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之北宋-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想着,门口传来秋菊的声音:“三哥!”

    王麟回头一看,秋菊挺着肚子面带泪水的站在门口,李全的儿子李武在她边上,几步来到秋菊面前,惊喜道:“秋菊,你要生孩子了?不许哭,对孩子可不好”

    秋菊擦了擦眼泪,羞涩道:“还有三个月就要生了。”

    “只有秋菊听我的话,还真给哥哥添个小侄子,看来李勇带来的嫁妆迟了些。”

    “三哥取笑人家,还有,三哥给我那么多金子干嘛,三哥留着用才是。”

    “嫁妆啊,这样看你的郎君敢不敢欺负你,对了,秋菊的郎君是那家的?”王麟问道。

    李武苦笑了下,“就知道你护着秋菊,我都不敢来了。”

    王麟一乐,“好啊,成我妹夫了,先说好啊,不准去青楼,不准纳妾!”

    “我哪敢啊,连我爹都时常让我不要忘了秋菊是你妹妹,你发起疯来要人命的。”

    “瞎说了,我那发疯了?咦不对啊,论辈分我可是你叔,你怎么没大没小的不叫叔叔,还你啊你啊的”

    “就知道躲不过去,可秋菊是叔叔的妹妹啊,这怎么弄嘛?”李武说道。

    “咦真是啊,有些乱了,从你爹那说,你是我侄子,可从秋菊这,你又是我妹夫,还有,按辈分,秋菊要叫你爹哥,你跟着秋菊,岂不是也叫你爹哥了?”

    李武一听顿时傻了,他只想起王麟这边,忘了还有这关系,王麟见了哈哈大笑:“侄子妹夫,以后你爹和你好好说话,你就叫他爹,要是他不听话,你就叫他大哥,看不把他气昏了!”

    秋菊听了,笑得都快站不住了,李氏听到笑声,抱着儿子,带着女儿也过来了,问笑什么,秋菊一边笑一边把王麟的话说了一遍,这下连李氏都傻眼了,“这不是全乱了?”

    王麟笑道:“乱就乱吧,过得好才是真的。”

    晚上,大哥王胜回家了,得知弟弟回了汴京,他就很想立刻见到他,装作没事人般的晃悠了会,便急急忙忙出了军营往家赶,见到王麟,按耐住心中的激动,淡淡问道:“你回来了?”

    “大哥,我回来拜祭先帝,等这事一了,我还要回良都府。”

    王胜一愣,“还要走?”

    “大哥,一来我是待罪之身,二来…”

    王胜沉默了好一会,“你也大了,自己拿主意吧。”

    “大哥这一年来还好吧?官家有没有为难大哥?”

    “你走后,朝中大臣自是不肯罢休,后来先帝发话了,大哥这才没事,被暂时罢了虎翼军都指挥使,直到官家登基后,才又恢复了大哥的职位。对了,董松林回来后,荣升了虎翼军的都虞侯,他对你可是赞不绝口。董松林这厮变化可真大,跟你出去了一趟,说话做事隐隐有大将风范,尤其这火炮火枪,运用纯熟,连大哥都自叹不如。”

    “董将军升了?他现在在那?”王麟大喜。

    “去真定府了,官家见过董松林进行的操演,大为叹服,枢密院、兵部几位大人协商后,让他带了二千虎翼军前往真定府,到边境去测试下纯火枪军的威力,如今虎翼军也有近四千支火枪了。”

    “我走的这一年多,辽国、西夏没什么大事吧?”

    “自小梁太后死后,夏崇宗李干顺亲政,和辽国再次交好,先帝在拿下宗喀王国后,设了鄯州、廓州、湟州三州,并在溪歌城设了积石军,可好景不长,吐蕃一直都叛乱不断,鄯州、廓州、湟州三州也仅仅守住了城池,周边几乎不受控制,积石军疲于奔命,后来西夏出兵了,大宋与西夏在南宗堡大战一场,西夏被杀得打败,形势大好,可先帝病重,朝中诸位大臣那还有心思管西夏之事,等当今圣上登基后,忙于稳定朝政,西夏也恢复元气了。”

    王麟闻言心道可惜。

    “官家登基后,觉得吐蕃那边实在是麻烦,距离远,花费巨大,辽国也来掺和,官家就放弃了鄯州、廓州、湟州三州,现在只是守着南宗堡,后来官家将你你弄出那个手雷、火炮这些火器打量运往边境后,大的战事就没有了,不过辽国、西夏吃了几次亏后,也找到了些应对办法,如今是谁也奈何不了谁,辽国、西夏是不敢来攻,边军曾经出击过几次,效果不大。主要是火器少,在野外,辽兵或者西夏兵往往不再两军对峙,他们会派骑军直接突击火炮军士,弄得领军将领只能将火炮围在军中,安全是安全了,可威力也发挥不出来了。官家让董松林去真定,也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如今西夏、辽国、吐蕃还有我大宋都在恢复元气,就是不知道谁会先跳起来。”

    “家里没什么大事吧?”

