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你们这次拍卖会的拍品真的很丰富。”
的确,连肖逸飞那块值150万欧的怀表都只是倒数第二出场,而不是压轴,就能知道这次钟表专场注定会在钟表类拍卖中留下一笔。看来这次纳高是准备去安蒂古伦的老巢砸场子是处心积虑、预谋已久。
说道安蒂古伦拍卖行,虽然比索斯比等差了一筹,但在钟表拍卖这个行业,借着瑞士钟表的名头,发展成为了钟表方面全世界最大的拍卖行,世界上62块超过百万美元的钟表中,有44块是安蒂古伦拍出的。安蒂古伦每年都有一次最重要的古董钟表拍卖盛会,今年定下来的是5月份举行。而纳高这次将古董钟表专场拍卖会设在4月,而且就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和安蒂古伦别苗头的意味太明显了。
安蒂古伦在魔都就有办事处,当初纳高京都办事处在看过肖逸飞这三块表后,肖逸飞还特意将表拿到安蒂古伦魔都办事处去看过了,只是他们给出的参考价和纳高的差不多,加上安蒂古伦有了日资股份,因此肖逸飞权衡再三,还是选择和熟悉的纳高合作。从现在看来,纳高这次的确是用心在做这场拍卖会。
定妥了接下来肖逸飞到瑞士参加拍卖会的行程,肖逸飞离开了纳高公司。
看看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肖逸飞再次来到了阿茉立大婶的小旅馆。可是前台后面坐的却不是那个熟悉的胖大婶,而是一个中年男士。
“先生,有什么能为你服务的?”
“请问阿茉立大婶在么?”
“哦,你就是中国肖,你找我姨妈,她生病了,这里现在是我负责。”
看来这位是阿茉立大婶的侄子,也对,阿茉立大婶年纪也大了,再照顾小旅馆难免力不从心。
“那她在哪个医院?”
中年人说了医院的名字,就在旁边不远。
犹豫了一会儿,肖逸飞还是问道:“那莎拉她们还打工么?”
中年人似笑非笑的看看肖逸飞,耐心的解释道:“没有,现在我和一个合伙人专门负责这里,就没有请她们了。”
莎拉是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平时在阿茉立大婶家的小旅馆打零工,赚些零花钱。肖逸飞在这里住了两个月,莎拉学的是壁画雕刻与石刻作品的保养与修复专业,而这两样都离开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艺术品,因此她对东方文化很感兴趣,当知道肖逸飞来自东方古国后,两人很聊得来。而肖逸飞孤身在外,于是两个人就“打了几场友谊赛”。肖逸飞周末的时候也去她们学校转悠过。
既然想找的人都不在,肖逸飞就不打算住在这里了,于是他在市中心找了个酒店住下。午饭后,他去医院探望了下阿茉立大婶,阿茉立大婶只是普通感冒,但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年纪,再也支撑不了一个小旅馆,因此将小旅馆卖给了他的侄子。两个人聊了几个小时,结束探视的时候已经快下班了。没说的,肯定要先去见威廉,莎拉那里只能明天去。
威廉再次见到肖逸飞很高兴。
“肖,见到你很高兴。”
“我也很高兴。”
“肖,我还想跟你确认下,你真的要移民?”
“是的。”
“你真的要去农村呆一周?你真的要种地当农民?”
“不可以么?”
“我不知道,只是现在好多年轻人都不想当农民,宁愿到城市里面找工作。”
“我先看看吧,现在还没具体确定呢。”
“好吧,那我们说些轻松的。我已经弄好了路线图,只要你一回来,我们就能出发了。”
“真是个好消息,值得喝一杯。”
第二天,肖逸飞来到艺术学院。学院位于斯图加特城西的一个山上,校园不大,就几栋建筑,秉承开放大学的宗旨,学院和许多大学一样没有校门。肖逸飞没有进去,而是将车停到旁边停车场,拿出手机给莎拉打了个电话。
“你好,请问哪位?”
“是我,肖。”
“肖,你不是回国了么?”
“我来德国旅游。”
莎拉终于反应过来了,肖逸飞刚才一直和她说的是德语,惊讶的问道:“肖,咦,你会德语?”
“是的,会一些简单的德语。”
“你现在在哪里?”
“在你们学校门口,你上午没课?”
从电话中能感觉到莎拉郁闷:“有。”
“下午呢?”
