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长宁区府在补偿上面又受统一补偿标准的限制,那就只能采取变通的办法。
他所想到的变通办法,就是自己掏钱来补偿。
当然,他是一个商人,亏本的生意不想做,那就需要向长宁区府来索要回报。
还是那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很显然,现在王世庆是接受这种解决办法的,关键在于他索取的回报是否在长宁区府的承受范围之内。
吴小正现在考虑的就是这个回报问题。
到底是狮子大开口?
还是干脆大度一点?
这也算是一个小难题。
换做是在后世,吴小正肯定是直接提条件。
那是因为在后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更为规范,会被更多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因此,用商业谈判的方式来处理会更稳妥。
可在这个年代却有所区别。
在这个年代,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合作,还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法律法规还没有出现,各种政策也还在摸索之中,而政府对商业投资更为渴求。
因此,吴小正决定来打友情牌。
三思之后,吴小正开口了。
“王区长,你不知你是否了解,我旗下是有一个正佳集团的。”
王世庆又愣了一下。
他不知道吴小正为啥又突然提起这个,难不成他的条件跟正佳集团有关?
“当然,现在长市的正佳广场在全国都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在期待它开业。我听说,你们在广州那边,又跟天河区府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
“没错,我要向你提的条件,就是能不能在长宁区帮我们物色一个合适的地方,供我们投建正佳广场。”
王世庆再次愣住了。
这算是条件吗?
很明显,吴小正的这句话,是意味着他准备去长宁区投资啊!
这对长宁区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就以五祖祠的事件来说,之所以有动迁一事,就是因为长宁区府好不容易说动了一位港商,投资对华山路一带进行旧城改造。
而按照正佳广场的投资规模,可比这个港商的投资要大多了。
8000多平方的投资,跟30万平方的投资规模相比,真的差很远。
而且,正佳广场有一个投资理念,是王世庆非常欣赏的,那就是正佳广场所在之地,就是城市的地标,就是城市的副中心。
如果正佳集团去长宁区投资,那将是多大的政绩啊?
这哪是条件?这明显是示好啊!
王世庆简直有点难以置信。
作为长宁区府负责招商引资的副区长,这事对他来说明显是一块巨大的馅饼。
可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
他不信!
因此开始小心翼翼地询问。
“你确定?你们的要求还是要求30万平方的总体面积?”
“嗯,这是硬性指标,小了我们不投。”
“长宁区中心区域已经没有这么大的地方。”
“不用在中心区域,只要在虹桥机场到市区这条线上,靠近主干道的地方都可以考虑。”
王世庆又是一喜。
只要不是要求市中心区域的地块,那就很好谈。
对于长宁区,他实在是太熟了一点。
他知道,从虹桥机场到市中心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此区间,大部分地方都还属于郊区,还没开始市区拓展规划设计。
因此,对于长宁区来说,在此区间给正佳集团选一块地皮实在是太容易了。
莫非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30万平方的建设用地没问题,你还有什么别的条件?”
“有。”
王世庆的心又提了起来。
“该付的征地补偿我们会付,一切按标准来,但有一点,该给我们的政策优惠,长宁区府必须给足。”
王世庆的心又落了下去。
只要征地补偿这一块不乱提要求,其它政策方面的优惠还是问题吗?
要知道,长宁区并不算上海的老城区,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会有更大的政策优惠,尤其是在市郊开发这一块,只要有人愿意投资,政策优惠根本就不是问题。
更何况,正佳广场这种能带动周边一大片的项目,是其它投资项目能比的吗?
只要正佳广场一建成,就很可能那一片就会成为长宁区新的商业中心。
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身居高位的领导在场,王世庆简直怀疑吴小正是在逗他玩。
先是自掏腰包帮忙解决五祖祠动迁的难题,然后又送上这么大一个投资项目……
这人是活雷锋吗?
