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想过。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在他的印象中,在这一领域向来是国外遥遥领先于中国,浑然忘记因为他的关系,正佳软件已经走在了前面很远。
看来,等朱力男到位后,该好好跟他谈谈这事。
相对来说,要比赚美金赚外汇的能力,计算机方面的应用产品远比传统的产品要好赚。
当年的王安电脑发展之所以这么快,就在于国外的那些大企业,在这方面比国内的企业要重视得多,在经济实力上也有能力大手笔的投入。
又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啊!
“很好,有必要的话,我完全可以在美国注册一家公司,针对这些系统来进行改版后,往美国和欧美市场推。”
吴小正顺水推舟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胡正明听了却又是暗暗吃惊。
他发现,吴小正在商业方面的嗅觉确实非同一般的敏锐,而且思维还特别清晰。
他刚才只是随便提了一嘴,吴小正却马上能举一反三,立即提出可行的运作模式。
确实不愧商业天才之名啊!
这使得他对吴小正的微电子研发中心计划兴趣更浓了。
对于他这样的技术专家来说,他其实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研发的,最怕的不是技术不到家,而是研发出来的成果无法投入到应用中去,这样反而会让研发工作陷入后继乏力的死胡同。
而现在,吴小正在商业应用方面的本事,立即就让他眼前一亮。
有这样有眼光、有前瞻性的投资者掌舵的话,研究中心的研发成果投入应用的话,似乎不是难事。
他立即就问了一句:“我听老倪说,你在研发中心上的投入决心很大,你真的就这么看好计算机这一产业的未来?”
吴小正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脑:“未来的世界是属于计算机的,我们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让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他又指了指搁在桌上的大哥大:“不仅如此,未来更是属于应用和通信的,前途无量。”
他这是趁机向胡正明已经倪光南暗示,研发中心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胡正明又点了点头。
对于吴小正的观点,他是非常认可的,这也是他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
看来,理念上是温和了,接下来就该了解吴小正在投入方面的真正实力。
第895章 想想也开心
没有几个人比胡正明更清楚,一个大型的计算机与微电子研发中心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投入再投入,巨额投入之后的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还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
按照现有的行情,不少的研发中心在巨额的投入之后,却空手而回的,并不少见,这意味者投资者的巨额投入完全有可能打水漂。
因此,他必须知道,吴小正是否真正具备长期巨额投入的实力,也是否具备空手而回的思想准备。
否则的话,这个研发中心在花费了他大量精力后,若是因为吴小正的原因而中途夭折,那对他和众多研究人员来说,那就得不偿失了,那是精力和心血的严重浪费。
实力的证明对于吴小正来说真的很简单。
因为吴氏企业刚开过年会,去年的经营数据基本上是齐全的,他只需把相关数据拿出来,再把年会上的总结视频播放一遍,就能让胡正明知道,现在的吴氏企业到底能有多赚钱,未来的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
吴小正在投入方面的实力是无容置疑的,只要他有投资的决心,那维持国内国外两个研发中心确实不成问题。
胡正明先确定了这一点。
接下来,该试探吴小正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个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一旦无法投入应用的话,你的巨额投入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吴小正笑了笑。
胡正明的这句话一出,他就知道,这位顶级专家已经对他的计划彻底动心了。
既然如此,轮到他来定规矩了。
任何合作,如果不事先把规矩定明确的话,中途很可能就会引发纷争,最终导致合作的破裂。
就像柳传志和倪光南的合作一样。
因此,他必须把丑话说在前头,让大家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做事,这既包括运作的原则,也包括发展的方向。
双方必须目标一致,这种合作才有可能继续往下走。
“导致一个研发中心最终血本无归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却只有几点。”
“一是我的投入后继乏力。”
“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那只能是我认栽。”
“二是研发方向存在问题。”
“因此,在研发方向的确定上,一定要得到我的认可,否则我宁愿不投。一旦我认可了,投资还打了水漂的话,那也只能我认栽。”
“三是研发团队在投入资源的使用方面存在问题。”
“我虽然愿意投入,但坚决反对资源的无计划分配,跟反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在投入方面,研发团队必须具体可行的资源使用计划,避免浪费,才能让我放心投入。”
吴小正把话说得很明白。
他虽然愿意全力投入,但他的投入并不是无原则的,研究团队的行为也不是无限制的。
这反而得到了胡正明的认可。
他知道,做研究的,最怕的就是那种头脑发热的投资,那样很可能会中途夭折。
反倒是像吴小正这种有计划、有原则的投入,则是比较靠谱的,也是能长久的。
既然如此,那胡正明需要确定的就只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研发中心具体的研发方向。
“在研发方向方面,你有什么考虑?”
