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人物-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广一听,急忙把菜刀递给了张宝儿,叫张宝儿指给他看。

    张宝儿拿起了菜刀,装着醉酒,一个趔趄,把郑广抱在了怀里。

    郑广看着张宝儿手中的菜刀就在自己的鼻子前乱晃,吓得他惊叫道:“张大人,你醉了!”

    张宝儿摇晃着脑袋道:“我没醉,我还要告诉你这把菜刀的秘密呢!”

    张宝儿虽然口齿不清,可他说的话郑广还是能听明白,原来张宝儿从菜刀的身上,竟讲出了朝廷的治国之策:锋利的菜刀刀尖,自然用于对外御敌,而那半快不快的菜刀中刃,可比国家的律典刑狱,而那驽钝的刀尾,就是说朝廷处理犯了罪的有功将士时,一定要体恤再三,法外施恩。

    听张宝儿讲完,郑广只觉得心里通通乱跳,他流着冷汗说道:“张大人,你说得太对了,你还是把菜刀赶快拿开吧!”

    张宝儿把嘴巴凑到郑广的耳边,酒气熏天道:“郑都尉,你知道湖中的柳蟹为什么变了味道吗?”

    郑广摇了摇头。

    张宝儿冷冷道:“因为有人往柳沉湖中倾倒了大量的黄土!黄土倒进了柳沉湖中,改变了原有的水质,柳蟹就变得土腥味刺鼻了。为什么有人往柳沉湖中倾倒黄土呢?一定是有贼人在黄玉山中挖地洞,挖山洞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郑广听完,只觉得冷汗像小河一样流了下来。他急忙点了点头道:“请张大人放心,我一定要把挖洞的匪人剿灭!”

    张宝儿的胳膊松开了郑广,郑广刚要擦汗,没想到张宝儿摇晃着菜刀,说道:“郑都尉要是有抓不了的贼人,您说一声!”

    张宝儿忽然抡起菜刀,刀光化作一道闪电,冲着郑广的脑门直劈了过去。

    菜刀的刀刃贴到了郑广的额头上,郑广只觉得一股冰凉的刀风直入脑中,他怪叫一声,吓得面如死灰,禁不住连打哆嗦。

    而张宝儿已经醉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他身体摇晃,手中的菜刀撒手,“哐啷”一声,砍在了倒地的板凳上。

    第二天,郑广病倒了,张宝儿回长安的时候,并没去他府中辞行,张宝儿只给他留下了一封信。等郑广接到这封信的时候,张宝儿领着手下人都已经骑马走出两百里路了。

    信是张宝儿让陈玄礼起草的,信中写道:郑广与谯王李重福相互勾结,派人在黄玉山上修建山洞,囤积军粮,打造兵器的秘密已经被朝廷知晓了,现在朝廷已经各调了五万大军蓄势以待,郑广举兵起事之时,就是他彻底灭亡之日!

    郑广看完信件,直觉得头痛如割,一股急火上头,他抱着脑袋惨叫一声,昏倒在床上。

    日上三竿,折冲府中的差人也没见郑广起床,等众人掀开帐帘的时候,竟发出了一片惊呼之声,原来郑广的脑袋竟裂成了两半,黑血流了一床。他已经死去多时了。

    一轮红日高高地挂在黄玉山的山颠,柳沉湖浪翻蟹舞,又恢复了往日的祥和,没有人再往水里倒脏土,很快肥美的柳蟹又该恢复到原来的美味了。

    张宝儿等人打马不疾不徐走在官道上,江雨樵感慨道:“宝儿,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你竟然将体内那股神秘力量用的如此之炉火纯青。”

    “这还要感谢岳父大人!”张宝儿谦虚道:“若没有您老人家的悉心调教,那些力量岂不还藏在体内,一辈子也用不上!”

    原来,在宴席上,张宝儿装醉,将自己体内的力量注入菜刀,他挥手一刀,凛冽的刀风竟把郑广的脑袋劈出了一道暗伤,等郑广急火攻头,脑袋竟一下子裂为两半!一场反叛的阴谋就这样被张宝儿消灭于无形中。

    陈玄礼问道:“张大人,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等!”

