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主-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箭射到了马车最前方的二十步外。

    因为山路颠簸崎岖,马车的速度很慢,所以哪怕二十步也完全来得及停止。随后,两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从树林后面绕了出来,提着弓警惕的看向这边,问道:“前面是高昌族的地盘,你们是哪……高岳离大哥?”

    话说了一半,看清了高岳离的长相,左面那个持弓的汉子惊呆了。

    他一度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用力揉了揉眼,可高岳离依旧站在面前,这才意识到自己并没看错,吃惊的问道:“你,你不是在大牢中死了吗?怎么?”

    “是岑老二和岑老四!”

    另外两个人,因为是高昌族中少见的四兄弟,也被迅速认了出来。

    “我还活着!”

    高岳离眼眶微红,颤抖着说出了这句话。根本不需要其他解释,立即就让两个持弓的汉子惊喜交加,抛下弓赶了过来,又是笑又是跳。三个本以为死了的族人在大半年后顺利赶回来,还有什么是比这更高兴的事吗?

    激动了好一番,两边的情绪才稍稍平静了下来。

    高岳离的堂弟高岳山这才想起先前的疑惑,忍不住问道:“高大哥到底是怎么回事?官府怎么说你死了?一直没事的话,这大半年来怎么也不捎个消息回来,害大家伤心那么久。还有……”他探头往后面的车队看了看,对这些装扮成普通人、但实际上有一半是太平军士兵的商会成员颇有些戒备,问道:“这些人又是谁?”

    “说来话长。”

    高岳离一边招呼商队,一边对高岳山道:“他们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放心,具体来历咱们边走边说。”

    既然高岳离和岑家弟兄都这么说,高岳山自然不会怀疑。都是高昌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坑害自己兄弟。何况,这些商会的人虽然看着有股煞气,但人数毕竟太少了。就这么百十号人,对高昌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我跟你们说,当时被官军抓取关进大牢后,我们……”

    高岳离一边走,一边把被陈武解救、加入太平军的事简陋说了一遍。由于太平军的名头已经极大,哪怕高昌族位于广安郡的边角,被帝**打败后更是几乎跟外界隔断联系,竟然也有所耳闻。得知自己大哥加入了名头响彻的太平军,杀了大把官军,高岳山不由又是惊讶。、又是兴奋。

    他有心再问些什么,但商会的车队已经接近了高昌大寨。

    看到这么多马车过来,已经很久没有外人来的高昌族人被惊动了。除了出去打猎、搜寻山货的猎人外,剩下还在大寨中的人一大半都被惊动。很快,他们就有人认出了高岳离和岑家两兄弟,不由悲喜交加。

    “不只是我们兄弟几个,还有一些族人也没死!”

    高岳离跳到马车上,把还在松江的二十多名族人名字公布了出来。

    加入太平军以来,由于战法得当,再加上陈武一直有重点保护他们,步弓营的损失并不多。三十名买来的高昌死囚,仅仅只战死了四人,另有七八人受伤,但大部分都已经伤愈。这个比例,相比于步军来说已经十分惊人了。

    二十多个名字逐一念完,凡是听到了熟悉名字的家人,无不是惊喜落泪。至于那些希望落空的,在短暂的悲伤后也平静下来。毕竟,有什么伤痛,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都已经忍受够,现在无非只是一丝波澜而已。

    “高大哥,这些马车上的东西?”

    有几个当初的小辈,闻到了马车上传来的肉干香味,忍不住留着口水问了出来他们看到商队的人正在卸货,怎么看都像是要留给大寨的。

    “是这样,这些马车上的粮油棉布之类,全都是天公将军送给咱们高昌人的,大家人人有份。除了最后的马车不要动外,其他的东西大家都帮忙搭把手!”

    消息传开,当得知这一辆辆马车上的货物,全都是高岳离带来的,高昌大寨中的族人不由欣喜若狂。在上次叛乱被镇压后,高昌人的情况已经拮据困顿到了极点。白白损失了大量劳力不说,连带着往日的山货也被严重压价。上一次吃到白面,已经不知道是几个星期前的事了。

    高岳离带来的这些东西,可以说救了整个高昌族人的大急!

    惊喜过后,他们很快注意到了高岳离提到的天公将军。感激万分的同时,又忍不住好奇起来。

    天公将军是谁?

    似乎在哪里听说过啊!

