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他的决定下达,整个五皇子府像是一座精密的机器一般,高速运转了起来。

    恰好这个时候,禁卫军团军团长沈辽派来的信使抵达。得知了沈辽的自发举动,五皇子不由心中大赞。虽说自己先前跟对方有沟通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做。但实现商量是一回事,事到临头还能有条不紊的完美照做又是另一回事。这番及时而得体的应对,让五皇子心中大定。

    天色将明时分。

    禁卫军团营门大开,四个师团的大军齐刷刷的涌出,按照上面发出的指令开始接管全城防务。另有两个师团接管了皇城四门,以宫中遭遇刺客为由禁止了皇城内外的出入联系。随后,在大队护卫的保护下,五皇子紧急赶入宫中,并准备召集党羽和各位重臣,冒用老皇帝的圣旨接连颁布圣旨。

    然而,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情况,意外的随着消息走漏失控了。

    老皇帝驾崩后,虽然禁卫军团迅速进行了封锁,但大皇子派系早有准备,仍旧借助着极短的时间将消息传播开来。有党羽的推波助澜,等到天色亮起后,群臣百官自发聚集到了被禁卫军团禁止出入的皇城之前,要求确认消息短短半个晚上,几乎半个中州的上层圈子都得知了老皇帝驭龙宾天的噩耗。

    “陛下于昨夜驾崩了!”

    “这怎么可能?该不会是谣言吧?”

    “谁敢造这种谣言?活的不耐烦啦?”

    每一名臣子,脸上都充满了不安和踌躇。在这些大人物们压力下,禁卫军团士兵也无可奈何,只能将他们放进太极殿。昨夜就连夜进城的五皇子,以及隐隐有顾命大臣地位的内政大臣陈三生、财政大臣狄弘明,还有紧急赶来的成国公乾太卓,在这里召见了群臣。

    在大皇子党羽的带头质问下,准备借助皇命行事的五皇子党羽十分被动。

    如果宣称老皇帝病重不便召开朝会,但大皇子派系可以提议由少数人拜见,确认老皇帝的生死。那样的话,五皇子党羽的谎言会不攻自破,反而会招来质疑和攻讦。可若是就此承认老皇帝于昨夜病故,那五皇子的企图会直接落空!

    虽说谁都知道,老皇帝已经要将皇位让给大皇子,但毕竟没有昭告全国。而这一点模糊,就给了大皇子机会。

    眼瞅着局面一片混乱,关键时刻,成国公站了出来。

    大皇子果断的散播消息,的确让情况陷入了对五皇子十分不利的境地。既然不公开情况是不行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决议矫诏!

    “老皇帝的确已于昨夜驾崩。”

    威望极高的他,一开口就让太极殿中群臣安静了下来,也让噩耗得到证实的群臣脸上多了几分哀恸之情。但接下来的话,却让群臣大震。

    ps:有人问为什么最近更新不稳定,这里解释一下。一来是奥丁之前没写过历史小说,准备的不充分,写到中期有点难把握。二来是因为最近身体不太好,所以更新慢了些,并非是某些童鞋想的原因。

    ps2:这个月中有大封推。

第395章 传位之争() 
“然,陛下驭龙宾天前的一刻曾下了口谕,要求立珍妃为后,并让五皇子继位!”

    成国公乾太卓一开口,就震动了殿中的群臣。

    陛下临死前下了五皇子继位的口谕?

    在场的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道乾太卓这句话的干系有多么巨大。虽说众人心中都清楚,老皇帝对宋家没有好感,又宠爱珍妃,连带着喜欢上了五皇子。而先前的一连串举动,也证明了的确打算将五皇子推上位。然而,终究是差了最后一步!

    有没有这一步,很重要!

    “谁能证明?”

    大皇子派系的官员并不会轻信乾太卓的话,又或者就算这位帝国擎天柱拿出了证据,这些死党也不会承认。毕竟不是每个大皇子战车上的臣子都能改换门庭的,一些牵连太深的人哪怕明知形势不利,也只能硬着头皮撑到底!

    乾太卓既然敢矫诏,自然是有底气,毫不犹豫的道:“当时在场的御医可以为之做证!”

    因为老皇帝距离油尽灯枯还有一些时日,导致群臣都没想到乾元基会死的这么突兀,附近自然也没有多少人。只要控制了那两名最先赶过去的御医,乾太卓不信他们两个敢不听话。

    片刻之后,两名当时就在偏殿、第一时间赶过去救治的御医被禁卫军团士兵带上太极殿。

    议论纷纷的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被文武百官、两大皇党派系的人一起看过来,御医李峰自然是满心的紧张。作为昨夜第一个到场的御医,他当然知道乾太卓的话是假的。老皇帝死的太快,虽然的确是想说什么,但一句遗言都没交代出来。如果自己现在乱说话,万一日后翻案,往小了说叫欺君,往大了说搞不好就是诛九族的滔天大罪!

