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林冲-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退守这夹山一地之后,辽帝耶律延禧每日嘴中提及最多的,便是他曾经看好的,那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宗室子弟,竟然敢在自己“暂避”金人的时候,拥立那个病怏怏的耶律淳称帝,业已受到了太多的传统的儒家思想熏陶的辽帝耶律延禧,没有去想强者和弱者,英雄和懦夫,抵抗和逃跑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却是对耶律大石这样有“二心”的臣子的切齿痛恨。有道是“忠臣不识二主”,何况眼前的这个曾经的“忠臣”,却不过君臣纲常,在自己之外另立新君!

大帐之中,把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耶律大石的辽帝耶律延禧怒发勃张,须眉倒竖。说不出的狰狞可怕,那是对耶律大石地切骨痛恨!“我还没死!你这个混帐东西,竟然敢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该当何罪?死不足惜!”一句话,便等于宣告了耶律大石的身首异处的结局。

哪知道耶律大石却是丝毫不惧,对着恐怖之极地辽帝耶律延禧侃侃而谈,一副耿直模样:“陛下本是大辽的帝王,乃是天下共主。全大辽亿万百姓唯陛下马首是瞻,除了是大辽国无数子民的王,也是大辽国无数子民心中的坚定力量。

曾几何时。我大辽国作用万里江山锦绣,百万雄师威武。却在你的带领下抵挡不住金人的进攻。这也罢了,原本,那金人号称天命所归,“金”之一字更是跟咱们大辽国的“镔铁”意思格格不入。

咱们大辽以前内政松弛。根基腐朽,偶尔地一两场败仗也是情有可原,可金人乃是咱们的不世仇敌,你战败之后,却不知道收拢余部继续寻找战机扑灭叛乱。只会望风而逃!千万子民,万千财帛,统统拱手送与金人,还不停地求乞作为金人的属国!哼哼,不过那金主完颜阿骨打不同意罢了,若是同意,你这个陛下恐怕……

这种形势,我耶律大石即便是再立上十个、百个、千个、万个耶律#那也是咱们太祖的子孙那也是咱们契丹人的王,那也是咱们能够赖以存活下来地凭借,那也是咱们契丹人能够被他国尊敬的本钱!我耶律大石总是以为,抵抗他人,比哀求他人好!敢问陛下,臣又哪里愧对我契丹的列祖列宗?”

一席话,辽帝耶律延禧哑口无言,身边的大多数的拥护者都暗自同情耶律大石,并且为自己也曾经支持皇帝陛下一直逃跑而耳赤。此时旁边地汉人谋士,那个耶律延禧最信任的,悄悄耳语,说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耶律大石乃是领军奇才,对金人作战中多又建树,经验丰富,而在民间也多有口碑。不如叫耶律大石戴罪立功,反而不会便宜了金人。

耶律延禧这半年来多亏了这个叫做钟哲的老汉臣的了领开道,出谋划策,才得以在夹山之地,凭借着坚城和六十里泥潦才堵住了金人的进攻。耶律延禧对钟哲的建议是百分之百的听信的。而周边地一千文武大臣,却是也对这个平日里谦和和蔼,丝毫不要权,不要钱,不争功的大臣有着巨大的好感。无害无野心的大臣,又能救大伙儿于水火之中,把大辽国延续下去,这种人,大伙儿不有好感才怪。

当下,耶律延禧命人赏赐耶律大石酒肉,并派人去迎接不远处翘首以盼的耶律大石麾下的契丹勇士归队。看着一个个虽然衣衫褴褛,满脸泥水,但是浑身上下结实如钢铁一般,眼中却闪烁着重新找到君主的喜悦泪光的耶律大石部,众人才完全对耶律大石放下心来。真正的契丹男儿,才正应该是这样子!

合起来手中的这份密报,完颜阿骨打知道,开春之后,冰雪消融的战争,更难打了。正要命人找来自己的第二子商量对策,完颜宗望带着一身的寒气,从大帐外头进来,身上的铁甲碰撞起来,一阵金戈铁马的味道。

完颜宗望,大金国主完颜阿骨打的第二子,每每完颜阿骨打出兵,完颜宗望皆跟随左右,乃是一名骁将。“父皇,那边来消息了?”从完颜阿骨打手中接过来那份密报,完颜宗望看了,沉默许久,才说到:“儿臣有一计献出,请父皇定夺。……”

完颜阿骨打听完,满意地看着完颜宗望,对这个二儿子的智谋机变,心中大悦:“去!”完颜宗望不顾身上的铁甲累整,咣当一声匍匐在地,对着完颜阿骨打拜了三拜,转身就走,决绝异常。

