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月照高楼”一诗略加改写,使之更符合何皇后的处境,取名《入君怀》。名字俗气了点,但比较切合何皇后。
“范新,这卷《汉皇篇》,你拿去使之流传乡野。”
范新一读内容,拍腿大叫,“主公真神人也!”
“等等。”郭翼想了想,又吩咐了一句,“找个有名的歌姬,谱曲,传唱。”
“是。”
郭翼这是双管齐下,一方面从宫外造势,一方面让何皇后去陈情。按照汉灵帝现在的心理,大约毒杀这口气下去了,也就会收回成命了。
何皇后的确诱人,但他却必须抽身出来,转而找何进索取巨额金钱报酬。
第一,何皇后的美人计很失败。大长秋、赵六都知道这事情,那就基本等于所有人都会知道,这可是死罪!
第二,肉偿与购买,是两码事。前者会让何家想灭口,后者会让何家心存感激。
而郭翼需要的,就是何家的一份感激。能让郭翼当一个参政议政大员的人,只有何进!能让自己在雒阳掌兵,影响雒阳安危的人,也只有一个人:何进!
何进的手里有北军中候、执金吾、城门校尉、司隶校尉等军方高官!至于北军各校尉,将军府各校尉,其他的各级军官等,不一而足。这些官吏的任免权,都在何进手里!
虽然名义上要上表皇帝批准,但这就是走个流程而已。
到第三日,大长秋亲自到将作寺找到郭翼,大笑道:“大人的《汉皇篇》已经传入宫中,皇上今日火气消了不少。”
郭翼将已经包装好的《入君怀》交给他,笑道:“那就再加一把火,此事必成。”
“多谢大人!”大长秋喜出望外,看完全诗,更是惊讶的下巴都要掉地上,悄悄递过一块玉石,道:“一点谢礼不成敬意。”
郭翼谢绝礼物,“免了。一首诗不值得大礼。娘娘以后别忘了今日之事就行。”
“那是自然。”大长秋千恩万谢,几个钱对何家而言,根本不值一提。“过几日,大将军就会把报酬送上,大人放心。”
前脚送走大长秋,后脚少府工匠带来好消息,“大人,白纸成了!”
看着眼前这一张雪白的纸张,郭翼忍不住拿起笔,略一思量,便写就一首《绝句》。再观察纸张,不渗水,不透视,极致轻薄。
“好!”郭翼喜不自胜,自己的第一个目标终于实现了。有了纸,教育普及就有可能了!“将配方记录下来,命各工房加快生产。”
“是。”
“再把雕工和陶工喊来,我有事要吩咐。”既然白纸已经制成,那么就可以制作活字印刷了。这个相对比较简单,十日左右应当足以。暂时也不指望搞出什么恢弘巨作,先把汉灵帝写的《皇羲篇》印刷出来,搞定了皇帝,这东西才能迅速普及。
“大人,关于龙椅一事……”
“灌钢法进度如何?”
“还不见效果,只是比之前的钢材要好。”
“灌钢法什么时候完成,龙椅就什么时候完成。”这一个时间点郭翼绝不会改变。重要的不是工匠能不能做到,而是一旦做到了,自己要有第一手的研发资料!
工匠是会死的,技术也会失传的。只有编辑成册,记录下来,教育给后辈,技术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十七章 入君怀()
人逢喜事精神爽,郭翼走在路上都忍不住蹦跶。回到家,赵柔给他一封信,是赵云寄来的。刘敏怀孕了,孩子大约年底会出生。常山国目前一切太平,赵云每日练兵,在常山国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
郭翼盯着赵柔的肚皮,奇怪道:“赵云要当爹了,看来不是龙骨丹的问题啊。”
赵柔也面带羞愧,低声道:“是妾身无能。”
得到赵云即将当爹的消息,颜华苦笑了一下,却也没有表现的太难过。这都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结婚,生子,度过一生。既然那人不是自己,那就不必再抱有任何念想。
“颜华,我有一人可推荐给你。”
“谁啊?”
“此人名吕布,如今在并州刺史手下当主簿。此人……”
颜华没等他说完,淡淡的说了句,“他啊。”
“你认识?”
“此人行为处事的确对我胃口,且有鬼神之力。不过,此人最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不可以托终生。”
吕奉先啊吕奉先,你这破性格还真是天下皆知啊!
七日后,《皇羲篇》印刻完成,郭翼将它呈给汉灵帝。
“嗯……这纸……”汉灵帝手激动的有点抖,如此白净的纸张,每一个都清清楚楚。而且这上头的字规整无比,看上去给人一种排兵布阵的严肃感。
他酷爱书法,见到这字方方正正,大喜,“爱卿,这字是谁写的?”
