    “众弟兄们听着,韦皇后毒杀皇上,弑君作乱。韦皇后党人,结伙成帮,乱我大唐。我等奉相王将令,已将高嵩、韦璇二贼处死,悬首级于此,望诸位弟兄共同努力,诛杀韦党,效命唐室,共建勋业;如有助纣为虐,甘心附逆者,定诛九族。”

    军士中多数对韦皇后党人深恶痛绝,今既有人领头,又奉了相王之令,便个个争先恐后参加讨韦行列。葛福顺下了城楼,整顿兵马,聚有千余人,向承天门杀去。

    陈玄礼在帐中听到炮响,便带上手下兵马一路杀去,所向无敌,与葛福顺的兵马恰在承天门会师。

    李隆基所领的陈玄礼的一支兵马,风驰电掣般率领羽林大军出禁苑南门,开始进攻宫城。宫城内人心所向的也是大唐的李家,防卫不攻自破,如坍塌的断墙,倾刻瓦解。

    转瞬之间,后宫里便马蹄嗒嗒,火光四起,杀声一片。李隆基在太极宫与陈玄礼、葛福顺会合,向韦皇后寝宫杀去。

    后宫中的韦皇后依然沉浸在她的王朝的梦想中,她是在梦中五色祥云丝丝缕缕的缠绕中被一片响声惊醒的,她并不熟悉那不断向她逼近的声响。

    已是三更时分,午夜的寂静被骤然划破。韦皇后吓坏了,她立刻意识到自己已经危在旦夕,做不成女皇了。

    于是,韦皇后慌乱地逃出寝宫,她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跑,向着来兵相反的方向。被身后的骑兵围追堵截,韦皇后不知该向哪里逃,更不知能在哪里躲藏,她真的被吓坏了,只能在身后的一片喊杀声中拼命地跑呀跑呀。

第七百一十七章 邀功请赏()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韦皇后的身边竟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人能来帮助她救救她保护她。韦皇后的脚被石板路磨破,身体跌跌撞撞,脸上是血是泪,但她却依然不顾一切地拼命地跑着。

    后来,这个被逼得几近疯狂几近绝望的女人终于跑进了一个很空旷的院子,她冲进去。那里一片寂静。她不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她太累了,她已经跑不动了,她只想停下来。坐在什么地方,宁可死也不再跑。

    韦皇后一屁股坐在那片寂静的空地上,就在此时,有一个身影出现在了她的身边。

    “你是谁?我大唐皇后,快来帮我,我会重重赏你的!”韦皇后见此人穿着便服,不像是叛兵,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大声喊道。

    “是,皇后娘娘,我来帮你!”来人走近韦皇后身边。

    韦皇后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见刀光一闪,她的头颅已经滚在地上了。

    那汉子刚将韦后的首级提在手中,便有几十匹高头大马瞬间到了眼前。

    “你是何人?快快弃械投降!”马上的校尉大声喊道。

    “我乃临淄王的贴身侍卫王毛仲,奉临淄王之命特来取韦皇后性命!”说到这里,王毛仲将手中首级一举道:“韦皇后已经伏法,我要去向临淄王复命,请诸位将士行个方便。”

    羽林军的将士见此情形,便带着王毛仲与韦皇后的首级,向李隆基邀功请赏去了。

    韦皇后失了头颅的尸体孤单地躺在空地上,被午夜明媚如流水的月光照着,她脖腔中的血依然泉涌般汩汩地流着……

    ……

    王毛仲政变前擅自逃离,如今他又带着韦皇后的首级回来了,李隆基并没有责怪于他,相比政变的成功,王毛仲之事对他来说简直不值一提。

    韦皇后死了,下一个便是李隆基此次兵变要诛杀的第二个重要目标:一心想做皇太女的安乐公主。

    李隆基的羽林将士们于夜半时分冲进了安乐公主府,夺门而入。他们一冲进来就用剑戟逼着几近赤身裸体的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延秀。

    武延秀见此情形,赶忙起身抽出身边的长剑,便同那些来兵格斗起来。

    武延秀边杀边砍边大声喊道:“裹儿!快跑!快从侧门出去。”

    安乐公主却站在武延秀的身后一动不动,她摇摇头道:“延秀!我等你,我们一块儿跑!”

