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如此又如何!吾等饱学之士,哪一个不想寻得明主,施展抱负?便是你袁常,赵子龙又岂非如此?”
对于袁常的指责,郭嘉并没有反驳,亦只是冷笑的望向袁常。
“哼!”
袁常不屑的冷哼一声,嘲讽道:“便是名垂千古又若何?死后不过一抹黄土,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想法自然也是不一样。便如汉室开国留侯张子房,岂非名垂千古之人?然则到了如今,莫非所有人都在称赞他嘛?不见其然,或有人指责于他,若非他在天下平定之后离开朝堂,或许刘邦便不会诛杀许多无辜忠良,亦不会让吕雉一妇女干政,使得朝堂乌烟瘴气,后更是吕氏外戚与刘氏皇族流血斗争,虽皇族胜利了,期间死去的忠良却也不会复活。天下许多人便将这个责任归结给张子房,便是郭奉孝你寻得明主,名垂千古,或许日后亦有人言你不顾天下大义,只为己名而已!”
赵云默默的望了一眼郭嘉,淡然道:“云虽心念扬名立万,然则若是与天下万民相比,云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听了袁常和赵云的话,郭嘉依然不为所动,却是站了起来,似乎准备要离去。
“话不投机半句多,任你千言万语,非我心中明主,吾必不追随。”
言毕,向着袁常和赵云二人拱手行了一礼,便要转身离去。
“且住!”
袁常出声喊住郭嘉,大声道:“常是否明主后人自有评论,今奉孝你既认为常之所言乃是虚妄。既如此,常说一近日将要发生之事,可以证明吾言非虚。”
果然,听得袁常此话,郭嘉停下了脚步。
“老神仙令吾观之,不日之后,董卓必率大军亲往虎牢关。”
郭嘉转过身,嘲讽道:“袁常你莫不是欺我无知?如今董卓失了上将华雄,若要守住虎牢关必定要再派人前来。若是人少了,必定拦不住诸侯联军;若是人多,洛阳空虚,但有忠义之士振臂而起,董卓岂能完乎?但有智谋之士皆知,董卓必定亲率大军往来虎牢关救急。”
“呵呵!”
袁常神色不变,待听得郭嘉解释之后,淡淡一笑,再次问到:“董卓既来,其义子吕布必定跟随。我且问你,吕布一出,何人可敌?”
;
第二十八章 主公,你想谋反【求收求推】()
袁常身旁赵云听得吕布之名,眼中闪过一丝火热的光芒,熊熊的战意在他眼中燃烧。
“天下勇者何其多,十八路诸侯难道还会没有人能敌得过?便是袁绍和袁术之人,麾下良将如过江之鲫,倘若二人未有私心,吕布何足道哉?”
郭嘉对于袁常的问题却是不屑一顾,吕布勇则勇已,却不过一反复无常小人,只要予他百人,拿下吕布如探囊取物尔!
“十八路诸侯若是齐心,董卓自然不在话下。”
袁常自是赞同郭嘉的话,十八路诸侯数十万士卒,猛将无数,真心要攻打董卓,本就不是什么难事。自然也不会有之后董卓火烧洛阳,或许三国这个令无数热血少年心神向往的年代也就不复存在。只是,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诸侯各怀私心,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是止步不前,以致于董卓横行跋扈。
“但是,诸侯麾下良将并无一人能敌得过吕布。便是袁绍麾下四庭柱前来,亦然!然而,老神仙之术,却是令吾观得三人出战,并凭此扬名天下。其中二人之勇,与子龙却是不相上下。”
听了袁常的话,赵云心中却是不服。虽然袁常说那二人勇武和他不相上下,但是要三人方可与吕布一战,岂不是说他不如吕布。吕布威名极盛,赵云也有心和对方一较高下,听得袁常的话,这个念头却是更深了。
“既然如此,你可知那三人为何人?若你能说出那三人姓名,且情况与你所说相同,嘉便承认你所说并非虚言,嘉愿意向你道歉。”
或许,郭嘉的内心已经相信袁常说的话,只是他行事向来不拘一格,内心之中一股莫名的情绪让他不愿相信袁常的话,故此才做出这般赌注。
“吾同意与你进行这个赌约!吾也不会因为这个赌约便要你追随于我,只是要你明白,吾所言出自肺腑,并非仅仅是为了招揽你与子龙。”
“他日与吕布对敌之人,乃是桃园三兄弟,刘备刘玄德,关于关云长,张飞张翼德!”
