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谭家生三人在山洞里只是发现了一些腐烂的木头,几把锈迹斑斑的铁器,应该是长枪之类,木杆已经烂了,只余枪头。
这也变相证明了年代,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陶器,说是陶器太夸大了,就跟现今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品质也相同,谭家生看过一眼,就知道不值钱。
这里应该只是古时一个藏物点,或者说,很可能仅仅只是过路时存放干粮的地方,用来临时救急。
“谭师,你看这是什么。”杨文广忽然惊叫道,但见他从一个陶罐中摸出了一串什么东西。
谭家生连忙抢步过去,以为发现了值钱的东西,结果只是一串铜钱,除此之外,在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了,山洞并不算大,约莫十个平米的面积,两米来高,洞壁没有斧刻的痕迹,应该是纯天然的。
铜钱,谭家生见得多了,根本就不值钱,全靠量取胜,早些年,不知道有多少铜钱融化成了铜水。
除非是一些稀有铜钱,或是母钱,但手上这些铜钱都是小钱,而母钱会大上一号,就跟铜元差不多大。
“咦,这不是。”谭家生把串在一起的铜钱拆开,抓上几枚一看,瞬间就呆住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顺通宝()
谭家生手上这几枚铜钱,居然是大顺通宝。
大顺通宝,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于大顺年间,1644—1645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
因为发行时间太短,而且张献忠在一年后就亡故了,也可以说,在发行铜钱时,就一直在打仗。清廷攻下蜀地之后,大顺通宝自然就成了废品,康熙通宝适时上位了。所以大顺通宝如今存世量不多,很多人,根本听都没听说过。
谭家生自然不在此列,包括杨光文也是如此,后者见此情形,也抓起铜钱一看,虽然铜已经被腐蚀了一些,有些发绿了,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大顺通宝,四个字亮瞎了杨文广双眼,这种铜钱一出,也间接证明,张献忠与此地有关联,在加上这些铁器,至少可以证实张献忠的军队曾经来过高峰山,而且逗留的时间并不短。
黑子凑了过来,在山洞中,虽然有电筒光,但更显皮肤黝黑,愣愣的问道:“这些值钱吗?”
谭家生没有回话,飞快翻看起铜钱的另外一面,铜钱的样式与几位清朝皇帝的通宝差不多,不过上面没有满文,也稍稍比普通的小钱大了一丁点。
手上这枚铜钱的背面有一个“工”字,普通品。又继续翻看,发现了背面有“户”。更多的,背面什么字迹都没有。
大顺通宝虽然稀少,但毕竟只是铜钱,历史价值也算不上过高,张献忠只是昙花一现,历史留名而已。按照市场价,光背大概30元一个,工字背面,能值50元一个。而户字背,能值100到200一个。
别觉得便宜,相比几元钱一个的乾隆通宝,大顺通宝已经证明了其价值。
杨文广找到的这串铜钱。大约有五六百个,批量卖出去,也值个几千元。如果有村民发现,无异于是一笔横财了,能购买一千多斤大米。
但谭家生要找可不是这个,杨文广的心态也差不多,两人一起动手,黑子不明所以的在一旁找着电筒。
一小会后,杨文广大叫道:“找到了,真的找到了。这是川户。”
所谓“川户”,也被称为传世通宝,这是大顺通宝中的超级稀有品,背面有川户二字,市场价值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并且是有价无市。
仅这一枚,就是五六百个大顺通宝总价值的五倍。
谭家生接过一看,也露出了笑容,“再找。”
两人虽然一夜未睡,劳累非凡,但是精神头却更足了,十几分钟后。两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发了。
实在没想到,在这些铜钱中,竟然找到了足足五十二枚川户,这意味着50万到80万的价值,甚至可能更高。这种稀有铜钱无法复制,若是打包出售,遇到喜欢收藏此类的富豪,花上几百万也正常。
“撤!”谭家生当机立断,把铜钱收好。三人赶紧爬出了山洞,此时天色已经灰白,就快要彻亮了。
扫尾工作不能马虎,几人硬是拖着疲惫要洞口掩盖好,成功有捷径,但万事需谨慎。
四人是直接离开了北斗,这些是铜钱,根本无需走销赃通道,正大光明的给卖掉了,打包出售了一百万,由一个喜欢收藏的老板购入。
分赃的时候,谭家生没有客气,一人独拿了五十万,杨文广拿了三十万,黑子拿了十万,猛子只有七万,因为功劳最小。
剩余的三万,四人花天酒地的潇洒,两天就没了。
谭家生现今是真的穷,有了五十万打底,终于缓了过来。杨文广也不急了,有了这些资金,又可以打持续战,再次回北斗。