    这样的变故,打死李峰也不想往里掺和。

    然而,不久前那些人冷冰冰的话,仍旧记在他的心里。倘若自己不照做,只怕立刻就会横死当场,家人也会跟着一并遭殃。以乾太卓的身份,捏死他们两个不要太简单。

    一个是日后可能翻案,一个是现在就死。

    该怎么做,似乎一目了然!

    两名御医的回答,并不出乎预料,而且惊人的一致。一口咬定老皇帝驾崩前下了口谕:立珍妃为后、让五皇子继位!

    “难道,陛下真的下了口谕?”

    见两名御医说的话一字不差,殿中的群臣有些相信了。他们此时并没怀疑老皇帝的死因有蹊跷,而先前乾元基的意图又足够了然,因此大部分殿中官员都倾向于承认这份口谕。

    此外,五皇子在朝堂中的优势,和成国公乾太卓的支持,也直接影响了不少文武官员的态度。

    眼看着形势开始向五皇子派系这边倾斜,殿中的五皇子乾明昊虽然脸上仍有悲戚,但眼里却忍不住闪过喜色。虽说老皇帝驾崩的确可疑,但在御医并没发现明显问题的情况下,他并不能贸然张扬。但借助乾太卓这一手漂亮的矫诏和假传口谕,自己还是重新占据了极大优势。

    一旦本次朝议达成一致,承认了这份先皇口谕的合法性,那乾明昊顺利继位登基可能性将达到九成。

    到那时,大皇子纵然不甘也难以翻案了!

    可以说,局面演变到这个地步,虽然有波折,但还是在五皇子派系掌握中的。可成国公和五皇子派系万万没想到的是,大皇子党羽既然做出了最后一搏的举动,就断然没有就此收手的想法。眼见局面十分不利,果断拿出了自己预防万一的后手。

    巧的是,大皇子手中的王牌跟五皇子党的手法惊人的一致。

    同样是矫诏!

    唯一不同的是,掌握了禁宫的五皇子派系,顺应形势选择了伪造口谕。而大皇子派系这边,压根就是伪造了一份真正的圣旨。

    金丝银边、秀有龙纹、云纹,用正楷书写,格式、措辞无可挑剔,更加盖了帝国玉玺!

    以大皇子的势力,想要弄出一份空白的圣旨,再偷偷借用一下玉玺大印,并非不可能的事。就算实在找不到机会,也可以伪造一个极其相似的假印。在封建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只要刻章者手艺足够巧夺天工,几乎不可能分辨的出来!

    当大皇子的死党拿出这张圣旨的时候,整个太极殿再次陷入了死寂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来圣王之治,乾坤安定为先,顺阴阳之数,则河清海晏……朕年届六旬,在位三十五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今有皇子名明德,应天运而降生,续龙脉以延祚。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释服布告,咸使闻知……”

    最后的“钦此”二字,在大殿中长长的回响起来。片刻之后,太极殿一片哗然。

    “这是矫诏!”

    “从未听说过陛下留有这样一份传位圣旨!”

    五皇子党羽的官员大怒,接二连三的站了出来,怒斥、质疑这份圣旨的真实性。就连内政大臣、财务大臣等一应重臣,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老皇帝在先前已经数次召见过他们,几位大臣当然知道老皇帝的真正心意。但眼下这份圣旨又是怎么回事?究竟是老皇帝临死前改变了主意,还是真的是大皇子派系的矫诏?

    就现在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无疑更大。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几位重臣并没有出面制止或者平定殿内气氛,等于是放任了五皇子党羽的诘问。

    “诸位安静!”

    关键时刻,福王乾元毅忽然出人预料的开口了。

    他的突然发声,让群臣包括成国公乾太卓都不由一愣。虽然几乎没有谁对这位贪婪成性、为人傲慢无能的亲王有好感,但单就身份而言,这位可是乾元基的亲弟弟。在涉及新皇继位的纷争上,发言权丝毫不亚于乾太卓。

    眼见得众臣安静下来,看向自己,乾元毅眼睛眯了起来,走到殿中,大声道:“诸位应该都知道,皇位只有一人能做。但眼下,我那哥哥却给出了两份截然不同的的遗嘱,这显然不可能。因此,一份口谕、一份传位圣旨中,必然有一个是伪造的。五皇子乾明昊的先皇口谕,由两位御医证实。那大皇子乾明德的圣旨,又从何而来呢?可有谁证实?”