    张宝儿吐出了一个字,勒住马缰,目光看向远方。除了郑广之外,必须把已经掌握与李重福勾结的军中之人先行除去,只有将李重福的羽翼全部斩断,才能最后对他发起雷霆一击。

    李重福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这辈子他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就是招惹了张宝儿,他派人对张宝儿的女人下蛊毒,本打算以此来要挟他。谁知张宝儿不惜远赴蜀州,历尽千辛万苦这才江小桐等人中的蛊毒解去,如今,张宝儿没有了后顾之忧,当然要向李重福发起猛烈的反击。

    ……

    夜色已深,定州折冲都尉府的一间密室内,崔文利把谯王的密信交给徐天监。

    与崔文利同来的是谯王的贴身侍卫刘海,他一身武功深不可测。此次,谯王专门把总管崔文利和侍卫刘海派到定州,可见对此事的重视。

    徐天监看完密信,对崔文利道:“崔总管,末将这条命是谯王给的,请总管大人转达谯王,末将一定按期举兵。”

    崔文利笑着说:“有将军这句话,在下总算不虚此行。临行前谯王已交代过我,谯王登基后,将军是第一功臣。”

    “哈哈……”徐天监得意至极,“总管大人是谯王跟前的红人,以后还望大人多提携。来,我们为谯王即将成为大唐陛下而干一杯。”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诺千金() 
说着徐天监把密信放在桌子上,举起面前的酒杯。

    正在这时,室内的灯火突地一暗,一个黑影如狸猫般潜进来,身法快速地伸手将桌子上的密信抓住。

    “谁?”徐天监大惊之下,急忙施展擒拿手,黑影并不恋战,虚晃一招,弓身撞开窗户。

    徐天监眼睁睁地望着黑影朝窗外逃逸,只得大呼:“快来人,抓刺客!”

    等徐天监和崔文利追出去的时候,黑影早已跃上屋顶。徐天监急得直跺脚,旁边的刘海冷笑一声,扬手向前一挥,一道金光闪电般往黑影飞去。

    黑影惨叫一声,从屋顶上坠下。闻讯而来的兵士蜂拥赶去,徐天监和崔文利追上前一看,地上只有一摊鲜血,并无黑影的踪迹。

    徐天监冲手下喝道:“快去搜,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崔文利皱皱眉,问:“这个人将军认识吗?”

    “不认识!”徐天监恨得直咬牙根:“都尉府戒备森严的,他是怎么进来的?”

    崔文利沉思了一会道:“看来此人必是细作。”

    徐天监听得呆了,若他与谯王暗地来往谋逆的事情被陛下知道,那可就不妙了,谋逆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徐天监冷汗涔涔,半天才说:“总管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崔文利看了看天色,说:“徐都尉不必担心,此人已中了刘海的毒镖,谅他也活不过今天晚上。都尉可立即下令关闭四周城门,就说府邸失盗,对来往路人严加盘查。只要消息不外泄,朝廷拿不到证据也是枉然,谯王毕竟是当今皇上的亲儿子。等过了这段时间,哼,我们起事攻入皇城,还要那封密信干什么?”

    一席话说得徐天监连连点头,崔文利果然是个人才,处乱而不惊。

    张成眼前一阵发黑,他一边跑一边暗自后悔不已:自己还是有些大意了。

    张成的真名叫王炯,他来自符龙岛。当年,王炯他与其他符龙岛子弟一样,在吴辟邪的带领下来到中原。这些年来,他完成了无数次各种各样的任务,从来没有失过手。回到长安后,王炯成为了燕谷的手下。定州折冲都尉徐天监是谯王的亲信,燕谷为了能探听虚实,秘密派王炯化名为张成混入都尉府。张成也不辱使命,成功地在都尉府做了一名下人。

    恰好这天,崔文利奉命来给徐天监送密信,被张成侦之,张成悄悄地伏在密室之外,偷听了崔文利和徐天监的说话,又窥到了密信,于是现身夺走了密信。

    张成夺走密信后,跳上屋顶准备逃走,却不想刘海的金镖厉害,射中了他的后背,他感到一阵剧痛,从屋顶跌落。幸亏张成从小习武,功力深厚,他急用千斤坠稳住身子,往后院奔去。

    都尉府的后院有一处马厩,是都尉府养马的地方。

    张成踉踉跄跄地跑过来,背后搜寻的官兵已越来越近,他忍住疼痛,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封密信送出去。张成看到马厩旁边的一间草屋内仍亮着灯火,来不及思索,猛地推开房门。

    里面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翁正在修理缰绳,听到声音吓了一跳,他举着灯走过来,看到张成倚着墙壁大口地喘着气,后背上还插着一支金镖,鲜血淋漓。

    “你……你不是张成吗?怎么……”老翁惊讶地说不出话。

    老翁显然对作下人的张成还有些印象。

    “肖老伯,我是张成,你不要害怕,我没有恶意,我……”刚说到这里,因伤势过重,张成忍不住喷出一口血来。

    这老翁姓肖,是都尉府的一名马夫,为人比较忠厚。他见张成这副样子,暗想都尉府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连忙扶住张成,掩住房门。

    张成一把抓住肖马夫的手,恳切地说:“肖老伯,我和你虽然没有多少交情,但我知道你是个忠义的人,有件重要的事我想拜托你。”