……………………………

大宋朝宣和五年春,正月己未,诏淮南、江东、福建各权添置武臣提刑一员。辛酉,罢苏、杭州造作局及御前纲运。乙丑,罢西北兵更戌。罢木石彩色等场务。是月,方腊陷婆州,又陷衢州,守臣彭汝方死之。燕京府北十万禁军集结,诏令林冲进京觐见。

林冲看着手中的这张邸报,和刚刚李彦送来的圣旨,心有戚戚然。方腊在大宋朝腹地声势浩大,搅和的风声水气,一时间便好似天下无人能敌。被圣火教教主方腊蛊惑了的民众,以为自己会长生不老的有之,以为自己会家财万贯的有之,以为自己会刀枪不入的有之,以为自己会穿墙过山的有之……脑袋瓜子清楚的,要么悄悄的离开了这兵火不断的江南地,转入大名府、应天府等地,想要迁去燕山府。无奈十万禁军团团堵住燕山府的向南各个通道,一时间,超过二十万流民充斥大名、应天二府,趁机作案、作乱者众。

派往江南地的大宋禁军一天行军不到五十里地便安营扎寨休息,半月多的时间,原地修整了四天多,拖拖拉拉,慢慢腾腾,大宋朝广阳郡王,枢密使,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贯,带着五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扰民不断的开赴江南。

与这些不好的消息同时到来的,却是北方花荣、杨志、莫敢当带着的三千大宋男儿处处告捷的密报。只是这东西却不能拿来安抚燕山府民众的心思。南北往来的官道被掐断,燕山府的内治一下子混乱,只有将将从海上开辟的水上通路没被掐断。可惜海上的贸易虽然大宗,却是因燕山府的战乱在即,交易量日益减少。

身边的杨政整日里忧心不已,这个儒家杰出的典范才俊,面对官家的圣旨,不知道何去何从。林冲从安国侯、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的管家手中买到的密报显示,这百余年来,大宋朝有案可查的密杀大臣案件,不下数十起。统统都是暴病、瘟疫、失足落水、离奇死亡。林冲此去凶多吉少,这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可以肯定的事儿了。

武松因受够了大宋朝官员们的鸟气,对官家的这回圣旨贬斥得更加厉害,只说要林冲不从圣旨,万万不可进京。燕山府的百姓们这些日对林冲交口称赞,若是官家用那张都监对付他的毒计,林冲也无可奈何。大宋朝的官员们,除了燕山府的,心都是黑的。

鲁达从新成立不久的军中回来,只说军中现下士气正旺,军士们也都是从各地再次筛选出来的精锐。这一拨训练虽还未能成功,但因为有了上一回的经验,军中的教头们这次轻车熟路,业已把大伙儿的士气调动了起来。依旧是骑兵队伍,依旧是上好的,从陆路的西夏和海路的金人手中买来的马匹。对付金人或有不如,但对上禁军里的那些酒囊饭袋,却是绰绰有余。

第五卷 宋金 第一八一章 … ~变!~

易战之法,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一车当六骑,六骑当一车。

……………………

司徒无颜对林冲的态度比较明朗。曾经当过辽臣的司徒无颜,最是知道官吏腐败之后容易导致民不聊生,是以这个经过这些日子对燕山府的各州县巡视之后的转运使,最为关心百姓疾苦,站在这一点上,林冲也不能便去东京汴梁。只是身上还穿着大宋朝的官袍,叫他口中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也有些个艰难。

刘唐是昨晚赶回来的,看上去懵懵懂懂的刘唐,心中却是雪亮,只是说,大人若有什么差遣,燕山府北线将士,自刘唐以下皆听号令,无论是造反又或不造反,咱们都跟着大人干。大人若生,咱们燕山府的万千百姓便生,大人若死,咱们燕山府的百姓们便死。只一句话,叫众人心中暗赞。这老刘却原来是哑子吃饺子,心中有数。这句话说出来,不管林冲最后如何打算,都不得不考虑燕山府现下的处境。大宋朝只有一个人能够维持燕山府的慢慢繁荣,那就是林冲。

杨益此时也从外间进来,对林冲施礼后说到:“大人,家父与沿海的几个家族船队和瓢把子都商量好了,从即日起,燕山府的各种货物都可从海上运进运出,不受阻碍。明日,第一批货即可装船完毕,从刘家港口运出。”

林冲点了点头表示知道。又看眼前的众人,嘿嘿一笑:“东京汴梁的圣旨到了,你们各有打算。我自知道,但请各位放心,大伙儿到得最后,定然都能满意。只是在未到最后的时候,各位莫要被弃了燕山府。”

说完之后,也不管人人面面相觑,就要往后院里走。杨政上前一把拽住林冲的袖子,“大人可是要孤身上京?”这话问出来。鲁达、杨益、刘唐、武松统统站了起来,持着不同意见的人,却都觉得这样仓促上京非是明智。武松甚至作势欲扑,只等着林冲一句“是”。就上前捉住他,好用武力挟持。