第233章 高昌族长的决定() 
大寨的中央,修建的最古老、也是整个山寨中最高的土楼中。

    外面的喧哗还有小孩子们的欣喜叫声,不时传到这边。土楼的二层之上,却显得相对安静。只有高昌族的族长,还有被叫来的高岳离两人在。这位在山阴地区极有威望的老人,此刻正闭目盘腿而坐,倾听着高岳离的述说。

    偶尔的时候,他也会开口提出一两个问题。

    差不多用了大半个时辰,高岳离说的嗓子都有些干了,这才将加入太平军之后的事详细说了一遍,也让高昌族的族长对那个听说过好几次的太平军首领有了一个细致的了解。哪怕仍旧没有见过面,但通过高岳离的述说,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印象:那是位年轻、勇武、而又富有睿智眼光的年轻将领。

    “是个厉害的年轻人啊……比老朽我当时可强太多了。”

    趁高岳离喝水润了润喉咙的功夫,高昌族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该狠辣的时候,能够驱使流民攻城,毫不顾忌损失;该仁义的时候,同样也能严令大军分毫不扰。在这个年纪,行事能不简单的被个人性格和喜好驱使,并且驾驭了手段而非被手段驾驭,更有着与之相配的决断和眼光。自己当时要是有这样的能力,高昌族只怕也不会沦落到眼下的局面吧。

    后生可畏啊!

    见高岳离坐直身子,恭敬等待自己的意思,高昌族长再次叹了口气,对他道:“如果是早十年,我是绝不会允许你乱来、把人带走的。但现在……高昌族已经这样了,投奔那位天公将军,或许是延续下去的唯一出路吧?你来的时候,他有没有交代过什么?”

    他担心,陈武对高昌族的期望太高,或者给高岳离立下了一个过高的数字,结果会出现巨大的落差和失望。毕竟,那一辆辆马车的货,价值实在不菲。按常理想,下了这么重的礼,所求的只怕也会高的惊人。

    高岳离明白老族长在担心什么,摇了摇头道:“天公将军不是那种人,他临来时说过,一人不嫌少,一百不嫌多。哪怕没有人愿意跟来,冲着咱们高昌三十名弟兄,这些礼物也给的心甘情愿!”

    “当真如此?”

    老族长真的有些意外了,片刻后,下定了决心,对高岳离道:“照你所说,那天公将军果然是能成大事者,又起兵反乾元……放开手脚去做吧,老朽不会拦你了。”

    能招走多少人,就看高岳离自己的本事了!

    第一次召见中就说动了族长同意,去除了一个最大的阻碍,让高岳离心中大喜。他对老族长恭敬的磕了一个头,起身离开了。

    当天晚上,高昌族的族人过了一个盛大的节日。

    安康商会带来的物资,虽说看似几十辆马车,但分发给众人后,实际上每家每户摊不到多少。可对于已经极度困顿的高昌族来说,就算这些不多的东西,也已经犹如雪中送炭一般。他们久违的吃上了喷香的大米,而寨中的小孩子们也能做一身新衣裳。就连不少安康商会的成员,都被这种欢乐氛围感染,一并加入了庆祝中。

    由于这一趟时间比较紧,松江郡的局势也没有完全敲定,高岳离并不能呆很长时间。欢庆的夜晚过后,第二天一早,得到了高昌族长许可的高岳离在大寨中几个长辈的陪同或者说帮忙下,开始了招人。

    “太平军招人了!”

    “要求年龄十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身体健全,能进山打猎、善射者优先!愿意去的,立即发二十金币安家费。到了松江那边,只要通过考核,另有丰厚的粮饷。除了定期发衣服外,还管吃管住。都听好了,米饭随便吃,隔几天还能有荤腥……”

    二十金币安家费!

    就算是在经济发达的松江来说,这笔钱都不能算少了,对于穷苦的高昌人来说,更是一笔惊人的财富。不过,再大的诱惑不是这个,而是管吃管住和每月的饷银。以高岳离的说法,只要能成为合格的太平军士兵,每个月至少四金币起,合格的步弓手能拿八金币,甚至更多!

    战争的时候,还有额外的战时津贴!

    就算战死了,家人也有抚恤和补偿!

    昨晚高岳离公布的幸存名单中,四名被救出但战死的人,就全都收到了一笔数目惊人的抚恤金。种种的福利和待遇,立即就让高昌族的大寨吵翻了天。

    很多人都动心了,在心里计算着得失。

    其实,真的没什么好计算的。现在出发,二十金币的安家费省一省,再怎么也够家人过一年了。之后出去打仗,因为衣食住都免费,每个月的饷银可以寄到家里,更是吃喝不愁。若是打几仗,立点功劳,几乎立刻就能发一笔小财,从大山的寨子里搬出去都足够了!

