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之北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点点头,“就依你所言,授李定坤良都府判官,水军都头马建宁为良都团练使。”

    下了朝,赵煦乐颠颠的去了瑶华宫,“菁儿,有王麟消息了!”见到孟氏赵煦就笑着说道。

    “官家这么高兴,肯定是好消息吧?”

    “那厮可真是出人意料啊,居然给我在海外弄了个府!”赵煦感叹道。

    孟氏听了大为好奇,缠着赵煦让他快说,赵煦把事情说了一遍,孟氏吃惊道:“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杭州李琮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说得很清楚,今日朝中已经定下了让丰稷知良都府”

    孟氏这才信了,“官家,良都这名字是不是和王麟有些关联?可有典故?”

    “菁儿真是聪明,还真有典故,这是李献甫随奏折一起送来的信,我看了都有些难受呢,你看看。”说完递给孟氏厚厚的一封信。

    孟氏看着看着就哭了,边哭边看,看完后,良久才轻轻道:“良都,好名字!”

第八十一章 骤生巨变(一)

    李定坤是四月十八日出发了,他十六日就去找了水军都头马建林,马建林听说王麟远赴大洋时就很是不满了,这王麟怎么不带他?见李定坤找他去扶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催着李定坤赶快回去让李琮行文,李定坤见他比自己还急心中大乐,连忙忽悠他没有人手做准备,马建林一口就答应下来,李定坤只要搞定公文即可,其他事情他来办。

    马建林不愧为水军出身,出海准备之事他居然一天就搞定了,还替李定坤做好了准备,这次李定坤的船就是上次王麟去扶桑的船,王麟嫌小,没带去。

    随同李定坤一起去扶桑的只有赵宇和钱枫,其他人回去不管怎么说,家里都不答应,赵宇是家里人勉强同意了,钱枫则是偷跑出来的,李定坤看着他脸上左右都有手指头印,一直取笑他,钱枫则没好气的回了句你脸上的指头印以前比我还多后,一个人生闷气去了。

    一路上很顺利,毕竟有大宋水军陪同,海盗看见了自然是避而远之,五月三日,李定坤到了良都,下了船李定坤就吃了一惊,良都这时候就是大工地,修路、盖房子、扩建码头,只是李定坤奇怪的是城里的人不论是扶桑人,还是王麟走后留在这里的少量大宋人都面带愁容,李定坤好容易才找到个听得懂大宋话的,一来是问问到那找吉野幸见,二来问问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那人听说他是大宋派来的,找吉野幸见,顿时热情起来,连比带画的说了幸见的新住处,又听他问是不是出了事情后,那人脸上暗淡下来,指着海边几艘大船说道:“那是王大人的船!”

    王麟还没走?李定坤大喜,可那人随后说道:“王大人出海后,一直没有音讯,前几天回来了两条船,听说是遇到风暴,王大人和另外两艘船失散了,这两条船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失踪了?李定坤顿时如五雷轰顶,拉着那人要他带路赶快去找吉野幸见,见那人迟疑,李定坤大吼道:“王麟是我弟弟!”那人一听,二话不说,丢下手里的活就带着他们去了。

    四月二十五,杭州府,丰稷下了船后松了口气,终于到了杭州,这段时间他可忙坏了,主要是人手不好找,最后还是长公主赵玉慧给他出了主意,学王麟从落选生员里找,一样是先看以往的试卷挑人,这次比王麟那次还要顺利,毕竟是大宋正式的府,正式的官员,虽然远了点。随后又到苏涛那领了五十门火炮,这是赵煦特地交代的,海外不可能驻军太多,利用火炮守城是最佳选择。

    李琮特地到码头迎接他,丰稷见了李琮就急忙道歉,他突然不来杭州接替李琮,使得李琮一时间也走不了了,李琮毫不在意,他这把年纪了,也就是再往上升个一级半级的,杭州怎么说也是个好地方,不走也好。

    紧接着丰稷又告诉李琮官家封了李定坤判官之职,李琮听了大喜过望,这比他升官还要他高兴,儿子终于有了出息,心中不免感激王麟,坤儿这朋友交的值了,自从认识王麟,他钱也不愁了,定期的分成足够用了,来路还正,这让他有底气当起了清官,治下的杭州府连官家的称赞不绝,已经是大宋府一级的楷模。如今儿子也飞速的提升,已经超过了他当年,这前途,都不敢想了。

    将丰稷接到驿馆后,李琮设宴给丰稷等人接风,席间丰稷笑着问他进入扬州后就听有人在唱王麟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李琮笑着告诉他,钱枫在聚仙楼说故事的事情,那些才子四处传开来,陪李定坤吃饭那个歌女灵机一动,将钱说的故事编排了下,很是受到欢迎,酒楼、青楼纷纷请她去弹唱,这就传开来了,歌女也因此受益,赚了好多银钱。

    丰稷听了大笑,“李大人,这故事我也听了,真是这样?”