“谭师,你说北斗是不是真的有张献忠的宝藏?”杨文广有些醉意,有钱的感觉就是爽。但这些钱还不够,不足以支撑花天酒地的生活。
“说不准。不过应该还有不少好东西。”谭家生舔了舔嘴唇,又道:“他们在找龙脉,我们找宝藏,很有可能,就是同一个地方”
————————
张兵摇了摇有些发酸的脖子,从玻璃桌面上挑选了两本必须购买的书籍,一个下午他都在书城里,点了一杯可以续杯的咖啡,坚持到现在。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不虚此行,很多资料在网上只能找到皮毛,但现在已经查询清楚了,这对他来说,作用真的非常大。
工欲行必先利其器。在这一点上,不能马虎,就跟他当初给人看地基,总是喜欢提前准备,这不算是性格,应该归为习惯,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两本书七十八元,加上咖啡,打车费,午饭钱,现在身上还剩近三百元,小资生活了。
夜幕降临,城管五点半下班,各类小商贩也行动了起来,更显得繁华。
张兵走走停停,本在世间,却又是在入世,背负行囊,手提法剑,好不潇洒。
“核桃怎么卖?”看见核桃,不知怎的,又想起北斗。虽然在镇政府也没住多久,但记忆犹在,不知那两棵核桃树怎么样了。
坊间传闻,吃核桃能补脑,只因里面的果实很似脑花,这也算是以形补形的典范吧。
如此,就有了孕妇多吃核桃的习俗,孩童也时常被要求吃核桃,老年人也吃。当然核桃的味道原本就不错,营养价值也高。
在旺季,也就是*月份,蜀地的核桃卖不出价格来,一般在十到十五元之间,但是到了冬季,价格至少翻倍,如果有资金,到也不妨囤积一批核桃,多了不说,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还是没问题,当然前提是得有销路。因为核桃放久了之后,就容易发霉,烂了后,就砸在手里了,另外放干之后,也会缩水点重量。
“十三元一斤。”摊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现在卖的核桃是带皮的,去皮后会缩水,等到月底,不带皮的,大概也是这个价。
“那就给我来五十块钱的吧。”张兵一口说道,经常用脑,还是多吃核桃啊,信则灵。
“好嘞!”摊主麻利的上称,都是新鲜带皮的,想烂也烂不了,也没有挑选的意义。
核桃称好重量,还要耽搁一会,摊主显然技术了得,用一个戳刀,只是一下,就能戳拉掉外面的皮层,露出市面上常见的核桃面貌。
张兵点上支烟,在一旁等着,一包烟又花掉二十元,平时不去计算钱的时候,总觉得开销很大,但今天一直计算,反而觉得几百元钱也很坚挺,能买不少东西,也能还算奢侈的过上一天。
这时,他无意中扫了一眼中年摊主的印堂,可能是白天算命算多了,职业病又犯了,可这一看,却看出了名堂来。
“老板,不好意思,我刚出门忘记带钱了。”张兵忽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中年人一愣,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回道:“没事,我这核桃卖给别人也卖得出去。”
但谁知张兵接话道:“老板,我是说,能不能把核桃赊给我,下次我在给你钱。”
中年人这下犯难了,他是从阳简市过来的,二三十年前,与北斗镇,同属一个市管辖,后来划分成了两个市。中年人的老家在早些年推广种植核桃,他自家种了不少,从去年开始就以贩卖核桃为生计,儿子也在景观城,老婆在一个物业公司当保洁,生活上还算过得去,但因儿子读大学,花费大,一直都很节省。
挣扎了一下,说道:“小伙子,真不好意思,我这也是小本经营。”他可就指望这几个月挣钱,五十元不是小数目了,他卖一天也挣不了多少,看张兵的打扮,很可能是过路客,再说他的摊位流动性大,明天或许就换地方了。
张兵皱了下眉头,索性开门见山的说道:“老板,我其实是算命看相的,你要是信呢,就把这三斤多的核桃给我,我替你挡了灾祸。如果不信,就当我没说过。”
第一百四十二章 傻眼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我不信这些。”中年人把张兵当成了骗子,现在这世道行骗的太多了。
张兵一笑,摸出五十元钱,放在摊位上,说了句:“你可以信,最近多注意点安全吧。”说完就转身走了,快速融进了人群中。
“小伙子,你的核桃”中年人这时才反应过来,职业操守让他追了出去,但只跑出几步,就见张兵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又想着摊位还要照看,中年人只好转身回去了。
但看着那五十元钱,心里不知怎么的咯噔了一下,难道自己真的有什么灾祸不成?如果不是,那刚才的小伙子难道发神经了,平白给他五十元钱?明明就有钱,又何必骗他的核桃,如果真的行骗,最后又怎么白拿五十元钱出来。
这不会是连环套吧?那小伙子还会出现?
