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大哥真是好手气!”三兄弟无奈的推了牌,麻利的从口袋里会钞。
郑明接过小妾递过来的烟枪,深吸了一口后吐出个烟圈,呵呵笑道:“玩这
个啊不算什么运气,靠的还是脑子!
“那是,那是!
郑明把烟枪往旁边一放,砌着牌道:“你们也别玩虚的,别说我不知道,咱们
都是亲兄弟,还用得着玩这个假玩意。我跟你们说,这次我回南安祭祖,就打这马
吊便输了上万两银子。你们这点手法我还能不清楚。我说了,咱们是亲兄弟,不玩
这虚的,大家就是乐呵乐呵,啊!
郑明说完,几兄弟脸都红了。他们三个倒是亲兄弟,跟着郑明却是共一个太爷
的,跟着南安郑家几个大佬差不多出了五服,算是亲戚也算不上亲戚了。郑明倒是
跟那边亲一些,他们也是托郑明的缘故才到这边来主事的,自然平日就对他奉承着
点。方才打牌,坐郑明上家的老二明显放水。哥几个汕汕道:
“大哥说得是!
郑明笑着道:“你们的心意我都明白,这回我去南安,三爷跟我交了底!
“哦,那三爷怎么说?”几人来了精神。
郑明透着神秘,即使这自个的厅上也压低了声音道:“说我们去年办得不
差,这儿还是咱们管着。邻县的茶庄也可以纳入咱郑家门户。我跟三爷说了,到时
候你们哥儿到那边去主事!”~
“哎呀,多谢大哥提携啊!
听着吹捧,郑明甚是得意道:“呵呵福建就是我们郑家的天下嘛,郑家的几
位大爷身居高位,这些事情还不是交给我们姓郑的人去办。你看看,咱们没有功名
在身,但是这县里头的官老爷们见到咱们几个兄弟,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三爷说
了,只要咱们差事办得好,指不定啊就封荫做官了,你看三爷他们那房的人,哪个
不是挂着官儿!
听到可以做官,三兄弟更是热心了:“大哥,你说的是真的?”
“那自然”郑明正好说话,突然管家院院张张的跑了进来,话都吐不出
一句完整的。
“什么事情啊?”郑明被打断说话,心里有点不高兴了,皱眉道:“外头那些
乡坤还要劳烦到爷们吗?!你自己打发他们不就行了!
“大老爷,哎呀说的不是这个事情,小的接到县衙里头传来消息,说是有人在
查我们茶园交易过户的文书!
“文书?”郑明愣了下,接着斤应汁来,一拍桌子道:“居然有人敢查我们
郑家的事?!那余老儿有这胆子?!他不想做官了?!怎么回事说个清楚!
管家擦了擦额头的汗道:“小的听县衙里头的林主簿传过来的话,说是前几
日县里头来了个上官,指名要查这几年茶园过户的文书。林主簿觉得事情是奔着咱
们郑家来的,所以叫了个人过来提个醒!
“嘿,还真有不怕死的官!”旁边的老二发飘了,刚刚郑明的那句话让老二觉
得身份倍增,已经有了主事人的感觉。老三也帮腔道:
“就是,敢得罪我们郑家,他也别想做官了,是不是书建路新来的御史,初来
咋到就这么不开眼啊!给他点颜色尝尝,让他知道我们郑家的厉害!
管篆一锤手掌道:“这个小的听他们说来的还真是个御史!
“哼,不过是个御史而已,那院张什么!”老三老四笑了起来。这两年他们在
武夷县站稳了脚跟,就是知府大人对他们客气三分,对于一个七品的御史他们还真
不放在眼里,他们的大老爷是谁,可是堂堂福建总兵,即使巡抚大人到了也福给几
分面子,弄倒他一个御史还不容易!
管家也赔笑道:“三爷,四爷说得是!
郑明却是拿着马吊牌敲了敲台面,慢慢的将这事品过味来了,面色一沉道:
“那老余头是知道我们郑家的厉害,也知道我们哥几个的来历,他一个新来的御史
凭啥敢这么横,莫非给人当枪使唤了?这御史什么来路去打探清楚,看看他要玩什
么把戏!