“下午没课。”
“那我一起吃午饭。”
莎拉想了一下,就答应了。
肖逸飞随便找了个景点混了几个小时,午饭时间又来学校接到了莎拉。
莎拉是个德国女孩,有德国女人的特质,脸部线条比较硬朗。身高有170,体重也有近60公斤。
“肖,你变化真大。”
“嗯?”
“我的意思是你的德语水平不错,我说的你都能听明白?”
“当然,简单的,语速稍微慢点我都能听懂,也能说简单的。”
“你这么快就能学习到这个程度,你真是语言天才。是不是你们中国人都太聪明了?”
“差不多吧,咱们身体不如你们强壮,那就只能靠智力弥补。”
“你好像也长高了。”
“你看出来了?我现在有178厘米。”
“的确是长高了,上次我穿上高跟鞋比你高,现在好像和你差不多高。”
吃完饭后,两个人去斯图加特美术馆混了一下午,大多是艺术水平高的莎拉给肖逸飞讲解,尽管她学习的只是修复,而且还不是油画类的修复,但毕竟是艺术学院的。而肖逸飞虽然经过空间中那么多油画的熏陶,但还是对那些艺术品的思想、主题、内涵,完全搞不懂。
晚饭肖逸飞一个人就吃下了一个德国猪肘。他也发现了,自从自己饮用空间葡萄酒后,自己的食量明显增大,明显是在为再次发育提供物质基础。以前他一个人绝对解决不了一份猪肘子,现在他却能轻松搞定。肖逸飞很得意,这意味着他还能继续长高。
肖逸飞现在的身高在国内也算是平均身高了,但是到了国外,他明显觉得自己很矮,不和2米高的马克思相比,就是和威廉比,他都矮了10厘米,如果继续长到1米9,那他就满意了。
饭后两个人走路回酒店。
“肖,你是为我学的德语么?”
“我很想说是,但实际上不是。”
莎拉松了一口气:“那还好,要不我压力太大了。”
“我是打算移民才学的德语。”
“啊?”
肖逸飞了解这些外国女孩的心思,像这种没多久就滚床单的一般都只是玩玩的,要是另外一方给的压力太大,她们就会跑开。
“放心,不是为你专程移民的,我是自己想的,我这次就是看看德国和法国是否适合移民。”
首先还是要感谢各位书友,书友们的力量真大,居然能将一本刚刚签约,上传不到两周,还没上过任何推荐,仅有7万字的幼苗,推倒现在的位置。只能说佩服佩服,感谢感谢。
笔者是个新写手,还不懂怎么与各位怎么进行交流。并且每天空闲时间都是在查资料和码字中度过,基本没有时间进行交流。所以有些怠慢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感谢书友“尚书省枢密”的打赏。
感谢书友“刻骨铭心得伤”为拙作建立了一个交流群,二七六九七三五四七,我已经加入其中,欢迎各位莅临指导。(搞不懂为什么明明点娘和圈圈是一家人,还不让说群号。)
000023 德国农村考察()
接下来的一周,按照计划肖逸飞要考察德国的农业、农村、农民情况,方便以后选择道路。
肖逸飞开车来到斯图加特一个普通的小镇,白天跟着农夫去看他们工作的情况,晚上和酒吧中的农民吹牛聊天,加上自己从网上和小镇政府部门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虽然这样的考察很肤浅,但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个小镇完全由附近的农民组成,他们平时住在镇上,下田就是去小镇附近的自有农场工作。这些小镇上家家户户非常干净,鲜花盛开,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活品质很高。但是,农场的工作毕竟很辛苦,而家庭农场的面积又不太大,利润也不大,就算是想请东欧人做工,也只能是在农忙的时候临时请几个短工。新一代的年轻人基本都到城市中去找工作了,就算是剩下的少数年轻人,也基本都没有从事农业工作。
而几户散居的农户就更辛苦了,他们的耕地面积不大,机械化程度并不高,许多事情都还是要靠人力。
尽管这几天的考察只是浮光掠影,但他还是得出了结论,那就是德国,甚至欧洲,都不适合他种田的要求。
首先,德国的农业还是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大型农场很少。在这些家庭农场,面积都不大,80%都是面积在100公顷以下,也就是才200多英亩,1200亩土地。
而大概有一半农户面积都远低于这个数字,根据肖逸飞了解到的,这个小镇大多数家庭耕种面积只有十多英亩,最大的一家才200英亩。当然,可能跟肖逸飞考察的地方是德国南方有关,他们说北方的农场普遍要大于南方。看来地域差异哪个国家都有。
家庭农场,就意味着很少雇工,大多数事情都是农场主的家庭自己完成。对肖逸飞来说,这样的农场不适合他发挥空间的威力。