刚才这一幕,也被附近的摊贩、顾客看在眼里,只是没看太明白,只见中年老板追了出去,起初大伙以为刚才那小伙没给钱,或是落下了什么东西,结果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老陈,咋回事啊。”一旁卖橘子的小贩询问道。
中年人有些六神无主,干脆就把刚才发生的一幕说了出来,这让周围几个摊主都觉得惊奇,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天色渐渐晚了,转眼到了九点过,卖水果的也都陆续收摊回家了,再晚也不会有什么顾客,还不如早点回去休息,明天清晨、中午,都可以趁城管不在,抓紧时间出摊。
老陈也把刚才的事抛之脑后,骑上货箱电三轮,一路飞驰,直奔出租屋。这时老婆肯定把饭菜热在锅里了,儿子就快开学,得让老婆抽空去给儿子买些新衣服,想着想着。车速又加快了几分。
“轰隆!”“哧!”
“下面插播一条新闻,十分钟前,在益州大道,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运渣车与三轮车相撞,骑三轮车的中年男子当场身亡,具体事故正在调查中。现在我们一起听听来自事故现场的电话录音。
唐先生您好,能跟我们说说您当时在现场看到的画面吗?”
“我当时在益州大道正常行驶,突然听到前方一声爆响,就跟什么东西爆炸了。然后就看见天上全是核桃,我就把车停了下来。根据我看到的情况,是一辆直行的运渣车撞上了一辆正在转弯载满核桃的三轮车,三轮车师傅当场死亡。”
“运渣车有闯红灯吗?”
“没有,我看到的是正常直行”
“好。感谢唐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最新消息,各位观众如果有新闻线索可以拨打我们屏幕下方的热线电话,我们将为您提供两百到八百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现在我们回到刚才这起事故,很多观众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在交通路口会车时该如何通行,我在这里就多说两句。
有交通标志、标线的,让优先通行的一方先行。没有交通标志、标线的,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转弯机动车让直行车辆先行;相对方向行驶。右转弯让左转弯先行。”
“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前方事故到底是谁的责任,直播小组正在赶往现场,请各位观众关注本台稍后的新闻报道。好,现在我们说说下面一起纠纷”
————————
张兵正从酒吧出来,花光了所有现金,好在事先有写好一间旅店。不至于流落街头,至于上网收邮件一事,今天显然不可能了,给忘了。
洗漱完,这才想起没有换洗衣物。真是罪过了,还好天气够热,把内衣清洗后挂在窗口,明儿早晨应该能晾干吧。
一切整理好,电视打开,正打算拨动下撼龙镜,谁知忽然被一则新闻所吸引。
景观城有一个新闻频道,几乎全天都是播放各种新闻,当然中间有插播广告,晚间也一般是重播,只有在黄金时间段才是直播。
入眼的这则新闻,是报道的一起交通事故,画面中一辆卡车停在道路上,车前是一辆被撞得严重变形的电动三轮,而在不远处有一块白布,好像盖着一个人,地面上全是散落的核桃。
“不会吧?”张兵傻眼了,一直到这则新闻播放完,他才回过神来。
报道中虽然看不见死者的面貌,打了马赛克,卡车司机也已经被警方带走调查。可张兵的直觉高速他,事故中的死者,很有可能就是之前那位卖核桃的中年男子。
大概事故是因为三轮车转弯,但好像左边道上有车,导致三轮车没能转过去,而卡车司机误以为三轮车已经过去了,因为卡车的驾驶室比较高,靠近车前方下面的位置是视觉死角,最后悲剧就发生了,直行的卡车撞上了在转弯中忽然停下的三轮车。
到底是双方谁的责任,目前还在调查中,其实很简单,调出路口的监控看一下就知道了,以张兵的猜测,这位三轮车师傅怕是白白给撞了。转弯遇直行,只要直行不违规,就是转弯的责任。
人命为大,谨慎驾驶啊!
