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早早让沂城官府得了风声,把官军民团提前集结起来,兵刃铠甲饷银都发下去,情况就不同了。这些地方的二流守备部队,再怎么废,面对一帮泥腿子组成的义军总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典勇对此或许没有陈武认识的那么清楚,但也知道沂城的城防营并没有代表性。不然的话,帝国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同时跟西北的瓦刺民族、北面的勒拿王朝、南面的阿曼王国对抗,还丝毫不落下风了。

    幸好,帝国对西北瓦刺的战争迫在眉睫,中枢一时半会是抽不出大军围剿他们的。想到这里,典勇心里又稍稍松了口气,看了看眼前紧闭的武备库大门,对随行义军下达了砸开它的命令。

    负责防守的城防营虽然不在了,但武备库的大门还是完好的。由于采用了厚重的木材,外面还包了一层薄铁皮,武备库大门有着超乎想象的坚韧程度。义军七手八脚的砍了门口的柳树,抱着抬起来,充当简易的攻城槌,开始一下下的撞门。

    “轰!”

    沉闷的撞击声响起。

    几十名义军分成三波,一连撞了十好几下,都没能撼动武备库的大门。最后还是典勇亲自搭手,出了一把力气,这才轰地一声,硬生生破开了大门。旋即,一股子刺鼻的皮革、黑油和生石灰混杂的怪味,从仓库中传了出来。

    涌进来的义军没有理会这怪味,他们被眼前看到的一幕惊呆了。

    超过十个大号的武器架上,每一个武器架都堆放了二十把帝国制式的刀剑。尽管不少已经因为保管不当被铁锈腐蚀,可再怎么锈迹斑斑,只要稍加磨砺,仍旧是远超义军现有水准的杀人利器。

    武器架的旁边,则是大捆粗制劣造的长矛。

    矛头跟枪杆的连接处用红缨系着,看上去是供给各地民壮团练用的,数量至少有几百杆。虽说质地比武器架上的刀剑差了许多,但比起长山镇那位王铁匠造上,水准又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了。

    对困顿潦倒、什么都缺的义军士兵来说,光这么多武器,就足以让他们发出幸福的欢呼了。可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武备库的另外一端,堆放着至少一百五十套的轻步兵制式皮甲,外加四套百户才有资格穿的锁子甲。尽管大部分皮甲都显得陈旧,甚至有些皮条都被磨断,但同样都还能用。

    这可是至少一百五十套的护具啊!

    最让典勇动心的是,除了这些刀剑盔甲,武备库的墙上还挂着二十张帝国制式的战弓。虽说都是八斗弓,他用着嫌太软,但完全可以给南宝他们用。与之配套的,角落里还有整整十大捆、总计二千支的羽箭,依稀可以嗅到箭杆和尾羽上的生漆味道。

    这是足以把义军精锐武装到牙齿的全套兵械!

    至于那四套锁子甲,就更加不得了。用一枚枚熟铁打造的铁环层层叠叠串联起来,普通的刀刃箭矢根本射不穿,有着远超皮甲的防御力。光打造这一套锁子甲的代价和时间,就足够制作至少五套皮甲。

    一时间,就连典勇心中都升起了“这才叫真正盔甲”的念头。

    值得一提的是,武备库里的东西相当齐全。除了兵械外,其他零散的还有桐油、马蹄铁、拒马、滚木、铁蒺藜、燧石……各种或起眼或不起眼的物件。比如那些库存的滚木,若是全部搬到城头上,起码可以杀伤几百名流贼。而陈武的义军,若是攻城时被滚木、金汁和热油砸上这么一通,只怕立即就会崩溃。

    “这些都是咱们的了。”

    随后进来的孙田,看到这么多武器盔甲,眼都直了。惊喜过后,他欢呼一声,立即就想让手下人换装。

    不过,典勇喝止了他。

    虽说现在更换武器盔甲,的确能立竿见影的提升义军战力。若是事急从权,典勇也不会讲那么多规矩。可事实是,沂城的情况已经完全落入义军掌控中,他便命令士兵清点武器、盔甲、各类物资,并且不允许任何人私拿。

    一切等陈武率大军抵达后,交由他亲自定夺。

    孙田思维还比较单纯,没想明白里面的道道,疑惑道:“典将军可是地公将军,这些兵器怎么分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对这懵懂的话,典勇不由哈哈一笑,没有回答。

    见识过陈武的一系列手段,攻入沂城又如此顺利,他已经有些看好这支义军了。而想要做的长久,就不能不注重为臣和为将之道。一支义军,可以有很多将军,但首领却只能有一个。或许现在义军初创没人会在意,可将来做大了,魑魅魍魉的小人多了,就难说了。