    “这你要问你嫂嫂,你不是见过她了?怎么不问?”王胜道。

    “忙着和嫂嫂说其他事了。”

    “说你成亲的事吧?”王胜笑了,“家里也没什么事,不过李全那倒是有几件大事。”

    “哦,怎么李武和秋菊来的时候没告诉我?”王麟不解。

    “你没问,他二人怕是也忘了,李全自拟走后,居然将酱油、肥皂的技艺出售给了不少商户,价钱也公道,一时汴京都轰动了,如今连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酱油和肥皂了,还有就是他让李武和秋菊一同捣鼓,生生将新纸的价钱又降了四成,官家登基后,他把造纸坊全部送给了朝廷,如今新纸在大宋各道、府都有,李家在士子大夫眼里可比你还高些,纸便宜了,学堂也多了起来,连某军中都请了教书先生,教那些军士识字。”

    好啊,王麟对这种变化是愿意看到的,只有民间百姓强大了,国家才会强大,虽然只是一点点,可影响会慢慢积累,直到脱胎换骨。

    第二天早上,王麟换了一身素服,没等多久,一个年岁较大的内侍来到王麟家,也不多话,让王麟跟他走,王麟出了家门,门口有辆牛车,内侍拉开帘布,等王麟上了车,他亲自驾着车皇城驶去,一路上二人一句话都没说,约么半个时辰后,内侍停下了车,拉开帘布,王麟下车后发现已经在皇城里了,那内侍朝前走,王麟一言不发跟在后面,不一会来到宝庆殿,内侍将一封信递给王麟道:“先帝神位就在里面,你自去吧。”

    王麟接过一看,正是他写给赵煦的。进了宝庆殿,见赵煦神位在大殿北面,墙上有他的画像,殿中烟雾缭绕,神位前放着祭品,整个大殿内也没人。

    王麟有些不知所措,他也不懂如何祭祀,呆想了会,管他的,不管对错都是形式而已,重要的是有心,赵煦对他的信任真是没说得,估计大宋也就他一人有此待遇了,他是真心想来拜祭的。

    见香案上有香,地上有蒲团,先跪下磕了头,嘀咕道:“官家,我也不懂,也没个人教,不过我想官家不在意这些,如今官家在天上想必也有些神通了,能看透人心吧,我虽不懂规矩,不过是认真的,官家不要见怪。”

    赵佶和王氏其实已经在大殿内了,赵佶恨王麟不给他面子,明知他做皇帝了,也不主动回来祝贺他下,他存心想看看王麟到底对赵煦有多深的感情。他和王氏都站在殿中的幔帐之后,见王麟进了大殿有些慌乱,心中很是开心,听见王麟嘀咕,忙和王氏静下心来仔细听,开始觉得好笑,再听就认真起来了。

第一百零六章 再次辅佐

    王麟起身先是拿了三炷香,想想,又添了六炷香,“官家是天子,怕是要九炷香才行!”

    上了香,掏出信,再烛火上点着了,放到金盆里,然后坐在蒲团上看着信渐渐的烧完了。然后凝视着赵煦的画像,良久才说道:“官家,你怎么就去了呢?我走的时候你好好的,一定是那些贼子,整日折腾官家。”

    “我记得的,在天牢里官家和我说的梦想,燕云十六州么,说实话,只要官家支持我,燕云十六州真的不难收复,可如今官家去了,我。。我去收那燕云十六州有何用?官家见不到了,见不到了。”说着王麟哭了起来。

    哭歇了,又低声道:“官家你知不知道,我都准备了那么多的黄金,找到了粮食种子,就是想让官家打造一个强大的大宋,我本来没想这么做的,我就想带着心爱的人四处游玩,这才是我真正的梦想,直到遇到官家,你真的对我很好,我知道我很无赖,经常和你讲条件,可你从来都没有怪罪我,你一直想让大宋强大,因为你,我才动了帮助大宋的心。”

    “我很后悔,我走的时候可以帮你把那些唯利是图的臣子杀了的,如今你叫我怎么办啊,你也走了,她也要嫁人了,我真的心死了,大宋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你别怪我,过几日我就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说完,一阵风吹过,桌上的烛火直摇晃,王麟顿时觉得有些阴冷,“怎么,你怪我?我知道,我欠你一个梦想,孟皇后都告诉我了,可我真的不想留下来,能给当今陛下的我都给了,就让那些大臣们去折腾吧。”

    这时,赵佶见差不多了,准备出来见王麟,他已经明白王麟的想法了,于是清咳了几声,原是提醒王麟殿中有人,可王麟听到咳嗽声,可真是吓着了,难道赵煦显灵了?