    这番话,说出了群臣奇怪和在意的地方,立即迎来了一片附和声。

    “福王所言甚是!”

    “两位皇子手中的圣旨,必然有一份是伪造的!”

    “请大皇子……咦,大皇子殿下人呢?”

    争吵到现在,一些在场的文武官员才惊讶的发现大皇子竟然不在殿上!

    “殿下昨夜惊闻陛下驾崩,哀思过度,数度昏厥过去。府上已经叫了太医诊断,虽然无大碍,但却不可见风,需卧床静养一周,因此无法前来。”

    发话的,是钦天监的司长袁天风,负责历法、祭祀、星象,兼有一些前朝礼部的职能,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门。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臣,是大皇子最忠实的一批党羽。先前的争吵,也是他冲锋在前。

    老皇帝雨夜驾崩的事,就是大皇子一手策划,当然不可能真的伤病在床。之所以称病不来,是因为大皇子觉察到了危险!

    由于禁卫军团被五皇子掌握,城卫军团先前被大皇子拉拢的师团长,也被老皇帝清除,就眼下而言,大皇子除了自己府上卫队和隐藏的一些势力,几乎没有成规模的军队。在皇城已经被五皇子控制的情况下,大皇子这个时候以身犯险,很可能会羊入虎口。

    如果是一位真正的枭雄姿态,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冒险前来,利用皇位之争尚未彻底明朗,跟五皇子据理力争。当着文武百官,顾忌太多的五皇子未必敢公然背负兄弟相残的罪名虽说那样的确可以一劳永逸。若是真的那样做了,大皇子会在舆论和形象上夺回很多分。但是,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没敢!

    事实上,在昨夜天黑之前,布置好了一切的大皇子就从府邸中悄悄搬了出来,住入了四条街区开外的一处别院,遥控指挥。一旦事情有变,早已做好出城准备的话随处可以离开中州、返回燕云郡。

    从气量和胆魄而言,大皇子这样无疑是落了下风,但也不能完全说不对。而且,袁天风给他找的借口也十分妥当,让任何人都说不出什么,反而只能佩服大皇子的孝心!

    “我那位哥哥,只怕不是生病,而是不敢来吧……”

    五皇子眼神闪烁,听袁天风说完就冷笑出来,猜出真相。但眼下说这个并没有意义,他真正关心的还是福王乾元毅说的话,大皇子到底从哪拿到的这份圣旨。

    又或者说,大皇子为他这份伪造的矫诏准备了什么证据!

    这时,回答了大皇子的行踪后,袁天风再度开口道:“先前福王殿下要出示证据,这证据,自然是有的。”

    说着,他大步走到了太极殿御座之前,豁然一指,指向了上方悬挂的天地正大匾牌:“先皇仁慈,不愿激化两位皇子皇位之争,故选择了秘密立储、传位。而传位之圣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本应该放在先皇身边贴身收藏,另外一份则封在‘建储匣’中。先皇驭龙宾天后,则由朝中重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秘藏在身边的那份对照验看。”

    “先皇贴身收藏的圣旨,先前诸位已经看到。然而,五皇子殿下不知因何得知此事,对此圣旨极为在意。为防意外,似有预感的先皇便命身边女官于昨日将圣旨送达大皇子手中。”

    “秘密立储、传位?”

    袁天风的话,让殿中的文武百官愣了。纵观前朝,的确有这么干的,但本朝三百年来却从未听闻啊?退一步讲,就算本任情况有些特殊,在密诏立储之前,先皇也要说一声吧。即便自己等人不知情有可原,但几位重臣呢?看内政大臣陈三生等人,似乎同样未曾听闻!

    “袁司长,此等机密,你又是从何得知?”

    “立储、传位,何等大事,岂会如此儿戏?老夫断然不信!”

    “就凭大皇子殿下一番说辞,一封圣旨,就要妄言继位,是否太过轻率了?”

    “就算袁天风大人所言是实,那‘建储匣’中的另外一份圣旨又在何处?”

    一连串的疑问提了出来,眼见得大皇子派系搬出前朝先例,用以佐证自己手中圣旨是真,五皇子派系的人不由疯狂攻讦。不过,已经有一些聪明的官员从先前袁天风的举动中,猜到了建储匣的位置。

    被众臣和五皇子派系的人质疑,袁天风脸色丝毫不变,镇定自若的道:“此等机密,微臣自然无从得知,乃是大皇子告知先皇曾经就此事召见大皇子、五皇子两位殿下,更有三公主乾明淑殿下恰好在场见证。至于另外一份圣旨和建储匣,就在这天地正大匾之后!”

