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说话,喝酒喝酒,今天一定要喝个痛快!”

    (本章完)

第171章 鏖战华北(二十)() 
第一百七十四章鏖战华北(二十)

    锦州城北秘密训练场,路胜他们已经在这里集训了快一个月,战士们每天一身泥你一身水,非常疲惫,但是看到各级指挥员和自己一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部队的士气一直非常高。华北大战一开始,人们一直安定的心开始波动,“训练了这么长时间,该拉上去真刀实枪的和敌人比划一下了吧”每个人都对此充满了期待和渴望,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通过传达下来的一系列战报,路胜大体了解了这次华北作战的一些情况,召集手下干部,大家一起商讨,闻听我华北部队遭到严重损失,大家都非常沉痛。

    朴英焕激愤地说:“既然这样,上级为什么还不赶快派我们上前线,我们已经训练了这么长时间,战士们早就憋足了一口气,只要一声令下,我们的坦克、装甲车冲上敌人的阵地,把敌人打个落花流水,替我们兄弟部队报仇。”

    路胜摆摆手:“同志们,上级自有上级的安排和打算,我们到底什么时候上去,这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不过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这次战役的一些情况大家都了解了,我们应该从这次战役中看到一些问题,这才是今天我们要重点研究的。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江兆龙还是一副极其沉稳的样子,这一段时间的训练,风吹日晒,让他的脸庞变得又黑又瘦,但是整个人却显得更加精神了,身体也强壮了不少,其实不光是他,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

    王海川现在已经是装甲一团二营三连的副排长,一年的战火磨练,已经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强、英武的战士。在装甲部队,可算是大开眼界,以前在山窝子里,弄挺机关枪就算不错了,现在玩的可都是大家伙,坦克、装甲车威风凛凛、风驰电掣,真是太过瘾了。不仅如此,王海川还初步显示出优越的领导才能,不管是打仗还是训练,都爱动脑子,在战士中威望很高,所以很快被提拔起来,成为路胜手下又一员得力的干将。

    与江兆龙的沉稳不同,王海川喜欢直来直去,有啥说啥,见朴英焕首先开口了,自然也不甘落后,大声说:“连长,我也觉得我们该上去了,一个月没打仗了,战士们真是憋得慌,咱们算是整个东北的精锐部队吧,装备这么好,就应该承担最重要的任务。我看,下一步打北平、天津这样的硬仗,一定能用找我们。所以,咱们接下来,应该加大训练力度,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接到命令,就要像猛虎般冲上去,发挥我们装甲部队机动性好的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敌人以致命一击。”王海川边说边手舞足蹈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的笑。

    路胜笑着说:“海川进步很快啊!现在说话也一套一套的,想法不错,将来到战场上,可看你了。”

    江兆龙一直默默想着什么,现在慢悠悠地说道:“连长,我看今后我们的训练除了强化力度以外也应该有所针对性了。”

    大家一听都觉得新鲜,路胜却听出一层深意,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这次敌人能够得手的关键是出动了精锐的装甲部队,远程奔袭,出其不意,这样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将来我们最强硬对手一定是敌人的装甲部队,相信在战场上一定会与敌人狭路相逢的,如何击败这样的对手,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连长,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江兆龙的迅速成长让路胜感到惊讶,这个两年前还只是一个对军事一无所知的乡村小伙,短短时间就成为作战勇敢并且有着惊人思维的我军基层指挥员,可见军队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只要是好钢好料,总能锻造出最优质的产品。

    路胜不无感慨的说道:“同志们,江排长的话非常有到位,从这次敌人动用装甲部队的情况来看,国民党军已经有意识的编练、使用新的战术,这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可以肯定的说,今后我们军一旦开上战场,必将面对这样强劲的对手。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虽然现在我军装备已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在强敌面前,只有刻苦训练、加倍努力,人人练就一身过硬的本事,全军形成强有力的合力,充分发挥出优良装备的战斗力,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保持不败。所以我们大家今后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训练可能会更加严酷,流泪、流汗甚至流血,这都是不可避免。如果上级一旦下令,我们将迅速投入战场,接受最严酷的考验,作为我装甲第一军的第一次亮相,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

    朴英焕亮开嗓门喊道:“连长,我们早就等着这一天呢?你就放心吧,‘是骡子是马’咱们战场上见!”