    所以,有些事还是从一开始就注意比较好。

    典勇无疑是聪明人。

    就在兴奋的义军还在武备库中清点缴获的时候,西城门那边隐约传来了鼓点和喧哗声。知道沂城官军并没有抵抗力量的典勇立即明白,是义军的大队到了。他当即将同行的义军全部留下,只带了几个随从朝西门赶去,准备跟孙田一起向陈武复命,并且叙述沂城内的详情。

    还没等返回西城门,两人就已经看到大批的普通义军潮水般涌进了城。

    眼见这一幕,典勇知道,沂城真的完了!

第40章 封闭四门() 
“县令,大事不好了!”

    随着书房的门被粗暴推开,沈县令的幕僚从外面慌慌张张冲了进来。看到这位县太爷还在安安稳稳的拿着狼毫练字帖,不由又气又急。

    沈县令对自己这幅《秋江待渡帖》还是很满意的,自觉发挥了十成的水准。眼瞅着最后一笔就要落下,被幕僚这么一惊吓,手一抖,一个大团的墨点落下,顿时让书帖废了,不由颇为不悦,喝叱道:“瞧你这幅样子,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读书人的斯文呢?”

    “哎呦,我的县令、县太爷呀。”看到沈县令还在讲究这个,幕僚大急,冲上去抓起那张字帖揉成一团,扔进了书桌前的地上,道:“大事不好,乱民造反,现在已然攻进城里来了。县令大人快快下令召集城防营和捕快,平定叛乱吧。”

    “你说什么?”

    对幕僚居然敢做出如此无礼的举动,沈县令本来勃然大怒。可听到幕僚的话,沈县令如同被雷击一般,顿时顾不上幕僚的无礼了,抓住他的肩膀问道:“你再说一遍?乱民造反,进城了?”

    幕僚点了点头,道:“现在街上已经传遍啦,说是几百几千的贼人,各个手持铁枪,从西门入城,现在已经快杀到甜水坊了!”

    “几千贼人?这怎么可能?”

    沈县令被这个数字吓坏了,整个沂城的守备力量,也不过只有百人的城防营。这其中有多少能战的,连他自己心里都没底。就凭这点力量,如何对抗几千贼人?

    慢着,甜水坊?

    他大吃一惊,问道:“岂不是距离县衙只有两条街了?”

    “谁说不是呢?”幕僚急得直跳脚,连连催促道:“现在打到甜水坊的,应该只是零星的贼人前锋,主力多半还在后面。请东主速速发布命令,调集所有的捕快衙役城防营,镇压入城的反贼……不,先调集他们来县衙,守住县衙再说。”

    “都依你所言……”

    沈县令一时间失去了思考能力,也顾不上自持身份了,连声应是,追问道:“谭先生可还有其他法子?”

    看着这位平日行事还算有章法的县令如此不堪,幕僚多少有些失望。但这个时候也没功夫想那么多了,他沉吟几秒,又道:“县令还可以联系沂城里的各家富户,令他们派家丁前来协防。另外,趁东、北、南三门还在,派人出城示警。同时召集各村民壮,让他们立即前来协助杀贼。只要重金悬赏,必然有勇夫敢应征。”

    “先生所言甚是,所言甚是!你速速去写个条子,本县这就用章!”

    沈县令似乎看到了守住沂城的希望,忙不迭的催促幕僚。不过,急得直冒火的同时,这位从外地调任来的县令心里也十分疑惑。好端端的太平日子,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了几千反贼?如此大的动静,为何之前一点风声都没听说?他们又是如何不声不响攻占西城门的?

    没人能回答他的问题。

    “也罢,先把夫人她们安排妥吧。”

    在书房里转了几圈后,沈县令一跺脚,转身走向了内眷的卧房。

    然而,在沂城县令开始考虑退路的时候,另外还有一家人消息更加灵通,甚至抢在县令之前得到了贼军入城的情报。

    那就是荣家!

    说起荣家,整个沂城就没有人不知道的,号称有良田百顷,作坊和商铺十多家,另外还有钱庄、磨坊、庄园乃至一支独立的小商队。一手创下这基业的荣老爷,更是靠着跟隆山府城守的一点关系,弄了一个子爵的封号,在沂城县内极有势力。门下的护院、家奴等,加起来足有一两百人。

    坐拥这样的家业,荣老爷的日子自然过得是很舒服的。趁着午后的功夫,在自家园子里招了两位清倌,听她们咿咿呀呀的唱着小曲。然而,这小曲才唱了没一半,被他引以为心腹、一身黑衣劲装的荣士昌快步赶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你说什么?”

