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犹豫了一下,下了一个断言:“以老夫对萨拉丁和阿曼国力的了解,他们至少要到后年,才有重新北伐的实力。”

    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对此,乐济至少有七成的把握!

    “既然如此,总督大人应该可以放心了。”

    典勇点了点头,显然也比较认同乐济的判断。了却南峰要塞的相关问题后,他又向乐济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借调二十名优秀的军官,并且懂兵法、会识字的?”

    乐济花白的眉毛抖了一下,面色多了几分为难和好奇:“这个要求可不低啊!”

    如果只是优秀的军官,这个天南军团并不缺。相反,因为天南战事的缘故,天南军团死伤惨重,立下大功的比比皆是,军官的数量也随之大涨,但位置却十分有限。陈武若是开口,别说区区二十名,就算再翻个几倍,乐济也能随手调派出来。但是,要求懂兵法、又能识字,这个就难了。

    真正出色的军官,又懂兵法的,在天南军中绝对是未来的高级将领苗子,一个都是宝贝。一下子就是二十个?

    他摇了摇头,问道:“总督大人要他们是想做什么?”

    典勇显然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闻言答道:“总督大人要建立一所专门的军事学院,需要军官充当教员!”

第280章 人才招募() 
专门的军事学院!

    在这方世界的东大陆,绝对还是一个开拓性的创举。在帝国的中州,是有类似的军官培训的,但时间并不固定,也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和院校。基本上只有大战之后、军官急缺,才会临时抽调有经验的军官做一下突击培训。

    这种应急性质的手段,显然跟陈武准备常设的军事院校不同。

    在陈武的预想中,这个综合性的军事院校将会成为松江军各级军官的摇篮。基本上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类别,短期的三月速成,长期的至少为期一年。教授的类别也会涵盖多个方面,步兵、骑兵、弓兵、水师……甚至是后勤管理、地图绘制、特种作战等等。

    理所当然的,陈武会亲自出任这所院校的校长。

    这个举措,不仅可以大举强化太平军各级军官的能力,更能让陈武的威望深入军中,让他对军队如指臂使。

    一时之间,乐济或许想不到那么透彻,但大概也能明白陈武的深远用心,不由大为佩服。不过,这个借调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他坚定的回绝道:“二十个人,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十名军官!”

    前提是优秀的军官,还要懂兵法、能断文识字,这个条件真的太高了!

    典勇当然也知道,这样的二十名军官意味着什么,但整编后的松江军也是没办法。太平军毕竟泥腿子出身,绝大部分都是普通流民百姓。真正能成为合格军官的,十个里面找不出一个,而且还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官军军官。靠这些自己摸索成才的,先前半吊子的义军时倒还没什么,现在军队朝正规化转变,合格军官的大量缺口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现在的松江军,急需要对这些中低级的军官进行培训。

    不过,乐济的态度也是很坚定的。思索了片刻,见不做出一些让步是不行了,典勇只得降低了人数要求,并一口咬定道:“那就借调十五名军官吧,不能再少了。这些军官必须至少在军中服役过五年,并全程参与了对阿曼的战事。当然,借调期间,他们的饷银会由我们支付,还会有每月一百金币的额外津帖!”

    每月一百金币的津贴,对大部分中低级的军官来说,都是一笔相当诱人的款项。

    “好吧。”

    乐济点头同意了,天南军团虽然担负了天南郡的防御重任,但粮饷辎重毕竟是由陈武支付。对这个实际松江和天南的实际主宰者,乐济不得不考虑对方的利益和要求。

    作为统帅天南军团的老将,乐济对于军团内各级军官是非常熟悉的。仅仅一天之后,典勇就收到了十五名借调军官的名单。

    这十五人中有九人是现役的军官,六名暂时没有安排职务,包括十名大队长,四名联队长。剩余一名曾经是天南军团第八师团麾下的一名旅团长,算是绝对的高级军官了。因为麾下士兵战死超过两千人,整个部队几乎垮掉,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加上剩余三个师团重组后,也没有他的位置,这才在乐济征询意见后决定前往松江。

    至于其他军官会同意借调,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刚结束不久的天南战事中厌倦了厮杀;有的是觉得在天南军团中竞争太激烈,新成立的松江机会更大;也有些是单纯冲着每月百金的津贴来的,而且关键是足够安全,不用拼命就能舒服的赚钱。

    别管哪个原因,这些身经百战、对阿曼人战法和特点极为熟悉的军官,加入后可以大幅提升登州军事学院的师资能力。下次阿曼人大军再次北伐时,遭遇的很可能是一支完全熟悉他们特点的松江军!