其次,德国甚至欧洲的地价都太贵了。随便网上查了一下,德国荷兰边境,其中一个农场占地5万平方米左右,有农舍、马舍、鸡鸭棚等设施,售价35万欧元;5万平米,听着挺大,但实际呢,才75亩地,合12英亩。这都3万欧元1英亩,这只是普通农业用地的价格,要是葡萄园或者果园的价格就更加高了。肖逸飞觉得这地价高的没谱了。
更离谱的另一个占地约1万平方米,有4000平方米的玻璃暖房和运行设备,还有一栋使用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式住宅,售价44万欧元。
不仅德国如此,整个欧洲因为开发较早,人口众多,土地所有权又是永久的,地价高也情有可原,但是地价高就意味着肖逸飞能买到的土地面积小,以后发展壮大的成本也高。
第三,这样的农场不是说不可以雇工,而是雇佣不起。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有趣的东西,那就是在德国,当农民要考证。考上一所农业大学,以后当农民,是排在德国年轻人最希望的工作的第三位。农业大学一般是5年,在学校学习2年后,剩下的3年就是实习,而这些实习生的工资都是1000多欧一个月,毕业后甚至是3000多欧一个月。
请问一个上千亩的农场,请得起几个雇工?所以农场许多事情都要农场主自己来。肖逸飞希望的当那种平时当甩手掌柜,偶尔帮帮忙做些事情的农场主,他可不愿意自己成天埋头田地中,那样的话,他还不如卖了几幅画当米虫算了。
第四个,也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欧洲的高福利政策。也许有人觉得福利高是好事。以前的话,肖逸飞也持这种观点。但是有句话是屁股决定脑袋,现在肖逸飞有了空间,不是个打工仔了,他是奔着食利阶层去的。福利好是怎么来的,很简单,杀富济贫。而有了空间,那肖逸飞肯定天然就是奔着金字塔的上层去的,杀富济贫那不就是从他包里掏更多的钱么。高福利就意味着高税收,就是从他腰包里掏更多的钱,那肖逸飞肯定是不干的。
第五,在欧洲虽然种地有补贴,可惜这玩意对大农场的补贴要打折,最低达到只有家庭农场一半的程度,甚至现在有政客还在要求继续降低大大农场的补贴,要降低到只有中小家庭农场补贴的4成。这让奔着大农场去的肖逸飞情何以堪。
最后一个不利因素就是欧洲的动物福利政策。这玩意太坑爹了。政策首先将动物分成了6类,分别是: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和野生动物。接着对各种动物各个阶段都进行了规定。
比如饲养阶段,以猪为例来说明欧盟猪的饲养福利标准:小猪出生至少要吃13天母乳、要睡在干燥的稻草上、拥有拱食泥土的权利。为了照顾好猪的情绪,欧盟还规定,到2013年,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停止圈养式养猪而采用放养式养猪。对此,英国除了早在1999年就全面禁止了全封闭式猪圈喂养外,还专门颁发了《猪福利法规》,对养殖户饲养猪的猪圈环境、喂养方式作了细致的规定,并且增加了给猪“玩具”的条文,以避免猪感觉生活枯燥,并规定对不遵守该法规的养殖户将处以2500英镑的罚款。
动物运输阶段都规定不能连续运输8个小时,每8个小时就要让动物下来“放风”。
在屠宰的阶段,福利就更变态了。咱们国内农村的那种杀猪方式都是违法的,因为屠宰前必须将动物致昏,而且要有兽医在场,兽医确定动物完全昏迷前才能进行放血和解剖。并且要隔离屠宰,以免其他活猪受到刺激和惊吓。
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农场的规模设置了上限,比如型农场养殖规模上限为300万只鸡或1万头猪。
了解完这么严格的福利政策,肖逸飞彻底打消了在欧洲发展的念头,特别是那个猪要有拱地的权利,还要有玩具,这是养猪还是养人。难怪有国内工程公司在承修欧洲高速公路时没有考虑动物方面的因素而导致修改设计、耽误工期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次考察,肖逸飞对德国农村的印象非常好。德国的城镇化做的非常好,德国的城镇化率是97%。可他们的城镇化没有国内那些摊大饼的巨大城市,许多城市就跟国内的小县城或者是三线城市那样只有几十万人口;他们是真正大力发展小城镇,其中有70%的人居住在小城镇。