    听清了荣士昌说的话,荣老爷大吃了一惊,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他向身边的荣士昌看了一眼,得到了对方的确认,这才从失态中平复下来。见被自己吓到的两位清倌,在台上犹豫着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唱,他摆了摆手,示意两人先下去,随后又把其他随从一并打发离开,这才迫不及待的询问起来。

    “是真的,据说有几千贼人攻进城了。”

    荣士昌汇报着自己第一时间得到的消息,但仓促之间,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得到的消息就是绝对正确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贼人的确进城了,天知道守门的城防营到底在干什么。

    “不应该啊……完全没听到动静。”

    荣老爷皱着眉头,喃喃自语着,心里考虑起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把玩着右手上的玉石扳指片刻,荣老爷有了决定。

    “必须尽快出城!”

    荣老爷很清楚,以自家的家财和名声,若是破城之后必然会被贼人们第一个清算。虽说眼下这股贼人来的太快太离奇,甚至不合常理,但跌爬滚打了多年的荣老爷,不介意以最坏的情况来揣摩。

    主意拿定,他吩咐荣士昌道:“你这就去安排人,继续探查贼人们的动静。再派人通知城外的庄园,让马夫给本老爷备好护卫和马,还有足够前往隆山府的干粮,务必要做到随时可以出行。至于夫人那边……”

    “就先不要惊扰她了。”

    ………

    “将军,沂城内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还有这套锁子甲,是末将在武备库中发现的,请将军换上。至于其他兵械物件,末将不敢擅自妄动,已经命令封存,并着人清点。下一步如何,还请将军示下。”

    意简言赅的汇报了自己入城后的处置和掌握的情况后,典勇躬了躬身,送上锁子甲,并询问起陈武的意思。

    “做的很好。”

    典勇果断的动手解决了城防营、并且占领了武备库的举动,让陈武很满意。看到大量的武器装备后没有自己随意取用,而是封存后上报,更是让陈武感觉到了对方的尊重。正因此,陈武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之言。

    有这样一个可靠的大将在,就是省心啊。

    他暗暗佩服自己先前拉人的明智,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决定道:“义勇营已经分出人手,前去接管东、南、北三门了。县城内其他几处有反抗能力的大户,也都安排了义军前往。既如此,让剩下的义勇营接管西城门。空出来的第二大队步军,连同督战队,同我跟典将军一起,前往武备库换装,随后赶往沂城县衙。”

    他这个举动,要将整个沂城彻底吃下。

    封住城门,沂城内的近三万百姓就没有了逃路。在城防营的武官体系被解决的情况下,唯一还有威胁的只有县衙的文官体系。此外,城中最重要的粮库、钱库等,也都在县衙的掌控中。再拿下了这里,就等于将沂城的资源完全控制在了手中。

    这将会是陈武扩军的最大本钱。

    片刻后,百余人的大队急匆匆的赶回了武备库。

    剩下的三套锁子甲,陈武让典勇也换了一套,其他两套暂且封存。至于一百五十多套皮甲,他犹豫一下也没有立即下发。唯一动用的,就是那几百杆随意捆扎的长矛。

    将之前乱七八糟的兵器甚至竹枪回收后,跟随陈武前来的义军全部换上了统一制式的长矛。

第41章 围攻县衙() 
尽管这批为团练准备的长矛质量仍旧不怎样,但仍旧让义军完成了鸟枪换炮的升级。那整齐划一的武器,看上去就比先前威武了太多。此外,步弓营的猎户们,也兴高采烈的淘汰了原本的猎弓,换上了帝国制式的八斗弓。

    新的战弓比起自制的猎弓,不管是射程、杀伤力还是精度,都暴涨了一个档次。

    换装完成,陈武抽调了一大队的两队义军,连同第二大队、督战队和步弓营等,总计一百四十余人,浩浩荡荡的掉头杀向了县衙。一路上,随处可以见到惊慌得如同热锅上蚂蚁的沂城百姓。看到气势汹汹的义军路过,无一不是立即紧闭院门,惶恐不安的在门后看着,祈祷义军不要杀进他们家。实在没地方跑的,也赶紧避到路边跪倒,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无端触怒义军。

    让他们稍稍心安的是,陈武的义军连稍停一下的意思都没有,横穿甜水坊,迅速接近了城中的县衙。

    由于这里已经十分靠近富户区和县衙,陈武的义军先后遇到了好几起朝县衙赶的富户家丁,或者急匆匆前来汇合的衙役。结果自然不用说,反应慢的直接被当场射杀,反应快的也被驱散,几乎没能阻碍义军分毫。

