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7年定型并开始制造。

    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装备的主要轻机枪,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即便是学徒工也能把它造出来,适合大量生产,而且枪的机构动作可靠。

    该枪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枪管内有4条右旋膛线,火线高276毫米,全枪质量(不含弹盘)为9。1公斤,质量仍嫌太大。该枪为前冲击发模式的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也称鱼鳃撑板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复进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采用弹盘供弹,弹盘由上下两盘合拢构成,上盘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弹送至进弹口,该弹盘可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

    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均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该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枪的表面宽大而平滑,不管弄得多脏,对射击性能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是一挺操作极其简单,动作十分可靠的机枪,该枪发射M1908 R型7。62毫米带底缘枪弹,枪口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 80~90发/分。

    在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伴随苏联红军参加了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得到士兵们的赞誉,号称是德国MG42机枪的“克星”。

    1944年苏联又开发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改进型,称DPM机枪,但仍采用弹盘供弹,但是在机匣后端配用弹簧缓冲器,加装厚管壁重型枪管,并采用可长时间射击的金属弹链。

    其实,苏军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对部分中国军人来说并不陌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抗战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就有早期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由于这种枪独特的弹盘供弹方式,中国士兵形象的叫它“转盘子机枪”,虽然这种枪没有捷克的 ZB26 轻机枪那样受中国士兵欢迎,但在抗日战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苏联枪械大师郭留诺夫在1943年研制出——SG…43重机枪,用以增强捷格加廖夫系列轻机枪的火力,主要杀伤集结有生目标或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SG…43重机枪长1120毫米,枪管长719毫米,内有4条右旋膛线,全枪重(不含弹链)13。6公斤,轮式枪架重26。6公斤。该枪发射苏联1908年式7。62毫米有底缘枪弹,枪口初速为800米/秒(使用重弹)或865米/秒(使用轻弹),最大射程为5000米(使用重弹)或3500米(使用轻弹),有效射程为1000米(平射)或500米(高射)。SG…43重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威力大,精度好。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枪机偏转式。闭锁时,机框上的靴形击铁与枪机上的靴形槽相互作用,使枪机偏转,进行闭锁。该枪采用弹链供弹,容弹量达250发,供弹机构由取弹机、受弹机盖和座、拨弹滑板、拨弹齿、阻弹齿、压弹挺等组成。弹从待进膛位置到入膛,自动机要经过两次循环才能完成,属单程输弹,双程进弹。击发机构为击锤平移式,发射机构只能连发。

    SG…43重机枪配用捷格加廖夫轮式枪架,而改进后的SGM重机枪配用西多连科·马利诺夫斯基框形三脚架,两种枪架都可以变换成高射状态射击。该枪瞄准装置由圆柱形准星和立框式表尺组成。照门为方形缺口式,上有横表尺,可进行风偏修正。表尺框左边刻度为发射重弹用的分划,右边刻度为发射轻弹用的分划。准星可上下左右调整,准星两侧有护翼。

    三天下来,战士们已基本掌握了苏式武器的使用方法,一方面是大家学习的兴趣格外高涨,另一方面是苏式武器普遍结构简单,操作特别方便,再加上许多战士历经战火的考验,对武器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上手基本上就知道怎么用,像“波波莎”,几乎人人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能完全应用自如。

    接下来几天,部队进行了武器的配发,按照标准:

    路胜连里每个步兵班配“波波莎”冲锋枪三支,正副班长、战斗组长各一支,班用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一挺,配主射手、弹药手各一名。

    每排配一个炮班,有六十毫米迫击炮两门,重火力组一个,配郭留诺夫SG43重机枪一挺。

    连里有狙击小组一个,配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一枝。

    全连共拥有手枪步枪一百枝,冲锋枪五十余枝,轻重机枪二十余挺,各种迫击炮十二门,兵员达到二百余人,可谓齐装满员火力强大。

    连队装备完成后,营长和教导员来到连队,对大家进行了思想动员:“同志们!苏式武器经历了苏德战场的严酷考验,证明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今天我们拥有了这样精良的装备,这是我们人民军队从来就不敢想的事情,这样使我军大幅度提高战斗力有了最为可靠的保证,为了援助我们,苏联老大哥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有许多的装备来不及从国内调运,就直接从驻远东的作战部队中抽调出来,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训练,尽快学会新装备的使用,同时要求大家要十分爱惜自己手中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不仅凝聚着中苏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也关系到以后我们能不能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保卫人民政权!”

