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造共和-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荣清余部顺利逃脱,到底怎么回事?”

    孙树人知道陈峰一直以来对国军中的杂牌十分排斥,总是以异样的眼光看他们,当然这也是受老江的影响。虽然郭震云做的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考虑到今后还要配合作战,两下关系不宜搞的过僵,所以连忙解释道:“总长,这里面有些内情可能和外界传的不太一样。

    据我看来,三十五军还是很能打的一支部队,郭震云虽然脾气非常暴躁,但是带兵还是很有一套的,在国军部队中,战斗力算是非常强的。至于这次战役,前期行动两军配合的还算默契,只是在敌人大举突围时,有些分歧。

    不过就最终结果来看,郭震云执意不愿立即追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据后来的情报分析,攻击张家口的共军一个整军已经赶过来,如果贸然深入追击,有可能吃个大亏。新一军的虽然及时展开行动,但是最后也未能达成目的,这算是这次战役最大的遗憾吧!总长,我的看法是,傅部总体上还是可以信赖的,至少比桂系、晋军、川军、滇军要可靠得多。”

    对孙树人有意袒护三十五军的做法,陈峰相当不满意。这个孙树人真是洋墨水喝多了,中国的事情难道不知道吗?杂牌就是杂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不会和总统一条心的,总统对于这一点早在二十年前就看清楚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军中的杂牌对党国的威胁一点不比共党差,“脑有反骨,心怀异志”,总归是个祸患。多少次总统都想借别人之手消弱或消灭这些杂牌。当年红军时期,以剿匪之名,后来日本人入侵,假以抗战之名,虽然有一些效果,但是却始终未能达成最终心愿。此次戡乱战争就是最好的机会,在总统心里,最佳的结局就是让这些杂牌和共党一起灰飞烟灭,那样党国才能真正一统华夏,高枕无忧。当然这些话不可能明着说。

    陈峰脸色微微一沉,说道:“各位军长,孙军长的话也有一定道理。不过希望诸位明白,总统的意思是不管那派的军队,只要头顶青天白日徽章,就应该统一号令,在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下同舟共济、协同一致。任何私心杂念都会严重影响党国的戡乱大业,这是总统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你们也知道,由于历史原因,我军内部存在诸多的派系,这导致在许多关键时刻,屡有个别人不能以党国大业为重,不顾全局,仅为一己私利,阴奉阳违,最终功亏一篑。各位应该明白我所说的,这样的教训在我党历史上实在是太惨痛了。

    所以,下一步对于傅系部队既要强调配合作战也不能放弃对他们的监视和分化,要想办法控制他们、利用他们,这一点希望各位务必作为一件大事严格执行,这也是总统的意思。

    大家应该知道,在锦州作战中,有些军、师一级高级军官在最关键时刻,革命意志不坚,竟集体率军投敌,这样的举动严重动摇我军心,影响极为恶劣,我们不得不防啊!这样的事情以后绝不能再出现。今天召集各位就是传达这个命令,具体的实施方案,你们回去以后可以和各军的情报官商量执行,南京将严格监督此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各位!党国统一大业就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了!”

    听这样一说,几个人不好再说什么,孙树人心里却委实有些不满。如今国共大战正在紧要之时,最怕的就是内部不团结,军心涣散,各自为政,总统表面上口口声声要大家“精诚团结、顾全大局”等等,为什么自己先开始搞这种互相猜忌、暗中监视的勾当。

    这样做一旦让对方发现,将造成多大的影响,难道总统就不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吗?战场上拼命厮杀,流血牺牲并不可怕,至少那样光明正大,坦坦荡荡,这种暗地里勾心斗角的把戏可不是真正军人之所为。不管陈诚怎么说,新一军决不能搞这些个破事,孙树人暗暗下定决心。

    这就是国民党历来最大的悲哀之处,内部四分五裂,总是不能上下一致,这样的局面虽然没有人看不出来,但却是一个无法治愈的顽疾,谁也无法解决。任你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也无法破解这一难题。国父当年对此痛心疾首,换上老江亦是无能为力。大大小小的派系多如牛毛,各种关系、利益交织在一起,一并剪除谈何容易。

