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陷害却无能为力,因为你的地位比我低,难道你就没有想过要改变?为什么你整天白吃白喝,因为你没有能力,难道你就没有想过靠自己的能力,去店里大快朵颐?因为你本性不坏,所以本县令才决定给你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若是先前你有想过害我二人性命,你此刻就不是坐在这里和我说话了。究竟是从此摇身一变,做个人上人,还是继续浑浑噩噩,靠骗吃骗喝为生,就看你自己如何决定了。”

    “大人,小民愿意改邪归正,我要做个人上人,让所有人都看得起,求大人给我这个机会!”

    “很好!”

    袁常满意的点了点头,“你既然知道改邪归正,可见你还明白事理,知晓是非。那么,从今天起,你就不叫成二虎,就叫成是非。有仙人指点于我,说你若要改头换面,则要前往北方不咸山,山上有一天池,这池水冰寒刺骨,跳下去可能没命,也可能改变你的一生,一切就看你的命运。仙人说过,要想成为人上人,就要有不屈的意志,永不退缩的决心,你若此刻反悔,还来得及。”

    “大人,小民心意已决,定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那好,你有此决心,我便赐予你黄字号密探的称号,待他日你成功之时,可再次回到我身边,我会交给你一个让你名垂千古的任务,不要让我失望。这十文钱给你当做路费,千万要省着点化,毕竟县衙的钱财不是很充裕。”

    “…”

    典韦无语的翻了翻白眼,那一块陷害用的金子还在袁常手中,现在竟然说县衙的钱财不充裕。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典韦才懒得说话给自己招惹麻烦。

    袁常心中极是激动,没想到这么段的时间内,便让他搜集到天地玄黄四人了。上官海棠有刁秀儿教导,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于段天涯、归海一刀和成是非三人,则要看他们的造化了,毕竟他给三人指点的方向,是他根据原本【天下第一】中三人获得的能力的方向。至于到底能否得到他们应有的能力,袁常也没有把握。

    不过,他们三人出去闯荡几年,只要能活着回来,能力肯定会有所增长的。

第一九八章 请荀彧() 
邺城,刺史府衙

    “启禀刺史大人,东平县县令幕僚郭嘉求见。”

    袁绍正在阅览公文,门外传来护卫的声音。

    “郭嘉?”

    袁绍手指敲着案首,眼中闪过深思之色,随后向门外的护卫喊道:“让他去大堂等候,待我将手头的事情处理了便见他。”

    “是!”

    袁绍眼睛微微眯起,脑海之中闪过袁常在东平县的所作所为。袁常好歹也是他的六弟,他自然要多注意一些。

    静静的思索了一刻钟的时间,袁绍才站起,整了整长袍,慢慢的向大堂行去。

    “拜见刺史大人!”

    “拜见刺史大人!”

    见到袁绍出现,郭嘉和赵云二人神色恭敬的向袁绍行礼到。二人的脸上,透着些许的急躁,似乎因为等的有些久了,心情不是很顺畅。不过,因为面对的是袁绍,所以二人什么话也没说。

    袁绍心中暗自摇头,就这些时间都无法平静等候,能力看来有限。

    不过,要是袁绍知道二人脸上的表情是故意表现出来,目的便是为了藏拙,从而骗过袁绍,就不知道袁绍心中会有何想法。

    袁绍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看向郭嘉,赞道:“郭嘉郭奉孝,为吾六弟出谋划策,将东平县治理的不错。”

    “刺史大人过誉,此乃是县令大人领导有方,东平县方有今日成果,卑下不敢居功。”

    郭嘉口中谦虚的说着,脸上却是隐隐的透着一丝傲然之色,似乎在说东平县能有今日成就,都是他的功劳。

    “嗯!”

    袁绍淡淡的点了点头,郭嘉有点能力,为人却太过自傲,袁绍心中已有不喜。随后,袁绍又看向赵云,问道:“赵云,当日你乃是吾军中什长,如今东平县宵小已除,可否愿意到吾麾下任职?”

    “不过是些无能宵小,属下未能一展所长,若是得刺史大人厚爱,属下敢不效力。”

    赵云听了袁绍的话,似乎很激动,恨不得立马就要向袁绍效忠。

    经过这么一会儿时间的接触,袁绍自以为已经清楚郭嘉和赵云二人的品性。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叹道:“你二人才能皆上佳,吾本欲让你二人到吾麾下任职。不过,你二人乃是吾六弟从属,若是吾将你二人要来,六弟心中岂不是会怪责吾这个当兄长的。待他日吾与六弟说过之后,你二人再来替吾效力,若何?”

    “谢过刺史大人厚爱!”

