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鸿鹄高飞-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然想起,正史上对曹操的相貌只字不提,各种纪录中也大都说他“望之不似人君”,甚至还有“捉刀”的典故。看来曹操本人相貌的确是不怎么样的。

    此时的曹操还是一个忠君爱国,一心扶汉的忠臣,缺乏野心,自然也少了一份杀气。看上去平平无奇,倒也情有可原。

    余下的鲍鸿等人,泛泛之辈,不足为道。郭翼简单的客套两句便不再留意。

    介绍完毕,西园八校尉,除了蹇硕、赵六两个宦官之外,其他六人都在场。城门校尉朱儁、北军中候刘表,再加上郭翼与何进,整个雒阳的高级军官,齐聚一堂。

    客套寒暄之后,何进开口说正事,“如今十常侍祸乱朝纲,目中无人,诸位可有何办法?”

    袁术阴阳怪气的说:“宦官掌兵之策,不正是卫将军的计策?想必卫将军早有决断。”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锁定郭翼,与宦官勾结,最为士族所不齿。郭翼却淡然一笑,道:“皇上提问,我如实相告,有何过错?”

    袁术冷笑,又嘲讽道:“如今宦官掌兵,欲乱天下,卫将军一句没有过错,如何向天下人交待?”

    郭翼道:“宦官乱政,所凭仗的不过是皇上的宠爱,只要失宠于皇上,自然可以轻松除去。只是皇上信赖宦官,我们想要让宦官失宠,就只能先让他们原形毕露。不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哪会轻易上钩?”

    袁术笑了笑,问道:“卫将军如何有把握?”

    郭翼不屑道:“我自有妙计,不足为小儿道。”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袁术更是大怒!他堂堂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嫡长子,居然被一个常山的乡野村夫斥为小儿?真可谓是奇耻大辱!猛地拍案而起,骂道:“乡野村夫,安敢如此无礼?”

    郭翼却淡淡的弹弹手指,自顾自的说:“这酒不错。”

    而后又对何进说:“大将军,下官明日便要承担起教导皇子之责,不知大将军有何赐教?”

    何进连忙拉着郭翼的手,凑到他耳边悄声说:“辩皇子可就拜托大人多多提点,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至于这朝廷中的事情,我自会为将军出力。”

    郭翼满脸笑容道:“那就多谢大将军了。”

    何进也笑起来,对袁术摆摆手,安抚道:“公路莫生气,来,喝酒。”

    “哼!我袁公路乃名门望族,岂能与粗鄙之辈同席?”说完,袁术拂袖而去。

    何进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要知道,他以前是杀猪的,也是“粗鄙之辈”,袁术这等于是在骂他的娘。低声咒骂了一句,“不识好歹。”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众人喝酒的兴致也都没了。众人开始聊起了当今天下大势,也都说了说自己的志向等等。

    曹操说自己就想当个征西将军,平定西凉乱局。说完又叹息道:“如今西凉为卫将军所平定,我曹某人怕是没机会啦。”

    郭翼笑道:“如今各地奸邪辈出,正是用人之际。曹大人必有用处。”

    曹操哈哈大笑,举杯敬郭翼,两人喝了一个来回。

第一百一十章 类己() 
根据规定,皇子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洗漱,前往兰台旁的小楼上课。郭翼作为授课老师,自然要比学生早到,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郭翼没想到的是,第一天上课,刘辩就呼呼大睡。一旁的刘协提醒了他好几次,也无法驱散他的瞌睡虫。

    这两兄弟感情似乎还不错,彼此都比较照顾。但出生在帝王家,兄弟情义是拗不过权力争斗的。

    郭翼用戒尺拍醒刘辩,质问他为何上课睡觉。

    刘辩迷迷糊糊的说:“昨晚母后非要我背论语,睡得迟了。”

    今天郭翼上课的内容就是《论语》,董太后、何皇后都提前做了准备,两个小孩子肯定被逼着读了不少。

    郭翼便问:“你昨晚读到哪里了?”

    刘辩一脸茫然,回答道:“都忘了。”

    郭翼又好气又好笑,深刻理解了当年小学老师的心境,教育工作果然是最糟心的。“不过一晚上的功夫,你就全忘了?”

    刘辩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何过错,理直气壮的说:“那些之乎者也的东西,没一句好记的,我不喜欢读。”

    这也就是郭翼当老师,若是换了郑玄、卢植等大儒,只怕是要拿戒尺抽他了。《论语》在儒家的地位不用多说,所有的读书人都是把它供起来的。

    “既然不喜欢读《论语》,那你喜欢读什么?”