    为今之计,只有不断加强嫡系部队,只要拥有绝对强大的实力,才能对其他各种势力产生巨大的震慑,从而造就一种暂时的平衡局面,维持一种表面的团结现象,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本章完)

第167章 鏖战华北(十六)() 
第一百七十章鏖战华北(十六)

    陈峰带领庞大的慰问团在北平、天津各地,大张旗鼓的进行各种活动、会见中外记者、举行新闻发布会、慰劳部队、表彰、奖励、颁发勋章,热热闹闹,一时间,各种舆论尘嚣至上,因锦州战役失利而士气低落的国军如同打入一记强心剂,立时振奋起来。在华北战场暂时休战之时,关内各个战场却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国军各部发动了疯狂的进攻,从中原大地到江南水乡,战火弥漫,狼烟四起……

    沈阳,中央军委秘密办公地点,中央主要负责人正在彻夜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华北战场情况。会场气氛显得有些压抑,大家都对华北部队今后的发展忧心忡忡,难以释怀。

    几个人掐着烟卷,大口大口的吸着,不大的屋子里烟雾弥漫,不时有人大声咳嗽着……

    还是一零三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严肃地说道:“同志们!这次保定战役的失利,给我军敲响了一个警钟啊!前期锦州战役总体上打的很顺,战果大,这让许多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骄傲的情绪,认为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不过如此,我军以后可以很轻松的取得胜利。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也是严重错误的判断。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老江还有四百多万的部队,其中有些还是全副美械装备的精锐之师,更何况美英等强国的大量军事援助。从总体实力上对比,我们还是明显处于劣势的,这些都表明我党、我军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将是残酷和持久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的轻视敌人、盲目乐观都是严重的犯罪。从这个角度来说,华北战场的这次战役,尽管我们损失严重但是也起到了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一零二接过话,坚定有力的说道:“一零三说的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军历来都是从失败、挫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战胜强大敌人的能力。想当年,我中央红军在湘江一战,八万将士仅余三万,再到陕北只剩不到万人。

    但是在残酷的抗战战场上,我们有小到大、由弱变强,打败日本侵略者,我军也发展壮大到一百多万。今天,华北我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整个集团军损失过半,华北之一军、三军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只有二军还算完整,这样的损失是空前的。

    同时根据地也大为缩减,国民党军又加紧展开了围剿,这是一种非常危机的时刻,真正的生死关头。我们有些同志悲观了,认为敌人非常强大,暂时应该保存实力,极力避免和敌人硬拼,更有的人革命意志薄弱,擅自离队甚至叛变投敌。此种情况都说明现在需要我们拿出决心,制定措施,坚决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一零四紧接着说道:“华北聂荣清等领导集体发来电报,对这次战役的失利表示负全部责任,愿意接受中央的任何处罚。我看,现在最紧要的并不是追究谁的责任问题,而是立即总结经验教训,拿出强有力的措施,重整部队士气,以利再战。毕竟与国民党真正的大决战还刚刚开始,一时的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以后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和残酷,我们的眼光也需要放得更远一些。”

    一零一一直默默听着、思考着,用力的吸着烟卷……

    一零三接着说:“一零四同志说的有道理,现在的形势总体上还是对我们有利的,特别是我东北方面军,可谓兵强马壮,士气高昂,暂时的挫折并不会影响大局。当然,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教训。首先,我要做个自我批评,这次保定战役,敌人之所以能够轻易得手,关键是我方的谍报工作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对三十五和新一军的行动意图,在战前竟没有任何觉察。以至于让敌人瞒天过海,实施了突然的远程奔袭,才最终导致了我方严重的损失。我是中央情报工作的总负责人,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里,我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做出深刻检讨。”

    说完,一零三庄重的站起来,对大家深施一躬。

    一零二赶紧说道:“一零三,我想大家都理解你的心情,你不必过于自责。就这次战役来看,我方的情报工作却有漏洞,但是也应该看到,傅重义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算盘打得精,狡猾得很。