郭翼淡然道:“微臣所写。”
“哦……”汉灵帝满意的点点头,将书放下,看了一眼张让。
张让立刻开口质问:“皇后的《入君怀》可是大人的手笔?”
“正是。”
“近日雒阳流传的《汉皇篇》也是你写的?”
“是。”
汉灵帝眉头挑了一下,轻声笑了笑,“千金买赋”的典故他自然知道,也不说话,由着张让继续逼问。
“好一个千金买赋!”十常侍与何皇后素来不合,这段时间正在绞尽脑汁想要废掉何皇后,但《入君怀》写出来之后,汉灵帝又动摇了,对废后之事又绝口不提!十常侍恨不得直接派人暗杀郭翼,以泄心头只恨!
尤其是张让,他对郭翼可谓是恨之入骨,那一日的骂战让他颜面扫地,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但如今的形势缺由不得他。汉灵帝对郭翼宠爱有加,朝臣中袁家也是支持者。在郭翼没有过错,还不停立功的情况下,想要扳倒他很难。
汉灵帝翻阅了几下书籍,沉吟道:“嗯……爱卿此番又立下大功,看来爱卿果真是鲁班转世。那日提过的皇宫改建之事,就从南宫开始吧。”
张让等人哗啦一下全部跪下了,极力阻扰道:“皇上不可!若要改建南宫,则需长期驻留。郭翼乃是朝臣,在禁宫逗留有违祖制,望皇上三思啊!”
汉代的朝臣是可以进入宫廷的,只要有侍中或是诏书就行。但这都是需要时入宫,事毕则离开的。留在宫中过夜,那是万万不可的。
营造宫殿本来就是将作大匠的分内事。但十常侍来这么一出,汉灵帝就犹豫了。这些宦官是他最为宠幸之人,也是他能够纵情享乐的助力。既然他们全部反对,那这事情就暂时放下吧。便道:“爱卿想要什么赏赐?”
郭翼推辞道:“此乃将作大匠分内之事,无需赏赐。”
汉灵帝摆摆手,“嗯……你退下吧。”
郭翼一走。张让立刻开始进谗言,附耳到汉灵帝耳边,阴阳怪气的说:“陛下,老奴听说,那日皇后穿着不雅,似有非分之想。郭翼酉时入长秋宫,却戌时才离开。陛下不可不察。”
“有这种事?”汉灵帝很讶异,联想起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十常侍又在一旁不停的念叨皇后如何如何。结果汉灵帝脑子里想起来的全是何皇后娇媚诱人的肉体,当下蠢蠢欲动,立刻说:“传皇后过来!”
何皇后一来就给他跪下了,一路爬到皇帝脚边,哭的我见犹怜,“陛下,切不可听信谗言,妾身清清白白啊。”
亲眼看到何皇后如此娇嫩,汉灵帝那好色的心哪里还压抑的住?急忙把她扶起来抱在怀里,一双手在她身上乱摸,一边安抚,“皇后莫慌。郭翼不能人事,岂能行不轨之举?莫怕。”
“陛下……”何皇后一下子瘫软在汉灵帝怀里,任由他施为。张让等人在一旁瞪着眼珠子,咬牙切齿的看着这一幕。
何皇后的脸立刻冷下来,刚刚那个娇媚的女人消失不见,语气犹如腊月飞雪,道:“皇上,这几个死太监一直盯着我看。让他们出去,我要好好服侍陛下。”
“好。”美色在前,汉灵帝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摆摆手,“阿爸,阿妈,你们先退下。”
“诺。”张让等人气的直跺脚,拂袖而去。
汉灵帝满脸笑容,对何皇后又亲又摸,“皇后,让朕好好疼你。”
一番巫山云雨,汉灵帝瘫软在床,气喘吁吁。何皇后倒是没啥子反应,脸上有些红霞而已。但侍寝皇帝,演技至关重要。故此也一副被征伐的弱不禁风的样子,无比陶醉道:“皇上身子骨又硬朗不少。真是大汉之福。”
“那是自然。”汉灵帝志得意满,这可是男人的光辉时刻。轻抚着何皇后的背,叹息道:“自朕看了《入君怀》之后,就对爱妃念念不忘。可惜国务繁忙,今日才找了个由头把你找来了,总算得偿所愿。”
什么狗屁国务繁忙,是忙着在西园陪宫女洗澡吧?何皇后脸色变了变,又带上完美的笑容,娇声道:“皇上,这马上要入暑了,长秋宫是不是要添置些避暑的物件?”
“当然。”汉灵帝刚想答应,又想起十常侍方才说的话,叹息道:“郭翼此人如何?”