    除了以上外,还有一个令他们动心的原因是,太平军是在跟帝国作战!

    当初乾元开国的时候,神机营中可没少有高昌人。由于年岁太平久了,上面把高昌人忘了,地方官府就开始狠狠欺压他们。之后的叛乱,更是流尽了高昌人的血。这些个血性汉子虽说迫于帝国军力,低头忍受了失败和屈辱,过着比先前更加悲惨的生活,但心中的仇恨却始终没放下!

    就冲着复仇和对帝国作战,很多人就自愿加入太平军。

    有高岳离在,还有随军带来的大批物资、一筒筒用毛边纸封好的金币,让所有高昌人都相信太平军和陈武的承诺。唯一让他们有少许犹豫的就是,松江离这边太远了,必须往北走绕过巴延山脉,才能赶到太平军的地盘。

    但在无数的好处面前,这仅有的一点难处,根本不影响他们做出决断。

    几乎是当场,就有七八十名符合条件的高昌人排起队,准备报名加入太平军。一些超出条件的,比如年龄大了或者小了一岁的,再不就是进山打猎曾经被野兽咬伤过的,纷纷焦急的拉住高岳离,询问能够放宽一些条件。

    面对同乡的恳求,高岳离心中也是十分为难。但他更知道,太平军的审核十分严格。就算现在自己松口,把不符合条件的人拉进来,赶到松江后还是要被刷下。

    与其让族人白白奔波千里,还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严把关卡,打消他们的想法。

    当然,对于一些符合条件的,高岳离也是愿意通融的。比如几个年龄大了,但射术却特别精湛的老猎人,又或者对驯养野兽、辨识药材等有天赋的,也都可以加入。就算无法直接进入步弓营战斗,也可以充当教头。

    一天下来,高岳离就招募了超过百余人。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随着陆续有入山林狩猎的猎人回来,高岳离又迎来了一个报名高峰期。这些才回来的猎人中固然有一些不愿离开家,或者担心族人安全的,但大部分都在听了太平军的条件后都欣然答应。

    随着消息传开,大寨附近分布的六七个高昌族的小村落,也有不少人闻讯赶来要求加入。

    整个高昌族,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气。

    除了高昌人外,附近几个跟高昌族交好,或者有过联系的少数民族,也收到了一些消息。岑家弟兄两个,就主动前往了相近的少数部族,询问他们是否有参军的意愿。这些广安郡的少数民族或许对太平军信不过,但对于当场发下的二十金币却很有信心,翻山越岭的赶到了高昌大寨这边。

    整个山阴地区周围,名气比较大的白苗族、巴乌族,都有不少人赶来。

    相比于善射的高昌族,白苗族和巴乌族人更加凶悍善斗,其族中的勇士甚至有过徒手搏杀猛虎的行径。再加上高岳离的苛刻要求,赶来的这两百多人中,清一色的全都是人高马大的壮汉,稍加训练就是最精锐的那种悍卒。

    普通的太平军士兵,单纯较技的话,三个五个都未必能打过他们一个。也只有大家同时披上甲胄、拿上武器,以战阵之法搏杀,才有可能一战。可以说,这些巴乌族和白苗族的壮汉,是军官们最喜欢的士兵。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些人的数量少了些。

    不过没关系,就是因为数量少,陈武才能放心大胆的招募他们。有这两百多号人,足以给太平军的军队注入一股蛮族的彪悍作风。而且,除了这些天生的悍卒外,高昌族的射手才是他最看重的。

    体格再壮的士兵,被一箭射中要害照样得死!

    一队优秀的弓手,在战场上起到的效果和杀敌的数量远远超过普通步军。

    这一次返回,高岳离足足从高昌族中招募了三百五十人。其中,稍加训练后就能加入步弓营的,起码有三分之二。这些天生的猎手中,光射术能够堪比他本人的就有七八位,稍次一些的更是有二三十人之多。其他就算射术垫底的,也足以跟太平军中普通的步弓手较量一二。

    相比于这些人才,太平军为此付出的金币简直不值一提哪怕算上安家费和返回路途的开销,高岳离拿到的活动经费也只花了一小半!

    考虑到这批人总数接近六百,数量太过惊人,又全是精壮男子,一起行动必然会引发官府的极度戒备。最终,安康商会决定采购一批高昌族自己出产的山货,以此为伪装,前后分成六批,走不同的路线返回松江。

    在天南郡那边,阿曼王国再度对南峰要塞发起猛攻的时候,第一批的高昌射手们护卫着几辆马车,紧赶慢赶的踏上了归途!