    据事后了解,这次行动傅重义是精心预谋,并且做足了保密工作,整个计划只有极少数人知晓,甚至连傅重义的参谋长都无从得知。这样就在客观上为我地下人员获取情报设置的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是以前我们没有遇到的,所以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今后的情报搜集工作必须改变原有方式,正所谓‘敌变我变’嘛。”

    一零三坐下后接着说:“是啊!老总说的对,这次对我整个情报系统是一个巨大的震动。我也与有关同志作了深刻的分析,认为对傅重义这样的老谋深算的人来说,要想直接从其身边获得讯息难度极大。

    从这次事件看来,即使在傅重义身边有我们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及时获得消息。因此,今后我情报人员应加强在敌人基层的分布力度与密度,强化信息的及时和全面,通过对海量信息的综合分析,寻找敌人的动向和行动规律。这样,虽然会增加几倍的工作量,但是却能最大限度的使情报工作做到全面、可靠,减少遗漏。隐蔽战线上千千万万的同志将努力工作,用自己的智慧、热血乃至生命确保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

    一零四悠悠的说道:“说到责任,中央军委也有一定的责任,战前我们在商讨作战计划时,对敌人的行动也有些考虑不周。只是关注了我东北方面军作战方向的动向,认为敌人的主力一定会集中在这个方向,对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估计不足。

    没想到傅重义首先把进攻矛头对准华北集团军,并使用其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另一方面,大胆放弃秦皇岛和承德,致使我军原有的作战企图无法实现。看来,我们对傅重义的研究还是不够啊!虽然我们通过一些特殊渠道与傅重义开始了接触,但是对方显然没有太多的诚意,或许是还有更为深层的想法,华北这盘棋局,看来还是有些玄机的。”

    会场气氛开始慢慢活跃起来,在座的那位不是身经百战,历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暂时的挫折只能使大家更加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更合理的规划。

    一直没有发话的一零一终于慢悠悠的说道:“我看啊!傅作重还真是一个难得将才,有头脑、有思路,出手不凡,在国军将领中也算是佼佼者了,这样的人才确实难得啊!如果将来能为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

    一零四微微一笑:“主席!你这是爱才心切啊!据各方面情报分析,虽然老江把整个华北都交给了傅重义,但是对他并不能完全放心,按照国民党内部一贯的思路,非黄埔系的都统统是杂牌,属于必须限制、分化直至完全消灭的一类。即使这次打了胜仗,也不能完全消除他们内部这种互不信任、互相猜忌的现象,或许,有一天,傅重义真的会弃暗投明,加入我们。”

    主席也笑着说:“是啊!这很有可能啊。傅重义的日子并不好过,对老江历来的做派他是非常清楚的,绝不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国民党一条道跑到黑。这次保定之战或许是打给国共双方看的,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谁,都需要有真正才能的人,‘国乱思良将’嘛。”

    一零三继续说道:“主席,其实在国军内并非都是老江的铁杆,有些人也是在观望啊!现在国共双方激烈交锋,未来的结果如何许多人还看不出,不过,锦州战役以后,形势有些变化,特别是杜雨明态度的转变,对许多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我方白区同志对敌工作形势有了明显的变化,有些国军中高级人员开始主动与我方接触,这些变化都说明人心在慢慢转向,我党进行的是为国为民的正义事业,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这一点我们毫不怀疑。”

    (本章完)

第168章 鏖战华北(十七)() 
第一百七十一章鏖战华北(十七)

    一零一幽幽说道:“自古以来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凡事有利必有弊,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一切问题。保定之战虽然我军遭到巨大挫折,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端倪,这对于今后我军的作战思路、作战形式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就当前的形势发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一零二道:“这次战役我军的失败主要因为敌人发动了出其不意的突袭。三十五和新一军战前的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为他们真实的意图作掩护的,而我军没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更没想到敌人能够在夜间连夜奔袭几百里,突然出现在我军面前。

    这只能说明敌人在战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林虎来电,他对这次敌人一下子动用两个主力装甲军并进行大范围机动而感到震惊,这说明敌人也已认识到装甲部队在未来战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提醒我们今后的作战形态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装甲部队的突袭行动将直接决定着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虽然我军也在加紧编练装甲部队,但是显然从规模到编制来看还要加大力度,甚至要重新考虑。”

    “噢!林虎有具体的想法吗?”