    朴英焕的话引起大家一阵哄堂大笑……

    为了加强装甲部队的编制,也为了提前储备大批技术性兵员,东北方面军再一次从全军各集团军抽调一大批有知识、有作战经验的人员,组编成两个装甲师的规模,分别编入两个装甲军建制。在不增加装备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装备进行训练。等待条件成熟,则迅速扩编为第三、第四个装甲军。

    这是提高我军整体作战水平的有效手段,随着国共双方都不断强化和重视装甲部队的建设,相信未来战场上大规模、集群式的装甲作战将不可避免。毕竟在二战战场上,这样的情景已经屡见不鲜,这些闻名世界的战例就是现在国共将领利用的最好教材。

    几天以后,在东北方面军总部的统一部署下,装甲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实兵对抗演练。第一军、第二军分别扮演红蓝两方,各自出动一个师级战役集群,包括一个主力坦克团、一个装甲步兵团、两个炮兵营、一个反坦克炮兵连等兵力,出动大量技术性兵器,全面检验前期训练成果。对这次演习,全军上下非常重视,因为参加人员有限,所以训练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大家都想用自己的优异表现挣得这次机会。

    演习场最终选择在锦州东南大架山、罕王山之间的区域,这里地形复杂,既有山地、平原也有河流,对红蓝双方来说,距离都差不多,并且都是陌生地域,比较公平。

    6月12日早晨五点钟,演习正式开始。林、罗、刘等方面军首长全部到场观摩。一声令下,两支钢铁洪流分别从驻地出发迅速向目标地集结。此时的东北大地,已然开始进入初夏时节,但是早晨的寒风既然有些刺骨,坦克、装甲车里的年轻战士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各种车辆按照严格的顺序依次开进,轰鸣的发动机吼叫着,卷起滚滚烟尘。

    尽管天色还没有大亮,但是车流速度飞快,风驰电掣般疾驰而过,沿途经过许多村镇,好多人在梦中惊醒,只觉大地微微震颤,非常惊慌,好在很快一切都恢复平静。徒涉女儿河,舟桥部队迅速架起一座座铁骨钢桥,坦克、装甲车辆一字排开一一驶过。仅仅经过三个小时,两支部队马不停蹄,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指定演习地域。

    演习整整进行了两天时间,除了常规的部队快速集结、远距离机动、实兵攻防、实弹射击等课目外,部队还进行了夜间的快速集结、机动等课目演练。演练场上百大口径榴弹炮、反坦克炮首先进行对敌火力打击,炮声隆隆,敌方阵地一片火海。

    (本章完)

第172章 鏖战华北(二十一)() 
第一百七十五章鏖战华北(二十一)

    接着几十辆威风凛凛的坦克一字排开成战斗队形,炮口吐出一阵阵浓烟,远处山头设置的目标一一被摧毁,随即装甲团全体迅速突进,后面装甲车辆紧紧跟上,车上装备的大口径机关炮、机枪不断地喷着火舌,整个进攻队形错落有致,配合默契。

    终于又一次回到熟悉的战场,又一次听到久违的枪炮声,路胜和他的战友们异常兴奋。尽管只是演习,但是大家还是把它当作实战,各种战术动作一丝不苟,精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完成一项项课目。

    “练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战士对这句话有着最为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枪支就像最亲密的战友,对座下的各种车辆也是一样要做到熟练可靠。只有这样,在战场上才能真正做到心神合一、人机一体,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优势,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演习结束后,方面军在演习地立即召开了参演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议,主要总结这次演习的得失。

    林虎重点强调了部队各兵种的协同作战问题,指出了演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坦、炮的协同、步炮的配合以及反坦克器材的应用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刘亚飞则主要从战术层面讲解了装甲作战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二战中著名的坦克战战例,强调了指挥员在临阵的应变和调度能力;