    武延秀武功高强,一会便砍倒了一大片兵士,保护着身后的安乐公主。他且战且退,毕竟势单力薄,围过来的兵士越来越多。

    终于,武延秀愤怒地吼道:“听到了吗?裹儿!不要管我,快跑,跑到肃章门去,在那里等我,我这就来!”

    安乐公主在武延秀的催促下,在他为她杀出的那条血路中,终于穿过了那刀光剑影,逃了出去。

    安乐公主她一边哭一边跑,她牵念着她的丈夫,那是种几近绝望的牵念。直到现在她才明白,以前自己要的那些东西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她的丈夫才是她真正拥有的,才是她生命的全部。

    安乐公主一路跑着,既然已经逃出重围,如果她可以趁着黑暗,找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完全有机会逃过死亡劫难的。可安乐公主不能不信守等待丈夫的诺言,几经波折她终于到了肃章门。

    安乐公主就那么傻傻地站在肃章门前,站在那个月光如水的空地上,她自己明明白白地暴露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就仿佛是个靶子。

    那些闯进安乐公主家的羽林将士们已经开始向肃章门挺进,结束家中的那场力量悬殊的搏斗,对他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他们也听到了武延秀要安乐公主在肃章门等他的那个公开的秘密。当然会急起直追,因为毕竟逃走的安乐公主,才是他们年轻的统帅李隆基真正的目标。

    羽林军将士远远地就在肃章门前的空地上看到了那个女人。如此空旷的长夜。美丽的安乐公主就站在月光下,身上只披着一件蝉翼一般的透明的丝衣。她就那么执著地站在空旷的广场的中央,并不躲闪。她当然也看到了那些正逼近她把她包围的那些兵士们。

    他们终于靠近了安乐公主,并向她逼来。

    安乐公主在夜色中抬起头环视着那些马上的勇士们,淡然道:“延秀呢?你们把他怎样了?”

    安乐公主毕竟是中宗的血脉,她的镇定让这些军士们停了下来。

    骑兵中不知是谁突然义正辞严道:“武延秀是逆臣,他已伏诛,你身为大唐公主,竟密谋杀了自己的父亲,如此弑君弑父之罪,还罪不当诛吗?”

    当安乐公主终于得到了武延秀的死讯,她便顿时安静了下来。然后安乐公主就走到了一个看上去异常勇猛的兵士前。因为她看见他的战刀上的血还一滴一滴地流下来。

    安乐公主走过去,用手去抚摸那战刀上的血,惨然道:“我知道了,这就是他的血。这血还是热的,是他的。他就这样用他的血和我在这肃章门下汇合了。来吧,就用这把有他的鲜血的刀,带我走吧。拿去我的头吧,我不管你们把它献给谁。”

    安乐公主就那样伸着她的头,等着那些兵士们来杀她。她知道,自己在这世间确实已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既然她最爱的男人已死,她便也只求一死了。

    就在此时,陈玄礼飞马而来,他将一把刀扔在安乐公主面前道:“奉相王之命,安乐公主乃先帝最喜爱的公主,不能被乱兵杀戮,特许自尽!”

    安乐公主的脑海中闪现出李显慈爱的面庞,闪现出与自己恩爱的武延秀,安乐公主毫不犹豫拾起了地上的刀……

    武延秀果然无人能敌,一路厮杀着来到了肃章门前。军士们被他杀怕了,只能在后面跟着他,根本不敢到近前去。

    突然,武延秀停了下来,一动也不动,站在了原地。他看见了躺在地上的安乐公主,她的身旁是应收殷红的鲜血。那个让他以生命守护的女人,现在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第七百一十八章 改朝换代() 
兵士们慢慢向武延秀围拢过来,武延秀却根本不觉。

    “你说过我不来你会等我的!”

    “咱们说好不见不散的!”

    武延秀像痴了一般,身上的悲恸之气慢慢散发出来,向四周弥漫而去,这一刻,天地都变了颜色,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伤痛之中。

    兵士们已经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张宝儿与华叔赶到,朝着兵士们大喝道:“退后!”

    兵士们哪能放过这立功的大好机会,根本不理会张宝儿。

    张宝儿情急之下,运用体内的力量,挥剑将兵士们的兵器砍断,冷冷道:“谁再上来,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武延秀对周围恍然不闻,沉声吟唱道:“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吟罢,武延秀慢慢低下头,轻轻摩娑安乐公主的脸庞:“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或许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可是当真?”

