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贵女穿书守则-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嫣然也赶过去看二皇子妃了。

    出了这事儿,赏花宴自然也就只能草草了事了。

    关于二皇子妃在洛王府落水之后病重之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各种猜测众说纷纭,偏偏却没有一个被证实的说法,就好像没有一个人看到二皇子妃落水一般……便是二皇子府那边传来的消息,也不过是‘不慎’脚滑落水了而已。

    堂堂一位皇子妃,身旁跟着的伺候的人难道都是瞎的?

    这事本怨不得洛王府,奈何事情偏偏出在洛王府府上,纵然二皇子那边什么都没说,甚至将责任都揽在了二皇子妃身上,可再搞不清情况的人眼中,就有些微妙了。

    “二皇子还真是下的了狠心。”

    夏挽秋就忍不住想起了当中那个莫名其妙就病死了的二皇子妃来,这一回,也算是找了个理由,那么她会不会再一次‘病死’?她着实无法相信,一个好端端的人会因为一次落水就病重,真当别人是傻子?

    “不要轻易下结论,尤其是这种皇家之事。”夏初耳尖,听到了她这句低声喃语,看她愣愣的看向自己,肃容道:“隔墙有耳这话不是白说的,你还是小心些的好。”

    在自己家里也要这般小心么?

    夏挽秋点了点头,到底还是听了进去,她一直在告诉自己这个时代和现代不同,这里的窃听都是合法的,都是可以当做证据的,可还是时常会忘记。

    忘记她如今所在的年代,并不是那个她所熟悉的时代了。。

141 夏挽秋备嫁() 
小年前的最后一日,十二月二十八那天,二皇子府上挂起了白幡。

    虽然比中延迟了两年的时间,但二皇子妃终究逃不过被炮灰的命运。

    吴氏带着儿媳妇侄媳妇前去悼信,夏挽秋和夏初则被洛子谦留在了府中,二人都已定亲,尤其夏挽秋,来年就要成婚了,为免冲撞,还是不去的好。

    梅氏将一双儿子托给了夏初照看,她便将两人带回了慈和堂去。两个小狗腿直接就蹦着洛子谦去了,一人一条大腿抱着,甜甜的叫着太祖母……夏初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精怪的小孩子,又或者,是她不曾见过普通人家的小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皇宫里没有孩子,三四岁大得孩子,已经开始懂得算计人了。就算是她的安平,也不过是再她得护持之下才能有几年的安生日子可过,而她也不敢放任她太过单纯天真。

    太单纯的孩子,在皇宫里是活不下去的。

    环境造就了皇家子弟冷漠无情的个性,也正是因为如此,和江山社稷比起来,儿女情长从来都是用来被利用的一方,与帝王,与皇子谈情,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小孩子总是活力充沛的,闹腾了一个上午,也不见他们疲惫,还是洛子谦让奶娘抱了他们去午睡,这才消停了。

    等睡醒了,又是一阵嚎啕大哭,这个要娘,那个要爹,涕泪横流哭得人心都酸了。夏初无法,只得一手抱了一个在屋里转着圈的哄,等哄好了,又成了两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早忘了先前哭闹要爹娘的事,没心没肺的笑着,追打吵闹。

    怪道说孩子的脸,四月的天,这阴雨连绵和日照晴空间切换的天衣无缝,简直令人傻眼。

    洛子谦觉得有趣,也没让丫鬟们接手,只叫她们注意着别让两个小主子乱跑出去,结果一下午累的三人够呛。洛子谦这个做主母的还能当个撒手掌柜笑盈盈的看着两个小魔星闹腾她们两个,夏挽秋累的够呛,好不容易歇口气回头一看,就见夏初一手一个又把两个偷偷往门边跑得小东西拎回了屋里,差点没背过气去。

    她倒是知道夏初力气大,但怎么折腾了这么大半天,她还如此精神奕奕?

    不到晚间,吴氏便回来了。

    “……几年前还在将军府见过一面,谁知道竟是这样就没了,好好地一个人,怎么就……”吴氏的眼眶有些发红,大抵是抹着生姜汁的帕子擦得多了,眼角火辣辣的疼。她与二皇子妃也没什么交情,自然也说不上多么感同身受,不过是有些感慨。

    毕竟二皇子妃,今年也才三十多岁罢了。

    吴氏叹的是世事无常,夏挽秋看着她长吁短叹的样子心想,若是她知道,二皇子妃原本两年前就该死了,而她的侄女吴卿芸这个时候也已赐婚二皇子为妃的话,又会作何感想?