    李琮摇摇头:“没这么夸张,这事我也向定坤核实过,当年王麟也就只见过这个良子一面,哪有什么东京湾定情之说,王麟回来后恐怕早就记不得这个良子了。”

    丰稷听了一愣,“大人意思是王麟这次出海见到良子是第二次?”

    李琮想了想道:“按照那些商人说的,应该是的,而且见到的当天良子就死了。”

    丰稷沉默了一会才说:“如此说来,这比故事还让人感动了,王三郎有情有义,老夫自叹不如啊!”

    “他这人就这样,你对他好一分,他定会回报十分,只要真心对他,他给你的想都想不到。”

    丰稷点点头,“大人说的有理,官家不顾朝中大臣非议,发配他到海外,他就给官家弄了个府,怕去的人不好打理,还留下大批银钱,老夫这是捡了个大便宜啊。”

    “丰大人只要认真做事便是了,三郎还留了封信给丰大人,回头我拿给大人。”李琮笑着说。

    “给老夫的?他怎知道老夫回去良都府?”丰稷奇怪了。

    “他当然不知道了,这是他给良都府知州的。”

    “李大人现在给老夫如何?老夫等不及了。”丰稷大为好奇。

    李琮笑了笑,从袖子中拿出书信,“就知道丰大人会这样,老夫带着呢!”

    丰稷一把抢过来,细细地看了一遍,沉思了会问:“李大人看过没有?有何想法?”

    李琮点点头,“老夫看过了,想了好几天,三郎的意思应该有两层,良都府的管理核心要牢牢的抓在手里,但一些具体的事情可以交给扶桑人,不管怎么弄,都要控制得住,另一层的意思是可以让扶桑人过好日子,但不允许出现豪强,尽量让贫富均匀,这样扶桑人就不能包成团,对稳定有好处,此外,允许通婚,教授大宋文化,说大宋话,十几年就可以将其同化!”

    丰稷点点头,“他这是在试点啊,要是在海外做得成,那…”说完了朝北面看了看,两人心照不宣的笑了。

    丰稷在杭州几乎没有怎么耽搁,几天后就随着一队商船出发了,李琮派出了一半的水军护送他前往良都府。

    丰稷是五月二十六日到达良都府,下船后他和李定坤一样大吃一惊,码头已经很具规模了,比大宋几个港口的还要大,离码头不远处一座城市已经初具规模,出了码头,眼前是一条大路通往城市,路边上立着个牌子,丰稷好奇的看了下,上面写着惠子大道,并标注了前方的地名和后面东京码头的地名,他一看就明白牌子的用途,这是路牌,不错的想法,回头要让人记下。

    不远处路边有个场所,大门上写着车站二字,丰稷派人过去问了问,才知道这是个运送物资和人的地方,有固定的马车前往城市,也可以雇佣马车送人或送货,丰稷让人去雇了几辆马车,驾车的有大宋人也有扶桑人,大宋人见到丰稷就知道他是大官,急忙行礼,丰稷摆摆手,上了一辆马车,随从跟着做了上去,其他人则纷纷上了其他马车,随从让车夫带他们到良都府的衙门,车夫不敢怠慢,说了声大人做好,扬鞭驾车而去,路上,丰稷见到了那种固定拉人的马车,长长的车厢,两边都可以上下人,每辆马车有五排座位,每排可做三人。丰稷很好奇,问车夫那固定马车怎么回事。车夫笑着告诉他,固定马车是王大人想的,按照一定的线路来回行驶,没个一里设置一个站,坐车的人可以在那里上下车,不论远近,每次一个铜板,整个城市有很多条这样的马车线路,很是方便,百姓都称赞不绝。要是有钱人,就可以顾他这样的马车,想去那就去那,价钱就商量着办,不过良都府有要求,不管远近,车费不能低于二十个铜板。

    丰稷听了大为感叹,不过有了疑问,这驾驶雇车肯定比固定线路马车的收入要好,谁会去驾驶固定马车呢?车夫听了笑了,说那固定马车想驾驶的人多了去了,他们的收入是固定的,不管有没有人做,每个月都有五两银子的收入,每三天还可以休息一天。丰稷有些不解,要是没人做不是亏了,哪来的五两银子收入?车夫告诉他,那些固定马车夫的钱是衙门发的,要是亏了钱,衙门会补的。