    郭嘉和赵云脸上不自然的露出失望的神色。

    袁绍已经对二人没什么期待了,当下向郭嘉询问到:“郭嘉,今日你前来吾府衙中,所为何事?”

    “启禀刺史大人,此番县令大人前往东平县,查出前任县令、县丞、县尉、主薄皆有贪赃枉法之罪行。县丞罗源意图袭杀县令大人,已被击杀;主薄桑秋,自知有罪,已经俯首认罪;而那县尉何耀,却是不知所踪,故此前来向刺史大人汇报。”

    “嗯!”

    袁绍脸色没有什么变化,东平县的事情袁绍早就从探子的口中得知。此时听了郭嘉所说,也是与探子得知的没有什么差别。原本袁绍接见郭嘉,是对他有些期待的,现在觉得自己已经了解郭嘉,心中失望,所以也没什么心情,随便听了一些就打断郭嘉的话。

    “如今东平县无县丞、县尉和主薄主持,既然如此,郭嘉你便任县丞之职,赵云任县尉之职。至于县丞之职,令六弟于县中择一人担任。吾已领显思接任渤海太守之职,日后六弟要述职,可直接前往南皮报至显思便可。”

    袁绍随便说了几句,便将二人打发走了,继续和郭嘉、赵云这样的人交谈,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子龙,先前你的表现已经不比主公差了。”

    “奉孝,你也一样!哈哈!”

    等到无人处之时,郭嘉和赵云二人互相调笑着。刚才在袁绍面前,二人的神情可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奉孝,如今我们前往何处?”

    “去文若家中,好年不见,不知他如何。”

    赵云疑惑的问道:“奉孝,如此可好?若是前往荀氏府中,岂不是会被袁绍怀疑?”

    郭嘉笑着摇了摇头,低声道:“袁绍必定已经知晓我与文若乃是同窗好友,若是到了此处不去见他,反而会让袁绍怀疑。”

    赵云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后二人便往荀氏府中行去。

    而在袁绍的府中,有手下汇报郭嘉和赵云二人动向。袁绍无疑和曹操一样都是多疑的人,他先前怀疑郭嘉和赵云二人的表情是装出来的。此时得知郭嘉和赵云二人没有顾忌的前往荀氏府中,对二人也不再怀疑,于是也不再让人注意郭嘉和赵云二人的动向。

    “文若,许久不见,可否还记得故友?”

    在得到下人汇报,得知郭嘉前来,荀彧匆匆出来迎接,而郭嘉见到荀彧,则笑着揽住荀彧的肩膀,显得极为顺手。

    荀彧自然知道郭嘉的脾性,无奈的摇了摇头。

    将郭嘉和赵云二人迎入自己屋中,荀彧疑惑的望向郭嘉,问道:“奉孝,这位壮士是何人?”

    “子龙与我乃是同僚!”

    “哦!”

    荀彧惊呼一声,仔细的观看郭嘉片刻,笑道:“我观奉孝脸色,不再有当如晦暗之色,看来奉孝已寻到心中明主,可否告知,此人是谁?”

    郭嘉自顾自的寻来酒壶和杯子,犹如自家一般,饮了一杯之后,舒畅的吐了一口气,严肃道:“文若,我知你是实诚君子,故此不怕告知于你。我主便是袁氏第六子,袁常,如今忝为东平县县令。”

    “袁常?”

    荀彧皱着眉头,低声自语一句。身为荀氏一族最为优秀的子弟,荀彧当然知道袁氏六子。虽然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很响亮,但是,荀彧和袁氏六子中的多人接触过,知道他们名不其实。而袁常,在袁氏六子之中的名声是最差的一个。不过,郭嘉的性子荀彧是明白的,若是袁常一无是处,郭嘉怎么会投靠袁常?由此可见,袁常必定与外界传闻不同。

    特别是赵云,荀彧只是一眼便看出他的不凡。

    纵观荀彧的所作所为,在曹操手下时,推荐了众多的人才,如戏志才,郭嘉,荀攸,钟繇,陈群,杜畿,司马懿等等。可见,荀彧在看人这一方面的眼光之锐利。

    当然,因为郭嘉说过荀彧是可以信任的,所以赵云才表现出自己本来的性子。否则,赵云若是装出另一副样貌,荀彧估计也很难看出。正如荀彧看出司马懿的不凡,但是却没看出司马懿隐藏的野心。

    郭嘉此时谈起正事,表情也变得严肃,正色问道:“文若,你以为袁绍如何?”