    “毕竟是意外,谁也预料不到的。”洛子谦摇摇头,道:“阎王要人三更死,哪会留人到五更,还是平常多做善事,给自己积些阴德的好。”

    吴氏眸光微闪,洛子谦这一句,分明是话里有话。

    不过洛子谦并没有继续说下去,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年节里头办丧事,总归是晦气多些,二皇子府并未大办只停灵三日便发了丧,显得丧事有些草草行事一般,二皇子妃娘家却始终未吭一声。

    ……当日在洛王府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成了谜。

    因为这桩丧事的缘故,这个年过的有些没有滋味,京城上下沉浸在一片诡异的气氛当中,上下肃然,因顾着皇帝的身体,就连宫中的宴饮也不曾出席,只三位皇子露面。

    **

    过完了年,二皇子妃的丧事已经在京中消弭于无形,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皇家对这件事情讳莫如深,便没有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述之于口。

    夏初明白这其中必有缘故,而且二皇子妃只怕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才会遭到这样的结果。想必洛子谦的想法和她也是一样的,否则她也不会对吴氏说那些话来。

    一是提醒他们这事不是他们能瞎掺合的,二来,也是一种变相的提醒。

    皇家的事儿,沾不得。

    三月里桃花开,沾染了春色的春日格外的温暖,寒冷的冬日退去了枯败的颜色,万物逢春而复苏,人们仿佛早早的将凛冽的寒冬抛在了脑后。

    这些日子吴氏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准备夏挽秋的婚事。嫁妆已经备妥了,跟普通人家比起来已是极好的,在他们这样的人家,看起来就有些寒酸了。

    幸亏夏挽秋不是那等爱攀比的人,她也清楚宋家的情况,知道带着大批太过鲜亮却没什么用处的假装不如自己得些实惠,因此并无半点怨言。

    只是平日里想找夏初说说话的时候,却变得不方便起来。

    一来她如今忙碌得很,要准备绣嫁妆,各种繁琐的小事都要她一一过目,倒不是没人帮着处置,只是吴氏说了,日后她若是当家,这些都是要会的,正好这时候练一练,日后也能不露怯,总好过在婆婆手底下吃挂落——那宋夫人瞧着可不是个好相与的。

    越是临近婚期,夏挽秋也有些紧张起来。她两辈子都是头一次结婚,曾经也憧憬过穿着白色婚纱步入礼堂的新娘,不过这辈子只怕是没这机会了。

    满目的鲜红铺了她满眼,就连她住得小院子,都渐渐变得红艳艳的。

    夏安崇悄悄给她塞了两千两银子,这让她有些很不是滋味——就算后来同这个同胞兄长的关系慢慢变得亲密起来之后,她也从未想过,他会对她这般好。

    “虽然不是很多,但你平时花销也应该尽够了。”夏安崇的语气很是平淡,但话语里却充满了关心:“你的陪嫁单子我已经看过了,母亲并未亏待你,有两件铺子都是十分挣钱的,那些你都得看好了。嫁妆是你日后黎明安生的根本,你可得守好了。”

    这般的语重心长,叫夏挽秋忍不住有些哽咽。

    “傻丫头,哭什么?”夏安崇冲她一笑,道:“我这个亲哥哥虽说没什么本事,但给你撑腰还是行的。我和妹夫如今是同窗,若是日后受了委屈,你告诉我,我定不会放过他得!”

    夏挽秋扑哧一笑,笑的眼角眼泪都迸了出来,伸手抹了抹,认真的道:“五哥你放心,我也不是那种任人欺负的人,便是有人想欺负我,我也定会要他好看的!”

    夏安崇点点头,关于这一点,他自然相信。

    他的妹妹已经不是小时候那个坠在他身后影子一样的爱哭鬼了,她从前内向怯弱,却知道默默的给他这个做哥哥的攒银子,心里其实本就是个明白人。后来反倒有些昏了头似的鲁莽,不过瞧着她现在的样子,他心里也觉得这样更好些。

    宋家人口简单,嫁过去之后也不会有多少糟心事,她只要处理好婆媳和夫妻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哪怕有个难缠的婆婆也不碍什么,夏家只要一日有人在京城为官,就能一日护住她,便是他自己,也有这个信心能保护好自己的妹妹。

    他们兄妹两的感情,着实是不错的。

    虽说有段日子他瞧着夏挽秋都与他开始疏远了,哪怕不知道缘故,他也从未过问过她所作的任何事……如果她想要改变,那么他又何妨离她远一些呢?