    张宝儿轻呼道:“武大哥!”

    武延秀抬起头来,长嘘一口气,脸上的表情变得风轻云淡,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

    “宝儿,对不起,不能与你做兄弟了,我要去陪裹儿了!”

    说罢,武延秀挥剑自尽,与安乐公主倒在了一起。

    安乐公主的头颅自然很快就被献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李隆基是安乐公主的堂兄,他仅仅比他这个美丽的堂妹大一岁。李隆基调转头,大概也不敢看安乐可能依旧美丽的头颅。他只是摆摆手,意思是放在那里吧,就带着他的士兵去杀别的人了。

    眼看着宫里的厮杀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带领一队人马,出宫清理韦皇后的宗族和党羽。崔日用本来是韦皇后这边的人,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人喝酒吃饭,可是政治上的敌人和朋友转化得就这么迅速,昔日崔家的座上客,转眼之间都成了崔日用的刀下鬼。

    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很顺利地被杀死,可偏偏那位很重要的宗楚客与他的弟弟宗晋卿却不见了踪影。既是如此,太平公主、李隆基也只得下令对全城进行大搜查。但不管士兵们怎么搜,就是照样不见宗楚客兄弟的影了。

    长安城外,张宝儿看了一眼马车上捆的像粽子一样的两个人,转头对燕谷道:“谷儿,你们燕家的仇人就在这里,我把他们交给你了,也算是对你当年的承诺有个交待了,剩下的事情,你看着办吧!”

    燕谷一下子就跪在张宝儿面前,放声痛哭起来

    ……

    第二天早朝,太极殿中似乎没有任何政变的迹象。大多数不知情者依照相互寒暄,谈笑风生。崔湜抬起头在朝臣们中间一扫,他便即刻意识到,政变成功了,因为大殿中已经没有了任何韦姓的朝官,他的心情顿时黯然:政变成功了,可惜婉儿看不见了。

    早朝的时辰一到,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就相携一道走上大殿。他们兄妹的骤然出现,让满朝文武着实地震惊了一回。他们看着满面春风的这一对兄妹目瞪口呆,但随之爆发的就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因为他们终于看到,随着中宗李显的谢世而大权旁落的大唐王朝,终于又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李家。

    太极殿上朝议事,太平公主宣布:“殇帝尚年幼,愿意把皇位让给相王,大家以为如何?”

    刘幽球马上出班跪奏道:“国家多事之秋,应立德高望重、年纪大的为皇嗣,相王慈爱宽厚,最为恰当。”

    众大臣也随声附和,一致推举李旦为帝。

    李旦却一再推辞,说自己不合适。

    大家又一再相劝,他才勉为其难地答应。

    只有李重茂坐在御座上不开腔,太平公主见了,上前一把拉下来,又把相王推了上去。

    顿时,下面群臣山呼万岁,拜相王登基,这是他第二次登基了,原睿宗称号照旧。

    睿宗李旦想起了二十六年前,他仅仅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母后武则天废了,他早就死了这门心思。而今,又被推了上来,不想当还不行。看来也是定数。他只有端坐在朝堂上任群臣跪拜了。

    接着,李旦便开始大封功臣。

    他的五个儿子被封了王:老大李成器封为宁王,老二李成义封为申王,老三李隆基被封为平王,老四李隆范封为岐王,老五李隆业封为赵王。

    太平公主的封号已到顶,李旦便实封她食邑万户。

    张宝儿的功劳算是头一份,被封为定国公。国公是从一品的爵位,当年大唐凌烟阁开国二十四功臣,才被封为了国公,这也算是异姓里的最高爵位了。谁也没想到,张宝儿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定国公,这不能不让人侧目而视。

    李旦下旨后,张宝儿却没有谢恩。一问才知道,张宝儿昨日突患重病,压根就没有来上朝。

    张宝儿昨晚陪了李旦一夜,李旦怎会不知张宝儿说的是胡话,但他也不揭穿,只是笑道:“那就在家歇着吧,这些日子他也累了。”

    其他钟绍京为中书令,刘幽球为中书舍人,另外薛崇简、陈玄礼、葛福顺、宋璟等等,各有封赏。

    ……

    李旦登基后,将年号改为景云,。

    随着李旦的登基,太平公主成了大唐炙手可热的人物,许多人惶恐不安或者郁郁不得志的人都投靠了她,太平公主府如今算得上是门庭若市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不相帮() 
投靠在太平公主门下的这些人当中,崔湜也在其中。

    按理说,崔湜是吏部侍郎,他对宗楚客与韦氏蝇营狗苟狼狈为奸甚为不满,政变中他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也绝不会被牵连,可谁也没想到他却及时改换门庭,投入太平公主的怀抱。

    “今天是什么风呀,把你这位贵客给吹来啦?”