    ………

    在十五名借调的军官率先离开南峰要塞,动身前往登州三天后,一场大规模的表彰会在天南军团召开。

    典勇先是代表陈武做了讲话,向这些奋勇作战、击退了阿曼人的勇敢士兵表达敬意和慰问,然后向一批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官发放了丰厚的奖励。同时,松江军还承诺,向每一名战死的天南军团士兵家属发放高额的抚恤金,待遇等同于松江军士兵!

    尽管这意味着松江军前后要为此投入多达几百万金币的开支,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早在先前,天南军团士兵中就已经流传了一些谣言,比如他们被帝国抛弃了、军饷抚恤会停发之类的。现在松江军和松江总督陈武接手,并足额发放了赏赐和抚恤,立即引得了这些士兵感激。或许想要彻底让他们听令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至少松江总督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扭转。

    如此惊人的一笔财富,收买三个铁血的精锐师团,到底值不值?

    这个交易,仁者见仁。

    但至少在现在,松江军自身还很弱小,迫切需要时间来发展的情况下,这笔交易十分划算。军队固然是用钱堆出来的,但并不是有钱了就能随随便便练出一支强军。

    在典勇此行近乎圆满的结束后,松江军的局面彻底安稳了下来。

    北面,松江军掌握了大青关这个路上咽喉。南方,又有南峰要塞挡住了阿曼人北上的路,天南军团的四万余名士兵也被稳住。西侧是无人可以翻越的巴延山脉,东面的宁海郡更是自保尚且吃力,根本没有威胁松江军的可能。

    得到了典勇的汇报,陈武重新将注意力放回了松江的改革。

    十一月的十五日。

    松江的行政改革已经由登州推广到了鱼阳、池上各府,并且开始进一步的往下层落实。同时,登州政府开始通过各方渠道,公开招募各级官员。

    这是东大陆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举措。

    八部门、以及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那些不重要的空缺位置,大部分都被登州官府公开贴了出来。这些官位的后面,统一标明了职务说明、待遇和应聘条件、考试的时间,突出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

    只要政治审查通过,个人能力出色,就可以直接获得聘任!

    更加让人动心的是,过半的岗位后面标注了:参加此项考试不限出身。

    尽管很多人将信将疑,但至少布告上就是这么写的。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是贵族亦或者普通平民,只要考核能过,就可以得到聘任。当然,若是有同等条件的人选,松江本地曾经有过从政经历的官员,会优先录取。

    为了这次公开的招募,陈武的松江军也算下了大力气推广。不仅政府在松江全郡境内招贴布告,各进出松江的商会也接到了委托,离开松江的沿途中发放。

    松江郡,以及附近的原山郡、天南郡等州郡,因此陷入了轰动。

    但凡是自认为有些才华的,或者仕途不如意的小官、普通吏员,都从中看到了机会,跃跃欲试的开始准备起来。这其中,大部分的官位要求都还算正常,比如要求熟读诗书、曾经担任过类似职务x年,能够熟练解决对应问题等等。但也有一些相对特殊的位置,看上去就让有志者摸不着头脑。

    原山郡的单县。

    作为近邻松江郡的州郡,进出松江的商会第一批抵达的就是这里。公开聘任的消息公布也就五天之后,登州官府、加盖了松江总督大印的布告,就贴到了单县的城门外。此刻,至少有十几名落魄文人和有心仕途的小贵族在围观。

    黄琛是单县一名普通男爵的三公子,虽说大小也是个贵族,在当地算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但只有黄琛自己知道,他这个三子在家中和贵族圈中的地位有多尴尬。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都动了北上燕云郡投军的打算了。不过,太平军入主松江之后,又派骑兵出关主动围剿了马匪,让他感觉到了机会。

    而这份布告的出现,更是让黄琛大为惊喜。

    在这之前,黄琛也曾试着借助家中的势力谋一个官位,但不客气的说,在单县这边,像他家里这样的条件,起码还得有六七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区区一个男爵,还是第三子,难以从家中借得多大的力量。但登州的公告不同:一切流程透明,只要满足条件就能聘任当官!