    “这两千两银子,是姨娘给你预备的嫁妆。”他沉默了好一会,突然开口的话却惊得夏挽秋眼皮一跳,忍不住抬起眼眸来看他。

    “姨娘她……”

    “你那时候还太小,还不懂事儿,所以并不知道这件事。”夏安崇摇摇头,只道。

    青姨娘怀上第二胎的时候就知道要坏事了,吴氏知道了她和夏彦合谋起来欺骗她的事儿,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心眼很大的女子。

    她千防万防,却没想到,在怀孕的时候她不动手,偏偏在她生下女儿之后出手了。

    那时候夏安崇也还小,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姨娘生下妹妹后的隔天,就让人把他带了进去,交给了他一个小盒子。

    “姨娘是看不到你们兄妹长大了,崇儿,答应姨娘,你回好好照顾妹妹的。”青姨娘说她并不恨吴氏,因为她至少没有对孩子出过手,这就足够她心生感激的,她甚至不曾再夏安崇面前提起过一个字,反而道:“好好孝顺夫人……夫人虽然看起来凶巴巴的,但是心最软。这匣子里头有一半儿是你的,另一半就给你妹妹,记住了么?”

    匣子里一共有四千两银子,夏安崇牢记着青姨娘的话,将它分成了两份。

    便是他屋里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他也从来都没有动过那个匣子。

    四千两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作为一个受宠的姨娘,她难免经常能得些好东西。虽说不曾有过什么特别贵重的物品,可三不五时的,她也能攒下不少的银钱来。

    而这个过程,持续了好几年。

    夏安崇不知道父亲还记不记得姨娘,但他却很明白,姨娘并没有父亲以为的那样深爱他。只不过为人奴婢,若想出头,却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姨娘与父亲相伴数年,最后父亲也忘记了他。

    夏安崇却并不觉得恨她,因为他其实也是一样的,像父亲一样,忘记了姨娘。

    那个匣子大概是他唯一可以用来怀念她得东西。

    所以,他并没有把匣子拿过来,而是只娶了银票,交给夏挽秋。

    他知道,夏挽秋对姨娘没有印象,毕竟那会儿她只是个才出生的小婴儿,除了吃喝拉撒就什么都不会。

    让一个小婴儿去记住一个她素未谋面的女子,自然是办不到的。

    谁也不知道,当初还是个小孩子的他便已经能够听明白大人的话了,他牢牢的记着姨娘的话,将前尘的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

    如今,妹妹都要出嫁了,这点东西,也是应该拿出来了。

    “五哥?”

    夏挽秋的惊讶溢于言表,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莫名的感动。她并不知道这件事,夏安崇分明可以自己留下这两千两,毕竟她根本就不知道,可他却还是告诉了她。

    “这是姨娘的心意,你收好了。”夏安崇冲她笑了笑:“日后,好好照顾自己。”

    日后,再不能轻易相见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我的妹妹。

    夏挽秋用力的点了点头,总觉得眼眶酸酸涨涨的,好像要流泪一般。

    夏初进门的时候就见这兄妹两默然而立,顿时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才要推出去,守门的丫鬟却已经开了口:“三姑娘来了。”

    看着那对兄妹齐齐看过来的目光,夏初只得走了过去。

    “二姐姐,五哥。”夏初笑着打了个招呼,扬了扬手里的书:“前些日子看到了一本书挺有趣的,想着二姐姐也许会感兴趣。”

    “无妨,我也没什么事了,就不打扰两位妹妹了,我先回去了。”夏安崇道。

    说完,他便真的离开了夏挽秋这边,回了自己的院子。

    “什么书,拿来我看看?”夏挽秋微笑着问道,一边伸出手一边还笑道:“你这可是取笑我了,我何时看过许多书?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

    夏初勾了勾唇角。

    夏挽秋的目光落在书封上,不由一愣,却见这本书的扉页之上写着一行娟秀的簪花小楷,倒像是个女孩子的手笔——这字迹,怎么看都像是夏初啊!

    纵然夏挽秋辨别字体的能力实在有些太弱,可别忘了,她可是多年都和夏初在同一位女先生的手底下教导!

    她对夏初这般毫无遮掩的字迹,还是看的出来了。

    “你抄得书?”看着那九品御膳大全这几个字,夏挽秋不用翻开也知道必然是菜谱了。

    “是呢,原书那位店家并不肯卖,我只好借了来抄写了一遍……算作贺礼,也不知二姐姐喜不喜欢?”