带着桃子三兄弟的名字,郭嘉毫不拖泥带水的走了。日后他知道了袁常说的不是谎言,或许他会改变主意追随袁常,或许仍然会继续寻找他心中的明主。只不过,这一切袁常并不知晓。身为穿越者,他能知晓一些事情的发生,却无法改变他人是否追随于他的想法。
他唯一能做的事,便是尽力而为!
而眼前,赵云的一些观念便要让他去改变。
“主公,郭嘉如今知晓主公心怀大志,隐藏真性情,暗中发展势力。倘若郭嘉将此事告知于袁绍,岂不是…”
“哈哈!”
闻听赵云的话,再看看赵云的脸色,袁常顿时笑出声来。手指着赵云,苦笑着说到:“子龙,你显然不是个弑杀之人,却要装出这副模样,实在是难为你了。子龙你也无须试探于我,奉孝虽不yu追随于我,然则其心如你,吾相信奉孝便如同相信你一般。吾虽遗憾,却不会因此而杀人,每个人皆有底线,这便是吾之底线。况且,奉孝在吾心中,乃是好人一个!”
要是郭嘉听到袁常这句话,再知道好人这个词在后世的含义,肯定会跳脚,大呼你袁常才是好人,你全家都是好人。
赵云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之色,他就是害怕袁常会因为郭嘉追随于他,从而下毒手,故而才出言试探。谁知他并不适合干这种事,话才出口,便被袁常看出来了。不过,袁常并没有因此而不满,也得知袁常确实没有想杀郭嘉灭口的意思。
虽然与郭嘉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是赵云还是很敬佩郭嘉的才智,而且,他也希望郭嘉有朝一日能回转心意为袁常出力。
“子龙,我有一话问你,还望你能如实回答。”
突然间,袁常神色严肃的问了一句话,好似要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下,赵云也收起了笑脸,恭敬以对。
“主公请问,云若知晓,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子龙,倘若你的衣衫破了,你会怎么处理?是补了再穿,还是扔掉?”
“…”
赵云嘴角一抽,有一种想要骂娘的冲动,这种问题需要用这么严肃的表情来问么?心中顿时产生一股无力感,不过,赵云还是很老实的回答了。
“衣衫破了,自是缝补再穿,一针一线皆乃心血,岂可浪费。”
“嗯!”
袁常点了点头,神色依然严肃,接着问到:“那如果衣衫又破了,直到破的缝不可缝,补不可补,那又该如何?”
赵云已经快要抓狂了,此时他心中有一种后悔先前太冲动,怎么就拜袁常为主公呢?此刻,赵云的脑海之中正幻想着一个画面,袁常身穿大红衣袍,头戴鲜红冠帽,右手持三寸绣花针,左手抓着一件跟他身上一模一样的大红衣袍,斜倚卧榻之上,抛着媚眼,用极尽温柔的声音问他:“子龙,人家这件衣衫很破了,你说要不要补呢?”
想到这样的画面,赵云脸色都绿了,就差没崩溃了。
“主公,咱能换个话题么?”
“嗯,也行。那我就问你吧,倘若你的靴子破的不能再破了,你是要缝补呢,还是要扔掉呢?”
“…”
赵云只觉得脑袋一片空洞,上方似乎有乌鸦飞过,鸦眼之中很有人性化的传来鄙夷之色,望着自己和主公二人,不停的喊着“傻瓜!”“傻瓜!”
“主公,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云不过读过些许诗书,对于这般深奥的问题表示难以明了。”
“那好吧,我换个方式问你…”
“主公,咱能不说这个了么?”
“咳咳!”
袁常干咳两声,一本正经的说到:“子龙,放心,这次不说缝补的事了。我且问你,你可知一个大家族为何能延续数百年经久不衰?”
赵云松了口气,袁常的问题总算正常了。沉思了片刻,赵云不太确定的说到:“一个大家族能延续数百年经久不衰,要有英明的族长带领,还要有优秀的家族子弟出力,如此方能昌盛!”
“没错,子龙你说的很对,倘若族长不堪,自然要换个更优秀的族长。那么,子龙你以为当今汉室不就是这般情形?”
赵云神色一怔,脸上露出一副难以置信的眼神,手指着袁常,颤抖着说到:“主公,你想谋反?”
;
第二十九章 苦劝()
“子龙,这饭能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谁告诉你我要谋反了?”袁常不满的瞪了赵云一眼,说自己谋反,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真是的!
“呼!”