“他为妾身写诗,却不要报酬。国士也。”
“朕亦是如此想。”汉灵帝点点头,怅然道:“可惜他才十六,太年轻了。如今一路高升,朕只怕他不服管教。”
如今敌我关系很清晰,何皇后自然是要帮腔的,“气血方刚,自然是有些火气的。要我看,骂张让之事,骂得好!”
“不说这个了。”汉灵帝对十常侍的宠幸是无可动摇的,利用宦官对付朝臣,是自己能享受人生的关键。“辨儿近来如何?”
提到这件事,何皇后立刻来了心思,道:“皇上,你总说辨儿轻浮,依我看,是那老师教学无方!”
自己这两个儿子是什么货色汉灵帝还是清楚的。但他也不好直接反驳,便问:“依你看,朝中哪位大臣足以为师?”
何皇后在宫心计方面还是比较机灵,立刻就说:“妾身哪里认得什么大臣?还要请皇上多多费心。”
“嗯。”汉灵帝很满意,便道:“那就让大将军推荐一人吧。”
第三十八章 臣有罪()
就当郭翼以为摆平了汉灵帝,自己可以大展拳脚的时候,一份弹劾郭翼的奏章被拿到朝议中讨论。作为当事人,郭翼必须出席朝议!
初次遇到弹劾,郭翼只能一边往崇政殿赶,一边与范新商议对策。
范新道:“主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对方没有实质性证据,您就按照对方的逻辑驳回去就是。”
郭翼点点头,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叹息道:“主要不清楚对方究竟弹劾什么。”
“郭大人。”一位文官拦住车驾,将一份帛书交给他,笑着说:“大将军要下官给大人带句话:‘有我在,只管放心。’下官告辞。”
郭翼急忙打开帛书,正是弹劾的内容。一拍大腿,“多谢大将军!”
朝廷的气氛比较诡异,这些三十岁往上走的文武百官纷纷注视着这个年仅十六的少年。从一个名声恶劣的乡野流氓,只用半年时间变成常山名士,讨伐黄巾贼,立下军功,举孝廉,为议郎,入朝为官。
再有一贯眼高于顶的司马徽、许劭居然联名发布品评,认为他是“潜龙”从而一举奠定其名士风范,为走入上层社会铺平道路。
而皇帝更加夸张,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加封侍中,三天内就封侯,不过一个月,就任命为将作大匠。将作大匠不是要职,但负责宫室营造和少府各级工匠的管理,肥的流油!
何进与郭翼对视一眼,示意他放宽心,一切都在掌控。
弹劾郭翼主要有三点:第一、媚上;第二、违反祖制;第三、透支国力。
司隶校尉打头阵,语气慷慨激昂,先指责郭翼媚上。“诸位大臣!郭翼举孝廉入朝,又担任议郎一职。理应匡正皇上言行,为国家排忧解难。但自郭翼入朝以来,不仅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学些奇技淫巧,供皇上玩乐,有违君臣之道!此罪一也。”
“身为大汉臣子,理当通读经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郭翼却玩些旁门左道,学那下贱的鸿都门学,搞些什么诗词歌赋,只知取悦皇上,而忘了为臣的根本,实乃大汉之耻!此罪二也。”
“郭翼自任将作大匠一职以来,每日出入禁宫,时常半夜宵禁方才离开,又为皇上试**之方,有辱人臣之礼。此罪三也!有此三罪,当将其罢官,贬为庶民,永世不得录用!”
好啊!跟老子打嘴炮?就凭你们的儒家哲学?凭原始逻辑?老子一发马列唯物辩证法大炮轰死你!
“荒唐!”郭翼为了给自己涨气势,今日特意羽扇纶巾,一副儒将派头。当下羽扇轻摇,哈哈大笑!“素闻司隶校尉有监察百官之职,本以为有何高论。没想到一番言语却如无根之草,无立足之地!”
顿了顿,酝酿一番气势,继续道:“俗话说,捉贼在脏!司隶校尉历数臣之罪过,却都不过是凭空臆想而已。待我一一驳之。”
“第一!臣素闻皇上诗文非凡,故此那日初见天颜,臣便以诗词劝谏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是古之名士风骨!皇上闻之,亦大加赞赏。不知司隶校尉为官数年,可曾劝谏过皇上半句?为臣而不匡扶君王,此司隶校尉罪一也!”
司隶校尉冷声道:“狡辩之词!”
郭翼却淡然一笑,继续道:“第二,何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他,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已!自黄巾作乱以来,我大汉疲敝久已。臣讨伐黄巾贼时,曾痛感刀剑不利,战马不强之苦。故此今日为将作大匠,岂敢不恪尽职守,为大汉冶炼削金断铁之神兵,以伐乱臣贼子耳!司隶校尉将强军破敌之道,斥为奇技淫巧,莫不是向着黄巾贼,怕我大汉将军百战百胜?司隶校尉如此险恶用心,此罪二也!”