    罗荣则强调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并严肃告诫部队务必戒骄戒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对华北方面军的补充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在一个漆黑的晚间,从大连军港悄悄驶出一支不大的舰队,这是由两艘护卫舰、三艘中型运输舰组成的混合编队,承担第一次运输任务。舰队排成紧密队形,运输舰在中间,护卫舰在两侧,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航线是经过反复研究制定的,从大连到河北东部沿海地区,是最近的路线,只有六个小时左右航程。

    自从国共葫芦岛外海海战以后,双方海军没有再进行大规模交战,毕竟海军的损失短时间难以弥补,所以使用起来更加小心谨慎。海面上除了阵阵海风、涌动的海浪,一切都是静悄悄,舰队以最快的航速行进。

    虽然沿途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迹象,但是负责掩护舰队的官兵没有任何的掉以轻心,这是中央军委直接下达的命令,可见对这次任务的重视。海军将士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不仅关系到华北兄弟部队能否迅速恢复战斗力的问题,也是能否顺利打开一条海上交通线的问题,责任重大。所以护卫舰上的官兵时刻保持警惕,所有舰上人员一律全员上岗,各司其职,炮膛里早已压满了炮弹,随时准备战斗,指挥员更是时刻注意着前方的动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终于到达了指定海域,所有人员终于松了口气,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非常顺利。华北方面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在离岸几十里的海面,上百艘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渔船静静地等待着。

    在漆黑的海面上,各舰打开灯光,紧张的分装作业开始了。上千人不声不响埋头苦干,大量的物资从运输舰上转运到渔船上,装满一艘立即开走。海岸上更多的大小车辆正在等待着,渔船一靠岸,立即有许多人涌上来,有军人也有老百姓,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宝贵的物资运走。天色将近微明时,最后一艘渔船的物资被运走,整个运输过程算是大功告成。

    舰队立即开始返航,运输舰已经卸下沉重的货物,因此速度明显加快。当运输舰队顺利返回大连的消息传到中央军委,一夜未眠的一零三终于松了口气,这意味着海上交通线终于打通了。

    接下来的一周之内,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规模也逐渐变大。运输舰有两艘增加到四艘,但是大规模的海上行动终于引起了敌人的警觉。第三次行动时,国民党海军从塘沽港出动,对返航的我军舰只进行了拦截。

    双方在渤海湾中心区域进行了大规模交火,我军护卫舰以小搏大,无惧无畏,奋起反击。海面上炮声隆隆,浓烟滚滚,我海军无论数量还是吨位都远远小于对手,交战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双方各有损伤。

    国民党一艘驱逐舰严重受损,我海军也有两艘护卫舰中弹起火,在其它舰只掩护下,舰队终于摆脱敌人,返回港口。这次交战虽然我方物资没有任何损失,军舰损失也不大,但是显而易见,今后再进行海上运输是非常困难了,毕竟国民党海军实力要超过我们,一旦运输舰被敌人截获或者击沉,损失就太大了。

    中央军委密切注视了局势的发展,立即启动第二预案,开辟新的运输线。

    大批物资经过秘密运输,穿越了大片的国统区,历尽千辛万苦,虽有损失好在并不太大,这批物资运抵华北各根据地,立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不仅仅是物资的援助,关键是说明中央没有放弃华北,而是表达了坚持华北的巨大决心。这是对华北全体官兵最为重要的。

    保定一战,失败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压得人们喘不过起来。谁都知道华北的力量本来就弱,经此失利,今后的命运更加让人担忧。中央军委的态度如同一剂及时的强心剂,让人们又看到了重整旗鼓的希望,华北方面军决不会就此沉寂,更不会因此消失,而要“愈挫弥坚,愈挫逾强”。

    三次运输,主要物资都是华北急需的武器弹药,有“波波沙”冲锋枪、苏式步枪、机枪,轻重迫击炮及其它各种军需。此外随这批物资还有三百余名从东北各部挑选的战斗骨干,一方面负责教授苏式武器的使用,另一方面充实华北部队基层班排干部,以期迅速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华北方面军也迅速做出了调整,全军所有部队重新编成两个军,每军辖三个师。为了弥补兵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将许多地方基干部队升格为野战部队,另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发动根据地适龄青壮年参军,短时间内,部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每师人数达到了一万人,全军达七万五千余人。