“是,是!小的这就派人去!”管家转身出去打探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黄宗羲就到了武夷县,因为面对的是郑家,他可不会
再搞什么微服查幸之类的,护!仪仗一个也没少。一到县城就让黄安拿了江南巡按
的牌子去县衙,那武夷县令余致远见到是新任的江南巡按,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赶忙
迎驾。但他没想到,新任的巡按居然是奔着郑家来的。
余致远一下子就愣住了,不过他只考虑了片刻立即有了十意_他不管新任巡
按什么来头,也不管郑家多势大,他就打定主意在旁看热闹,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他们爱斗就斗去!所以上宪大人要春文书就查文书,他让下面的官吏好生配合
至于县衙的人搞些诵风报信的小动作,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余志远之所以这么
做,是因为官府政令通达,又有明刊辅助,黄宗羲的底细他还是隐约知道些,那是
皇上跟前的红人啊!另外一边呢是权倾福建的郑家,郑家已经有四个总兵,封荫为
官的子弟更多,整个福建沿岸无不仰郑家的鼻息。他余志远小小的县令哪个都得罪
不起,干脆就什么都不管,完全不理会,他们要怎么做就怎么做,爱怎么斗就由着
他们怎么斗!
没有多久,他又听下头的刑曹的司吏说巡按大人要了当年米家的失火案的卷
宗,也追问了米家下人诬告案等等细节。这些事情他也是照例听听就是了,接着他
又听到巡按大人要去米家开棺验尸。这倒让余志远心中一动,当年审这个案子的时
候,他并不是没有怀疑,拍是具衙中的件作一口咬定是窒息而死的,而府尊大人似
乎也透着语气不要深挖下去,他才不得不匆忙结案。如今巡按大人重走这条路,不
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很快,余志远就得到了结果,不过这个结果对他而言算不上好事。因为开棺
验尸的结果居然是尸身上都有骨折迹象,换而言之,这些人在失火之前已经身上受
伤,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当年米家大火,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跑得出来。
不用人说也知道竟是事先被人打伤在屋中然后再纵火。
在知道消息的这一刻,余志远真不知道该恨还是该感激那个老件作。那老件
作去年结完米家的案子就告老还乡了,余志远现在想找个人来骂都找不到。他转而
又想,黄宗羲最多也是考评他办案无能,要是去年的时候自己查出这个结果来反而
不妙,真若卷进去了,自己现在恐怕都不在这个位置上了。
余致远收到消息,郑家大宅也同时收到了消息,关于黄宗羲在武夷县的一举
一动自然有人源源不断的传到郑府。听到说黄宗羲重新做尸检的时候,几兄弟都坐
不住了。
“大哥,你说怎么办才好?!
“是啊,现在可是露馅了!
“大哥,要不找人做了他!
郑明一直没吭声,听着他们三兄弟耻噪,皱着眉头一拍桌子斥道:“胡说八
道,那姓黄的什么人,看看他带的护!,你们还敢去县衙杀人不成!
“那大哥,我们该怎么做?”
郑明想了好一会,这才将三兄弟唤到跟前来,低声嘱咐道:“你们只需
这般这般就好了,将消息传出去,传的越远愈好,越多人知道越好!
三兄弟都面露喜色道:“好,小弟们这就去办,嘿嘿,这回那姓黄的只怕吃
不了兜着走!
第三百一十一章 乱子
案件查到这里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米家离奇惨死后,郑家大举进入武夷茶业,先后将米家等十余个大茶庄都收入囊内,武夷附近的茶商看到米家的下场后,不敢与之相争而被迫出让。一系列的举动背后,郑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只要良心没有蒙猪油的人都看得出,米家的惨案跟姓郑的脱不了干系。这让武夷县的百姓看到了希望,那些吃过郑家亏的茶商们都满心希望黄大人能够收拾这个郑霸天,就算不能捉到监牢里面也要将他们赶出武夷。这样的话,原来郑家强抢豪夺去的茶庄才有可能回到自己手中。听说越来越多的番人来沿海口岸贸易,现下的茶叶的价格不断上扬,这原本属于他们的收益,他们能不看得眼红嘛!
老百姓们都信心大振,只等着县衙拿人,但是坐在县衙里头江南巡按大人黄宗羲却是皱眉不已。诚然案情已经渐渐明了,而且可以推论出案件肯定跟那个叫郑明的**有关系,但是这个案件太过重要,他不能不谨慎行事。如果是一般的乡坤,他完全可以让衙役将人犯捉拿回县衙,然后再慢慢逼其招供。因为涉及到了郑家,他要是不小自,完全可能给郑家的人反口咬住。现在黄宗羲手里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据可以指正郑明,老乌头他们几个人证还是显得太苍白了,稍微醒目点的人犯都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怎么突破这个案情呢?!
黄宗羲拿着卷宗一个细节细节的推敲,一个一个的方案都给他列了出来,又一个一个否掉了。整个县衙里头都是他屋子里的灯最晚熄灭,黄安不敢打搅少爷查案,只能是好生伺候着,唯恐少爷饿了渴子两但是这样忙碌了几天,只见少爷眉头更加深了,黄安心下焦急却恨自己帮不上忙,要是少奶奶在就好了,现下说什么都白搭,他想着还是去厨房泡杯参茶给少爷养养神。
这日晌午,黄宗羲还在拿着卷宗研究,余志远却是火急寮寮的跑了进来。他进了屋还没来得喘口气就大呼道:
“黄大人,大事不好了!