“放肆!”司隶校尉坐不住了,这种指责一旦成立,至少是抄家灭族的!破口大骂道:“黄口小儿!你竟敢污蔑于我?”
大将军何进摆摆手,示意司隶校尉坐下,道:“别急,事情还没说完呢。”看着郭翼已经占据上风,何进便放心的拉偏架,“郭大人继续说。”
“贵为司隶校尉,却口吐粗鄙之语,有违人臣仪态,此罪三也!”郭翼又给司隶校尉安了一个罪名,鄙视道:“臣出入禁宫,乃是奉皇上之命,遵守圣旨而已。为皇上试药,乃臣子本分,为皇上安危着想而已。若是依司隶校尉之言,臣岂不是抗旨不尊,无君臣之别的宵小之辈?司隶校尉作如此想法,莫不是要抗旨不尊?此罪四也。”
“有此四条大逆不道之罪,臣请将司隶校尉抄家灭族,以正皇上之威!”
“山野村夫!黄口小儿!你竟敢如此?!”司隶校尉火冒三丈,三两步冲过来,对着郭翼就是一拳,但却被郭翼轻松闪开,反倒是自己摔了一个狗吃屎。
“胡作非为!”何进见状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道:“来人!把他拖出去,他日上表皇上定夺!”
“狗贼!山野村夫!!!”司隶校尉一路骂骂咧咧,被卫兵给压了下去,声音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为止。
朝中文武百官各个噤若寒蝉,不敢言语。只要不傻都能看出来,何进是站在郭翼这边的!想来也是“三独坐”脑子有病,摆明了前两日何皇后才“千金买赋”,这热度还没下去呢,就敢弹劾郭翼?
安静了许久,还没人继续说话。何进摸着肚子,没好气道:“不是还有人要弹劾么?赶紧说!过期不候!”
“臣有本上奏!”司徒许相出列。不少文武百官都投过一阵鄙夷的目光,对他颇为不屑!原因只有一个,许相乃是十常侍的走狗。汉末的朝臣虽然贪污腐化,但一个个自视甚高,贵为三公却对宦官鞍前马后,实在为人所不齿!
这个许相也五十多的人了,白发苍苍。大抵是长期对十常侍点头哈腰,没有半点文人风骨的缘故,他的背有些佝偻着,看上去到像是一个下等人,而不是尊贵的三公。
见到司隶校尉的下场,也清楚自己在朝臣眼中的形象,又深刻领教到了郭翼巧舌如簧的本事。许相自我掂量了一下,踌躇片刻,问道:“听闻郭大人要将崇政殿的椅子换了?要知道,我泱泱华夏自炎黄二帝以来,就是席地而坐。换成高脚椅子,有违祖制,也不合礼法。”
“哼。”何进冷笑,这个许相就是这点眼力劲好,见势不妙马上就改变策略。
对方没有咄咄逼人,自己也就以礼相待。郭翼思虑片刻,也拱手行礼,道:“司徒大人此言差矣。这椅子的更换,乃是皇上的圣旨,臣不过奉旨办事而已。”
“哦哦,好,好。”许相连连点头,居然就这么接受了郭翼的解释!三两步就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了,不再多言。
第三十九章 技术普及()
看来今天的朝议是差不多了。何进懒洋洋的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拖着长长的尾音,问道:“韩馥,你不是也要弹劾吗?”
御史中丞韩馥脸色惨白,下意识的往后躲。但全场的目光都锁定了他,只能硬着站了出来,拱手道:“郭大人任将作大匠一职以来,炼铁,造纸,造桌椅,花费巨大。眼下国库只怕难以承受,望大将军明察。”
何进点点头,财政问题的确需要重视。便问郭翼,“郭大人,你有何说法?”
郭翼拿出印刷好的《皇羲篇》,交给何进,道:“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臣虽然花费巨大,但却改良了纸张,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自此以后,所有书籍造价均会一落千丈,而且纸质书籍也便于携带。各位大臣都是书香传家,这薄薄的一本,换成竹简可是要五卷以上。用白纸印书,一个书架就能放百余典籍。各位都是爱书之人,以后家中藏书便可多多益善了。”
“其次,采用活字印刷,不仅节约了大量雕版。而且印刷速度快,不容易出现差错。以往传书都是靠手抄,难免有笔误。如今靠统一印刷,则不怕错误,而且字体端正,易于阅读。”
满朝文武多少都是读了几本书的,这《皇羲篇》的内容姑且不论,但这书拿到手里的感觉却让他们心潮澎湃。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想要阅读一番。
这书纸张纯白,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