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张东来他们四个就告别了凌寒等人,急匆匆的赶回了西边。
他们要马上回去按照昨天开会的内容,进行各项事务的布置,尤其是把部队整体搬迁到葫芦峪这里,更是他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就在当天下午,张俊杰以外出训练为由,拉着特战队离开了部队驻地,除了凌寒跟许清灵等有限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具体去向之外,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三连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只要后续再补充一部分新兵战士,把编制填满,经过训练之后,就可以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了。
但是,凌寒等人也明白,此时的三连,大部分的兵员全都是来自于在章丘县城接收的那批反正伪军,虽然战斗力可以很快形成,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能真正的融入到抗日的氛围之中来。
所以,在战斗力跟张俊杰他们分别离去之后,凌寒就跟黑皮一起,把主要的精力就放在了三连这里。
而炮兵连由于大部分兵员暂时还在西边,跟一连二连在一起,装备也只有三门82mm迫击炮,跟三门从章丘缴获的81mm迫击炮,山炮跟步兵炮目前全都不在手边,所以凌寒就让大牛暂时放缓了训练进度,只是带着战士们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配合许清灵的工作队,在周围的乡村开展抗日宣传这件事上了。
许清灵也确实是拼了,带领着工作队部分黑白的开展群众工作,以葫芦峪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一步步的向外围推进。
工作队里新加入的几个人员,也就是许清灵招呼来的,被凌寒认为是红党成员的那几人,也切实的发挥到了作用,展示了他们在群众工作方面扎实的功底。
渐渐的,葫芦峪这里驻扎着原本的那南山游击队的消息,也开始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流传,独立营的名号越来越响,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开始一步一步树立了起来。
在鬼子围剿之前,被张俊杰跟姜天竹打发回家的那几十名新兵战士,也开始归队,有的还带着自己的伙伴,仅仅是几天时间,独立营就增添了超过五十名新兵战士,让凌寒乐得差点合不拢嘴。
不过,凌寒并没有急于把这批新兵分下去,当然,一连跟二连暂时还没搬过来,这些新兵也确实不能全都安排到三连去。
为了这件事,凌寒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天,终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从三连跟炮连抽调了几名技战术娴熟、思想过硬的战士,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兵连,准备让在鬼子围剿之中负伤的原第二战斗分队的分队长周云昊担任连长,专门负责新兵的训练。
对于这个新增加的新兵连编制,凌寒的打算是,以后让新兵连成为独立营的常规编制。
只要是新加入独立营的新兵战士,以后将不再直接往各个连队进行补充,而是要先进入新兵连受训。
只有在新兵连接受过最基本的队列、射击等训练,完成考核之后,这些新战士才会分配到各个连队之中,补充缺失的编制。
这样一来,各主力连队就不会因为战士们训练进度不统一,而出现无法合理安排训练项目的现象。
等于是直接解决了各主力连队训练的难题,让他们不必从头开始训练新参军的战士,也有利于新兵战士尽快融入到各自的团队之中,尽快形成战斗力。
对于凌寒的这个举动,不管是三连长黑皮,还是还没搬过来的张东来他们几个,全都是举双手赞成,一致同意了下来。
另外,凌寒还准备等部队稳定下来之后,要成立军官训练队,目的就是培养那些班排长在战略战术方面的眼光。
独立营不可能永远只保持一个营的规模,随着许清灵他们的抗日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到独立营来报名参军的新战士也会越来越多。
凌寒深信,在不久的将来,现在的三个主力连,肯定会逐一满编。