    刘辩笑着说,“我喜欢读《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写的多好,记起来也容易。”

    “哈。”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汉灵帝本人是个喜欢诗词歌赋,蔑视经学的人物。他的儿子也同样不喜欢经学,喜好诗词。“诗三百,你读了几首?”

    “我都读了。”刘辩听到问《诗》,变得兴致勃勃。

    “那为师就考考你。”郭翼也来了兴趣,想要试试他的本事。

    一连问了十几首诗,他都倒背如流,而且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郭翼不由得惊叹,诗三百可比唐诗三百首难多了。现代的小孩子背完唐诗三百首,那也就是背完了事,自己作出解释是很少见的。看来刘辩智力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在诗赋方面还有点天分。

    “好。今日你就可以不学《论语》,且以开春务农为题,赋诗一首。下课前交给我。”

    “好。”刘辩信心满满,拿起纸笔开始思考,不过片刻,又问道:“老师,学生想出去看看春色。”

    郭翼批准了,“去吧,不许走远了,就在兰台附近。”

    “是。”刘辩收了纸笔便往外跑。

    郭翼笑着问刘协,“协皇子,你喜欢读什么?”

    刘协略一思索,回答道:“《春秋左传》。”

    “哦?”郭翼便问:“管仲如何?”

    刘协回答道:“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之理也。”

    看来是真的读了。郭翼倒是蛮佩服这些小孩子的,在读书方面真的用了功夫。便问,“如今天下之事,如何处之?”

    这题目用来问一个小孩子,实在有点为难。却不料刘协成竹在胸的回答,“君王律己,广招贤才。以良将平定四海,以贤臣教化万民。与民休息二十载,则可北击匈奴,西通西域,一如武帝故事。”

    人才啊!郭翼大为惊讶,要知道,刘协才八岁而已。郭翼想起自己八岁的时候,哪里看得懂《春秋》,哪里知道什么天下大事。连村里几个三姑六婆都记不住,更别提其他。

    比起刘辩,刘协的确更适合作为一个皇帝。如果推刘协登基,说不定大汉还能续命一次。只是郭翼自有图谋,他的目标是代汉自立,那就必须先摧毁了汉朝,促成董卓乱政,废立皇帝,是必要经过。

    与刘协说《春秋》,他在读书时遇到了不少的疑问,便一股脑的对郭翼问了出来。郭翼也是知无不答,为他耐心的解释。不觉间就到了午饭时间,今天的课程就算到此结束。

    刘辩也回来了,他写了一首汉乐府。有“素手无辛劳,却得衣食足。”一句,郭翼只有钦佩。这比自己只会抄古人的诗句强多了!

    下课后,郭翼便拿着刘辩的诗去见汉灵帝,又把刘协对天下的见解也如实告知。

    汉灵帝看完刘辩的诗,眼前一亮,狐疑道:“此非太傅代笔否?”

    郭翼道:“微臣不曾删改一字。”

    “嗯……类己……”汉灵帝似乎犹豫了,他本人是喜欢诗词歌赋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优点,自然是好事。“类己”历来是选拔储君的一个关键因素。

    半响,又问:“协儿的话,你也没删改?”

    “不曾。”

    “哼!”汉灵帝质问道:“‘君王律己’?他是嫌我荒淫无道?”

    郭翼急忙道:“皇上息怒!协皇子不过回答臣的问题,责任在臣。”

    “罢了。你先退下吧。以后每七天汇报一次即可,不用天天来。”

    “诺。”郭翼赶紧领命退下了。

    十常侍连忙进言道:“皇上,协皇子能读《春秋》,懂治国之道,实乃皇上之福也。”

    汉灵帝心情不佳,根本听不进他的话,摆摆手,“退下吧。”

    汉灵帝的态度立刻从西园传遍了雒阳城!何进等人简直就是喜出望外!要知道,以前汉灵帝对刘辩从来没有如何正面评价,今天居然说了“类己”,这可是巨大的转变!

    何进喜不自胜,居然亲自登门拜访,请郭翼吃饭。

    郭翼实在是不想去,便借口说:“大将军,要避嫌啊!”

    “哦!某愚钝了。”何进握着他的手,期盼道:“万事仰仗先生了。”

    郭翼点点头,“应该的。”

    何进兴高采烈的走了。

    下午,郭翼把庞德和龙骑营安置妥当。庞德担任从事中郎,负责管理执金吾的七百兵员。龙骑营五百人,以侍卫队的身份进入将军府,军需、待遇、装备,与北军无异。

    如今何进已经将他视为死党,在军队的问题上,自然是一路开绿灯,甚至是给他多补贴。

    在封地的问题上,郭翼这个曲阳乡侯,食邑两千户。但曲阳乡并没有两千户人口,范新便招募常山国的青壮人口迁入,又把自家生意的总部也迁入进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郭翼作为常山国人,在本地还是很有威望的。中国人格外讲究“同乡”情谊,追随郭翼被本地人视为有荣誉、有出息。龙一等人追随郭翼加官进爵、娶妻生子,被他们视为榜样!