黄宗羲听着余志远这么大呼,心中不由咯噎快跳了两下,但他还是强自冷静,缓慢放下卷宗才问道:“余大人,何事这么惊院?”
“是这样的,黄大人,不知道从哪里传出谣言说是大人要封了郑家的茶庄!
“哦?!你接着往下讲!
“我今儿一早听手下人说,大人开棺验尸后案情直指郑家,人人都说米家的惨案是郑家所为,有人散布谣言说大人要拿郑家归案,而且还要封了郑家的茶庄划归入官。如今武夷县十之**的茶庄都是郑家所有,现下采茶在即,这么一来,那些茶户佃农们都以为自己没了活路,所以十里八乡的佃农们都闹了起来,纷纷往县衙赶,现在外面就围了不少的百姓,再晚点估计还会更多!
“有这等事?!”黄宗羲霍然站了起来,又接着问了一句道:“可知道这谣言从何传出来!
“下官听到这消息就赶来给大人报讯,还来不及查问!”余志远顿了顿,见巡按大人似乎根本不以外面的百姓为重要,心里不由凉了半截。余志远倒是想置身事外,可这事他却是撇不清的,百姓围攻县衙,只要传到吏部,那么他这县令三年任期的考评基本就是下下了垫底档次。要是处理不好,闹出**,他这县令就是杀头的罪过。他吞了口咽沫,赶紧道:
“大人,外头的百姓越围越多,下官怕。
黄宗羲却是摆摆手,兀自在书房内踱了几个来回后眉头才舒张开,他回身看到一脸焦急的余志远,笑道:“余大人,此事无需惊院,外头的百姓不过是受人蛊惑,误解了本官而已!
“那”
黄宗羲一笑道:“我自出去见百姓们,此等事我尚不曾做,要解这局面何其简单,不消一会百姓自会散去!
余志远见黄宗羲说的如此淡定,心中将信将疑,但好在黄宗羲肯出头,他就跟在后面,反正出了事情有人顶着。黄宗羲到了大门里一看,情况比他想象中要好很多,几个衙差紧张兮兮的拿木杖家伙顶着大门,但外头的人似乎还没有开始冲击,这让黄宗羲心里安定了很多,他虽然是第一次处理这种民乱,但他到底是见过大场面。所以他在县衙里头将护!跟衙差都集合起来,先让护!带着衙差出去维持场面,只要先把场面控制住了,才能够让百姓们弄清真相。黄宗羲特意喊了一个大嗓门的护!,低头盼咐了几句,然后才盼咐他们打开县衙大门。
县衙外头已经围了两三百的佃农,他们都是武夷县城附近村落的,远一点都还没有过来,但是加上县城里头围观的闲人,县衙外的大街都站满了人。只是县衙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那还是令人畏惧的地方,即使有带头的人,他们仍旧不敢撞击县衙大门,最多只是敲几声。相熟的佃农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嗡嗡的说着将要发生的事,有胆小的,有大胆的,也有盲从的。突然县衙大门吱呀一声打了开来,把大门附近的佃农们都吓了一跳,纷纷退了几步空出一个***。佃农群中的有心人斤应汁来后想要逼进去的时候,县衙里头已经出来两排公差,拿着水火棍将人群隔开。一个武官摸样的人站在中间,大声喝道:“你们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冲击县衙嘛?!告诉你们,只要你们冲进这大门一步知道这是什么罪名最少都要打几十棍充军干苦役!”
那武官就是黄宗羲盼咐的护!,他嗓门奇大,一声大喝竟然满街都听得清清楚楚,原本大街上的嗡嗡声一下子消失了。他那一番话也不是胡乱信口开河的,因为黄宗羲知道百姓们还在**的前奏,只要突然威吓住他们,让他们心生胆怯,事情就容易办多了。当然也不能一味的恐吓,如果动不动就说杀头死罪,说他们已经是在反抗朝廷等等,这无异于将百姓们逼入死角,只要有人带头顷刻之间就会**。所以才会有冲入大门一说。
果然,护!们还没有什么行动,靠在前面的佃农们不自觉的退了一步,充军干苦役显然给佃农们极大的震撼。因为以往发配充军的人都是有去无回,听到这个罪名足以让他们胆寒。好在官老爷说的是过了县衙大门,佃农们暗暗庆幸自己开始没有冲垮大门,不然这下场可就糟了。听到充军,他们竟然一时间没有想起自己来这的目的,反而是想起了家里的老婆孩子,原本理直气壮变得战战兢兢,心理的转变往往是这么微妙。
那中间的武官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体味反应,他上前一步指着前头的一个人喝道:“你是不是带头的人,说说你们来这里围住县衙是要干什么?”