    “林虎认为,当前两个装甲军的规模明显偏小,应该立即扩编规模,就编制来看,东北每个集团军都应该编入一个装甲军或一定数量的装甲部队,担任战斗中最主要的突击任务。坚决撕开敌人的防御圈或者对敌执行大纵深的迂回侧击,装甲部队的机动性是其他任何部队所不能比拟的。二战后期,无论欧洲战场还是苏德战场,大规模的地面战斗往往都是以装甲部队为主要兵种,担负最主要方向的作战任务,林彪等人认为未来中国战场也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一零三道:“东北方面军的提议非常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说明他们没有简单地看待这次战役,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值得表扬。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军大规模发展装甲部队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一是装备严重不足。现在我军所有的技术兵器都必须有苏方提供,虽说S同志对我们有求必应,但是这样大规模、大数量的装备援助,还是会让苏方感到不安的。二是我军极度缺乏技术人员。即使装备问题能够解决,人员问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观。我军战士大部分来自贫苦农村,文化知识非常缺乏,要迅速让他们接受高新技术兵器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

    一零一道:“一零三说的都是实际问题,我认为当前情况下,对装甲部队的使用必须坚持一个的原则,在没有充分训练、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动用。我们现在正在编成的两个军,不仅要担负未来最主要的战斗任务,还要担负将来全军装甲部队扩大的重要使命,装备问题、人员问题我们要立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我们的装备不能老是依靠苏联援助,我看,我们应该在苏式装备基础上,研发我们自己的兵器技术,培养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专家,形成我们自己的一整套完备的装备工业体系,这才是从长远打算。未来的中国国防事业只能也只有依靠我们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考虑啊!”

    一零二:“一零一说的好啊!看得远、想得细,我们必须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抓紧建立和培养起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军事工业,这样无论是现在的国共战争还是将来的国防,我们都将立于不败之地。”

    一零一:“我看,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是尽力争取苏联的军事援助,增加像飞机、坦克、装甲车等技术兵器的数量;二是抓紧我们兵工厂的改扩建工作,协商苏方,引进大型武器装备的生产设备,借鉴、吸收、消化苏联的先进技术,尽快形成我们能够独立进行武器研制、开发、生产的局面,相信S同志会理解、支持我们。”

    一零三:“主席的建议很好,这个措施非常可行,一方面可以暂时解决当前我们装备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今后长远打算。如果能够顺利进行的话,不出一年,我军就有可能实现把装甲部队的数量翻上二至三倍,到时不仅东北方面军装甲力量增强,其它地区的我军也有可能装备装甲部队,这样我军整体的战力将发生一个明显的提高,对国民党的军事斗争我们就会更有底气。”

    一零一:“这个事情要抓紧时间办,我看还是有一零三具体负责吧!”

    一零二:“当前的战局整体上还是对我们有利,我东北大军已经进入华北,虽然目前还与敌人处于僵持局面,但是前期的战果也是有的,在我军强大压力下,敌人被迫放弃了承德和秦皇岛,敌人庞大的华北防御圈已经被我们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就为我们下一步展开兵力、实施攻击创造了有利局面。”

    一零一深深地吸一口烟,在弥漫的烟雾中沉思片刻,慢慢说道:“傅重义敢于主动放弃两个战略要地,让我们围点打援的计划没有实现,说明傅重义确实不简单。当前敌我僵持在盘龙岭、卧虎山一线,整体态势对敌人有利,国民党占据有利地势,重兵鏖集,我们很难实施有效攻击,即使强行突击也会造成巨大的伤亡,这个对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啊!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战争模式。东北前指林、罗、刘等同志要精心研究,制定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原则是,不打则已,打就要打破常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不要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以全歼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