    虽然和战前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已经初步恢复了战斗力。特别是中央补充的大量新式武器装备,极大地激发了所有将士的信心,部队士气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当然面对的问题还是巨大的,敌人的围剿日益加紧,根据地面积逐渐缩小,形势不容乐观。

    对华北面临的严重问题,聂荣清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除了武器以外,最重要的还是人的信心问题。虽然部队的建制重新建立起来,但是恢复部队必胜的信心却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干部问题。

    一个班、一个排士气如何?信心怎样?关键看指挥员的才能,保定战役中,损失了大批有经验的基层干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必须打破原有的提拔晋升机制,大胆从普通士兵、甚至俘虏兵中选拔有才干的人,同时大量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尽一切可能充实基层部队力量。

    张振洲和刘金飞回到部队,已经是生死兄弟。高于铺土山一战,实在惨烈,最后掩护的几百战士只有他们两个活下来,这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聂荣清亲自接见他俩,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号召全体华北将士向他俩学习,现在华北我军太需要这样的英雄了。

    张振洲被直接提升为营长,刘金飞不愿意和张振洲分开,成为张振洲营的一名排长。部队是新组建的,人员、装备都不足,但是张振洲非常乐观,因为中央的大力支持,他坚信华北方面军一定能重整旗鼓、再创辉煌。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华北各部队还是开始了艰苦的重建工作,人员调配、装备整修、防区划分、敌情侦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同时中央的补给计划也再次展开。

    (本章完)

第173章 鏖战华北(二十二)() 
第一百七十六章鏖战华北(二十二)

    中央支援华北的决心非常坚定,下面各部门也毫不含糊的执行,新的运输线已经开辟。这是一条从葫芦岛、秦皇岛机场到华北根据地中心——五台山地区的空中交通线。动用了空军刚刚装备的苏式大型运输机,利用夜暗的掩护,满载物资直飞目的地。

    首批运输任务有六架飞机组成编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航程,顺利抵达五台山以北地区。地面上早已燃起三堆大火,在漆黑的夜间非常醒目,找准目标后,巨大的舱门缓缓打开,各种物资从天而降,降落伞打开,一朵朵伞花绽放在空中,如果在白天,一定非常壮观。

    华北部队的接应人员忍不住欢呼雀跃。想当年,土地革命时期,大多数红军战士连飞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即使缴获了敌人的飞机也只能靠原来的驾驶员,最后还不得不毁掉;

    抗战时期,中国的天空是日本鬼子的飞机肆虐,中国军队往往只有挨打的份。多少人梦想有一天自己的飞机也能翱翔蓝天,把辽阔的天空变成打击敌人的另一片战场。现在这样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随着伞包纷纷落下,气氛达到了高潮,许多人激动兴奋的情绪难以言表,喊叫、跳跃甚至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是啊!华北部队的战士们实在太艰难了,长期战斗在敌人后方,得不到有效地物资补给。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缴获来维持最低限度的后勤保障,吃、穿、用都长期处于极度缺乏中。

    不仅如此,由于华北方面军正好卡在敌人两大战略区的中间,敌人感到如芒在背,时刻欲斩草除根,所以不断的发动规模越来越大的围剿,战斗形势也愈加残酷。华北能够坚持下来已经实属不易,这巨大的付出、牺牲是难免的,只要能够得到中央的认可,只要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不仅如此,中央还着手开辟另外一条秘密陆上运输线。这是一条极其漫长的交通线,从中蒙边境横跨广袤的草原、沙漠,一直到达华北地区,全长达一千二百华里。路途遥远、艰难异常,但是中央的决心非常大,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在中、苏、蒙三方秘密协同下,不久,将有大量的重型武器装备如坦克、装甲车、各种火炮、弹药,沿着这条秘密交通线源源不断接济华北,届时华北部队将彻底完成脱胎换骨的转变,由原来的装备落后、实力单薄一跃成为装备先进、战力强悍的精锐之师。

    保定之战带来的荣耀光环终于渐渐褪去,傅重义也终于能够安安稳稳的恢复正常作息了。现在华北方面聂荣清部的威胁已基本扫清,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林虎了。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