    一切妥当,郭翼便只等汉灵帝一命呜呼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阴谋诡计()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一个月,已经是春末夏初时节,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

    自郭翼担任太子太傅以来,刘辩在汉灵帝面前的评价直线上升。郭翼对兄弟二人因材施教,让刘辩主修词赋,让刘协主修文史,同时教导他们各种宫廷礼仪。

    本来作为皇子,他们是有专门的礼仪课程老师的,但刘辩生性“轻佻”,对礼仪问题不太重视。但他对郭翼的诗文水平相当敬佩,愿意听他的话,勉勉强强在礼节方面用了点心。

    刘协则是个乖乖仔,加上脑子灵活,学的很快,也一直比较严格自律,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尤其难得。

    郭翼结束课程,顺便到兰台查阅书籍。兰台作为东汉国家图书馆,珍藏着无数的先秦、两汉典籍,其中的大多数都在董卓火烧洛阳时遗失了,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由于郭翼改良了造纸术,纸张的价格一落千丈。再加上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让书籍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朝廷也接受了郭翼的建议,将兰台的典籍全部纸质化,并且刊行全国。

    “哎呀,这不是郭大人吗?”负责兰台书籍刊印工作的,是原来将作寺的工匠,见到郭翼自然有些高兴。

    郭翼却不太记得这么个人,便问:“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对方笑着说:“下官姓许,名:三秋。在将作寺当值。听闻郭大人已经高升,可喜可贺。”

    许三秋?看来是匠人出身。在汉代,以单名为贵,凡是有点身份的人都是单名,而贫寒家庭或者贱籍出身的,则通常是双名。

    “许大人客气了。可有事情找我?”

    “有。”许三秋连忙点头,笑着说:“大人对我等有恩,却无以为报。听闻大人南征北战,武勇非凡,便想为大人打造一套称手的兵器,聊表心意。”

    郭翼已经有了龙尾枪,对武器的需求并不大。但想到赵云和颜华,似乎还是需要一点好武器的。“现在将作寺的炼钢技术如何了?”

    许三秋一本正经的汇报道:“我等日夜研习大人所说的技术,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今打造钢材已经很轻松了。前几日,从凉州拉来了一批矿石,正好可以试试。”

    “嗯……”郭翼想了想,道:“这样吧,我给你们图纸,你们负责锻造吧。钱我出。”

    “多谢大人。”听说有图纸,许三秋喜不自胜,连连拜谢。

    回到家,郭翼就召集众人是否需要锻造武器。

    赵云要一杆长矛,要求是银白色。他原来的那杆枪被郭翼打折了,一直用的是普通长矛。再要一柄三尺青锋,作为步战使用。

    颜华则要求配一柄长剑,她擅长剑术格斗,而且大都不是在军阵之中,而是单挑、刺杀。与赵云要求足以劈开盔甲的军阵用途完全不同。

    白雀要两把二尺长的短剑,便于她的刺杀行动。红羽则希望能配一把更加轻便,但射程、准星、威力都更上一层楼的弓。

    艾丽、零零、罗斯三人则都要配弯刀,而且他们自带设计图纸,标准的波斯弯刀。波斯弯刀所用的大马士革钢,在中原被称为“玄铁”,极为优良。郭翼没把握将作寺能打造出同等水平的弯刀。

    庞德则要两把短戟,要求重量大,易于劈砍。范新则只要一把佩剑,彰显他的“文士”身份。

    郭翼听取了他们的要求,亲自设计了图纸,也是想就此机会,让汉代兵器的制作水平往上提一提。

    尤其是弓箭,郭翼充分采用了现代弓箭的特点,对构造、材质都提了详细的要求。箭镞的设计,则把从羌人处缴获的箭镞作为原型。这箭镞曾经差点要了郭翼的命,让他印象深刻。

    又为赵云、庞德,量体裁衣,为他们设计了一套铠甲。

    许三秋接过图纸,高兴的手发抖,千恩万谢的表示一定不负郭翼所托。

    在郭翼忙于自己的各种事情时,皇宫中已经暗流翻滚。

    负责照料汉灵帝饮食起居的十常侍已经相当清楚,汉灵帝撑不了多久了。原计划五月初一举行的阅兵式也未必能参加。

    皇帝不行了,那新君的册立就必须提上日程!在以往一直坚定地册立刘协的汉灵帝,在这一个月里,突然发生了转变。他觉得刘辩喜好诗词,跟他很像。而且最近刘辩待人接物也有了样子,看上去在朝着人君的方向变好。