    荀彧摇了摇头,叹道:“袁绍非我心中明主,我到达冀州时日不多,却已经发现其麾下派系林立,争斗太严重了。袁绍作为他们的主上,按理是应该知晓的。不过,袁绍却未曾约束。或许,袁绍打算让麾下派系争斗,从而达到平衡之势,可是,袁绍麾下争斗的已经有些超过平衡的程度,若是继续如此斗争,只会害了袁绍。或许,如今袁绍自己也没有能力控制这种局面,由此可见,袁绍的能力一般。”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和袁绍已经决战了,可是袁绍的麾下还在互相倾轧,以致于谋士、大将纷纷投靠曹操,最终导致了袁绍的失败。而如今荀彧却是已经预料到那种结果,可见荀彧眼光独到之处。

    “哈哈,我当日也曾在袁绍麾下任职,也知道这些情况,故此才弃袁绍而去。既然如此,文若可否想过投效何人?”

    荀彧望着郭嘉,笑道:“我便知道,奉孝你非是来看望故友这么简单,此次前来,怕是来做说客的?”

    “知我者,非文若莫属!”

    郭嘉也没有隐瞒,大大方方的承认下来。

    荀彧一脸严肃的望着郭嘉,沉声道:“既然如此,那奉孝可否告知,你主是打算从董贼手中救回天子,还是另有他想?”

    关于这一点,袁常曾经说过,先救回刘协,若是可以辅助,那么便辅助,若是不能辅助,再做他想。不过,郭嘉知道以袁常的志向,再看历朝历代天子的作风,二者肯定很难共存。因此,郭嘉干脆的说道:“文若,汉室衰微,即便扶持也不过是风中残烛,以我之见,不若快刀斩乱麻,改朝换代,方是正途。”

    “奉孝,你也知我心志,若是如此,我不会投效袁常。”

    “哈哈,主公所说不错。先前我告诉主公说要前来寻找文若,主公便说文若心存汉室,必不会前来,果然如主公所言。”

    郭嘉大笑,丝毫没有意外。他跟荀彧是好友,比袁常更了解荀彧,袁常都知道荀彧不会投靠,郭嘉又怎么会不知道?不过,他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并没有期望一定能说动荀彧。因此,荀彧拒绝了,郭嘉也没有太大的反应。

    荀彧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叹道:“不想你主竟知道世间还有我荀彧这样一个人!奈何,奈何!”

    如果袁常打算匡扶汉室,荀彧肯定是相信郭嘉的眼光,会投效袁常。可惜,郭嘉不会骗他,也没有说出袁常的想法,荀彧心中觉得有些可惜。不过,荀彧却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理念。

    郭嘉还有些不死心,再次劝道:“文若,朝廷如何,你比我更清楚。自桓、灵重用宦官,再经黄巾作乱,汉室已经没有希望。既然如此,你我何不合力,以你之才,可比萧何;嘉不自谦自比张良,再得一大将如韩信,天下可定,开创太平盛世岂无期?”

    荀彧再次摇头,失笑道:“奉孝,当年在书院之时,你我二人便多次争论。奈何,谁都说服不了谁。如今我们的理念还是不同,我也不劝你,你也别劝我了。我们多年未见,今日当畅谈痛饮一番!”

    见荀彧如此,郭嘉也放弃了劝说的念头,邀赵云一起,三人推杯换盏,喝的是酒酣耳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三人这才停了下来。

    将要离去之前,郭嘉神色恳切的说道:“文若,既然你不与我一道,我也不强求。不过,日后你寻到心中明主,勿要将我和主公说出。主公如今暂且不欲显现人前,还望文若你能保守此事。”

    “我自知晓!”

    荀彧一脸正色的答应了,望着郭嘉和赵云二人远去的背影,荀彧幽然叹道:“希望他日你我莫要在战场相见,唉!”

第一九九章 双边谈话() 
郭嘉和赵云二人回到下榻之处时,些许的酒意已经散去,二人并没有立即休息。

    郭嘉望着赵云,突然说道:“子龙,先前你是否动过杀机?”

    赵云没有否认,点头道:“主公的事已经被他知晓,为了主公的大志,我绝不会让任何人来妨碍。不过,奉孝你也说了,荀文若乃是实诚君子,所以,最后我没有动手。”

    “主公的大志确实让人很期待啊!”

    郭嘉悠然叹道,随后笑道:“主公能有子龙你这般忠心手下,真不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赵云同样调笑道:“奉孝亦是如此,以奉孝你如此惫懒的性子,却愿意为了主公的大志,而不辞辛劳,来到邺城替主公招纳人才。”

    “哈哈!”

    郭嘉和赵云二人相视大笑,眼中俱是闪过惺惺相惜之情。

    笑过之后,赵云神色凝重,问道:“奉孝,以你对荀文若的了解,可知他会投效何人?若是此人丧命,荀文若是否会投效主公?”

