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分歧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倪光南觉得,联想现在虽然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在国内有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原因在于,联想电脑虽然是自有品牌,但cpu是intel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绝大部分的核心芯片也是国外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发展下去,尤其是做大以后,很容易被国外厂商卡脖子。
因此,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芯片,甚至设计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
而且他还觉得,已经有了大幅盈利的联想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在研发上加大投入的能力。
但他的想法在柳传志这里遭到了反对。
柳传志认为,联想现在最重要的是扩大企业的规模,把市场份额继续做大。
既然cpu国外有现成的,所有的核心芯片也可以用钱买,那何必把有限的技术力量和资源投入到很难见成效的芯片研究和操作系统研究上去?
这种分歧一旦产生,就是不可调和的。
一开始,双方还比较克制,只是以理论的方式来进行争执。
慢慢地,味道已经变了。
倪光南已经明显感觉到了柳传志对自己的不满和冷落。
道不同,不相为谋。
因为争执越来越激烈,现在两人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简直已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
这很是让倪光南心灰意冷。
经过深思熟虑后,倪光南只能感慨,柳传志的本质越来越像一个商人,已经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现在,吴小正虽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倪光南却更谨慎。
既然连技术出身的柳传志都越来越商人,那吴小正这个本身就是商人出身的呢?
倪光南不得不谨慎。
“我得好好跟你谈谈我的想法,如果双方能在理念上达成一致的话,我们再讨论后续的动作。”
“可以,合则牵手,不合则散,这是基本的游戏规则。”
这也正是吴小正所希望的。
投资就像是婚姻,一时的头脑冲动不一定能长久,在深入的了解、妥协和包容的基础上,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才能长久下去。
而倪光南和柳传志之间的由热到冷也提醒了他,一定要预先统一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后才能使双方的合作关系稳固。
“按照我的想法,成立研发中心后,主要精力会放在芯片研发上,可行的话,最好能兼顾一下操作系统的研发。”
“可以,但一定要分主次,一定要有明确和可行的研发方向。并且,还要加上一个很重要的大项,那就是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大项。”
“至于研发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芯片和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两个项目上面,操作系统的研发最好先抱着学习模仿的心态,不要指望它立即就出成果。”
说实在的,吴小正对于操作系统的研发这一项其实真的不感冒。
原因在于他很清楚,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在这一块都是微软一统天下,无人能打破它的垄断地位。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这就是操作系统方面的发展趋势。
可他也没有完全放弃的打算。
因为在若干年后,当智能手机冒出来时,又会出现另一种操作系统,那就是手机的操作系统。
到那个时候,在这一领域领先的是苹果的操作系统,还有谷歌的安卓系统,连微软都望尘莫及,而在国内,也有一些市场份额较小的操作系统在苦苦挣扎。
而吴小正现在之所以没有把操作系统研发这一块打入冷宫,原因就是在进行技术和人才积累,准备在智能手机面世时提前发力,以抢占手机操作系统的先机。
这又是深埋的一颗棋子。
对于他的回答,倪光南又是很惊讶。
他惊讶于吴小正准备之充分。
他没想到,吴小正不仅没反对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一块,还加上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项。
而这一项,在联想也是不被柳传志所重视的。
这是好事。
吴小正准备越充分,他就越放心。
若是他一点准备都没有,什么都听他的,他反而会很担心。
在这方面,他已经有过经验教训了。
当年他和柳传志接洽时,柳传志就是很谦虚地表示,在技术上一切都听他的,结果……
“你对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块很感兴趣?”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的看法。在这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里面,最容易出成果并产生效益的就是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块。”
“而芯片研发这一块,很可能长期都难出成果并产生效益,但又不得不大力投入,因为这一块哪怕失败99次,只成功一次,那这一次的成功一旦产生效益,就远远不是组装pc机所产生的效益能比的。”
“至于操作系统这一块,有微软存在,我并不指望它在短期内能转化为效益,我要的是技术和人才积累,以另外获得发展良机。”
吴小正很直白地说出了看法。
非常让倪光南惊讶的看法。
计算机与通信融合这一块很容易产生效益?
他也有这样的看法,但并不太肯定。
但他承认,吴小正在芯片研发领域的看法是非常准确的。
一百次尝试,很可能只能有一次成功,但一旦成功,前途是无量的。
更让他欣喜的是,吴小正有失败99次的心理准备,这说明他在投资上有足够的耐心,并不是头脑发热。
既然如此,就可以再深入谈谈细节了!
谈到这里,倪光南已经有点心动了。
第854章 有钱真好
因为动心,倪光南开始认真考虑起加入吴氏企业的可行性来。
严格说来,芯片研发是属于半导体产业的一部分,而半导体产业大体上又可以分为ic设计、半导体设备制造、原材料制造、代工生产、封装测试等几个部分。
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倪光南觉得,其实起步还真不是一般的难。
原因在于,吴小正除了有钱,其它一无所有。
是的,一无所有。
研发人员没有,设备没有、场地没有,生产工厂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
这要如何起步?