“这一点,我跟老倪谈过,我对三个方向的研发很感兴趣。”
“一是芯片,既包括计算机芯片,也包括移动电话和通讯方面的应用芯片,甚至还包括机械和电器设备方面的芯片。”
“在这方面,只要你们拿出具体的研发项目,并且得到我的认可,我就会全力支持。”
“二是通信方面的应用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项目。”
“而且,我认为这一块是最容易出成果的,一旦它出成果,又会反哺研发中心的运作。”
“三是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面。”
“我敢预言,在未来几年,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会非常迅猛,因此,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研发中心也能把这一块当作研发重点。”
芯片、通信、互联网,这就是it业的未来。
在研发中心的研发方向上,有着前世经验的吴小正,他是不担心方向出问题的。
胡正明陷入了沉思。
吴小正所说的三个研发方向,跟他的想法是非常吻合的。
这让他无比的心动。
作为一个微电子领域的技术专家,他所欠缺的正是可信赖的投资方,以及可以将研发成果投入到应用中去的实力企业。
毫无疑问,吴小正现在就是那个最合适的投资方,他既有着资本上的实力,又有着很强的商业运作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他还是祖国大陆的投资人。
胡正明虽然是美籍,可他骨子里留的却是华人的血,自然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让祖国更强大。
这也正是他频频来国内讲学的原因。
非常完美!
但他也有担心的地方。
那就是他自己所擅长的只是微电子领域,计算机与融合通信、互联网技术及应用方面并非他的专长。
而按照倪光南的提议,是建议他替吴小正担当起成立和管理美国研发中心的重任。
这让他很是忐忑。
他不知道,自己在另外两个所不擅长的领域,是否实现吴小正的目标,不让他失望。
想了想,他终于说道:“如果吴董相信我的话,回美国后,我愿意全力以赴,去牵头筹备这个研发中心。”
相比对未来的忐忑,他觉得,一个能成就自己梦想的机会更难得。
吴小正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可是一个能让倪光南还敬佩不已的顶级专家。
现在他却向自己伸出了合作之手。
这意味着,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布局终于可以正式启动了。
真是想想也开心。
未来确实是属于计算机与通信的,而在他的计划里,现在国内有了倪光南这位大拿,国外有了胡正明这位顶级专家,这意味着他的起步就是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
再加上他所拥有的前世经验,这个未来的it王国,想要失败都很难。
“合作愉快。”
吴小正向胡正明伸出了右手。
第896章 完美分工
如果吴小正是一位it人士重生,或者说在前世对it领域就有很深的认识,那他现在就远不止开心。
应该说,他做梦都能笑死。
现在他还不知道,胡正明的未来到底有多牛。
到底有多牛?
几件事可以简单说明。
1997年,胡正明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2007年,胡正明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9年,当英特尔领头的芯片业界普遍认为,半导体制造工艺到25纳米关口时将出现瓶颈,制造技术难以突破时,胡正明发明有名的基于立体型结构的finfet晶体管技术,成为了著名的finfet之父。
2001年,胡正明开始返台担任台积电的首席技术官(cto),开始在台积电推广finfet技术,并在担任cto三年之后,还长期担任台积电的技术顾问。
台积电正是凭借这一技术,逐步发展成为英特尔、三星这一级别的芯片巨头。
而英特尔、三星这样的芯片巨头,为了将半导体制造工艺到突破25纳米关口,也不得不转用胡正明的finfet技术。
到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华为手机,之所以能在高端机上赶超苹果,在手机销量上逐渐占据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就在于它的麒麟芯片,正是在胡正明的亲自指点下,采用了finfet技术,成功将制造工艺突破到了16纳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华为也正是因为拥有属于自己的麒麟芯片,才在之后美国高举技术制裁大旗时,始终屹立不倒。
……
可以说,胡正明的finfet技术,改变了芯片技术的未来。
他也凭借这一技术,在2015年获得了美国国家技术和创新奖,并在2016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可以说,胡正明是芯片领域最顶尖的人才。
此时的吴小正还不知道,他已经和芯片领域全世界最牛的人携手,他还在兴致勃勃地听胡正明和倪光南商讨即将成立的两大研发中心的分工及合作问题。
一个芯片的成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实际上,整个半导体产业共分为硅晶圆制造、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几大部分,其中硅晶圆制造和芯片设计算是上游产业,芯片制造是中游产业,而封装测试算是下有产业。
胡正明和倪光南现在正在商讨的,就是两大研究中心主攻哪些研究方向,以及怎么分工。
两人都非常清楚,就算大投入把两大研究中心成立,想要通吃半导体产业的所有环节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必须得有侧重点。
“硅晶圆这一块先放弃,这部分在国际上基本不存在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之说。”
倪光南先提议。
这一看法立即得到了胡正明的认同。
硅晶圆的制造虽然也很关键,但这一部分在国际上基本是成熟的产业,有多家公司在涉入这一块。并且,因为相互之间的竞争,国际上采购硅晶圆这一块的价格基本上是透明的。