    丰稷吃惊了,堂堂衙门怎么关注如此小事,而且不该介入商贸啊?再问车夫,车夫自豪的说,这是王大人定的,王大人说了,良都府如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不要建了。说道王大人,车夫眼睛红了,慢慢沉默了。

    片刻,车夫才说,“王大人是好人啊,但愿他吉人天相。”

    丰稷听了急忙问出了何事,车夫告诉他,王麟失踪了,丰稷听了心头一凉,催促车夫赶快去良都府衙门。

第八十二章 骤生巨变(二)

    一路无话,半个时辰后到了良都府大门,丰稷下了车,有些迟疑,不大的大门,门上倒是写着良都府三个大字,朝门里望去,估计也就是个不大的院子,问车夫是不是错了,车夫说没错,就是良都府衙门,见丰稷疑虑,笑着告诉他良都府发了通告,按照王大人的要求,良都府的衙门只能比百姓的差,那一天百姓的房子更好了,良都府才能扩建的。

    丰稷和一同前来的都不说话,半响,丰稷道:“都听清楚了?要是想来发财的,现在就回码头。”说完带头进了大门。

    进门后是经过一个小院子是一个大厅,两边摆着椅子和桌子,大厅正面有两张桌子,坐着两个扶桑服饰的女子,见有人进了,其中一人站起来后走过来招呼丰稷等人先坐下,然后用桌上的茶壶给众人到了茶,才用流利的大宋话问丰稷等人有何事。

    丰稷问她是做什么的,那女子回答是前厅接待,见丰稷不明白,解释了下,丰稷才知道这前厅接待就是先招待来访的人,问清楚办什么事情,再根据要办的事情带着去找相应的人。和丰稷一起来到人低声道:“怎么能用女子做事?荒唐!”

    那女子耳尖,听到了,笑着说:“几位是才从大宋来的吧,良都府不排斥女子出来做事,王大人说过了,咱们女子为良都府立下了大功,只要愿意,和男子一视同仁。几位若是不信,可到幸子广场看看王大人给女子立的石柱就知道了。”

    “为何有的道路叫惠子、理子,还有这幸子广场,有何典故?”丰稷问道。

    “这位老人家有所不知,丰臣军来犯时,有二十三名女子自愿拿着王大人做的炸药埋伏在城外,等丰臣军进攻的时候点燃了炸药和敌军同归于尽,王大人当时给每个人家里发了一百两黄金,但有十名女子已经没有家人了,王大人决定没有家人领取的金子用来修路,并用那女子的名字命名,后来那十三名女子的家人也决定不领取,全部用来修路,这就有了二十二条女子姓名的道路和一个广场,还有一个是以带着这群女子的吉野川名字命名的吉野川湖。”

    丰稷一行人听了有些汗颜,那女子又给众人到了茶后问道:“请问几位到良都府有何事?”

    丰稷随从走到她面前说道:“我家大人是朝廷新任的良都府知州丰稷丰大人,你去叫通判吉野幸见来。”

    丰稷站起来说道:“不用,带我去见吉野幸见。”

    那女子听到是良都府最大的官来了,倒也没显得惊慌,浅浅一笑:“不知是知州大人,冒犯之处请大人不要见怪,大人请随我来。”

    丰稷跟着她往后走,边走边问:“见到老夫,你不害怕?”

    那女子轻轻一笑:“为何要害怕?大人既然来到良都府,也就是良都府的一员了,在良都府小女子也是大人的家人,有见到家人害怕的么?”

    “这些也是王麟说的吧?”丰稷笑道。

    那女子摇摇头,“王大人从来不说这些,他是在心里把良都府的人当做家人,他只做,不说的。”

    “你的大宋话说得很不错啊,学了很久了吧?”

    “回大人,小女子以前就会些,这段时间天天都在练,小女子想练到和大宋人一样。”

    “呵呵,是不是想有一天去大宋看看?”丰稷笑道。

    那女子又摇摇头,脸上泛起红晕,“不是的,大人,小女子只想有一天能和他说几句话,只是他…”说着眼泪都掉了下来。

    丰稷轻声道:“你说的他,是王麟吧?”

    那女子点点头,二人说着来到一个开着门的房间,那女子走到门口欠了欠身子说道:“吉野大人,丰稷知州大人到了。”

    吉野幸见听了急忙跑到门口,见一位老者上下打量他,急忙行礼,“参见知州大人,不知大人驾到,下官未能到码头迎接,请大人恕罪。”

    丰稷笑道:“你确实不知,吉野大人,官话学得不错啊”

    “回大人,下官自上任以来,请人教的,不过有时候还是会闹笑话的,到时候望大人不要见怪。”

    “无妨,无妨,老夫年轻时也好长时间才弄得清楚的,吉野大人,不请老夫进去?”