    崔湜文武双全,而且还是个美男子,太平公主对他一直很是垂涎。可崔湜只迷恋上官婉儿,这让太平公主对崔湜很是不满,今日见了,便想给他些难堪。

    “公主殿下,我以前也是身不由己,请公主大量,原谅一二。”崔湜说毕,把椅子搬得靠太平公主近近的,又做出一副媚态。

    太平公主本就对英俊貌美的崔湜难以忘怀,今日见他如此陪罪下话,一肚皮怨气顿时烟消云散,不由捧过他的脸来长长地亲了一口道:“你这个冤家,不知怎的,总让我摆不脱甩不掉,今日你既归来,过去的一切我都不计较,但愿我们能长长久久……”

    二人一番亲热后,太平公主意犹未尽道:“今后,你便是我的人了,若是你今后负了我,那我可就……”

    一听这话,崔湜扑通一声跪下,指天发誓道:“我崔湜若有半点虚假,负了公主,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好了好了,一句玩笑话,就当真了。你既如此,我也不会负你,我打算让你做个宰相,只是排名靠后一些……

    “谢过公主!”崔湜欣喜道。

    “不过,有一点,你要经常到我这里来陪我说话,今后再有三心二意,我可不饶你……”

    说着,太平公主把崔湜扶了起来。

    “公主殿下放心,我崔湜能有今日,全是您的提携。我是属于殿下的,今后随召随到。”崔湜信誓旦旦道。

    ……

    转眼间,政变过去已经三个月时间了。张宝儿闭门谢客,整整在家里待了三个月,以至于朝中的许多人已经渐渐把他淡忘了。

    此时,张宝儿闭目半倚在靠椅上,好不惬意。

    “小桐,要不天气暖和之后,我江南去走走,如何?”张宝儿突然睁开眼睛突发奇想道。

    “好呀好呀!”江小桐双手赞成道。

    娑娜脸上也显出了笑意:“我还从没去过江南呢,只是从书上看到过。”

    正说话间,却见华叔过来,对张宝儿附耳说了几句话。

    张宝儿点点头,起身向前厅而去。

    一进客厅,张宝儿便看见了在等他的崔湜。

    “崔大哥,近来可好?”张宝儿打量着崔湜问道。

    崔湜面无表情道:“我现在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无所谓好不好!”

    “苦了你了!”张宝儿很是同情崔湜,现在不知有多少人骂崔湜是个不知羞耻的小人,可谁又知道崔湜的心事呢?

    “只要能为婉儿报仇血恨,那些许骂名我还是背得起的!”崔湜淡淡道。

    “是太平公主让你找我的吧?她知道派别人来连我的门也进不了,你与我是好友,派你来我不会不让你进门的!”张宝儿换了一个话题直接问道。

    “你说的没错,太平公主想要立李成器为太子,不知道你的态度,故而让我来打探一二。”崔湜也不隐瞒。

    虽然很多人已经将张宝儿遗忘了,但太平公主肯定忘不了。也不知张宝儿有什么魔力,李显在位的时候,对张宝儿宠信有加。如今李旦即位了,依然对张宝儿念念不忘。她知道,立太子这样的事情,肯定绕不过张宝儿,至少李旦很在意张宝儿手意见。

    张宝儿摆手道:“你告诉太平公主,立谁做太子我都没有意见,我俩不相帮,也不参与,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用顾忌我!”

    “是要我原话转达给她吗?”崔湜问道。

    “正是!”张宝儿点点头道。

    ……

    “定国公,我……”刘幽求站在张宝儿面前不知该怎么说。

    刘幽求在政变中有功,如今也算是宰相中的一员了,但他面对张宝儿的时候,还是多少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