    连里的老兵,特别是历经战火的红军、八路军战士对此感受太深了,当年,红军很多是拿着大刀、长矛、梭镖与敌人作战,好一点的也只是一枝老套筒,一颗手榴弹,冲锋陷阵时就只能凭血肉之躯和一股子精神了。

    到了抗日时期,虽说是国共合作,但国民党极少补充我军武器弹药,打起仗来,我们还是习惯从敌人手中夺,“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造!”,我们就是靠手中的步枪、机枪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可以说,十几年的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都是靠最落后的武器、最简陋的装备打败强敌的。

    今天一下子拥有了这样先进的武器,战士们怎能不高兴呢!

    许多士兵晚上休息时也不舍得放下,搂着、抱着心爱的武器进入梦想。刚入伍的战士,虽说经历较少,但对枪的热情一点不比老战士差,很多拿惯了锄头、摸惯了犁把的双手,不住的把手里的新伙伴擦了又擦……

    (本章完)

第22章 让人心疼的比赛() 
第二十一章让人心疼的比赛

    路胜的连队已经进行二十天的军事训练,大家天天与新式兵器摸爬滚打,已经完全吃透了这些苏式装备的性能,特别是经过了几轮的实弹射击训练,对苏军武器的强大火力更是充满了信心。

    路胜和连里的几个干部对苏军教官的训练方式也是大开眼界,比如说实弹射击训练,我军由于长期的弹药不足,习惯了在训练中多练基本动作少打实弹,而苏军教官对子弹毫不吝惜,让战士们敞开了打,步枪一气打完五发,冲锋枪一下子就是一个弹盘,那是整整71发呀!

    轻重机枪更是一个弹夹、一条弹带的打,打得许多现场的老战士目瞪口呆,心疼不已,是呀!打了多少大仗恶仗,也没有这样不要命的打过,一发子弹关键时候多么重要啊!不过对新战士来说,可是真的过够了枪瘾。

    当然人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充分的训练,接近实战的训练,才能真正让士兵了解手里武器的秉性、优缺点,才能在战场上尽量扬长避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要达到真正“人枪合一”的境界,没有充足的实弹训练是做不到的,这可能就是苏军经过苏德大战得出的宝贵经验吧!

    当然,也说明苏联拥有强大的国力、发达的军事工业。一个国家如果连子弹都供应不起,那他的军队又怎能有强大的战斗力呢?国家间的战争打的其实就是国家的实力,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没有外交!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金秋十月,正是东北最好的季节,高粱、大豆、玉米铺满了肥沃的黑土地。

    团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实弹射击比赛,以检验近期以来的训练成果,同时也为了及时发现部队里的优秀人才,所以显得格外隆重,不仅有师团的领导现场观摩,军里也派了代表参加。团里规定的比赛规则是每一个连为一个参赛单位,共派出二十人参赛,还特别规定,参赛人员中必须有一半是军龄不超过一个月的新兵,比赛项目有手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

    其中手枪又分单手握枪和双手握枪;

    步枪又分卧姿、跪姿;

    冲锋枪分为卧姿、立姿;

    轻机枪又分卧姿、立姿;

    重机枪每三人一组参加比赛。

    每名选手只能参加其中的两项。各连每位参赛人员的个人成绩之和为全连的总成绩。

    路胜连里的参赛人员很是不好确定,因为想参加的实在是太多。前一段时间,大家训练都非常刻苦和用心,因而成绩提高的很快,弄得许多老兵也不敢掉以轻心,和新兵一样在训练场上流血流汗、摸爬滚打,这种情况使实力接近、水平相当的更是不少数,而名额有限,所以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最后路胜决定,这次比赛排连级干部一律自动退出,全部由普通战士参加比赛。这样最后决定由江兆龙、江兆虎兄弟和朴英焕等二十人代表连里参加比赛,并根据各自特点选定比赛项目。