但他不得不信。
为了避免意外,他很谨慎地回道:“这个原则上没问题,但具体事项,我还需要回去向区委区政府汇报,经研究决定才能给你答复。”
吴小正满意地笑了。
王世庆的反应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他知道,自己不仅成功化解了五祖祠这个难题,还成功利用这个机会,又下了一步好棋。
他立即回道:“没问题,我这边也需要跟洪门那边沟通一下五祖祠的动迁方案,征得他们的认可后,才能最终和你们敲定此事。”
至此,五祖祠之事,算是达成了初步的解决意向,但具体的落实,还需要双方进一步做工作,比如说长宁区落实具体的动迁地块,并得到洪门的认可等。
但原则上,那并不会严重影响今天所达成的解决思路。
“各位领导,既然事情有了一个还算满意的解决方案,那接下来不如由我做东,咱们小小地庆祝一番如何?”
吴小正又发出了邀请。
接下来,到了建立友谊的时候。
大家对此自然没有异议。
于是,大家站了起来,准备出发前往吴大厨食府。
可到了楼下,老爷子却说:“小正,我坐你的车,让我也尝尝坐大奔的滋味。”
当然,这只是借口。
他似乎有一肚子的疑问想问吴小正。
第835章 释疑
老爷子确实有一肚子的话想问吴小正。
对于老爷子来说,麻烦是他带给吴小正的,现在麻烦有了完美解决的曙光,他自然很高兴。
但在谈判过程中,吴小正的很多举措还是让他大为不解。
有些事情他不问个清楚他心里难受。
不过他的举措却让站在吴小正车边准备上车的庄凝文有点为难。
和老爷子一样,庄凝文也有一肚子的话想问吴小正。
但现在老爷子要上吴小正的车,那她该怎么办呢?
碍于老爷子的身份,她理应该回避的。
老爷子看出了她的为难,笑着说道:“小庄,你也上吧。”
在知道她是伍佳兆的外孙女后,老爷子也不把她当普通人看待了。
老爷子真的有点沉不住气了。
一上车,他就迫不及待地问了起来:“你真准备自掏腰包为新五祖祠建接待宾馆?”
“那还能有假,一会就会通过她跟伍老爷子沟通此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吴小正边开车,边指了指坐在副驾驶上的庄凝文。
“大气!连我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接待宾馆,就能化解洪门大部分人的怨气。”
老爷子非常难得地夸了吴小正一句。
对于和伍老爷子的沟通结果,其实他是可用预知的。
在现有的情况下,没有比这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因此,老爷子毫不怀疑,伍佳兆在得知这一解决办法后,不仅会同意,应该还会给予吴小正很高的评价。
“那你真要在长宁区投资建设正佳广场?为什么要选择长宁区?”
老爷子又问出了另一个颇感疑惑的问题。
这确实是他很不解的地方。
在他看来,长宁区除了部分地方位于市中心区外,其它地方大部分属于郊区,在那里投资正佳广场,算不得是最好的选择。
以现有的正佳广场为例。
在长市这边,正佳广场就在五一商圈旁边,并在湘江边上,绝对属于市中心区。
而在广场那边,天河区虽然算不上老城区,但正佳广场的选择就在老城区旁边,和老城区仅隔了一条城市主干道,而对面又是大名鼎鼎的天河体育中心。
因此,那个地方跟市中心区其实相差不大。
唯有在上海这边,吴小正竟然选择一个郊区,这让老爷子很不解。
“因为虹桥机场!我要的是位于虹桥机场到市中心区的点。”
吴小正给出了答案。
当然,这个答案也是有保留的。
事实上,吴小正之所以有这样的决定,与很多方面有关。
一是跟正佳广场在上海的拓展进度有很大关系。
沈默所派去上海的人,在上海已经物色了很多地方,一直都没物色到理想的地块。
这其中的原因,既跟上海老城区寸土寸金、没有合适的地块有关,又跟去的人对于上海的发展规划不了解有关系。
但吴小正却知道,上海市区未来的发展,除了大名鼎鼎的浦东新区,就是往长宁区这边发展。
在未来,上海的内环路、中环路、外环路的西环部分,都会在长宁区内穿过,而长宁区往虹桥机场这一带的发展速度,在几年之后会变得非常快。
因此,正佳广场在上海的选择,只要是在长宁区未来的中环附近,那就是绝佳的选择,甚至到外环附近也不会差。
并且,如果选址是在虹桥机场通往市中心区的必经之路上,那对吸引外来顾客也有很大的好处。
要知道,在现在这个年代,浦东机场还没有的,虹桥就是外来高端客户进入上海的唯一选择。
更重要一点,如果任由沈默的人去瞎折腾,远不如长宁区府主动帮忙物色地方,这样会减少很多麻烦。
“这么说,你很看好长宁区未来的发展?”