但对于有可能超出编制的那些战士,凌寒并不准备就这样把他们直接塞到各连去,而是会在合适的时机,直接从前面的三个连抽调一部分老兵跟干部,加上新兵战士,直接组建四连,甚至五连、六连。
到那时候,独立营虽然还是挂着一个营的牌子,但真正的实力,可能比正规军的一个团还要多。
依托南部山区这里复杂的地形,凌寒有信心,即使是鬼子再派出像105联队这样的部队,来攻打独立营的防区,独立营也可以牢牢的挡住他们的进攻,不至于像以前那样,只能随便的遮挡两下就不得不全军撤退了。
当然,这些都是远景规划,还需要凌寒他们这些人一步一步的坚持走下去。
回到西边的张东来、姜天竹他们几个,经过商量之后,决定先把藏在西边的大部分物资,包括提前从穆格寨撤出来的军火装备等,开始秘密的往葫芦峪这边转移。
等把所有的物资装备转移得差不多了之后,一连二连才会押运着最后一批物资,从西边撤离,赶到葫芦峪这里,跟营部汇合。
再就是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医院,那些医护人员倒是好办,但仍在医院里边接受治疗的受伤战士,伤势轻一些的可以跟着部队一起行动,那些伤势比较重的,至今还无法独立行走的,也需要张东来他们作出妥善的安排。
也就是说,独立营想要恢复建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完成的。
凌寒他们前期在穆格寨物资储备其实是相当丰富的,在鲤城支队包围穆格寨之前,又差不多已经把大部分运了出去。没有在鬼子的围剿之中遭受太大的损失。
现在,这些物资装备都要完成向葫芦峪这边的转运,因为独立营正面临着急速扩张的一个局面,枪支弹药、粮食、被服、药品,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说实话,要是没有西边那批物资作为底气,凌寒也不可能这么大张旗鼓的开始招兵。
总不能兵招上来了,却无法给人家装备武器,只能空着两只手上战场吧?
第325章 大战将起()
总的来说,整个独立营不管是葫芦峪营部驻地这里,还是西边张东来他们的临时驻地,这一段时间都是紧张而又忙碌的。
但在紧张忙碌之中,整个独立营还是透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儿,战士们脸上也不见了年前遭受鬼子大兵围剿时候的那种惶恐,而是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与自信。
一连跟二连的搬迁,一直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多月的时间,才终于告一段落。
最后一批物资跟医院的最后几名重伤员,也在严密的护送之下,跟随着一连二连的大部队,踏上了向葫芦峪这里转移的道路。
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了1938年的3月份。
随着天气渐渐的变暖,在独立营驻地后面的山谷之中,凌寒他们找了几块地势比较高,又比较平坦的地方,请了附近村庄里的不少泥瓦匠,开始建设营房。
这里,将是独立营以后真正的营区。
至于现在扎着帐篷的这块空地,凌寒的意思是把这里建成独立营的训练场。
按照凌寒的设想,到时候,上千人将会一起在这里进行训练。
那个场面肯定是激动人心,令人热血澎湃的!
由于原山炮分队、步兵炮分队跟重火力分队的队员们陆续归建,仅有的两门山炮跟两门步兵炮也全都运了过来,大牛手下的炮兵连已经具备了开始进行训练的条件。
所以,凌寒他们几个在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把原本一直由炮兵连来执行的配合工作队展开工作的任务,分拆开来,由三个主力连跟炮兵连这四个单位轮流来执行。
这样一来,虽然工作队的进程要被稍微的拖慢一点,但对于作战部队的训练来讲,还是相当有益处的,不至于因为开展群众工作,而拖累了主力部队战斗力的成型时间。
毕竟独立营还是一支战斗队伍,他们的主要对手,还是占据着济南一线的那些鬼子。
说不好听的,群众工作做得再好,部队的战斗力上不去,到时候鬼子一个扫荡或者围剿,那独立营现在所营造起来的大好局面,都将烟消云散。
这一点,不管是凌寒这个营长也好,还是营部的其他那些主要干部,心里全都很清楚。
新兵连这边,连长周云昊已经到位了,在他的主持之下,新兵连速度飞快的组建了起来。
现有的上百名新兵,被分成了三个排,投入到了训练之中。
按照周云昊提供给凌寒的计划,新兵连依然实行三三制,就是每个排下面会下辖三个班,每个班15名战士,配一名班长,也就是这个班的战斗教官。
每个排设正副排长各一人,主要负责对各班训练的巡视与纠正。
这样,每个排算上所有的教官,也就是班排长们,总共是50个人。