赵云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刚才听袁常的话,他还以为袁常要谋反。这让一直接收忠君思想的赵云很难接收,差点就想一枪戳了袁常,来表示自己的忠义。还好,袁常及时的反驳了自己的话。
“如今汉室颓萎,百姓民不聊生,我只不过想为百姓换一个当家人而已。既然他姓刘的管不好天下,或许换个姓张的,姓陈的,就能管理好天下了不是!”
霎时间,赵云脸上布满了黑线,双眼瞪的圆滚圆滚,差点就当场暴走了。
“主公,如此行径与谋反何异?此乃不忠不孝,无君无父的行为,云深以为我等不当如此。”
被袁常的话呛了半天的赵云,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当下脸红脖子粗的反驳道。
“唉!”
袁常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缓和的反问道:“子龙,先前我们不是已经说过了,衣衫破的不能再补了,就扔了换一件?还有大家族,族长不够英明,不是同样要换一个,否则又如何能够历经数百年而不衰落?”
“主公,可是这些事又怎能与谋反相提并论,云深以为此事不可行。”
面对袁常的淳淳话语,赵云却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若不是刚认了袁常为主公,而且知道袁常有着为天下百姓谋福的大志,要是在刚见面的时候,袁常就跟他说这番话,赵云绝对会毫不犹豫的一枪戳死袁常。
对于赵云的固执,袁常感到无奈,用力的揉了揉脸颊,从而理清脑海中的思绪。
要劝说赵云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是他却必须完成,赵云目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很多事都要跟他去完成,若是让他心中存有芥蒂,日后一旦爆发,后果将很难预料。对于赵云,前世的时候袁常就很崇拜,也很喜欢。如今穿越而来,见到本人之后,袁常的喜爱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更加强烈。便是看到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猛将他也没有这样的情绪,或许这便是上天注定的。
所以,袁常决心要劝服赵云。
“子龙啊,你先不要着急,急坏了身子,我可是会很难过的。”袁常握住赵云的双手,关怀且深情款款的说到。
赵云的身子顿时冒起一片鸡皮疙瘩,以迅雷掩耳不及之势将手抽了回来,心中想到,便是主公诱惑于我,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转念一想,不对呀,我赵子龙堂堂八尺男儿,又不喜欢男色,怎能有这种想法?难道,我内心里其实是有这种倾向的?这让我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如何对得起将自己养育长大的父母兄长?天啊,你告诉我,我要怎么办!
袁常却是不知,他的言行竟然让赵云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或许,袁常缔造了一个名垂千古的好基友也不是没有可能。
“主公,说话归说话,还请莫要动手动脚!”
纠结了半天之后,赵云终于认定自己其实喜欢的还是女子。当下不动声色的跟袁常拉开距离,目光略显疑惑的扫过袁常,他就不明白了,主公这般好男儿,怎么就会有这般怪异的癖好呢!
“…”
袁常嘴角一抽,额头上黑线成一个川字。咱两聊聊天而已,需要离的这么远,难道赵云还有洁癖,怕自己的口水溅到他身上?还有,为何赵云看自己的眼神,就像在看稀有动物一般?自己长的很挫?也不对啊,刚穿越过来之时,袁常已经用铜镜照过了,虽然不敢说貌比潘安,赛过宋玉,但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一树梨花压海棠还是有的。
就这样,袁常和赵云二人怀着对对方心思的猜测,四只眼睛瞄来扫去,好似要看透对方一般。然而,若是有外人在场,却是只能看出两个大男人,于皎洁的月色之下,躲在人迹荒芜的丛林之内眉目传情,这场景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诡异!
不过,虽然袁常的举动让赵云误会他的性*取向有问题,却也让赵云先前激动的心情平复少许。
“主公,谋反乃是大不忠之行为,无论事成与后,必将遭后人唾骂,便是子孙也难逃此劫,主公当三思而后行啊!”
暂时压下袁常性*取向的问题,赵云一脸真挚的向袁常规劝到。
虽然有些郁闷赵云为何要离自己三尺,没看到人家桃子三兄弟睡卧同榻,寸步不离,这感情不就培养出来了。不过,见赵云提到正事,袁常甩开心头杂念,温言说到:“子龙,吾并非是要谋反,不过是想要选出一个更加英明神武的人来管理天下,这个和谋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夏末商初,商朝丞相伊尹,见新皇太甲行事不遵先皇方针政策,便将其放逐,直到太甲深刻反省,知晓自己过错之后复又迎太甲为君;商汤末年,商纣王暴虐无道,发明古今罕见的刑罚,更是将姬昌之子伯邑考斩杀,剁成肉酱做成丸子给姬昌享用,其后更是引得天怒人怨,天下八百诸侯,六百诸侯不满商纣暴行奋起反抗,商纣也**于耗费无数,耗时三年的鹿台之上;秦时嬴政施行暴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其后便有陈胜、吴广起义,以致于天下响应者无数,最终高祖得利,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
“汉室四百年来,其中王莽篡汉,光武帝中兴,外戚干政,宦官专政,如今的汉室早已步入迟暮之年,消亡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商汤,文王,高祖,他们的行为是谋反吗?不见其然,只不过当时的百姓困苦,他们为了天下百姓而起义旗,反为后人称颂。我等如今不过是顺势而为,为天下百姓寻得英明‘家长’,岂不顺乎民意?”
