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之北宋-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良都府后我们休整几日,补充物资。”王麟想想说道。

    “既然到了扶桑,有件事情我要和你们商量下。”

    “三郎你说。”董松林道。

    “我会留在良都府,明润兄那艘船给我,剩余的船请董将军,周大人和明润兄带回大宋,在良都府休整的时候,护卫商量下,看谁愿意留下。”

    “三郎!你为何要留下?是官家将你逐出大宋的旨意?可我们这次收获巨大,官家一定会赦免你的!”董松林十分震惊

    “董将军,我有不得已的原因,我会修书给官家,董将军和周大人替我带给官家,物资方面,给我留下五十支火枪,部分的弓箭,黄金、种子、剩余的火枪、大炮全部带回大宋交给官家。”

    “三郎,你在斟酌斟酌,留在良都府你能做什么?大宋需要你。”

    “将军不用说了,我意已决!”

    九月二十八日,王麟船队到达了良都府,船刚进海湾,就有人认出了这是王麟的船队,细细一数,六艘船都回来了,这下肯定了,王麟回来了,消息瞬间传遍了良都府,整个良都府都沸腾了,无数的人赶往码头,所有马车听说了都免费送人到码头,有两艘刚到良都府的商船,以为发生了暴动,吓的立刻起锚离开码头。

    丰稷接到消息时船队都快靠岸了,他急忙招呼人备车去码头,出了衙门大吃一惊,整个街道居然一个人影都没有,连续走了很久都没见到人,仿佛是座死城一般。

    船队靠岸时,王麟有些头大,码头上全是人,如何下船?

    李勇带着护卫下船清理码头,嗓子都喊哑了,才让良都府的人让出块空地。

    丰稷到码头时,王麟已经筋疲力尽了,不知说了多少话,总算安抚了良都府人的热情,让码头上的人逐渐散去。除了部分热情的百姓不愿离开外,码头基本恢复了往日的状况。王麟让护卫、军士和船工暂时不要下船,他和董松林、周日彦、李定坤等人先去良都府衙门交涉下,看看如何安排。出了码头,王麟就见到了丰稷,他有些诧异,急忙行礼道:“丰大了怎会在这里?”

    “不是你弄出个良都府来的么,老夫只好到这里替你守着了。”丰稷呵呵笑道。

    王麟顿时明白了,“恭喜大人任良都府知府。”

    “少来这套,老夫让你害惨了!”

    “啊?难道我留下的黄金不够?还是扶桑人又来折腾了?”王麟急忙道。

    “老夫手下一个判官、一个团练使都让你拐跑了,老夫一人要做三人之事,可不是被你害惨了?”

    “判官…团练使…”王麟想了想大喊道,“明润!马建林!过来”

    二人乐颠颠的来了,王麟指了指丰稷道:“见了上官,还不行礼?”

    两人都愣了,“明之,何意啊?”

    王麟踢了他二人一脚,“笨啊,升官了,还何意啊!”

    丰稷笑眯眯的看着,心想这王麟真是聪明,他才一句话,就猜到了。

    等二人搞明白后,乐得北都找不到,不但升官了,还留在良都府,这下可以和王麟作伴了。

    “明之,走,老夫带你看看你一手建立的良都府,看看老夫做得如何。”

    王麟对良都府的变化很惊讶,这里的繁华程度已经不亚于杭州府了,再加上是新建的城市,道路条件尤其好,绝大多数的房屋都是新建的,有大宋风格的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或庭院,也有扶桑传统的纯木结构平房,街道也很干净,各种作坊、铺子人来人往,街上的人服装各异,但有个共同点,看上去质量就很好。

    王麟见街上行人只要看见他们的马车队就会自觉的让开站在一边注视,笑着对丰稷道:“看来丰大人很得民心啊,百姓都很尊重大人!”

    丰稷闻言笑了,“明之这话一点都不着边际,明明是你在车上,百姓才如此的,老夫出来,最多是让个路而已。”

    “不可能吧?我在这里没呆多久,大人可是在这尽心尽力的做了一年多的,看如今的良都府,大人的功绩远远超过王麟了。”

    “明之你错了,老夫来到这里很久才明白,你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不管谁来,都替代不了的,明之你信不信,要是你在这里扯旗造反,整个良都府都会跟着的。”

    王麟听了吓了一跳,“丰大人可别吓唬我,王麟还是待罪之身,这要是传到官家那里,真要杀头的。”

    “官家。。官家。。”丰稷突然想起件事情,“明之,哲宗皇帝驾崩了,如今是原来的端王登基,现在是建中靖国元年。”