老爷子一点也不傻,他一眼就看穿了吴小正的算计。
他知道,这小子绝对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但他也佩服这小子的眼光。
吴小正笑了笑,没有再做解释。
庄凝文忍不住了。
她插话问道:“你不是说要向长宁区提条件,要求他们补充你吗?怎么现在又变成投资了?这不是在向长宁区示好吗?”
吴小正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还是没有解释。
倒是老爷子看不下去了。
他跟庄凝文说道:“这才是这小子玩得最高明的地方!”
“为什么?”庄凝文不解。
“小庄,你还不了解国内的官场。国内的官场是很要面子的!”
“刚才这小子当着侨办和统战部领导的面,帮长宁区解决了大麻烦,又示好往他们那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长宁区如果不给他汇报,是会被体制内的人说不识好的!”
“现在这小子啥条件都不提,长宁区那边回报他的反而更多。我敢保证,长宁区帮他选的地方,一定是现有阶段长宁区最好的地段,土地出让补偿金也是最低标准的,政策优惠条件也是最好的!”
老爷子难得耐心地帮忙做了解释。
庄凝文一下就傻眼了。
她没想到,商业手段竟然还可以这么玩。
吴小正终于厚着脸皮说了一句:“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evin,这方面你还要好好学学才行啊!”
老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吴小正这一手确实玩得有点高,他很巧妙地利用了人性以及体制内的思维习惯。
他就知道,这小子绝不是省油的灯,更不是吃亏的主。
不过他玩的是阳谋,正正当当的,因此老爷子也只能一笑了之。
他又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小子,我问你,你为啥这么快就能想出这么好的解决办法,并且能在谈判中牵着长宁区那些人的鼻子走呢?”
这是老爷子最想问的问题。
他发现,这小子虽然年轻,但一直在谈判中占据着主动,甚至完全掌控了节奏。
这么一来,就显得体制内的人有些无能了。
老爷子虽然是旁观者,但面子上也还是有点挂不住。
并且,他还在想,这事就算是换成他手下的那些官员来,也未必能在这小子身上占到便宜。
这是为什么呢?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吴小正又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第836章 又一份邀请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
在后世,这是一句可以经常在企业管理培训课程中听到的一句格言。
吴小正觉得它还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说长宁区的这些人,眼界还是太窄了一点,见识还是太少了一点,好不容易拉来一个愿意投资的港商,就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旧城改造,结果很多事情都没做到位,这才犯了这样的错误。
而吴小正在这次谈判中,之所以能完全掌握节奏,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原因就在于他的眼界要宽得多,格局也要大得多,思路更是开阔很多。
其实这是正常的。
因为他毕竟两世为人,见识过的事要比这些人多得多。
说起来,和他相比,现在体制内的这些官员,真的还没怎么见过世面,哪怕位于大上海长宁区的这些官员。
这一点其实是很好理解的。
这个年代的官员眼界太窄,其实有很多原因。
一是这个年代的地方政府还很穷,官员们缺少出去见世面的机会。
二是国内刚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地方政府跟外界接触的机会还很有限,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来处理事情的经历还相当少。
因此,在五祖祠这件事情的处理中,他们的格局有点小,思路不够开阔,其实是可用理解的。
当然,吴小正算是给他们上了一课。
原来很多事情有变通的处理办法!