    “自然是喜欢的!”。

142 姐妹() 
潭拓寺的桃花开时,夏挽秋带着红妆嫁入了宋家。

    宋夫人自打守寡之后,便一直着素衣,这一日难得穿起了一身鲜亮的衣服,染着哀愁的眼角也散了几分,带着淡淡的喜悦之情。

    宋家已经太久没有出过喜事了。

    外人不清楚,宋夫人自己心里却是明白的,两人一直无子,不过是因着她夫君早年就伤过身子,不能有子嗣了。这件事情折磨了他许多年,愧疚着没能留下一儿半女的承欢膝下,以至于公婆抱憾而逝。他后来纳妾,也不过是不想让她担上嫉妒无所出的罪名,宁可自污,实则他并不曾碰过那些个纳进门来的妾氏,送她们离开时,也是奉上了丰厚的银钱。

    宋家本就是小有薄产的人家,些许银钱还是耗费的起得,收了他们家的银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她们还可以带着完璧之身和丰厚的嫁妆重新嫁人,又有谁不愿意呢?

    也就是过继宋承兆那一年,夫君的面上才露了些许的笑容。

    对这个嗣子,宋夫人的观感复杂。她庆幸有这么一个孩子能让夫君卸下心中的重担,但又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儿子,只是这一生,那都只是一个奢望了。

    夫君给他改名承兆,可想而知他对他有多么大得期许,自从添了这个孩子,他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他得身上。亲自替他启蒙,手把手的教他写字,一腔热情都给了孩子,而她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尽力照顾好这爷俩的生活起居,从无半点怨言。

    待到要开花结果的时候,夫君却没能熬到这一天。

    宋夫人自丈夫去后便如同瞬时老去了十年,她待宋承兆比往日冷淡了许多,总觉得是因为他得存在,夫君才会‘安心’离开自己。那孩子也是个敏锐的,一直安安生生的不曾招惹过她。连她自己都讶异,她竟然能够这般心平气和的对待他。

    终归是为丈夫摔盆守孝了三年的孩子,宋夫人也知道,自己日后就得指着这孩子过活了。她直到这时方才明白,丈夫当年说求了这孩子回来,也是为了她得话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寡妇,她若是独身一人,只怕守不住这份家财。

    她待宋承兆好了许多,却也不像外人想得那样,恨不得将嗣子牢牢的攥在手心里面。他早慧懂事,自出孝过了童生试后,他又在同一年考上了秀才,在他们县里一考成名。家里的门槛差点被媒婆踏破的时候,宋夫人才意识到,是该给他挑一门能给他添助力的媳妇儿了。

    宋夫人并未奢望过高门大户,他们家什么样的情况,自家人心里都清楚。虽说有一门当官的亲戚,可是只要一想到宋承兆原本是他们家的儿子,她心里头就有些不自在,也不愿与那边亲近,就怕接触的多了,那边又把儿子拢了回去。

    终究是亲生的,血缘无论如何都是抹不去的。

    宋夫人盯上的是读书人家的女孩子,宋承兆这般好学,他的妻子不说熟读四书五经,至少也得识字。她心里头琢磨着,同县那位郑老夫人的外孙女倒是合适,年龄上头也正正合适,父亲还是个官儿,门第却不很高,两家要说般配,倒也能论的上。

    她正想请人去郑老夫人家探探口风,却忽见宋守备的夫人上门,说是替他说一门亲事。

    宋夫人心里有些不悦意,总觉得他们插手的太多。可弟妹上门来,她也不可能将人拒之门外,更何况她说的那户人家,跟她想得还是同一家。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弟妹给说的亲事,并不是她觉得很合适的那个女孩,而是她得堂姐,堂堂三品京兆尹的闺女。

    虽然那女孩儿是个庶出,却也是读书识字,能写能画,一等一的大家闺秀。

    在县里呆得久了,宋夫人对嫡庶之分也就没那么在意了。更何况论起助力,夏彦可比夏庆靠谱多了!三品京官总比那外放的县令要强得多吧?

    都说齐大非偶,她却着实舍不得推拒。

    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定亲的这一年多,宋家不时往夏家送些土特产,夏家那边也有回礼,其中偶尔会夹着几样未来儿媳妇给做的针线。虽说女红不精,但用料都是上乘,阵脚也细密,俱都是难得的好料子,倒是惊艳了一干不知情的乡夫村妇。见了那夏家的二小姐几次,对方也是恭敬谦和,全无半点嫌弃的样子,眉眼更是生的没得挑,宋夫人自然越发满意。

    能娶到这么一个儿媳妇,绝对是她们老宋家坟地里冒了青烟了,祖宗保佑!

    迎娶新妇入门,便代表着子嗣开花结果,纵然宋承兆并非宋夫人亲子,只是过继来的侄儿,但只要有人能挑起他们家这一房的大梁,她便已经知足了。

    大院早已请了人翻新打扫,米分白的围墙是重新推倒重建的,红墙绿瓦的四进大院红绸遍布,为了娶媳妇,宋夫人可是往家里头砸了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