    消息传开,大殿中再度为之一肃。

    太极殿外的防御森严,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建储匣倘若真的藏在匾后、位于皇座的正上方,那的确有很大的可信性。不过,在袁天风的话音落下后,建储匣已经不是最让他们吃惊的了。真正让殿中安静的,是袁天风话中提及的三公主乾明淑!

    这位已经嫁人的公主,以往跟五皇子的关系一直不错。

    袁天风居然提到她?

    莫说是群臣了,就连五皇子乾明昊自己都愣住了。想到了什么的他,脸色忽然变得有些难堪,但仍旧报了一线希望。可惜,当三公主乾明淑上殿后,礼貌而又疏远的问候一声,立即就让乾明昊的心彻底沉了下来。

    她的承认,是太极殿这场大戏以来,首次真正彻底出乎五皇子预料的一幕。

    一直跟自己关系不错、被他当做姐姐的乾明淑,居然转而支持了大皇子乾明德!难道说,先前跟自己的姐弟情感都是演戏吗?

    还是说,大皇子许了足够打动她和驸马的利益?

    不管哪一条,形势都对五皇子变得十分不利了。随着天地正大匾后的建储匣被取下,里面果然藏着一份圣旨。

    对比之后,这份传位圣旨俨然跟大皇子手持的那份别无二致!

    这时,福王乾元毅开口的话,更是让天平朝大皇子这边倾斜了。

第396章 内战的前兆() 
“说起来,以前聊天时,我那哥哥似乎的确跟我谈过前朝密诏立储之事,还曾暗中旁敲侧击询问我的意思。 只不过大家也知道,本王平素没什么大志,对这种事也不感兴趣。再加上时间久远,因此竟然第一时间没想起来。”

    乾元毅不紧不慢的话,让殿中的群臣心情大起大落。谁都没想到,开始之前本以为五皇子占据绝对上风的,局面竟然几度转折变成了眼下情况。随着乾元毅这番隐蔽的表态,大皇子手中这份圣旨的真实性急剧提升。

    最起码,没有人敢公然否认了。

    可这样一来,继位之争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两位皇子手中都有一份圣旨(口谕),而且也各有证据。在皇室内部的支持者,也基本打了平手。一边有成国公乾太卓,而另外一边则有三公主和态度相对不是太明朗、但也表达了倾向的福王!

    “会不会两份圣旨都是真的?只不过立下圣旨的时间不同,期间发生了什么,导致先皇改变了态度?”

    有朝臣试着提出这个解读,看上去两不得罪,但不出意外得到了两大皇党的一致驳斥。立储、继位是何等大事,又不是请客吃饭,怎么可能态度说变就变?拿了当儿戏吗?

    不过,这位朝臣试图和稀泥的愚蠢行径,虽然没能成功,但却两大党羽的攻讦和战端重启。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手中圣旨是假的,随即情况发展到了攻讦两位皇子自身,文成、武功、仁德……眼瞅着这种互相攻击要演变成乾元皇室内部的丑闻,大怒的乾太卓不得不利用威望强行压下了纷争!

    ………

    第一场太极殿议事,以双方大肆争吵半天而毫无结果告终。

    大皇子党羽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虽然没能让众臣承认自己手中圣旨的合法性,但同样也搅和了五皇子所谓的先皇口谕。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双方的圣旨同时作废。这样一来,原本在立储和传位上占优势的五皇子党,瞬间拉平到了跟大皇子派系同样的地步。

    接下来,双方要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这一次,双方各凭实力!

    五皇子派系虽然占据了城卫军和禁卫军,但禁卫军是不能出中州的,它的作用是保护乾元皇室。这意味着,真要是到了起兵的时候,只要战场放在中州之外,五皇子手上能动用的实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相反,由于根基在外,得到了宋家倾力支持、从很早前就开始准备的大皇子,在兵事上比五皇子有优势!

    当然,眼下的情况,还没发展到最后那一步。西南的五斗米道叛乱虽然平定了,但帝国情况依旧十分孱弱,东南的陈武更是隐隐有尾大不掉的势头。连年对外战争,让帝国的财政严重赤字。这种情况下,若是出现两位皇党互相攻伐的情况,帝国会瞬间分裂成三块,陷入无法收拾的局面。

    朝中真正有眼光的重臣,都知道内战的可怕。哪怕眼下情况似乎别无选择,但仍旧在竭力奔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