车很快就抵达了新丰大厦,吴小正带着一行人从小门上去,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包厢。
最棘手的事情一旦有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大家之间的氛围就轻松了很多。
“小正,我现在可以不用称呼你吴先生了吧?”
来自侨办的裘副主任先善意地开了个玩笑。
别小看了这位副主任,论级别,他跟老爷子可是同级的,也正是因为有他在,才能让日理万机的老爷子有耐心来陪同处理这事。
吴小正腼腆地笑了笑。
到了该装嫩的时候了。
“裘主任说笑了,现在你叫我小吴,或者跟张老爷子一样直接叫我小子,我会更开心,也更灿烂。”
“哈哈,小吴,这个称呼确实让我们这帮老家伙轻松了许多。”
另一位重要人物开口了。
此人叫罗豪才,是致公党的副主席。
他是受致公党主席董寅初先生的委托,亲自来过问此事的。
五祖祠这事,跟致公党的关系真的非常密切。
早在1980年,当时的美国洪门致公总堂一行十几人回国观光,刚抵达上海时,他们最先联系的就是时任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的董寅初老先生。
这是必然的,毕竟洪门致公堂和中国致公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而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致公党和洪门致公堂一直保持着联系,尤其是董寅初老先生,他和伍佳兆老爷子都关系密切。
吴小正又故作腼腆地笑了笑。
“让大家见笑了,之前身受洪门委托,又身处谈判桌,只能摆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还请大家见谅。”
这些人中的好几个,论来头,一点都不比张老爷子差,吴小正此时必须低调了,否则就会被人说不知天高地厚了。
很显然,他的这一句又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好感。
罗豪才接话说:“小正,千万别这么说。刚才你的表现,尤其你聊的那些‘家常’,既让我们汗颜,又让我们起敬。你小小年纪,眼界却这么高,真得值得我们尊重。”
“是啊,早就听张老说,你是个神奇小子。现在看来,你的表现确实很神奇,甚至还有过之啊!”
裘主任也立即表示了赞同。
看来,他跟张老爷子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老爷子连神奇小子这种话都告诉了他。
吴小正又笑着和他们客套了一番。
不过他总觉得,裘主任和罗豪才似乎对他有些过于热情。
没道理啊!
要知道,他们这两位长者,都属于位高权重之人,若不是因为此次五祖祠之事,吴小正恐怕这辈子都未必有见他们面的机会。
道理很快又来了。
客套过后,裘主任看似很随意地问了一句:“小正,你跟美国洪门致公总堂关系是不是特别好?我很好奇的是,他们为啥这么信任你,要将这么重要的事委托给你呢?”
听似随意,但吴小正却知道,政客的话向来是隐含目的的。
他嘿嘿一笑,也故作随意地回了起来。
“这个应该跟我师父何云从老爷子有关系了。要知道,我师父勉强也算是洪门的元老,而他的儿子、我的大师兄,正是美国洪门致公总堂的现任副总理,总理则是我大师伯的弟子,他们之所以看重我,应该跟我师父有关系吧。”
这算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且,吴小正相信,这层关系,裘主任应该也早已从老爷子嘴里了解到,甚至更多。
现在他之所以问,应该是亲口确认一下而已。
果然,裘主任的下文来了。
“很好,小正,难得你跟洪门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在这里,我有个不情之请。”
顿了顿,裘主任又接着说道:“海外洪门的同胞,对于我国的侨务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在今后,万一侨办在这方面有什么需要你帮忙的,还请不要拒绝啊!”
吴小正:“……”
我可以拒绝吗?
他就知道,这话题一扯起来,就准没好事。
现在他有了和洪门的这层亲密关系,连裘主任这种高高在上的人,都开始对他重视了。
只不过这不一定完全是好事。
一旦真有事找上他,估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