吴小正开始出言安抚:“没关系,我们一项一项来敲定,只要有钱有人脉,什么事情都好解决。”
是的,只要有钱有人脉,很多事情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倪光南稍稍心安,开始提出第一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将研发中心设在哪里。”
这是他比较关心的事。
他家在首都,吴小正人在长市,那研发中心应该设长市还是北京呢?
从内心里来说,他是希望设在北京的,因为他的人脉主要在北京,而长市在半导体和计算机方面的人才都远不如北京。
“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你可以任选一个,不过我个人建议你选深圳,因为那里才是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的前沿阵地,又毗邻香港,方便你从香港招揽人才。”
吴小正却给出了他的建议。
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如果可以,吴小正其实想把研发中心设在长市,但长市在这方面的条件真的不行。
但深圳不一样。
由于邓老的南巡,深圳已经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征地,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在往那里奔,准备跟国际接轨。
而珠三角地区又是国内最早开发的地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电子工厂、高科技企业都在那一带……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把研发中心放在深圳都是最合适不过了。
“深圳不错,只是办公场地……”
“办公场地不是问题!别忘了,正佳广场深圳项目春节过后就会启动,大概半年多后,就会有一座五星级大酒店建成,到时我在酒店内直接划一层楼给你,或者有必要的话,直接盖一座商住两用的写字楼。”
倪光南:“……”
把研发中心设五星级酒店内?
这条件也太好了一点吧!
或者直接盖商住两用写字楼,把办公和住房问题都解决?
他只能感慨:有钱真好!
“那人的问题……”
“人的问题你去招,只要是人才,我们直接解决住房问题,给国内最好的待遇,在这方面不要吝啬。”
吴小正又立即给出了答复。
如果从商人的角度来说,是很讲究开源节流的,既要跟国内的大环境匹配,又要和企业的利益挂钩。
因此就算是吴大厨集团和正佳集团的员工,吴小正都没有一下子就把福利待遇一步到位,而是保持国内中上水平一点一点的往上升。
但研发中心不一样。
能进研发中心的人,都是国内电子和计算机领域最尖端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不具备可替代性的,因此吴小正必须给足待遇,才能让研发中心有吸引力。
倪光南又只能感慨:有钱真好!
是的,只要有了钱,人才的问题也不算是难事,毕竟以他在国内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人脉,他是很熟悉情况的,完全可以先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先把研发中心的架子给搭起来。
吴小正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情。
他问道:“对了,王安电脑你知道吧?”
王安电脑?
倪光南不懂吴小正为啥会突然提起它。
在这个年代,只要是稍稍有点见识的华人,没人不知道王安电脑,因为这是华人的骄傲。
王安,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
生于上海的他,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1年,王安创办了王安实验室,后来更名为王安电脑,开始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王安电脑于80年代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字处理机生产商,规模迫近大名鼎鼎的ibm,并在和ibm的竞争中多次让其败走麦城。
也正因为如此,80年代的王安成为了华人首富,并一度登上美国五大富豪榜。
很可惜,当80年代个人pc机开始发展时,王安电脑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从而错失良机。
1986年11月,因为身体原因,王安决定退休,并不顾上下反对,让36岁的长子王烈出任公司总裁。
这是王安电脑衰败的开始。
王烈“继位”的1年多时间内,王安电脑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1988年的亏损额高达4。24亿美元,公司股票大跌90%。
从此,王安电脑迅速衰落。
1992年8月18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王安电脑公司向联邦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如果不衰败,王安电脑确实会成为华人永久的骄傲。
连比尔盖茨都说,如果王安能完成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不会有微软,他也不会成为科技偶像,而是当一名教师或者律师。
身为业界从业者,倪光南不可能不知道王安电脑,他只是不知吴小正为啥突然提起它。
“哦,我听说王安电脑正处于破产保护中,正在大量裁员和变卖资产,它们手里有一些人才和专利技术,你觉得对我们的研发中心有用吗?”
吴小正之所以突然提起王安电脑,是因为他在纽约与华商总会那些人打交道时,碰巧遇见了王安电脑的共同创始人、高级副总裁褚格耀博士。
与其他华商四处寻求投资机会不同的是,褚格耀却是在纽约为拯救正处于破产保护的王安电脑而努力,在四处拉投资或寻找资产卖家。
因为当初研发中心的事还没影,吴小正这才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倪光南:“……”
王安电脑的专利和人才有用吗?
能没用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吧!
只是,你准备为此花多少钱呢?
第855章 把刀插到敌人的心脏去
因为吴小正的一番话,倪光南开始惦记上王安电脑了。
他不可能不惦记。
王安电脑虽然与pc机关系不大,但其所擅长的小型机和文字处理机也是电脑的一种好吧!