    待遇和任期也写得明明白白!

    一张张看下来,黄琛很快就从诸多岗位中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空缺:内政署刑侦档案书记员。

    这个职务,主要是负责登记、保管各地审核案件的宗卷复件。要求不算高,主要就是一手清秀的好字,外加对各类案件有一定了解。待遇倒还不错,虽然这个职务不算高,但每个月却有金币15枚,外加五斗松江大米。黄琛倒不完全是冲着这待遇去的,毕竟他家好歹也算个贵族,主要是看中了这个职务的潜力。

    登州如此大规模的招纳贤能,只能证明一点,登州人才奇缺。自己若是好好干几年,未必不能以此为跳板,进入内政署更高层的官员。

    另外一点就是,正因为这个职务不算高,竞争的力度才会比较低。

    以他的条件,应该有不小的把握能够拿下。

    暗暗将这个岗位记下后,黄琛吸了口气,继续往下面查看起来,想找找是否还有更具诱惑力的位置。

    “工部化学科研究员?”

    这个前所未闻的位置,让黄琛愣了。

第281章 工部化学科研究员() 
在原山郡单县的黄琛,惊愕的默念着这个职务时,天南郡的兰馆县城中,也有人好奇的将目光投向了“工部化学科研究员”这个从没听过的职务上。

    这是一个年级也就三十出头的道士,身上的道袍看上去有些破破烂烂,袖口处还有不少油渍和炭黑,袍子的下摆部位更有好几个被烧焦的孔洞,整个人显得颇为邋遢。看到他挤进来,周围几个士子和兰馆县的吏员,下意识的往两旁分开了几步,用略带嫌弃的眼神看了看他。

    然而,这位野道士完全无视了周围的目光,厚着脸皮念着布告。

    “工部化学科研究员。”

    “考试不限出身,通过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后,即可聘任。”

    “主要研究内容:酸液、碱、钢铁、火药。有西大陆相应游历学习经验、道士炼丹经验、花炮制作经验、铁匠经验的优先招募。本职务招收的人数不限,但凡能过考核的,有多少收多少。”

    “本职务具有一定危险性,但待遇从优。加入工部化学科后,会定期进行评级。最低级别每月100金币酬劳,一石松江大米。工部会下发具体的研究任务,并免费提供相应材料,完成对应任务即可获得额外奖励。”

    “报名截止时间,大陆历672年12月15日。”

    这待遇!

    从头看到了尾,野道士眼睛都亮了。只要能通过考核,最低的级别都有每月100金币,还有大米!

    至于招募的条件?

    “道士炼丹相关的经验,花炮制作经验,这就不是给道爷我量身要求的么?”

    作为从小就被弃养,被道观师傅养大的曾四物来说,炼制丹药什么的,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他道院内的那位师傅,可是一心想着炼制丹药服食,追求长生不老。作为道童的他,从六岁就开始帮忙炼丹了。各种矿物、火候的把握,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花炮之类的,为了赚些外快维持道院的开支,给师傅炼制长生丹药提供材料,曾四物也没少做过。

    他的花炮,在兰馆县本地小有名气,过年过节的时候,穷人放爆竹,贵族世家们为了身份,自然要燃放花炮了。上好的花炮,每一颗都能卖上五个银币!

    尽管花炮的火药难配,他一个人人力有限,兰馆县的市场更不大,每年曾四物仍旧能凭这一手手艺赚上一两百金。

    但是,这点收入,跟这个工部研究员相比,那又差远了。

    且不说每个月待遇固定,光是材料免费提供,又有官面身份,就让曾四物动心了。尽管很疑惑这官府竟然一反常态,会招收他们这样的人员,但既然布告上加盖了松江总督的大印,又堂而皇之的在这里贴出来,那应该就错不了。

    他还注意到一点,在登州的新部门划分中,工部是跟行政署、财政署等部门并列的。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那位从叛军起家、顺利接受招安的新总督,对这个新创立的部门看的很重。

    “截止时间,12月15日!”

    看了一眼时间,野道士曾四物心中踏实了不少,还有接近一个月,动身前往登州怎么都来得及。至于说能否顺利当上,这点曾四物丝毫不怀疑。他对自己的经验有信心,而且布告也说了,人数不限制,有多少要多少。只要这登州官府没有骗人,他就一定能当上这个工部化学科研究员!