    郭嘉摇了摇头,叹道:“以文若性子,怕是很难投效主公。文若一心恢复汉室昔日荣光,唯有此心的诸侯,文若才愿意辅佐。”

    赵云眼睛一亮,惊呼道:“莫非荀文若意欲投效曹操?”

    郭嘉讶异,好奇的问道:“子龙,你怎知晓文若意欲投效曹操?”

    赵云解释道:“当日十八诸侯讨董,袁绍身为盟主,畏惧董卓兵强,他逡巡不进,唯有曹操和孙坚二人无惧董卓之势,然则最终天子还是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其次,袁绍利用盟主之职为他谋取私利。他不但置天子于不顾,而且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带头与关东诸将商议拥个新君,也是曹操带头反对。且主公昔日对曹操多赞誉有加,称日后可平定天下之人,必是曹操。以荀文若的眼力,若是想要匡扶汉室,投效明主,曹操是唯一人选。”

    “子龙所言与我所思相若!”

    曹操在对表绍等人密谋拥立新帝取代天子时,其态度就十分明朗了:他对袁绍等人严辞谴责,认为关东诸侯起兵的首要目的是解救身处危难的天子,现在天子只是受制于董卓,并没有亡国的迹象.一旦废旧立新,将失去人心,导致天下动荡不安。正常情况下,维护天子的地位,就是对汉室的忠诫。曹操的表白,无疑与荀彧的终生追求不谋而合,从而赢得了荀彧的好感。虽然此时荀彧还没有投奔曹操,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荀彧弃袁从曹的决心。

    “不瞒子龙,当日我弃袁绍,便想过前往曹操处,观其是否我心中所求明主。”

    赵云顿时好奇的问道:“既然如此,为何奉孝你又到东平县来寻主公?”

    郭嘉脑海中闪过那一道拂袖而去的身影,回忆道:“在我归家之时,有一位好友来见我。他当初也是仰慕曹操行刺董卓壮举,故此追随曹操。然而,曹操误会之下,杀了其父结拜兄弟吕伯奢一家,且无自责之心,言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好友失望之下,弃曹操而去。于我而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的言行正是霸主所为。不过,后来小妹劝了一句,我心中便思考了一番。这才决定先试探主公一番,若是主公让我满意,我便留下辅助;若是主公不能让我满意,我便离去投效曹操。经过与主公一段时间的相处,对主公的了解,我这才决定留下。那时我才明白,过去自己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是一己私利,唯有像主公这般胸怀天下苍生,才是真正明主。主公可以为了天下百姓牺牲自己,而曹操却是做不到这一点。”

    郭嘉想过投效曹操,因此他对曹操有过深入的了解。

    如今的曹操权势还不够大,对汉室还有敬畏之心。然而,一旦曹操的权势达到位极人臣的地步,那么,帮助汉室平定天下的是曹操,颠覆汉室威严的,必定也是曹操。

    “其实,曾经我心中也是希望能恢复汉室荣光。昔日卫青、霍去病驱除匈奴的壮举,每每想起都让人热血沸腾。当日,我与主公交谈,主公曾许诺于我,若是汉室可辅,便辅;若是不可辅,亦不会害之。今日想来,却是有些可笑。恢复汉室荣光,不过一家幸事;而主公之志,却是惠及天下万民,乃至子孙后代。正如主公说过的,靠士卒维持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要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坚强的心,不屈的意志,如此才能延续我华夏不灭的火焰。”

    郭嘉身为一名谋士,比赵云看的更透彻。

    朝廷绝对不会容忍一个权力、威望比朝廷还要大的人存在,袁常的志向,所做的事情,无疑会在百姓之中获得从所未有的威望。而且,袁常做的事,只会让百姓更加清醒,更明白自己的地位,对于朝廷也更加了解,恭敬之心还会有,却不会再畏惧。因此,两者想要共存,那是不可能的事。

    情况只有两种,一是朝廷除去袁常,继续掌控权力;二是袁常铲除汉室朝廷,继续执行自己的大志,绝没有第三种情况。

    不过,袁常能给赵云这样的许诺,可见对赵云的亲近。而且,郭嘉也明白袁常既然这样说了,肯定有他的解决方法,至于到底是怎么样的方法,却不是郭嘉能够猜得到的。

    “时候不早了,我们也早点休息吧。文若既然不愿投效主公,留在邺城也无事,不如早日回去听主公教诲,哈哈!”

    “奉孝你如此调笑主公,不怕我告诉主公?”

    “子龙你会说吗?”

    “你说呢?”

    “哈哈!”

    ……

    荀氏府中,自郭嘉和赵云二人走后,荀彧便陷入沉思之中,心中想着袁常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竟然会让郭嘉甘心替他效力。可惜,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