    王麟闻言顿时愣住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驾崩了…不会的,不会的…”

    “哲宗皇帝是今年三月驾崩的。”

    王麟眼中涌出了泪水,赵煦没能等到他回来。丰稷见他伤心,便不再说话,一直到了良都府衙门,二人都没说一句话,下车时,王麟恢复了平静,如今给他支持最大的赵煦也死了,他更是没回大宋的必要。

    良都府已经盖了新衙门,全城百姓都觉得原来的衙门太小气,总是被大宋来的人议论,这让他们很没面子,几次找代表上书后,丰稷决定新建衙门,秉承节约的原则,新衙门占地不算小,但房屋很简单,没有什么雕梁画栋、花园池塘,也没有为官员准备住房,是一个纯粹的办公场所,和皇城内的三省差不多。一进大门,两个扶桑女子就迎了上来,她们已经知道王麟到了,见到心中的男子,两名扶桑女子脸都红了,没了往日的大方的仪态,王麟见她二人失态,笑着道:“看见妖怪了?我好像长得还像人吧?”

    二女听了,忍不住笑了,“看看,笑起来多好看,丰大人很会选人嘛。”王麟接着道。

    二女顿时有些羞涩,一人轻声道:“王大人取笑人家。”

    “这哪是老夫选的,她二人呆着这里还不是为了你,明之,老夫劝你最好不要独自出门,不然会被良都府的小娘子们抢了去的,对不对理子?”丰稷笑着说道。

    那理子听了,更是害羞了,另一个倒是泼辣些,“丰老大人说得对,王大人要是一个人上街,奴就先抢了回去做奴的夫君!”

    这下,王麟吃不消了,都不知道怎么说,众人见他不敢回应,很是好笑,理子偷偷看了他一眼道:“没想到王大人也会害怕。”

    王麟听了嘀咕道:“我当然怕了,怎么良都府的小娘子这么厉害?”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笑。

第一百零二章 重返良都(二)

    晚上丰稷设宴招待了王麟等人,吃了饭,苏通、董松林等人都住到衙门附近的客栈,当然是免费的,客栈老板那是死活都不收钱,说收了就没命了。王麟还真不敢住客栈,带着戴玉琳和宋云慧住到了丰稷家,正好丰稷也想和他谈谈。

    “明之,接下来有何打算?”书房内,丰稷等王麟坐下后问道。

    “大人,我想留在良都府,不知大人是否同意?”

    “不回去了?为何?”

    “大人,我自己有些原因,不便说,再有,我是待罪之身,发配海外,不得返回大宋,留在良都府都不和大宋律法的。大人如有为难之处,我耽搁些时日,自会离开良都府境界的。”

    丰稷听了,怒道:“老夫赶你了么?”

    “大人别生气,我这也是怕朝堂上那些言官有话说。”

    “老夫也当过言官,明之不要把言官太当回事,还要看当朝宰辅和官家的,如今明之确实不能擅自回大宋,安心在良都府吧,老夫帮你治理好良都府。”

    “大人说笑了,大人乃是良都府知府,怎会是帮我,应该是帮大宋,良都府不是我的,是大宋的,不然当初我为何要官家派人来。”

    “说道为大宋,朝中有谁能比得上明之?只是这朝中…唉,不说也罢。”

    沉默了会,丰稷问道,“跟随明之的那些人如何安排?”

    王麟想了下道:“周大人、董将军一定是要回去的,要向官家交差事,明润和马建林在良都任职,肯定要留下,只有钱枫、张宇、徐虎和厢军军士不知如何处理,不行就搭船回杭州吧”

    “老夫这里还缺些人手,等老夫问问,若是愿意留下,老夫来安排,马建林是水军,良都府本来就需要水军,不如成立一支水军,交由他指挥,步军就看徐虎愿不愿带了,至于钱枫和张宇,良都府下共有四个县,尚缺县丞,不如留下来做个县丞,也好某个官身。”

    王麟听了,大喜,“那如此就多谢大人了!”

    两人又说了下时下的朝政,丰稷犹豫了一会问道:“明之,你建这良都府到底有何意?”

    王麟笑了笑,没直接回答,“大人以为呢?”

    丰稷将他在杭州看了王麟的信件后和李琮的谈话说了便,“老夫这样猜测对不对?”

    “大人不愧久居朝堂,王麟的心思大人一猜便中,不过,我还有些想法。”

    “快说与老夫听听!”丰稷大感兴趣。

    “大人觉得,要如何才能征服一个国家?”

    “这个简单,只要有足够的军力,打败他的军队,杀了他的统治者就可征服了!”