    “哎呀,你还是怪我,知道了,怕了你了,最多我出些主意,不过我可不插手,朝中那些人我怕了,没你在,要是再出点什么事情,可真的活不成了。”

    “这可是你说的,要帮朕出些主意的。”赵佶边说边从幔帐后走了出来。

    王麟见是他,急忙爬起来要行礼。

    赵佶摆了摆手,“不用了,你都敢坐着祭拜先帝,朕这礼也就罢了,先帝容得你,难道朕就容不得你了?”

    “小民这不是不懂么?”王麟嘀咕道。

    “王麟,朕很失望,当年朕待你也不薄,你居然也不回来看看朕。”

    “陛下,那个…”

    “别这个那个了,你编不圆的,你可没那些言官的水平,不过朕倒是很感激当年你鼓动朕去巡查,如今那些朝臣要想骗朕还真要掂量掂量了。”

    王麟讪讪笑道:“那是陛下英明!”

    “别拍马屁了,不知大名鼎鼎的王明之是否有空去朕那里坐坐?”

    王麟听了,只觉得脚有些软,急忙道:“陛下别吓唬小民了,脚都软了。”

    王氏听了吃吃笑,“你是自找的,你才进汴京,官家就知道了,你倒好,官家不召你,你就当没事一样,官家在宫里都等火了。”

    “皇后娘娘,你要替小民说些好话才行。”

    “凭什么啊,予可没收到黄金。”王氏笑道。

    “那个。。,小民回头就给皇后娘娘送来如何?”

    “罢了,予逗你呢,予都知道了,你倒是仗义的很,居然和其他人拿一样多,大头都给官家了,再送给予,你可真是白跑一趟了,这事予可做不出来。”

    三人说笑着来到福宁宫,有些内侍见了暗吃一惊,怎么是王麟,居然和官家如此亲热?有心人急忙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王麟,燕云十六州不但是先帝的梦想,也是朕的梦想,于公于私,你都要帮朕。”

    “可陛下,小民。。”

    “灵儿是吧,朕下旨让她嫁个你便是。”

    “陛下不可,她既然不喜欢小民了,逼她又有何用?咦,陛下怎么知道的?”

    “朕以前是被你忽悠,可不代表朕是傻子,你认识几个女子?猜都猜得到是她,既然你不让朕逼她,朕自然只能逼你了,你自己选吧。”

    “得。。得。。小民认了,不过,小民有条件,小民什么官都不当,死也不当!”

    “你呀,知道你怕了,就当了那一次,差点就没救了,朕知道你的想法,行,不当就不当,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小民帮陛下前想问陛下几个问题。”

    “你问吧,朕能答的自会回答你。”

    “陛下,如何看待党争?”

    赵佶没料到他会问这个问题,“这个…,朕也说不好,党争扰乱朝堂,政事尽费,先帝空有大志,应付党争就耗费了先帝的大量精力,朕对党争也是深恶痛绝,自登基以来,也贬了不少官员。”

    “陛下,若是还是想靠贬官来消除党争,那还是放小民回良都府吧。”

    赵佶一呆,“你为何这么说?”

    “党争历朝历代就不可避免,不同政见者同朝为官很正常,何况正是有这些不同政见的朝臣,朝堂才会平衡,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先帝当年也是没有办法,都是朝中重臣,动不动就逼先帝,何况先帝身后还有太后,可当年党争之烈让人害怕,小民当年就曾说过,当官风险太大,万一站错队,什么时候被贬到天涯海角都不知道。”

    赵佶有些印象,“嗯,你是说过这话。”

    “本来朝堂之争很正常,可陛下如果因为党争就贬官,就会给朝中大臣一个信号,那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加上贬官的时候是一群人,这就会让不同的群体更紧密,因为他们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陛下,试想在这等情形下,都在挖空心思找对方的漏洞,谁还有心思关注政务?最要命的是异己都排斥完了,天下百官就会知道依靠谁,反而会做大,倒是后殿中所有文武都一起逼陛下,陛下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王麟问道。

    赵佶哑然,确实如此,以朝中几位重臣为代表分成了几个派系,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元祐党人和其他人的争斗。元祐党主政时若是不同意他们的意见,还真是满朝文武一起逼,“你有何办法?”