    吉野幸见有些为难,“大人,下官这…没坐的。”

    丰稷听了一愣,伸头往里面看了看,果然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后面有把椅子,边上有几个书柜。

    丰稷有些不满,“不让人做如何办公?”

    吉野幸见弯腰行礼道:“回大人话,下官谨记王大人的话,办公不是坐着办的,是走着办的,如果有事商议,均在那边的议事厅商议。”

    丰稷望着他好一会,才说道:“有道理,是老夫错怪你了。”

    “大人这是对良都府的办事方式还不太了解,过些时日清楚了”

    丰稷点点头,“先不说这些了,老夫问你,那王麟出了何事,李定坤现在在那里?”

    “大人请到议事厅说话,这事得慢慢说。”吉野幸见说道。

    众人来到议事厅,只见中间一条长长的桌子,两边摆着椅子,议事厅里也有个扶桑女子,引导众人坐下后,给众人上了茶,吉野幸见等众人都坐定了才道:“丰大人,王大人出海后二十余天,就有两条船回来了,说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五艘船都走散了,风暴持续了两天,风暴停息后,苏官人的一号船找到了董将军的二号船,可李勇的三号船、曹豹的四号船和王大人的五号船怎么都找不到了,他们在海上找了七八天,怕王大人的船返回了东京湾,就回来看看,可王大人的船没回来过,然后是李定坤他们到了,听到王大人失踪,他们全哭了,商议了一天后苏官人、董将军还有后来的李定坤、马都头都决定去找王大人,如今已经走了有二十天。他们说如果朝廷派人来,让下官带句话。”

    丰稷沉着脸问:“什么话。”

    “请大人带话给他们的家人,他们死了。”吉野幸见说着就哭了。

    啪!丰稷手中的杯子掉到了地上,这意思是找不到王麟就不回来了,他不明白,苏通、董松林、李定坤、马建林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找不到回复官家就是了,没有多大的责任,可他们为何要这样做?王麟,你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让这些人死都不怕?

    如今良都府的新任判官、团练使都去找王麟,这是大事,丰稷到了客栈急忙写了奏折,让随行的水军将领即可启程,返回杭州,请李琮八百里加急呈送赵煦。做好这件事,丰稷才开始审视他治下的这座城。他自己的府邸需要时间建,吉野幸见倒是事先考虑了,在府衙不远处给他新建宅子,约莫也有个四五亩大,丰稷去看了后让吉野幸见减小一半,有个一进一出的院子就行。

    良都府的事务他暂时没有插手,要花时间看看,每天他带着那些大宋来的官员到处走走,傍晚十分他有时会带着随从去广场转转,那里每天晚上都会给王麟他们祈福,据说不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良子的墓和广场的石柱他都去看了,很干净,几乎随时都有人在打理,他一开始以为是专门有人做这事,后来才发现那些打理的人大都是路过的,一段时间下来,他有些明白董松林等人为何会不顾一起的去找王麟,王麟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就是这个新城的灵魂。

    赵煦接到丰稷的八百里急报时已经是六月十日了,打开奏折看完他就傻了,片刻,这位大宋的最高领导无声的流下眼泪,边上的内侍没见过赵煦这样的状况,顿时手足无措,急忙去找都都知郝随,郝随来了后也不知怎么办,刚想上去问问,赵煦怒喝一声:“都给朕滚出去!”吓得郝随和内侍连滚带爬的出去了。

    赵煦傍晚时分吩咐摆驾去瑶华宫,郝随想上前劝阻,看见赵煦可怕的眼神顿时不敢说了。来到瑶华宫走进孟氏房间后,赵煦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孟氏见了担忧,轻声问他出了何事,赵煦随手把奏折递给了她,孟氏看完也呆呆的不说话。

    “菁儿,我很后悔让他去,我以为出海而已,他有那么大的船,那么多人,不会有问题的,可我想错了,这厮骗我,他哪有二成把握,他什么把握都没有!”

    “官家不要太焦虑,这奏折也只是说失踪,难说还找得到的。”孟氏安慰道。

    赵煦摇摇头,“菁儿你不懂,大海上失踪就等于死了,不然董松林、李定坤他们也不会让丰稷带话给家人说他们死了。”

    “陛下!别人希望王麟死,可陛下要有信心!妾相信王麟一定会平安无事的!陛下切不可因为此事荒废了朝政或是怪罪他人!”孟氏大声道。

    赵煦闻言一震,“菁儿说得有理,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