柏林作为德国首都,人口只有3百万多一些,第二大城市汉堡,人口只有柏林的一半,170万人,第三大城市慕尼黑,人口120万。而这三个城市,是德国仅有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他的城市如:科隆、多特蒙德、不莱梅、斯图加特、汉诺威等,都只有50到90万人。但是他超过万人的城镇却有1500多个,可见其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而在国内,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160多个,人口超千万城市有6个。从卫星照片上就能看出,一个个巨大的水泥城市,在绿色平原上显得异常刺眼,就跟正常的肌肤上长着一个个癞疮,而且还是越来越大的恶疮。
不得不说德国在这方面真的值得国内好好学习。
不过,德国或者是欧洲,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排外。从一个侧面你就知道这点。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人到了外国,都喜欢扎堆住,于是形成了一个个的唐人街。但是你在欧洲,就会发现这里的唐人街都非常的小,根本无法和美国那种偌大几个街区都是唐人街的规模相比。
既然确定了欧洲不合适,肖逸飞就将他们排除在了种田名单之外。
其实相对于欧洲来说,传统移民国家美国、加拿大一直就是中国人移民的热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热点国家。
肖逸飞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了各个国家种田的优劣。
比如,他了解过,加拿大有的省明确立法限制外国人拥有本省农场,有的省虽然允许外国人拥有的土地,但是却将面积限制在5到40英亩,这让肖逸飞如何折腾。虽然有的省没有任何限制,但最后,肖逸飞以太冷为由将加拿大彻底剔除在种田名单之中。
因为听到澳大利亚有限制外国人投资农业的打算,这对肖逸飞以后扩大种田规模不利,于是澳大利亚也被排除在外。
另外新西兰,太小家子气。新西兰有个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oio)。根据oio的规定,涉及农用土地超过5公顷的,将被认为是“敏感土地”,和交易数额超过1亿纽币的一样,都需要由oio审批。
这还不算,真正小家子气的还在后面。
俄罗斯钢铁大亨alexanderabramov去年获oio批准,在northnd地区购买了120公顷农场,用于建造一个“相当尺寸”的私家别墅。据oio的文件说,他准备升级这片位于helenabay的养牛场,开展“畜牧工程及环境和历史保护工作”。这位俄罗斯大亨还和环保部门打了交道,为的是给农场的鸭子们造一个池塘。
厉害吧,扩建养牛场只能打着“畜牧工程及环境和历史保护工作”的旗号,给鸭子挖个池塘就要和环保部门打交道。
有了这么厉害的部门,肖逸飞直接就放弃了新西兰。
最终肖逸飞选择了去美国种田。
晚上9点多还有一更奉上
000024 瑞士旅游()
4月11日,星期六,肖逸飞和威廉驾着车,两个小时就跑到了德国边境城市康斯坦茨。
过了桥,顺着街道先经过了德国海关,就来到了瑞士边境处。
很快就轮到肖逸飞他们。一个瑞士边境官看了肖逸飞扫了威廉几眼,看了看他的护照,就放过了他,接着轮到了肖逸飞。
递上护照和签证,这些资料必须要准备齐全。翻看了一番资料,边境官问道:“你到瑞士来做什么?”
瑞士官方语言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斯语,不知道这位用的是啥语言,按说这里是瑞士的德语区,可肖逸飞愣是没听懂,只能告诉这位边境官:
“我会德语,你能用德语再说一次么。”
于是边境官又用德语问了一次。
肖逸飞递上纳高公司准备的材料,对他说:“我有拍品在纳高举行的日内瓦拍卖会,我要参加拍卖会,并且顺便和德国朋友进行一次瑞士法国自驾游。”
边境官问道:“纳高?钟表拍卖?”
肖逸飞很得意,看来纳高公司宣传的真不错,连边境官都知道有这次拍卖会:“对,就是钟表拍卖会。”
“把你的驾照给我看看。”
肖逸飞将公证后的中国驾照德语、法语翻译件递给边境官。
估计外国人看中国人真的是脸盲,这个边境官盯着驾照上的照片和肖逸飞的脸看了许久,然后又对着护照看了一会儿,终于放行。
“祝你接下来旅行愉快。”
“谢谢,再见。”
过了边境,肖逸飞他们直接驶上了7号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