    “那百姓呢?历朝面对北方民族,有很多次将其军队消灭了,首领也杀了不少,为何还是战乱不息?”

    丰稷想了下,摇摇头,“老夫不懂军事,也搞不清楚。”

    “大人错了,这不是军事问题,是民心问题,敢问大人,我若在扶桑成立一个国家,这些扶桑人会听我的还是天皇的?”

    “别的地方不敢说,良都府一定是听明之的。”

    “大人想过没有?为什么?”

    丰稷听了,陷入沉思。王麟见他想了很久,开口道,“征服一个国家有时很简单,也许都不需要战争,只要把民心拿过来便是,如果当初我在良都府,把所有的扶桑人都杀了,所有的扶桑人都会恨我,不管多少年,只要他们还有一个人活着,就不会停止报复,我只有不停的从大宋运送人过来,可防范一年?十年?还是一百年?杀人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仇恨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一方彻底消亡,良都府,是我做个例子给朝廷看的,收复民心比打仗厉害,百姓都归心了,军队还不散了?谁没家啊,至于统治者,没了百姓,哼!屁都不是!”

    丰稷听力心中震惊,“老夫记得明之曾经出过主意,要朝廷在边境上清除无人地带,还要和西夏、辽国对杀百姓,怎么和今日说的不一样啊?”

    “大人,我那是极端办法,收复民心需要付出人力物力,良都府有今日,一是靠我留下的黄金,二是靠大人这样的一群人认真做事才达到的,大人也是看到结果才会相信王麟说道,否则,让朝廷在西夏、辽国边境这样做,朝廷会答应吗?有钱吗?有人吗?既然不能这样做,血战到底是唯一选择,我说了,只要剩下一人,对方都会反抗,既然这样,就对杀吧,反正大宋人多。”

    丰稷听了,长叹,“老夫明白了,明之很想通过收复民心的方式来征服西夏和辽国,可知道朝廷不会采纳的,才会说出了那极端的办法,如此说来,老夫倒是小心了,良都府周边好几个地方都想纳入良都府管辖,老夫没敢答应,现在看来,明之所说的征服就是这样的吧,不断的收归周边的地方,不出几十年,整个扶桑都是大宋的了。”

    王麟点点头,“大人说的没错,不过这也要小心,百姓多数是没有野心的,可那些大家族就不一样了,他们有底蕴,有号召力,这样的人留不得,必要时要下杀手,不要管对错,既然是征服,总要有人付出代价的,我可不希望是大宋付出代价。”

    丰稷呆了半响道:“老夫算是服了,明之对扶桑人好不是完全真心的,好算计啊!”

    “大人这是什么话啊,好像王麟很阴险一样。”王麟不满了。

    丰稷哈哈一笑,“说你阴险算轻的了,要真说起来你这叫奸诈无比,不过老夫喜欢,扶桑的百姓也会喜欢的,这是大道!”

    王麟无奈的看着丰稷,嘀咕道:“这是夸人还是损人啊?”

    “其实不止是扶桑,老夫觉得大宋也一样,有些大族也是留不得的,只是在扶桑灭了那些大族问题不大,在大宋就麻烦了,算了,不说这些,明之觉得老夫在良都还要注意些什么?。”

    “还是信中和大人说的,一定要拉平贫富,不知良都府如今岁入如何?”

    “如今良都府在大宋府州中怕是第一了,今年岁入可达到五百万贯!”丰稷很是自豪。

    “有这么多?”

    “如今扶桑国与大宋的交易几乎都集中到了良都府,人口有二十三万多户,无数的商人逗留良都,带来了大量的税收。”

    “有钱就好办了,良都府要以商业为主,其他行业我觉得大人可重点关注几个,一是造船,要造大船、好船,二是扶桑国出产的作物加工,比如让其他地方的扶桑人种桑蚕,良都府收购加工成丝绸,再买到大宋,把大宋的瓷器,棉布运过来卖给扶桑国,最好让扶桑国靠种植就能发财,只会用锄头,不会用刀枪才好。”

    “好主意,牢牢拴住他们,还有呢?”

    “良都府是新建的,趁着这里人居住都不久,实行身份登记,在这里定居的要全部登记姓名,有亲戚朋友来要上报,这样可以严格管理外来的人,城市实行刀枪管制,除了军队、衙门,百姓不得拥有兵器,大人可考虑适当招募些扶桑人到军中,不过不要单独成军,要打散了和大宋人混在一起,还有…”王麟有些为难。

    “明之但说无妨”

    “如果可能,废除青楼,不准人口买卖。”

    “明之对女子还真是好啊!”丰稷笑道。

    “大人说笑了,我对女子…是要好些,不过,我到不是因为这个,青楼和人口买卖多数涉及女子和孩童,这些人都涉及到很多家庭,会让有些人动了歪心思,去强抢民女或孩童,就会造成不安定因素,而且,禁止人口买卖也可以防止有些人私养家奴。”

    丰稷听了,点点头,有些道理的,“还有呢?”