第234章 重要财源() 
镜湖县。

    作为鱼阳府下辖的县城之一,这里是最早一批被太平军攻占的城市。由于太平军军纪极好,现在又包围了登州,眼瞅着就要拿下整个登州,镜湖县上下都能看得清眼下形势。在本地势力的配合下,这里已经成了太平军最稳固的一部分地盘。

    街上的百姓,也已经对定期巡逻的太平军士兵xi以为常(这个成语竟然被屏蔽了……)。

    但是,当半个大队、整整五十名士兵护送着几辆大车过来时,路过的百姓仍旧忍不住投过来好奇的目光。很多鼻子灵敏的,都能从被毡布盖着的大车上闻到浓郁的酒糟味。难道,这伙太平军是要在镜湖县的集市上开一家酒坊?

    作为整个乾元最出名的几个产粮地之一,松江郡的大米很有名气。所谓有粮就有酒,松江郡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出产过诸如竹叶青、剑南春之类的名酒,但叫得上名字的好酒仍旧有不少,比如本地的白玉堂、泰泉那边的松醪酒,很受松江人的欢迎。

    太平军也想卖酒?

    且不说这伙贼人是否懂得酿酒,单说松江本地那些颇有名气的好酒,就足以占据过半的市场。很多了解这个行当的人,并不怎么看好除非太平军像强盗那样逼着人强买强卖!

    然而,出乎他们预料的是,太平军五十名士兵把大车暂时寄放在了县衙的府库,自身却并没有在镜湖县停下,而是穿过了大街,直接从镜湖县北面离开了。

    他们从这里一路往北走了十多里,在快进入镜湖的湖边时,向西北方向绕了一个很远的圈子。最终,停在了一处叫做“康山”的山谷。

    “杜春师傅,将军说的醴泉就在这山谷中!”

    领头的士兵对照了一番陈武亲自汇至的粗略地图,反反复复看了半天,终于确定这就是陈武提到的目的地。

    “这山谷,离镜湖县怕是得二三十里地吧?来的路那么难走不说,这里还如此冷僻,说是荒山野岭也不过分……这样的地方,真的能有上好的山泉?”

    身上有股子仿佛永远除不掉的酒糟气味、头发有些蓬松的杜春,一脸怀疑的挠了挠头。但他的抱怨声在周围士兵突然带了点杀气的目光下戛然而止,干笑了两声道:“别那么过度反应好吗,我又没说什么你们将军的坏话,真是。”

    他小声的嘟嘟囔囔了几句,但心里终究有点畏惧,赶紧率先走进了山谷。

    这位杜春,正是《帝国》中曾经创下汉井坊名酒的酿酒大师。只不过名头还没传开,就被熟知历史的陈武在战略东进时,顺带路过汉井县,连他带一家老小六口一并绑了过来。

    最初的时候,杜春实在有点担心太平军把他杀了,但整个转移过程中,太平军除了限制他自由外,其他一切待遇都很好,携带的酒曲也一直由他细心保管。后来打下定光县后,更是将杜春一家人直接放在了定光,好生照料。

    到了这个时候,杜春终于确定太平军应该不会杀自己了,而是在打他酒的主意。

    就算知道这点,杜春也无可奈何。他一家老小性命都在人家手中捏着,就算不杀自己,也有得是别的办法整治,只能乖乖合作。于是,在太平军围住登州、基本掌握了松江后,就有了杜春这一趟行动。

    酿酒最重要的因素:粮食、工序、上好的酒曲品种,杜春和太平军都有了,剩下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水源。

    好的水源,对于酒的品质和口味影响极大。

    穿越之前,汉井坊之所以能名气那么大,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汉井县的水好。若是太平军不能提供相同程度的水源,杜春可不敢保证自己酿出的酒还能有先前的水准。但就在他提出这个要求后,那亲自召见了自己的天公将军竟似早有准备一般,直接拿出了这份地图。

    康山!

    抱着怀疑,他继续往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然而,一切都如同陈武说的那样,进入山谷这边也就一刻钟后,他们就远远看到了康山上飞流直下的湍急山涧。下面的潭水极其清澈,可就算这样仍旧一眼望不到底。总数多达六七口的水潭面积大小不一,小的不过方圆百米,最大的竟似有如小湖一般,一直蔓延到山谷最深处。

    陈武穿越前,有玩家推断这些山泉形成的水潭地下多半还有暗流。

    “就是这里么?”

    带着几分好奇,杜春挽起裤腿走到了潭边,手掌掬起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