林冲莫测高深的笑了笑:“自然不是,山人自有妙计。大伙儿各自归位,莫要胡思乱想。直夫,你且帮我回复官家。就说林冲偶染小疾,身子不适,但官家的恩宠林冲不敢忘,十日内,等林冲将养好了身子,定然上京面圣,聆听官家地教诲。”

杨政长着嘴巴应了一声,却是不明白林冲这样拖着有行用意。但想了想,这样子总是比直接奔赴东京汴梁那火坑强甚多,也自不言语了,只是内心深处,却是突然开始倾向于,想个法子,叫林冲的这次东京汴粱之行不能成事了。这个想法实在是来的突然,来的诱惑力惊人,来的叫人心惊肉跳,来的叫人诛心不已。什么时候,我杨政成了抗旨不遵的逆臣了?

趁着杨政稍一疏忽,林冲迅捷地摆脱了杨政抓着自己的大手,一溜烟地跑没影儿了。众人见一向跟自己年纪不相称的稳重的林冲,突然好像变了个人,都笑了起来。不过武松杨益等都是爽朗的笑容,而杨政却是摇头苦笑。

大宋朝地燕山府的燕京城,知府衙门的后院。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林冲把这个原本粗扩中带着暴发户的奢华的知府内宅,变成了一个露天练功房。狠狠地把一个木桩蹂躏了一番,又耍了一阵大枪弄出来一身臭汗,林冲才停歇下来。此时正是大冬天,厚厚地积雪上踏出了无数规则仰或不规则的足迹。汗水顺着林冲逐渐变得刚毅的脸庞滴落下来,一丝丝的,融化了脚下那被踩的结实的积雪。可是那积雪实在是太厚,却不能做到汗滴雪穿。

算算年纪,林冲此刻便也才二十一岁。从后世里莫名其妙来到这里,原本想要踏雪寻梅、风花雪小吟风弄小看嫦娥奔月,没承想却身逢乱世,没承想却遭遇辽人式微,金人入侵,没承想却融入了这大宋朝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二十一岁的青年人,在后世里,应该还在大学里追mm,应该还在为囊中拮据而不能给mm买来喜欢的裙子,应该还在考虑着今天晚上一定要把哪个女人弄上炕筛动,又或者跟某一个一看就不顺眼地垃圾真人。一个人打一群。尽管有作为乱世的一份子的觉悟,林冲依旧压力大,一个人压力大了,依旧需要发泄。

李师师、金熙珊、锦儿、小鹂儿、玉筱筱五人早已经在这儿团聚,现在正在围着火炉做女红,偶尔对上一两句诗词酒令,偶尔吟唱一两句音律,她们是安详以及快乐的,她们不知道自己的爷心中的苦处。一州一府的压力,一国几代的压力,亡国灭种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此之前,林冲还未能完全融入这里的时候,也有年轻人的那种戏谑、玩世不恭和逃避的心态,但当随着在这里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明白的道理越来越深刻,跟身边的各个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林冲需要承担的东西就越来越多。

乱世出英雄。林冲自认不是英雄。不过是名字叫做林冲而已,又不是那个豹头环眼的凄惨汉子,却要承受了比林冲家破人亡更大的压力。国破家亡比起来家破人亡,那种对结局的恐惧和不愿意接受,要大得多,也要深刻的多。

官家的那张圣旨传过来之前,尽管林冲早有准备,也早有觉悟,依旧心中以为岳飞只不过是大宋朝的个案,并不能推而广之,并不能作为大宋朝历任官家的行事标准。可是等到官家的这圣旨到来,在彻底的粉碎了林冲心中对大宋朝朝廷的最后一丝希望之后,林冲迷茫了。能够反复地在一个朝代上演同样的故事,能够反复的在历史上见到万千同样地原因。同样的结局,那么,这不是人错了。而是制度错了。

从当上教头,遇到宗泽到现在,林冲一部分靠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一部分靠了自己的机变,一部分靠了自己的运气,才能糊里糊涂的在这个大宋朝,忽悠了更多的糊里糊涂的人。当了一个糊里糊涂的官儿,内心深处。林冲其实自知斤两。一个土木工程毕业地小人物,在大宋朝无论如何折腾,都不可能在根本上解决这千余年来的封建陋习。

而在这千年的历史上,华夏文明的各种烙印都在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个国家,仅仅凭借着某个人的个人魅力,只能勉强强盛一时,却不能维持数代而不衰落。即便是汉朝有刘秀的中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眼被化作故纸堆里的灰飞烟灭。要想改变这样的历史根本,最重要的,需要的是制度。