    第一项是手枪射击比赛。每位射手用TT…33式手枪各打二十发子弹,单手射击十发,双手射击十发,大家都聚精会神看着射手的表演,靶场上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啪!啪!啪!”,人们不断的为射手打出好成绩而喝彩。

    轮到江兆龙比赛了,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正规的射击比赛,但是他一点也不紧张,面沉似水非常镇静,只见江兆龙稳步走到射击台前,拿起手枪,利索的塞上弹夹、上膛、打开保险,动作娴熟、一气呵成,立即引起一片叫好声。

    面对胸靶,立姿站稳,单手持枪,打开扳机,稳稳的把枪端平,人们顿时都屏住呼吸,“啪!啪!啪……”枪声十分有力而又很有节奏的响起,十发子弹瞬间打完,接着是双手持枪,动作更是连贯、稳定、有力、潇洒,一阵枪声过后,江兆龙的比赛结束。

    几分钟后,报靶员气喘吁吁跑到裁判员前大声说:“报告!成绩是单手87环,双手92环!合计179环”,顿时周围一片惊呼,要知道作为一名新兵,只有不到一个月的训练时间,按一般规定单手打50环、双手打55环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这一成绩显然已经超过了许多老兵。这时江兆龙才微微露出笑容,

    快步跑回连里,大家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

    第二项是步枪比赛,江兆虎代表参加,前面哥哥打得异常出色,让他信心大增,卧姿射击是他的强项,提枪、上位、卧倒、出枪、压弹、上膛一系列动作特别让人感到特别流畅利落,江兆虎在前期的训练中表现特别突出,手中的莫辛·纳甘式步枪摆弄的异常熟练。这主要是得益于他在家时经常打猎的经历,所以对枪械有一种特殊的敏感。

    只见他凝神屏气,眼睛紧紧盯着靶心,稳稳地扣动扳机,一发一发不紧不慢的打完十发子弹,接着是跪姿比赛,虽然相对弱一点,但是江兆虎打得异常沉稳,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是新兵的样子。成绩出来后,现场一片沸腾,江兆虎竞打出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环数:卧姿96环,跪姿93环。这完全是神射手的水平,以至于许多裁判也不敢相信,经过反复核对校验才确信有效。当江兆虎跑回来的时候,大家直接把他抓起来抛向了空中,接着再一次,再一次……

    第三项是冲锋枪,这是朴英焕的长项。朴英焕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历经各种考验,显得特别沉稳老练,重回党组织后,曾到兵工厂待过一年多时间,他特别聪明好学,对枪械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因而在兵工厂里如鱼得水,经常把玩研究各种枪支,特别对苏式的“波波莎”冲锋枪更是喜欢的要命,再加上他身材高大、年轻力壮,手提冲锋枪一点也不觉得费力,打起枪来更是虎虎生威,所以对今天的比赛特别自信。

    冲锋枪卧姿射击规定用单发点射模式,二十秒钟内打完十发子弹,主要看射手的射击精度,立姿比赛接近于实战,要求射手要在横向跑动中以连发模式向设置的五个靶位射击,十秒钟内打完二十发子弹,看上靶的数量多少。

    朴英焕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卧姿射击中打出85环的好成绩,遥遥领先其他选手,然而在立姿比赛中出了意外,他在奔跑中突然被一个小沙坑绊了一下,影响了射击的效果,最后名列所有比赛选手的第八位,尽管这样,连里战士没有丝毫怨言,还是依然热烈迎接他,鼓励他。朴英焕也表现的特别大气,情绪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和战友们有说有笑,兴奋地交流着……

    第四项是轻机枪,第五项是重机枪,比赛开始后,顿时场上枪声大作,震耳欲聋,看的大家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路胜连里的战士在这两项比赛中发挥一般,成绩都在十名以后,但大家的情绪依然高涨……

    全部比赛结束后,团首长公布了最终的成绩:路胜的连队总共获得两个单项第一,两个第四,一个第八,其它就是十名以后了,最后的总成绩是第三位。

    (本章完)