    “那个死鬼师傅,只怕想不到自己也有当上官府职员的一天吧?”

    得意的哼了小调,野道士挤出了人群,朝城外小山上的道观赶了过去。

    ………

    在黄琛、曾四物等人,各自找到了中意的职务,开始收拾行礼往登州赶的时候,以松江的登州为中心,差不多整个帝国东部的州郡,都陆续收到了登州大举发放的公告。大批或在仕、或赋闲的人才,在这份前所未有的布告,或者说“招贤令”面前,动了心思。

    尽管这其中,最终有超过八成的人没有行动,比如忌惮陈武叛军的身份、嫌路途太远、担心登州官府出尔反尔等等,但仍旧有超过数千人决定尝试一把。他们的身份,包括寒门士子、落魄小贵族子弟、甚至是一些地方上的世家。或是步行赶路、或是骑马、或是驾马车,甚至是走松江水道,陆续进入了松江。

    更有一些跟登州商会有交情的人,选择跟随商队赶回了登州,又省事又安全。

    这些人才的涌入,让登州一时间显得热闹无比。陈武虽然命人安排了接应,但前来参与的人数太多。不得已之下,很多后来的人才只能入驻登州的各大旅店酒楼,倒是让这些掌柜们笑逐颜开。

    但是,这种情况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

    登州本地的豪强世家,以及商会联盟的各势力,就对此颇有微词。

    在他们看来,本地的政府,就应该由本地的官员来担任、治理。在这份被外人称作“招贤令”的布告发出前,登州本地的这些势力,都一个个瞄准了各个位置的空缺。一方面想着如何瓜分这些岗位,把持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还谋划着凭此要挟松江军,谋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很简单,松江军严重缺乏人才本地的豪强世家又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人才陈武想要请他们支持松江政府、派人在新政府中任职,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让步。

    否则,各方势力联手共进退,让登州政府始终招不到人,最终只能停止运作。

    为此,这些豪强世家和商人们,已经默契的对自己人下了严令,并耐心等待起陈武上门拜访他们。然而,他们完全没想到陈武会无视这一招,突兀的搞出招贤令,不限出身的招募各方人才。

    这无疑是犯忌讳的,但陈武在发布招贤令前,有象征性的派人询问过本地世家,是否要参与政府运作。这些豪强世家等着陈武亲自上门拜访呢,对此自然婉拒。有这么一出,陈武表面上占了一个理字,他们无话可说。

    而且,即便是现在,本地的势力也仍旧可以参加考试,甚至还会优先录取。

    事情弄到这个地步,就算本地势力有所不满,也只能一边互相争吵指责,一边争先准备派人参加考试了。他们先前自以为吃定了陈武,所以才有恃无恐。现在陈武直接一出“招贤令”,原山郡、天南郡、东海郡的人才都赶过来抢位置了,要是还能坐得住那就见鬼了。

    当考核截止的一天之前,陈武收到了厚达几十页的名册后,不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人才这种东西,乾元帝国说缺也缺,但真想招,使使劲还真不少。登州的这些势力,自以为达成一致就能倒逼政府,真是太天真了。

    这些东西,都是穿越前的玩家用剩下的。

    这次考核之后,登州政治上的情况就不同了。来自外地的官员,会在登州乃至整个松江的政府中占据很大一个比例,进而跟松江本地和原太平军出身的官员形成一个平衡。辅以警察制度对民团私兵的压制、东南商业联合会对势力联盟的瓦解,三管齐下,陈武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这些不老实的势力死死吃下根本就不需要动用武力强压。

    为期三天的考核,很快在全城百姓乃至周围各州郡势力的关注下开始了。

    一些常规的官位空缺,考核方法比较普通。基本是参照帝国的旧例,或者留任的登州政府官员出试题、陈武简单修改后即可。这方面,有袁兴韦帮忙把关,甘兴的军情处帮忙审查,基本不会出大问题。陈武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几个新组建的部门上。

    尤其是工部和新闻发行署。

    新闻发行署一共招募了几十个岗位,少部分是出版审查,主要还是新报纸的发行。包括主编、编辑,以及收集文章情报的记者,在松江这边都是一个新鲜活计。这次参与考试的,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