只要凑满50人,就算一个排,编满一个之后,再编下一个。满三个排,会单独成为一个连级单位,安排一名专职连长来负责日常事务。
周云昊这个正牌新兵连长,则是负责把总,各项训练计划,也都需要他来制定,以及发布下去。
现有的这些新兵,编满一排二排之后,三排还没有编满,等之后再招收上来的人员,会优先补充到三排之中,跟着三排一起进行训练。
这样的编制方法,能尽量减少出现训练进度不统一,导致训练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
另外,凌寒在跟许清灵商量之后,从工作队之中抽调了几个人到新兵连,帮着对新兵一起进行思想教育。
这几个人,除了连部安排了一名专职的指导员之外,其他人都属于兼职,平时白天随工作队一起在附近的乡村开展抗日宣传,晚上回到驻地之后,则是抓紧时间回到各自所指定的新兵排,教新兵战士们看书识字,也给他们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
虽然累一点,但这几个人干的也是热火朝天。
就这样,每天白天,新兵战士们都在各自班排长的带领之下,喊着日渐整齐的口号,由最基本的队列开始训练。
到了晚上,工作队抽调过来的指导员们,就会开始教导他们文化知识,并给他们讲一些朴素的道理,让战士们的眼界渐渐的开阔起来,知道自己为什么扛枪打仗。
随着搬迁的完成,独立营的局面也是一天一个新气象,稳步前进着
与此同时,鬼子也没闲着。
只不过,鬼子按照大本营的命令,现在把主要精力全部集中在了号称五省通衢之地的铜山县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徐州。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地处江苏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是津浦(天津至浦口)线、陇海(宝鸡至连云港)线的重要交汇处。
徐州又是华东重要的门户城市,这个地方如果不能被日军掌控的话,等于华北、华中两个方面军就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始终被分割在南北两地。
华夏这边,作为抗日统一战线的领袖,常凯申也明白,徐州若是失守,那整个华北、华东的膏腴之地,就全成了鬼子的了,到时候,大半个华夏都面临着沦陷的危险。
所以,国民政府也是围绕着徐州一线,部署了重兵,就是想挡住鬼子侵略的脚步,最起码为后面的保卫武汉争取出足够的部署时间。
从去年攻陷南京之后,新上任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峻六大将,就集结了大约8万人的兵力,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跟守军激战逾月。
之后,畑峻六更是再次增兵,跟守在淮河北岸的于学忠第51军形成了对峙。
华北方面,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沿津浦线一路向南推进,跟沿诸城、莒县向临沂进攻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企图会师台儿庄,打开进入徐州的门户。
南北两线,鬼子共集结了大约8个师团又3个旅团、两个支队,总数超过24万的兵力,企图南北对进,会攻徐州,然后沿陇海铁路西取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至汉口)南夺武汉。
反观华夏这边,所有军队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总数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安全。
可以说,双方围绕着徐州这个地方,都在不断的调兵遣将,大战,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近了。
第326章 讲个故事()
之前跟独立营交过手的鲤城支队,早已经归还第5师团的建制,兵员装备也全部得到了补充,正跟随师团主力一起,从潍县地区出发,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在章丘差点被凌寒跟张俊杰他们灭掉一个大队的第10联队,也早已经回归了第10师团第33旅团的建制,只不过他们的旅团长已经由之前的田岛荣次郎少将,换成了濑谷启少将,又从第10师团补充了一部分技术兵种跟重装备,组成了濑谷支队,准备从守备了两个月之久的曲阜、邹县、新泰、蒙阴一线出发,南犯滕县一线。