在这方面,很多技术是想通的。
还有,当年的王安电脑,其科研水平可是能比肩ibm的,它的科研人才倪光南怎么可能不心动?
另外,既然其在变卖资产,那它的生产工厂和那些先进的生产设备呢?
如果有可能,倪光南真想把王安电话一锅端。
当然,那很不现实。
他先问了一句:“你知道王安电脑具体的资产处置方向和重组方案吗?”
在美国,破产保护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
破产保护是指不管债务人是否有偿付能力,当债务人自愿向法院提出或债权人强制向法院提出破产重组申请后,债务人要提出一个破产重组方案,就债务偿还的期限、方式以及可能减损某些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作出安排。
这和通常意义上的“破产”是不同的。
破产是指破产清算,破产清算就是清算资产,关门还债。
而破产保护则类似于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安全气囊”,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破产保护期间,债权人不得强制要求还债。
破产企业也就是“债务人”,仍可照常运营,企业管理层继续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其股票和债券也在市场继续交易,但企业所有重大经营决策必须得到一个破产法庭的批准,企业还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报告。
在破产保护期间,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的重新整合以及剥离不良资产,使公司重新走上正轨,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加强大。
但如果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重组失败,最后还是要破产清算。
因此,对于正处在破产保护期间的王安电脑来说,现在重要的就是裁员和剥离不良资产。
倪光南瞄上的就是这一点。
这方面,吴小正还是知道一些的。
在前世,王安电脑的兴衰,就是商业领域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而在褚格耀嘴里,吴小正又获得了一些信息。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到今年的9到10月份,王安电脑就会整改成功,成功脱离破产法的保护,宜告东山再起。
在此之后,它虽然辉煌不再,但还是勉强生存了下去,并在1999年以一个不错的价格卖给了荷兰电讯企业getronics公司。
“我听说,在这次整改过程中,王安电脑只保留还能继续盈利的软件部门,已经落伍的硬件生产那一块全部会砍掉,也会大量裁员。”
倪光南大喜。
彼之敝草,我之珍宝。
对于王安电脑来说,落伍的小型机、字处理机等生产工厂,已经成为了它的累赘,因此只能变卖、处理。
而在倪光南看来,落伍的不是设备和工厂,而是王安电脑所设计的产品,其中的某些设备放到相对比较落后的中国来,稍稍改造一下,又成为了最为先进的生产设备。
正佳即将成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要想将其中的某些产品变现,就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生产工厂,比如说程控交换机,以及未来的芯片等。
因此,他想如果去王安电脑那些即将淘汰的工厂里掏一掏,说不定就能变废为宝。
“唉,可惜那些硬件研发人才了!”
倪光南又叹了一口气。
相对设备来说,人才更宝贵。
要知道,王安电脑可是在研发能力上堪比ibm的,它的磁芯存储器、自动打字机、纸孔式记录仪、无线电打字印刷机等大量计算机相关设备,都曾经是领先时代的。
现在如果王安电脑要砍掉硬件这一块,首先裁掉的势必就是硬件方面的人才,包括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等。
这些研发人员真的可惜了,正佳研发中心想要把他们吸纳过来还真的有点难。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地域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一家中国的研发中心,如果大量去王安电脑接收技术人才,很可能会导致美国政府的阻拦。
“这个还不简单,去美国再成立一个研发中心就是了。”
吴小正轻飘飘地冒出了一句。
倪光南:“……”
你这是有钱烧的吗?
但他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从这一点上,他还看出了吴小正在技术投入上的决心。
“你真的舍得花这么大的投入去美国建研发中心?”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吴氏企业本来就已经准备好把业务拓展到美国去赚美金。”
吴小正说起了自己纽约之行的一些事。
去美国建研发中心,确实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和在中国相比,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只是在人工成本上要高一些。
但对于这些高精尖人才,已经相对于未来的研究成果,这点成本的投入是非常划算的。
倪光南大喜。
他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是个好办法,不过在运作模式上咱们得做得隐秘一点,最好不要暴露投资来自于中国的事。”
这还是从技术壁垒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以中国资本的身份,大张旗鼓地去美国成立研发中心,还是会引起美国政府注意,从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怎么个运作法,你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来。”
吴小正开始进入了老板的角色。
这是他跟柳传志对待倪光南的不同。
柳传志在需要倪光南时,就把他捧成了神,一旦不需要了,或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了,就……
吴小正不一样,他虽然也讲感情,但在事情的处理上,始终遵循该有的游戏规则。
“没问题,这个我来考虑。”
倪光南痛快地答应了。
这可涉及到他的“中国芯”梦,再苦再累他都觉得值。
“好了,接下来你该去跟老柳好好谈一谈了,我个人建议,好好谈,就算是分手,也没必要闹得太僵,再见亦是朋友。”
吴小正为此次的谈话下了结语。
现在倪光南的心情明显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