认真的听完袁常这一席话,赵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历来改朝换代都是件寻常的事。但是,当这种事碰到赵云这样的忠贞之人身上时,选择便是件很困难的事。
虽然赵云没有立马表态,但是赵云能听完自己的话,还能思考,这便是一件很值得庆祝的事。至少,赵云没用他那把银枪在他身上戳出几个洞。
当然,赵云已经认袁常为主公,而且知道他所行为的是天下万民。要是换成刚见面的时候袁常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语,赵云绝对会毫不客气的在袁常身上扎几个洞,就当是为袁常这个有着不堪思想的躯体开光。
【ps:在这里,笑话要解释一下。我们看的书或者与商纣有关的电视都将商纣说成是十恶不赦的人。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商纣是个能文能武的君主,并不能简单的用好坏来解释。商纣之所以被描述的这么残暴,也多是周朝史书记载,其可信度就很值得商榷。而事实上,商末六百诸侯反商纣,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商纣任用奴隶,意图取消奴隶主制度。这很明显侵犯了以姬昌为首的一干奴隶主的利益,就跟美国当时的南北大战一般。于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由此可以看出,商纣其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君主。
最后,笑话得出一个结论,商纣或许很有可能是一个穿越者带着先进的思想想要改变落后的奴隶主制度,最终改革失败,**而死。(得出这个结论,笑话也吓了一跳,哈哈…)】
;
第三十章 争辩【求推荐、收藏】()
“呼!”
沉默良久,赵云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双目炯如烈日般的望向袁常,心中似乎已经有了决定。
“主公,你所言不错,每当朝廷昏庸无道,残暴不仁之时,便有英雄豪杰揭竿而起,从而建立新的秩序。但是,那是因为天子昏庸无能,无法给百姓带来福祉。然而,乡间传闻,当今天子聪慧有大志,心怀天下,奈何贼臣当道,天子空有抱负而无处施展,若是内有贤臣,外有名将,未必不能重现汉武雄风。皆时,主公为首,云与诸将一同厉兵秣马,横扫四荒,天下臣服,我汉人被屠戮之惨剧又岂能发生?”
等了半天,赵云给了一个这样的回答,袁常心中有些无奈,也有失望。但是,这一点或许他早已经预料到了,因此并没有因为赵云的“冥顽不灵”而感到愤怒。
原本的历史上,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于他,并没有将他杀死,而是封他为山阳公。刘备既然如此忠于汉室,为何不将汉献帝迎到汉中称帝,再呼吁天下间还对汉室抱有希望的志士一同铲除曹魏?很显然,刘备本就有当皇帝的想法,后来诸葛亮劝说刘备登基,刘备也只是说“恐天下人议论耳!”可见刘备之心,他只是害怕自己在百姓中的好名声没了,对他的大业不利。后来,诸葛亮连同一干文武大臣设计推进本有野心的刘备称帝。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跟随刘备左右的赵云,似乎并没有在此列。
那么,这件事就很值得深思。
袁常也想过这一点,经过他的思考,他得出结论,赵云其实并不希望刘备称帝,而赵云便是对汉室还抱有希望的人之一。
赵云的忠义,从他历来的行为可以看出。当时赵云和刘备初见,二人便惺惺相惜,但是当时赵云已经认公孙瓒为主,即使对刘备有好感,也没有叛变公孙瓒。三国之中,能做到赵云这一点的人也有,但是不多。每当他们想要投靠新主的时候,便用一句“良禽择木而栖”来掩饰自己变节的行为。
或许,当刘备占据汉中之后,麾下文武具备,对赵云也没有刚开始的那么热情。刚开始的时候,刘备不过关羽、张飞二将,陡然间见到武力和关张能够相比的赵云自然是欣喜异常。
只是,当刘备占据汉中,人才济济之时,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