濑谷启这个人,在华夏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所指挥的濑谷支队,是台儿庄战役的主力,在滕县击破川军王铭章部,迫使王铭章将军自杀殉国。
后来在台儿庄会战中,败于西北军孙连仲部,在遭到汤恩伯部围攻后,借口联络失误后撤,后在徐州会战中在禹王山击败滇军卢汉部,随后参加武汉会战,在大别山北麓攻击前进,占领信阳。
濑谷启是1938年3月1日正式上任第33旅团的少将旅团长的,在他之前,这支臭名昭著的部队,一直是在田岛荣次郎少将的指挥下,进行各种侵略活动。
田岛荣次郎,生于1883年,但关于他的死却一直存在争议。
有一种说法,田岛荣次郎是1938年2月13日﹝也有说是14日的谇纺闲⊙Υ逶獾酱ň鞫赖摹�
田岛本人据传被川军击毙,其证据之一为“金马刺”,证据之二为新旅团长濑谷启的走马上任。
根据记载,1938年元月开始,川军第22集团军就一驻守在微山湖畔的滕县。
在日军王牌部队第10团第33旅团面前,抢占了津浦线北段邹县以南地区,就地开始构筑工事,部署兵力,作为徐州北部的重要屏障。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由于川军装备差,只能不断的组织小股部队,对日军进行反击和袭扰。
而田岛荣次郎则是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奉命暂时不扩张战线,一直在曲阜、藤县、新泰、蒙阴一线,执行守备任务。
刚过完年的时候,第33旅团在邹县一线增兵1500余人,配备了重炮、坦克等攻城略地的利器,初步具备了后来的赖谷支队的样子。
在此期间,第22集团军第127师,在骚扰日军的同时,还派出便衣,侦察日军动向。
第127师第757团侦察兵冯玉森,在进入邹县侦查时,从饭馆中打听到一个消息,邹县的鬼子和伪政权将在3日后召开“皇军良民联欢大会”。
届时,驻扎在曲阜的鬼子将派要员参加。
冯玉森回到部队后,急忙向营长陈九章报告,陈又立即向团长王文拔汇报,认为这是一个打日军伏击的好机会,并请求率部伏击。
王文拔同意了陈九章的请求,并准备亲自带领另外两个营,在附近选择要地接应。
陈随即又召集连排长开会商量,制定作战计划,又请来当地人一同分析地形,最后选定了邹县北面的小薛村为伏击地点。
此地是曲阜到邹县的必经之路,公路由东向西从村内通过,隐蔽条件好,易于埋伏,又易展开兵力。
陈九章到薛村察看地形,发现有两座废弃的土碉堡,相距约百米,呈斜线排列,便于进行火力交叉,他感慨万端:“天助我也。”
布置好伏击阵地之后,陈九章下令在邹县附近封锁消息。
但川军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地老百姓的狗叫的利害,容易暴露目标。
陈九章不得不命令派人打狗,所以当地老百姓也说川军坏。
陈九章挑选出两个加强班,以排长潘近仁带队,分别潜入两座碉堡,作为第一线,悄无声息地进入伏击地点,隐藏了二天。
在第三天破晓的时候,下起了漫天大雾,对面不见人。
上午九点后,太阳出来,迷雾终于尽散。
又过了一阵,村外的部队已经能听到阵阵马达声从东传来,大家又是一阵紧张。
连长廖璋溥传令,先等村里打响,再用手榴弹乱扔。
村东头,一辆日军军车出现了,二十多个鬼子靠在车箱两旁,刺刀在阳光下闪烁,车顶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两个射手伏在上面。
在卡车的后面,是一辆涂着防空色的小轿车。
两辆车一前一后,从埋伏着的枪口下驶过,进了村。
当两车完全进入伏击圈的时候,潘近仁命令投弹!
几颗手榴弹飞出,“轰、轰”几声巨响,轿车被击中,猛地停住
十多枝步枪在碉堡内一齐开火,子弹顿如飞蝗,从车内跳出来三个鬼子无法躲避,被打倒在地。
紧接着,卡车起火燃烧,车上的鬼子纷纷跳下,以燃烧着的汽车为依托举枪还击。
此时,我方枪声大作,两碉堡内和村外埋伏的部队一齐开火,一阵交叉火力,7个鬼子被击毙,剩下一些鬼子破开一间民房,连翻几道院墙,窜出村外。
陈九章营长指挥埋伏的部队迅速包围全村,并向汽车搜索,当接近轿车时,没想到突然从车下爬出一个穿著如富家子弟的中国少年,突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
莫明其妙的士兵慌忙把这个少年按住,又向车内搜索,这才发现车内还有一个浓眉大嘴、留着八字胡、身穿黄呢军服、腰里挂着战刀、满脸流血的老鬼子,正倒在后座上,脑袋己被一颗步枪子弹击穿,一进一出两个弹孔直淌鲜血,早已被打死。
搜索士兵迅速取下鬼子的战刀后转移。
军川文化低,不知道老鬼子马靴上的金马刺是验明身份的东西。所以没有取下金马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