因此,这一部分确实没有涉足的必要。
“芯片制造这一块必须作为重点,如果这一块的核心技术不掌握,那芯片设计出来,也必须交给国外的生产企业去代工,这样会非常被动。”
胡正明也主动发起了提议。
倪光南立即表态:“赞成,在这一领域,胡教授你是专家,我建议整个研发方向由你来主导,两大研发中心再进行分工,各有侧重点,然后再进行分工合作。”
在两人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后,倪光南转向了吴小正。
“吴董,既然芯片制造是研发中心的重点,那你得做好成立芯片生产制造工厂的准备,这方面也需要很大的投入。”
“没问题。”
吴小正立即表态。
在芯片方面,他虽然还只是一个外行,但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懂的。
他知道,在前世,国内的芯片产业之所以处处受制约,落后的不仅仅是芯片设计,也包括芯片制造技术和工艺,甚至于后者受制约的情况更严重。
到2015年左右,因为制造技术受限,中国芯片进口的额度每年高达2000多亿美元。
也因为技术受限,很多原本是白菜价的技术专利,被国外公司以钻石般的价格授权给中国公司。
在得到吴小正的认可后,胡正明和倪光南继续往下协商。
“芯片设计这一块,我建议以国内为主,这样可以根据国内的需求做有针对性的设计,但美国的研发中心也应该把它作为重点,目标主要盯向国际市场。”
这是倪光南的提议。
因为他的“中国芯”梦,他特别看重这一点,而这一块也是他所擅长的。
胡正明立即表态:“没问题,这一部分由你主导,美国那边进行配合。”
……
接下来,两位专家一致同意,封装测试这一部分暂时也不列入主要的研究方向。
这是因为这一块的技术,和硅晶圆的制造一样,也是通用的,同样不存在贸易和技术壁垒。
作为两个正在储备中的研发中心,确实需要把有限的力量放在最关键的技术上。
两大研发中心在芯片技术这一块的分工和合作达成一致。
至于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块,属于倪光南的特长,因此这一部分也将以国内为主,由他来组织优秀团队来主攻。
而互联网技术那一块,考虑到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相对滞后,两人确定先由胡正明去美国物色人选先期进行,国内这边再慢慢跟上。
这是一个完美的分工。
从技术上来说,两位专家各有擅长,以他们所擅长来主导各种研发中心的主攻方向,然后再互通有无、相互配合,是最理想的组合。
“合作愉快。”
吴小正向两位专家伸出了右手。
三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算是历史性的一刻。
在初步确定好主攻方向之后,研发中心就正是进入了筹备阶段。
接下来,需要两位专家到处去物色合适的顶尖技术人员,来组成不同的研发团队,让研发中心进入实操阶段。
当然,这也意味着吴小正马上又要大量砸钱了。
不过这是吴小正乐意见到的。
有投入才有回报。
为了建立一个未来的it王国,再大的投入都值得。
第897章 不想被卡脖子
直到所有正事谈完之后,吴小正才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问起了倪光南关于他和柳传志“分手”的事。
“没得谈了,谈崩了。”
倪光南回复的第一句话,就让吴小正的心凉了半截。
他可以想象,等柳传志初七过来时,自己将要面临怎么样的狂风骤雨。
“具体是什么个情况?”
尽管倪柳已经谈崩,但吴小正还是希望多了解一些细节,好让他有面对柳传志的心理准备。
倪光南却说道:“我直接跟他摊牌了,要么就成立研发中心,加大投入来开始芯片研发,要么就一拍两散,我直接走人。”
吴小正:“……”
说好的好合好散呢?
他完全可以想象,倪光南这么硬邦邦地去跟柳传志谈,结果会是怎样。
但他还是不死心地问道:“那柳总的反应呢?”
“他当然是不同意啊!但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我算是看明白了,他就是一个大忽悠,打的是技术牌,干的却是急功近利的勾当。”
吴小正:“……”
好吧,他承认,像倪光南这种技术男,情商方面确实有点欠缺。
倪光南却好奇地问道:“对了,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没什么,柳总给过我电话,约我初七见面。”
吴小正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这一句。
倪光南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给吴小正带来了麻烦。
他脸上稍稍露出了愧疚的神色,说:“哦,我跟老柳提过你的事,不会给你带来麻烦吧?”
“没事,这事交给我来搞定吧,你不用担心。”
事到如今,吴小正也没其它好说的了,他只能把事情给揽过来,由自己去面对柳传志的暴风骤雨。
谁让自己打了倪光南的主意呢?
胡正明则微笑着看两人在聊这事情。
对于柳传志和倪光南的冲突,他是已经知道一些的,在柳传志越来越主张贸工技的情况下,他也赞成倪光南离开。
在这方面,同为技术专家,他和倪光南是有相同看法的。
他认为,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发展自己的技术,是做不大、做不强的。
当然,倪光南怎么离开,怎么处理和柳传志之间的矛盾,这方面他持保留意见。
但现在吴小正的表现,又证明其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
这一点特别让胡正明欣赏。
他选择合作伙伴,自然更希望碰到的是一个人品有保证的投资方。
这让他考究吴小正的心思又起来了。
“吴董,你怎么看待柳总的贸工技之说?”
这是一个吴小正和倪光南多次探讨过的问题,但胡正明并不太清楚这一点。
身为国际顶级的技术专家,胡正明对贸工技这一主张是很不屑的,但他很想知道吴小正的看法。
这对吴小正来说是个小难题。
胡正明和倪光南是有区别的。
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胡正明接触更多的是国际领先的技术厂商,因此他对整个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理解会更深刻。
在这个问题上,吴小正想要得到他的认可很简单,但要得到他的欣赏就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