点上支烟,张兵又想到之前购买核桃时的情形,他确实看出中年老板印堂上有煞气,但觉得只是普通情况,当时,如果中年老板愿意供养他,那么他不介意帮其把煞气驱除。
虽说他一直说应该先养后供,但也要分情况,如果只是散财,等身外之物,他先养了也就养了。
但如果牵扯到自身气运等情况,那就不能做好事不求回报了,不然的话,他迟早会气运衰落而亡。当然,如果是亲近之人,也不会计较那么多。
而之前那中年老板,不过萍水相逢,甚至都谈不上,他只要几斤核桃,收费之低,比白天算命的价钱还少,即便中年人不愿意,那他也不强求了。留下五十元钱,没别的意思,只是想提醒一下中年人,他并没有乱说,让其引起重视,最近多注意下安全。
但是,如果中年人的灾祸是丢命这么严重,张兵很有可能会免费试着拯救一下,看能否改变命运。摇了摇头,只是一则新闻,巧合的成分太大了,卖核桃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可能刚好撞到之前那个中年老板。
不过张兵也仔细回想了一下,那团煞气的形状,这几天留意刚才的新闻,如果确定是那个中年老板,那么以后,再发现这种煞气时,他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仿佛他最近真的是瘟神附体,不光自己厄运连连,接触过的人也接连中招。
早晨醒来,一边漱口一边看着电视,谁知道正好又看到了昨天那则新闻的后续报道,而且新闻是连夜赶制的,因为有价值。
报道中,死者的家属出现在镜头中,嚎啕大哭,死者叫陈大年,阳简市人。如果仅是这样,那新闻的价值就不高了,画面一转,记者采访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竟然爆出了在昨天傍晚,有一个年轻人说陈大年会有灾祸,那年轻人自称是算命看相的。
跟着,年轻人让陈大年送几斤核桃,就帮他挡了灾祸。结果陈大年不肯,而那个年轻人居然放下五十元钱就走了。
晚上九点过,陈大年收摊回家,就被车给撞死了。
“你能说一说那位年轻人的特征吗?”记者又问。
男子回道:“记不太清楚了,我是看到老陈追上去,才晃了一眼。个子挺高的,好像背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根裹着布的东西,有一米多长”
张兵彻底傻眼了,直接喷出了牙膏泡沫,这不就是在说他吗?
没一会,当他退房时总感觉店主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张兵扫了一眼墙上的电视机,该不会店主也看了刚才的新闻吧。
拿回三十元押金,赶紧走人,上公交车之前,随手把三十元钱放到了路边一个乞丐的手中。昨日钱昨日花,不过夜。
——————
王汝才,如往常一般起了个大早,照例打开电视,一边看早间新闻,一边整理内务,他的工作是负责劳务市场的治安,再过一会,就会有车到小区门口接他去上班。
好几年没迟到过的他,今天却迟到了,只因临出门前,被一则新闻所吸引,新闻中描述的那位算命年轻人,怎么那么像昨天被带上警车上那位?
因为那面值钱的撼龙镜,所以他的印象非常深刻,那个年轻人,不正是背了一个小包,手提拿着一根缠绕着青布的长东西吗,当时还查看过,见青布拉见一角是木头,就没多看了。
“不会这么牛x吧。”王汝才一路上都是心不在焉的,同事以为他家出了什么事,也没多问,谁没个迟到的时候,民警也是人啊。再说都是老同事了,王汝才也是老资格,偶尔一次,大家也不会说闲话,都想着今天让老王在车上休息就是了。
片刻后,王汝才手一抖,花掉八千元,订购了一面撼龙镜,这基本花光了他的个人小金库,回头镜子到了,还不知道怎么跟老婆解释来历。
同时本着找回点损失的想法,拨通了新闻热线电话,进行爆料,应该能拿到八百元的新闻线索奖。他当然不可能说出自己的职业,也没有暴露更多的信息。
但他自己翻看了昨天的出勤记录,找到了张兵的身份信息,因为昨天开了罚单,所以留有案底可查,这种小事一般不会登记进系统,但手工能查到。
第一百四十三章 西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