第23章 善于总结的路连长() 
第二十二章善于总结的路连长

    实弹射击比赛过后,路胜和连里的干部以及苏军教官一起开会进行了总结。大家一致认为前期的训练成果很大,主要表现在所有战士已经基本熟悉了苏式武器的性能,射击的一系列战术动作比较规范,射击的准度也能达到基本的目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能达到这样的成绩已是相当不错了,另外通过此次比赛也发现了一批极有潜质的优秀人才,特别突出的就是江兆龙、江兆虎兄弟和朴英焕,他们拥有过人的素质,精于射击,勤奋好学,进步特别快,应该着力加以培养,让他们迅速成长为优秀士兵,成为全连战士学习的榜样,不仅是现在的训练标兵,也将是未来的战斗英雄。

    当然也总结了存在的不足,路胜道:“同志们!突出的成绩固然可喜,我们更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希望大家都引起高度注意:

    一是我们的绝大多数战士,刚刚从普通的农民、工人身份转变为士兵,他们在精神上还远远没有准备好,他们还不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只凭有一股热情是不够的,还有很多人思想并不稳定,贪享乐、不吃苦、怕流血、纪律松散、不顾大局等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抓紧军事训练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政治思想的教育,特别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历史功绩、突出榜样、英雄人物的大力宣扬,各级干部要逐一解决战士的各种思想问题,要有充分的热情,足够的耐心,切忌粗枝大叶,简单粗暴。

    二是虽然我们前期的训练效果不错,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训练场和战场是不一样的,流汗和流血不同,伤人和死人不同,在训练中生龙活虎、无所畏惧,到真正残酷的战场,“弹片和血肉横飞,泥水共军衣一色”,能否镇定如常是很难说的,我们历经战火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帮助新战士调整好心态,让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尽快掌握一些真正有效的战场生存常识,我们的干部和老战士要下大力气做好这一工作。

    三是在前面的训练中,由于弹药充足,新战士打得倒是十分痛快,这对射击准度的提高是有效的,但也存在部分战士养成大手大脚,不注意节省子弹的坏毛病,这要在战场上,不管不顾胡乱开枪,这对战斗将造成很不利的局面,所以我们干部也要在这一方面做好表率,一切应该从实战出发,不搞花架子。”

    (本章完)

第24章 闻所未闻的新战法(上)() 
第二十三章闻所未闻的新战法(上)

    路胜说完后,大家有讨论起来,围绕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好一阵子后,路胜又说:“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狙击手的确定。我连按编制配有一支狙击步枪,大家看看,该如何选择狙击手?”,关于狙击作战对大部分我军将士来说是陌生的,不知道其作战价值更不了解其作战技术。路胜很了解这一点,他就请苏军教官给大家讲解。

    首先狙击作战在大规模战场上的主要作用击杀敌人的指挥官、重要军事装备或其它价值较大的目标,而在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它的作用更加明显,一名狙击手,一枝狙击步枪完全可以把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兵力死死摁在原地无法移动,或者在复杂的地形中大量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用中国古语就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般情况下,狙击手往往会充分利用高超的战术伪装和有利的地形地貌,枪枪咬肉、弹弹夺魂,一枪毙命、绝不虚发,所以无论对敌人的士气还是精神都是致命的打击。

    二战中,各国都逐渐开始重视狙击作战,各个战场上都活跃着大量的狙击手,表现出超强的作战能力和不俗的战果,涌现出许多震惊世界的王牌狙击手,苏联就在卫国战争中培养和使用了大批的狙击手。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断壁残垣、一片瓦砾中,苏军的狙击手在德军意想不到的地方,射出了一颗颗致命的子弹,让德军防不胜防,伤亡惨重,挫败了德国的进攻,严重打击了德军的士气,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也有苏军狙击手的一份功劳。狙击作战遍布苏德各个战场,甚至苏军还培养了不少的女狙击手,也是大显身手。

    可见,在现在战场上狙击手的作用越来越大,任务更是多种多样。狙击手的任务按照性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