林冲本是个玩世不恭的人,因循守旧这样的思想在自己的心目中根本不占丝毫位置,说到改革,他定然是个彻底的改革派,但真的要行动起来,却是要循序渐进。偶尔用猛药。儒家思想在大汉朝业已成了主流思想,过不了多久,那个叫做朱熹的理学王八蛋,就要出世,继而遗度无穷。大宋朝现在创造的如许开明地盛世,将在历史上湮灭而不可重现,这种,是不是皇帝的悲哀?是不是华夏民族的悲哀?是不是自己的悲哀?即便王朝颠覆又建立,此后的数百年,游牧民族依旧会给华夏以灭顶之灾。

即便是自己黄袍加身,不怕当皇帝劳累,也创造出来一个文景之治,也创造出来一个贞观之治,那么在这之后呢?万一最高行政长官是个怕死鬼窝囊废,数千年积累的东西,就要随着南宋那崖山战役之后,湮灭而永不可见?人之初,性本恶,从制度上约束人,才是大道。

经过刚刚的那阵发泄之后,林冲心中平复了很多,而跟杨政说的那“山人自有妙计”的诳语,根本就不靠谱。即便是诸葛武侯再世,面对这种积劳成疾的封建制度,也是毫无办法,也或许,他还会为虎作你,想尽办法加强王权罢。妥协和不妥协,内心深处的挣扎,比猛虎更嗜人。

后世的事实证明,即便是没有了王权的国度里,所谓的民主,所谓的民权,所谓的民生,也最多的是挂在一些人的嘴边口角,比婊子们的山盟海誓更不可靠。完全达到某种全民素质完全提升的理想高度,也许有一天会实现,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有生之年。

既然凭空多了那么多年的见识,自然也要为大宋朝做些什么。林冲不知道自己心中所想的那种法子会不会完全改变华夏的命运,但总是要摸索着前行。无论如何,凭空少了将近一千年的王朝的循环往复,是个好事情。大宋朝比之后的任何朝代都要文明的多,富裕的多,开明的多,要做的,就是借着这股东风,一飞万里。

…………………………

大宋朝宣和五年二月,燕山府知府林冲在接到朝圣的圣旨之后称病不朝,三日后官家大怒,下旨斥责。燕山府以南的各路禁军蠢蠢欲动,官家命大太监李彦为大名、河间两府招讨使,前去掌管十万禁军。江南地方腊又一次攻陷州府,一时无两。

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突然给大宋朝官家赵佶发来质问国书,斥责宋人暗中支持残辽,并曾经收容辽人的太师耶律大石和北院枢密使萧干长达半年之久,导致大金国出师不利。并有宋人私自在大金国境内组队抢掠。特令宋人在三月内交付大金国赔付一百万贯,绢五十万匹,军粮五十万担,并罢黜燕山府知府林冲的知府之位,送入大金国,接受大金国皇帝陛下的治罪。三月内不能满足以上条件,宋金两国定然要刀剑相向,血溅万丈。

一张粗鄙中透露着野蛮和杀戮口气的国书,天朝上国虽然个个都看得懂,但都被这国书里头带出来的血腥所蛰伏,原本在大名府、应天府戒备的十万大军瞬间增到二十万,大宋朝的东京汴梁,自太祖皇帝开国之后,第一回常备禁军少于五万,从来都是金吾不禁的东京汴梁,突然间在实行了入夜后从子时到卯时为宵禁。这个当世最大的,拥有了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会,大街上到处都是巡逻的街门捕快、御前龙卫军、戍守京师的禁军。一时间,天下人心惶惶。

大宋朝官家接连三日焚香沐浴,然后更衣祭天,大赦天下,用高官厚爵招抚江南地的圣火教方腊反叛,并在各州县衙门张榜安民,责令各在位的执事官员们不得贪污腐败,不得孳生民变。大宋朝的官家赵佶好像一夜之间醒悟过来,只是想要改变以前的颓势。从太师蔡京偶尔透露出来的口风中可以推算出,大宋朝原本高居不下的军饷用度又要增加了。官家竟然下令取消了江南地的花石纲的进奉。

此后的早朝中,官家每日必举,且在那高高在上的龙座旁边又加设一座位,日日带着太子赵桓听群臣奏对。每每有各种奏折上来,都是太子赵桓先自批阅,并写上意见心得,官家才跟群臣商讨对策。

大殿上,关于到底由大宋朝罢黜林冲这种逆臣,还是把触犯了大金国皇帝陛下逆鳞的林冲交付出去这两种意见,业已争吵了十日之久。从接到国书的那一天起,有惯会投机钻营的官员们往来奔波交通,频繁的出入太师蔡京的蔡相府和校检太尉梁师成的府邸,那安国侯、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更是上窜下跳,积极联络各位权贵,寄希望于这次的朝堂内重新洗牌。枢密使童贯的数百家丁把从东京汴梁到五万禁军的军营之间连成了一条线,日日都有快马奔走传送消息,一时间,风起云涌。

第五卷 宋金 第一八二章 … ~手段~

选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