    说着张成从怀中掏出密信,把密信的情由简单说了一遍。

    肖马夫听罢,不由呆住了。

    张成接着道:“三天之内,你必须把这封密信送出去,交给城外广安寺一位姓张的香客。肖老伯,这些人真要起兵,不知多少老百姓又要遭殃了,此事是否能让朝廷尽快知道,就全系于你一人身上,请你务必答应我。”

    望着张成眼中闪烁的充满期待的眼神,肖马夫明白了此事关系重大,张成在绝境之时托付于他,就是对他人品的信任。肖马夫蓦地涌起一股豪气,郑重地点点头。

    张成挣扎着站起来,脸上露出一丝宽心的笑容,拍着肖马夫的肩膀说:“我现在去引开那群搜捕我的官兵,千万记住要小心,不然你的性命都难保。”

    张成把密信交到肖马夫手中,一咬牙打开房门,冲入了夜幕里。

    肖马夫仔细清除着地上残留的血迹,如果让府里的人知道张成来过这里,那么张成以性命相托的事就会败露。肖马夫虽只是一个马夫,但他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不管怎样,这也是为了大唐的义举。整整一夜,肖马夫冥思苦想,筹划着送信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肖马夫给马喂草料,听到府里的人说,昨夜府里被盗去了一件准备觐见给皇上的宝物,徐都尉下令全城戒严,挨家挨户地搜查。后来盗宝人的尸体在城门口被发现,竟然是府里一名姓张的下人,可在他身上并未发现那件宝物。徐都尉怀疑城里还有内应,把城门都封锁了,出城要严加盘查。

    肖马夫自然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他心里暗想:这下不好办了,别说带着密信出城,看眼前的情势,就算光着身子,只怕也出不了城。

    肖马夫绞尽脑汁也没琢磨出什么好办法,他叹了口气,拿着扫帚像往常一样开始清理马厩。

    这时,肖马夫看到马厩里那匹“照夜狮子马”拉下了一堆马粪。这匹宝马是徐天监的坐骑,一直跟着徐天监南征北战,徐天监珍逾性命,所以交由肖马夫单独精心饲养。肖马夫上前察看马粪,以判断宝马的健苏状况。忽然,他发现马粪里裹着一颗石子,大概是马在吃草料时不小心咽下去的,石子不能消化,又排泄了出来。肖马夫愣了半晌,眼睛突地一亮,一条计策暗暗在他心里盘算着。

第六百六十八章 坏消息() 
到了次日,徐天监来取马去校场操练,见“照夜狮子马”无精打采地立在马槽前,他把肖马夫叫来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肖马夫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两天关了城门,没有新鲜的草料送进来,只好用陈年的草料,宝马可能因此吃坏了肚子。大人请看,昨天还拉了一夜的稀。”

    徐天监心急如焚,眼看着就要举兵起事,没有马他怎么带兵打仗,更重要的是这匹马是西域良种,日行千里,他是准备将马献给谯王的。

    徐天监见状恨恨地说:“还愣着作什么,快去叫兽医来。”

    肖马夫亦步亦趋走上前道:“大人,如叫兽医诊治,恐怕也不是三五日就能治得好的。小人祖上曾在民间偶得一良方,专治马拉稀,立竿见影。”

    “哦?”徐天监闻言精神一振道:“你有什么办法?若治好了此马本大人有重赏。”

    肖马夫笑着说:“城外有一处温水潭,一年四季潭水不冷,潭边生长着一种灯笼草,草质绵软,马吃了能除百疾。”

    “那我即刻命人多割点来。”徐天监正欲招呼跟随的亲兵传话。

    “大人,听小人把话说完。灯笼草只在潭水附近生长,借用的是潭水的温度,一旦离了潭水马上就会枯死。枯草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必须将马牵到那里啃吃鲜草。”

    肖马夫表面上虽然很平静,但心里面却紧张的不得了。

    徐天监此时一心只想着这匹“照夜狮子马”,哪里顾虑到其他,于是他对肖马夫道:“你带着出城的手令立即去,越快越好。”

    肖马夫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禁心里暗喜,刚要转过身去牵马。

    “等等。”徐天监手一摆手道:“我派两个人保护你去。”

    肖马夫当然明白,徐天监对自己还是有些不太放心,明为保护,实则监视。他唯恐露出了马脚,连忙神色自若地点点头。

    肖马夫牵着马来到城门口,崔文利正带着一群兵士严密地搜查过往的行人。

    肖马夫把出城手令交到崔文利手中,崔文利蹙着眉头问道:“什么事?”