    何进等人乘机说些刘辩聪明好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类的。汉灵帝本来就是个只知享受,没什么主张的人,被这么一搞,心里的倾向性就不同了。

    这对于十常侍来说,简直是如坐针毡。要知道,他们能如此权倾一时,全靠皇帝的宠幸。一旦刘辩登基,那何进肯定要把他们全收拾了!而且十常侍与何皇后历来不和,没少嘲讽她是个杀猪的,这要是她掌权了,绝对要算账的!

    张让与赵忠一合计,这不行啊!再不想想办法,就要人头落地了!

    赵忠恨得咬牙切齿,咒骂道:“这个杀千刀的乡野小儿!居然坏我们的大事!”

    张让唉声叹气,无可奈何道:“现在皇上已经开始不听我们的。对郭翼倒是言听计从,这可如何是好啊?”

    蹇硕微微一笑,自信满满道:“我们有兵权在手,到时候宫里的情况还不是我说了算?”

    张让立刻开口嘲讽,“你那几个兵,与郭翼的龙骑营相比,只怕是差得远吧。”

    龙骑营的名头可是在凉州打出来的,一个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狠角色。西园八校尉的这些兵,都是一些种地的农民,刚刚学会用锄头以外的武器。

    蹇硕听了就不开心了,拂袖而起,怒道:“既然如此,那就别找我谋划了。你们十常侍要是有本事,自己取何进脑袋去!”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赵忠望着他的离开,阴冷着脸,咬牙切齿的说:“我迟早要杀了他!”

    其余众人不约而同的点点头,他们十常侍和蹇硕历来走不到一块。但目前却不得不利用一下蹇硕的兵力,虚与委蛇而已。

    张让咬牙道:“都是郭翼坏了事。不如找机会把他做掉!”

    “只怕不行。”赵忠扼腕叹息,恨道:“此人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我等均非健全之身,不是对手。”

    “那就让他离开雒阳。”一人低声献计,道:“宫中王连、王志兄弟可用。”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伴君如虎() 
听到这两个名字,十常侍众人都露出鄙夷之色,这两兄弟才十七八岁,哪里有什么用处。何况他们二人的立场也不太可能。

    张让就毫不客气的说:“段珪,你糊涂了吧?”

    赵忠也说:“他们两人是郭翼的同乡,郭翼对他们多有提携,如何会为我所用?”

    段珪却不在乎嘲笑,低声道:“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张让道:“愿闻其详。”

    段珪笑着说:“那兄弟二人,原本是县令之子,在其父服罪之前就已经去势,据称是一个衙役所为。后来王家破败,郭翼对王家多有照顾,博得了君子的名声,也算是对这兄弟俩有恩。但事实并非如此!”

    赵忠此刻急于想要扳倒郭翼的方法,赶紧催促道:“别说这些都知道的,爽快点!”

    段珪露出得意洋洋的笑容,道:“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第一,那王家的两位夫人,与郭翼有奸情。她们可是立了牌坊的!干出这种事,郭翼只怕要身败名裂。”

    “妙啊!”先不论真假,这至少是个攻击点!张让等人拍手大笑。

    段珪继续道:“第二,那衙役伏诛之后,他的妻儿却在徐州过着好日子。必然是有幕后主使,他不过是个替罪羊罢了。依我看,前前后后这些事,必然是郭翼所为。那两兄弟若是知道了,还会感恩郭翼?”

    “第三,只要这两兄弟能够为我所用,那郭翼在掖庭的勾当,可就能抓到实锤了!”

    “妙计!”张让等人相视大笑,真是豁然开朗,这些东西别说把郭翼赶出雒阳,就算是治他死罪都绰绰有余!

    “可有证据?”

    段珪道:“何须证据?只要王连兄弟相信了即可,让他们抓住郭翼在掖庭的把柄,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嗯。”张让点点头,踌躇满志道:“既如此,我等就好好盘算一番,也好把他一举拿下!”

    “诺。”

    是夜。郭贵人得到诏令,往西园侍寝皇帝。郭贵人喜出望外,自从郭翼回朝,一路高升之后,她就想联系郭翼帮她盘算。没想到信还未寄出,就得了喜讯。赶紧收拾妥当,坐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