    “对事不对人,不管是哪个党派之人,做错事需要贬官就贬官,需要法办就法办,陛下可是当今天子,不能由着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拿言语套陛下,激怒陛下,那是想拿陛下当傻子。”

    赵佶一拍桌子,自己还真的被这些重臣当傻子摆弄,心里承认王麟说对了,可嘴上不会同意的,“他们还没这个胆子!接着说。”

    “不准翻旧账,陛下登基前的事与陛下无关,别拿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来说,遇到这种人,陛下直接让他先回家闭门思过几日再说。”

    “嗯,不错,是这个理,以往的事情和朕无关,当年都没处理,现在来处理确实不合适。还有呢?”

    “其他的就靠陛下把握了,翻来覆去说别人,有没有什么证据,这种话陛下听过就算了,朝中大臣为官这么多年,说过的话也有成千上万,有些话说错了也正常,只要没造成损害就不用管了,就像小民,说错的话不知有多少,陛下要是计较,杀头都够了。小民觉得,为臣就该做事,在朝堂斗嘴不是正事。”

    “说的好,朕有些明白了,朕不管各派如何争斗,只看每个人做事,有错就罚,和你是那派无关。朝堂中没有绝对的势力,就不可能一家独大,等他们发现朕只对他们做的事有兴趣,便没了再朝堂上争斗的意思了。”

    “对,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那些低层官员可安心做事,站队就只是政见不同,和自身的官位影响不大,不瞒陛下,小民若是为官,第一件事就是要想想去哪个相公府上拜见,而不是想着如何为陛下做事。”

    “好,朕就按你的想法去做,那些已经被贬的朕也会量才而用。以后朝堂上有人胡说八道,想让朕生气,符合他,朕就当做没听见,让他白说!”

    王麟见赵佶听他劝,心中稍定,他知道的历史中宋徽宗可是昏的不行。可从他接触以来,好像也不昏,王麟不知道的是自从他忽悠当时的端王赵佶巡查地方时,就已经开始改变了他,这如同老师引导学生一般,让赵佶在意识和思维方面潜移默化向他靠近。“如此,小民没问题了,多谢陛下回答小民的问题。”

    “说说吧,燕云十六州你有何打算?”

第一百零七章 多看一眼

    “陛下,如今西夏、吐蕃结盟,辽国也平定了叛乱,陛下也刚刚登基不久,几国都在恢复中,短期之内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对付他们其中一国不算太难,可他们若是联合起来就麻烦了,因此,小民以为眼下只能采取和良都府的办法,逐步进行经济侵略,加以武力威胁,等时机成熟在一举出兵攻下燕云十六州!”王麟说道。

    “嗯,经济战争你以前说过,朕还是知道的,良都府做法和武力威胁是什么”

    王麟把在良都府和丰稷说的大致说了下,赵佶想了好一会,点点头,“武力威胁呢?”

    “打造一支强大的火器军队,五万人!”

    赵佶听了,惊叫道:“那花费要多少啊?”

    “陛下,这还是少的,勉强能起到威胁作用,若要将西夏、吐蕃的影响一起考虑进去,还要更多些。”

    赵佶闻言倒吸口气。

    王氏听了笑道:“他早就计划好了,不然他给官家五百万两黄金做什么?”

    “其实小民曾经和董将军讨论过,大宋根本不需要厢军,五十万精锐禁军,可横扫天下,只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土地,那些厢军军士如果不从军,必成祸害,还有就是强行攻占的城池驻守很麻烦。”

    “你有没有办法?”

    “这就看陛下的了,要彻底杜绝土地兼并,不要让那些大户越来越大,土地越来越多,方法是朝廷限制土地的地租,不得超过三成,这样,那些豪门大户就没了兼并土地的兴趣了。至于进攻嘛,还是要收心为主,攻城为辅。”

    “对付大户?这个难办啊。”

    “不难办,国安司可发挥作用,不听话的,让国安司收集罪证,实在不行,宰了,明的不行来暗的!”

    赵佶听了瞪着王麟好久,“看不出你还真狠!”

    “陛下想想,千百年来豪门大户为何屹立不倒,那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朝廷放在眼里,谁做皇帝都要依赖他们,不交税,不纳粮,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他们损害的是陛下的利益,陛下只要对他们有任何动作,朝中大臣一定会阻止,因为朝中大臣也是豪门大户出身,小民不反对他们发财,不过不能贪得无厌,有的大户家有几十万亩土地,像话吗?”

    “嗯,有道理,三成租子,足够他们锦衣玉食了,比朕的日子都好过,不过,土地还是不够啊?”

    “两个办法,一是用小民带回来的种子大量开荒,二是朝廷新办些产业”

    “开荒?你带那个玉米和土豆产量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