被他一指的那个人吓了一跳,要不是后面有人顶着他,他差点就跪了下来。
那人赶紧撇干净自己道:“我不是带头的人,我不是武官追问道:“你不是那好你说你为什么要卢、那人吓得魂不附体,早就不知道话怎么说了,突然人群里头有人高声道:县衙里头的大人不顾百姓死活,要封我们的茶庄,不给我们采茶,我们过不下去了,自然要闹,让那姓黄的出来给我们个说法!
“就是,叫他出来给我们个说法,他不出来我们就进去找他!”四周人群中有
十几个人遥声附和。
武官顺着声音望去,认得那面孔了之后就高声压制住他们道:“你们这是说
的什么话,我在县衙里头根本就没有听说要封茶庄,我且问你们,你们可在茶庄看
到查封的公文,可曾在茶庄看到封条了?”
武官的话引起佃农们交头接耳,他们自然没有看到什么公文封条,他们之所
以来这里是因为听人云亦云,后来他们到茶庄去打听,茶庄看守的庄丁们说官府老
爷下了封条,今年不给他们采茶了,这样才闹起来的。现在问他们封条的事,佃农
们哪里答的出来。
“那就是没有了!没有封条说明县衙里根本就没有封茶庄!”武官大声道。
“老爷,可我们听茶庄的庄丁们说老爷封了茶庄
不待那人说完,武官大声打断道:“那是他们胡说八道,骗人的,这些天县
衙里头根本就没有人去茶庄,要是大人们去了那还不得鸣锣开道,你问问你们的里
正就知道了!
这下佃农们才想起要问下本乡里头的里正,拍该会人多哪里去找,而且里正
还不知道来了没有!就在这时,人群里又有人高声道:
“你说没有就没有啊你说别人骗人谁知91…1是不是骗人的要是大家都
散了,他们回头再来找大伙的麻烦,大家不要信他啊!
这话倒是极有煽动力,他们聚众在县衙门口,就算再无知也知道是得罪了县
衙里的官老爷,他们现在怕的当然也包括秋后算账,那个时候如果衙差们找到家里
来,自己一家一户势单力孤的,怎么是如狼似虎的衙差对手。原本打算散去的佃农
又停了下来,打算再观望下形势。
武官甚至没有去查看说话的是何人,他接口道:“好,我这个大老粗说话你
们不相信,那就请我们的巡按大人跟县令大人出来跟你们说,他们的话你们总信了
吧!
说着武官退开几步,黄宗羲托着余志远的手臂,两人联袂出来。佃农们顿时
倒吸了一口冷气,黄宗羲倒也罢了,那余志远可是实实在在的县尊老爷,他们这些
佃农都曾经远远的看过。现在看到县尊老爷出来,底气顿时又矮了三分。
余致远是黄宗羲逼着出来的,这个时候只能是强自镇定了。黄宗羲笑呵呵的
对佃农们道:“我就是来此审理米家案件的江南巡按,这封茶庄的事情可是外头人
造谣的,我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说着他又回头问余致远道:“余大人,你也没
有下过吧?”
余致远赶忙道:“下官也没有,封茶产是子虚乌有之事,佃农们受人蒙蔽
了!
黄宗羲点点头道:“大伙都听到了吧,我没有下令,你们的父母官余大人也
没有!这就是说,你们听到的传言是假的,那些人在骗你们!
两位官老爷一起表态,让佃农们一下子更加相信了,他们彼此小声的追问大
家从哪听来的,毕竟那骗人的家伙竟敢使弄他们来县衙,差点就犯事做苦役,找到
那人定是不轻饶。黄宗羲见大伙意动,更是乘热打铁道:
“为了防止再有谣言,也为了让本官的话更加可信,本官联合县衙余大人一
起发公文,本县的茶庄将不会查封,你们今日之事,本官也不会追究!
说着,黄宗羲一挥手,两个衙差立刻奔了出来,手里却是拿着沾满米糊的公
告,刷刷的贴在了县衙外的公示栏上,不管认不认识字的,都首先看到了公告下方
有着两个鲜红的官印。
“大伙待会找个识字的人给念念,有公文在此,大伙不可再轻信谣言!
黄宗羲正说着,人群中就推了一个账房模样的人出来,估摸着他认识些字
就让他给大伙念念,那人有些紧张,念得结结巴巴的,但好在意思倒是完整,跟