    顷刻后,两人带队来到了县衙正门之前。

    早在陈武他们距离县衙还有一条街的时候,县衙的大门就已经关闭。原本水塘里观赏用的假山,被众人合力搬了下来,堵在了大门后面。匆忙间赶来的团练家丁、捕快衙役们,连同县衙的书办、司库、主薄等大小官,一共几十号人,战战兢兢的守在门后。也有手脚利索的爬到了县衙大院内的槐树上,脸色苍白的打探着外面的情况。

    事到如今,这些人都已经知道沂城被几千反贼攻进来的事了。只不过很多人内心里还寄希望,这所谓的几千反贼是那些乡下没见识的泥腿子。这样的话,靠着县衙大院,说不定能撑住反贼的进攻。等城防营的两位百户反应过来,调集军队,伙同附近的民壮团练,将这些胆大包天的贼人全部剿灭。

    那样的话,他们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有几千反贼头颅在,随便渲染几笔、掺些水分,就能吹嘘成败敌数万的大功。这泼天一般的功劳,足够沂城上下所有文武官员集体升上一级。

    想到这里,几个看不清形势的书办不仅没有畏惧,心里反倒热腾了起来。

    只是,等他们认出了义军的统领,见不得人的心思就一瞬间被打消了。

    “是典勇!长山镇的那个典勇!”

    “典勇竟然加入贼军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整个县衙大院里的人立即陷入了惊慌和混乱中。有人不信邪的爬上树定睛看去,果然在反贼的簇拥中,看到了背弓持刀、身着锁子甲、威风凛凛的典勇,不由大惊。这位豪强之子的凶名,十年前就传遍了整个隆山府,可以说是无人不知。若是连这样的人都成了反贼,那他们可就危险了。

    没有人认为,就凭这些心惊胆战、毫无士气可言的捕快和团练家丁,就能挡住典勇这样的凶神。

    “莫非,这贼军就是典勇拉起的?”

    短暂的惊慌过后,老资历的主薄想到什么,一副恍然的模样道:“听说老典家之前也是风光过的,不过得罪了郡城的大人物,这才被打压了。许是他典家一直心怀不满,这才起兵造反。”

    “主薄大人言之有理!”

    “想来定是如此了。”

    一些捕快也曾听说过这个消息,不由纷纷出言附和。但紧接着就有人惊疑一声,道:“你们快看典勇身边。”

    被他这么一喊,爬到槐树上的几人隔着县衙大院的院墙看了过去,顿时发现了异样。

    典勇虽然号称是长山镇百里第一勇士,但他的旁边,却站着一个同样身穿锁子甲、看上去英武不凡的青年。看那一副发号施令的样子,就连典勇也神色恭敬、莫敢不从,显然他才是真正的反贼头领。

    “这可奇了……”

    “此人是哪里冒出来的?居然连典勇这样的凶人都能支使?”

    “这反贼头子好年轻啊!”

    “那副锁子甲……莫不是从武备库里抢来的?”

    衙役捕快们还在惊疑那人的身份时,匆匆赶来的沈县令幕僚听了片刻,惊讶的问了出来。而这句话一出,想清楚了背后代表的含义,一群衙役捕快们当即傻眼了。

    武备库!

    对沂城这样的小城来说,整个城防营就只有一座武备库。平日里军械盔甲,甚至是民壮团练用的长矛,都存放在里面。一旦武备库被义军夺下,意味着他们能瞬间武装出几百名强悍的贼人。

    这实在太可怕了。

    而且,武备库距离城防营的校场很近,又有城防营士兵把守。若是连武备库都被攻破了,岂不是说城防营也……

    捕快衙役和一众吏员们,之所以敢据守在县衙,很大的底气就是城里还有两大队的城防营。若是这个最大的指望没了,他们拿什么对付这几千贼人?躲在这县衙大院里,反而是自绝了退路,被硬生生困死了。

    几乎是立刻,这些人的士气就飞快往下跌。

    “错不了,你们看那些贼人,手里清一色的长矛,正是武备库中给各村寨民壮用的。”有进过武备库的捕快证实了幕僚的猜测。

    他这句话,像是捅破了天,立即引发了种种惊议。

    “这下糟了,只怕沂城不保。”

    “我等该如何是好?”

    “敢问谭先生,沈太爷那边可有什么退贼良策?”

    慌了神之下,这些人很快将希望放在了从沈县令书房那边赶来的幕僚,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好消息。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