    一名跟随在肖马夫身后的兵士附在崔文利的耳边说了几句,崔文利“哼”了一声:“现在是多事之秋,徐都尉怎么还有这种逸致,居然给马治病。”

    他一双鹰目紧紧地盯视着肖马夫,朝那名兵士一挥手,对肖马夫问道:“灯笼草能治马疾,我好像从未听说过,你是不是别有居心?”

    肖马夫神色不变,淡淡地说:“这是民间的土偏方,您是贵人,哪里会知道。要是大人觉得不妥,我去回复都尉大人,反正是都尉大人的爱马。”

    崔文利疑心虽重,但徐天监毕竟是一方豪强,况且谯王这次举兵多有倚重的地方。崔文利是聪明人,当然不好忤逆徐天监的意思。他冷笑一声:“给我仔细地搜。”

    话声刚落,兵士们已开始搜查肖马夫的身上,连马都细细看过一遍。崔文利见什么东西也没有发现,方才说:“快去快回,申时就得关城门。”

    肖马夫点了点头,接过缰绳朝城门外走去。

    走出一段路程后,肖马夫暗窥跟随的两名兵士不留神,猛地跃上马背,用手重重地击在马臀上,马顿时如箭一般向前蹿去。等两名兵士发觉时,只剩下一缕尘烟。

    肖马夫骑着马径奔广安寺,来到寺中他找到姓张的来客,说明了来意。

    张姓之人讶然问道:“那封密信呢?”

    肖马夫笑了笑,一指“照夜狮子马”道:“在它的身上。”

    那人不明所以,走上前瞧了瞧说:“在哪里?”

    肖马夫又指着马腹,对方恍然大悟,称赞道:“果然好计!”

    ……

    “什么?郑广暴死,徐天监举兵前被擒……”

    崔文利从定州逃回来之后,把得到的坏消息一一讲于了李重福,李重福听罢,重重坐在了椅子上。

    过了好一会,李重福才喃喃自语道:“又是张宝儿,这难道是天意吗?”

    当年,谯王李重福被韦皇后赶出长安,任均州刺史,他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再重返长安。可是他心中很清楚,只要韦皇后在位一天,他就别想回去。

    在李重福最失落的时候,有两个人始终在宽慰着他。

    一个人是崔文利。

    还有一个便是张灵均。

    张灵均是一个奇人,没有任何官爵,而是洛阳城中一个普通百姓。张灵均是认准了李重福了,从李重福离开长安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追随他了。

    当初,张灵均劝李重福的话,时常响彻在李重福的耳边:“天下人皆已背离韦氏,若谯王举兵讨伐,一定会有许多人呼应的。”

    这些年来,在崔文利与张灵均的辅佐之下,李重福暗中做了无数准备。无论是京城长安,还是各州县,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江湖异士,他网罗了许多人,财物兵器也积累了不少。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当中,可谁知,自从张宝儿似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了长安城之后,这一切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张宝儿似乎天生就是李重福的克星,他抽茧剥丝顺藤摸瓜,使得谯王暗中隐藏的势力一一浮出水面,而后一网打尽,仅仅数月时光,竟将谯王逼到了现在这般走投无路的地步。

    张灵均在一旁为李重福打气道,“谯王万万莫要气馁,最为逆贼韦氏所憎恨、连在国都居住都不被准许的是谯王殿下你,相信天下的人都期待殿下即位才对。如今形势虽对我们不利,但也不应该放弃,在下认为,现在最好的途径是举兵进入洛阳,占领此城。”

    张灵均的这一番话显然是触到了李重福的痛处。

    作为中宗李显的儿子,李重福对是否造自己父亲的反,最初还有些犹豫,但有一件事情让李重福彻底下定了决心。

    李显与韦皇后在长安城南郊祭举行天大典,各州的的刺史都来到长安来参加典礼,却独独没有让李重福来,这让他觉得很委曲。祭天结束后,李显下旨大赦天下,流放之人都得放还,这一次又是唯独不准李重福回到长安。事后,李重福上表自陈,向李显求情,说天下的苍生百姓都沾染了陛下的雨露之恩,可是我作为陛下的儿子,为何就不能够回到长安看您一眼呢?李重福说得很是凄惨,很是可怜,但是韦皇后丝毫没有被打动,就是不允许他回来。甚至连他的表奏都被韦皇后压了下来,根本就没让李显看到。

    张灵均提议举兵洛阳,也是有深意的。洛阳有根深蒂固的反长安情结,太古时代,洛水之北的这座城是圣天子的国都,现在虽然被称为大唐“东都”,但此地的住民都有历史较长安悠久的自负情结。正由于国都地位被夺,因而反长安的情结愈强。长安决定的任何事情都与洛阳无关,绝不承认,张灵均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期待的自然也是这样的感情。

    李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