    王麟笑了,“大人,我还要呆在良都府的,慢慢商议如何?”

    丰稷也笑了,“老夫着急了,对慢慢商议。”

    第二天王麟来到客栈,和众人说了与丰稷商议的结果,徐虎、钱枫等人听了自然是愿意的,只有董松林和周日彦一脸的不高兴,说等回京交了差,也活动下来良都府。

    黄金的事情众人都说全凭王麟决断,海上航行期间,各船已经把黄金基本统计清楚了,共有六百二十三万七千多两。见众人让自己做主,王麟说道:“黄金我是有些打算,现在就说与各位哥哥听听。”

    “我想把五百万两黄金交给官家和朝廷,不知各位哥哥有没有意见?”

    董松林听了笑道,“某等也说起过,原以为三郎会全部交给官家呢,这下只交五百万两,不会有意见的。”

    王麟讪笑道:“都交了,咱们不是白跑了?”众人哄笑。

    “船上船工共有一百三十人,护卫九十八人,厢军军士连同马都头带的,有一百三十五人,禁军军士五十人,整个远征共有十名船工,二十二名厢军军士,二名禁军军士死亡,活着的船工每人五百两,护卫、军士都一样每人一千两,死了的翻倍,这去了三十七万七千两,我们剩下的一共有十六人,不管男女、官职大小,一律每人四万两,这又去了六十四万两,还剩下二十二万两,等回大宋时苏通带二万两给苏姐姐,二万两给苏涛伯父,他们可是出了大力气的,其余十八万两我有些私心,想让董将军带三万两给徐国长公主,三万两给先皇孟皇后,三万两给…。。平原郡王,三万两给我嫂嫂,一万两给我妹妹秋菊做嫁妆,还有五万两留在良都府,看看还能做些什么,不知各位哥哥同意否?”

    众人听了都没什么意见,反而觉得王麟分给大家的多了些,他自己的反而少了。只有李勇,曹豹说他们和护卫的都交给王麟,小乙听说分给他四万两黄金,当时就晕过去了,好容易弄醒,又有些傻呆,陈伯怪王麟分钱分得太顺手,要是把小乙吓死了,还不如不给,众人又是哄笑了一场。

第一百零三章 轰动汴京

    分钱造成的后果就是船工、军士都抵死了不肯回大宋,说要接家人来良都府,跟着王麟,好说歹说,众人才极不情愿的同意先回去,不过以后他们要来,王麟可管不着。

    戴玉琳和宋云慧对分给她们的黄金毫不在意,她俩靠着王麟,什么都不烦,有没有钱一点意义都没有,戴玉琳还笑着说王麟是故意的,这样他就可拿她和宋云慧的那份,王麟气恼的说她俩的黄金,他绝不动一分。

    当日分完黄金,王麟去了良子墓,戴玉琳和宋云慧都没跟着他,良子墓依然很干净,王麟一个人坐在墓碑前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有人来良子墓,见他在,都静静的离去了,王麟直到太阳落山了才回去,这又成了良都府人热议的话题,纷纷猜测王麟到底说了什么。

    又过了一天,船队补给好了,董松林和周日彦闷闷不乐的带着船队启程,只有李勇带着二十个护卫一起回大宋,他们要帮王麟送黄金,顺带把剩下的护卫都带到良都府,王麟劝了好久也没劝动,只得由着他去折腾了。

    十月二十日,周日严、董松林带着船队抵达了京东东路登州,巨大的战舰驶入港口,顿时登州府轰动了。

    “大宋的船队到港口了!”

    “从没见过的巨大战船!”

    “听说是一年前从杭州远征东面大海的船队回来了!”

    登州知府滕文习听闻有一只大宋的船队抵达登州,十分惊讶,没接到任何军令公文啊,那里来的船队,正在疑惑之际,便听门房禀报说太史局夏官正周日严,虎翼军指挥使董松林求见。

    周日严、董松林来到大堂后,见滕文习一脸不解的望着他们,两人相视一笑,周日严施礼后道“腾大人,我等远征美洲大陆归来,今日抵达登州,未及时向大人通报,请大人见谅。”

    “美洲大陆?远征?什么时候的事?本府怎么不知道!”滕文习脸上写满了问号。

    “大人可记得元祐二年,王麟王明之被官家逐出大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